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焜,字炳如,是汉军正蓝旗人,他祖上是从江西丰城搬到沈阳的。他爸爸叫甘应魁,跟着清军入关,做到石匣副将的官位。

甘文焜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读书,尤其敬佩历史上那些忠臣孝子。他先是被授予官学生,后来当上了兵部笔帖式,一步步升迁到礼部启心郎,多次出使,都完成得很好,深得皇帝赏识。康熙初年,他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后来又升任顺天府府尹。当时崇文门的税收制度不公平,他上奏弹劾了相关官员。朝廷讨论后,让他兼任崇文门税收的管理,但他说道:“说了要管,然后自己去捞好处,这是贪污啊!”,坚决拒绝了。六年后,他被任命为直隶巡抚,恢复了巡视地方旧制度。他轻车简从地巡视各地,正赶上保定、真定等地发生水灾,他就上奏请求免除灾区的赋税。总督白秉真说赈灾费用巨大,建议允许官民捐献银两米粮。甘文焜却拿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灾民。朝廷论功行赏,把他升为工部侍郎。

七年后,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扎在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想借边境冲突来巩固自己的兵权,就谎报土番康东入侵,骗甘文焜带兵过去,又暗中唆使凯里地区的苗族趁机作乱。甘文焜分析认为康东实力不强,凯里苗族却近在咫尺,如果不先解决凯里苗族,只会让叛乱越来越大,于是先率兵攻打凯里苗族,斩杀了苗族首领阿戎。平定凯里后,甘文焜与云南方面约定一起剿灭康东。吴三桂担心自己的阴谋败露,就说康东已经逃跑了,因此更加忌惮甘文焜。甘文焜巡视了云南、贵州的各个府州县。十年后,甘文焜的母亲去世,皇上允许他在任上守孝。甘文焜又派兵击杀了另一个苗族首领阿福。他上奏请求回家奔丧,皇上准了他的假,让他回去料理丧事。吴三桂请求朝廷让他兼任云南巡抚和总督,并要求甘文焜率领所有军队到云南听他节制,想用好处收买甘文焜,让他为自己效力。

话说十二年,文焜大人回到原职,正赶上撤藩的议论纷纷。这三藩之乱爆发了,吴三桂反叛,杀了巡抚朱国治,派人逼近贵阳。文焜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族弟文炯拿着奏章进京报告,同时还给贵州提督李本深写信,让他带兵去扼守盘江。可这李本深早就想反了,先偷偷给文焜写信探探他的底细。文焜大人亲笔回信,表示自己要效仿张巡、南霁云,誓死保卫贵阳!但李本深根本不理他,他的军队已经被吴三桂收买了,全都溃散了,根本不听调遣。

文焜大人看贵阳城守不住了,就让他的妾盛带着七个妇女一起自尽,自己只带着第四个儿子国城逃往镇远,想着去召集湖北的军队来扼守险要地段,不让敌人北上。十二月丙申朔,癸卯这天,文焜大人到了镇远,可守将江义已经投降了吴三桂,拒不接纳他。文焜大人只好渡过河,来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包围了他。文焜大人对着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准备自杀,他儿子国城大声喊着要先死,夺过他父亲的刀,自己先自刎了,血溅在文焜大人的衣服上。文焜大人说:“这孩子比我还勇敢!”说完也自杀了,享年四十二岁。跟着他的笔帖式和善雅图也殉节了。

叛乱平定后,贵州巡抚杨雍建把文焜大人的功绩和殉国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对文焜一家进行了优厚的抚恤。派他的长子国均(时任宣化同知)迎接父亲的灵柩回京,还派内大臣佟国维在卢沟桥迎接祭奠,追赠他兵部尚书的官职,谥号忠果,并在贵阳为他建祠,皇上还亲笔题写了“劲节”二字作为祠堂的匾额。文焜大人有七个儿子,其中国璧最为有名。

文焜的儿子国璧,字东屏,凭借荫子身份被授予陕州知州的职位,后来又升任苏州同知,之后又升任山西平阳知府和浙江宁波知府,是个有名的清官。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杭州,还御赐朱熹的诗和“永贞”二字的匾额给他,并说:“你父亲忠心耿耿,朕一直没忘记,这是给你的母亲写的。”国璧后来官至云南巡抚,因事被罢官。雍正年间,他又被起用,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三年,他又被任命为绥远城右翼副都统,后来再次被罢官。乾隆十二年去世。

范承谟,字觐公,是汉军镶黄旗人,是文程的次子。顺治九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弘文院的编修。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秘书院的学士。

康熙七年,他被任命为浙江巡抚。那时候距离清朝建国没多久,老百姓流离失所,还没能恢复生产,浙江东部宁波、金华等六个府的荒田特别多。总督赵廷臣建议免除这些荒田的赋税,皇上就让范承谟去实地考察。范承谟跑遍了各个府,建议免除荒田和水淹田地的赋税,一共三十二万五千五百多亩。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个府遭遇水灾,百姓挨饿,范承谟拿出布政使库里的八万两银子,从湖广买米,低价卖给老百姓,最穷的人家还可以按照抚恤老弱的标准领到粮食,每天还发放食盐,救活了很多人。他还上奏朝廷,建议“漕米改折,石银一两。明年麦熟,补徵白粮,以三年带徵。灾重者如例蠲免”。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

康熙十年,范承谟因为生病请求辞职,皇上把他召回了京城。总督刘兆麒、提督塞白理上奏说浙江百姓上书请求留下范承谟的奏章有一百五十多份,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等人也说:“范承谟在浙江任职三年,爱民如子,从不接受贿赂和礼物。他弹劾贪官污吏,整治豪强,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和陋规,浙江百姓对他的爱戴胜过对粮食的渴望。”皇上命令范承谟继续留任。康熙十一年,范承谟再次上奏说湖州、嘉兴两府征收白粮时加收的税额不一致,建议每石最多加收四斗五升;他还奏请免除温州、台州卫康熙九年以前的欠税,以及石门、平阳两地未缴纳的轻徭薄赋月粮,这些奏请都交由户部办理。

十月的时候,朝廷任命他做福建总督,他上疏推辞,但朝廷没答应,让他进京朝见。第二年七月,他到了北京,进宫面见皇上。当时他身体还没好,皇上就命令御医给他看病,还赏赐给他药材。病情稍微好转后,皇上催促他去福建赴任,还赏赐给他官服、马匹和鞍具。福建总督一开始驻扎在漳州,后来因为要裁撤吴三桂的军队,朝廷命令他搬到福州去。

吴三桂造反了,承谟观察到吴三桂手下精忠这个人有异心,当时朝廷正讨论裁撤军队的事,承谟就上疏请求暂缓裁军。他还上报说要巡视边境和沿海地区,想把自己放到偏远的地方,方便调兵遣将,应对可能的危险。这事还没办成,精忠就叛变了。他对外宣称海寇来了,想和承谟一起商量对策。福建巡抚刘秉政也投靠了精忠,催促承谟跟他一起去。承谟知道情况不对劲,手下人建议他穿上盔甲跟着一起去,但他说道:“咱们人少敌众,准备武器也没用。”于是他就去了。

精忠的手下亮出刀子威胁他,承谟挺身而出,破口大骂,骂个不停。精忠把他关进土屋里,给他戴上脚镣手铐,十天不给他饭吃,但他都没死。精忠派刘秉政去劝降,承谟一脚把刘秉政踹倒,然后呵斥手下把刘秉政弄出去,说:“这贼人很快就要被处死了,我先让他魂飞魄散!”他被叛军困住了两年多,每天都戴着皇上赏赐的帽子,穿着母亲为他做的衣服。每逢初一十五,他都会把朝廷颁布的历书拿出来挂起来,然后朝着北方拜祭。他住的地方又窄又小,他自己叫它“蒙谷”。他写诗作文,用木炭在墙上作画。

这时,他手下有个叫张福建的人,他手持兵器,冲进去杀死了几个叛军,最后力竭而死。一个叫嘛尼的蒙古人,当时是伪造的散骑郎,精忠派他看守承谟。嘛尼被承谟的忠义所感动,想办法让他逃走。但事情败露了,精忠要把他五马分尸,承谟大声说道:“我宁愿和忠臣一起死,也不愿和叛贼一起活!”

十五年前,岳飞攻克了仙霞关,那个精忠报国的岳飞将军,想用一些好听的话来保住性命,免受张浚的迫害。结果,在九月初一甲子夜半,岳飞被张浚派人勒死了。和他一起死的,还有他的幕僚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他的弟弟岳霖,以及其他的士兵,总共有五十三个人。这些事情,《忠义传》里都有详细记载。岳飞原来的部下王道隆被派出去办事,回到延平府后听说这件事,就自杀了。张浚下令烧了岳飞的尸体,扔在野外,还好泰宁的骑兵许鼎在夜里偷偷把岳飞的遗体埋藏了起来。第二年,岳飞的灵柩才运回京城。皇上派内务府的大臣和侍卫迎接,并追赠他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官职,谥号“忠贞”,还亲自写了碑文赐给岳飞的家属。十九年后,岳飞的冤案终于昭雪了。岳飞被杀害的那天,他的儿子岳霖把张浚的肉切成片,拿去祭奠岳飞的坟墓。福建的百姓请求为岳飞建祠堂祭祀他,皇上还亲自题写了“忠贞炳日”四个字,挂在祠堂的正梁上。岳飞生前所作的画和文章汇集成册,皇上还亲自写了序言。

岳霖,字自牧。因为岳飞的功劳,他被朝廷任命为辽阳州知州,后来又升任直隶顺德府知府,政绩很好,深受百姓爱戴。他后来官至福建按察使。在临行上任向皇上辞行的时候,皇上看着满朝文武大臣说:“这是开国名臣的孙子,也是殉难忠臣的儿子啊!”四十七年,岳霖升任广东巡抚,兼任盐政。两年后,他又升任福建浙江总督。五十四年,他回到京城,担任左都御史。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皇上命令他出塞,在莫代察罕廋尔、鄂尔斋图杲尔台修建了四十七座军事哨站。又一年,他回到京城,不久就去世了。福建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把他和岳飞一起供奉在岳飞的祠堂里。

马雄镇,字锡蕃,是汉军镶红旗人,他的父亲是鸣佩子。他凭借祖上的功劳,被任命为工部副理事官,后来升任左佥都御史、国史院学士。康熙八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还没上任就被改派到广西。当时广西盗贼四起,瑶族和僮族人民也参与了叛乱,攻占了梧州和平乐两府。马雄镇在几个月内就平定了叛乱。他还多次上书请求降低盐价,兴建学校,确定各级官员的边疆俸禄,减少军粮运输费用,以及取消一些增加百姓负担的采买制度,这些建议都被皇上批准了。

十二年,吴三桂造反了。十三年,孙延龄也跟着在广西叛乱,响应吴三桂,包围了雄镇的衙门,逼他投降。当时巡抚那里没有军队,雄镇的家人拼死守卫。雄镇秘密派守备易友亮去柳州,赶紧请提督马雄来帮忙,结果马雄没理他。雄镇想自杀,被家人救了,然后用蜡丸包裹着奏章,紧急请求朝廷派兵。孙延龄知道了这事儿,就把雄镇关了起来,把他的家人关在另一个房间。吴三桂派人来招降,雄镇坚决不屈服。

这会儿,傅弘烈劝孙延龄反叛吴三桂,孙延龄犹豫不决,雄镇就趁机派大儿子世济拿着奏章去京城告状。易友亮帮他偷偷溜出去,一个叫杨启祥的人护送他,到了赣州,江西巡抚董卫国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皇上派人护送世济进京,到了京城后,皇上封世济为四品京卿。过了几个月,雄镇又写奏章,说广东西部可以收复,然后把奏章交给长孙国桢,让他和一个叫朱昉的人一起挖墙逃出去。之后,他又让当地人唐守道、唐正发偷偷地背着二儿子世永逃出去,他们也陆续去了京城。孙延龄知道了这事,就把雄镇的家人关进了监狱。雄镇气愤之下自杀了,又被叛军抢走了尸体,关在另一个房间。

十六年十月,吴三桂派他的孙子世琮杀了孙延龄,然后把雄镇押到叛军营地,逼他投降。雄镇大声喊:“我忠心耿耿地守卫边疆,连一寸土地都不能割让给你们,为国捐躯是我的职责!”叛军杀害了他的小儿子世洪和世泰,雄镇骂得更厉害了,最后叛军把他杀了,那年他四十四岁。他的随从马云皋、唐进宝、诸兆元等九个人也同时战死,他的妻子李氏,妾顾氏、刘氏,两个女儿,世济的妻子董氏,妾苗氏,都殉节了。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列女传》。雄镇的尸体暴尸野外四十多天,易友亮收敛了他的遗骸,草草埋葬了。

话说,雄镇被关了三年,每天都在写书作诗。他死后,他的客人孙成和陈文焕趁乱逃了出来,到了苍梧,把雄镇留下的书稿和一些整理好的疑难解答的文稿拿出来,让世人知道雄镇的才华。十七年后,傅弘烈把雄镇的死因报告给了朝廷,请求朝廷给予抚恤。朝廷就提拔世济做了大理寺少卿。孙成因为是举人,被授予同知官职,陈文焕被授予知县官职。没过多久,朝廷又分别任命了友亮、守道、正发、启祥担任游击、守备等职务。十八年,世济前往广西迎接雄镇的灵柩回京,朝廷追赠雄镇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的官职,并谥号为“文毅”。

三藩之乱平定后,一年正月,皇上设宴款待群臣,特别命令世济和陈启泰的儿子汝器到御座前敬酒。世济后来官至漕运总督,世永历任运使;他的弟弟国桢做了江南常镇道,负责督运军饷入藏,最后死在了军中。

傅弘烈,字仲谋,是江西进贤人。明朝末年,他流落到广西。到了顺治年间,因为总督王国光举荐,他被授予韶州同知,后来又升迁为甘肃庆阳知府。

吴三桂早就图谋造反了,康熙七年,弘烈偷偷地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结果吴三桂被抓起来审问,还被诬陷了一通,判了死刑。不过到了康熙九年,皇上特别开恩,把他的死刑给改成了流放梧州。

后来吴三桂真的造反了,将军孙延龄和提督马雄也跟着在广西叛乱,响应吴三桂。弘烈就想赶紧拉起队伍,收复失地。他表面上接受了吴三桂的虚假官职,然后跑到思州、泗城、广南、富川这些土司地区,还跑到越南那边,招募义军,最后凑齐了五千人。之后他就发檄文讨伐叛贼,跟着尚可喜的军队一起,朝着肇庆进发。吴三桂对他恨之入骨,派马雄去柳州把弘烈全家一百多口人都给杀害了。

弘烈就想着劝孙延龄反过来投降朝廷。当时镇南将军觉罗舒恕的军队在赣州,弘烈就偷偷地写信给孙延龄的妻子孔四贞(她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说她别忘了国家的恩情,劝孙延龄投降。他还给奉诏招抚督捕的官员麻勒吉写信,说朝廷的军队要赶紧进军南安,弘烈自己会在韶州这边策应,这样两广就能平定了。舒恕和麻勒吉都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皇帝,皇上非常欣赏弘烈的忠诚,就封他为广西巡抚、征蛮灭寇将军,让他多招募义兵,让他自己看着办。

话说弘毅将军攻下了梧州,然后又给平乐、贺州、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这些州县发了命令,让他们投降。他还收复了浔州,派平乐知府刘晓带着奏折,把自己的作战策略上报朝廷。因为立了大功,弘毅将军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少保,刘晓也被提升为参议道。

那时候,马雄占据着柳州,尚可喜的手下将领们分别占据着平乐、南宁、横州,声势浩大,来势汹汹。虽然弘毅将军屡次打胜仗,但是新招募的军队缺少火炮和战马,他向尚之信借,但尚之信没答应。吴世琮杀了延龄之后,攻占了平乐,又来偷袭弘毅将军在梧州的驻地,结果被弘毅将军打败了。

到了十七年,弘毅将军和莽依图将军一起围攻平乐,结果战役失利,两人还互相指责对方。朝廷下旨说,弘毅将军的军队还没领到军饷,却仍然奋勇作战,收复了好多地方。莽依图从平乐退到了贺州,又说粮食不够,又退回了梧州,导致弘毅将军之前收复的州县都重新落入贼人之手。朝廷因此责令莽依图将功赎罪。弘毅将军督促军队前进,结果好几万叛军渡过了左江,弘毅将军战败了。叛军攻占了藤县,眼看就要打到梧州了。

到了十八年,尚之信的军队终于到了。弘毅将军把军队分成水陆两路,趁着叛军攻城的时机,从三面夹击,叛军溃败逃窜。于是,藤县被收复,平乐也被攻克,最后连桂林也收复了。

吴三桂的旧部延龄,弘烈上奏朝廷,说应该好好安抚他们,让他们散去。他还说,信守(吴三桂)这个人反复无常,心狠手辣,应该早做准备对付他。马雄死了,他儿子马承荫却投靠了吴三桂,还被封了个虚职“怀宁公”,假装请求投降,弘烈答应了,并上奏朝廷。朝廷就授予马承荫“昭义将军”的称号,让他统领军队。弘烈计划夺取云南和贵州。

十九年二月,弘烈军队到达柳州,马承荫约弘烈见面商议。弘烈到了之后,马承荫见时机成熟,就率领他的军队叛变,袭击了弘烈的营地,把弘烈抓起来送到了贵阳。吴三桂的儿子吴世璠用虚职引诱弘烈,弘烈说:“你爷爷没造反的时候,我就已经上奏弹劾他了,早就料到你们家一定会造反。你敢用这种话来污蔑我吗?”吴世璠的弟弟吴世琮想尽办法劝说弘烈,结果弘烈骂得更凶了。十月辛丑日,弘烈被害身亡。十一月,征南将军穆占收复贵阳,找到了弘烈的遗体,并将情况上报朝廷。朝廷追赠弘烈太子太师、兵部尚书的官职,谥号“忠毅”。二十二年,朝廷批准了广西巡抚郝浴的请求,在桂林修建了双忠祠,祭祀弘烈和马雄。

文章评论说:当时各藩镇势力强大,朝廷派去的督抚官员,实力根本无法与他们抗衡。文焜虽然和吴三桂分治一方,但他手下的军队早就归顺吴三桂了。像耿精忠那样忠心耿耿,像马雄那样忠于延龄,他们都是被困在城里,只能以死殉国,没有别的办法。弘烈独自起兵,又和莽依图失散,孤军作战,最终被马承荫所困。但是,他的忠义之气激昂,鼓舞了士气,震慑了敌人,他绝对不是白白牺牲的。唉,弘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