齐苏勒,字笃之,是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他从官学被选拔出来当天文生,后来当上了钦天监博士,然后升迁为灵台郎。之后又升任内务府主事,接着被派去永定河分司工作。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南巡视察黄河,齐苏勒跟着皇上一起去了。到了淮安,皇上指示说黄河险要的地方应该修建水埽和坝,就命令齐苏勒去烟墩、九里冈、龙窝这几个地方修筑。齐苏勒在皇上回京之前就完成了任务,皇上很高兴。于是齐苏勒一路升迁,当上了翰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还继续兼任永定河分司的事务。后来黄河在武陟决堤了,他奉命和副都御史牛钮一起监督修建堤坝。他上书说:“从沁河堤头到荥泽大堤十八里这段,应该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修筑一条遥远的堤坝,让河水走一条路,集中力量把河道挖深,这样就不会到处泛滥了。”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皇帝即位,齐苏勒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还兼管运河的事务。他先被命令去河南筹备黄河的堤坝工程。当时河南巡抚杨宗义建议在马营口南边,以前的老河道的地方开挖引河。齐苏勒和河道总督陈鹏年一起上书说:“河水不能有两条路,这边泄洪了,那边就会淤塞。马营口的堤坝才刚刚修好,如果开挖引河,恐怕会因为侧向泄洪而冲毁堤坝。”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

雍正元年,齐苏勒被任命为河道总督。上任后,他上书说:“治理黄河,如果等到情况危急了才想办法,那么一丈高的险情就会变成百丈高,一千两银子的花费就会变成一万两。只有提前做好预防,才能省力又省钱,容易成功。”他还说:“各个堤坝年久失修,很多都倒塌了,这都是因为河务官员懈怠,贪污公款造成的。应该制定严格的章程,赏罚分明,以此来警示和鼓励大家。”他的建议都被采纳了。于是他走遍了黄河和运河,对各个堤坝的高低宽窄、水流的深浅缓急,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精确到里数。以前河道总督的私人开支,都是从下属官员那里收取,一年要花掉一万三千多两银子,包括过节的各种礼金、路费和办公费用等等,齐苏勒把这些开支几乎全部裁减掉了。他处理事情公正严明,对人的考核也十分严格,所以大家都对他敬畏三分,认真遵守法纪。

话说阳武、祥符、商丘这三个县,都挨着黄河。黄河北岸有三条支流,它们紧贴着大堤,绕来绕去,足足有五十多里长;南岸的青佛寺那儿也有一条支流,也紧贴着大堤,绕着走,大概四十多里。当时齐苏勒担心黄河水会冲坏大堤,就下令修建堤坝来抵挡河水,还加建了九千二百八十八丈长的子堤,隔着大堤修建了七百八十丈长的堤坝。

他还觉得洪泽湖的水势比较弱,担心黄河水会倒灌进来,于是奏请修建清口两岸的大坝,坝上留个水门,用洪泽湖的高水位来抵挡黄河的洪水。等淮河的水顺利往下流的时候,大坝就在波涛中了。他又担心大坝会被水冲垮,就派人驻守工地,洪泽湖水涨的时候就清理河道保护大坝,黄河水涨的时候就用“混江龙”、“铁篦子”这些工具,开着小船来回疏通河道,不让沙子淤积,这才慢慢缓解了水患。

朝廷下令要提前做好山东各湖泊的蓄泄准备,方便漕运。齐苏勒上奏说:“兖州、济宁一带,像南旺湖、马蹋湖、蜀山湖、安山湖、马场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稀山湖这些湖泊,都是漕运的蓄水池,古人称它们为‘水柜’。可是老百姓趁着湖水干涸的时候去开垦种地,湖泊面积越来越小了。现在应该趁着水位下降的时候,把那些已经开垦的田地恢复原状,丈量土地,划定界限,禁止侵占。要好好地蓄水:如果运河水位很高,就把水引到湖里,让湖水水位和运河持平,再筑起堰坝堵住;如果运河水位低,就把水从高处引到湖里。有的地方需要修堤,有的地方需要种树,有的地方需要建造闸门来控制水位,让各州县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工程,这样湖泊水位就能保持深广,漕运的船只就不会受阻了。”

话说两年前,广西巡抚李绂去见皇上,皇上跟他聊起了淮河和扬州的运河。皇上说,这两条河淤塞了很久,河水比城墙还高,太危险了,得赶紧想办法。李绂就建议,在运河西边挖条新河,然后用挖出来的土在西边筑起堤坝,再把原来的河道当作东边的堤坝,这样东岸就不会决堤了。皇上听了,就让李绂和齐苏勒商量商量这事儿。

齐苏勒一听,就给皇上上奏说:“淮河啊,它上面连着洪泽湖,下面通着长江入海口。西岸紧挨着白马湖、宝应湖、界首湖这些大湖,水势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要是另挖条新河,在湖里筑堤坝,那可不得了,不仅要花天文数字的钱,而且这工程根本就完不成!”皇上觉得齐苏勒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那年秋天,突然刮起了台风,海潮汹涌澎湃,浪头足足有一丈多高。黄河入海的地方,两股水流猛烈冲击,足足持续了三天三夜,可海边的堤坝却纹丝不动,非常坚固。皇上听说后,非常高兴,夸奖堤坝修得结实,就赏赐给他孔雀翎,还让他世袭他喇布勒哈番的官职。

三年的时候,副总河嵇曾筠向皇上汇报说,祥符县回回寨濬引河的工程快要完成了。齐苏勒奉命和总督田文镜一起去视察。齐苏勒跟皇上说:“要想让濬引河成功,河口的上端必须正对着河水冲击的地方,下端要有居高临下的势头,这样才能把大量的水吸进新河,利用水力把河道冲刷得又宽又深。现在挖的这条河,河口和水流方向不太对,应该往上移三十多丈,正对着水流冲击的地方。还要在对岸修建一个挑水坝,把水流引到河口。等水涨的时候再适时打开坝门,这样河水就能往东流,南岸的堤坝根基也就安全了。”皇上就命令内阁学士何国宗等人用仪器测量,并让齐苏勒一起勘察。

齐苏勒又跟皇上说:“用仪器测量地势,对于河工的高低是否合适,非常准确。现在洪泽湖滚水坝旧的闸门门槛太高,不利于泄水,请皇上命令相关官员到湖口去,用仪器测量一下,把门槛降低,这样防洪就更有保障了。”他还说:“治河的材料是用芦苇和柳树,柳树尤其合适。现在应该命令大家在空闲的土地上种柳树,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芦苇。凡是种了八千株柳树和两顷芦苇的,都应该记录在案,作为以后的例子。”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接着他又说:“我已经精简了各种礼仪方面的支出。河标四营以前有坐粮,每年一千多两银子,这些钱可以用来修建墩台,更换衣甲和器械;盐商的陋规每年二千两银子,用来操练士兵、考核士兵、奖励有功人员和犒劳士兵。每年都要来回勘察,伏天和秋天都要出差驻扎工地,车马船只,日常所需,都很拮据。河道收取的钱粮,以前还有剩余五千多两银子,除了道署的日常开支和伙食费,请皇上恩准我支用。”皇上也同意了。

四年的时候,因为堵住了睢宁朱家口决口,齐苏勒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五年,齐苏勒上奏说:“黄河河岸经常被河水冲击,应该把河岸改成斜坡,这样水就能顺着坡流下去,坡上种上密密的柳树来抵挡水流。时间长了,水流就会流到河道中央,柳枝扎根泥土,形成沙滩,这样就能把险要的地方变成平坦的地方。”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一年,齐苏勒生病了,皇上派御医去看他。后来齐苏勒进京朝见皇上,皇上命令每年给他一万两银子的养廉银。

六年的时候,两江总督范时绎和江苏巡抚陈时夏一起治理吴淞江,皇上命令齐苏勒负责这件事。他们在陈家渡筑坝,松江知府周中鋐和千总陆章坐船去督工,结果涨潮的时候坝子塌了,他们俩都被水淹死了。齐苏勒去现场查看情况,让人先做了个土埂,利用它来拦截泥沙,然后下令继续疏浚河道,最后终于完成了筑坝工程。之后,他又和曾筠一起到河南雷家寺支河去勘察,这一年的秋天,所有河工的事情就都完成了。这样一来,从砀山到海口的黄河,从邳州到江口的运河,纵横交错,绵延三千多里,两岸的堤防高大坚固,像一体似的,河工也更加完善了。

七年春天,齐苏勒的病情很严重,皇上又派御医去看他。没多久他就去世了,皇上赏赐给他三千两银子作为丧葬费用,还追赠他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并且赐予祭葬,谥号为勤恪。皇上还认为靳辅和齐苏勒确实为国家辛劳,对百姓有功,就命令尹继善等人选择合适的祭祀地点,让有关部门春秋两季祭祀他们。

齐苏勒长期担任河道总督,皇上世宗非常器重他,曾经对他说:“你清廉勤政不用多说,而且能独立自主,从没听说你拉帮结派,这尤其值得赞赏。”皇上还说:“隆科多、年羹尧专横跋扈,揽权夺利。隆科多在我面前说你为人难以信任,年羹尧前几年也多次诋毁你,说你没学问没本事,我正是通过这些事才知道你能够独立处事。”皇上又说:“齐苏勒经验丰富,老成持重,清廉、谨慎、勤政这三点他都做得很好。”八年的时候,京师贤良祠建成了,皇上又命令他和靳辅一起被供奉在里面。

曾筠,字松友,是江南长洲人。他父亲永仁是秀才,曾经追随福建总督范承谟殉难;他母亲杨氏守节不嫁,抚养曾筠长大成人;他们的事迹分别记载在《忠义传》和《列女传》里。

曾筠啊,康熙四十五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侍讲。雍正元年,他被任命到南书房工作,还兼着上书房的差事。之后又升职为左佥都御史,代理河南巡抚,顺便还当了一回乡试考官。后来又升迁为兵部侍郎。

黄河在中牟县的刘家庄、十里店等地决堤了。皇上就派他去督促修建河堤,忙活了好几个月,终于把工程完成了。第二年春天,曾筠上奏说:“黄河和沁河都涨水了,淹没了钅兆期营、秦家厂、马营口等地的河堤。我沿着河道仔细查看,查明了水患的原因。发现北岸的长沙滩,把河水逼向南边,到了仓头口,又绕过广武山的山根,蜿蜒曲折地流下去。官庄峪那边又有个山嘴伸出来,河水从西南方向直冲东北方向,秦家厂等地正好处在最危险的地方。我建议在仓头口对面横滩开挖一条引河,让河水从西北流向东南,别让它猛冲东北;还要加固船帮大坝,在上上下下都加筑一些减水坝,这样秦家厂等地的危险就能减轻很多。”他还和河督齐苏勒一起上奏,建议加固两岸的河堤,北边从荥泽一直修到山东曹县,南边也从荥泽一直修到江南砀山,总共要修十二万三千多丈。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我被任命为河南副总河,驻扎在武陟。我上奏说:“郑州大堤石家桥往东,南边的大水流冲得很厉害,应该在河边打下埽,再在河湾处修建矶嘴坝,一共一个。中牟拉牌寨那边的黄河水流冲击厉害,应该打下埽加固河岸,修建矶嘴挑水坝,一共两个。穆家楼的堤坝被水冲刷得很厉害,也应该打下埽加固。阳武北岸祥符珠水、牛赵两处堤坝,因为中牟以下新淤积了滩涂,大水流往北冲,应该顺着河道加固堤坝。”

我还上奏说:“小丹河从辛句口到河内清化镇水口,有两千多里长。以前人们修建闸门开渠,规定三天放水方便漕运,一天堵住闸门灌溉田地。时间久了,闸门管理员私自卖水阻碍漕运,请求严厉查处。还是按照官府出资三分之三,百姓出资三分之一的办法来修建,违反规定的要治罪。”我又说祥符南岸回回寨对面淤积的滩涂一直延伸到河中心,导致河水往南流,逼近省城。请求在北岸旧河道疏浚引河,引导河水直流。这件事,上面咨询了齐苏勒,采用了曾筠的意见。

四年后,我上奏说卫河水势上涨,请求在汲县、汤阴县、内黄县、大名县等地修筑草坝二十七座。又请求加固郑州薛家集等处的埽坝。

五年后,朝廷命令我兼管山东黄河堤工。不久后,我升任吏部侍郎,仍然保留副总河的职务。六年后,我上奏说:“仪封北岸因为水势湍急,雷家寺上游的滩崖被冲刷成支流。请求加固旧堤,连接修筑土坝,截断支流,以防止水流冲刷堤坝。青龙冈水势弯弯曲曲,上游河湾被冲刷成深坑,与下游河湾相对。请求利用地形开挖引河,引导河水往东流。”不久后,我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后调任吏部,仍然兼管副总河的事务。我上奏请求加固兰阳耿家寨北堤,在河边打下埽,修建矶嘴坝。

七年前,他被任命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上奏朝廷请求开凿荆隆口引河。

第二年,他代理江南河道总督,上奏说:“长江和淮河水位上涨情况不同,最终都汇聚到骆马湖,然后溢出流入运河和黄河,河湖连成一片。我建议在山盱周桥以南开闸泄洪,同时打开高堰、宝堰等水闸,把水引到江海里去。高堰山盱的石工检查发现有些椿木腐朽,石头倾斜,那些砌得低矮的,应该修筑月牙形的坝,加高加固。那些年久失修倒塌的,要全部重建。施工的时候,先筑坝拦水,留下旧的石工作为屏障。等到新的地基建好之后,再拆除旧的石头,但要保留旧地基的两层,用来抵御风浪。”他还奏报说:“禹王台的坝工是江南下游的保障。沭河水源长,水势猛,坝工受到冲刷。我建议在现有竹络坝外二十七丈的地方,根据水流冲刷的形势,修建六百多丈的石坝。连接山冈和高地,还要修筑土堤,同时疏浚沭河的河口,让它沿着原来的河道直通大海。”

十年后,他奏报扬州芒稻河闸的工程承包商做事草率,请求收回官府管理,并增设闸官。同年十二月,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十一年四月,他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督江南河道,并被授予一品官阶。同年十二月,他的母亲去世,朝廷准许他在任上守孝。曾筠上奏请求回老家守孝,皇帝恩准了。朝廷任命高斌暂时代理,并告知曾筠他的家乡离淮安不远,明年的工程,可以就近协同管理。十二年四月,他和高斌一起上奏,请求增筑海口辛家荡堤闸。他和副总河白钟山一起奏报,请求修缮清江龙王闸,疏浚凤阳厂引河。十三年,朝廷下令曾筠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再赴工地。高宗皇帝即位后,任命他总理浙江海塘工程。

乾隆元年,曾国藩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没多久就升任浙江总督,还兼管盐政。他上奏朝廷关于盐政改革的建议,提议把盐商的捕捞改成官府负责,严厉打击私盐贩卖,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当时地方上有一些抢盐的坏人,官吏就按照盗窃案的法律来处置他们。他还上奏请求在海宁建造尖山坝,修建七千四百多丈长的鱼鳞石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被加封为太子太傅。

第二年,他又上奏请求修筑淳安淳河的石坝。第三年,他上奏请求修缮乐清滨海的堤坝;还上奏请求动用省城的义仓,把粮食运到温州、台州等地平价出售,这些请求都被皇帝批准了。后来曾国藩被召进内阁办事,但他因为生病请求回老家休养。皇上还特地让他的儿子曾璜回老家探望,并派御医去给他诊治。曾国藩去世后,朝廷追赠他少保的官职,并赐予祭葬,谥号文敏,还把他供奉在浙江贤良祠。皇上还下令,按照靳辅、齐苏勒的先例,对曾国藩进行祭祀。

曾国藩做官期间,把国家大事当成家事一样对待。他善于识人用人,为人恭敬谨慎,廉洁正直,尤其在治理黄河方面成就显著。他采用引河杀险的方法,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钱财。“**曾筠在官,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明,治河尤著绩。用引河杀险法,前后省库帑甚钜。**” 他的第三个儿子曾璜,也因为在治理黄河方面有功劳,官至大学士,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

曾璜,字尚佐。他小时候读《禹贡》,就说:“大禹治水都是从下游开始的,因为下游疏通了,水自然会顺流而下。” 当时的长辈们都对他感到惊讶。雍正七年,曾璜被赐予举人身份。雍正八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当时他才二十岁。他先被任命为编修,后来又升任谕德。乾隆元年,他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他父亲去世,他守孝三年后,被提升为庶子。仅仅两年时间,他就连升四级,官至左佥都御史。乾隆九年,他上奏说:“督抚阅兵,只看将领们是否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回答,无法判断将士们的实际战斗力。建议在内地省份让大臣阅兵,在边疆省份让将军、副都统阅兵,真正检验军队实力。” 同年,皇上让大学士讷亲去阅兵,就是因为曾璜的这个奏章。

话说,这位璜侍郎跟着曾筠大人一起治理黄河,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上书朝廷,详细汇报了黄河治理的各项工程:建议疏浚毛城铺坝下游的河道,并在顺河集等地开挖引水河道,加固黄河河岸,同时保留新黄河、韩家堂等地的旧河道口子,以便在黄河水涨的时候分流洪水。 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还提拔他做了大理寺卿,后来又一路升迁,当上了户部侍郎。

过了几年,到了十八年十月,黄河和淮河同时暴涨。璜侍郎又上书朝廷,建议疏浚铜山以下、清口以上河段,并且效仿明朝刘天和设计的平底方船,用铁耙来疏通河道里的淤沙,同时修补高堰的石工和归仁堤的闸门,还要考虑恢复江南地区一些减少水流的闸坝。 朝廷派尚书舒赫德等人去视察黄河,他们建议派精通水利工程的大员来负责堤防的修缮,于是朝廷就让璜侍郎和工部侍郎德尔敏一起督办工程。

璜侍郎上奏说:“高堰的工程,用的材料有砖也有石,年代也分新旧。现在应该把砖砌的部分改成石砌,堤外还要修筑拦水坝,把原来旧的砖砌部分全部改成石砌。石头比砖头重,所以支撑的木桩也需要加固。以前修建的石堤,是两层石头,后面再用两层砖,砖和土结合得不好,经年累月受风浪冲击,地基都空了,所以建议在砖石后面再加筑三尺厚的灰土,防止冲刷。”他又说:“串场河是很多河流汇集的地方,建议在石闸南面再修建两个闸门,同时疏浚旧河道,一直通到海口。”

到了十九年,璜侍郎又上奏说:“高堰、高澖、龙门、古沟这四个地方河道弯曲,水流深,建议修复草坝。”朝廷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一年,黄河的堤防工程终于完工了,朝廷论功行赏,把他调到了吏部。到了第二十年,因为母亲生病,他就请求朝廷准假回家侍奉母亲。

二十二年春天,皇上听说黄河治理官员黄璜的母亲病好了,就授予他南河副总河的职务,还特意嘱咐说:“黄璜的父亲曾筠在河工部门工作很久了,他见闻广博,经验丰富,肯定能胜任。他母亲虽然快八十岁了,但常州、淮安一带的水路方便,完全可以用小船接来侍奉,跟在家中侍奉没什么两样。”

四月,皇上南巡,亲自视察了高堰、清口以及徐州等地的水利工程。因为快要到伏汛了,靠近河边的地区年年歉收,穷人很多,皇上就下令疏浚筑坝等工程同时进行,用工程来救济灾民。皇上还批准了黄璜之前提出的在昭关增加滚坝、疏浚支流,以及改造南关旧坝为滚水石坝的请求,并让他负责此事。

黄璜上奏说:“运河东堤的水流入下河,经过刘庄、伍祐、新兴等地,分别流入斗龙、新洋两个港口入海。但是从刘庄大团闸到新兴石闸距离太远,建议在伍祐沿洼口、蔡家港增建石闸,引水流入新洋港。还要疏通射阳湖港口,使它更加畅通。再疏浚串场河以西的孔家沟、冈沟河、皮家河这三条支流。这些都是下河入海的通道。湖河的水流入海很曲折,而入江却很直。多一份水流入江,就少一份水流入海。应该修筑堤坝,使湖河水位持平,然后才能打开各个坝闸。这样湖水减少了,就能容纳更多的来水。伏天和秋天水量很大,把高邮湖的水泄入运河,再从车逻、南关两个坝闸排出,这样入海的水就少了,下河的田地和房屋就安全了。”

皇上看完奏章后说:“黄璜这份奏章,既能区分轻重缓急,又能因地制宜,把握全局,考虑周全。把弯曲的改成直的,把远的改成近的,把浅的改成深的,条理清晰。就让尹继善、白钟山等人协助黄璜,逐步实施这些工程。”

十一月,高邮运河东堤新建的石坝工程完工了,黄璜上奏请求确定水位标准:车逻、南关两坝水位达到三尺五寸就打开五里中闸;水位达到五尺就打开新建的石坝。他又上奏说:“车逻、南关两坝坝顶比高邮湖水面高出二尺七寸。芒稻闸是湖水入江的第一条通道,建议常年打开,使江、湖水路贯通。”皇上非常赞赏,同意了他的请求,还下令在闸旁刻石记事。

二十三年正月,他升任工部尚书,官位一下子高升了。五月,长江流域的各项工程都顺利完成了,这说明他工作效率很高。九月,他又被调到礼部去工作了。第二年四月,他请求回家奉养母亲。第二十五年,他进京祝皇上寿辰。回家的路上,到了清江浦,他又上奏朝廷说:“回家的路上,还有几处水利工程需要修缮。我想在金湾坝下开一条引河,同时疏浚董家沟。另外,建议把廖家沟、石羊沟、董家沟这三个坝降低三尺,让它们和芒稻闸的高度一致。”皇上命令尹继善等人去勘察研究这事。二十九年,他母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孝。三十二年,守孝期满,他先署理礼部尚书,不久就正式任命了。七月,他又被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上任后他上奏说:“杨桥大坝是河南最重要的水利工程,虽然已经堵住了缺口,但经常渗水。而北岸河滩笔直,无法开挖引河分流,大坝东边又是飞沙遍地,也无法建造越堤。我建议加固坝体,用以巩固大坝。”

他每次巡河,都不怕吃苦,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有一次晚上,他听说虞城的水利工程险情告急,立刻赶过去。天刚亮,就下起了冰雹,堤坝上的埽子眼看就要崩塌了,随从人员都吓坏了,劝他赶紧撤离。但他站在堤坝上大声喊道:“埽子要垮,我和它一起垮!”冰雹停了,堤坝安然无恙。三十三年九月,他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工部尚书,同时免去了在南书房当值。不久,因为他在河道总督任上没有及时甄别和处理一些琐碎事务,被降职为左副都御史。三十六年,他升迁为工部侍郎。三十八年,他又升任工部尚书,后来调到兵部。四十年,他又调回工部。四十四年,他调到吏部,并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

一开始,他就建议把黄河改道,让它重新回到山东原来的河道里。他曾经在朝会上谈到过这个想法。这一年,黄河在青龙冈决堤,大学士阿桂负责处理这件事。皇上把他的建议拿去咨询阿桂和河督李奉翰,他们一致认为,黄河以北地势高,以南地势低,水往低处流;想要把黄河改道向北,从时间和形势来看,根本行不通。皇上又下令让廷臣们一起讨论这件事,大家认为黄河南徙已经很久了,不能轻易改道,于是这件事就搁置了。

他当了四十七年的官,升到太子太保,在皇帝的上书房当总师傅。因为年纪大了,皇上体谅他,特许他冬天日出以后再去上朝,还赏赐给他一件貂皮大衣。

五十年正月,他参加了千叟宴,作为汉族大臣的领班。五十一岁的时候,他因为年纪大了想退休,皇上还赐诗慰留他,让他继续留在京城办事,皇上甚至还去避暑山庄的时候,都让他留在京城处理政务。五十五岁四月,因为他在进士及第后已经做了六十多年的官了,皇上又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宴会。他八十岁的时候,跟高宗皇帝同岁,生日在六月,他请求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万寿节之后。皇上很欣赏他懂礼貌,就给他改在了八月十九日,还赐诗、对联和珍贵的礼物,对他特别宠爱。五十六岁的时候,皇上又赏赐给他肩舆,让他坐着轿子去上朝。五十九岁七月,他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皇上派八皇子去祭奠他,追赠他太子太师的职位,并赐予祭葬,谥号文恭。

他生了八个儿子,长子承谦考中了进士,做到侍读的官职,比他父亲先去世了。他的族子承恩考中了举人,官做到河东河道总督。

高斌,字右文,是高佳氏家族的人,满洲镶黄旗人,一开始在内务府做事。雍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内务府主事。后来又升迁为郎中,负责管理苏州织造。六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广东布政使,之后又调到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任职。九年,他升任河东副总河。十年,调任两淮盐政,还兼任江宁织造。十一年,署理江南河道总督。十二年,回到盐政的职位。又再次署理河道总督,修建了六万四千多丈的范公堤。十三年,又回到盐政的职位。不久后,被正式任命为江南河道总督。

乾隆元年,朝廷需要修缮黄河,有人上奏说,修河需要很多土,建议河兵负责四成,民工负责六成,运送芦苇荡里砍的柴火也应该统一管理运输,各州县修河的费用也应该统一归入河道总库。

河南永城和江苏萧县这些年一直遭受水患,皇帝就让高斌和两江总督赵弘恩、河南巡抚富德一起想办法解决。高斌他们上奏说,黄河南岸砀山毛城铺有个老旧的减水石坝,萧县王家山有个天然的减水石闸,睢宁县峰山还有四个减水闸,这些都是康熙年间修建的,是利用水来治理水的好办法。但是这些年淤塞严重,一发大水就出问题。毛城铺原来有洪沟和巴河两条河,是黄河水泄洪的旧河道。现在闸门下面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水往南流,漫进了祝家口。所以我们建议等水退了之后疏通这两条河,并在上游开挖蒋沟河,修建祝家口和潘家口两个水坝。让漳水往南流,全部流入蒋沟、洪沟、巴河分流入海,这样永城、砀山这些地方就不会再受水患了。王家山天然闸泄洪的水会流入徐溪口,原来有条引水河,现在也淤塞了;峰山四个减水闸也用了很久了,引水河也淤塞了,都需要疏通。

他们还上奏说,淮扬运河从清口到瓜洲三百多里,水源是分洪泽湖的水,通过天妃闸流下来,经过淮安、宝应、高邮、扬州,最后流入长江,运河就靠东西两边的漕堤保护。建议在天妃闸和正越闸下面,相隔一百多米的地方,各修建三个草坝,坝下再修建两个正石闸和两个越河石闸。在新建的两个闸门后面再各修建三个草坝。这样层层设防,就能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泽湖水位异常上涨,也能减轻运河水压。洪泽湖的水三分流入运河,七分汇入黄河。山盱尾闾天然的南北两个水坝,除非洪泽湖水位异常上涨,否则不能轻易打开,让清水全力抵御黄河水;高邮、宝应等湖泊的水,按照既定的路线流入,就不会泛滥到河里。这样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这些地方的农田就能避免洪泽湖泄洪带来的灾害了。奏疏呈上后,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御史夏之芳他们上奏说:“毛城铺要是开引河,高堰就危险了,淮河、扬州的运输和百姓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啊!”皇上就下令让高斌跟大学士嵇曾筠、副总河刘永澄他们一起仔细研究研究。安徽布政使晏斯盛、广东学政王安国又请求疏浚海口,皇上又下令让高斌和赵弘恩还有江苏巡抚邵基一起勘察。

第二年三月,高斌请求进京面圣。赵弘恩升职当了户部尚书,也来北京了。皇上就让王大臣们一起开会讨论这事儿,还把夏之芳他们也叫来了。高斌说:“毛城铺的减水坝是康熙十七年靳辅修建的,把水引到洪泽湖,帮助冲刷黄河的泥沙。六十年来,河道和百姓的生活都从中受益。现在疏浚毛城铺,是因为坝下旧河道加大了疏浚的力度,让水有个去处,并不是把坝拆了。况且减少的水,绕来绕去走了六百多里,经过徐州、萧县、睢宁、宿迁、灵璧、虹县等州县,还有杨甿等五个湖泊储存着这些水。水流进湖里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澈了,不会带泥沙进湖,也不用担心湖泊容纳不下。”夏之芳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事儿没讨论出结果,御史甄之璜又上奏说:“毛城铺要是开河,淮河、扬州一百多万百姓都会非常担心害怕啊!”钟衡也上奏提到了这事儿。最后皇上还是采纳了高斌的意见,批评了甄之璜、钟衡和夏之芳他们。

高斌又建议,另开一条新的河道口子,堵上旧的河道口子,这样就能避免黄河水倒灌进运河了。三年正月,淮河和扬州的运河工程终于完工了,皇上还下旨嘉奖了他。

四年后,皇上听说有人议论高斌改的新河道口离黄河有点远,而且上游的水势要是碰上黄河水位异常上涨,还是挡不住黄河水倒灌。于是,皇上就让大学士鄂尔泰快马加鞭地去实地考察一下。鄂尔泰考察后还是支持高斌的意见,认为应该开辟新的河道口子。八月,高斌进京朝见皇上,皇上顺便让他和直隶总督孙嘉淦、总河顾琮一起,去直隶地区勘察河道。

六年的时候,高斌上奏说:“黄河从宿迁往下到清河这一段,河水湍急,跟运河紧紧挨着,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靠。所以我建议加固运河南岸的堤坝,作为黄河北岸的遥远堤坝。”他还说:“江都的瓜河地势低洼,建议修改河口,另开一条越河,减少淮河水流入瓜河的流量。” 他还建议镇江南岸的土坝工程应该改成砖石结构的。这些建议,朝廷都批准执行了。

我被任命为直隶总督,还兼管黄河的治理。我上奏说:“永定河的关键在于河口要通畅,建议在三角淀旁边开挖一条引河,下端连接大清河的老河头,上端连接郑家楼的水口。把淤积的泥土挖掉,然后在北岸修筑堤坝,防止河水向北漫溢。南岸也要相应地修筑堤坝,阻止河水向南流。河口随时都要疏通。至于上游,应该考虑分流,建议在南岸的双营,北岸的胡林店、小惠家庄各修建一座三合土滚坝;并且降低堤坝高度,使堤坝低于滚坝。”

七年的时候,淮河、扬州发生了水灾,皇上命令高斌和侍郎周学健与总督德沛等人一起赈灾。事情办完后,我回到直隶,再次上奏说:“永定河上游是桑乾河,从山西大同到直隶西宁,两岸都可以开渠灌溉农田。从西宁的石闸村进入山区,经过宣化黑龙湾、怀来和合堡、宛平沿河口,两山夹峙,河道像一条线一样。如果在山口用巨大的石头错落堆叠,模仿竹络坝的样子,建造一个玲珑水坝,来减缓水流的冲击,那么下游的河患就可以减少。”我的奏疏上报后,大家都认为可行。

十年三月,我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五月,我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仍然负责直隶的水利和河道工程。十二月,我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并在军机处行走。

话说乾隆十一年,御史杨开鼎告了南河河道总督白钟山一状,说他河堤决口了还瞒着不说,皇上就派高斌去江南,和总督尹继善一起查办这事儿。结果白钟山被革职了。高斌还上书皇上,说淮河和黄河每年夏天秋天涨水,应该参考老坝口水文记录,乾隆七年那次水涨得最高,水位比河底高了一丈四尺七寸,以后就拿这个当标准来衡量每年水位。各地闸坝的开关,也要根据附近实际水位涨落来决定。

运河也涨水了,皇上又让高斌去看看情况。高斌上书建议修缮培六塘河谢家庄、龙沟口等地的堤坝,疏通中墩河、项家冲东门河;他还请求免除海州、沭阳、赣榆等县的欠税,以及板浦、徐渎、中正、莞渎、临洪、兴庄等地的欠税,改成按低价收税。皇上都准了。高斌有个想法,他说黄河水要合流,不能分流;清水要蓄着,不能放掉。治理湖河水势,要根据水位涨落情况来决定蓄水和泄水,这样才不会泛滥成灾,害了老百姓。他这些想法,后来都成了治理水患的经验。

乾隆十二年三月,高斌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四月,皇上又派他去江南,和河道总督周学健一起负责防汛。五月,直隶的水利工程完工了。乾隆十三年,皇上派他跟左都御史刘统勋一起去山东赈灾。后来又让他和总督顾琮一起去浙江,查办巡抚常安贪污受贿的事儿,不过高斌他们不太想把这事儿查得太清楚。皇上又派大学士讷亲去查,说高斌办事拖泥带水,把他革职了,但又让他继续留任。闰七月,周学健犯了错,皇上就让高斌兼管江南河道总督。后来因为高斌徇私枉法,包庇周学健,被撤了大学士的职务,但还是继续管河道。

乾隆十六年三月,皇上南巡,又让高斌以大学士的头衔继续管河道总督的事儿。闰五月,高斌暂时兼管两江总督。八月,盱眙南阳武工地水利工程没完工,皇上就让高斌去看看情况,赶紧修建。圣旨还没下来,高斌就主动请缨去了,皇上夸他办事积极,有大臣的风范。十一月,工程完工了,皇上又让他和侍郎汪由敦一起检查天津的河工。乾隆十七年,高斌七十岁了,皇上还赐给他一首诗。

十八年,洪泽湖发大水,邵伯运河的两道闸门都被冲垮了,高邮、宝应等县都被淹了,朝廷为此紧急商议。 学习河务的布政使富勒赫弹劾南河亏空了国库的钱,皇上就派署理尚书策楞和尚书刘统勋去调查。策楞他们上奏弹劾外河同知陈克济和海防同知王德宣贪污公款;还说洪泽湖水泛滥,通判周冕没有做好防备工作,等水来了已经没办法控制了,也没及时上奏汇报。皇上因此责怪高斌纵容下属,并且把和他一起负责河务的张师载也一起罢官,让他们留下来继续干活,赎罪。九月,黄河在铜山张家路决堤,水往南流,淹没了灵璧、虹县等地,最后流进洪泽湖,夺走了淮河的水流,一路往下冲。皇上说秋天汛期都过了,怎么还会冲毁河堤呢?责令高斌去铜山限期堵塞决口。策楞接着又上奏弹劾同知李燉和守备张宾贪污公款,延误工程,皇上就下令把李燉、张宾斩首,还让高斌、张师载看着他们行刑,之后又下令释放了他们俩。二十年三月,高斌在工地上去世了。皇上追赠他内大臣的衔,还从内库拨银一千两给他治丧。

二十二年,皇上南巡的时候说:“原任大学士、内大臣高斌,当河道总督的时候,确实做了不少贡献。就说毛城铺分泄黄河水流这件事,高斌就设立了徐州水志,开挖了七尺宽的河道。后来的人不用他的方法,结果导致黄河水流变弱,河床淤塞,埋下了河患的隐患。他还在黄河两岸清理河道,每年冬天都要带人去填补河堤。这几年工人们疏忽大意,才有了孙家集决堤的事情。还有三滚坝泄洪的时候,洪泽湖水涨得厉害,高斌坚持堵住决口,下游的州县因此连续丰收。他的功劳造福百姓,是不能抹杀的。癸酉年张家路和运河闸门决堤的事,是他过于自信,而且年老自满造成的失误。在本朝的河道官员中,虽然比不上靳辅,但和齐苏勒、嵇曾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和靳辅、齐苏勒、嵇曾筠一起被供奉,让以后负责河务的人引以为戒。”二十三年,皇上赐给高斌谥号“文定”,还写了怀旧的诗,把他列在五个河道总督里。并且下令把他供奉在贤良祠里。

话说有个叫高恒的人,他儿子高朴,都因为犯了事儿被处罚了,这事儿史书上都有记载。后来皇帝又重用高恒的孙子高斌的儿子高杞,给他了个内务府郎中的官职。高恒的另一个孙子叫高晋。

高晋,字昭德,他爹叫高述明,是凉州的总兵。高晋一开始当的是山东泗水县的知县,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安徽布政使,还兼任了江宁织造。乾隆二十年,他又升了官,当上了安徽巡抚。乾隆二十二年,皇上南巡视察黄河,就让高晋帮着徐州那边一起修黄河两岸的堤坝。高晋上奏说:“凤阳、颍州灾区那边的工程都同时在进行,米价一天比一天高,光工程款就拨了三万两银子买米,还怕不够用呢。皇上考虑到淮河、徐州、海州这些地方的工程,就截留了二十万石漕粮平价卖给百姓。我想着能不能分出五万石来,支援一下长江沿岸的工程?”皇上同意了。工程结束后,高晋还被加封为太子少傅。

话说这公元1726年,这位大人升迁了,当上了江南河道总督。他上奏朝廷说:“高邮、宝应、兴化、泰州这些地方,年年被水淹,皇上之前下令修建南关、车逻等处的河坝,并在金湾坝下开挖引河,把水排到长江里去,这样洪泽湖和运河的水就不会漫过河坝往东流了。下河各县支流、河汊和田里的积水,都汇入串场河,然后从盐城石闸、天妃闸等处流入新洋港。另外,从兴化白驹、青龙、八社、大团等闸流入斗龙港,分两路入海。但是下河地区地势低洼,像锅底一样,积水一时半会儿很难排干。所以我请求疏浚兴化南边的丁溪、小梅两个闸口的引河,让水流入王家港;疏浚兴化北边的上冈、北草堰、陈家冲三个闸口的引河,让水流入射阳湖,再增加两条入海的通道,这样就能让好几个州县的积水逐步畅通,让那些低洼的土地逐渐变成肥沃的良田。”皇上准了。

到了公元1727年,这位大人又升官了,当上了内大臣。他又上奏朝廷说:“运河的水要排入长江,邵伯以下原来设有六个闸口。从盐河分流下来的水,请求把这六个闸口的闸门加宽。另外,盐河原来设有南北中各两个闸口,应该保留北边的两个闸口,用来供应盐运。南边和中间的闸口排水太慢,应该增建石坝,加长土堤,适当开挖引河,这样高邮、宝应湖的水就能更顺利地排入长江了。”

公元1728年,这位大人又升官了,当上了太子太傅。公元1729年,他又上奏朝廷说:“清口以上桃源、宿迁等地,专门承受黄河的水;清口东坝以下,淮河和黄河合流,一直到云梯关东边入海。北岸五套、南岸陈家浦顶端的水流冲刷河堤,建议加固旧堤。我认为云梯关外面靠近大海,与其修建堤坝束缚河水,不如在旧堤坝的上游修建一个倾斜的长形堰,让水汇入正河入海。”皇上也都准了他的奏请。

高晋大人做了三十年的两江总督,还兼管着南河的水利事务。到了三十一年,苏州同知段成功因为家奴欺压百姓,被高大人查办。高大人考虑到段成功当时正生病,想从轻处理,结果皇上责备他包庇。三年后,高大人又署理湖广总督,同时兼管荆州将军的军务。第二年,他回到原来的职务,还兼任江苏巡抚。皇上当时要从国外进口铜来铸钱,高大人建议收缴小钱,同时把云南的铜运来铸钱,这样比用进口铜更省钱,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三十六年,高大人又兼任漕运总督,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职务,总督的职务依然不变。不久,皇上又命令他与侍郎裘曰修、总督杨廷璋一起勘察永定河的工程。工程结束后,他就回到了江南。

到了四十岁那年,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建议利用蜀山湖来蓄积伏秋汛的水,工部以旧例为由反对,认为蜀山湖十月以后才蓄积汶河的清水,皇上就让高晋去会勘。高大人上奏说:“蜀山湖周长六十五里,位于汶河的南边,运河的东边,是第一道蓄水的屏障。以前规定蓄水高度是九尺七八寸,我建议改为一丈一尺,这样就能兼蓄伏秋汛的水了。”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四十一年,河督吴嗣爵奏报黄河水位上涨,皇上命令高晋与总督萨载一起商议对策。高大人建议疏浚清口以内的引河,阻止泥沙淤积,让清水畅通地流入黄河,再全力清除河道里的沙子,这样黄河就会自然变深,海口也会自然疏通。皇上批示说:“这个奏章非常符合实际情况,是治理淮河、黄河的关键所在。到时候要妥善处理。”这一年冬天,高大人进京朝见皇上,皇上因为他已经七十岁高龄了,特地写了榜赐给他。

四十三年,皇上命令他前往浙江,与巡抚王亶望一起勘察海塘,又命令他前往河南堵塞仪封漫口决堤的地方。秋天,黄河在时和驿决堤,高大人建议从轻处理,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冬天,时和驿的工程完成了。但是仪封新修的埽工却因为地基下陷而被损坏,工部建议处罚相关官员,皇上还是命令他们继续留任。十二月,高大人去世了,皇上赐予祭葬,谥号文端,并且把他和另外四位总督的怀旧诗一起列在一起。他的儿子高书麟、高广兴,都有各自的传记。

完颜伟,完颜是他的姓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在雍正年间,他从内务府笔帖式一步步升迁到户部员外郎。后来朝廷派他去江南学习河务管理。乾隆二年,他被任命为浙江海防道,之后调任江南河务道,没多久就升任浙江按察使。当时正在修建尖山坝,巡抚卢焯推荐完颜伟督办工程,朝廷还赏赐了他五百两银子。乾隆六年,他被任命为江南副总河,很快就升任河道总督。

高邮南关、五里、车逻三坝,正赶上黄河和太湖水位暴涨,泄洪时经常淹没下河州县的农田。皇上命令关闭洪泽湖天然坝和这三座人工坝,不让水流入下河。高邮知州沈光曾认为上河滨湖滩地被水淹没,建议利用运河的余水,通过这三座坝减缓水势,并且要把芒稻河闸改成坝,疏通宝应、高邮、甘泉等湖泊南注的水路。完颜伟弹劾沈光曾扰乱河工,沈光曾因此被革职查办。

一开始,皇上因为黄河大水冲击清口,命令按照康熙时期的旧方法,开挖陶庄引河,引导黄河水向北流。大学士鄂尔泰和河道总督高斌一起勘察,方案刚确定,就碰上了暴雨洪水,河道淤塞,工程被迫停止。高斌也离任了,皇上又命令完颜伟去规划。完颜伟建议在清口以西黄河南岸设置木龙挑溜,让黄河水逐渐向北流去。乾隆七年,完颜伟上奏说:“淮河上游雨水多,水位上涨很快,贾鲁河水位暴涨,通过涡河流入淮河,汇入洪泽湖。三石滚坝减少了流入高邮、宝应、邵伯等湖泊的水量,但是古沟、东坝漫过河水,又从白马湖汇过来,水势更加大了。我督促修筑子堰进行防御,并且加固了高邮老土坝和南关等三座坝,水势才稳定下来。”皇上对此非常赞赏。

话说那一年,黄河水涨得厉害,石林口的水少了太多,沛县还有山东的鱼台、滕州、峄县都遭了水灾。这位伟大人啊,赶紧上书请罪。结果御史吴炜弹劾他用人不当,他又赶紧写疏文解释。皇上没太责怪他,就把他调到河东当河道总督去了。过了九年,他又上奏说:“山东这些年总是发大水,都是因为上游河道管理松散,下游河道堵塞造成的。运河东边连接着汶河、泗河、沂河、济河等河流,这些水都流进微山湖、蜀山湖、南旺湖、马踏湖;北边连接着漳河、卫河,水流进盐河、徒骇河、马颊河、钩盘河。一到伏天或者秋天,河水暴涨,泄洪来不及,应该在运河里多修一些闸坝来分流,疏通下游河道,让河水畅通无阻。经过各个州县的沟渠,凡是淤塞狭窄的都要疏通,堤坝破损的都要修补。”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十年后,他因为母亲年迈,请求回京侍奉母亲,皇上还特意下旨慰留他呢。十三年后,他被授予左副都御史的官职。没多久就去世了。

顾琮,字用方,是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尚书顾八的孙子。他父亲顾俨,官做到副都统。顾琮呢,是以监生的身份被录入算学馆,专门研究和编写数学方面的书籍,书写完后,朝廷还对他进行了考核和论功行赏。康熙六十一年,他被授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被授予户部郎中,后来升迁为御史。四年后,他去巡视长芦盐政。八年后,升迁为太仆寺卿。九年后,被授予霸州营田使。十一年后,他协理直隶总河,又升迁为太常寺卿,还署理直隶总督。紧接着就被授予直隶河道总督。十二年后,他上奏说:“永定河河口现在很通畅,上游的水才能顺利流进白洋淀。最近因为河道淤塞,我建议疏浚引河,这样自然就能疏通,不用费多大的人力,简直是老天爷赏赐的引河啊!”皇上还下令为他举行祭祀仪式。他还上书请求重新规定管理河道的厅署和巡查队伍,增加人员编制,朝廷也同意了。

乾隆元年,我被任命为江苏巡抚,结果父亲去世,我得回老家守孝去了。

乾隆二年,皇上又让我协助吏部尚书处理政务。永定河决堤了,皇上让我和总督李卫一起督促修建河堤。没多久,我又被任命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

乾隆三年正月,朱藻接替我的职位,不过皇上还是让我协助他一起处理河务。我上奏说,畿辅地区西南的几条河,水都汇集到东西两大淀,河道淤塞,经常泛滥成灾,危害很大。我建议用挖泥船疏浚河道,并提议由三角淀通判和清河同知负责这项工作。后来朱藻离职了,我又重新被任命为河道总督。

乾隆五年,我疏浚了青县的兴济河和沧州的捷地河,还详细地汇报了善后工作,建议疏通海口,修筑遥远的堤坝,多设置涵洞。乾隆六年,我又建议修改子牙河的河务管理制度。不久因为机构精简,我被调回京城。同年,我被任命为漕运总督,负责管理漕运。

乾隆七年,我上奏皇上说:“清江以上,运河两岸,以前只知道利用河水运输粮食,却不知道利用河水灌溉农田,让大量的河水白白流失,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同样的土地,淮南和淮北的肥沃程度差别很大。有些人担心运河泄水会影响漕运,其实不然。漕船经过淮安、徐州,五月上旬就能完成运输任务。而稻田需要水是在夏秋季节,如果等到那时再放水灌溉,正好利用河水蓄积的水量,对漕运完全没有影响。况且,清江两岸修建的涵洞效果显著,如果推广这种做法,绝对没问题。所以我请求皇上派一位大臣负责全面考察,和各地的督抚、河务官员一起详细讨论,然后动工兴建。” 可惜这个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乾隆八年,因为漕运的事务,我再次进京。觐见皇上时,我建议实行限田制,结果皇上批评我说扰民。

十年六月,我申请在马庄集和曹家店分别修建石闸,控制上游的水流,还要把骆马湖的漕运入口改到皂河以上的车头,修建闸门和引水渠,用来方便漕运。十字河竹络坝开放后,黄河水又急又猛,横着截断了运河,运粮的船只通行非常困难。所以,我在竹溪坝下修建黄坝,往东连接堤坝堵截黄河水,另外在苏家闸南边疏浚河道,让黄河水绕过苏家闸流入运河,皇上也同意了我的方案。 十一年,我被任命为江南河道总督。

十二年,皇上命令我和大学士高斌一起查办浙江巡抚常安贪污受贿的事情。因为我没有彻底查清案情,被皇上夺了官,不过还让我继续留任。没多久,我又被调到河东担任河道总督。十七年,我上奏说:“运河堤坝上还没有设置堡房,建议效仿黄河的办法,每隔两里修建一座堡房,一共需要修建四百多座。”十九年,因为我在担任江南总河期间,工程款项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再次被夺了官,不久后就去世了。

顾琮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有一次上朝的时候,正赶上干旱多风,皇上为此忧心忡忡。顾琮引用《洪范》中的话:“蒙恒风若,虑臣或蔽君”,意思是说,长期刮大风,我担心臣子会蒙蔽皇上。皇上听了这话,非常感动。世宗皇帝驾崩后,顾琮正值丧偶,三年之后才续娶,方苞认为这符合礼制。

白钟山,字毓秀,是汉军正蓝旗人。雍正初年,他从户部笔帖式升迁为江南山清里河同知,后来一步步升到江苏布政使。他上奏说:“狼山和苏松两镇的驻地离苏州都很远,军队的粮草运输非常困难,建议就地或者在附近州县配给粮草。崇明岛孤悬海外,当地不产米,建议从江浙和广东运米,拨出一万石粮食储存在崇明仓,以备平价出售。海边涨潮涌出了沙洲,百姓占据居住,应该修筑土墩来避免潮水带来的灾害。”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南河副总河,不久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乾隆元年,皇上批准了奏折,奏折里说济宁的河标兵驻扎地没有仓库,每次买粮食都得高价收购,所以请求拨款两千七百多两银子,买四千石粮食建仓储备,春天借用,秋天收回。奏折里还说,豫东河防,水位低的时候要堵塞支流,等到秋天水涨的时候,又要买材料雇人,常常来不及,所以请求把河南、山东的库银分拨到郑州、武陟、封丘、曹县、单县等地,永久储备。皇上都同意了。

四年后,有人上奏说,漳水以前是直接从直隶流入大海的,康熙四十五年改道引漳水入卫河,济运河,所以老路淤塞了,漳水全流入卫河,卫河承受不了。后来在德州哨马营修建了滚水坝,开挖引河泄卫河的水,经过钩盘河流入老黄河入海。但是漳河、卫河经常淤塞,浪费了很多钱。漳水以前有正河和支河,应该选择容易疏浚的河道恢复旧路。在馆陶修建水闸,卫河水位大的时候,让漳水入海防止水位上涨;卫河水位小的时候,就分一部分漳水入卫河,以济运河。奏折上报后,皇上让大学士鄂尔泰详细研究。鄂尔泰建议在丘县东和尔寨村,利用漳河北折的地势,开挖十多里长的河道,到漳洞村流入旧河;在新河东流入卫河的地方修建水闸,根据情况随时开关。皇上批准了这个方案。

那时候,漕运总督补熙建议建造十丈长的大船,认为运河水深应该保持四尺。白钟山不同意,他说:“运河两旁的水不是源源不断流来的,只有下雨后泉水才会旺盛,泉水旺盛了河水才会涨起来。如果上游堵住,下游打开,那么下游会更深,上游会更浅。运河两岸距离不一,靠近河岸的地方水深,远离河岸的地方水就浅。用人力来控制水位,用水来运送船只,不可能保证处处水深四尺。”侍郎赵殿最又建议在馆陶和临清设立卫河水位标志,白钟山又反对说:“如果水位标志不够高,就要把卫辉人民田地里的渠道都堵上,影响灌溉,这样行不通;如果水位标志够高,那么官府的渠道都要堵上,水源就断了。下游的水流走了,运河的水也会很快干涸。这两种方案都不行。” 最后,这些建议都被搁置了。

八年的时候,他被调到江南河道总督的职位上。他上奏说:“石林口修筑的非常坚固,河水直接冲向下游。黄村、韩家塘等地新修的子堰,恐怕不够抵挡洪水,应该在对岸开挖引河,把河水引到南方,同时加厚子堰,并且派兵驻守。”他又上奏说:“苇荡左右两营每年要供应柴草二百二十五万束,时间长了就出现了一些弊端,运输也不均衡。请求禁止官兵和百姓随意采伐,规定采伐芦苇的时间,疏浚运输柴草的沟渠,并且给运输柴草的船只编上号码。”皇上都准许了他的请求。

十一年,御史杨开鼎弹劾他说:“白钟山在钱财的支出和收入上非常吝啬,随意驳回减少工程款项,偷工减料,纵容仆役敲诈勒索。陈家浦决口七百多丈,他却只上报了二十多丈。工程进度缓慢,阜宁、盐城两县都受到了损害。”皇上命令高斌和尹继善一起调查处理此事,并且让杨开鼎参与。后来调查结果出来,驳回减少工程款项和敲诈勒索的指控没有证据,只有陈家浦的漫口被冲刷的事实,给百姓带来了损失。皇上召白钟山进京,革了他的职,让他去河工效力。总河顾琮又再次论述白钟山处理事情失当,皇上命令没收他超过十万两的财产用来赔偿。

十五年,他被任命为永定河道。十八年,黄河在张家路决堤,皇上命令他跟尚书舒赫德一起去勘察。很快,皇上又让他以按察使的衔头协办南河的事务。十九年,他又被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二十年,代理山东巡抚。他请求罢免孔氏世袭的曲阜知县,皇上命令改为世袭六品官。接着他又上奏说济宁以南积水还没有消退,请求暂时不要打开汶河大坝,先疏浚下游河道。皇上命令白钟山去勘察南河,所有文武官员都听他的调遣。

话说这第二十二年,我被调到江南当河道总督。我上奏说:“自从黄河在张家路决堤后,河道淤塞,下游水流不畅,南边高北边低。后来孙家集又决堤,河底更是抬高了。黄河之所以出问题,主要是因为水流冲击北岸,冲刷出沟槽。所以,必须南北两岸一起治理,南方要疏通,北方要加固堤坝。加固堤坝就能防止支流夺走主流,疏通就能分流一部分水,这样徐州就能少受点灾害了。我和河道官员张师载商量了一下,觉得南岸的长滩比北岸更危险,必须在横亘的地方疏浚河道,引导水流回到河道中央,还要加高加厚堤坝。北岸因为没有堤坝,水漫过的地方很多,像梁家马路、徐家庄等地就有几十条支流,还有黄家庄、郭家堂等地的浅滩低洼地,都应该筑起土坝。水位平稳的时候,就利用水流来冲刷河道,保持河道笔直;水位上涨的时候,让水自然漫过,这样就不会冲刷出沟槽,导致水流改道了。还要在孙家集加固堤坝,作为重要的防洪屏障。再说骆马湖,它西边受微山湖水,北边受蒙阴山水的影响,它的出口在六塘河。上游的湖堤多处破损,必须赶紧修补加固。”皇上都同意了我的建议。

荆山桥修建完毕后,朝廷要论功行赏。我又上奏说:“宁夏上游河水暴涨,赶紧通知下游做好防范。正阳关是淮河上下游的关键之处,应该学习宁夏的水文预报方法,专门派人负责这件事。”我还上奏说:“长江流域的很多河流都汇入安河,然后流入洪泽湖。安河河段淤塞严重,多年来水患不断。应该多雇佣渔船,砍伐芦苇,清除淤泥,让河道畅通,这样上游的水就能顺利排泄了。另外,归仁堤下以前有个涵洞,连接鲍家河和安河,现在已经堵塞了。我建议疏通分林子河的一条支流,这样安河的进水口就能分流一部分,水患就能逐渐减轻了。”这些奏章都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第二十三年,我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第二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朝廷赐予祭葬,谥号庄恪。

话说啊,自打靳辅治理黄河和淮河之后,接替他的人,都老老实实地按照他的方法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不敢有丝毫怠慢。到了世宗皇帝在位的时候,齐苏勒的功劳最大,嵇曾筠、高斌也都继承了先辈的事业,跟靳辅一起在河边立了祠堂,他们对老百姓都有大功劳,也符合祭祀的标准。完颜伟、顾琮、白钟山也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补,没有辜负朝廷的委任。

高斌做了二十年的官,他疏通了毛家铺引河,顶着大家的反对意见也要去做,老百姓因此得到了好处。后来在夺取淮河的战役中,他被抓起来,押到工地等待处决。这天降的雷霆之怒,真是可怕啊! “雷霆不测之威,赫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