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绮,字文山,是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的儿子。因为他岳母是皇后,所以升到了满洲镶黄旗。一开始他在工部当个小主事,后来因为他老爹打仗没打赢,被撸了职务。咸丰四年,太平天国造反,眼瞅着就要打到北京城下了,他就去帮着训练军队,做些文书工作。事情平息后,升了个兵部七品笔帖式的小官。后来英国的军舰跑到天津耀武扬威,他守卫内城有功,升了主事。后来又升了员外郎。
同治三年,将军都兴阿觉得崇绮懂军事,想让他跟着自己,但是兵部不同意,把他留下了。这一年,他中了状元,这可是咱们国家几百年来,第一个考汉文试卷中状元的满蒙人,当时好多人都夸他。九年后,他升了侍讲,还去河南当了乡试的考官,还当了日讲起居注官。十一年,皇上把他的女儿册封为皇后,还封他为三等承恩公。后来他又升了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吏部侍郎。
光绪二年,他当了会试的副考官,还补了镶黄旗汉军副都统的缺。那年河南大旱,有些大官为了保住乌纱帽,瞒报灾情,被御史弹劾了。皇上就派他和侍郎邵亨豫去调查,查出来那些大官确实隐瞒了实情,巡抚李庆翔以下好多人都被治罪了。四年后,吉林驻防侍卫倭兴额被人诬告偷东西,皇上派他和侍郎冯誉骥去审理。后来皇上又让崇绮代理将军,专门处理这件事。倭兴额还是坚持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这事儿又交给了侍郎志和复查,结果查出来是倭兴额诬告别人,崇绮就主动认错,皇上也原谅了他。五年后,他被外放到热河当都统。御史孔宪瑴上奏说崇绮忠心耿耿,应该留在京城辅佐皇上,但是皇上没同意。七年后,他又被调到盛京当将军。
九年的时候,他告病还乡了。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后来又调回户部,再次请求退休。一开始,穆宗皇帝驾崩了,孝哲皇后殉葬,他心里不安,所以再次称病。二十六年,溥俊被立为“大阿哥”,继承穆宗皇位。于是皇上把他从家里请出来,让他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教导溥俊。这样一来,他又重新出仕了,他和徐桐相比,在废立皇帝的事情上,很受慈禧太后的宠信,恩宠和徐桐不相上下。义和团运动兴起,朝中大臣信奉义和团的占了七八成,他也信奉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他跟着荣禄逃到保定,住在莲池书院,最后自缢身亡。荣禄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赐予祭奠,把他列入昭忠祠,追谥为文节。
他妻子瓜尔佳氏,在北京城沦陷之前,就预先挖好了深坑,带领儿子散秩大臣葆初以及孙子员外郎廉定、笔帖式廉容、廉密、监生廉宏,按照男女分别把他们安排进坑里活埋,全家死难,朝廷分别给予了抚恤。二十七年,朝廷下令让他的曾孙法亮继承廉定的爵位。
志钧,也是三等承恩公,是满洲镶黄旗人,担任散秩大臣。听到警报后,他摆上酒祭奠祖先,然后带领妻子儿女,都穿着整齐的衣服,在中堂一起上吊自杀。朝廷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追谥为贞愍。
延茂,妻子是杜氏,是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同治二年考中进士,在礼部担任主事。光绪八年,升迁到鸿胪寺少卿。他上书朝廷说八旗官学已经荒废,应该改革章程。后来又升迁为内阁侍读学士。
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上奏说:“我国的士大夫大多对外国情况一无所知,请从现在开始慎重选择使臣,让他们考察外国的政治利弊,了解外国的山川险要,随时向朝廷汇报。”他又说:“著名的将领必须了解地利才能用兵,朝廷也必须了解地利才能指挥将领。现在应该从盛京往北,到岭南广南往南,把台湾和海南岛连成一片;再从云南、广东边境一直到越南全境,分别绘制两张地图,还要让各地的疆臣绘制他们管辖区域的地图,上面标注纬度,下面标注经度,以便知道彼此之间的距离,用于军事。”皇上赞同了他的建议。
他十三岁就当上了奉天府府丞,四年后升任大理寺少卿。二十四年后,他从驻藏办事大臣升迁为吉林将军,因为遇到粮仓失火的灾情,他还主动上书自责。第二年被朝廷召回,再次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还没等出发,义和团运动就爆发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他和弟弟延芝一起守卫安定门,城破后,他们全家一起自焚殉国。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职位,谥号忠恪,他的妻子和其他的姐妹、儿女都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舒穆鲁氏色普徵额,是满洲正白旗人。咸丰十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窜扰京畿地区,他作为健锐营的前锋校,跟随大学士瑞麟去讨伐,身负重伤仍然奋勇作战。之后又跟随僧格林沁剿灭捻军,斩杀俘获的敌人很多。同治初年,他又跟随都统穆腾阿在畿南地区作战。光绪三年,他升迁为参领。八年后,因为军政考核成绩优异,被授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的职位,并担任神机营的专操大臣。光绪二十四年,他被调到南苑驻守。二十六年,他被提升为宁夏将军,还没等出发,义和团运动就爆发了,朝廷命令他守卫正阳门,他日夜巡逻,一刻也不休息。八国联军攻城时,他中炮牺牲。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职位,谥号壮恪,并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
王懿荣,字正孺,是山东福山人。他爷爷王兆琛做过山西巡抚,他父亲王祖源做过四川成绵龙茂道的官。王懿荣从小就努力学习,不屑于钻研八股文之类的科举考试内容,通过议叙被选拔为户部主事。光绪六年,他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的职位,更加深入地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多次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政见。光绪十二年,他父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他被派去河南主持乡试。光绪二十年,他在大考中获得一等,升迁为侍读。第二年,他进入南书房当差,代理国子监祭酒的职务。碰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威海,荣成、登州相继失守,王懿荣请求回家乡组织乡团自卫。战争结束后签订和约,他回到京城,朝廷特旨让他补任国子监祭酒。两年后,他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守孝期满后恢复原来的官职。这样算起来,他三次担任国子监祭酒,前后共七年,学生们都很敬服他。
1851年,也就是咸丰六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懿荣当时跟李端侍郎一起被任命为团练大臣。懿荣直接跟皇帝说:“义和团那些人靠不住,咱们得赶紧联合百姓,做好防御准备。” 可惜,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七月,联军攻打东便门,懿荣还亲自率领士兵抵抗。结果军队溃败,无法重组,他就回家跟家人说:“我不能苟且偷生!”家人跪在地上哭着劝他,但他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喝药自杀,但没立刻死,于是就在墙上写下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 写完后,他扔下笔跳井自尽。早些时候,懿荣曾下令疏浚一口井,有人问他原因,他笑着说:“这是我的止水啊!” 最终,他和妻子谢氏、寡媳张氏一起殉国。 王杜松等一些读书人集资将他安葬。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懿荣被追赠侍郎,谥号文敏。懿荣广泛涉猎书籍史料,爱好金石学,翁同龢、潘祖荫都称赞他学识渊博。
熙元,直隶总督裕禄的儿子,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从编修一步步升迁到祭酒(国子监祭酒)。当联军入侵的时候,他正在家守孝,听到变故后,就和嫂子富察氏、妻子费莫氏一起服毒自杀。朝廷追赠他太常寺卿,谥号文贞。三年后,王杜松等人认为两位祭酒(指懿荣和熙元)的大义凛然值得表彰,于是上书请求朝廷给予隆重的褒奖和祭祀,皇帝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将两位祭酒一起配祀在国子监的韩愈祠。
宝丰,是清朝宗室,字龢年,属于正蓝旗。他喜欢读书,品格高尚。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后来升迁到侍讲。光绪二十五年,溥俊被立为大阿哥,宝丰被派去弘德殿侍奉,还和高赓恩一起被授予四品京堂,负责教导大阿哥读书。第二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宝丰因为没能随行侍奉而非常愤怒,发誓要为国捐躯。他给自己写下绝命词:“忠孝节廉,本乎天性。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呜呼宝丰,不失其正。” 然后服毒自尽。朝廷追赠他太常寺卿。
宗室寿富,字伯茀,是正蓝旗的人,他爸爸是侍读宝廷。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周官》、《礼记》和司马迁的史书,还广泛涉猎外国史,懂算术,擅长写古文和诗词。光绪十四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一直很痛心国家实力不强,八旗子弟人才凋零,所以写文章劝诫八旗官员和士子要努力学习,还成立了一个“知耻会”,主要目的就是警醒那些顽固自傲的人,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浙江巡抚廖寿丰上奏章推荐寿富,说他的才学可以大用,于是朝廷派他去日本考察政治。回来后,他写了四卷本的《日本风土志》献给皇上,皇上召见了他,寿富就痛陈了中国积弊以及应该改革的地方,足足说了三次才结束,皇上对他非常器重。后来政变发生了,他就闭门不出,不再参与政治了。
寿富这个人天生就比较高傲,不善于逢迎拍马。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上书给荣禄,说董福祥的军队应该调离京城附近,然后再解散义和团,因为他认为“董福祥是祸乱的根源,义和团只是枝叶而已”。可惜荣禄没听他的。他岳父,内阁学士联元,因为批评义和团而被杀害,家人就躲在他家里。很多人认为寿富是重新学习西学的人,也指责他偏袒外国人,他心里非常生气。有人劝他离开北京,他说:“我是他们的宗亲,怎么能抛弃他们呢?”城破后,寿富自己写了绝命词,还给同僚写信说:“国家破亡,家破人亡,已经没有活路了。请你们去向朝廷报告我的情况,尽力为我说明。我将死在这里,虽然学习西学,但我从未向敌人屈服。”然后,他就和弟弟右翼宗室副管寿蕃,以及一个妹妹和一个丫鬟一起自杀了。死后,朝廷追赠他侍讲学士的称号。
寿富为人刻苦,性格孤傲。他父亲宝廷很早就辞官了,家里很穷,但宝廷喜欢收藏奇石。寿富侍奉父亲非常孝顺,总是设法满足父亲的愿望。他著有《搏虎集》。
宋承庠,字养初,是江苏华亭人。他先考中了拔贡,当了个小京官,在工部工作。光绪四年,他乡试考中,升了主事。光绪八年,他被派到总理衙门当章京,后来又升了员外郎,最后当上了御史。光绪二十六年,他正在京城巡视,结果八国联军打进来了,他远远地看见城里火光冲天,自己说:“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死,这道理没法逃避啊!” 他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家人,信里说:“皇宫和宗庙都被烧了,敌人太残忍了,简直是不可饶恕!我读圣贤书,就是要捐躯报国!我已经找到了死的地方,你们就别为我担心了。” 当时他已经服毒了,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就死了。朝廷追赠他四品卿衔。
王铁珊,字伯唐,是安徽英山人。光绪十五年他考中了进士,在兵部当主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母亲年纪大了,他想回家看看。正赶上义和团运动闹得厉害,他知道京城肯定要出事,所以就没走。他把所有的钱都寄给了母亲,自己只留了一百两银子,又拿出其中一半帮助家乡那些因为贫困回不去家的同乡。有人劝他说:“你为什么不一起南下逃难呢?”他说:“现在这形势,我不能出力抗敌,就已经对不起朝廷了;如果再逃到远处躲起来,那我还是个人吗?再说,我在京城是为大清当官,在家乡也是踩着大清的土地,如果国家都不保了,我的家又算什么?” 那些人知道他心里已经决定要死了,就劝他走,但他不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后,他就伏案写信给弟弟,信里大概说:“我不是当兵的,不能拿起武器保卫国家;我又不是言官,不能进谏来维护国家。如果京城保不住了,我就不苟活了。我唯一遗憾的是,当官以来没能尽孝侍奉母亲,一直背负着这个不孝的罪名。”写完信,他穿戴整齐,拜了拜,然后默默地坐在屋里。听到内城失守的消息后,他就自杀了。他留遗书给朋友处理后事,说:“我不是为了死节,只是不忍心看到国家败坏成这样。”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员外郎,又追赠他道员。朝廷还允许他的一个儿子入监读书,后来还做了知县。
论曰:国都沦陷了,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死,这是大义!崇绮(指宋承庠)长期以来就以清廉正直著称,最终用死来证明自己。王铁珊等人遇到危险就献出了生命,他们不苟且偷生。像色普徵额等人,他们拿起武器保卫国家,死了也不瞑目,直到现在,他们的事迹还让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