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的时候,靠弓箭打天下已经不行了,厉害的战争还得靠火器。所以北京的军队里就有了火器营和鸟枪兵,还经常让各省的军队也用枪炮。一开始用的都是老式的前膛枪,后来才开始买欧洲的新式武器。再后来,才开始命令各省自己设厂造武器。这造武器的事儿,最早是从天津开始的。那会儿是咸丰、同治年间,中原还没太平呢,李鸿章就上书请求在天津建个机器局,自己造枪炮,给北方的军队用。差不多同时,江苏也建了个机器局。

同治四年,李鸿章又上奏说,他在江南带兵打仗,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厉害,就扔掉了原来用的抬枪、鸟枪,改用洋枪,组建了洋枪队。当时留守的军队有五万多人,大概有四万支洋枪,每个月就得用上几千万个铜帽,火药更是要好几十万斤,这些东西全靠从香港、上海买。他还组建了四个开花炮营,每个营都有一门炮,重的有一千多斤,轻的也有几百斤,炮做得结实,炮弹也很多很重。问题是,这些武器和弹药都是西洋式的,用的铜铁木材煤炭,全都要从外国进口。所以必须在本地建厂自己造,才能省钱省事。江苏先建了三个厂,后来因为丁日昌在上海买到了一座机器铁厂,就把丁日昌和韩殿甲在别处开的两个厂,都搬到上海那个铁厂去了。以后最好能搬到南京附近长江边上偏僻的地方,那才是长久之计。同治五年,左宗棠又上奏说,西洋的开花炮,最近督促工匠仿造,已经造出来了三十多门。用尺子一量,威力跟西洋的一样。到同治十三年,管造船的沈葆桢又上奏,请求命令长江沿岸和沿海的各省,都像天津和上海那样,自己建枪炮和火药厂。

光绪二年,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他们上书朝廷,建议选派十四个制造学生和四个制造学徒去法国学习制造技术,由出洋监督带着他们去。 这些学生啊,最好再请些老师给他们上课,打好基础,也要让他们去工厂实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两手抓,加快学习进度,将来好当监工。学徒毕业后,也能去工厂当监工。他们学习的技术,都得是新式先进的,别学那些老掉牙的东西。要是法国有其他工厂的新式机器,或者炮台、军舰、营地、矿场之类值得学习的地方,监督可以带着学生们去参观学习。

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奏折里说:“现在我们在山东省城建了个机器制造局,一个外国工匠都没用,厂址在泺口。从春天到秋天,机器厂、生铁厂、熟铁厂、木样厂、绘图室,还有材料库、工具库等等十几个厂房,都建好了。火药厂的那些车间,比如提炼硝石的、蒸馏硫磺的、烧炭的、碾磨炭的、碾磨硫磺的、碾磨硝石的、混合药料的、碾磨药料的、粉碎药料的、压制药料的、制成药粒的、筛药的、抛光药料的、烘干药料的、装箱的,也都陆续建成了。各个厂房的烟囱,高度从四十尺到九十尺不等,总共有十几个。从国外买的机器,也陆续运来了。等机器零件、煤炭这些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厂房也建好了,一年之内就能开工。将来格林炮、克虏伯炮、林明登枪、马蒂尼枪,我们都能自己造了,不用再受制于人了,还能支援其他省份,走水路运输。就算洋人封锁港口,我们也不用担心被困住了。”

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江苏巡抚吴元炳他们上书朝廷说:“上海制造局从同治四年开始办,到现在七年了,我们曾经上报请朝廷嘉奖过一次。现在又过了七年,先后增加了二百三十三台机器,制造了大小铜铁炮三百四十八尊,炮架七百八十多座,开花弹和实心弹十万多颗,各种洋枪一万八千六百多支,子弹八十多万颗,火药十七万磅,还有很多其他跟军事有关的零件。这些参与制造的人,日夜都在刀锯火药旁边忙碌,出入在硝磺等有毒物质的环境中,辛苦了好几年,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请求朝廷给予优厚奖励,以资鼓励。”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三年以前,湖南巡抚王文韶上奏朝廷说:“这几年上海、天津、南京都建了制造局,沿海地区设立兵工厂当然应该,但内陆也应该重视起来啊。我们湖南,从一年前就开始建厂,先建厂房,再造机器,模仿外国的样式,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了。后膛枪和开花炮弹,试射效果都跟从国外买来的没啥区别。以后我们可以随时增加产量,从几千斤到上万斤的大炮,不管是钢的还是铜的,都能自己造。湖南本来就产煤铁,攸县、安化这些地方产的铁,跟进口的洋铁一样好用。火药方面,我们督造的工匠技术精湛,造出来的火药也跟外国火药不相上下。从光绪元年五月开工,到二年十月,一共花了二万二千多两银子。以后每个月预计花三千两银子就够了。请朝廷参照天津、上海两地的制造局的章程,批准我的奏折。”

四川总督丁宝桢也上奏朝廷说:“四川也已经设立了机器局,现在从国外订购的机器设备已经运到了,马上就要开工了,到时候就能自己制造洋枪子弹这些东西了。”

四年的时候,总理衙门的大臣王大人上奏说:“之前关于海防的事情,有一条关于武器装备的,巨炮应该怎么购买,各军队的洋枪应该怎么统一,以后应该怎么自己仿造,请下令各省的大臣认真详细地讨论后汇报。”

后来,各个将军、督抚们纷纷回复说:“有人说前膛枪结实可靠,有人说后膛枪灵活快捷,有人说线膛枪比洋枪好,有人说应该勤加操练磨合,有人说不要买太多,防止很快就有更新更好的出现,有人说应该派人到外国学习,有人说应该在国内设立工厂以防万一。” 大臣们调查后发现,外国的枪炮,现在都用后膛枪,种类繁多,必须选择最好的,统一认真地办理,这样才能避免他们欺骗我们,我们也能用上合适的武器。外国军械的价格,本来就没有成文的记录可以参考,所以负责采购的人,就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了。上海是洋商聚集的地方,很多交易都在那里进行。所以,应该派精明廉洁的人员负责这件事,各省负责军火的人,要责成他们审核,如果有贪污舞弊的行为,要严惩不贷。至于仿造外国军火,李鸿章先后奏请在上海、天津设立工厂制造;丁宝桢、王文韶也在山东、湖南两省各设厂,不用外国人,费用最省;丁宝桢又在四川设厂。以上三个工厂,都在内地。上海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每年花费四五十万两银子;天津工厂每年花费二十多万两银子。最近李鸿章、沈葆桢奏报说,天津工厂制造后膛炮,上海工厂则制造前膛枪和后膛洋枪,两者并没有通力合作,未必处处都适用。请下令两厂派得力人员,随时沟通协调,统一管理。

当时,朝廷大臣有人提议用上海机器局的款项,来充当军饷和赈灾款。两江总督沈葆桢上奏说,机器局创建十多年了,仅仅依靠两成的洋税收入,入不敷出,而南北洋使用的枪炮弹药,都依靠这个工厂供应。海防非常重要,不能停工。

五年的时候,丁宝桢上奏说,四川机器局因为恩承、童华请求停止运作,皇上已经下令要仔细考虑再决定,还是希望想办法继续办下去,别让它荒废了,所以机器局又重新开工制造东西了。

七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说:“金陵制造局从光绪六年就开始让工匠们加工制造武器了。各部队使用的洋枪,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万支了。现在军械所里还存着来福前膛枪一万三千多支,马梯尼后膛枪七千多支,林明登后膛枪八千多支,洋火药六十五万多磅,洋炮火药四十多万磅,棉花火药九万九千多磅,铜一百万磅,各种铜管火十七万多件,还有水雷用的电线七十五车,储备的物资还真不少呢。而上海制造局现在造的洋火药和林明登枪,随时可以支援金陵。我们又订购了机器,增设了洋火药局,还订购了一万五千支前后膛枪,这些还没算在刚才那些存货里呢。至于各地明暗炮台用的炮位,上海制造局现在正在制造一百二十磅重的钢炮,今年就能造好。金陵局里造的陆军用的炮,也很多可以用。” 同一年,督办宁古塔等地事务的吴大澂上奏请求在吉林也创办一个机器局。

李鸿章奏折里说,上海、江宁、天津、广东的兵工厂,都在造炮和子弹,给军队训练和作战用,但还造不出后膛大炮。那些三寸、四寸口径的后膛小炮,还有后膛连珠炮,是水陆军急需的家伙事儿,应该在内地有煤矿铁矿,靠近水路的地方,分别建造枪炮厂。现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那些国家,觉得纯钢大炮不太好用,都改用硬铜后膛小炮了,炼法也更新了。日本都请外国工匠仿造了,咱们中国也应该跟上。各国后膛枪的样式都不一样,新型号都改成连珠炮了,能打六七发,又快又准,厉害得很。日本已经建厂自己造了,咱们也应该专门造这种枪,供应各省使用。估计造枪和造小炮的机器,总共也就几十万两银子,不算太多。海军用的鱼雷和水雷,跟大炮一样重要。各种水雷,咱们的兵工厂大多都能自己造。但鱼雷技术太复杂,有秘密技术,只能从西方国家订购。天津兵工厂已经买了试雷和修雷的工具,但自己仿造还很难说。

张之洞在奏折里说,广东要自己筹钱建枪炮厂和雷工厂,大炮还是上海和福建的工厂造。他还说,广东省城有个兵工厂,城西还有个军火厂,但设备不全,只能造些小钢炮弹片、普通火药、白磷弹、水雷壳、火箭,还有修船炮的普通机器。除了火药和火箭还能用,其他的虽然能造出来,但质量不行。这个厂建了十多年,花了十几万两银子,跟天津、上海、福建的厂比起来差远了。现在要好好整顿一下,把这两个厂合并到城西那个厂,利用水路运输方便,改名叫制造局,继续造枪炮弹药。修理鱼雷的事儿,归黄埔雷局管。说到底,造枪和炮弹,还有野战炮,是最重要的。买枪可以用好几年,但买炮弹撑不过三个月,一下子买几千支枪容易,一下子买几十门炮就难了。所以应该一起抓,循序渐进,争取一年半建成枪炮厂,两年内把炮台建好,才能抵御强敌。

左宗棠在奏折里说,各省的兵工厂,应该合并起来统一管理,才能做好。以前我建议开采徐州和穆源的矿,为铁甲钢炮提供材料。现在皇上让我讨论建厂的地点,按照惯例,应该由两江和闽浙两省筹钱试办,或者委托可靠的富人集资创办,还要招聘懂化学的人,研究冶炼方法,尽快生产出钢铁来用。其实矿产、船只、炮台,是相互关联的。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管海防的官员,所有造船、造炮、开矿、造军火的这些事情,都由他一个人负责,统一规划。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十二年前,两江总督曾国荃上奏朝廷,说南京的洋火药局终于建好了。

过了些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也上奏说:“四川的制造局,已经建了五年了。我们仿造的洋枪,数量不下15000多支。除了供应给广西、云南的军队之外,局里还剩下后膛洋枪3500支,前膛洋枪4000支。估计还不够用,所以我们已经向上海的洋商订购了克虏伯开花炮和格林炮各十尊,另外还自己造了七十多尊好用的劈山炮,还有500支抬枪作为备用。各种火器的弹丸、铜帽等等,除了已经拨付出去的,还剩下九万多斤。现在我们的加工制造能力,每个月可以生产七千多斤火药,足够供应军队所需。”

话说十三年前,四川总督刘秉璋上奏朝廷说:“我们四川的机器委员曾照吉他们,真有本事,不用外国师傅,自己教徒弟,就仿造出了外国的枪炮,还发明了用水轮带动机器,省了不少煤。还在省城外建了个厂,用水力机器造火药。几年下来,一共造了三个厂,机器一千五百九十件,洋枪一万四千九百枝,火药二十八万多斤,铜火帽一千三百七十五颗,后膛枪子弹六十八万五千五百颗,铅子六十万五千颗,洋炮三门,成绩相当不错!”

接着,两广总督张之洞也上奏朝廷说:“之前为了筹备海防,购买军火,还支援了云南、广西的军队,后膛枪子弹的需求量特别大,必须买机器自己造。所以我在上海的洋行买了制造枪弹的机器运到广东。正准备建厂开工呢,广西巡抚李秉衡那边,把广西买来的枪弹机器一部分,也运到了广东。因为广西撤防了,没钱建厂,就请求把机器留在广东用。于是,我们就在省城北面的石井墟,建了一个制造枪弹的工厂。工厂里有个大车间,还有打铁的、烘烤铜壳的、锅炉房、造木箱的、装子弹药的,一共五个车间;还有仓库各一个,用来储存和发放原料;此外还有装填蜡饼、纸饼火药的房间和工匠住的房子。一共安装了两套机器,能造毛瑟、马蒂尼、斯奈德、温彻斯特四种枪弹。刚开始试生产的时候,一天能造大约两千颗子弹;等熟练了之后,一天能造八千颗。现在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还有一些熔铜、碾铜的机器,以及扩建厂房的事情,等这些都准备好了,就能正式投产了。”

十五年前,张之洞上奏朝廷说:“广东要建海军和陆军学校,学校外面还要建一个机器厂、一个铸铁厂,再加个烟囱,还有储藏材料的地方、打铁厂、工匠宿舍、操场、演武厅、石堤、码头等等,大概需要六万两银子。机器厂里要安装一台十二马力的蒸汽机,以及各种大小的旋床、刨床、钻床、剪床,一共十七架,再加上各种手工工具、铜铁钢材料,大约需要两千五百英镑。这些机器已经在英国工厂订购了。”

他又上奏说:“之前,我们通过文武官员和盐商们分年捐款八十万两银子,造了十艘小型军舰。现在我们继续募捐三年,专门用来购买制造机器和建造厂房。我们已经电报联系了德国柏林的克虏伯机器厂,订购制造毛瑟连珠枪和克虏伯炮、山炮的整套设备。这次订购的蒸汽机马力更大,这样就能同时生产枪炮,共用一个锅炉,比较节省。德国的大臣已经和克虏伯厂签订了合同,订购了一套枪械制造设备,每天能生产五十支新型十响连珠枪,这套设备的蒸汽机马力是一百二十匹;还订购了一套炮械制造设备,每年能生产五十门口径从七生半到十二生的克虏伯山炮;此外还购买了枪管尖刀制造设备,总共花费一百八十一万七千两银子。现在我们选定了省城西北石门这个地方,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建厂,所以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了。枪管用的钢材和炼钢设备,都从德国的名厂购买,保证质量。将来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铁矿,就能在国内取材,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还能供应其他各省的军队。”

1887年,湖北省的兵工厂在张之洞的领导下开始建设。同年,负责海军事务的大臣和户部开会,决定把广东的枪炮厂搬到湖北,并且由湖北负责工厂的日常经费。 张之洞随后上奏朝廷,详细汇报了湖北兵工厂的规划和经费需求。他说:“湖北兵工厂建成后,我们督促外国技师认真研究制造。按照计划,造枪机器一年能生产一万五千支十响毛瑟连珠枪,造炮机器一年能生产一百门克鲁伯七生到十二生的行营炮和台炮。 此外,还需要添置制造枪炮药、制造火药、制造子弹、制造炮车、制造炮架的机器。每支枪配五百发子弹,一年需要生产七百五十万发枪弹;每门炮按照外国惯例配三百发炮弹,我们至少也要配二百发,一年需要生产三万发各种炮弹(包括实心弹和开花弹)。 总共算下来,一年大约需要七十五万两银子。 这样算下来,自己造枪炮比从外国买要省很多钱。 只是这笔巨款很难筹措,所以这次先试运行,每年只生产一半的枪炮弹药,大约需要四十万两银子。机器已经运到湖北了,要是闲置不用,很快就会生锈损坏;工匠们也需要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技术。 就湖北省自身的财力来说,很难独自筹措这些资金。 你看四川的机器制造局,都是用土药税收来维持的。而湖北的枪炮厂是奉旨特办的,规模比四川制造局大得多,也更重要。 所以我请求拨给湖北省每年二十万两土药税银子和十万两川盐加价银,一共三十万两,作为枪炮厂的日常经费。 将来其他省份需要枪炮,可以拨款给湖北兵工厂代为制造,这样就能收回成本,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湖北新设的枪炮厂生产的武器装备,都是南北洋、广东、山东、四川等省的制造局没有的。特别是湖北兵工厂生产的克鲁伯各种型号的炮车,更是边防海防和陆地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左宗棠大学士曾经说过,从外国购买武器,用银子换铁器,实在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发生战争,敌人的船只封锁港口,我们就受制于人,运输和购买都无法进行。 况且,从外国陆续购买的武器,型号各异,弹药也不一样,经常会耽误事情。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自建工厂制造武器,才是未雨绸缪之计。” 同年,兵工厂建成了。

十九年的时候,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在一份奏折里说:上海机器局从光绪十五年开始,由道员刘麒祥负责管理,专心致志地研制新式枪炮,并且自己炼钢。外国新式武器的技术,他们不肯透露,那些精巧的机械构造,让人难以琢磨,刚开始的时候,简直无从下手。于是,他们精挑细选外国技师,广泛搜集信息,深入研究,反复试验,把自己的经验融入进去,造出来之后,如果稍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拆掉重做。两年之内,凭借大家齐心协力,终于造出了新式枪炮,并且炼出了合格的钢材,经过多次测试,质量和外国制造的一样精良。

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在奏折里汇报说:湖北新建的炼铁厂已经建成,一座炼生铁的炉子已经开始运作,已经炼出了生铁、熟铁、铜、碾铁轨和铁条,都有不错的效果。至于炼制西门子钢的工厂,刚开始炼钢的时候风险很大,北洋和上海的炼钢炉,都多次发生炸裂或堵塞的故障。湖北的这个钢炉,我们让外国技师仔细研究火候,以前最快也要六个多小时才能炼出钢来,现在只要三个多小时就能炼出钢了,钢的质量和外国制造的没什么区别,完全可以用来制造枪炮。炮厂也已经开始运作,用炼出来的钢材,正在试制六生半和七八生的克虏伯陆路车炮。如果钢材质量过硬,炮弹也精准,将来就能制造十二生的大炮。因为军需紧急,我们命令工匠们多炼制西门子钢和贝色麻钢,用于制造枪炮。外国陆战,完全依靠速射炮,我们现在只有后膛枪炮,还远远不够,所以湖北的工厂又添置了制造速射炮的机器,这非常有用。炼铁厂的铁路运输线路和外国技师以及中国工人,本来是为两座炉子服务的,现在只有一座炉子在运作,每年只能产铁一万五千多吨,亏损很大。马鞍山煤矿和焦炭炉马上就要完工了,计划用湖南省产的白煤和焦炭混合冶炼,勉强够两座炉子用,才能维持运转。

二十年前,总理衙门的大臣上奏说:“现在军情紧急,赶紧制造军火是当务之急,但是经费有限。如果用这些钱买外国的军火,数量不够,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货;如果利用各省现有的兵工厂加工制造,就能成倍地增加军火产量。以前户部拨款在吉林设立了机器局,专门供应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常年防务所需。所以请求命令吉林机器局增加人员和材料,多造军火,以满足紧急需要。”

湖广总督张之洞也上奏说:“湖北新办的汉阳铁厂,首先建成了一座大型生铁熔炉,日夜不停地炼铁,一天能炼八次,每次能炼出五十多吨铁,以后产量还会不断提高,每天能炼出六七十吨。其次是炼熟铁、炼贝色麻钢、轧制铁条、制造钢轨,以及锤炼、烘压等各种工艺,同时进行。我们炼出的铁,虽然是刚开始炼的,但跟外国的相比,也差不了多少。现在江夏马鞍山煤矿出产的煤,可以用来炼焦,适合炼铁,已经开凿了横向的煤巷,现在计划再挖三层横向巷道。外国的大型洗煤机和运煤的铁轨线路,也陆续完工了。十座洋式焦炭炉,今年内就能全部建成,足够供应一座生铁熔炉和各厂炼钢的需要。再配合湖南生产的白煤油煤,就可以同时开动两座熔炉了。” 这说明我们国家制造钢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之前说过,这个铁厂的建设,实际上包含了采铁、炼钢、采煤三大块,是一项综合工程。而开采煤炭的费用,几乎和炼铁一样多,根本没办法算进建厂炼铁的预算里。就说开平煤矿,就花了二百万两银子才算成功。现在这个铁厂,从开始到建成,花的钱巨多,之前奏报拨款的钱,早就用完了,虽然从枪炮厂经费里匀了一些,可还是不够。这可不是因为预算预估有什么疏漏,而是因为炼铁的费用,和建厂的工程是两码事,必须提前准备一年的资金。而且这事儿都是从零开始,各种情况变幻莫测,需要随时调整,增加开支,很多钱都超出了洋匠最初的预估,根本没料到。这些超支的钱,除了零零碎碎的杂费几十项不说,就说几项主要的:第一,增加了机器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比如又添置了一台十五吨的大汽锤,又买了一套贝色麻大压汽机,又造了西门士炉底火泥管和造火砖的机器,又改造了一座生铁大炉架,炉子里用的砖,还得和矿煤的性质相符,又加盖了生铁厂的铁瓦棚子,又添置了中西两种洗煤机,又建了内地火砖焦炭炉,又铺设了铁轨,又修了厂内运输铁路,又买了运输矿煤和铁的车辆,又加装了炉顶的铁盖,炉外的水池水沟,以及周围的保险门,又添置了铜铁管和水箱,又添置了化验煤铁大小各项的器具材料,还有汽表、风表、水表,这些都是精细贵重的物件。

第二,增加了聘请炼铁洋匠的费用,本来计划雇佣八个人,再加上一百多个熟练的中国工人就够了。炼铁的关键在于生铁大炉,中国以前没炼过。如果想用中国工人,除非是特别聪明的,在厂里练了好几年,才能胜任。就连炼钢厂,也必须得有专门的名家洋匠领头才行。要是手法稍微不对,就会出意外,非常危险。现在招了二十八个洋匠,一个都不能少,比原计划的八个人多了两倍还多。第三,添补不全的机器,从国外运来的机器零件,沿途损坏不少。那些简单的,汉阳本厂自己修补了两千多件,但那些大型精密机器,必须得从国外或者上海洋行重新购买。或者这个机器不太灵光,洋匠就得另外买一台来补救;或者这种炉子,试炼焦炭不干净,或者旧方法采的矿不多,洋匠又得想办法改进。这样一来,时间拖长了,费用就增加了。第四,外国金镑的汇率不断上涨,比最初定机器的时候,价格涨了一半还多。而更换机器,寻找洋匠等等事情,日积月累,也花了不少钱。第五,煤炭用量大增,从铁山煤矿开采运输,以及铁厂起重运料、试钻开井、抽水压气,处处都需要机器,每天都得用大量的煤炭,数量非常巨大。而且生铁大炉,还用了国外的焦炭,试炼了两个月,费用也相当高。这些费用,最初的预算根本没考虑到。再加上煤井挖到几十丈深了,已经费尽了人力物力,结果煤层突然断层了。按照国外的办法,必须还得在原地寻找,另行开井。而重新开一口井,需要巨额资金,现在根本没那么多钱。如果不是马鞍山煤井成功了,那就只能靠湘煤了,费用会更高。所以,这些都是因为时局变化,增加了许多费用,最初根本没预料到。之前我已经督促厂里的官员和洋匠矿师重新估算费用,以为可以靠销售产品周转,不会再增加费用了。结果情况变化太快,层层上报,加工过程又增加了材料,时间拖长了,人工费用也增加了,这根本不是厂里官员能控制的,也不是洋匠能预料到的。我们多方补救,费用就越来越多。现在拨款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要想周转,必须等到两座炉子同时开工,一年以后才能流通周转。而且钢铁材料必须精良,符合制造要求,才能保证销售顺利。等销售畅通后,还要防范外国钢铁降价抢占市场。所以,炼铁初期,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避免停工待料。本来想从枪炮厂经费里匀一些,但是枪炮厂又增加了炮弹、枪弹、炮架三个厂,机器和运输费用就需要三十万两银子,建厂费用还没算进去,所以不可能全部拨用。现在厂房已经建成,炼铁已经开始,就差这笔周转资金了。如果因为这个停工,那制造枪炮的资金从哪里来?现在海防紧急,军械缺乏,耽误战机,关系重大。现在各省的财政状况,自身都难保,怎么可能来帮忙?只能从湖北本省的各项款项中,尽力匀一些出来周转,千万不能让机器停工,保证军械供应,这样才能避免功亏一篑。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我说啊,之前为了造武器,咱们开了个炼钢厂,从枪炮厂拨款过去,结果枪炮厂更缺钱了。以前买的海防武器,枪的型号五花八门,子弹的型号也不一样,还有很多旧枪,子弹药也潮湿,问题一大堆。所以,炮架厂、炮弹厂、枪弹厂这三个厂,必须赶紧建起来!现在我正努力筹钱呢,先在18年夏天,从德国力拂厂买了制造各种炮架的机器,每年能造出100到120套炮架和炮车。还买了克鲁伯炮弹制造机器,每天能造100到120颗炮弹。其他的开花弹、实心弹、榴霰弹、子母弹,都能自己造了。我还买了小口径枪弹制造机器,每天能造25000颗子弹,包括造铜板、造铅条、装药、修理工具,这些一共花了30多万两银子。另外,厂房、大大小小的铁梁、铁地板、水泥、砖头这些建筑材料,三个厂加起来一共花了15万8千两银子。

最近外国的快炮越来越厉害了,就连军舰上用的80磅到100磅的大炮,也都是机器造的了。鄂厂本来是造新型连珠枪的,如果也能造快炮,对军事更有好处。我已经发电报问了外国工厂,要再买些新型快炮的机器和炮管部件,一共要花3万多两银子。不用另建厂房了,等机器到了,直接改造成快炮生产线就行了,这样能省不少钱。这种快炮,六生的每分钟能发射30发,九生的每分钟能发射20多发,真是制胜的法宝啊!

同年,陕西巡抚鹿传霖上奏说,想把甘肃省以前造军火的机器,全部运到陕西省城,试着造枪炮和子弹。

二十一年,朝廷下令扩充训练新军。将军依克唐阿带着人马,在山东、吉林、奉天、辽阳这些地方,忙着制造各种铜铁炮位,还有中外样式的步枪,以及炮车炮架,更别说子弹、火药、地雷这些东西了,还有刀枪剑戟,这些都得花钱。

山东巡抚李秉衡说,山东省自从建了枪炮机器局以后,一直给各路军队提供军火,年年产量都在增加,所以请求朝廷增加常年的经费。两江总督张之洞,以前在湖北当总督的时候,创办了汉阳炼铁厂,还在兴国州、马鞍山两地开采煤矿,专门给炼铁厂提供燃料,效果相当不错,他请求朝廷给那些有功的人员一些奖励。

陕西巡抚张汝梅说,陕西各路军队用的里明枪、毛瑟枪、中正式步枪、各种后膛洋枪,全都是从其他省份调拨来的,用着不太合适。他建议向甘肃省调拨一些旧的造枪机器设备到陕西,在省城建个机器局,自己试着造枪炮和子弹,顺便还能修理旧武器。

张之洞给朝廷上奏说,天津、江南、广东、山东、四川本来就有兵工厂,造了不少陆海军的装备,但造枪炮的很少。有的只能造枪炮弹,造不了枪炮本身;有的能造枪,但机器设备太小,都应该扩大规模。福建船政局已经有大型锅炉、锻造车间,还有很多熟练的技工,如果增加枪炮制造设备,费用不高,工人也好招。奉天是战略要地,但路途遥远,难以支援,应该专门建一个兵工厂;陕西是中原腹地,可以支援西部,也应该专门建一个兵工厂。

各个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大部分应该以小口径快枪和野战速射炮为主,可以枪炮一起造,也可以分开造,每种武器都应该确定一种型号,各个工厂统一标准,避免参差不齐。内地各厂只需要生产陆军山地炮,就足够陆战使用了。沿江沿海的几个工厂,还要造船坞和大型速射炮。每个工厂每年至少要生产五六千支快枪,一百多门陆军炮和山地炮,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雇佣外国技工,一方面选派工匠去国外名厂学习,希望将来能扩大工厂数量。

上海、南京虽然都有兵工厂,但南京兵工厂规模太小,设备不足,生产的枪炮很少,厂址受地形限制,无法扩展,只能根据军队需求少量增加设备,不能大量生产。上海兵工厂规模虽然比较大,但生产枪弹、炮弹、水雷、火药和修理船舶等各种东西,不专业,没有专门制造快枪的设备,每月只能生产一百多支枪,也没有生产陆军炮和山地炮的设备。至于大炮,一年可能生产一两门,还不一定。而且上海兵工厂的军械,要先运到吴淞江,再转运到长江。万一发生战争,敌人用军舰封锁江口,所有运输都会立即中断。当初在上海建厂,只是为了方便取材,并没有做到最好。所以,长江沿岸和内地必须增加兵工厂。

湖北枪炮厂,因为去年枪厂失火,重建厂房,修理机器,费了不少工夫。新添置的速射炮设备,工匠刚开始试用,还不熟练,难以精确。现在刚造了几十支快枪样品,一门速射炮样品,两门车炮,都还算合格。以后生产的枪炮会越来越多。只是枪机被火烧过,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一年之内,人和机器都熟练了,每年大概可以生产七八千支快枪,一百门陆军炮和山地炮。湖北枪炮厂地处上游,位置非常稳固,可以支援川、湘、陕、豫,也可以支援江、皖,运输非常方便。如果在江南另选地方建厂,费用太高,不如就在湖北厂添置设备,扩大规模,钢铁就用湖北省钢铁厂炼的。除了湖北厂原来生产的数量外,现在每年还可以增加生产一万支快枪,一千万发无烟火药枪弹,二百门陆军炮和山地炮,二十万发炮弹。湖北以前没有新型火药厂,计划同时生产无烟火药、棕色火药和黑火药,满足各种枪炮的需要。

所有枪炮、架子、火药、弹药等设备,都参考国外名厂,力求节省,包括运输费和建厂费,大约需要二百万两白银。另外,湖北省钢铁厂正在开煤矿,炼焦炭,炼各种精钢、熟铜、熟铁,正处于关键时刻;枪炮厂也在建造五个厂房,试制枪炮。这两个厂都经费短缺,生产的军械不只供应湖北,请求从江南筹防局拨款支援。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江南制造局从光绪十七八年开始,长江沿岸各省盗匪四起,战事不断,大家都很担心海上会有战事。所以,制造局就想着要赶紧多造些快枪快炮和新型火药,还计划着买机器自己试着造。

到了光绪二十年,日本那边打仗了,各省都在频繁征调军队,到处都在调拨军火,制造局这些年造的枪炮弹药,几乎都被调拨光了。所以必须赶紧扩充机器,加快生产速度。现在军队最需要的就是枪炮弹药,而枪炮里又数新型快枪快炮最好用。湖北省就自己建厂炼钢,专门用来造炮筒和枪管。另外,新型大炮都用栗色火药饼,快枪快炮都用无烟火药,制造局自己造的太少了,得赶紧添置各种机器,先把最重要的搞起来。

于是,他们订购了几十台炼钢、制药、造快枪快炮的机器。还买了地,建了炼钢厂、栗色火药饼厂、无烟火药厂,又添置了制造钢材和火药的原料,总共花了四十多万两银子。那些从国外订购的零件,跟洋商商量好,让他们先垫付,别耽误时间,机器运到后就能开工生产了。

从光绪二十年开始,沿海戒严,各省军队急需军火,火药子弹尤其紧缺。可是外国的军火商,不肯帮忙代购。就算想办法买,价格也涨了好几倍,而且要漂洋过海,还要提防敌船拦截,非常困难。现在江南制造局自己买机器建厂,就能仿造这些军火,不用再求别人了,这是当务之急。

但是,制造局每年只有二成洋税,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只能造一些子弹,供应南北洋海军和陆军的训练和防御。如果还要增加新型枪炮的生产,供应各军,那机器厂扩大了,材料费用也会比以前翻倍。所以,打算每年从江海关的洋税或者洋药税里,多拨二十万两银子,作为扩充生产后的长期经费。

话说二十二年那会儿,成都将军恭寿发现四川的军队武器装备实在不够,可四川防务又特别重要,于是他就和驻扎在四川的八旗协领们一起,凑钱捐款,造了九十六支抬枪和四百八十支鸟枪。这些枪都是用纯铁缠丝打造的,结实耐用得很。他们还把以前的老枪都修整了一遍,方便训练用。

直隶总督王文韶发现北洋机器局造的各种子弹,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大多是十年前生产的老式子弹,根本不好用。于是他就向洋商订购了制造洋式子弹的机器和材料,打算自己仿造欧洲和西方的新品种子弹。两江总督刘坤一检查了机器局的工作成果,发现除了平时生产的那些东西外,炼钢厂每年还能生产出两千二百多吨快炮、快枪枪管、枪炮零件和炮架等钢材;栗色火药厂每年能生产二十多万磅栗色火药;无烟火药厂每年能生产六万多磅无烟火药。他们还新办了一个枪炮厂,机器都买齐了,正在加工生产,每年能造出一千五百支新型快枪,一百磅重的快炮六门,四十磅重的快炮十二门,还有快枪子弹一百三十多万颗,快炮炮弹一千五百颗,以及各种大小铁弹一万多颗。这成绩,看着是越来越好了。

四川总督鹿传霖说,四川省机器局从光绪十二年到十七年,前任总督刘秉璋就奖励过那些在机器局出力的人。现在又过了五年,这几年陆续制造出来的机器、药品和子弹,质量都很好,很实用。他们还加紧生产后膛毛瑟抬枪,速度也很快。对机器局里那些有功的员工,他还继续进行奖励。

话说直隶总督王文韶接到命令,说是京城练兵需要一千五百支打帽抬枪,让北洋制造局赶紧造出来。

北洋制造局呢,就先造了两支样枪出来试试:一支是边机抬枪,一支是中机抬枪。试射之后,发现这两款枪都挺好用,灵敏度也高。不过,这边机抬枪有点太重了,不太方便使用。 要是把中机抬枪改造成边机抬枪,尺寸和重量都跟中机抬枪一样,那不就完美了嘛!

所以,他们就决定按照这个思路,制造五百支边机前门大式抬枪,连带配件一共五百套。另外,再把一千支中机抬枪改造成边机前门小式抬枪,配件也准备一千套。这些枪的钱,都由北洋军费支出。

北洋制造局每年都有四万两银子的预算,是用来造荷炮子弹的。今年呢,他们打算用这笔钱来改造后门抬枪。但是,练兵处那边急需枪支,所以打算把这笔钱先挪用一下,用来造枪。

湖北总督谭继洵觉得湖北制造的旧式武器,比如抬枪、线枪、抬炮、劈山炮,都是前膛枪炮,打起仗来没后膛枪炮快。他打算从国外买机器,把这些旧武器改造成后膛枪炮,顺便也造些炮弹和子弹的铜壳。不过,上面批准了奉天府丞李培元的主意,让各省的兵工厂也一起造抬枪和火药。因为抬枪、抬炮是咱们中国一直用的,将士们都熟悉,现在改用后膛枪,虽然要重新学习,但学习起来容易,花钱也不多,以后肯定能收到大效果。虽然汉阳兵工厂规模很大,设备也多,但要是能把抬枪、抬炮这些也造得精良,那对汉阳兵工厂也是个补充。

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光绪二十一年对山东机器局的考核结果显示:这一年,他们造了十五万六千九百六十斤各种火药,七十二万颗大铜帽火,一千六百颗开花炸子,一千六百副炸子铜螺丝引门,四万四千枝克雷力伯铜炮拉火铜管,九尊带活架瓶炮,一千四百九十颗大炮子,一百三十九万四百五十粒洋铅弹丸。此外,他们还添置了一些机器设备,比如一个大铁锅炉,还修理了一些军队损坏的洋枪洋炮,做了很多军火箱盒,修缮了枪子厂、轧铜厂的房屋和锅炉、炉台、烘铜炉、大烟筒,还有生铁厂、保险炉、提硝房、工务厂的房子等等。另外,他们还买了硝石、硫磺、铜、铁、钢、铅以及其他各种国产和进口的材料,还有工人的工资、运输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总共花了六万四千七百多两银子。这一年,户部采纳了吉林将军长顺的建议,增加了吉林机器局制造军火的经费,除了黑龙江军队要用的之外,剩下的都给奉天防军。

二十三年的时候,大学士荣禄给朝廷上奏说:“要造军火,煤和铁是根本。从外国买越来越贵,咱们中国山西、河南、四川、湖南几个省的煤铁矿最多,应该让这些地方的长官筹钱,赶紧开采,建厂造军火,慢慢地扩大规模,加强军队的装备。” 朝廷讨论后同意了这个建议。 然后就命令各省的督抚大人们根据当地的情况认真去办这件事,总的目标是要有备无患,能够应付紧急情况。

同年,湖北巡抚谭继洵说湖北省要造军火,要增加炮架、子弹、炮弹三个工厂,这些机器和材料的钱,还有换新式快炮的机器,一共还需要十四万多两银子,就从筹集捐款的钱里拨给他了。

山东巡抚李秉衡给上面写报告说:“山东机器局从光绪二十二年开始造军火,一共造了各种洋火药十九万六千多斤,坚利远后膛大抬枪二百十六支,步枪六支,大铜帽火四百四十二万颗,粗细铜管拉火六万二千枝,铜炮炸子二千一百颗,炸子引门二千一百副,炮子一千一百九十个,各种群子八万四千八百个,各种后膛自来火带药枪子一百十六万八千四百颗,洋铅丸一百七十二万一千五百粒,抬枪、抬炮、来福枪、鸟枪还有装配毛瑟枪、哈乞开司枪各种大小铅丸一百五十九万粒,卷筒铅子二万一千二百斤。 我们还修理了各营的抬枪、抬炮、洋枪、洋炮,添置了车床、钻床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都报给户部了。

原来的机器局,我们想办法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枪械的制造,采购了各种原材料,还加盖了厂房,买了新机器。我们在机器厂后面建了一个洋式的大枪厂。造枪需要大量的铜铁零件,所以熟铁厂必须扩大规模,我们在旧铁厂后面又建了一个洋式的熟铁大厂。造枪要用很多枪子,所以在旧枪子厂的东边,又建了一个洋式的枪子厂。枪子主要用铜,所以我们又建了一个轧铜大厂。 外国的工厂,烟囱的高度是根据锅炉的大小来定的。我们现在建了一个九十五尺高的烟囱,一个七十五尺高的烟囱,一个五十五尺高的烟囱,还有一个铁烟囱。厂房的地基挖了五尺深,烟囱的地基挖了八尺深,都牢牢地打了木桩,上面铺三合土,再盖上大石板,然后砌条石墙脚,再用扁砖实砌,灌满灰浆。房梁和栋梁都用从外国进口的大而方的木头,屋柱是用生铁铸成的,这样即使机器长期震动,也不会出现裂缝。

除了这些,因为军械越来越多,需要仓库来储存;工人也越来越多,需要休息的地方。所以我们又建了二十间军火库,四十间工匠宿舍。还建了水龙房以备不时之需,建了泥工厂用来修补厂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工程。总共新增了四个厂房,八十多间房屋,比原来的厂房扩大了三分之二。至于制造抬枪的机器,外国本来就没有抬枪这个说法,所以没有专门的机器。后来我们挑选了一些懂制造技术的工人,和外国商人一起商量,设计制造了抬枪的机器,这种机器还可以兼造毛瑟洋枪,一共设计了六十多种。此外,地轴、皮带、锤、钳、轴枕、螺丝、各种轮模、刀、钻,一共一百七十多件,已经陆续运到山东了。等机器和铜铁钢材料运齐了,工人也招够了,就可以开始生产了。总共花了十二万两银子,先由藩库和南运局拨款。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和处理诗词对联。

荣禄大人建议,全国各地都得赶紧造快枪、快炮和无烟火药,还得搞钢铁冶炼和各种机器制造。咱们沿海地区事儿多,军事装备得放在第一位,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做好跟强敌对抗的准备。

河南巡抚刘树棠上报说,河南的机器局规模太小,要是按照荣禄大人的意思,一起造各种军械,那钱可真不够花。河南机器局建在省城南门外卓屯那个地方。造子弹的机器,已经跟上海信义洋行订购了,现在正在国外加工制造,陆续运到河南,安装调试好后就开始生产枪弹和火药。造抬枪的车床也运来了,还订购了五百根钢筒。打算先造五百杆后膛抬枪,先用起来再说。咱们河南新训练的豫正全军,都改练洋式操练了。还下令各州县筹钱自己训练军队,需要的枪支弹药,都由省里的机器局自己生产。

湖广总督张之洞给朝廷上奏说:“荣禄大人建议所有产煤铁的省份都要赶紧开采矿产,并且已经设立了一些兵工厂,规模还不够的,更应该扩大。从炼钢到制造无烟火药子弹,所有机器设备都需要认真筹备,这关系到军队的急需物资。荣禄大人的建议非常重要,必须尽快办理。湖北兵工厂制造的快枪快炮,是最新式的,也是最好的武器。但是,有枪没子弹没火药,这些枪炮就成了摆设。所以,我们不仅增加了铜壳厂,还要增加无烟火药厂。因为外国的快枪快炮,都用无烟火药,其他火药都不适用。还有枪管炮身,必须用精炼的罐子钢才能承受无烟火药的巨大压力。湖北铁厂炼的西门子马丁钢,用来制造其他东西已经很好了,但用来制造枪炮,还达不到最好的水平。外国的罐子钢价格是普通钢的几十倍,这不仅是因为运输距离远。所以,钢和火药这两样东西,我们必须自己购买机器来制造。虽然资金很紧张,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那样的话,已经建成的枪炮厂就会不完整,不能发挥全部作用。所以,去年我就指示厂里的官员,在汉口礼和洋行订购德国克虏伯工厂的无烟火药机器,每十个小时能生产火药33磅,每年大约能生产50吨,总价是136800马克。现在机器已经运到上海了。

去年,我还和礼和洋行订购了德国名厂的全套炼制罐子钢机器,每天能炼制2到3吨罐子钢,铸钢机能铸造每块重2吨的钢块。包括运费和保险费,总共花了13万马克,很久以前就发货了,很快就能到上海。兵工厂正在赶制行营快炮,以备陆战之用。因为经费实在太紧张了,所以关于炮台的大炮,还没来得及考虑。外国新型的12磅长快炮,安装在沿江炮台,射程精准,足以防御敌舰。去年,出使德国的大臣许景澄在克虏伯工厂订购了12磅快炮以及炮架弹药等设备,总共花了32.5万马克,机器这个月就能到。以上这些机器,都是没钱,不得不跟洋商商量垫付,分期付款,这样才能尽早把这些事情办好。

此外,还需要添置各种大小新型炮、碾压铜板机、拉钢机、压钢机、大型蒸汽锤,以及最精良的钢模具等,大约需要十几万两银子。还要扩建厂房,又需要十几万两银子。还要增加雇佣中外工匠,常年制造的工料费,数目非常巨大,还需要23万两银子。这些钱都还没着落呢。就说上海兵工厂,每年拨款80万两,后来因为增加了快枪的制造,又增加了常年工作的经费,每年用款已经超过100万两了。现在湖北兵工厂制造的枪炮子弹,比天津兵工厂多好几倍,比上海兵工厂也多很多。最近又增加了无烟火药的生产,增加了罐子钢的炼制,又增加了炮台用的12磅大快炮的制造,用途越来越广,但是每年的经费只有土药税等三十六七万两,只有上海兵工厂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能请求朝廷增加常年专款,按照原来的预算,大约需要75到76万两,这样才能增加材料和加工,让旧有的工厂充分发挥机器的作用,让新建的工厂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况且,近年来武备建设非常重要,湖北工厂调拨枪炮供应各地,数量很多,制造的枪炮,并非仅仅湖北一省使用。这件事关系到全局,上海工厂和湖北工厂,应该是一样的待遇,军队急需的物资,必须多加筹备。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1897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觉得山西省没有机器制造局,这可不行,得赶紧办起来!于是派人去天津,跟外国商人订购制造枪炮的各种零件,还顺便盖了厂房,招募工人,打算照着外国的样式自己制造。选址就在省城北关外。因为山西地处内陆,不是通商口岸,买材料、招工人都特别费钱,最后只能动用归化城关税的盈余来解决资金问题。机器运到山西后,工厂就开工了。

山东巡抚张汝梅说,山东省的机器局从创办到现在,都没请过外国人,而内地这方面刚刚起步,懂制造的人才真是少之又少。而且,制造的都是铜、铁、硝石、硫磺之类的火器,工厂工人以前都没什么经验,跟外国技师没法比,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受伤甚至爆炸,危险得很,跟普通差事完全不一样,所以得好好奖励他们。

直隶总督裕禄说,北洋的军械有两家厂,一家是机器局,一家是制造局。机器局负责制造火药、毛瑟枪子弹、各种后膛炮弹,还有硝酸、雷管、卷铜、炼钢等等,每年能造黑色火药七十多万磅,栗色火药二十五万多磅,棉花火药五万多磅,无烟火药八千多磅,毛瑟后膛枪子弹四百多万粒,铜帽两千八百多万粒,钢弹一千二百颗,大小炮弹一万四千多颗。制造局每年能造七生半开花炮弹一万二千颗,铜件一万六千副,克鲁伯铁身炮车十辆,铜管拉火二万四千支,哈乞炮弹五万多颗,哈乞开司枪弹二百十万多粒,云者士得枪弹一百四十多万粒。可是外国的军械日新月异,现在各路军队用的毛瑟快枪、小口径毛瑟枪、格鲁森五生过山快炮、克鲁伯七生半陆路行营快炮、七生过山快炮,都挺好用,咱们应该逐步仿造。

刘坤一,就是当时的江苏和安徽总督,他觉得江南制造局造的后膛抬枪,上海制造局造的快利新枪,还有大小炮,质量都挺好,能用。南京的制造局机器设备不太多,所以大部分军火都靠上海制造局供应。最近几年,他们又新开了炼铜厂、黑火药厂和无烟火药厂三个厂,造的炮,有十二磅和六磅两种快炮,口径跟北洋海军用的快炮一样。

但是,北洋海军用的那种七生快炮,湖北造的三年生的七生快炮,还有南洋造的六年生的快炮,如果一直从外国买,那不是长久之计啊。所以他们打算添置新的机器和熔炉,自己造炮,专门仿造那些外国的先进武器。这样一来,枪炮子弹的规格,就能跟天津和湖北两地的兵工厂统一了。

四川总督文光,之前接到朝廷的命令,要逐步扩大四川制造局的规模。之前的四川总督恭寿,计划利用四川原有的机器局进行扩建生产,不用另设工厂。可是,虽然机器局建了好多年了,但规模还是不够大,要是想大量生产枪炮,肯定不够用。所以,他们打算添置一台大型刨床,还有小型车床、压铜机、拉丝机、校口机各四台,紧口机两台。这些机器都造好了,好用得很,跟从外国进口的质量一样好。

既然机器添置了,生产规模也要扩大,所以每年还需要增加两万两银子的经费,用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话说二十五年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给朝廷上奏说:“现在最急需的是军火,武器装备必须完善,最近炼钢造药,对枪炮厂来说尤其重要,没有优质钢材,枪炮造不好;没有无烟火药,枪炮就等于废物。朝廷多次下令,责成湖北和上海的兵工厂赶造军械,供应京营使用。可是筹款太难了,怎么才能赶得上进度呢?之前我请求额外拨款五万两宜昌关税银,现在还请批准,好用来购买机器、建造工厂,慢慢把这事儿办成。上海制造局新增加了三个钢药厂,每年需要额外拨款二十万两,湖北的工厂也是一样,以前那些工厂经费本来就不够,新厂的经费更是没地方找。如果按照兵部的意见,不能动用关税,那制造军火就彻底没辙了。总的来说,新厂需要二十多万两银子,要是能拨下那五万两宜昌关税银,我就能想办法周转,不让工厂停工。”

吉林将军延茂在吉林省机器局增加了机器设备,还负责给黑龙江镇边军和靖边新军各营制造军火。山东巡抚毓贤扩充了东省机器局,新建了制造新枪的大厂、枪子弹厂、熟铁厂、轧铜厂、化铜厂、泥工厂、军火库房、水龙厂房、法蓝炉房、储器房,还造了大小砖、铁烟筒、铁栅栏等等。

黑龙江将军恩泽上奏说:“黑龙江镇边军,每年从练兵经费里拨出三万两银子作为军火经费,由吉林机器局代为制造。但近年来物料价格上涨,这三万两根本不够用。现在新编的部队,操练得很勤,军火消耗得特别大。应该效仿奉天、吉林两省的做法,自己设立兵工厂制造军火。建议在黑龙江省城选择一块地,设立一个专门的兵工厂,认真制造军火。购买机器和建造厂房大约需要十万多两银子,可以从镇边新军每年需要的军火经费里分年拨款。”

那一年,上面命令各省的省长们赶紧制造枪炮,说是边防的头等大事。但是各省的财力不一样,所以就应该在原有的兵工厂的基础上好好扩充,这样邻近的省份也能方便地购买使用。 还命令各省长说:“天津、上海、南京、湖北这些地方都有造枪炮的工厂,之前已经命令督抚们好好商量,务必把枪炮的口径、子弹的大小统一起来,做到通用。每年造多少枪支弹药,都要如实上报,按季度向户部和神机营报告,进行检查。可是这事已经拖了很久了,一点报告都没有。枪炮是军队急需的物资,怎么能这样拖拖拉拉呢?” 然后命令裕禄、刘坤一、张之洞:“仔细查清楚各个工厂造的枪炮到底是什么型号,是不是已经商量好了,统一了规格,赶紧如实汇报。以后还是要按照之前的命令,每年、每个季度分别上报,不能再拖延了。各省督抚要督促相关人员认真管理,精益求精。还要把枪炮的口径和子弹互相比较,做到完全一致,这样各省才能互相支援,临时不会出现缺枪少弹的情况。如果管理人员工作马虎,浪费经费,或者枪炮试射时发生炸裂等事故,要严惩不贷!”

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汇报说:“我已经命令上海、南京两地的兵工厂,仔细核对收支账目,认真检查军械的制造情况。还命令他们随时跟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联系,互相学习交流。上海兵工厂的人员还多次跑到湖北去进行比较,两家工厂制造的枪炮子弹,规格、重量、口径大小,都完全一致,没有差别。只是南京兵工厂新造了一种后膛抬枪,各省的枪械里都没有这种型号。他们造的两磅、一磅的后膛快炮,跟上海兵工厂造的一样。其他的炮架、炮弹、各种枪的引火装置等等,都分别供应给北洋和南洋的军队使用。因为经费有限,没法增加拨款扩充。南京兵工厂在城外,规模已经初具雏形,而且地处腹地,位置优越,一旦沿海发生战事,在内地制造军需物资,就能及时供应军队,应对紧急情况。上海兵工厂也能制造各种快炮,除了炮台用的那种大炮之外,他们造的四十磅炮相当于北洋的十二生快炮,十二磅炮相当于北洋的七生半快炮,六磅炮相当于北洋的五十七米里快炮,两磅炮相当于湖北的三生七快炮。虽然洋厂的名字不一样,但尺寸大小完全一致。现在上海兵工厂派人跟天津、湖北两家工厂逐一进行了对比,完全没有差异。他们造的那种新型快枪,是用旧机器加上人工制造的,也比较方便。只是觉得成本比较高,产量比较低,去年已经命令各军改用小口径毛瑟快枪。本来打算订购制造这种枪支和造枪弹的机器,专门仿制,统一规格。但是去上海的洋行打听了一下,需要几十万两银子,而且时间很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还是用旧机器,更换了枪机,加装了枪托,订购改造七米里毛瑟枪和枪弹等部件,按照合同,每天可以生产十支枪。等全部安装完毕,就能立即开工,制定严格的章程,每年、每个季度都上报,以便核实。各兵工厂同时制造的各种快炮,都是新型的,够用了。至于仿制小口径毛瑟枪,只有湖北、上海两家工厂有能力生产,一家是用新买的专用机器,一家是用旧机器改造的,生产能力有限,每年造枪数量不多,各路军队恐怕不够分。之前跟直隶、湖广的督臣商量过添置造枪的新机器,无论是在天津、湖北、南京、上海哪个工厂制造,都因为缺钱,没能立即扩充。南洋军火经费,只能指望洋税收入增加,还要尽量节省开支,另外存一些钱,准备添置仿制小口径毛瑟枪的机器,争取几年内购齐机器,跟湖北枪炮厂一起仿制,这样装备就能越来越精良。我还打算申请设立工艺学堂,学习船舶、枪炮、水雷等各种制造技术,培养更多人才。”

那一年,浙江巡抚刘树堂向南京军械所拨付了三千支德国老毛瑟枪和一百五十万发子弹,供浙江省防军使用。

话说光绪二十六年,直隶总督裕禄给上面递了个奏折,大概意思就是说:北洋机器局每年花二十五万多两银子,造的武器弹药主要供应北洋海军和淮军、练军这些部队用。

最近几年,机器局的经费少了,以前拨给各军的武器弹药之外,现在又得给新练的武卫军这五支大军供应,北京的神机营、虎枪营也经常要调拨,所以经常不够用。再说现在新招募的军队,都用快枪快炮,这些枪炮子弹必须自己造,才能保证部队训练和作战需要。所以从光绪二十四年开始,我们就陆续买来了制造快枪快炮子弹和无烟火药的机器,现在这些机器才慢慢从国外运到天津,安装到工厂里。我们还派人去了上海、南京那些地方,跟其他兵工厂的人一起讨论快枪快炮的样式,还有子弹炮弹的重量,我们还拿来了江南、湖北兵工厂造的各种枪炮子弹,仔细比较,想把标准统一一下。

为了增设快枪子弹厂、无烟火药厂、快炮子弹厂,还要整顿炼钢厂,这些每年至少得增加十五万两银子的经费,希望朝廷能从各海关的洋税里拨款,解决军队的燃眉之急。

话说公元1892年(光绪二十八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啊,他给广西军队送去了上海制造局自己造的新式无烟快枪和带轮子的快炮,帮忙加强一下军力。

四川总督奎俊也说了,四川省机器局从光绪三年(1877年)就开始建厂房,造枪造炮,不过五年后停产了。六年(1882年)又奉命重新开工,还加盖了炼铁锅炉、碾压火药的厂房,以及好几个洋火药作坊。到现在二十多年了,造了不少军械,成绩斐然。但是,厂房年久失修,都破破烂烂的了,得赶紧修缮一下。去年为了扩大生产,还新设了绘图委员会,现在厂房修好了,又加盖了绘图室和白火药车间各一间。因为四川当时人心不稳,就调派了一个威远军的营,常年驻扎在机器局旁边,方便巡逻看守。还新建了一个靶场,用来试验枪炮。

福建浙江总督许应骙呢,去年因为战事紧急,戒严了,福建机器局造子弹用的鱼子火药,还有海口炮台用的炮弹,因为外国禁售军火,没办法,只能自己买土硝和硫磺来造。他还下令机器局,按照外国的样式,自己造带轮子的快炮和快枪。一共买了七万斤土硝,一万斤硫磺,自己造了五万磅鱼子洋式火药,大炮炮弹六百九十三发,三磅重的带轮快炮十二门,十二磅重的快炮两门,后膛装填的新式步枪一百支,还修理了六门后膛带轮快炮。这些钱呢,都是从海防经费里出的。

二十九年,两江总督张之洞说,上海制造局的那些机器,七年前造的都是林明登枪,那是外国淘汰的旧式枪械;两年前造的虽然是快利枪,但那是制造局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也不怎么好用。所以枪械新旧参差不齐,数量也不多,炮的零件也配不齐全,每年却花掉巨款,真是太可惜了!现在要整顿军队装备,军营里用的枪械应该统一型号。于是决定上海兵工厂仿照湖北兵工厂,改造成产小口径新式毛瑟快枪。可是上海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不齐全,很多工序还得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产量很低。最近虽然增加了机器设备,每天也就能造七支枪,一年也就两千多支,对整个军队装备来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造的车轮炮也不好用。必须购买新型造枪机器,每年能造五万支快枪的那种;还要添置新型造炮机器,每年能造十尊大炮和二百尊七生半口径快炮,这样几年后才能满足各省的需求,实现装备统一。

江西巡抚夏峕说,江西省的制造局规模太小了,打算先造快枪。他打算从国外订购全套小口径毛瑟枪新型机器,每天大约能造十五支枪;再订购全套弹壳制造机器,每天大约能造三千颗子弹。他还打算跟外国商人商量,买一些可以多功能使用的机器部件,这样既能省钱,又能提高效率。另外,还要准备一套公用的机器,用来修理各兵工厂的机器。

福建巡抚崇善在光绪二十五年把之前从马尾船厂搬来的机器,又搬到了省城水部门,专门用来制造各炮台的炮弹、炸弹和钉子什么的。

紧接着,光绪二十六年,他在机器局旁边扩建了地基,又盖了一座枪弹厂房。到了光绪二十八年,又在省城西关外另建了一个制造局,专门生产无烟快枪。这两个机器枪弹厂,从开办到光绪二十八年,一共花了十七万八千多两银子。造出了三磅子快炮二十四门,跟上海兵工厂造的同款;还有福字一号和二号陆军后膛快炮各两门,洋式十二磅半快炮两门。不过,这些枪炮的机簧(扳机机构)都不太灵敏,反应不够快。此外,还修理了四门船厂旧式的陆路快炮,制造了六门福强军后膛车炮,一百支新式后膛抬枪,一百支改造过的短柄洋枪,以及三百二十多万颗各种后膛枪弹。其他的,像修理各种洋枪,制造前膛炮子弹等等,也花了不少钱。

这两个机器枪弹厂建在水部门,那里人多拥挤,存放军火很不安全。不像西关外的制造局,地方宽敞,远离居民区。其实呢,造枪炮和造子弹本来就是一回事,分厂生产成本高,不如合并起来省钱。所以,崇善就下令暂时停止这两个厂的生产,把它们合并到一个制造局里,把造好的枪炮、子弹和零件材料都妥善保管起来。他还裁减了很多人员,以后每年只生产一些抬枪和子弹,够军队操练和防卫用就行了。

山东巡抚周馥觉得山东是海防前线,可是军队装备太差了,武器装备严重不足。他就想从金陵制造局买三十七米里的小快炮,再从湖北枪炮厂买格鲁森五生的七过山快炮,还有开花子弹。

两江总督张之洞说,咱们得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枪炮这玩意儿,只要有新式武器出来,旧的就得全部淘汰。现在湖北和上海的兵工厂都只造小口径毛瑟快枪了,上海制造局原来那些快利枪都报废了,争取我们的军火越来越先进。

河南巡抚张人骏说,河南省的机器局规模太小,造不出多少武器,急需买进制造枪炮子弹的铜铁材料,还得自己造毛瑟快枪和无烟火药。山东巡抚周馥也说,山东省机器局这些年造了不少西式枪支、火药和子弹,现在还得继续买外国的铜铁材料,给工厂添置机器、炉子、房子和各种工具箱。那一年,湖北汉阳厂仿造格鲁森新式五生的三和五生的七两种开花炮弹,还有曼利亚枪弹、黎意枪弹以及各种枪的拉火装置,都拨给了毅军使用。福建机器局也增加了生产无烟火药的机器。

三十年后,河南巡抚陈夔龙说,河南省原来的机器局设备太简陋,技术也不先进,得赶紧添置十台新机器,还有各种配套设备,还得买二十尊两磅重的铜炮胚和十尊四磅重的铜炮胚,自己动手造炮,一步步发展壮大。两江总督魏光焘扩建了金陵机器局,模仿外国先进技术,制造各种炮位架具、炸弹、铜火炮,以及炮台需要的各种零件,还分别设立了机器翻沙厂、铁木厂和火箭厂。

1905年,兵部那边商量着,江南、天津、山东的机器局,还有南京的洋火药局,所有运送军装军火之类的运费,都得报兵部审批。四川总督锡良接到兵部的通知,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始,所有修理厂房机器,以及制造机器、火药、洋枪这些东西,都得按照新的规定,向户部报备。山东巡抚杨士骧说,山东机器局自从成立以来,造了不少西式火药、大铜帽火药、各种后膛枪、来福枪、洋铅弹,还扩建了厂房和机器车间,可还是不够用。他还从国外买了铜铁材料,继续扩大生产。河南巡抚陈夔龙也扩建了河南机器局,马上就开始制造枪炮子弹,给军队补充军需物资。这一年,户部还专门规定,所有省份的机器制造局,以后要是采购材料,都必须报户部审核批准。

1904年,四川总督锡良对机器局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他们陆续制造了机器枪、蜀利抬枪、利川手枪等一百多种武器,还有两万多斤火药,以及三十多万发马蒂尼枪弹和毛瑟枪弹。湖北那边,湖广总督张之洞新建了好几家钢材和火药厂,所有的经费都由兵工总局负责拨款。两江总督周馥汇报说,上海制造局生产的各种军火,都是按照西方的样式制造的,分发到各个省份,总共花了二百三十八万两多银子。这些军火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工人工资和物价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很难用常规的办法来管理。

陕西巡抚曹鸿勋报告说,陕西省制造局陆续为各营军队提供了三万多斤火药和七千多斤铅弹,用于满族和绿营的操练和防务。直隶总督袁世凯和两江总督端方一起开会决定,让金陵机器局仿照外国的样式制造各种炮位车辆、炸弹、铜制火炮零件,以及修建炮台所需的一切物件。为此,他们还分别设立了铸造、木工、枪械、铜器加工和火药制造等车间,招聘了很多工匠,进行常态化生产。四川总督锡良扩大了四川省的枪炮制造厂,开始生产毛瑟枪弹,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仿造的九响毛瑟枪及其子弹,射击精度也达到了要求,各种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同年,朝廷下令让政务处大臣和各部官员一起,对各省的枪炮制造厂进行严格的考核,每五年评选一次,给予奖励。

话说三十三年的时候,陆军部计划要建四个大兵工厂,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越来越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四川总督赵尔丰大人呢,他仔细检查了机器局一年的工作成果,光绪三十二年这一年,机器局可是干了不少活儿:修好了五十九台机器,修理了旧式洋枪一千多枝,新造了法兰单响毛瑟枪一千四百多枝,还有标刀、帽火、针簧一千四百二十多套,洗枪把一百四十多个,造了九响毛瑟枪子弹一百零四万二千多颗,毛瑟枪弹壳三十三万多颗,单响毛瑟枪子弹三十三万六千颗,铜击火八百颗,十三响马枪子弹一千二百颗,碰火二千颗,红铜小火四十六万颗,黄铜钉五十二万颗,火枪八枝,洋鼓二百十二个,各种各样的机器零件一万五千十一起,就连洋火药都造了二万八千一百八十五斤,这些东西都经过测试,好用着呢,都妥善地储存起来了。

张之洞大人在光绪十六年开始在湖北建兵工厂,折腾了好几年,到这时候才算有了点规模。一开始啊,每天也就造出十来支七毫米九口径的毛瑟快枪,后来想方设法扩充设备,添置机器,这才慢慢做到每天能造出五十多支。至于子弹,刚开始一天也就造几千颗,后来慢慢地增加到五万多颗。他们还造了一种三英寸的克虏伯快炮,从开工到光绪二十五年,一共造了六十多尊。从二十五年开始,又改进了型号,造五英寸的克虏伯快炮,每年能造六十到九十尊。开花炮弹呢,也是从五万多颗增加到每年七万多颗。他们造的枪炮子弹,跟从外国进口的没啥区别。

为了造枪炮,他们还年年添置炼钢厂和拉钢厂,炼出来的钢质量也挺好,能用。火药厂造的无烟火药,也够用,保证兵工厂能一直造子弹。到光绪三十二年年底,兵工厂一共造了十万一千六百九十支步骑快枪,四千三百四十三万七千九百三十一颗子弹,各种快炮七百三十尊,前膛车炮一百三十五尊,各种开花炮弹六十三万一千七百颗,前膛炮弹六万零八百六十颗。这成绩啊,全靠那些办事人员,不辞辛苦,一年四季都在干,风雨无阻才做到的。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他们还领过奖,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又再次领奖了。

安徽巡抚冯煦发现安徽的枪弹每年都得从外省买,就决定把原来的造币厂改成制造局,自己造子弹,修枪。于是他就买机器,招募工匠,开始办厂了。四川总督锡良,前一年派人去国外考察过军械制造,在德国一家有名的工厂订购了小口径毛瑟快枪和制造子弹、无烟火药的机器,分批运回四川。因为原来的制造局地方太小,没办法扩建,就另选了个合适的地方,建起了造枪厂、造枪弹厂和造无烟火药厂,照着德国克虏伯工厂的样子建的。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直隶总督杨士骧在保定城里的军械局加建了火药库和兵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因为这几年东三省的新军越来越多,就在省城设立了军械总局,吉林、黑龙江两省各设一个分局,都归军械总局管。

宣统元年,陆军部提了个建议,说外国军械制造厂里的领导和各级官员,地位都跟咱们的副都统、协都统、参领、军校这些军官差不多。咱们国家要造军械,还得办学堂培养人才,以后人才多了,应该像外国那样,在各个工厂里设工官来管理工人。湖北总督陈夔龙说,湖北省的兵工钢药厂从成立以来,一直是军械的重要来源,每年经费都涨到了八十万两银子,才能维持运转。

宣统二年,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奉天(沈阳)设立了军装制造局,招募了木工、铁匠、皮革工等各种工匠,分工制造军装,供应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军队和巡警使用。

宣统三年,吉林巡抚陈昭常因为吉林省的陆军改编成镇,就设立了军械专局,还附设了一个修理机构,来满足军队和警察的需求。

同治元年,天津开始造枪炮。两三年后,江苏在南京和上海分别建了机器局,一共三个。四年后,把这三个局合并到上海,叫机器制造局。六年,天津扩建,建了军火机器局,九年改名叫天津机器局。十三年,福建也建了机器局,自己造开花炮,上海制造局开始仿造林明登枪。天津和上海的机器局还都仿造水雷。广东也建了机器局和军火局。上海和南京的机器局还增加了造枪炮子弹的机器。

光绪二年,咱们派学生和学徒出国,去各国学习制造技术。湖南、山东也都建了机器局,自己造军械,不用外国师傅。三年,四川建了个局专门造马蒂尼后膛枪。四年,天津局造后膛炮。六年,南京局造来福枪、马蒂尼枪、林明登枪。七年,上海局造炮台钢炮。吉林也建了机器局。南京还加建了个洋火药局。十一年,广东又建了制造局和水雷局。十三年,南京局造田鸡炮,广东建了枪弹厂。十六年,湖北建了兵工厂,造的新式枪炮,比南北洋、四川、广东那些制造局造的都好,还准备建炼铁厂和开煤矿,为制造打基础。十八年,贵州建了炼铁炉。十九年,天津、上海的机器局都建了炼铁炉,上海局还增加了新式枪炮的制造。湖北也建了炼铁厂。二十年,湖北又加建了炮架厂、炮弹厂、枪弹厂。陕西用甘肃以前留下来的机器准备造军械。

二十一年,天津机器局改名叫总理北洋机器局。广东造抬枪、线枪。湖北、江苏都增加了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陕西建了机器局。二十二年,江苏新厂造快利新枪。天津局买了机器造新式炮弹。四川局造后膛毛瑟抬枪。天津局造中机、边机前门抬枪。湖北厂把以前的抬枪、线枪、抬炮、劈山炮都改造成后膛的。山东增加了熟铁厂、轧铜厂、枪弹厂、大枪厂。河南局增加了造枪弹火药和造抬枪的机器。二十三年,湖北厂增加了造罐子钢和造无烟火药的机器。二十四年,山西建了造枪炮的厂。上海、天津的机器局都增加了造快炮的机器。二十五年,山东又增加了造枪厂、造弹厂、化铜厂、轧铜厂。黑龙江建了机器局。二十六年,福建增加了枪弹厂。天津增加了快炮弹厂、快枪弹厂、无烟火药厂。二十八年,江西局增加了造枪炮的机器。二十九年,福建把造枪厂和造药厂合并成一个厂。三十年,河南局增加了造枪炮的机器。三十三年,陆军部计划建四大兵工厂。四川建了造枪厂、造弹厂、造无烟火药厂。安徽建了枪弹厂。宣统二年,奉天建了军装制造局。三年,吉林建了军械局。

各省机器局和工厂的建设,前后差不多五十年,十七个省都建了,期间不断增加和改进,越来越精良。这就是军械制造的大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