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尚阿,字鹤汀,是蒙古正蓝旗人,属于阿鲁特氏家族。他嘉庆二十一年考中了翻译举人,然后被任命为理藩院的笔帖式,后来又当上了军机章京。宣宗皇帝让大臣们对属下官员进行考核,赛尚阿被评为一等,得到了很好的升迁机会,一步步升到了郎中。
道光十一年,他升任内阁侍读学士,还和将军富俊一起到吉林去查将军福克精阿克扣压军饷的事情。他们查出了实情,把福克精阿给弹劾罢官了。之后,赛尚阿被授予头等侍卫的职位,还被派去哈密当办事大臣,后来又升任内阁学士。他父亲去世后回老家守孝,守孝期满后留在京城,升任理藩院侍郎,还兼任副都统,后来又调到工部工作。他多次被派往盛京、广东和察哈尔去处理事务。道光十五年,他被允许在军机大臣那里学习办事。他又被调到户部,后来升任理藩院尚书,还兼任都统,之后又调到工部。
道光二十一年,因为海疆戒严,皇帝下令让他去天津和山海关勘察修建炮台,他还和御前大臣僧格林沁一起检查沿海的防御情况。道光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天津负责防御工作。等到和议达成,防御工作结束,他就回京了。早些时候,京城新设立了枪队,皇帝命令赛尚阿和左都御史恩桂一起负责训练。等到皇帝亲自检阅军队的时候,枪队表现得特别出色,皇帝很高兴,夸奖赛尚阿领导有方,还赏赐了他花翎。道光二十四年,皇帝让他复查通州一个叫康王氏的妇女被冤枉杀害亲姑母的案子,他查明真相,为康王氏洗清了冤屈,并且按照法律追究了那些逼供的官员的责任。之后,他又被调到户部尚书的职位,去江南查阅江防善后的事情。道光三十年,他又兼任步军统领和协办大学士。咸丰元年,他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
广西当时贼寇横行,闹得特别厉害。巡抚周天爵和提督向荣带兵去剿匪,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没办法,朝廷就派了林则徐去。可林则徐还没到广西,就死在路上了。后来又派了李星沅去督军,可是下面的将领都不听他的,还是没啥成效。皇帝文宗为此非常着急,因为赛尚阿是他的心腹爱将,就派他当钦差大臣去湖南,准备让他顶替李星沅。皇帝还特地赏赐给他一把遏必隆刀,并且拨给他两百万两银子作为军费。副都统巴清德和达洪阿带着京城的军队跟着赛尚阿一起去,姚莹和严正基也跟着当军事参谋;还把湖南的在职知县江忠源调到军营里帮忙。没过多久,李星沅就死在军中了,朝廷赶紧催促赛尚阿赶紧去督军,还把他升为了内大臣。
六月,赛尚阿到了广西,上奏朝廷说要整顿军队,明确军纪,花钱收买间谍,瓦解贼寇的胁从人员,切断贼寇的物资供应,这五件事要一起抓。皇上夸他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周天爵和向荣两个人关系不好,总是闹矛盾,朝廷就把他们都撤职了,换了邹鸣鹤去。赛尚阿又上奏朝廷汇报贼寇的情况,大概意思是说:“粤西的匪徒很多,冯云山、洪秀全、凌十八这些人都是天主教徒,特别凶狠残暴,他们在金田、东乡、庙旺、中坪这些地方到处流窜,官兵只能在远处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应该先集中力量剿灭最大的那一股贼寇,只要把他们打败了,再分兵剿灭其他的小股匪徒,这样才能避免顾此失彼。省城的兵力太少了,先留在省城指挥调度,派巴清德和达洪阿去剿匪。” 于是向荣在中坪和桂平新墟连续打败了贼寇。乌兰泰设下埋伏,消灭了很多贼寇。
贼寇逃到紫荆山,以新墟和双髻隘作为据点。达洪阿和乌兰泰攻打双髻隘,摧毁了贼寇的巢穴,贼寇在新墟放火自焚后逃跑了。官军打了败仗,永安州失守了,赛尚阿因为贻误战机,被降了四级,但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皇上下了死命令,让所有军队一起猛攻。永安城的水窦是关键,乌兰泰攻下来了,然后大家一起围城。向荣负责北路,乌兰泰负责南路。永安城虽然小,但是城防很坚固,围攻了四个多月都没拿下,皇上又催着要打仗。
第二年正月,赛尚阿亲自去督战,采用了向荣的计策。在城北的一个角落故意不放兵,放敌人出来,然后打他们。乌兰泰不同意这个办法,本来跟向荣关系就不好,这下更是火上浇油了。二月,敌人果然从这个地方杀出来了,官军挡不住,只抓住了洪大全一个,押解到北京,然后把收复永安的消息报给皇上。可是,敌人立刻就打到桂林去了,向荣抄小路进城防守,乌兰泰追到将军桥,突然被炮弹打伤,很快就死在战场上了。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也战死了。赛尚阿自己请求受罚,皇上责令他负荆请罪,想办法弥补损失,还命令两广总督徐广缙带兵去支援。
坏家伙们一看桂林的防御工事已经修好了,援军也快到了,就赶紧撤了,一路往北跑,还接连占领了兴安、全州。赛尚阿这才刚进驻省城,就派提督余万清、总兵刘长清去攻打全州。结果江忠源在蓑衣渡打败了那些贼寇,还杀了那个狠角色冯云山。那些贼寇就跑到湖南去了,接二连三地占领了道州、江华、永明、嘉禾、蓝山、桂阳,赛尚阿在后面追,一直追到衡阳。
贼寇从郴州分兵,一部分跑到醴陵、攸县,接着又来攻打长沙,越来越嚣张了。湖南巡抚罗绕典赶紧把这事儿报告朝廷,皇帝文宗一听,气得够呛,立刻下旨斥责赛尚阿指挥不利,号令不明,赏罚不公,导致军队疲惫不堪,浪费钱粮,打了这么久一点功劳也没有,直接罢免了他的官职,把他抓到京城治罪。 皇帝还下令让大学士们一起审问他。赛尚阿跪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的,说自己不忍心杀人,辜负了皇上的恩情。最后判他死罪,抄家,三个儿子也都被革职。
没过多久,他又被放出来了,发配到直隶,交给讷尔经额差遣,在京城附近负责巡防。过了五年,他又被发配到军台,没多久又被放了,让他去训练察哈尔蒙古兵。十年后,他回到北京,负责左翼巡城的任务,还被授予侍郎衔,做了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后来因为生病就退休了。光绪元年去世了。他儿子崇绮,也有自己的传记呢。
讷尔经额,字近堂,费莫氏,满洲正白旗人。这哥们儿,字叫近堂,费莫氏家族的,是满洲正白旗人。
嘉庆八年考中了翻译进士,先是在妃园寝当礼部主事,后来调到工部,一路升官,做到郎中。道光元年,外放山东兖州、沂州、曹州做道员,接着又升任湖南按察使,后来因为父亲去世,就离职回家守孝了。三年后,他又被任命为山东按察使,这次是正式任命。他审理了教匪马进忠的案子,查明了真相,皇上赏了他个花翎,还把他升为了布政使。六年后,更进一步,当上了漕运总督。九年后,调任山东巡抚。十二年后,又升任湖广总督。
十六年,湖南新宁有个叫蓝正樽的瑶族人,搞起了宗教,收了不少徒弟,聚集了几千人,攻打武冈州城,结果被官兵打退了。虽然抓到了不少他的同伙,但这蓝正樽却逃跑了。皇上责令讷尔经额一定要把他抓到,可他好长时间都没抓到,结果被革职留任。十七年,朝廷考核他的政绩,说他办事不力,玩忽职守,就把他降职为湖南巡抚,限期一年之内必须抓到蓝正樽。结果没多久,就听说蓝正樽被乡勇打死了。这事儿,皇上让新任总督林则徐查清楚。林则徐上奏说,乡勇打死了三个匪徒,其中就有蓝正樽,还拿出衣物作证。皇上说,这衣物是事后才拿出来的,不足为信,就把讷尔经额的官职撸了,让他当个三等侍卫,派他去西藏办事。
过了几年,他升了头等侍卫,又调到西宁办事。二十年,升任热河都统。紧接着又任命他为陕甘总督,还没等上任,就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后来正式任命。
1841年,英国军舰在秦皇岛附近晃悠,朝廷让讷尔经额去天津负责防务,还升了他的官,给他加了个太子太保的头衔。那会儿事儿越来越多,国库也空了,地方官员还用着以前的和平时期的老办法,不敢搞改革。朝廷讨论要搞屯田和修缮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讷尔经额上奏说:“屯田在京畿地区行不通,以前朝廷也试过修水利,修了又废,修了又废。主要是因为南北方的地理条件不一样,老百姓也不习惯。” 所以这事儿就搁置了。后来又有官员建议把长芦盐场的盐引像河南、山东那样,改成官府直接经营。讷尔经额说:“长芦盐场之所以乱,是因为私盐贩子太多,只要把这些大盐贩子收拾了,老百姓自己卖盐也能维持,那些商人自然会来。没必要非要搞官办的虚名,瞎折腾,没啥用。”
咸丰二年,讷尔经额升任直隶总督兼协办大学士,没多久又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总督的职务还是照旧。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占领了南京,他们的队伍从安徽杀入河南,归德府、睢州、宁陵、兰封接连失守,河南巡抚陆应谷打败仗了。贼军想攻打开封,朝廷让讷尔经额去大名府防守,阻止太平军北上。命令总兵花里雅逊布在延津驻军防备黄河,双禄守着彰德府作为后援。可太平军首领林凤祥、李开芳已经渡过汜水,攻陷了温县,打到了怀庆府。讷尔经额下令总兵董占元去增援,自己驻扎在临洺关,请求朝廷增调盛京、吉林的骑兵。朝廷任命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统领河南、河北一带的军队。太平军围困怀庆府很久了,知府余炳焘带着当地官员和百姓死守,太平军还修筑了木栅栏准备长期作战。援军陆续赶到,只有都统胜保和将军托明阿的军队作战最勇猛,花里雅逊布、董占元等人却在丹水那边驻扎,害怕太平军不敢上前。胜保多次劝说讷尔经额,朝廷也催促讷尔经额赶紧出兵夹击,同时还要防止太平军窜入山西,于是讷尔经额才进驻清化镇。八月,各路军队五路大军合击,攻破了太平军的木栅栏,太平军大败,怀庆府的围困解除了。皇帝很高兴,赏赐讷尔经额双眼花翎、黄马褂,还对其他立功的将领也分别进行了奖励。
话说贼寇溃败逃窜的时候,咱们的军队因为打了很久仗,都累坏了,追不上他们。山西那边调兵支援,结果防备又没做好。贼寇就趁机从济源钻进了太行山,一路攻陷了垣曲、阳城、曲沃,打到了平阳府,还骚扰了洪洞,这些地方都丢了。追击的军队都落在了后面,只有胜保将军冲在前面,在平阳跟贼寇打了一仗,把他们打退了。胜保将军绕到前面,堵住了贼寇北上的路,贼寇这才往东跑。
讷尔经额这老兄被派去驻守临洺关,他压根儿不懂打仗,急得团团转,手足无措。有人告诉他,潞城、黎城之间有一条小路,贼寇可以顺着太行山东边,从武安出来,离临洺关很近,而且那地方地势险要,很容易堵住他们。讷尔经额说那地方不归直隶管,就跑去问山西巡抚该怎么办。结果贼寇果然攻破了黎城和潞城,他还觉得贼寇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临洺关。突然,冒充钦差大臣,要州县提供吃喝的家伙出现了,这是贼寇的前锋部队已经出山了!紧接着,大队贼兵就杀到了,官兵措手不及,吓坏了,溃不成军,讷尔经额带着几十个人逃到了广平府城躲起来,关防、令箭、军书、武器装备啥的,全丢了。
这事儿一汇报上去,讷尔经额立马被撤职,留在直隶协助处理军务。贼寇越来越嚣张,直隶和京畿地区都快被他们糟蹋完了,北京城都吓坏了。朝廷赶紧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当副将,胜保督促前线军队追剿。然后,讷尔经额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判了死刑,等着秋后问斩。过了好几年才把贼寇剿灭,先后抓住了首领林凤祥、李开芳,把他们杀了,京畿地区才恢复了平静。后来,朝廷赦免了讷尔经额,让他去军台戍边。又过了一年,把他放了回来,给了他六品顶戴,让他去守慕陵。没多久,又让他候补四五品京堂。七年后,他死了。他的儿子蕴秀、衍秀,都当上了内阁学士。
话说啊,清朝一直有个规矩,只要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必须由满洲重臣来担任主帅。康熙、乾隆年间,像阿桂、福康安、勒保、额勒登保这些大臣,个个都是军事奇才,立下了赫赫战功。
到了道光朝以后,也就只有长龄平定新疆的战役,勉强算得上是继承了之前的辉煌。之后,禧恩去打瑶族,奕山、奕经负责海防,这些人不是因为骄奢淫逸招来骂名,就是因为轻率行事把事情搞砸了。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李星沅根本就镇不住场子,后来换上了赛尚阿,可他带兵也没什么章法,结果太平军越来越厉害,根本控制不住。讷尔经额更是庸碌无能,跟李星沅一个样,弄得京畿地区都人心惶惶的,朝廷这才意识到这个制度的弊端。
只有僧格林沁凭借着以往的功劳和威望,还能胜任统帅的职位。从此以后,朝廷就不再随便派那些中央高官去带兵打仗了,即使有时候皇亲国戚挂个名义上的统帅,也都是有名无实。这其实也是因为人才和时代机遇的不同造成的,当然不能跟清朝刚入关的时候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