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训练士兵,不管是京城的还是外地的,水师还是陆军,都有固定的训练方法。不过历朝历代关于整军经武的命令,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式,因地制宜的。下面我就具体说说。
清朝的军事训练,不管是京城各营还是各地驻军,水军陆军都有自己的一套训练制度。 但是,历代皇帝关于加强军队训练的命令,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训练计划,做到因地制宜。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
好家伙,这清朝的军队训练,那可是相当的严格啊!就说这领侍卫府的三旗亲军吧,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每个月都要骑射两次,步射四次,轮着来,没得偷懒。
八旗骁骑营就更厉害了,每月射箭六次!从都统到小兵,个个都得亲自盯着练。春秋两季,还得穿着盔甲练步射和骑射,这时间,也是按部就班地排好了。春天操练两次,再一起大操练一次;秋天大操练两次,提前把时间定好。仲春和孟秋,还要上城墙操练,兵部的人还专门来检查呢,一年到头都这样。
八旗的汉兵训练也不含糊,春秋两季,在卢沟桥试炮,每旗十门炮,连放五天,三年一次,鸟枪营和炮兵还要一起在卢沟桥演习枪炮和藤牌。春秋两季,四旗一起操练四次,八旗一起操练两次,初冬的时候,各旗还要分别演习步兵围攻。
前锋营一个月步射六次,春秋两季穿盔甲练骑射两次;左右两翼的前锋兵,还要练鸟枪,一个月练十次,统领亲自督促。每年秋天,前锋统领和护军统领一起报告皇上,率领部队演习步兵围攻两三次。护军营的训练和前锋营差不多,一个月步射六次,春秋两季穿盔甲练骑射两次。圆明园的八旗护军营,一个月步射六次,春秋两季练骑射,还练鸟枪。
步军营和巡捕营,八旗步军练步射,城门骁骑练鸟枪,春秋两季都要操练。内九门,外七门,都有炮位,每三年一次,跟八旗兵一起把炮运到卢沟桥演习。巡捕营的参将、游击,每个月都要检查属下的弓箭,守备们也都要训练他们的汛兵。春秋两季还要练鸟枪,跟城门骁骑一起。内府三旗,一个月步射六次,春秋两季穿盔甲射箭两次。立冬以后,内府护军和尚虞处的人要演习步兵围攻,还要另外选三旗护军练习马术和射箭。
火器营就更忙了,一个月步射六次,骑射六次,马上的技艺也要练六次。管鸟枪、炮兵、护军、骁骑的官员,每天都要在本旗考核士兵。大操练的时候,八旗兵分成左右两翼列阵,周围摆满枪炮,秋天还要在卢沟桥演习放炮五天。
健锐营更是全能型选手,一个月练云梯、鸟枪等各种技艺六次,骑射、步射、鞭刀等技艺也要练六次,剩下的时间就练枪箭。要是皇上在圆明园住着,左右两翼还要用船演习水战。每年七月到第二年四月,旗营校阅的时候,九门外要设教场,将军、都统、副都统负责校阅骑射、枪炮,评判优劣,决定奖惩。春秋大操练,跟京营一起。
陆路绿旗营的训练制度是这样的:总督管辖的叫督标兵,巡抚管辖的叫抚标兵,提督管辖的叫提标兵,总兵管辖的叫镇标兵。每年秋天霜降那一天,各营的军官士兵都要提前到操场集合,搭好军营帐篷。到了时间,士兵们穿着盔甲列队站好,在操场中央竖起大旗,统兵的大官在将台上发号施令,开始操练。中军挥舞旗帜指挥大家,将台上鸣炮三响,军中同时鸣角击鼓,步兵骑兵穿着盔甲,按照队伍排列,进行操练,发射火枪,一环扣一环,没有间断,就跟京营的训练一样。至于长矛、藤牌、扁刀、短刀之类的兵器,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士兵进行训练,都有固定的方法。操练结束后,还要考核军官和士兵的骑射技能和勇敢程度,然后根据表现进行奖惩,犒劳军队,最后士兵们脱下盔甲回营。
漕运总督标和河道总督标的训练制度,也和京营一样,各营的军官都要率领自己管辖的士兵,按天进行训练。八旗水师营的训练制度是,每年春秋两季,将军、都统、副都统都要率领官兵,分别乘坐战舰进行训练。奉天、福建、浙江、广东水师到海口操练,齐齐哈尔、墨尔根、江宁省水师到江面操练,天津水师到海口外海操练。每年四月到八月,只要天气好,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张开船帆,起锚出海,依次鸣炮操练,其他日子就各自带领士兵学习水务知识。绿旗水师营包括内河水师和江海水师,出海巡逻,和各省联络,情况各不相同。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乘船列队,扬帆行驶,鸣角放炮,操练都严格按照军规进行。
话说,清朝皇帝经常搞军事演习,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天聪七年,也就是皇太极时期。那次大阅兵可壮观了!八旗护军、汉军骑兵步兵、满洲步兵,全都到齐了。八旗兵分成左右两翼,汉军和满洲步兵组成两个营,四面把皇帝围起来,前面还摆了三十门红衣大炮。皇太极穿着盔甲骑着马,各贝勒率领护军,就像面对真正的敌人一样认真。亲军在后面做后盾。演习开始,听到炮声就进攻,听到蒙古号角声就撤退。接着是汉军骑兵步兵,然后是满洲步兵,轮番进攻炮兵阵地。大阅兵仪式结束后,皇太极还特意强调了撤退的命令,不能乱。
崇德八年,皇太极又在沈阳北郊搞了一次大阅兵。这次规模更大,前面是汉军炮兵,接着是满洲步兵、蒙古步兵,然后是骑兵,再后面是守城部队和守城炮兵,队伍绵延二十里长!听到炮声就开始“打仗”。皇太极亲自检阅,要求步调一致,军容整肃,那场面,相当震撼!
到了顺治七年,顺治皇帝告诫各位将领,千万别因为太平盛世就忘了练兵,弓箭马匹都要精良。到了顺治十一年,他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每年都要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发放赏银;骑兵和射箭的士兵要分期分批进行演习;对各省的督抚提镇,以及表现优异的军官士兵,都要进行奖励。
康熙十一年,皇上命令各省的军队,必须由武职高级官员进行巡察。之后各地的镇守大臣要将巡察的时间上报朝廷,不能随意打扰各营的操练。
康熙十二年,因为发现汉军很多人都不会骑马射箭,所以每旗都应该加强火器的训练。后来讨论决定,八旗汉军骁骑每佐领下,要增加十八名鸟枪兵。
康熙十六年,皇上命令各营都要练习安营扎寨、快速行军奔走这些技能,不能只拘泥于操练的常规套路。直隶省的提督、镇守大臣每年都要督促挑选精兵进行野外演习,让他们体验劳苦。
康熙十九年,朝廷规定了每年演放红衣大炮的时间。康熙二十八年,又确定了演炮的制度。每年九月初一,八旗都要运送十门大炮到卢沟桥西,分别设立枪营和炮营,都统、参领、佐领、散秩官、骁骑炮手都要参加。工部负责修理炮车,准备火药。每天演练一百次,还要进行进步连环枪炮的演练。十天后正式开始操练。太常寺会奏请都统祭祀,兵部会奏请兵部大臣验收操练情况。各旗演练十次放炮,记录命中次数。然后在炮场列队操练,打起战鼓前进,鸣金收兵,枪炮都要演练九进十连环,鸣螺收兵回营。
康熙三十年,确定了春季操练的制度。每旗要出动十门大炮,火器营兵一千五百名。汉军每旗也出动十门大炮,鸟枪兵一千五百名。每佐领下的护军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的散秩官、骁骑校,以及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侍卫等等,都要轮流参加。队伍列好后,演练放鸟枪,鸣螺进兵,到达指定地点后,分兵殿后返回。
康熙五十年,确定了火器营合操的阵式。八旗的炮兵、鸟枪兵、护军骁骑,分成十六个营。中间是镶黄旗和正黄旗,然后是其他六旗,按照左右翼列队,将台设在中间,两翼各立起令旗作为标志。每旗的鸟枪护军在前,然后是炮兵,再是鸟枪兵,最后是骁骑。将台下鸣响海螺三次,然后依次整理武器装备,结队出营。鸣放号枪三次,将台下和阵内海螺依次鸣响,就开始演练枪炮,九次到十次,炮和鸟枪连环不断,没有间隙。
雍正四年,朝廷决定把卢沟桥的枪炮演习改成三年一次,每次演习一个月。兵工厂之类的火药和武器装备,都由工部提前准备好。
五年的时候,因为满洲人向来重视骑射,不能光练鸟枪而荒废了弓箭,所以那些骑马射箭技术过硬的人,就给他们评个优等。
七年,发现直隶的营地里好多枪演习都是打空枪,于是就下令各省的将帅,让各个营都用铅子打靶,练练准头。
八年,刘汝麟提了个建议,说汉军应该学习步兵的围猎战术。后来就通知各旗的士兵,在初冬的时候进行步兵围猎演习,每旗进行两三次,由各旗的大臣统领,大家一起步行打猎,侍卫、打牲的人也都得一起学。
九年,因为八旗官兵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就让统兵的官员们把那些骑射不行的士兵挑出来,组成一个营,稍微好一点的,再组成一个营。每个营一千人,加强训练,把弱的变成强的。又因为士兵平时主要靠步行,所以规定所有八旗兵一年都要进行步兵训练,每天要走一百四十里路,表现好的就赏赐。
十年,因为边疆地区需要用兵,所以操练更加频繁,免去了各旗轮流值日的制度,专心练习骑射和长枪。
十二年,正式确定了八旗汉军骁骑演习鸟枪的制度。每年春季二月开始,秋季八月开始,每次练习45天,本旗的四个翼还要一起操练两次。
乾隆四年,朝廷规定了八旗兵合练操演的制度。每年春天,每个旗的各营官兵要在本旗的操场上操练两次;所有八旗的各营官兵,要在镶黄旗和正黄旗的操场上合练一次。到了秋天,所有营队要进行大型联合操练,操练的队伍、号令、旗帜、兵器等等,都按照大阅时的标准执行。
六年后,朝廷批准八旗骁骑营的步射操练由各旗自行定期进行,而骑射操练则由兵部定期安排。八年后,命令八旗汉军在卢沟桥演练枪炮,从九月初一就开始,演练一个月。由简任都统大臣监督,每天演练十次,兵部阅操的那天,每个旗都要演练一百次。演练结束后,还要进行枪炮的联合操练。演练时的金鼓号令,都和皇帝大阅时一样。
十年后,朝廷发现沿海的水师操练走过场,很多水兵都不懂水务,于是下令各地的将军、督抚、提督、镇总兵要认真训练,严格甄别水兵的素质。十四年,因为旗兵练习云梯在金川战役中立了功,凯旋后,朝廷另外设立了健锐营,每营一千名云梯兵,由大臣统领,专门训练云梯、鸟枪、马步射和鞭刀等技艺,并且要随时侍奉皇帝打猎。还在昆明湖设立了赶缯船,让前锋军练习水战和驾船技术。同年,莽阿纳建议整顿边疆省份的军队章程,具体内容是:步兵和弓箭手都要达到五力以上;马射和步射的训练方法要统一;骑兵要掌握枪和箭两种技能;鸟枪手要专门练习射击精度;枪兵也要练习弓箭;要明确奖惩制度;要预先储备军械,以巩固边防。
十七年,朝廷正式规定了八旗汉军藤牌兵的制度,春天要和旗兵一起操练,遇到大阅和各营联合操练的时候,藤牌兵要守护炮位,并列队参加演习。三十六年,朝廷命令鸟枪兵要按照规定,在演练射击的时候,把打出去的铅子捡回来,以此来鼓励他们勤奋能干。三十八年,规定各营要增加马上射四箭、骑马打四枪的演练项目。三十九年,因为金川用兵,京城健锐营和火器营立下最大功劳,所以朝廷命令各省绿营的鸟枪兵都要学习火器营的进步连环射击方法,不能只是做做样子。随后,又规定了各营枪兵的升迁顺序,以鼓励他们努力。
四十年,命令健锐营的士兵每月练习枪法十二天,并根据成绩评定三等,作为奖惩的依据。四十三 年,命令各省的练习枪法的士兵,要按照京营火器营的操练方法进行训练,各总兵在巡阅的时候,如果发现士兵进步连环射击技术熟练的,要记功。四十四年,命令各省绿营士兵练习射箭,五箭射中三箭为一等。五十年,因为绿营的阵法沿用的是两仪四象方圆等旧式阵法,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所以改用京营的阵法,由提督颁发给各标镇,按照新的阵法进行操练。各营每月要定期进行联合操练,还要演练九进十连环阵。那些平时没有任务的兵丁,也要利用空闲时间练习。又因为各省巡抚的标兵,以前都是由供给使来训练,训练得很少,所以朝廷命令各巡抚要认真整顿标兵的训练。旧式的藤牌兵,都要兼习鸟枪。五十五年,命令军机大臣和兵部一起,审核演练枪炮的炮位距离和奖惩制度。
嘉庆二年,皇上觉得水师冬天在水里训练太苦了,就下令取消了这项训练,好让士兵们轻松点。
四年后,皇上又下令,水师的兵丁要一起学习陆地作战,不能只会水战。同时,他还命令新疆屯田的士兵,每个营一半人种地,剩下的一半回营训练。他还让各省的总督和巡抚修缮营房、哨所和堡垒,督促将领们认真操练,加强军队战斗力。
嘉庆九年,皇上规定所有统兵的官员都要练习射箭,标准是用六石弓;练枪法要以快速命中为标准。他还强调要严格训练,改掉军队里懒散的坏习惯,不能让士兵们养尊处优。
嘉庆十一年,皇上又下令,让德楞泰等士兵中,十分之一的人学习使用长矛,并且规定长矛的长度不能超过一丈。
道光元年,皇上命令所有军队都要练习长矛和步枪,不能只练骑枪。
这一年,杨芳给皇上上奏说:除了练习骑射、枪矛之外,还要加上车骑、合步、连环这三种战术,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每天操练一支队伍,五支队伍轮换练习,六天合练一次就算完成一个训练周期。直隶的额定兵力,抽调四成出来训练,一共有一万五千三百多人,组成二百四十支队伍,按照图纸操练,这样就能区分出勇敢和胆怯的士兵,也能更好地控制进退。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
道光二年,因为广东的军队松懈了,皇上严厉责令当地的总督和巡抚,认真进行军事训练,不要制定太多繁琐的规章制度。道光四年,皇上取消了梅花车炮阵式,专门练习朝廷颁布的九进连环阵式。道光五年,皇上同意英和的请求,把八旗圈养的四百匹马拨给巡捕营,让满洲和蒙古的骑兵练习骑射,春秋两季,步军统领要和左右翼总兵一起检阅,三年后皇上要亲自大阅兵。道光八年,皇上命令那彦成等人到新疆增设防兵,筹措军饷,制定操练兵丁的章程,并在喀什噶尔的防兵中抽调两千人进行训练,伊犁的满兵也要勤加练习骑射,由参赞大臣和总兵督促操练。
道光十五年,因为山西的满汉军队都松懈了,皇上严厉责令阅兵的大臣认真甄别士兵。这一年,常大淳给皇上上奏说,新疆、湖南、广东、四川各地的军队,长期以来都松懈懒散,满营的士兵奢侈浪费,汉营的士兵则虚报粮饷。因为提拔人员徇私舞弊,操练也不认真,国家的军费都被用来养活那些闲杂人员了。他请求皇上责令各地的将军、督抚,大力清除这些积弊,遇到剿匪或者保卫地方的任务,不能弄虚作假,以此来激励军队。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并且命令各州县都设立民壮,统一进行训练补充兵力。
道光十七年,皇上命令各省的民壮每月都要随军操练,给他们灌输纪律,用来辅助正规军。道光十八年,皇上命令盛京的满洲兵都要勤于操练,在进行围猎的时候,不能有雇佣人员的现象。道光十九年,因为四川各地的军队技艺生疏,胆小怕事,导致土匪和外国侵略者越来越猖獗,皇上特地选派大臣督促各地的镇守和巡抚,亲自前往进行检阅。道光二十二年,皇上命令天津增兵六千多人,命令各地的将领和备御率领新老士兵都进行训练,先练火炮,然后是鸟枪、刀矛,再辅以骑兵。遇到紧急情况,各营要联合南北炮台。皇上还命令精通武艺的官员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研究军事策略。道光二十六年,皇上命令各州县的民壮随军考核刀矛等杂技。道光三十年,皇上命令各地的督抚提镇淘汰老弱病残和冗余的士兵,抽调精壮的士兵,使各营都有精锐部队。不能让工匠和仆役虚占兵粮。
1851年,奕山他们决定给伊犁和乌鲁木齐的满洲营增加鸟枪兵,还制定了考核标准,绿营也要一样执行。
三年后,也就是1853年,统计了一下全国绿营的兵力,总共有六十多万人。除了那些被征调出去打仗的,剩下的驻扎在营地的士兵,就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留下精兵强将,定期进行训练。各省驻防的旗兵也是这么做的。
1855年,朝廷下令对健锐营、火器营、圆明园的八旗营,以及前锋营、护军营、八旗汉军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检阅,让阅兵大臣认真检查,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同时,还命令僧格林沁等人加强满洲火器营的操练和阵法训练。
到了1861年,发现盛京、吉林、黑龙江的骑兵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差,于是朝廷命令将军、副都统们,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驻扎的营地,都要认真挑选士兵进行训练。对那些有潜力的士兵要多加鼓励,对那些贫困的士兵要适当给予救济。如果打猎的时候兵力不够,就让那些多余的青壮年一起参加操练。
同治元年,咱们国家开始在上海、宁波这些沿海城市,让洋人教咱们的官兵练兵。然后呢,就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大佬,挑了几个武官,去上海、宁波学洋人的军事方法,还派了高级军官管着他们。学成之后,这些武官再自己教咱们的士兵。另外,因为广东、福建的军队很久没好好操练了,就让耆龄、刘长佑这些老将,从旗兵和绿营里挑些精兵强将,也去学洋人的军事方法。天津的军队也一样。不过,内地的军队还是按照老规矩训练。这一年,还让文煜他们制定了京营绿旗兵枪队炮车一起作战的章程。
四年后,醇郡王他们训练神机营的士兵和新练的3万多士兵,操练的效果越来越好了,绿营也整顿得差不多了。朝廷就让这些军队都归醇郡王管,还让督操阅兵的大臣一起去看他们操练。这一年,还让崇厚带着1500人的洋枪队去畿南,并且让天津镇、芦台镇挑选精兵,加强新式洋枪的训练。六年的时候,根据丁宝桢制定的十四条训练马队的章程,让特普钦在黑龙江,富明阿在吉林,从打牲丁里招募3000壮丁,按照章程快速训练骑兵,用来剿灭捻军。那些曾经出征过又回营的士兵,也分批进行训练,等候朝廷调遣。
十年的时候,曾国藩提了个建议,说咱们打了十几年仗,绿营几乎都成摆设了。他调查了江南的军队,大概有四种:一种是老式的绿营,一种是新组建的水师,一种是新招募的士兵,还有一种是留守的防勇营。陆军有41个营,水师11个营,新兵11个营,防勇营12个营,总共两万四千多人。他还说,咱们老的训练方法得改改,主要有四点:第一,士兵的日常值勤和操练应该分开算,值勤按营房和哨所算,操练按营和哨算;第二,绿营士兵的饷银太少,人又累,应该像新军那样,裁撤一些人,增加剩下的士兵的饷银;第三,咱们老是用鸟枪土炮,打仗不行,各个营都应该换成洋枪;第四,水师不能再按照马兵、战兵、守兵那样分,各省水师都应该筹集造船的钱,以船为家,可以兼顾陆地操练,但不能老待在陆地上。外海、内洋、内河的水师,武器装备和船只,都要精良。这些事都很重要,应该让朝廷下令,让所有官员一起商量着执行。这一年,朝廷下令长江水师,还有外海、内洋、内河的水师,都要专门练习枪炮,不能借口练习弓箭,养成在陆地上居住的习惯。沿海的兵轮水师,也不许练习弓箭。
十二年,沈葆桢说,虽然兵轮分散在各个省份,但操练和调动必须联系起来,所以请求朝廷下令,让兵轮的统领亲自去各个沿海城市,随时进行调动和操练。十三年,李鸿章说,八旗和绿营的士兵,还用弓箭、刀矛、抬枪、鸟枪这些老方法训练,肯定打不赢仗。即使是新练的军队,用洋枪的都少,更别说后膛枪和炸炮了。这些军队对付国内的土匪还行,但对付外国侵略者就不行了。曾国藩曾经建议用新式武器训练军队,沿海七省共训练九万人,沿江三省共训练三万人,一年需要八百万两银子。总理衙门觉得,应该让洋枪队练习水战,丁日昌建议各省训练十万精兵,但因为费用太高,都没能实行。陆军和水师的制度和训练方法都不一样,水师还可以打陆战,但陆军不会开船。所以,李鸿章建议,把现有的陆军营,都选出来训练洋枪,裁撤绿营里那些没用的士兵,增加新军的饷银,沿海的防营都换成后膛枪,在重要的海岸设立强大的军队,专门进行操练和筑垒。在各个沿海城市修建西式沙土炮台,装备十多英寸的大炮,挑选优秀的将领和士兵进行训练,以命中率和射程为标准,来巩固海防。
1879年,李鸿章觉得德国陆军的操练特别厉害,关键在于他们每天都进行军事训练,熟练演练各种应对敌情、随机应变的方法。夏天和秋天的时候,他们还会进行大型军事演习,演练露宿野外、攻防作战等各种情况。这种训练方法,一开始只针对一个小分队,然后逐步扩大,可以训练到营一级,甚至军一级。之前,他在海防营里挑选了七个游击之类的军官,送到德国学习军事操练、迎敌、设伏、布阵、绘图等各种技能,学习了三年多才回来。回国后,他在亲军营里挑选了一支小分队,仿照德国小分队的建制进行训练,然后逐渐扩大规模。
1883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水师学堂,教学生们驾驶等技术。1885年,张之洞制定了海防各营的操练章程,那些老式的刀枪弓箭已经没用了,改用新的操练方法,包括卧射、操作山炮、构筑工事、安放水雷、修建炮台、散兵战术、使用洋式火箭、架设军用电线、快速越过壕沟和山岭、夜战、坚守阵地以及挖掘壕沟、筑墙等工程技术。同一年,李鸿章把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们,他们对操练方法、阵法、电学、水雷、陆地雷都很有心得,就让他们到各个营里去教官兵们,还设立了武备学堂。
1886年,张之洞把广东省的驻防营,也就是1880年挑选的1500名精兵,改练洋枪洋炮和新的阵法,然后裁撤了旧式的旗营水师,把他们并入步兵,编成两个侧翼,一起进行合练。他还命令制造局把新式枪炮运过去,加强炮兵的训练。1887年,李鸿章觉得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们在炮台、营垒、骑兵、步兵、炮兵等新式军事技能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就让他们回到各自的营队,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其他人。同一年,张之洞在广东设立了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水师学堂分管轮船驾驶和攻防作战,陆师学堂分管骑兵、步兵、枪炮和工程建设,都学习各国先进经验。1894年,张之洞的南洋水师学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奖励。他又在江宁设立了陆军学堂,教授地理、测量、营垒建设等技术,以及骑兵、步兵、炮兵的各种作战方法。
二十一年的时候,张之洞提了个建议,说旧军队的问题太多了,积弊太深。首先,士兵们乌合之众,来来去去没个准儿,这是个大问题;其次,兵员严重不足,还经常被拉去干杂活,这是第二个问题;再者,士兵的住址登记不准确,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管理,这是第三个问题;此外,各种摊派和克扣现象严重,这是第四个问题;还有,新式枪炮常常被扔在那儿坏掉,这是第五个问题;营房和工事建设也不讲究,这是第六个问题;最后,军官们都讲究吃穿,生活奢靡,这是第七个问题。
张之洞认为,如果请洋人当教官,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他希望军队编制完整,士兵强壮,军饷充足,武器精良,士兵技术熟练,不再被拉去干杂活,军官也不再滥竽充数。这七点是练兵的必要条件。当时已经请来了三十五个德国军官,他们打算按照德国的建军模式,组建八个步兵营,每个营二百五十人,分成五个小队;两个骑兵营,每个营一百八十骑,分成三个小队;两个炮兵营,每个营二百人,分成四个小队;还有一个工程营,一百人;此外,还配备了军医和枪械修理工等等。总共两千八百六十名士兵,军饷需要四十四万两白银。等训练有成效之后,再扩大规模,最终目标是一万人。 用这支由洋教官训练的军队再去训练第二支军队,一步一步地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同年,胡燏芬也提了个建议,说新组建的军队,应该统一使用枪炮。他建议北洋先训练五万人,南洋三万人,广东、湖北各两万人,其他省份各一万人。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都要统一,这样才能方便调动。各省还应该统一设立武备学堂。
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96年,咱们开始用新式方法训练海军和陆军。各个省份都开始办学堂,一起搞起来。这一年,张之洞带头在湖北裁撤了武防营等三个旗营,改编成两个营的洋操兵和一个营的工程兵。训练方法呢,就照着直隶武毅军的洋操章程,参考德国的军制,还请了德国军官来当教官,算是开了个好头。
同年,盛宣怀提了个建议,说全国绿营兵和练勇的军饷一年要花一千多万两白银,总共八十多万人,光花钱,没啥实际用处,应该全部裁撤掉。然后呢,咱们要新练三十万新军,根据各省的情况,定下兵力多少,招募训练,都按照西方的办法来。总理衙门觉得,各省的旧军队一下子全裁撤掉不容易,所以先从北洋新练的两支军队,还有江南的自强军、湖北的洋操队开始,认真训练。等裁兵省钱之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方。 总理衙门还下令让两江、两湖的督臣,统一枪炮的制造规格。 还在武昌城里办了个武备学堂,请了外国教官来教课。
二十四年,皇上命令各省仔细检查,把摊派兵员缺额的坏毛病彻底改掉。至于操练方法,要灵活变通,不要死守老一套,让负责军务的大臣们好好商量商量。后来,因为神机营、火器营、健锐营、武胜新队操练得非常熟练,皇上就对带兵的大臣们分别进行了奖励。命令满族、蒙古族、汉族各军的骁骑营、两翼前锋、护军营,五成改练西洋操法,五成改用西洋枪;八旗汉军的炮队营、藤牌营,也都一起改练;神机营要淘汰弱的留下强的,一共要练出一万名步兵和骑兵。 军队编制、武器装备、营房制度、军饷制度,都要参考西方的军事制度。那年秋天,皇上亲自到团河和天津去观看新操练的军队。皇上还命令各省增加海军学校的名额,多造军舰,学习驾驶等技术。
二十五年,因为北洋各军训练了三年,皇上命令带兵的大臣们把各种操练方法,画成图,写上说明,呈报上来。步兵操练主要以起伏分合的队形变化为重点;炮兵操练主要以攻坚克敌、挫败敌军锐气为目标;骑兵操练主要以出奇制胜、快速奔驰为强项;工程兵操练主要以扩大战略优势、准备军需物资为任务。 目的是为了用平时的操练,来准备将来的战场需要。
二十六年,邓华熙在安徽省城设立了武备学堂,教授枪炮、战阵等知识。
1894年,各省的军队和地方武装存在很多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情况很糟糕。于是命令各地的将军、巡抚、总督,对原有的各营军队进行严格的裁汰,精挑细选一些营,分为常备军、预备役和巡警等不同类型的部队。同时,还制定了新的军饷制度,统一操练新式枪炮。此外,还下令扩充北洋、南洋、湖北的武备学堂和山东的随营学堂,认真进行军事训练。
这一年,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指出,二十年来,各省虽然一直在操练西式操典,也多次整顿,但老式的将领们大多不熟悉新式操练方法。他们还列举了东西方列强训练士兵的十二个要点:第一,用礼仪教化士兵,让他们懂得羞耻,自尊自重;第二,妥善安排士兵的饮食起居;第三,讲解枪炮弹药的性能、来源和使用方法;第四,讲解枪炮射击的瞄准方法;第五,讲解挖掘壕沟、构筑工事以躲避枪炮的方法;第六,讲解步兵、骑兵、炮兵各部队选择地形、利用地势的方法;第七,讲解测量和绘图的方法;第八,讲解部队的集合、分散和变换队形的方法;第九,讲解守卫和侦察的方法;第十,讲解行军工程的建造方法;第十一,讲解筹备行军所需衣物、粮食和辎重的办法;第十二,讲解行军医疗的方法。所有各地的官员都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并挑选合适的统领、营官、哨官。练兵固然重要,但练将更重要!几年之后,不是武备学堂毕业的人,就不能担任将官。
我们还要学习英法两国的总参谋部和日本的大本营,在京城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全国水陆军队的编制、军饷、地理测绘、操练方法、军粮储备、运输工具、外交和情报等事务。平时要做好预先的筹划,战时要做好临时的调度,这些事情都由这个机构负责。我们要兼采各国之所长,务求实用,并让朝廷内外官员共同商议。1895年,设立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进行实战演习。这都是历朝练兵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