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良,字燕山,是瓜尔佳氏家族的人,满洲正红旗出身,他老爸是闽浙总督玉德。他花钱买了官,先当了礼部主事,后来升了员外郎。然后外放做四川顺庆知府,又调到成都府。之后升迁到建昌道,河南按察使,再到四川、广东、江西布政使,一路升官。道光十四年,他升任河南巡抚。
话说在嘉庆年间,林清、李文成等人搞了个八卦教造反,被镇压之后,河南汲县潞州的坟塔里还偷偷祭拜他们的神“无生老母”,信奉八卦教的人还不少呢。御史黄爵滋上奏弹劾这事儿,皇上就让桂良去查办,把那些坟庙都拆了。桂良查出来河南境内居然有三十九座“无生庙”,全部都给拆了!那些地方官没尽到责任,也被相应地处罚了。道光十九年,桂良升任湖广总督,后来又调到闽浙,再调到云贵。道光二十年,他还兼任了云南巡抚。云南盗贼很多,他就制定了抓捕盗贼的章程;他还要求迤南、迤西、迤东各标营的官兵,要由巡道就近监督检查。
那时候贵州的苗族也闹腾,镇远、黎平、都匀、古州的苗族尤其厉害,地方官压不住,桂良就上奏朝廷,请求挑选精兵强将专门负责剿灭这些苗族叛乱。道光二十五年,桂良进京朝见皇上,然后留在京城,署理兵部尚书,还兼任正白旗汉军都统。没多久,他又被外放到热河当都统。道光二十八年,他又被召回京城,因为他女儿嫁给了皇六子奕䜣,所以皇上就授予他镶红旗汉军都统的职位。
1851年,桂良当上了吏部尚书,后来被派去福建当将军。第二年,他又被召回京城,做了兵部尚书。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了南京,北京立刻进入紧急状态。桂良上奏朝廷,建议加强各城门的检查,增加八旗的官员和士兵,修缮城墙上的兵房,皇上都同意了。没过多久,太平军就窜到河北来了,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出省去打仗,朝廷让桂良驻守保定,作为后方的支援,顺便也守着西边的重要关隘。保定附近的望都、唐县闹起了土匪,桂良把他们抓起来杀了。那年秋天,太平军从山西杀进了河北,讷尔经额的军队在临洺关被打败了,隆平、柏乡也相继失守。讷尔经额被撤职查办,皇上任命桂良为直隶总督,还下令让他和都统胜保一起赶紧想办法防御和剿灭太平军。河北的布政使张集馨带兵磨磨唧唧的,桂良就弹劾了他,把他给罢免了。
太平军四处流窜,占领了正定、定州、深州、河间、天津,来势凶猛。于是,桂良带着提督张殿元守卫保定,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率领大军驻扎在通州,保护京城,胜保则率军去进攻太平军。1854年,在独流镇打了个大胜仗,太平军逃到阜城,又逃到连镇,僧格林沁和胜保一起进攻,太平军就分头逃到了山东,胜保追着他们打。桂良派张殿元去武邑堵截,他还弹劾了几个不作为的大臣,穆辂和健锐营翼长双僖,说他们纵容士兵,伤了官兵,扰乱了百姓,建议处罚他们。
秋天,英国和美国的军舰开到了大沽口。当时战乱还没平息,朝廷下令加强戒备,让桂良去处理这件事。不久前担任盐政的崇纶调回京城,朝廷让他去天津参加会谈。英国头目嚣张跋扈地提出十六条要求,想要派官员常驻北京,还要履行以前签订的允许他们进入广州城里的约定,要求中方官员平等对待他们,并且修改通商税则。美国头目麦莲只提到了通商这一件事。崇纶等人坚决拒绝他们驻扎北京的要求,其他的事情让他们去广东找总督处理。几次谈判都没有结果,那些嚣张的家伙最后离开了。
五年后,僧格林沁接连打败了太平军,太平军首领林凤祥、李开芳相继被抓获处死,京畿地区恢复了平静。七年后,我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还兼任正蓝旗蒙古都统。
八年春天,英、法、俄、美四个国家的联军北犯,他们摧毁了大沽炮台,军舰停泊在天津城下,扬言要攻打北京。当时情况紧急,援军还没集结完毕,朝廷让我和尚书花沙纳去谈判。敌人的气焰十分嚣张,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派官员常驻北京、允许他们在中国内河通商、允许他们在内地自由通行、赔偿他们的军费,然后才会归还广东省城。朝廷讨论后,不同意这四项要求。朝廷又派出了前任大学士耆英一起谈判,英国人更加不高兴,拒绝了谈判,耆英因为擅自回京而受到了处罚。我和花沙纳谈判了很久也没结果,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开战,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把握,而敌人却步步紧逼,摆出一副随时开战的架势。俄国和美国在中间调停,最终还是同意了敌人的要求,达成了协议,至于通商税则,决定在上海详细商定。
五月的时候,签了退兵的合约,皇上就派了桂良和花沙纳去上海,还让武备院卿明善、刑部员外郎段承实跟着一起去,跟两江总督何桂清一起商量关税的事情。皇上心里其实很不爽这个和约,觉得是没办法才签的,有人就建议说,干脆把进口税全免了,这样可以讨好外国,说不定能修改驻京条款。皇上偷偷地把这个主意告诉了桂良他们。
八月,他们到了上海,皇上还把桂良升官了,封他为文华殿大学士,还给了他内大臣的职务。结果何桂清坚决反对免税,也说修改条约很难成功,桂良也同意他的意见。皇上听了可生气了,非要他们想办法补救一下。偏偏这时候,外国跟广东的民团又闹起来了,还拿着一份假的圣旨,硬要罢免两广总督黄宗汉,解散民团。桂良他们赶紧上奏朝廷,最后把黄宗汉调到通商大臣的职位上,让何桂清去当两广总督。关于驻京条款的事,桂良他们一句话也不敢提,先把关税的事儿给解决了再说。
十二月,英国大使额罗金突然带兵船去了广东,关税的事儿也就搁浅了。九年后,桂良回北京,结果只有美国一个国家遵守了新的通商条约。英国军队又攻打大沽,僧格林沁早有准备,打退了他们。十年后,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咱们的军队打败了。七月,皇上又派桂良去天津议和,他们狮子大开口,要增加兵费,还要进京修改条约,皇上坚决拒绝了。敌人攻陷了天津,逼近北京,皇上只好逃到热河,恭亲王奕䜣留守北京负责处理这些事,桂良也参与其中。九月,在礼部重新签订了条约,比八年前的条约条款更多了,具体内容都记载在《邦交志》里。后来,皇上又让他负责处理各国通商事务。十一年,穆宗皇帝即位,桂良回京,在军机大臣手下做事。同治元年,桂良去世了,朝廷给了他很高的荣誉,追赠太傅,把他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端。
瑞麟,字澄泉,是叶赫那喇氏家族的人,满洲正蓝旗人。他一开始在太常寺当个读祝官,后来升了赞礼郎,就是负责念祭文之类的官员。道光二十七年,他去太庙参加祭祀活动,念祭文念得特别好,宣宗皇帝很高兴,就赏了他五品顶戴和花翎。
第二年,他又直接升了太常寺少卿,没多久又升了内阁学士,还兼管着太常寺。到了道光三十年,他又升了礼部侍郎,官越做越大。咸丰元年,他更是兼任了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和正黄旗护军统领,这可是实权职位了,掌管兵权。三年后,他调到户部去了,还被允许在军机大臣那里行走,也就是在军机处帮忙办事,这可是离皇帝很近了。
那时候太平天国起义的军队跑到京畿地区闹事,占据了静海县和独流镇。皇帝就派瑞麟跟着僧格林沁一起带兵去剿匪。他们一起攻打独流镇,很快就拿下了。静海的贼寇又跑到阜城,还分兵跑到连镇和山东高唐州,瑞麟就带兵追击,多次抓获并斩杀了匪徒。咸丰五年,他们攻克了连镇,大匪首林凤祥也被抓住了。皇上龙颜大悦,给他加了个都统的官衔,还赐给他“巴达琅阿巴图鲁”的称号,并任命他为西安将军,这可是封疆大吏了!没过多久,他又升了礼部尚书,还兼任了镶白旗蒙古都统。
话说咸丰八年,英国兵打到天津来了,朝廷急令他火速赶到杨村去筹备防御。好家伙,等他到了,跟英国佬谈妥了,敌人就退兵了。皇上咸丰帝看出来,跟洋人讲和靠不住,赶紧下令加强海防,派他去天津修建大沽炮台。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继续扩建双港炮台,还调来了福建的战船和水兵,又招募了一批水师。同时,僧格林沁将军也带兵去了天津,驻扎在各个重要的据点。他完成任务后回到京城,被提升为户部尚书,还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的头衔,兼管礼部鸿胪寺和太常寺。
咸丰九年,他开始管理户部事务;到了十年,他当上了殿试的读卷官,还被授予内大臣的职位。六月,英法联军又打到天津来了,皇上命令他率领一万京兵去守卫通州。结果僧格林沁将军几次作战都失败了,敌人攻进了通州。他跟胜保将军一起在八里桥迎战,两面夹击敌人,可惜胜保将军被炮弹击中落马,军队溃败,敌人直接逼近京城了。他在安定门外迎战,结果打输了,被革职了。皇上带着后宫妃嫔们逃到热河,他也跟着去了。那年冬天,跟洋人谈妥了和议,皇上又给了他侍郎的官衔,让他跟着僧格林沁去山东剿灭捻军。他们攻打钜野羊山,想端了捻军的窝,结果打输了,他还被马踢伤了,只好退兵到济宁,又一次被革职,被召回京城。咸丰十一年,他被任命为镶黄旗汉军都统,负责管理神机营。
同治元年,他被派到热河当都统,上奏朝廷请求开垦边境荒地八千顷,用来解决军队的军饷问题,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治二年,他被调到广州当将军;四年,又兼任两广总督。信宜和化州的土匪造反了,他派兵平定了叛乱。广东的土匪汪海洋从福建逃窜到广东大埔,他派副将方耀把汪海洋打跑了。然后他又进入福建,参与剿匪,收复了诏安和平和。那些土匪又窜回广东,结果被他接连打败在长乐和镇平。当时土匪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活动,他跟左宗棠一起上奏朝廷,请求三省联合剿匪。朝廷下令让鲍超提督从江西前来支援,四面合围。十二月,他们在黄沙坝歼灭了伪王谭体元,活捉了首逆汪海洋,把他杀了,剩下的土匪也都被消灭了。捷报传到朝廷,皇上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了他。
五年的时候,他正式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广东向来盗贼很多,土匪时不时就出来作乱。当时巡抚蒋益澧号称懂军事,瑞麟手下的将领方耀、郑绍忠都很能打仗,他们先后打败并斩杀了五坑的土匪,还有曹冲、赤溪以及新安、东莞等地的土匪,甚至连潮州、琼州的洋盗和土匪都被他们收拾了。九年的时候,他还兼任了巡抚。十年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同时还继续担任总督。十三年的时候去世了,朝廷下旨表彰他之前的功劳,追赠太保,把他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庄。
他儿子怀塔布,凭借荫生身份被授予刑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员外郎。因为父亲去世的缘故,他被提升到四品京堂的职位,一步步升迁到礼部尚书,还担任了内务府大臣。光绪二十四年,主事王照上书奏事,怀塔布很久才上报,因为违反圣旨压制奏章,被撤职。没过多久,皇太后开始训政,他又被起用,担任左都御史,再次担任内务府大臣,后来又升迁为理藩院尚书。光绪二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恪勤。
官文,字秀峰,王佳氏,满洲正白旗人,祖上属于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他一开始是唐阿补蓝翎侍卫,后来一步步升迁到一等侍卫。道光二十一年,他被外派到广州担任汉军副都统,后来调到荆州担任右翼副都统。粤匪攻陷了汉阳,眼看着就要打到荆州来了。咸丰三年,将军台涌驻防德安,命令官文专门统领荆州的防务军队。四年的时候,他升任荆州将军。贼寇攻陷了安陆、荆门、宜昌。当时荆州的很多军队都被调到武昌去了,分散驻守在各个要塞,城里就只有两千兵力。监利也被攻陷了,官文派兵收复了监利;接着又收复了宜昌、石首、华容,这样荆州才稍微安定下来。可是武昌被围困得很厉害,官文就派兵沿着汉水南下救援。
六月,武昌又丢了,上面让文大人负责大局,赶紧把武汉收回来。文大人就上奏说:“这贼军狡猾多变,战况瞬息万变啊!武汉的贼一天不除,荆州就一天不得安宁。现在贼寇占据汉阳,依托长江天险,切断了我们的粮道,阻碍了我们的援军。想要收复武昌,必须先拿下汉阳,夺了贼军依仗的险要地势,然后才能图谋武昌。双保总兵从潜江那边进攻,兵力太少了。我已经命令罗遵殿率领一百艘战船从仙桃镇、蔡店直奔汉阳,和抚臣杨霈前后夹击;我还下令让福炘总兵去支援双保,让吴振镛知县去收复沔阳,打通粮草运输线。只是贼军还占据着岳州,南北的援军都被牵制住了,所以更应该先剿灭岳州的贼军。曾国藩正率领炮船驻扎在湘阴,塔齐布的军队已经进入岳州境内,我已经催促他们加快进攻,并且分兵阻断江上的道路。我还派了李光荣等同知率领川军防守调弦口,张子铭防守监利尺八口,宗维清都司沿江接应。荆州现在只剩下旗兵防守要隘,随时准备支援,这样就能进可攻退可守,避免顾此失彼。”奏折递上去后,皇上知道了。没多久,曾国藩就攻克了岳州,贼军的船只都跑到了长江里,文大人就派凉州副都统魁玉、总兵杨昌泗去螺山防备长江,消灭了不少贼军。
八月,武昌、汉阳相继收复,文大人因为功劳被破格提拔。
五年的时候,总督杨霈在德安战败,汉阳、汉口又失守了,德安、随州接着也丢了。朝廷下令撤了杨霈的职务,又任命他为湖广总督。部队到了安陆,杨霈上奏说:“敌人从随州撤退,依托德安,他们的锐气已经被挫败了很多次。但是天门、京山这些地方道路四通八达,敌人要是窜到襄河,和仙桃镇以下的土匪勾结起来,那可不仅仅是荆州襄阳危险,上游各地也都有可能被他们从北面袭击。现在我打算派一部分兵从天门、皂市进攻,一部分兵去京山防守,我本人驻扎在安陆,作为两路的支援;同时命令原先的提督孔广顺寻找机会进攻,任命署理提督讷钦殿后。等到钦差大臣西凌阿进入湖北后,就统率军队从襄河两岸,水陆并进,从汉川进攻汉阳。”
秋天,西凌阿在德安作战失利,朝廷就派官文代替他担任钦差大臣,去支援德安。敌人丢下城池逃跑了,官文率军追击,一直打到了汉阳。十二月,官文率领军队逼近西门桥,接连在龟山、尾湖堤、五显庙打败了敌人,攻破了敌人的关卡,摧毁了东西两边的土城。
六年,敌人造了浮桥,从西门分成几路来进攻,都被我们击退了。我们又派兵到河口切断敌人的粮道,命令副都统都兴阿攻打、包围并焚烧敌人的物资,敌人的势力渐渐削弱了。秋天,我们攻破了汉阳城外的敌营,连续作战都取得了胜利。巡抚胡林翼收复了武昌。十一月,我们约定在同一天,水陆大军一起行动,分兵攻打武昌和汉阳。官文督率领军队分路前进,水师攻击汉阳东门,攻破了五显庙的敌卡,李孟群又打败了从龟山来支援的敌人,王国才、杨昌泗从西门攻入城内,于是汉阳收复了,俘虏了伪将军等五百多人。胡林翼也收复了武昌,朝廷下诏嘉奖官文,赏赐给他花翎。
七年了,林翼跟我说:“湖北是长江上游的战略要地,武汉更是九省通衢,自古以来就是东南发生战事必争的地方。武汉三次被敌人占领,我们花了整整两年才夺回来。现在,我们得抓紧时间防范和剿灭敌人,不能让贼寇乘虚而入,重蹈覆辙。我已经安排李续宾从南岸进攻,都兴阿、孔广顺、王国才从北岸进攻,杨载福率领水师从江路进攻,分头行动。现在北岸从黄州到黄梅,南岸从武昌到兴国,都已经肃清了,崇阳、通城一带的搜捕也差不多完成了;李续宾已经到达九江,正和曾国藩会合准备进攻;杨载福已经摧毁了城外的贼营;只有小池口敌人的营垒还没攻下,我已经派鲍超去支援了。”
安徽的英山、太湖、宿松、望江跟湖北接壤,都是贼寇的巢穴,他们随时可能来犯。我命令王国才驻扎在黄梅的大河铺和界岭岩,孔广顺驻扎在蕲水的孔陇驿,巴扬阿率领骑兵部队支援各路军队,以巩固湖北北部的防线。道士洑水流急水宽,田家镇两山夹峙,水师难以长期驻扎,所以只留下一些营队在江面上巡逻,以防万一。从全局来看,我们军队已经控制了水路的上游,形势一片大好,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但是,我担心的是江西七府还没平定,武昌也还有后顾之忧。如果敌人从通城、崇阳、兴国窜出来袭击武昌,绕过江西的各路军队,我们就必须死守武昌,把它作为后方的大本营。我们要根据情况制定计划,逐步推进,同时也要步步为营,严加防范,这样才能避免军队后方受敌,粮草供应也能源源不断。” 林翼的奏疏呈报上去之后,皇帝知道了。
一开始,官文从荆州将军升职当了总督,上游荆州、宜昌、襄阳、郧阳等几个郡的军事和粮饷,都由他负责。林翼呢,作为巡抚驻扎在金口,下游武昌、汉阳、黄州、德安等几个郡的军事和粮饷,都归他管。南北两边的军队各管一片地盘,征兵和筹集粮饷,经常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武昌收复后,林翼声望越来越高,官文自知不如他,就想找个机会抬高林翼的地位,林翼也真心实意地与他合作。这样一来,吏治、财政、军事这些大事,都由林翼说了算,官文只是答应一声而已。没几年工夫,湖北就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东南局势,暗中就以湖北为中心了。
八年四月,九江城被收复了,论功行赏,官文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后来,皖贼攻陷了麻城、黄安,还包围了蕲州,官文都先后把他们打败了。七月,胡林翼因为母亲去世而丁忧,官文上奏朝廷请求让林翼继续留下来管军队,改成署理,朝廷同意了。朝廷还让官文暂时兼任巡抚,不久又升他为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李续宾在三河战死了,安徽和湖北都震动了起来。官文分兵把守蕲州、广济、麻城等几个重要的关隘,坚守九江、彭泽,水师也严密防守江面,人心这才安定下来。九年,太平军窜到湖南,包围了宝庆府,官文就下令让荆宜施道的李续宜去救援,结果大获全胜,宝庆府的包围解除了。十二月,太湖收复,官文因此受到表彰。十一年,官文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担任总督。当时大军正围攻安庆,陈玉成、李秀成先后分兵入侵湖北,想以此来牵制官文,官文派兵打败了他们,被占领的郡县都收复了。八月,安庆城被攻克,官文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这一年,胡林翼病死了,严树森接替了他的位置。
话说捻军头子苗沛霖在安徽寿州扎了根,朝廷就让大臣们商量商量,是该剿灭呢,还是该招安呢。官员们纷纷上奏,说苗沛霖心怀鬼胎,罪恶滔天,必须狠狠地惩罚他!
同治元年,朝廷派副将周凤山带兵去河南信阳、罗山剿灭捻军,打赢了一仗;接着又攻破了黄梅的捻军老巢,收复了十多个寨子。这时候,官文已经是文华殿大学士了。 可是,捻军和太平军联合起来,在湖北、河南交界处闹得厉害,声势浩大得很!荆州将军多隆阿正带兵去陕西,官员们说湖北的兵力不够用,请求把多隆阿调回来支援。九月,多隆阿到了,打了好多胜仗,襄河以北的捻军都逃跑了。
三年后,朝廷弹劾巡抚严树森刚愎自用,把他给撤了职。六月,江宁城被收复了,曾国藩上报捷报,把官文的名字列在了奏折的最前面。皇上高兴坏了,嘉奖官文征兵筹款,还夸他推举贤才,谦让有能之士,支援东线的战事,不分地域界限,封他为一等伯爵,封号“果威”,世袭罔替,还把他升入了正白旗满洲,赏赐双眼花翎。这都是因为表彰他能和胡林翼同心协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四年后,僧格林沁在山东剿捻时战死了。朝廷追究起前一年太平军和捻军在湖北作乱的事儿,说官文没能当场把他们消灭,只把他们赶出了湖北,导致战乱越闹越大,于是狠狠地批评了他,降了他三级,虽然调了他的职务,但还是让他留任,只是把宫里的衔头和花翎都给收回了。
五年后,官文和曾国藩一起上奏,建议设立长江水师,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湖北巡抚曾国荃弹劾官文贪婪、懒惰、骄横、蛮横,朝廷就派尚书绵森和侍郎谭廷襄去调查。结果查出来官文挪用了捐款,要革了他的职。但是皇上念及他之前的功劳,觉得他还没到贪污受贿的地步,就网开一面,让他保住了官位。解除了他的总督职务,但大学士和伯爵的爵位都保留了,只是罚了他的伯爵俸禄十年。然后把他召回京城,让他管理刑部,还兼任正白旗蒙古都统。没多久,他又被派去署理直隶总督的职务。
七年前,捻军头子张总愚从西边打到京畿附近,朝廷下了严厉的命令。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去帮忙平乱,七月份捻军被平定了,我父亲(此处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同)恢复了宫里的官职和花翎。八年后,他回到北京,管理户部三个库房,被授予内大臣的职位。十年后去世,朝廷下旨优厚地抚恤,追赠太保,赐予治丧的钱,派惠郡王去祭奠,把他供奉在贤良祠里,谥号文恭。后来因为一些疆臣的请求,把他和湖北的胡林翼一起合祀在专祠里。
当官文在湖北做官的时候,事事都听从林翼的安排。只是他管下属不严,花钱大手大脚,林翼为此很担心。当时阎敬铭负责管理军饷,有一天林翼跟他说了这事,担心会误了大事。阎敬铭说:“您错了!朝廷向来不会轻易让汉族大臣掌握兵权。现在满汉官员一起用,但功劳显著的大多是汉人,这是圣上英明,打破了界限的体现。然而湖北是天下的重要地区,朝廷难道肯轻易让不信任的大臣去管吗?督抚互相弹劾,就算赢了,又能保证后来的人一定贤能吗?而且接任的人,也许清廉勤政,但不一定有远见卓识,说不定会固执己见,岂会甘心事事听别人的?官文为人谦逊,而且是旗人,每逢大事,正好可以借他的嘴来表达请求。他的缺点只是私生活奢侈,如果他的作用对事情有帮助,每年花十万两银子供着他,也不是什么坏计策。至于一些个人的小事,可以容忍的就容忍,不能容忍的就以公事弹劾他罢了。他为人一向平和,肯定不会有什么抵触。”林翼听了之后豁然开朗。等到林翼去世后,督抚之间关系不好,官文弹劾严树森把他弄走了;而曾国荃又弹劾官文,把他弄走了。官文晚年建树不如以前,但是如果没有官文虚心诚恳地辅佐,林翼也无法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后世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才。
孙兴恩,继承了伯爵的爵位。
文煜,字星岩,是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他一开始是官学生,后来当上了太常寺库使,一步步升迁到刑部郎中。之后外放,先后担任直隶霸昌道和四川按察使。咸丰三年,他升任江宁布政使。那时候江宁已经被太平军占领了,所以文煜就跟着琦善去了江北大营。
咸丰四年,琦善在扬州去世了,琦善手下练勇和江北粮台的事务,就都交给了文煜负责。咸丰五年春天,太平军从瓜洲东边窜到沙头港,文煜派兵去打,太平军从对岸拼命抢滩登陆,文煜就联合水师用大炮一起攻击,把太平军打回了瓜洲。文煜觉得沙头港是里下河的门户,太平军肯定要抢,于是就在那里修筑土城和炮台,还请求增加练勇防守,朝廷也批准了。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扬州,想打进里下河,文煜在万安桥跟他们打了一仗,杀了不少敌人,太平军的攻势才被打退。
咸丰七年,文煜调任江苏布政使,负责江南大营的粮台。因为他管钱很严格,军中觉得不太方便,提督和春就弹劾他死板,朝廷就把他叫回北京,准备另派人。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
咸丰九年,英国军队进攻大沽,被僧格林沁打败了。战后要议和,朝廷让文煜跟着总督恒福去北塘处理相关事宜。之后,文煜升任山东巡抚。捻军包围了曹县,还派人骚扰安陵,文煜就命令曹州镇总兵郝上庠,内外夹击捻军,解了曹县之围,安陵的捻军也退走了。咸丰十年,捻军又窜到单县,还骚扰了峄县和得胜徬,文煜派兵把他们打跑了。英法联军占据了炮台,文煜派兵扼守利津,自己驻扎在潍县韩亭,防备敌人从陆路北犯。后来敌人的船只北上进攻北塘,文煜就分兵支援,驻扎在通州,自己则率领军队去济宁剿灭捻军。
他当了十一年直隶总督,后来正式被任命。那时候和议刚达成,皇帝回京了,可是京畿周围的马贼到处都是,很久都没剿灭干净,皇帝好几次下旨责怪文煜抓贼不力。同治元年,因为山东降贼张锡珠他们扰乱了畿南地区,文煜因为督剿不利被撤职,发配到军台戍守。第二年,僧格林沁奏请把他调到军营做事,不久就授予他镶黄旗蒙古副都统的职务。同治三年,他被派去甘肃庆阳负责粮台,因为生病就请求辞职回旗里去了。七年后,他又被起用,担任正蓝旗汉军都统,不久就被外派到福州当将军。十年后,又兼任闽浙总督。同治十三年,日本军舰窥探台湾,他和总督李鹤年、船政大臣一起上奏朝廷,陈述台湾的防务情况。
光绪三年,他进京朝见皇帝,留在京城被授予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的职务,后来又升任刑部尚书。七年后,他协办大学士。九年后,又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十年后,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因为生病请求退休。不久就去世了,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两江总督曾国荃等人上奏说,文煜在咸丰年间,孤军奋战抵抗匪贼,保全了里下河地区,请求在扬州为他建立专门的祠堂,皇帝准许了。他的儿子志颜,后来当上了理藩院侍郎。
文章最后评价说:桂良因为和皇室关系密切,参与军国大事,多次担任议和使臣,但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功劳。瑞麟跟随僧格林沁剿匪防外敌,曾经立下过功劳。文煜也经历过战乱,但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文煜虽然没有超人的才能,但他能推举贤才,谦让有能之士,安定了江汉地区,和曾国藩、胡林翼同心协力,共同制定策略,最终完成了平定叛乱的大业。他们几个人同朝为官,都官至显赫地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