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字立人,是浙江杭州人,他父亲是尚书潮子。徐本在康熙五十七年考中了进士,后来被选为庶吉士,然后当上了编修,就是负责修撰书籍的官员。

雍正五年,他被提升为贵州学政,负责管理贵州的教育,后来又升任赞善,再升任侍读,都是宫廷里的官职。到了雍正七年,他升迁为贵州按察使,负责司法审判工作。雍正八年,他又被调到江苏,之后又升任湖北布政使,掌管湖北的财政和民政。雍正十年,他更是升任安庆巡抚,权力更大,负责安庆地区的行政事务。

上任后,他制定了一套抓捕盗贼的章程,规定如果盗贼案子破不了,县府要负责,如果案子一直破不了,就要追究按察使的责任。如果案子多而且破不了,巡抚就要亲自出马抓捕。他还规定了破案的期限,并制定了奖惩制度。皇帝对他的做法很满意。

同年,他还上书建议:云贵广西地区安置流放的土司,按照规定每十个人给五间房子和五十亩地,安庆安置了二十一人,但是土地位置偏远,在来安县,他建议用钱买地,方便他们耕种。他还建议:州县征收粮食,按照惯例是由府道官员封存粮仓,他建议改为州县自行封存。完粮的十截串票改为三联票,零星户的银两以下,以十钱当一分计算。他还建议:寿州靠近淮河,盗贼聚族而居,假借捕鱼为业,经常出来抢劫,他建议逐个抓捕,并给渔船编上号,让孙、平、焦、邓几姓的族长负责监督,如有盗贼及时举报。这些建议都被采纳并执行了。

后来,他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左都御史,这是掌管监察的最高官员之一。雍正十二年,他又升任工部尚书,并协办大学士,权力地位更加显赫。当时浙江衢州有个叫王益善的人,传播邪教迷惑百姓,皇帝命令徐本与总督程元章一起处理这件事。徐本还建议增设衢州总兵和金衢严巡道等官职,并改革营制,这些建议也被采纳。

雍正十三年五月,他被任命与宝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一起处理苗疆事务。乾隆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后来又调任刑部尚书,不久后又协办总理事务,可见其在朝中地位之高。

乾隆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就提拔他当了东阁大学士,还兼任礼部尚书,负责编辑世宗皇帝的实录。第二年,他又被任命到南书房当差,协助处理政务,皇帝还赏赐了他拖沙喇哈番的世袭爵位。第三年,他升任军机大臣。第四年,又加封太子太保。到了第七年,他又兼管户部尚书的职务。

九年六月,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皇帝就给他加封太子太傅的爵位,让他荣归故里。皇帝还派御前侍卫永兴送去御用的衣服、绸缎和貂皮,亲自到他家慰问,并且还赐诗一首。 皇帝还特意安排他的儿子,当时是侍讲学士的以烜,送他回家,并且让他在家继续领取俸禄。第二年,皇上念及他退休已经一年了,又赐了他一首诗。

十二年,他去世了,皇帝追封他为少傅,并且赏赐一千两白银用于操办丧事。浙江巡抚顾琮还亲自去祭奠了他,皇帝又追谥他为“文穆”。 后来,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路过的地方都派人祭奠以前的旧臣,礼部本来还没来得及上奏关于他的事,皇帝就特别下令派人去祭奠他。 最后,他还被供奉在京师的贤良祠里。

他的儿子以烜,也是个进士出身,官做到礼部侍郎。

汪由敦,字师茗,是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休宁。雍正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父亲去世后,因为要参与修撰《明史》,所以留在翰林院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升迁三次,最终做到内阁学士,并且直接在皇帝身边当值。

乾隆二年,朝中大臣私下乱传一些除官的名单,言官们纷纷上奏弹劾,其中还牵扯到了汪由敦。皇帝还没下旨,汪由敦就主动上书自辩。皇帝质问汪由敦怎么事先就知道这些事,认为他肯定有耳目在外面探听消息,这样的人肯定不谨慎。于是,汪由敦被降职为侍读学士。后来,他一路升迁,做到工部尚书,之后又调到刑部,还兼任左都御史。乾隆十一年,他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十四年,金川战事平定,他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同年还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

汪由敦是大学士张廷玉的学生,他进入军机处,也是张廷玉推荐的。当时军机处的各位大臣中,鄂尔泰已经去世,张廷玉是资历最老的,而讷亲因为受到皇帝的宠信,每天都进宫接受旨意,然后让汪由敦起草文件。如果汪由敦起草的文件不合皇帝的心意,讷亲就让他反复修改,甚至修改三四次都不满意,这让傅恒很不满。等到讷亲被处死后,傅恒从金川凯旋回朝,就和其他的大臣一起,把反复修改文件当成了一种日常工作。

张廷玉要退休回家了,因为世宗皇帝的遗诏,他可以享受配享太庙的殊荣。但他想让皇帝亲口允诺一下,以示恩典,所以还没亲自去谢恩。结果皇帝下旨责问他,傅恒和汪由敦负责传达旨意。汪由敦摘下帽子,跪地叩头,为张廷玉求情,说张廷玉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照顾,希望皇帝能始终对他关照,如果直接下旨责问,张廷玉就罪责难逃了。第二天,张廷玉早朝时,皇帝责备汪由敦泄露消息,徇私情,不顾及大家的意见。于是,皇帝免去了汪由敦的协办大学士职务,并且罢免了他的尚书职务,让他以尚书的职位赎罪。乾隆十五年,汪由敦又重新被任命。

皇上过目了永定河的工程报告,命令大学士傅恒和总督方观承一起勘察南岸,看看能不能修建水坝。报告建议在张仙务、双营修缮旧坝两座,在马家铺和冰窖以东增建新坝两座,皇上同意了。四川学政朱荃因为隐瞒丧事、受贿而犯了罪,大学士由敦推荐了他,结果朝臣们都建议革除他的职务。皇上觉得由敦为人谨慎,学问深厚,就降职任命他为兵部侍郎。没过多久,永定河堤坝决口了,皇上又派他去固安监督堵塞河口。有人建议开辟新的河道,但是由敦坚持要疏浚旧河道,皇上也采纳了他的意见。

乾隆十六年,由敦调任户部侍郎。皇上又命令他跟大学士高斌一起勘察天津等地的河工,由敦建议疏浚永定河下游,疏通王庆坨引河,加固凤河的堤坝,加高东岸的堤防以保护东淀。乾隆十七年,由敦升任工部尚书。乾隆十九年,加封太子太傅,同时兼任刑部尚书。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后,军机大臣们可以论功行赏了。乾隆二十一年,由敦再次调任工部尚书。乾隆二十二年,他升任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由敦去世了,皇上亲自前往祭奠,追赠他太子太师的爵位,谥号文端。

由敦为人正直,记忆力特别好,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庄重,很有章法。他在宫里值班将近三十年,因为为人恭敬谨慎,深受皇上的信任。乾隆年间,大臣们刚开始在军机处值班的时候,皇上每天写的诗都用朱砂笔写草稿,或者口述让大臣们抄录,这些草稿被称为“诗片”。由敦能很快记住,从不犯错,后来皇上就让他起草谕旨了。由敦记忆力超强,总是能领会皇上的意思。皇上出巡祭陵或者微服私访,他都随侍在侧,记录皇上的旨意,用心聆听,记在心里,出来后立刻写下来,一个字都不差。由敦去世的时候,皇上说他“老诚端恪,敏慎安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还写诗悼念他。因为由敦书法很好,皇上还命令馆臣把他的书法作品刻在石头上,叫做《时晴斋法帖》。皇上还写了一首怀念旧臣的诗,把由敦列在五位大臣之中,称赞他的书法比张照还要好。

他的儿子分别是承沆、承霈、承{雨澍}。

承霈,字春农。他爹由敦去世后,办完丧事,承霈拿着朝廷发的祭葬钱去谢恩。傅恒跟皇上说了承霈和他爹一样有本事,就让他当了兵部主事,还进了军机处当章京。

后来他一步步升官,做到福建邵武知府。他妈当时八十岁了,他就求军机大臣们帮他跟皇上说说,让他留在京城上班,最后又调回户部当郎中。乾隆三十六年,朝廷出兵打小金川,皇上让户部侍郎桂林去负责军饷,让承霈跟着一起去。

乾隆三十七年,阿尔泰和宋元俊告桂林用钱赎回被土匪抓走的士兵,还牵连到了承霈,皇上就下令抓他们俩审问。没多久真相大白了,承霈又回到军机处当章京。后来他又升官,做到工部右侍郎。

甘肃发生贪污赈灾款的事儿,户部讨论说,所有在甘肃捐钱考取监生的,都应该取消资格,不准参加考试,连其他途径入仕的路也不许走。承霈觉得这些人太多了,就上奏皇上,请求给这些人一条活路,让他们按规定交钱,允许他们参加考试或者走其他途径入仕,皇上同意了。

乾隆四十年,皇上校射,承霈箭箭命中,皇上高兴,赏了他个花翎。他被调到户部当右侍郎。乾隆五十四年,因为监管顺天乡试没做好,被降职做了通政使。后来他又升官,再次做到侍郎。

嘉庆五年,他被任命为左都御史,然后升任兵部尚书,还兼任顺天府尹。嘉庆六年,永定河发大水,皇上让他负责赈灾,皇上还下旨嘉奖了他。嘉庆七年,皇上要到木兰围场打猎,承霈建议取消这次围猎,但皇上没同意。

不久后,他又被调回左都御史,署理兵部尚书。北城发生盗窃案,皇上说承霈工作没做好,就让他穿着二品官服退休了。嘉庆十年,他去世了,皇上下旨按照尚书的规格给他办理丧事。

来保,字学圃,是满洲正白旗人,姓喜塔腊氏。他一开始在内务府做事。康熙年间,他从库使升到了侍卫,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被撤了职。到了康熙五十七年,他又被任命为三等侍卫。雍正刚登基的时候,他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

结果因为内务府披甲人员的编制问题,大家吵吵嚷嚷地把责任推到廉亲王允礻异身上,来保他们上奏的报告却有不实之处,他又被撤了职。后来他被安排到景陵管理关防,当了个郎中,没多久又重新当上了内务府总管,还兼署工部尚书。

他上奏说:“满洲人骑射技术比较好,边疆地区,比如古北口那些地方的提镇以下的官员,建议多用满洲人,这样更有利于控制。”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乾隆元年十二月,大学士兼浙江总督嵇曾筠和江苏巡抚邵基上奏,请求停止戊午年的铜运。这事儿交给了相关部门讨论。来保又上奏说:“积欠的铜款高达六百万,应该停办一年,先把之前的欠款结清。但是,即使到了己未年以后,继续招商采买,几年下来,欠款又会很多,还得停办。建议皇上命令各省的督抚,让商人自掏腰包出海采买铜,不用预先支付铜价,采买回来之后再结算,数量多少都没关系,但绝对不能克扣勒索,增加商人的负担。”总理王大臣们讨论后,同意了他的建议并执行。

六月那会儿,皇上听说运河水位太浅,运粮的船到了临清以北就特别堵,主要是因为卫河上游那些渠口附近的居民私自放水太多了。皇上就下令直隶和河南的总督、巡抚按照以前河道总督靳辅批准的规定,好好查查,严禁私自放水。

来保上奏说:“水浅运河堵塞,严查禁是必须的。但是卫河发源于河南,到临清五百多里地,沿河住着不知道多少万家,需要灌溉的田地也不知有多少万顷。现在秋天收成就要到了,已经不是灌溉的时候了,我担心那些官员执行起来会过头。以后就算运河没那么浅没那么堵,可是一到五月,渠口就全堵上,让本来能用的水白白浪费了,恐怕会耽误农时,让老百姓没活干,这可就违背了爱护百姓的本意了。应该做到既能让漕运不堵,又能让老百姓的田地灌溉到水,或许可以考虑只在水浅运河堵塞的年份禁止私自放水,水位高的时候就不禁。应该让总督、巡抚和河道官员用心协调,做到两全其美。” 奏章递上去后,皇上就让侍郎赵殿最、侍卫安宁和总督、巡抚一起调查勘察,等漕船快到临清的时候,看看运河水位涨落情况,再决定渠口和闸门开闭的时间。

十二月,来保被任命为工部尚书,还兼任议政大臣。四年后,他生病了,请求辞职,皇上没答应。十二月,他又被任命为内大臣,还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五年后,调任刑部尚书。

来保一开始兢兢业业地工作,后来被调到正白旗满洲,还被授予世袭佐领的职位。六月的时候,御史沈世枫弹劾来保说他虽然为人诚实可靠,但军事训练不足,难以胜任刑部繁重的职务。皇上说:“来保这个人确实值得信任,但是沈世枫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能因此而反省自己,更加谨慎小心,那么他的心志就会更加纯正,才能和见识也会不断提高。这就像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并从中受益,所以才称得上贤能啊!”

九年的时候,皇上命令他查办奉天按察使额洛图贪污受贿的事情,最后依法进行了处罚。十年,来保被调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的衔,还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二月,又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九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十四年,金川战事告捷凯旋,来保被晋升为太子太傅,同时兼管兵部和刑部的事务。十五年三月,来保七十岁了,皇上还特地作诗赐给他。十六年,他又兼管吏部事务。二十五年,来保八十岁了,皇上再次赐诗。二十六年,他又兼管礼部事务。二十九年,来保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保,被列入贤良祠,谥号文端。四十四年,皇上写诗怀念过去的旧臣,其中就提到了来保,将他与其他四位大学士并列。

来保很擅长识人。有一次,舒赫德这个乌里雅苏台将军上奏,请求将阿睦尔撒纳的亲属迁到边疆。皇上觉得这样做会寒了边疆将士的心,非常生气,就派人拿着圣旨去把舒赫德杀了。来保极力反对,认为舒赫德这个人很有才能,将来可以大用。皇上也后悔了,但是说:“旨意已经下去了!”来保说:“即使皇上已经下了圣旨,臣下成麟骑术精湛,可以派他追上之前的使者,把圣旨收回。”皇上同意了。于是召来成麟,让他带着圣旨去追赶之前的使者。成麟日夜兼程,三百多里路,比之前的使者提前三天到达,舒赫德因此才得以保全性命。来保还很擅长相马,皇上曾经为他写过一首相马歌赐给他。

刘纶,字蜰涵,是江苏武进人。从小就聪明伶俐,六岁就能写文章,长大后更是擅长写古文。乾隆元年,他通过科举考试,以廪生的身份考中了博学鸿词科的第一名,被授予编修的官职。

后来他参与了世宗实录的修撰工作,升迁为侍讲,又升任太常寺少卿。几次升迁后,最终升任内阁学士。乾隆十二年,他跟随皇帝去木兰围场,还写了两篇赋,一篇是《秋郊大猎赋》,一篇是《哨鹿赋》,皇帝都很喜欢。

乾隆十四年,刘纶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又授予礼部侍郎的官职,后来又调任工部。乾隆十五年,他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乾隆十六年,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雅斯朗图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驱赶那些在土地上耕种的流民,皇帝就派刘纶和侍读学士麒麟保一起去调查此事。

六月,刘纶上奏说:“那些流民典当土地后,应该按照之前的约定,三年或五年后收回土地。那些在土地上耕种的佃户,以及那些受雇干活的佣工,他们都是为了生计才来到这里的,一开始并没有占地的意思,应该允许他们继续耕种糊口。至于那些开垦荒地的流民,他们辛辛苦苦耕耘,才有了收获,这和典当土地的情况不一样,等期限到了,应该先把土地还给原主人。他们自己耕种土地的收益,应该用来补偿他们之前的辛苦。木头城和三座塔地区人比较多,应该允许他们继续居住。可以在三座塔设立一个巡检,负责维持治安。”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后来,刘纶的父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乾隆十八年,他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十九年的时候,他担任顺天府尹。当时有个规矩,顺天府的公文,治中和通判是不署名的。他就建议说,把钱粮的事交给治中负责,诉讼案件交给通判负责,然后他们先在公文上签字,再呈交给府尹审核,这样行不行? 大军西征准噶尔的时候,部队行军,需要大量的运输车辆和物资,这些事情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后,皇上对他进行了嘉奖和提拔。浙江按察使富勒浑弹劾巡抚鄂乐舜和布政使同德勒收受贿赂,皇上就派他去浙江,和两江总督尹继善一起调查这件事。

二十一年,调查结果出来了,报告说鄂乐舜确实收受了贿赂,建议判处绞刑,缓期执行;同德勒不知情;而富勒浑是诬告,建议判处杖刑后流放。但是皇上觉得富勒浑举报的事情是真的,不应该治他的罪,还说他们几个调查人员处理得不好。 于是部门建议革职,皇上念在他以往的功劳上,网开一面让他继续留任,但是把他从军机处撤职了。

二十二年,他又被重新任命回军机处当差。二十四年六月,他上奏说蓟州、宝坻等县蝗虫泛滥,地方官吏事务繁忙,抓捕蝗虫的工作没法做到面面俱到,于是他就下令让千总、外委和他们的助手一起分头捕杀蝗虫,还让参将和监司巡视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并汇报结果。 之后,他升任左都御史。

二十五年,他和侍郎伊禄顺一起去了西安,调查将军嵩阿礼克克扣军粮、克扣士兵口粮等问题,查实后,按照律法进行了处理。二十六年,他升任兵部尚书。二十八年,调任户部,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还加封太子太保。三十年,他母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守孝。

守孝期满后,皇上又召他回朝,任命他为吏部尚书,继续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三十六年,他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同时兼任工部尚书。三十八年,他去世了,皇上派皇子去吊唁,追赠他太子太傅的爵位,把他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定。

刘纶这个人特别孝顺,他父亲去世后,三年内都没吃肉喝酒。他在军机处工作了十年,和大学士刘统勋一起辅佐皇帝,人们称他们为“南刘东刘”。他为人沉稳,脸上从来不见喜怒。进出宫殿,举止总是那么规矩。从工部侍郎的职位退下来后,他买了个小小的宅子。后来做了二十年的官,房子都没扩建过,衣服鞋子破旧了也不换,每天上朝都穿戴整齐,他说:“我不敢怠慢朝廷的规章制度!”

有一次,侍郎王昶在军机处当章京,冬天半夜有个紧急奏章需要起草,他跑到刘纶那里。刘纶起床点上蜡烛,提笔修改。天很冷,刘纶叫家人准备酒菜,结果厨房已经空了,只找到十几个白枣下酒。他平时生活就是这样清俭。刘纶选拔人才非常谨慎,曾经说过:“衡量文章,难就难在取舍,先难在取,后难在舍。好文章和一般的文章差别很小,取舍对我来说很容易,但我不能不为士子们考虑啊!”他认真批阅,常常忙到深夜才休息。他的文章风格是六朝的,根基在汉魏;他喜欢高启的诗,认为高启的诗能达到唐诗的水平。

他儿子刘跃云,字服先,乾隆三十一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后来升迁到礼部侍郎。乾隆六十年,他担任会试副考官,因为阅卷失误遭到弹劾,被降职到奉天府府丞,之后就退休了。嘉庆四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大理寺少卿,后来升迁为工部侍郎。一次上朝,刘跃云因为误了班次没到,又被降职为内阁学士。之后又升任兵部侍郎。退休后去世。殿试的时候要糊名,刘跃云的策论被乾隆皇帝亲自评为第一,乾隆皇帝高兴地说:“这是刘纶的儿子,没想到朕竟然得到了他!”刘跃云在江西做官时,名声很好。乾隆皇帝想重用他,但是因为得罪了和珅,在主考会试时,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被罢免了。嘉庆皇帝召他复职,但他已经老了,最终没能施展抱负。他的儿子刘逢禄,在《儒林传》中有记载。

刘统勋,字延清,是山东诸城人。他爸爸刘棨,当过四川布政使,官儿不小呢。刘统勋在雍正二年考中了进士,然后被选拔为庶吉士,接着被任命为编修。 他先后在南书房和上书房当差,一路升迁,最后做到詹事这个职位。

乾隆元年,他被提升为内阁学士。皇上还派他跟着大学士嵇曾筠去浙江,学习一下海塘的修建工程。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不过还是留在浙江工作。到了乾隆三年,他才回北京。第四年,他母亲去世了,他就回老家奔丧去了。等服丧期满后,他又回到京城。乾隆六年,他又被任命为刑部侍郎。

刘统勋升任左都御史后,上了一道奏疏。他说道:“大学士张廷玉侍奉过三位皇帝,经历了国家最鼎盛的时期,但晚年应该更加谨慎,最近他的处事方式受到了不少批评。我听说坊间议论纷纷,都说‘张姚两姓占据了半数官员’,张家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做了官,姚家和张家是世交,姚孔鋹等十人也都做了官。这两家都是桐城的大族,他们当官的,有的通过科举考试,有的靠荫袭,人数越来越多。现在还不能马上裁撤他们,但可以稍微限制他们的升迁,让他们引以为戒,避免招来怨恨,这也是为了保护他们,使他们有所成就。所以我请求,在未来三年内,除非是皇上特别任命,其他一律停止他们的升迁。”

他还说:“尚书讷亲年纪轻轻就做了官,现在同时管理吏部和户部。他掌管宫廷侍卫,参与朝政核心事务,还负责传达圣旨,经常被皇上召见。他的下属都争先恐后地巴结他,同僚们也尽量避开他。部门里讨论事情,有的反复争论,有的草草看过就扔一边,他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一件事情拖延好几天才能处理完,这可不是谦虚谨慎、积累经验的做法。请皇上训诫他,让他知道改进。他负责的事情,也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避免出现工作积压的情况。”

这两道奏疏呈上去后,皇上说:“朕觉得,如果张廷玉和讷亲真的专横跋扈,刘统勋肯定不敢这样上奏。既然他敢这样奏报,那就说明这两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势力去压制其他官员,这是国家之幸啊!大臣们责任重大,难免会被人议论。能够听到批评就改正,这是古人所推崇的。如果心里总是耿耿于怀,那就不像个大臣的样子了。大学士张廷玉的亲戚很多,所以当官的也多。现在经过这次调查,大家都会更加谨慎,这对张廷玉也是有好处的。讷亲身为尚书,确实不应该模棱两可,推卸责任,但他的工作中可能也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朕会经常教导他,告诫他不要自满。现在看到这份奏疏,他更应该努力了。至于职务太多,如果可以减少,朕会再做决定。” 皇上随后下令,将刘统勋的奏疏宣读给所有大臣听。

我被派去勘察海塘。过了十一年,我被任命为漕运总督。任期结束后,我回到了京城。

十三年后,皇上又让我和大学士高斌一起,去山东处理赈灾和勘察河道的事。当时黄河水涨得厉害,很多官员建议疏通聊城引河,把黄河水的一部分引到海里去。德州哨马营和东平戴村的两座水坝,都被命令降低高度;而沂州江枫口的两座水坝,则要等到秋天后再加高,好让河水有个宣泄的地方。 之后,我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来又改任刑部尚书。

十七年的时候,我被任命到军机处行走。十八年,因为江南邵伯湖的减水二闸和高邮车逻坝决堤了,皇上让我和署理尚书策楞一起去查办这件事。我和策楞一起上奏章,说河道官员贪污挪用公款,耽误工程进度。皇上因此下令罢免了河道总督高斌和协办河务的巡抚张师载,并对那些贪污的官员进行严厉查处。

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堤了,很多官员上奏章说,同知李焞和守备张宾在报告这件事上拖延时间。皇上听说李焞和张宾平时就贪污公款,正准备严惩他们,而他们自己也清楚罪责重大,所以眼看着河水泛滥却不管不顾,任其决堤。皇上立刻下令将他们处死,并且把高斌和张师载也关了起来,让他们看着行刑。我被派去铜山督促堵塞河堤,到了十二月,工程终于完工了。我和策楞一起上奏章,详细汇报了工程的材料和各项支出情况,皇上都批准了我们的意见。

大学士陈世倌上奏说,黄河入海口淤塞严重,套柜增多,导致河道堵塞,皇上于是让我去勘察。我上奏说:“海口以前在云梯关,现在因为海水退去,河水淤积,海口向内陆延伸了一百多里,所有的套柜都在七曲港,河道并没有什么阻碍。” 皇上又让我调查江南河工未结案的款项,我上奏说未结款项共计一百一十一万多两,请求限定时间核实上报。 后来,河道总督顾琮建议在祥符、荥泽等县修建水坝,并疏通引河,皇上又让我去勘察。我建议选择合适的地点修筑堤坝,但是引河没有水源,中间还要经过沙地,很容易淤塞,所以建议放弃这个方案,皇上同意了我的意见。

十九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五月,皇上任命他协办陕甘总督,还赏赐了他孔雀翎。当时正在跟准噶尔打仗,朝廷里的那些大官们建议从神木到巴里坤设立一百二十五个驿站,并且要他负责规划马匹更换、粮草运输这些事宜。皇上批准了他们的建议,让赶紧执行。

第二年,朝廷讨论要在巴里坤和哈密驻军,皇上就派他去实地考察。他到了巴里坤,正赶上阿睦尔撒纳叛乱,攻打伊犁,伊犁将军班第战死沙场,也没能报仇雪恨。定西将军永常从木垒带兵撤退了,他就上奏朝廷,请求回哈密防守。皇上批评他跟着永常一起撤退,对班第的死视而不见,下令革除他和永常的职务,并且要逮捕他们治罪。他的儿子墉也被革职,他和在京城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被关进了刑部大牢,家产也被抄没。

没过多久,皇上又消了气,下旨说:“统勋你负责的是粮草、马匹和骆驼这些后勤保障工作,军队前进后退,那是将军的责任。就算那些模棱两可的人闭口不言,也不至于获罪。他虽然说话有失误,但心里还是可以理解的。永常那个家伙都不知道死活,怪统勋干什么?统勋在汉族大臣里还算比较敢于担当的,就从轻发落吧,免了他的罪,发配到军营去,交给班第他们,让他通过筹措军需来赎罪。” 然后就放了他的儿子们。

公元1742年(雍正二十一年)六月,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没多久,就被派去调查铜山县孙家集水利工程的漫工(工程延误)问题,同时总河富勒赫被免职,他就暂时接替富勒赫的职务。那年冬天,工程终于完工了。

公元1743年(雍正二十二年),他又被派去徐州督促修建近城石坝,官职也升到了太子太保。公元1744年(雍正二十三年),调任吏部尚书。公元1745年(雍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公元1747年(雍正二十六年),升任东阁大学士,还兼管礼部和兵部。八月,他和协办大学士兆惠一起,去河南勘察杨桥水利工程的漫工问题。十二月,工程完工。

公元1748年(雍正二十七年),皇上南巡,回来后,他又和兆惠一起勘察了高邮、宝应两地河湖入江的水路,上书建议开挖引河,并选择合适的地点修建闸坝。皇上批示说:“你的建议非常符合朕的心意。” 因为直隶景州发生水灾,他又被派去勘察德州运河,上书建议调动官员管理四女寺和哨马营两条引河,防止它们淤塞。公元1749年(雍正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同时兼管刑部,负责教导庶吉士们。

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他被派去江南,商议清口疏浚事宜。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他又去勘察疏浚运河。

公元1759年(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他去世了。那天夜里,漏尽天明,他入朝上朝,走到东华门外,轿子稍微倾斜了一下,掀开帘子一看,他已经去世了。皇上听说后,派尚书福隆安带着药材快速赶去查看,但已经来不及了。皇上追赠他太傅的官衔,把他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正。皇上亲临他的灵前,看到他丧事办得如此俭朴,不禁悲痛不已。回宫到乾清门的时候,皇上还流着泪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 然后又说:“像统勋这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宰相’这个称号。”

话说这位大官,经常下基层暗访,查处贪污腐败那是相当的厉害。比如广东那边,有个管粮草的官员明福,贪污受贿,被查办了;云南那边,总督恒文和巡抚郭一裕,假借进贡的名义,压低价格收购金子,中饱私囊,也被处理了;山西的布政使蒋洲,克扣下属的钱财,用来填补亏空,也被查办了;陕西西安将军都赉侵吞军饷,归化城的将军保德等人也贪污军款,苏州布政使苏崇阿冤枉书吏贪污,江西巡抚阿思哈受贿,这些都被依法惩处了。

这些案子处理起来,那叫一个雷厉风行。就说杨桥修建工程的事儿吧,河道官员以没草料为借口,耽误了一个多月都没开工。这位大官微服私访,结果发现,好几百辆车,拉的都是草料,可都停在那儿不动,车夫们一个个哭丧着脸。一问才知道,管事的收了贿赂没收好,故意拖着不办事。大官二话不说,把那管事的抓起来,当场就要斩首。巡抚以下的官员拼命求情,才改判杖责示众,然后把人放了。这下可好了,一夜之间,草料都运到了,工程也很快完工了。

正赶上金川打仗,这位大官多次建议撤兵。结果木果木军队战败,皇帝在热河,大官留在京城处理政务。那夏天热得要命,他还兼任上书房总师傅,给皇子们上课。突然,朝廷急召他进宫。进宫后,皇帝说:“刚收到军报,木果木军队打败了,温福战死了!朕心里烦闷得很,是继续打仗呢,还是撤兵呢?”大官说:“之前可以撤兵,现在绝对不能撤!”皇帝又问谁可以担此重任,大官立刻说:“臣认为阿桂一定能办成这件事!”皇帝说:“朕也正想委以重任给阿桂,特地召你来商量。你的意见和朕的想法一致,这事儿一定能成!”当天就让大官回京了。

户部上奏说,各省州县的仓库大多空虚,皇帝想把那些不称职的州县官员都撤了,用笔帖式之类的官员代替。皇帝把大官叫来商量,说:“朕想了三天了,你有什么想法?”大官没说话。皇帝追问,大官慢悠悠地说:“圣上思虑了三天,臣愚钝,不敢贸然回答,容臣回去仔细考虑。”第二天进宫,大官跪下说:“州县是管理百姓的,应该让了解百姓的人来做。”话还没说完,皇帝就说:“对!”这事儿就搁置了。后来,皇帝写诗怀念旧臣,在五位阁臣中,特别称赞这位大官“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墉,一个叫堪。

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考中了进士,从编修一步步升到侍讲。乾隆二十年,因为统勋(人名)犯了错,连累墉也被罢官下狱,后来事情弄清楚了,皇上赏了他个编修的职位,又派他去安徽当学政。他上奏朝廷,建议州县好好管管那些贡生监生,让他们好好学习,认真考核优劣。

后来他又去江苏当学政,上奏说府县的官吏们瞻前顾后,怕刁民,怕贡监生,还怕衙役,所以工作懈怠,玩忽职守。皇上很欣赏他了解政务,就下令让两江总督尹继善他们好好整治这些陈旧陋习。 之后,他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后来又升为冀宁道。 在当太原知府的时候,因为没管好下属,导致下属侵吞了公款,被送到军机处受处罚。一年多后才被释放,让他在修书处做事。没多久,因为统勋(人名)的事得到恩赦,又让他当知府,这次是江苏江宁知府,他在那里干得很出色,名声很好。

他又升迁为陕西按察使。他父亲去世后,他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在南书房当差。后来又升任户部、吏部侍郎。之后被任命为湖南巡抚,接着又升为左都御史,仍然在南书房当差。皇上派他和尚书和珅一起到山东去查巡抚国泰贪污腐败的情况,查实后,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还当上了上书房的总师傅。 他曾经署理直隶总督,还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乾隆五十四年,因为皇子们的师傅们很久没去上书房了,他被降职为侍郎。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内阁学士,三次升迁后,当上了吏部尚书。

嘉庆二年,他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皇上又派他和尚书庆桂一起到山东去审理案件,并且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他还上奏朝廷,建议疏浚黄河下游。嘉庆四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他还上奏朝廷,说漕运的押运人员不谨慎,路上粮食被偷,甚至有人凿沉船只,或者卖掉船上的桅杆和舵,虽然船还在,但已经不能用了,建议各省的押运人员应该选择可靠的人,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嘉庆九年,他去世了,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被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清。墉擅长书法,当时很有名气。

说起来,这个叫镮之的人,是大学士统勋的儿子。他在乾隆四十四年考中了进士。从检讨官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户部尚书,还兼任顺天府府尹,官儿做到挺大的。

嘉庆二十二年,皇上从热河回北京,镮之去见驾。皇上问他顺天府的工作情况,说奏报的案子很少,抓捕教匪也不及时,问他怎么回事。镮之答不上来,只说最近正闹旱灾,所以不敢急着抓贼。皇上又问他赈灾应该设多少个粥厂,需要多少粮食,镮之还是答不上来。皇上当场下旨批评他办事拖拉,让他降级为侍郎候补。后来他又慢慢升官,最后当上了吏部尚书,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道光元年,他去世了,谥号是文恭。

咱们再来分析分析。以前内阁主要负责起草和拟定皇帝的旨意,这在唐宋时期,是专门的制诰官负责的。因为他们负责传递和处理皇帝的命令,参与机密事务,所以被称为宰相。后来军机处掌管的事务跟宰相差不多。人们都说,大学士如果不兼任军机处大臣,就不能算真正的宰相。能胜任这个职位的人,要么非常谨慎细心,要么非常聪明敏捷。谨慎细心就不会泄露秘密,聪明敏捷就不会办事拖拉。不泄露秘密,不拖拉,那枢机要务就都能处理好了。镮之的父亲统勋,是乾隆皇帝的老臣子,他和大学士由敦、来保、纶等人,先后在宫中值班。由敦虽然被降职了,但还继续值班;统勋虽然被罢免过,后来又重新被启用,尤其是在解决疑难问题、制定策略方面,深得嘉庆皇帝的赏识,被认为是有古代大臣风范的人,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