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前有个古滇国。从越巂地区的蛮夷首领任贵被汉光武帝任命为太守开始,就不按内地官员的规矩来了。像爨氏、蒙氏这些家族,都是当地的大家族,世代做官,一直是地方上的首领。后来汉武帝的时候,封梁王在云南,跟大理的段氏一起管理这片地方。等到了明朝,打败了梁王,灭掉了大理国,就利用当地的土官来统治,设立了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正副长官司、土府、土州这些机构来管理。
清朝顺治十七年,平西王吴三桂平定了云南,明朝的永明王逃到了缅甸。朝廷把沐府的旧地封给了吴三桂,让他永远镇守云南。可是到了康熙十四年,朝廷撤藩,吴三桂就造反了。吴三桂死了以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康熙二十一年,清军攻克了云南,吴世璠自杀了,云南才彻底安定下来。
雍正初期,朝廷开始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四年夏天,首先对东川土司进行改革,然后就进军乌蒙。当时乌蒙土府的禄万钟和镇雄土府的陇庆侯都还年轻,实际的兵权都掌握在他们的叔叔禄鼎坤和陇联星手里。鄂尔泰命令总兵刘起元驻扎在东川,招降禄鼎坤。但是禄万钟受到汉奸的蛊惑,联合镇雄的三千兵马进攻鲁甸的禄鼎坤,鄂尔泰派游击哈元生打败了他们;他又联合禄鼎坤的仇家阿底土兵一起进攻乌蒙,连续攻破关隘,敌人溃败逃往镇雄。鄂尔泰又招降了陇联星,而禄鼎坤也用三千兵马威胁镇雄,两个土司都逃到了四川,于是两个土府在十几天内就平定了。乌蒙设府,镇雄设州,又在乌蒙设立军事要塞,控制这三个地方,并把它们从四川改隶属云南,统一管理。
但是东川的法戛土司禄天祐和乌蒙的米贴土司禄永孝,仍然各自占据地盘,危害边境。六年春天,朝廷派兵捉拿了法戛土司,又派副将郭寿域率领三百兵马去抓捕米贴土司,米贴土司逃到了小金沙江对面,联合四川沙马司以及建昌、凉山等地的数千夷人,偷偷返回,袭击并占领了官兵的营地。鄂尔泰派总兵张耀祖、参将哈元生三路追剿。朝廷下令四川建昌、永宁的官兵听从鄂尔泰的指挥。于是从小金沙江以外,沙马、雷波、吞都、黄螂等土司的地盘,一直到建昌,方圆一千多里,都设立了营寨和哨卡,形成互相联系、互相控制的局面,并且抓获了雷波土司杨明义;哈元生回军又打败了阿卢土司的数千人马,在东川屯田,每年收成两万多石粮食,矿产税收每年一万多两银子,用来支付军费。
军队刚刚平定,禄鼎坤因为立功被提升为河南参将,心里很不高兴,很失望。他的儿子禄万福请求回到鲁甸管理家产,他发现总兵刘起元军纪松弛,暗中联络旧部谋反。当时乌蒙的商人和百姓有几万人,那里地势险要,可以扼守要道,而且叛军只有弓弩,没有大炮,但是刘起元却只顾贪污受贿,与叛军妥协,结果叛军攻陷了镇城,杀害了官兵和百姓,并且煽动东川、镇雄以及四川凉山地区的几万蛮人叛乱。鄂尔泰上奏说:“我用人不当,导致事情失败,请求另选大臣督理两省,暂时让我担任提督,率领军队讨伐叛贼,洗刷耻辱。”雍正帝安慰他,让他继续留任。鄂尔泰调集了一万多官兵,以及同样数量的土兵,三路进攻。首先命令总兵魏翥国率领两千兵马,七天内赶到东川,阻止了东川被攻陷;但是魏翥国随后被禄鼎明刺伤,于是用官禄代替魏翥国。乌蒙由总兵哈元生和副将徐成贵负责,镇雄由参将韩勋负责。韩勋率领四百兵马扼守奎乡,打败了四千叛军,连续攻破四个寨子。哈元生率领一千多兵马讨伐乌蒙,首先到达得胜坡,遇到两万叛军。叛军的头目黑寡和暮末都是万人敌。黑寡拿着长枪,直接冲向哈元生,哈元生左边格挡长枪,右边拔箭射击,当场射杀了黑寡;又射杀了暮末,立即高举两颗人头前进,叛军士气受挫。再次作战再次获胜,进军到倚那冈。叛军有几万人,连营十多里。我军三千人,土兵一千人,晚上在叛军营地的两侧设伏,同时摆开阵势等待。黎明,叛军从几路进攻,我军不动。当叛军快要冲到阵前时,炮火齐发,大声呼喊着奋勇冲杀,山后的伏兵从两侧夹攻,叛军大溃,彻底摧毁了他们八十多个营寨,缴获的盔甲、武器和辎重堆积如山。当天就到达乌蒙,叛军看到哈元生的旗帜,就逃跑了,我军攻克了三个关隘,禄万福兄弟和禄鼎坤都被处死。
鄂尔泰当了六年三省总督,期间,很多土司和土目被他罢免了官职,其中包括镇沅土府的刁氏家族。结果,刁氏家族里的一些土目煽动威远的黑彝再次造反,还杀了知府刘洪度。为此,鄂尔泰把那些已经被罢免的土司土目都迁到别的省份安置,同时还带兵去威远、新平一带剿灭叛乱的黑彝。官兵冒着瘴气深入敌境,抓捕斩杀了几千人,但也有两百多名官兵死于瘴气。
接着,他又率兵进剿澜沧江里的孟养和茶山地区的土著,这规模堪比当年明朝王骥十二万大军征讨云南,那些蛮夷都吓得说:“以前汉朝的军队都没到过这里啊!”鄂尔泰先派车里土兵截断澜沧江外的道路,然后官兵们拿着斧头和锹,一路砍树开路,烧毁栅栏,填平沟壑,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险要关隘,直捣孟养,控制了通往孟养的道路,方便运输军需物资。茶山地区有四十多个寨子,鄂尔泰就利用投降的土著当向导,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深入敌境几千里,没有一个险要的地方没被搜查过。澜沧江外的地区归属车里土司管辖,江内的地区则全部改由朝廷直接管辖。普洱升格为府,还调来沅江协副将驻守。在思茅、橄榄坝设置官府和驻军,用来扼守通往缅甸和老挝的门户。
广南府的土同知和富州的土知州都增加了每年上缴的粮食,数量都在两三千石以上,还捐钱修建了府城和州城。孟连土司献上了银矿,怒江的野蛮人也进贡皮货,老挝和景迈两个国家都来进贡大象,缅甸都震惊了。乾隆三十四年,孟拱土司被迁到了关外。关于缅甸的事情,详见《缅甸传》。
云南府:罗次县的炼象关土巡检,住在炼象关大街上。清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李文秀归顺朝廷,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到了李东祚这一代,乾隆五十年,他的职位被改为从九品土官,世袭罔替。
禄丰县的南平关土巡检,住在土官村。清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李楚南归顺朝廷,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到了李东来这一代,乾隆五十年,他的职位被改为从九品土官,世袭罔替。
大理府:赵州……
定西岭的土巡检,就住在定西岭上。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李齐斗归顺了朝廷,官职还是原来的那个。
云南县的土县丞,住在县城里。顺治十六年,土知县杨玉蕴的儿子岳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土知县的职位。到了康熙六年,云南县改成了由朝廷任命的流官知县,原来的土知县就改成了县丞,也是世袭的。
云南县的土主簿住在土官村,离县城十里地。顺治十六年,土主簿张维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
邓川州的情况是这样的:青索鼻的土巡检,住在青索鼻。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杨应鹏归顺了朝廷,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一直传到杨荣昌手里,乾隆五十年,他的职位改成了从九品土官,世袭。
浪穹县的土典史,住在县城里。顺治十六年,土典史王凤州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蒲陀崆的土巡检,住在蒲陀崆,离县城十五里。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杨争先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凤羽乡的土巡检,住在凤羽乡,离县城三十里。顺治十六年,土巡检尹德明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上江嘴的土巡检,住在上江嘴,离县城一百二十里。顺治十六年,土巡检杨康国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下江嘴的土巡检,住在下江嘴,离县城九十里。顺治十六年,土巡检何应福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
云龙州的情况是:箭杆场的土巡检,住在箭杆场。顺治十六年,土巡检字题凤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以前它属于邓川州管辖,康熙二年才划归云龙州。十二关长官司,在州府东边三百里地。顺治十六年,长官司李恬森归顺了朝廷,继续世袭他的职位。
老窝土千总家住老窝村。顺治十六年,土知州段德寿归顺朝廷,后来这个职位被裁撤了。到了乾隆十二年,段德寿的孙子段维精明强干,平定了秤戛夷匪患,立下大功,乾隆十七年被授予土千总世袭职位。到了道光元年,永北地区发生军务,段克勋带兵练兵抓贼,表现出色,被赏赐了五品顶戴。
六库土千总住在六库。他家祖上是段复健,是明朝土知州段保的第十七代孙。乾隆十二年,他因为平定秤戛夷匪患有功,乾隆十七年被授予土千总世袭职位。道光元年,永北地区发生军务,段履仁带兵练兵抓贼,被赏赐了五品顶戴。
漕涧土把总住在漕涧。顺治十八年,左文灿因为堵御有功被授予土官长官司,但他儿子没能继承这个职位。乾隆十二年,左文灿的曾孙左世英跟随军队平定秤戛夷匪患有功,被授予土把总世袭职位。
邓川州土知州,顺治十六年,土知州阿尚夔归顺朝廷,继续世袭这个职位。他的曾孙阿远,因为纵容匪徒祸害百姓,雍正四年被流放,发配到江西。
咱们再说说临安府的情况:纳楼茶甸长官司,位于临安府西南一百八十里。顺治十六年,长官司普率归顺朝廷,继续世袭这个职位。康熙四年,普率参与了王禄的叛乱,被官兵讨伐,后来请求投降,被朝廷赦免,由他的儿子向化继承职位。
纳更山土巡检,位于临安府东南二百八十里。顺治十六年,土巡检龙天正归顺朝廷,继续世袭这个职位。亏容甸长官司,位于临安府西南一百四十里。顺治十六年,长官司孙大昌归顺朝廷,被授予副长官世袭职位。
思陀乡土舍,位于临安府西南二百五十里。顺治十六年,长官司李秉忠归顺朝廷,被授予长官司和副长官世袭职位。后来这个职位断绝了,改成了土舍。康熙二十年,由李世元继承。溪处长官司副长官,位于临安府西南三百一十五里。顺治十六年,长官司恩忠归顺朝廷,继续世袭副长官职位。康熙四年,恩忠参与了禄昌贤的叛乱,被处死,职位也改成了土舍。
瓦渣乡长官司,在府城西南二百四十里远的地方。清朝顺治十六年,有个叫钱觉耀的人投降了朝廷,继续让他当副长官,而且这个官职还可以世袭。康熙四年,有个叫王禄的家伙造反了,官兵把他抓起来杀了,所以这个官职就取消了,改成了土舍。
左能寨长官司,在府城西南二百三十里。清顺治十六年,吴应科投降。因为史书上没记载他,所以府里派人去临安府调查他的家谱,查清楚后发现他是明朝蚌颇的第十一代孙。最后,把他改成了土舍,允许他世袭这个职位。
落恐甸长官司,在府城西南二百里。清顺治十六年,明朝授予的副长官司陈玉投降了,但是相关的文书找不到了,所以就给他一个土舍的职位,也允许世袭。
阿邦乡土舍,在府城东南二百一十里。明朝的时候,这里有个土守备的官职。清顺治十六年,土守备陶顺祖投降,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后来,朝廷觉得土司不应该担任武官,就把他改成了土舍。
慢车乡土舍,在府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清朝顺治年间,元江的土著夷族造反了,慢车土目刀冈跟着官兵一起平乱,因此被授予土舍的职位,并且可以世袭。
稿吾卡土把总,在府城东南二百八十里。清朝雍正年间,纳更土目龙在渭跟着官兵征讨元普的反叛土著,立了功,被授予土把总的职务。嘉庆二十二年,江外的土匪作乱,龙定国父子战死沙场,朝廷批准他的职位世袭。
十五猛地区,东西南北绵延四百多里。明朝初期是沐氏的庄园。清顺治十七年,吴三桂请求把云南的荒地分给藩属的壮丁耕种。康熙七年,朝廷批准了这个请求。吴三桂叛乱之后,这些土地被收回,归建水府征收税赋。十五猛地区每个寨子都设有一个掌寨的官员,负责管理钱粮。管辖的寨子有猛喇、猛丁、猛梭、猛赖、猛蚌、茨桶坝、五亩、五邦、者米、猛弄、马龙、瓦遮、斗岩、阿土、水塘十五个寨子。
首先,咱们说说教化三长官和副长官的事儿。顺治十六年的时候,副长官龙升投降了朝廷,朝廷还让他继续用张长寿这个名字,给了他世袭的官职。到了康熙四年,有个叫王禄的叛乱了,结果被朝廷给杀了,然后把他的地盘改成了开化府,派了朝廷的官员过去管理。
接下来是王弄山长官司的长官和副长官。顺治十六年,副长官王朔也投降了,朝廷也给了他世袭的官职。可到了康熙四年,这王朔跟王禄、昌贤一起造反了,朝廷派兵去平叛,王朔最后自焚而死,他的地盘就并入了开化府。
再来说说阿迷州。以前这地方有个土知州,叫李阿侧。康熙四年,他因为在讨伐王朔的战役中立了功,朝廷就给他世袭土知州的官职。后来传到李纯这一代,这小子滥用职权,横征暴敛,结果被当地土著给控制住了。雍正四年,朝廷抄了他的家,把他发配到江西,还把土知州的职位改成了朝廷官员管理。
宁州的土知州,顺治十六年的时候,禄昌贤投降了朝廷,也得到了世袭的官职。到了顺治十七年,他的官职被降为了州同。可到了第二年,因为有人揭发他和梅道人等人密谋造反,他又被恢复了原职。结果到了康熙四年,他还是因为叛乱被杀了。
宁州还有一个土州判,康熙十九年,有个叫李者禄的人投降了朝廷,朝廷准许他世袭州判的职位。不过后来这个职位就断代了,世袭也就停了。
嶍峨县的土知县,顺治十六年,禄益投降了,也获得了世袭的官职。康熙四年,他跟禄昌贤一起造反,最后被朝廷流放了。
最后是嶍峨县的土主簿,顺治十六年,王扬祖投降,也获得了世袭的官职。康熙四年,他跟禄昌贤一起造反,被朝廷处死了,官职也被取消了。
话说蒙自县有个土县丞,之前那个陆姓土知县被撤职了。结果他手下的宁州禄重这家伙,霸占着土官村,整天沉迷酒色,根本管不住手下人。 他手下的人,比如李辅舜之流,就干脆叛变了,投奔了沙源那边。沙源那边立刻带兵过去,一下子就攻破了土官村。后来沙定洲占领了会城,还让李辅舜的儿子李日芳偷偷占据了蒙自。 沙定洲后来失败了,李日芳就一直住在蒙自。康熙四年的时候,李日芳的弟弟李日森的儿子李世藩和李世屏,跟着宁州禄昌贤一起造反,结果被总兵阎镇给打败了。李世藩跑了,后来被追上杀了;李世屏投降了,免了死罪,被安排到大理当兵。后来吴三桂造反,还给了李世屏一个伪总兵的文书。 等清军收复云南后,李世屏拿着这个文书投降了朝廷,被授予蒙自县土县丞的职位,不过这职位是不世袭的。
楚雄府那边的情况是这样的:楚雄县的土县丞,顺治十六年的时候,杨春盛投降了朝廷,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到了乾隆五十年,这个职位被改成了正八品土官,而且可以世袭了。镇南州的土州同,住在州城里,顺治十六年的时候,段光赞投降,继续世袭他的职位。镇南州的土州判,住在镇南州城东北,顺治十六年,陈昌虞投降,也继续世袭他的职位。阿雄关的土巡检,在镇南州管辖范围内,顺治十六年,者光祖投降,继续世袭他的职位。镇南关的土巡检,顺治十六年,杨继祖投降,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传到杨文辉手里的时候,乾隆五十年,这个职位被改成了从九品土官,可以世袭了。姚州的土州同,住在姚州西界的弥兴官庄,顺治十六年,高显锡投降,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传到高配忝手里的时候,乾隆五十年,这个职位被改成了从六品土官,可以世袭了。
最后是广通县的情况:回磴关的土巡检,住在回磴关,顺治十六年,杨忠荩投降,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传到杨怡手里的时候,乾隆五十年,这个职位被改成了从九品土官,可以世袭了。
哎,说起来,这沙矣旧土巡检的苏家,清顺治十六年的时候,他祖宗苏鉴投降了朝廷,还继续当他的巡检。一直传到苏敬那辈,乾隆五十年的时候,官职改成了从九品,而且还是世袭的。
定远县的土主簿李家,住咱们这城里。清顺治十六年,他们家祖宗李世卿也投降了朝廷,继续当他的土主簿。传到李毓英那辈,乾隆五十年,官职也改成了正九品,也是世袭的。
姚安府的土同知高<夋兔>映,清顺治十六年投降,继续世袭他的官职。不过,传到李厚德这儿,雍正三年因为犯事儿被革职了,发配到江南去了。
咱们再说说澂江府的情况:新兴州的土州判,住州南边的研和邑。清康熙十九年,云南平定之后,土人王凤被封了个伪游击,跑到广西投降。后来跟着朝廷打仗,在石门坎、马别河、黄草坝都立了功,朝廷就给他了个土州判的世袭官职。
河阳县的土官,清顺治初年,土官刀韬投降,朝廷只给了他个文书,允许世袭。一直传到刀廷俊那辈,这官职就被取消了。
还是新兴州,铁炉关的土巡检王先荣,清顺治十六年投降,得到了世袭的官职。不过到了康熙四年,他和王耀祖一起造反,结果官职被撤了。
广南府的情况是这样的:广南府的土同知侬鹏,清顺治十六年投降,得到了世袭的官职。传到侬毓荣那辈,乾隆三十一年,他跟着朝廷去征讨普洱和缅甸。乾隆三十七年,朝廷赏赐了他土同知的关防。他儿子侬世昌,嘉庆二年跟着朝廷去征讨贵州的苗族,立了功,朝廷加官进爵,还赏赐了他花翎,这官职也是世袭的。
富州的土知州,在广南府东边二百六十五里。清顺治十六年,土知州沈昆巘投降,继续世袭他的官职。康熙九年,朝廷赏赐了他州印。后来因为犯事儿被罢官了,传到沈肇乾这辈,雍正八年,沈肇乾又因为犯事儿被罢官了。
最后说说顺宁府:云州大猛麻的土巡检俸新命,清顺治十六年投降,继续世袭他的官职。
缅宁厅……(此处内容未提供)
猛猛土巡检,在明朝末年到处乱跑,结果把自己的印信和官府文件弄丢了,没能继续当官。后来他的儿子紫芝,到了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才归顺朝廷,进贡了大象,又得到了世袭的官职,朝廷还发给了他新的印信。到了乾隆二十九年,猛猛土巡检的管辖地划归顺宁府管辖了。
孟连宣抚司,在顺宁府的南边,以前属于永昌府管辖。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刁派鼎进贡大象归顺朝廷,被授予宣抚司的世袭官职。刁派鼎死后,他儿子刁派春年纪还小,由他的叔祖刁派烈照顾。结果刁派猷想谋杀刁派烈,夺取印信和官职,还把刁派烈弄到省城去了,朝廷又另外给了他一个宣抚司的印信和委任状。后来传到了刁派新手里,因为孟连宣抚司地处边疆,和外国接壤,所以被定为经制宣抚司,朝廷又发给了印信和官府文件。乾隆二十九年,孟连宣抚司也划归顺宁府管辖了。
猛缅长官司,在清朝乾隆十一年归顺朝廷,朝廷把那里改名叫缅宁,还派了流官通判去管理。
曲靖府:平彝县的土县丞,住在平彝县竹园村。清朝顺治初年,土县丞龙阔归顺朝廷,继续世袭他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