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防军都是招募来的,跟八旗和绿营不一样,是另外单独编成营的,兵力多少也不固定,分散在各个州县。遇到盗匪骚扰或者战争警报的时候,就听从专门征调的将领指挥。两百年来,调动、征发、戍守的军队,都来自这里。比如乾隆年间的台湾战役,乾嘉年间在贵州、湖南征讨苗族人的战役,嘉庆年间在四川、陕西平定教匪的战役,道光年间抵抗洋船的战役,都是临时招募勇营,事情平息后就解散了。所以,嘉庆七年,湖北北部刚设立提督,就用这些勇丁来补充标兵;道光十七年,用训练出来的勇丁编入镇标;道光二十三年,有三万六千水陆义勇负责防守海疆,事后也遣散回原籍,并没有什么防军、练军的正式名称。
道光和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各省都招募勇丁自卫,张国梁招募的潮州勇丁最多。咸丰二年,朝廷命令曾国藩在湖南训练勇丁,制定了湘军的营哨制度,这是防军营制的开端。等到曾国藩奉命东征,除了湘军之外,又增加了淮军,总共多达二百营。左宗棠平定西北边疆,他手下的楚军也有上百营。战争结束后,各省的险要地方,都留下勇营驻防,以前的绿营,就形同虚设了。绿营兵每个月的饷银还不到防勇的四分之一,升迁又困难,所以大家都纷纷辞去绿营兵,去当防勇。
太平天国和捻军都被平定后,左宗棠等大臣建议,防营确实是支强兵,有战事的时候,正规军不如勇营,没事的时候,他们可以分守各处巡逻,应该把训练正规军的方法用到训练防军上。应该在直隶、江苏、安徽等南北重要的地区,留下勇营驻扎,于是就有了“防军”这个称呼。
话说练兵这事儿,最早是从咸丰年间开始的。当时勇营的人越来越多,朝廷老是让那些管兵的大臣用勇营的兵来补充兵额,剩下的那些勇兵就留着应付紧急情况,还没专门练兵的队伍呢。
到了同治元年,才开始命令各地的官员把练勇的人数和口粮都报上来,让朝廷好好查查。这一年,在天津还新练了一支洋枪队。第二年,又把直隶的额定兵力改编成练军。到了第四年,兵部、户部那些大臣开会讨论,决定在直隶选练六支军队,这才正式有了“练军”这个名字。其他各省的练军,也就跟着搞起来了。
虽然练军是从那些额定兵力里挑出来的,但是他们的营房、哨所、军饷等等,都按照湘军、淮军的制度来办,跟防军一样。那些绿营兵,是分散在各个州县驻守的,而练军呢,就集中驻扎在重要的城市,精简装备,加强训练,把散兵变成整编的军队,主要任务是驻守重要的战略地点,用途也跟防军一样,所以练军其实也就是防军。
话说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各地都增加了练兵和驻防的军队。到了光绪二十四年,兵部和户部统计了一下全国的军队总数,那数字可不少呢!直隶练军一万一千人,淮军留守部队三万一千人,新军一万一千四百人,毅军一万人,奉天练军一万一千四百人,吉林防军八千五百九十八人,练军四千四百三十八人,黑龙江练军七千九百七十一人,山西练军四千九百人,河南防军九千一百九十人,陕西防军和练军加起来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人,甘肃防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新疆防军二万七千八百四十五人,塔尔巴哈台勇营二千四百三十二人,四川勇营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人,云南防军一万五千三十三人,贵州练军九千四百八十六人,广东勇营一万一千八百人,广西勇营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人,湖南练军一万二千九百七十人,湖北勇营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人,新军一千九十三人,江西防军九千三百六十三人,安徽防军和练军加起来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人,江苏防军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人,自强军三千一百七十人,得胜军三千人,浙江防军二万一千三百人,山东防军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人,福建防军一万五百四十人。
总而言之,全国各地防军、练勇加起来超过三十六万人,每年要花掉两千多万两银子养活他们!后来,清政府不断裁撤绿营兵,各省的防卫任务就都落在了这些防军、练军身上了。光绪朝中期以后,这些防军、练军又改名叫巡防队。到了光绪、宣统年间,又改成了陆军。直到宣统三年,各省的巡防队还没完全裁撤完呢!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清朝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军队改编的情况,顺便也说说新式陆军的建立。
同治元年,在直隶省大沽协标六营里,先挑了五百人组建防军,后来又扩充到两千五百人,分成五个营,每个营又分成十个队。 领导层设置也挺复杂的,有个总指挥,还有两个副手,每个营里有个营长,两个副营长,还有正副军官各两个,带队的有十个,每个小队还有二十个小队长。沈葆桢那边呢,从江西省的一万两千名额兵里,严格筛选,把老弱病残都淘汰了,补充了精兵强将,分成两拨,一拨在省城训练,一拨留守防汛地,半年轮换一次。去省城训练的,还能拿到一些训练补贴,比招募勇丁的费用少一半还多,训练好了就派往前线打仗。
第二年,刘长佑发现直隶省的军队管理多年来松懈了,各个营的人数差别很大,命令也不统一,于是他就效仿湘军,把五百人编成一个营,设置营官、哨队官和亲兵,统一了队伍的旗帜和命令,重新编成了六支军队。 营地建设和作战阵型方面,都严格要求。步兵营的编制是:一个营长,四个哨官,五个哨长,四十个什长,三百六十个士兵,营长还有五十个亲兵,哨官也有四十个护兵,营长自己带中哨,一共五百人。骑兵营的编制是:一个营长,两个助手,五个督队官,每个哨五队,每队一个什长,九个士兵,营长自己带中哨,加上伙夫和马夫,一共三百十六人。 保定练军有一千九百五十人,编成一支军队;宣化练军一千四百八十人,一支军队;古北口练军二千四百十人,一支军队;大名练军一千二百三十四人,一支军队;正定练军一千四百八十人,一支军队;通永练军一千七百五十四人,一支军队;一共编成了六支军队。
五年,皇上命令在遵化等地驻扎军队,每支军队都规定步兵两千人,骑兵五百人,从督标、提标里挑选,一共一万五千人,分成六支军队。还颁布了十七条练兵章程,这些军队都归总督管辖,用来保卫京畿地区。除了这六支军队,还在外面另外训练了两支地方防卫部队。同时,用从奉天调来的驻防部队来补充直隶练军的缺额。至于京营的训练,就由神机营增加兵力来负责。这一年,左宗棠发现福建省绿营的军饷太少,就裁撤了四成的兵力,然后把省下来的军饷用来加强剩下的绿营兵力,并加强他们的操练。
六年,丁宝桢在山东省增加了三千人的骑兵队伍。
七年,因为各省的绿营越来越弱,皇上命令各省用强壮的练勇来替换绿营兵。皇上命令曾国藩负责管理直隶省的练兵事务,从全省的绿营中挑选出六千人,按照勇营的制度进行训练,分地区进行巡防。由于海防问题被提了出来,这六千人被调到天津驻防,分成中、左、右、前、后五个营,和勇营互相配合,形成犄角之势。
公元1868年,曾国藩觉得军队训练告一段落了,应该练兵而不是练勇,但他认为勇营的好方法也应该在练兵中参考运用。具体来说,就是:条例要简洁明了,权力要集中,上下级感情要融洽。同时要裁减冗兵,增加军饷,淘汰弱兵,留下精兵,严禁顶替冒名。在原有的四千练兵的基础上,又在古北口、正定、保定各练兵一千人,都由东南战区的将领统领。练成之后,分成四军,两军驻扎京北,两军驻扎京南。等效果显著之后,再增加五千人。全省的防营,除了原有的九营没有撤销外,刘铭传的全部淮军驻防张秋,督标亲军炮队营和前营副营驻天津,亲军炮队营驻大沽炮台,盛字中军六营、左军三营、仁军二营、马队五营驻马厂、青县,在运河西岸修建五个炮台,驻扎盛字前军三营、右军三营、老左军一营;在沧州驻扎乐字中军一营、左军一营,盛字营还要兼顾屯田,以保卫京畿地区。
同年,丁日昌发现江苏省淮军全部撤防后,江苏抚标兵只剩下1600多人,于是裁汰老弱,补充新兵,分成左右两个营,练习洋枪和开花炮等新式武器技术。马新贻发现江南全省的额定兵力一万二千七百多人,分散驻防各地,有名无实,必须整编才能增强战斗力。于是,他在督标里挑选一千人组成左右两个营,在浦口、瓜洲营里挑选五百人组成中营,在扬州、泰州营里挑选五百人组成前营,驻扎省城训练;又在徐州镇标里挑选一千人组成徐州防务的新兵左右两个营,根据各地轻重缓急,决定练兵的多少。刘锦棠发现新疆全境自从回民起义后,旗营几乎全部溃散,于是就在乌鲁木齐设立标兵,在天山南北各路都设置额定兵力,新疆所有驻防的旗兵都合并到伊犁整顿,另以精锐骑兵和重兵驻扎中部,作为南北各路的支援部队。崇实则认为四川省的军事局势逐渐稳定,可以适当裁减防军,挑选旗兵和绿营进行训练。
曾国藩在同治九年,在直隶省新招募了一千名骑兵,分成四个营,加上原有的军队,总共扩充到一万人,分别训练骑兵和步兵。他还制定了各营的哨所制度,以及军饷、训练费用和出征补贴的制度,让直隶成为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
到了同治十年,鲍源深效仿曾国藩在直隶的练兵方法,在山西省的抚标兵中挑选出一营骑兵和两营步兵进行训练,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各镇。四川的吴棠发现全省的军队大多疲弱不堪,于是他将军队整编合并,训练出一万精兵强将。王文韶因为苗疆战事平定,将驻扎在湖南、贵州边境的三十个营的湖南省留防军重新部署,并在抚标、提标中各挑选出一个营进行精兵训练。
同治十二年,朝廷命令陕甘总督左宗棠和云贵总督岑毓英分别从他们管辖的地区挑选精壮士兵,补充各营的兵力缺额。当时朝中上下都很重视练兵。李宗羲认为勇兵和正规军之间,在归属、聚集分散、勤勉怠惰等方面有很大区别,不能简单地用勇兵代替正规军。王凯泰则建议各省的军队应该轮换驻防,云贵地区战事结束后,两省的军队也应该轮换驻防和操练,避免长期驻扎在一个地方导致军队懈怠。兵部官员开会讨论,提到同治初年开始练兵,京师的神机营和直隶省的六军,都另设训练经费,并制定了特殊的营制。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省,都将裁减的军饷用于军队训练。河南、山西、山东、湖南等省,则按照直隶的办法,从原有军队中挑选士兵进行训练,并在原有的军饷之外增加一些训练费用。甘肃省因为刚刚平定战事,先训练了一千五百人。但是各省抽调的士兵,只占原有兵力的二三成。如果剩下的士兵不管不问,最终还是会变得疲弱不堪。所以应该命令各省的统兵大臣,让已经训练过的士兵定期休息,而尚未训练的士兵则要逐步进行操练,最终目标是让全省的军队都成为精锐之师。
同治十三年,都兴阿在奉天各城从原有军队中挑选了两千名骑兵进行训练,又从各城八旗中挑选了一千名苏拉兵作为预备队,等到外来军队裁撤后,再进行增兵训练。
光绪二年,因为奉天驻防的旗兵长期驻扎,出现了一些弊端,所以就在岫岩、熊岳、大孤山、青堆子等地改编组建新的练军。
光绪三年,皇上批准了李庆翱的建议,在河南省增设练军步队。
光绪六年,皇上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根据实际情况裁减军队。各省的防军自己裁撤之后,军队数量仍然很多。直隶、陕西、甘肃因为要负责边防,兵力不能裁减太多;云南、贵州的防军本来就少;其他各省都要大力裁减军队。自从有了兵轮之后,旧式的战船和水师,也要根据情况分别保留或裁撤。后来,广西巡抚庆裕说广西省兵力单薄,军饷不足,于是裁减了一部分防军,用节省下来的军饷,按照直隶练兵的章程,在省标和提标里各挑选训练两个营,左右江两镇各挑选训练一个营。因为奉天省从同治年间开始,马贼四出抢劫,所以先后调来外省军队,又增加了旗兵和绿营的兵力,但是这些军队的编制和军饷制度并没有统一。
光绪五年,就把直隶调过去的军队并入奉天省,把枪炮兵、马队、步兵等各种部队合并起来,确定了军队的编制,编成了奉字中、左、右、前、后五个马步营,中军又增加了一个步兵营。丁宝桢说四川省自从战争结束以后,除了川军之外,还有很多湖南、贵州的军队,总共多达六万多人,等事情平定后,逐步裁撤合并,到了光绪三年,实际存在的防军只有一万多人,这些军队要驻守重要的关隘,不能再裁减了。贵州的防军比其他省份少,李明墀从光绪五年以后,陆续裁减了四千多人。李瀚章说湖北省的防军,比如升字三营、忠义八营、武毅七营、水师七营,都驻扎在重要的位置,不宜裁减,就在湖北全省的军队额定数量里,酌情裁减了三千多人。裕禄说安徽省自从捻军被平定后,驻扎在皖南、皖北的军队,总共有一万八千多人,逐步合并训练,实际存在的陆军和海军加起来有一万人。
七年前,岑毓英因为苗乱平定了,贵州驻扎的军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太多了,就进行了裁撤合并。裁掉了九千屯军,用这些裁撤下来的兵员来补充正规军,顺便还改进了一下军队训练方法。没多久,他又调任福建巡抚,就带着贵州训练出来的两千士兵去了福建,负责训练福建省的正规军。谭钟麟在光绪六年的时候,把浙江省的防军扩编到了三十个营,后来又裁撤了四个营,留下十个营的练军,其中一个营驻扎在温州,海门和省城各一个营,其他的都回到原来的驻防地。那一年,因为各省防军的军费开支太大了,上面就命令所有统兵的大臣严格审核军费,不准贪污克扣,弄虚作假。
八年后,崇绮对奉天的军队进行了裁撤合并,除了八旗捷胜营、东边道标兵和蒙古练勇之外,其他的马步营里那些南方来的地方武装,因为驻扎的地方不太好,就合并成一个营,剩下的都遣送回原籍。任道镕从山东省的抚标和兖州、曹州镇标里抽调了一千二百名步兵,分成三个营,增加军饷进行训练。张曜和刘锦棠因为收复了伊犁,就在关外营勇中挑选士兵训练正规军,把原来的军饷改成发放粮食,稍微改动了一下旧的制度,增加了骑兵和重型火器,组建了游击部队,还又使用了屯田的方法,来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
九年的时候,张之洞在山西练兵,先从省里的标准军队开始,把那些老旧的坏习惯都改掉了,让山西的军营成了全省的模范。李鸿章那边呢,裁撤了直隶省的防军,裁撤完之后,还剩下直字营、荣字营、义胜营等几千人,加上淮军自己的亲兵,还有仁军、盛军、铭军、楚军等等,马队、步兵、水师加起来一共三十九个营,分别驻扎在各地。岑毓英觉得贵州苗疆那边事儿多,以前驻扎的兵力超过三万,时间长了就松懈了,只靠防军来平乱,事情平息后,就把防军并入了正规军。云南省的正规军,作战部队九千多人,守备部队七千多人,还有零零散散的塘汛、关卡,巡逻防卫抓捕犯人的事,都交给练出来的军队去做,所以就把作战部队集中到统帅的驻地,随时进行整训。潘霨裁撤合并了江西省的防军,最后还剩七千八百多人,每个哨所继续裁减十多人,做到省钱合并的目的。曾国荃对广东省招募的兵力进行了核查,光绪六年,张之洞曾在虎门招募了一千沙民守卫,杨玉科又增募了一千人,还有惠清营五百人,郑绍忠招募了安勇二千人,到了八年,又招募了一千精兵驻扎钦州,邓安邦又继续招募了一千人,分散驻扎在广州各属地,广东的额定兵力实际上还剩九千多人。
十年,奎斌裁撤了山西省的两镇兵三千多人,挑选精兵强将,在太原镇和同大镇各练了一个马队营和一个步兵营。
十一年,卞宝第裁撤了湖南省的绿营,挑选精壮的士兵编入练军,发双倍饷银,不够的人数就用营勇来补充。希元等人抽调了吉林防军左右路马步营一千五百人,又在未经训练的士兵和八旗台站西丹内挑选了三千人,编成了吉字营,分成左右两个翼,修筑工事,进行训练。岑毓英把云南省沿边的一万六千防军编成了三十个营,每年瘴气消散的时候,他都会亲自到边疆巡视防务。卞宝第把湖南全额兵力的一半抽出来训练,编成了巡防营。
十二年,刘秉璋在四川整顿军队,把所有寿字营、武字营等十个营和五个巡盐营都好好地训练了一遍,进行了一番整饬。
十三年,穆图善负责整理东三省的练兵事务。他从每个省挑出两支骑兵队伍和八个步兵营,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最终都组建了4500人的军队,并把60尊克鲁伯炮分配给三省的防营使用。同时,刚毅裁撤了山西省6000名额外的士兵,把节省下来的军饷用于训练军队。山西的军队重新编制,包括抚标(抚远将军标下)一个旗的骑兵和三个营的步兵,太原镇两个旗的骑兵和四个营的步兵,大同镇七个旗的骑兵和两个营的步兵,这些部队组成了新的军队,而北部地区则由树字营等部队负责巡防。
十四年,岑毓英在云南省对内地防军和边关勇营进行选练,一共选练了9600多人,这相当于全省战兵总数的五成。但是,由于边境辽阔,兵力仍然不足,于是又增练了30个营,共计15400多人,分别驻防在腾越、蒙自等边境地区以及大理、普洱等府。
十五年,谭钧培改革了云南省的营制。云南防军在光绪二年的时候,由刘长佑将军选练战兵,以370人为一个营。十年后,岑毓英督师出关,将一个营的兵力改为220人,每个营下设五个哨,每个哨四个队,每个队十个人。十一年后,合并了各营军队,一半驻防内地,一半驻防边境,每个营的兵力维持在200人左右。总共调防了七十七个营,共计八成战兵;留守粤勇十二营,倮黑防勇六营,西南土防二十五营。然后裁撤了三成的兵力,进行合并和整顿,将三个营合并为一个营,每个营下设五个哨,其中一个哨有六个队,其余哨各有三个队,这样既能集中兵力,又能灵活运用。最终,云南省的军队编制为:战兵二十六营,粤勇五营,倮黑勇二营,土勇十三营。
十六年,张曜在山东省训练了一个步兵营。
十七年,福润增练步队左营。 这年,福润在左营增加了训练步兵的队伍。
陕西那边,因为之前乱糟糟的,军队制度都没恢复好。鹿传霖就想着,把马队和步兵的防军营地都留下来,放在中间互相支援。各个路上的马队方便巡逻,所以干脆把步兵队伍改成骑兵队,还能省点军费粮草。总共一千五百骑兵,就驻扎在平原和北山那些重要的地段。湖南那边,湘勇回老家以后,张煦就主要依靠防军来镇压各路势力。防军一万人,水军还有两千四百多人,他就把这些兵力整合一下,互相支援。
二十一年,依克唐阿在奉天省把炮兵三个哨所整编了一下,和原来那边的防军合并成五个营。他又把两千个厉害的猎户也编成了四个营。这一年,张之洞在江南创办了十三营自强军,武器装备和训练都照着欧洲的来。
二十二年,张之洞在湖北又练了两个洋操队。聂士成在直隶从淮军里挑出人来,练了三十个营的骑兵和步兵,照着德国的营制和操法,组成了武毅军。
二十三年,张之洞觉得练兵的关键在于操练,就命令各个防区轮流派十分之一的兵力到省里来,学习新的操练方法。等练好了,再回去教其他的兵。
1888年,王毓藻在贵州操练军队,先是从省防军的三个营开始,学习西式操练,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各营。王文韶在直隶省挑选了淮军和练军两万多人,编成二十个营,分成左右两翼,驻守大沽口和山海关,另外还有三十三个营的练军负责内地和热河等地的防务。色楞额负责热河以及蒙古两盟十七旗的防务,但是马步兵加起来才一千多人,于是他又增练了五百名步兵组成一个营,五百名骑兵组成一个营,外加一百人的炮兵队。增祺发现福建省地势多山,新练的防军应该多配备步兵,再加一些炮兵,还特意增制了十二尊过山快炮。胡聘之发现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省都有防军,军费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但山西省作为京畿的门户,却只有五千练军,于是他增练新军,加强西路的防务。荣禄觉得北洋的四大军训练有素了,就让他们分头驻防:武毅军驻扎芦台作为前军,甘军驻扎蓟州作为后军,毅军驻扎山海关作为左军,新建军驻扎小站作为右军,另外还另行训练了一万人驻扎南苑作为中军。因为军械不足,他就让江南机器局拨付三千枝新式快枪和七尊快炮。原来的一万二千淮军和一万九千防练军,也都被合并起来一起训练。刘坤一则下令将江南省的江宁、镇江、吴淞、江阴、徐州五路防军全部改用西式操练,并且统一装备。这一年,还命令王大臣挑选京师神机营的一万名马步兵,组成选锋营。北方各省的军队,由新建军派员教习;南方各省的军队,由自强军派员教习;东三省的军队,则由北洋武备学堂派员教习。
话说二十五年,李秉衡建议朝廷,说奉天仁、育两军训练有素,应该选个地方修建营垒,打造坚固的军事据点。可是裕禄觉得直隶地区的防军和练军数量太多了,就从中挑选了一万八百多精兵,编成步兵十二营、骑兵二十营,一共三十二营,这叫做练军。他还重新规定了营制,步兵营三百人,骑兵营二百多人。这三十二营又分成直隶练军的左右两翼,由通永镇总兵统领左翼,天津镇总兵统领右翼。至于那些新组建的军队,就和宋庆的二十五营一样,继续守卫原来的防区。
然后呢,刘树堂把浙江的防军,云字营、吉字营、胜字营、旅字营等等,一共十一营二十三旗,合并成五个军,叫做“两浙新军”,并且用北洋武毅军的操练方法训练他们。松寿呢,他手底下有江西省防军,忠新营等,有两千多人;还有内江和赣州的水师,两千四百多人;以及武威营等,三千多人,这些部队分散在各地。所以他在省城设立了一个全省营务处,负责所有军队的训练工作。刘坤一呢,把江南的各支军队合并成三十七营,用新式方法训练,效果也越来越好。文兴则对盛京的八旗兵进行整顿,淘汰弱小的,留下精锐的,也学习北洋练军的训练方法。裕祥从四川驻防的旗兵中挑选精锐,组成一个营,阵法和营制都和防军一样。松寿又拨给江西省新训练的三千防军一些南北洋新式的枪炮,让他们练习使用。黄槐森在广西挑选军队,先从省标、提标以及左右江各营中挑选了一千四百名精兵,作为各军的模范。廖寿丰则让浙江宁波、镇海各营逐步改用洋式操练方法,省防军先训练三个步兵哨和一个炮兵哨,其他标营和防军、练军,等四个哨的训练完成后,再轮换着进行训练,最终推广到全省。
到了二十六年,端方把陕西新训练的,使用洋式操练方法的十三支骑兵和步兵,分别部署在南北山隘防守。这一年,朝廷还命令各省的疆臣严格执行惩治将弁贪污受贿的法律,并且整顿浙江省防营中存在的积弊。
1894年,李兴锐发现江西防军人数不一,就给它分成了五路,重新确定了人数。他把中军定为常备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都算续备军。每一路军都分成五个营,每个营又分成五个哨。与此同时,刘坤一将军把江南武卫先锋军和江胜军各抽调两千人组成常备军左右两翼,其余四十多个营的防军都编成了续备军。岑春煊在山西发现兵制混乱,有练军、防军、晋威军好几种,于是他模仿北洋武卫军的建制,用省标三千人组成左右两翼的常备军,再用太原、大同两镇的三千练兵作为续备军。魏光焘在云南把二十四营防军,每营二百五十人,改编成了十二个营的常备军,每营三百人;原来的练军则改成了续备军,所有军队都开始操练洋式操典。丁振铎在广西从三个营的防军里挑了一千人组成常备军,其他防军根据人数多少,分别训练了一到两队。邓华熙在贵州把防军和威远营以及五个练兵营,共一千五百人,编成了常备军;东西两路的练军和缉捕营,共二十九个营,选出五千七百人编成续备军,分别驻守各个关隘。这一年,天津设立了军政司,负责管理直隶省淮军、练军和各防军的操练和防务。
1895年,升允发现陕西省的新旧军队都改练洋操了,于是他挑选精锐的六旗兵组成常备新军。原来的忠靖八旗两翼步兵和武威两翼骑兵,改编成十二旗步兵,其中六旗编入续备防军,另外六旗编入续备长军。防军负责地方防务,长军则负责开荒,并配属骑兵和炮兵。
1896年,夏时发现江西新军只有1200人,而江西的防务非常重要,这点兵力远远不够。九江是全省的门户,于是他另外招募了一支军队,也编为常备军。这样,中军和前军这两个常备军加起来一共十个营,专门负责省城和九江的防务;左军、右军和后军三个续备军则分别驻守其他地方。
话说三十年前,曹鸿勋把贵州的各个部队,在光绪二十六年改编成了常备军和续备军,一共二十四营。后来因为边境戒严,又增招了十九营防勇。可筹集军费太难了,所以每个营都减少了人数,所有防军、练军和亲兵加起来,最后只留下了一万五千多人,然后就开始学习西方的操练方法。同时,潘效苏在新疆的标兵、防军、巡防营、练军,总共三万二千多人里,挑选了一万三千多精兵强将,分别部署在南北各条防线上。
到了三十一年,练兵处的王大臣发现山东省的武卫先锋队二十个营驻防散乱,就下令让他们选择地方驻扎,并且增招兵员,组成完整的镇营。 同一年,皇上还命令铁良去视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各省的防军、练军、陆军、旗兵和巡警部队。铁良走访了各个部队,发现大部分军队武器装备不统一,操练方法也不熟练,旧军队改练新操法,进展非常缓慢。只有安徽练军中的两个队,九江的五个常备营,以及湖北的两个镇表现比较好,看着有点样子。
到了三十三年,张之洞把沿江的督捕营和下游的缉匪营改编成了水陆巡缉队。王士珍把江北巡防队改编成了六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营,其他的淮海水师和练军卫队都维持原样。锡良把云南的二十七个防军营、十一个铁路巡防营和一个土勇营,一共三十九个营,都改编成了新军。他规定全省每个防军营的人数定为二百五十人,然后把部队分成南防、西防、普防、江防、铁路巡防五路,一共四十七个营。
宣统元年,热河巡防强胜营改成了常备军。察哈尔原来的精壮、精健等营,改编成了一个骑兵营和两个步兵营。
徐世昌把奉天巡防队分成五路去剿匪,后来又合并成一个步兵标,河防营也一起改编了。王士珍因为江南防军六个步兵营和两个炮兵营调到了江北,就把原来的巡防队和留守的各营合并成了第七个巡防营,这样一共就有八个巡防步兵营,准备练成一个镇。原来的卫队又招募了一哨,编成一个营,还有三百练兵和十个水师棚,都改成了巡防队。
沈秉堃说云南防军里有一些各地的保卫队,是以前团营,名字叫营队,实际上就是乡团,不能一下子改成巡防队。广福说伊犁军标汉队是金顺西征营勇留下来的,营制和饷章都仿照湘军,现在按照新章程,编成了一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旗的左路巡防队,以及两个骑兵旗的右路巡防队,分别驻扎在惠远和惠宁两座城里。
袁树勋说山东省原来驻扎着淮军,光绪二十四年调防到长江,后来又增加了两个防兵营驻扎在兖州、沂州两府和德州,这些地方都在南北要道上,不能轻易裁撤。联魁说新疆筹措军饷很困难,就用原来的防营改编成了三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营,又增加了工程兵一队和一个骑兵营,勉强组成了一协。
宝棻说山西省军队,以前分成太原、大同、口外三大支巡防队,现在合并改编成中、前、后三路,每一路都由一个统领管辖,一共二十二个步兵和骑兵队。吴重熹说河南省的巡防营不符合部里的章程,就把全省二十八个步兵营和十二个骑兵营分成五路:豫正左军为中路,南阳镇为前路,归德镇为左路,河州镇为右路,豫正右军为后路。
赵尔巽说四川省防军二十九个营,编成了六军,每军六个营,分成中、前、后、左、右、副中六路,分别驻扎在防区内。防守宁远的靖字二营和游击步兵二营,又新招募了宁远靖字后营,改成了巡防副左路和副右路两军,每三营为一军。成都驻防的满营也改编成了三个巡防营,使各营都统一起来。
瑞澂说江苏省各营练成了一协,还有太湖水师巡防队和陆师左右巡防队,这些都是陆路三旗和苏捕营卫队改编的,现在依次轮换驻防和操练,避免松懈。
第二年,岑春蓂对湖南省的巡防队进行了整编,制定了新的军饷制度,军队立刻就组建起来了。其他的缉私部队,也就是三个旗的兵力,改编成了南路巡防队。孙宝琦对山东省的巡防队进行了改编,把原来的中、前、后、左、右五路,都根据营地里的哨所改编成新的编制。炮兵队伍,每六门快炮组成一个队。各府州县的巡勇,全部改编成了巡防队。兖州、沂州、曹州三府原来就有的巡防营,也按照新制度进行操练。恩寿把陕西省的巡警部队全部改编成了巡防队。杨文鼎把湖南省的巡防队分成了中、东、西、南四路,分别驻扎在各府。昆源用察哈尔八旗的壮丁组建了巡防骑兵队。松寿裁撤了福建全省的绿营兵,改编成了十六个营的巡防队,分成五路驻扎在各府。张人骏把两江的巡缉队和十艘军舰改编成了探访队,沿江巡防队帮了大忙,用协解北洋淮军的军饷来支付巡防军的军饷,并且把江防军的一部分驻扎在江宁省城。锡良按照新章程,把奉天原来有的协巡队、备补队、炮队、卫队等防营,改编成了一个陆军步兵标和一个炮兵营。这一年,山东和山西的巡抚都建议暂时不要裁撤巡防军,以便维护地方治安。
话说,三年间,张人骏觉得两江巡防军位置太重要了,不能轻易动。江宁有马步兵32营,江苏有步兵6营,江北有步兵8营1哨和骑兵1营,江南北的地形这么重要,肯定不能裁撤。他还打算把新兵里挑出两个营,留下三队,改编成第一、第二、第三巡防队,再把一个哨改成提督的卫队。丁宝铨说,山西太原的满营早在光绪二十八年就改练新操了,现在就按规定改编成巡防队吧。恩寿也说,陕西省的巡警队已经改编成巡防队了,还专门设立了马步巡防营务处。庆恕那边,青海垦荒,已经开垦了六万多亩地,原来的巡防队不够用了,所以又增练了一旗的防军。诚勋说,热河虽然有直隶练军八营,但只负责朝阳、建昌一带的防务,之前练出来的十三营巡防队,分别驻守各地,现在还不能一下子改成陆军。张勋说,长江巡防军有马、步、炮兵十三营,分别驻扎在浦口、六合、江宁、苏州、怀远等府县,还在沿江一带广泛布控侦探,以防盗贼。瑞澂说,湖南的六营已经裁撤了,就把抚标里的精壮士兵选出来,编成一个巡防营。这就是当时改设防练军的总体情况。
从咸丰年间开始打仗,军队就从绿营改成了勇营,又改成了留防营、练军、巡防队,最后变成了陆军,兵制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新。到了宣统年间,不仅绿营全被淘汰了,就连湘军、淮军驻扎在南北洋的,也剩不下多少了。
陆军的新制度,是从甲午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步军统领荣禄推荐袁世凯在小站练新军,这支军队就叫新建陆军。后来又在小站练兵,这支军队叫做定武军。两江总督张之洞还请德国人来训练新军,叫做江南自强军。之后荣禄当了兵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节制北洋的海陆各军,又继续练新军,这支军队就叫武卫军。
庚子年那场乱子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训练新军,有的直接把原来的防军改编一下,有的就重新招兵买马,从头开始训练。到了光绪三十年,军队体制终于定下来了,北京设立了练兵处,各省都设立了督练公所,把新军重新编制成36个镇,这才算把新军制度统一起来了。
就这样,新军制度终于统一了。
1911年,全国新组建的陆军,除了禁卫军以外,光京畿地区(也就是北京附近)的军队就很多。比如,第一镇驻扎在北京北面的仰山洼,有军官748人,士兵11764人;第六镇驻扎在南苑,军官747人,士兵11846人;直隶(河北)第二镇驻扎在保定、永平等地,军官737人,士兵11731人;第四镇驻扎在马厂,军官748人,士兵11756人;山东第五镇驻扎在济南、潍县、昌邑等地,军官748人,士兵11764人。
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驻扎在苏州等地,军官274人,士兵4345人;江北第十三混成协驻扎在清江浦,军官376人,士兵2481人;安徽的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连驻扎在省城,军官253人,士兵4155人;江南第九镇的一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连驻扎在省城,军官789人,士兵8255人;江西的一个步兵协、两个骑兵连驻扎在省城,军官231人,士兵4287人;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驻扎在省城,军官338人,士兵5618人,其中一个步兵协、一个炮兵营调到北京,军官162人,士兵3835人。
湖南的一个步兵协、一个炮兵营驻扎在省城,军官248人,士兵4556人;湖北第八镇驻扎在省城,军官702人,士兵10502人;第二十一混成协驻扎在武昌、汉阳和京汉铁路沿线,军官288人,士兵4612人;浙江的一个步兵协驻扎在省城,军官159人,士兵2384人;福建第十镇驻扎在省城以及福宁、延平等地,军官455人,士兵6788人;云南的一个步兵协、一个炮兵营驻扎在省城和临安,军官238人,士兵4248人;贵州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驻扎在省城,军官107人,士兵1846人;四川的军队驻扎在省城,军官只有12人,士兵61人;山西的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驻扎在省城,军官262人,士兵4557人;陕西的一个步兵协、一个炮兵连驻扎在省城,军官220人,士兵3936人;甘肃的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驻扎在省城、河州、固原、西宁等地,军官221人,士兵4128人;新疆的一个步兵协、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驻扎在省城,军官167人,士兵2322人。
东北三省方面,第三镇驻扎在吉林省城、长春、宁安、延吉以及奉天(沈阳)锦州等地,军官753人,士兵11883人;第一混成协驻扎在奉天省城,军官330人,士兵3559人;第二混成协驻扎在奉天新民等地,军官340人,士兵5553人;一个步兵协、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驻扎在吉林,军官361人,士兵7870人。到宣统三年(1911年)统计的时候,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浙江、云南、四川、奉天、吉林、广东都新组建了镇,一共组建了26个镇。 没过多久,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但全国36个镇的建制还没完全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