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典,字祥云,是湖南邵阳人。十八岁就参军了,一开始在王珍手下做事,后来跟着曾国荃去江西打仗,进了吉字营。

咸丰八年,在吉安南门外打仗的时候,曾国荃受了很重的伤,李臣典大声喊着,拿着长矛冲了上去,一直追杀到永丰、新淦。曾国荃觉得他特别勇敢,就破格提拔他当宝庆营的守备。攻下景德镇,又收复了浮梁,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咸丰十年,参加了小池驿的战斗,升了都司,还被赏赐了花翎。后来进军安庆,在菱湖打仗,逼近了太平军的营地,堵住了他们的北面。曾国荃大腿受伤,从马上摔了下来,李臣典飞快地冲过去把他救了回来。他和张胜禄、张诗日一起在枞阳打仗,打败了来支援太平军的敌人,这样水师才能顺利进驻。

咸丰十一年,攻打安庆西门的太平军营垒,陈玉成纠集杨辅清,带了几万人马,重重包围了官军,打到中午还没分出胜负。李臣典就赶紧告诉其他将领说:“情况危急啊,成败就在这一战了!”他横着长矛冲锋在前,和各营的士兵一起奋力拼杀,太平军大败,斩杀了数千个敌人,最后攻下了安庆。李臣典被提升为参将,还被授予“刚勇巴图鲁”的称号。

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我跟着曾国荃将军一路打仗,攻下了长江沿岸的很多城池。后来进军南京,我负责攻打丹阳镇和夺取秣陵关,因此被记名提拔为总兵。 那段时间军队里爆发了瘟疫,李秀成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双方在城下激战。曾国荃将军督战时,脸颊被炮弹打伤了,我和副将倪桂节拼死保护他,结果倪桂节战死了。当时敌人猛攻西路,我判断这是声东击西,建议大家做好东路的防御准备。果然,敌人主力转向东路进攻,参将刘玉春战死了。炮弹像雨点一样打在城墙上,我们死守城池,敌人就是攻不进来。 等战事结束后,我被提升为提督。

两年后,我和赵三元将军夜袭雨花台的石城。我们用草捆填壕沟,架梯子往上爬,结果敌人发现了,燃放炮火猛攻,我们的人马损失不少。我挥舞着旗帜,大声呼喊着冲了上去,其他将士也跟着冲锋,我们投掷火弹摧毁了敌人的炮楼,最终攻下了这座城。 因为这次战功,我又被记名提拔为提督,后来被任命为河南归德镇总兵。 之后,我又和萧孚泗、张诗日等将领一起攻下了紫金山和诸校场,连续攻克了南京城附近的许多敌军据点。

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我们攻克了天保城,南京城被彻底包围。 五月,我们又攻克了地保城。六月,各路军队轮番进攻,敌人顽强抵抗,双方伤亡惨重。我发现敌人的粮草还没完全断绝,而我们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就对曾国荃将军说:“我们的军队已经疲惫了!如果不能尽快攻克,时间长了恐怕会出变故。请允许我在龙脖子处挖掘地道,我愿意独自承担责任。” 于是,我带领副将吴宗国等人日夜挖掘地道,十五天后地道终于挖通了,我和九位将领一起立下誓约。第二天,我们引爆地雷,然后像蚂蚁一样涌入城内,其他军队也跟着冲了进去。我下令杀掉所有留着长头发的和新剃了头发的人(指太平军),就这样,我们杀死了十多万敌人。 我当时已经病了,但一直强撑着不休息,没过多久,就死在了军中,年仅二十七岁。

战后,朝廷把我的功劳列为第一,追封我为一等子爵,赐予黄马褂和双眼花翎。 但是圣旨还没到,我就已经去世了。朝廷又追赠我太子少保的官职,谥号为“忠壮”,并在吉安、安庆、南京分别为我修建了专祠。“

萧孚泗,湖南湘乡人。咸丰三年,他加入了湘军,跟着罗泽南将军在江西、湖北打仗,一路升官,做到守备。

咸丰六年,他又跟着曾国荃将军去江西打仗,攻下了安福、吉水、万安等好几个县城。到了咸丰七年,攻下了峡江,升了游击,还被赏赐了花翎。咸丰八年,参加攻打吉安的战役,敌人突然袭击萧孚泗的营地,他立马组织反击,打死了好几个凶悍的贼匪。很快吉安就攻下来了,他又升了参将。咸丰九年,江西的战事平息了,他又升了副将。

后来参加了攻打太湖的战役。咸丰十年春天,在小池驿发生了一场大仗,重新夺回了太湖,萧孚泗立了大功,被皇上赐号“勷勇巴图鲁”。接着又去攻打安庆,在菱湖打仗的时候,萧孚泗在东路挖壕沟,利用水势修建新的营地,多次打败敌人。

大家分头攻打安庆城外的各个据点,敌人的援军不断到来,和城里的敌人里应外合,轮番攻击官军的营地。萧孚泗他们一边打仗一边修筑工事,敌人始终没能得逞;他还和水师副将蔡国祥一起截获了敌人的粮草。八月,用地雷炸毁了安庆城墙,安庆城被攻克了,萧孚泗被记名提拔为总兵。皇上又给他加了提督的衔,任命他为河南归德镇总兵。

1862年,也就是同治元年,国荃带着队伍沿着长江往下走,孚泗作为先锋部队,攻下了西梁山。这时候,水师也取得了胜利,拿下了太平、芜湖,还攻破了金柱关、东梁山,接着又占领了秣陵关和江心洲,一路打到了江宁城下,孚泗因此被记名提督。李秀成带兵来救援,派人去江心洲截断我们的运输线,孚泗他们打退了李秀成的部队。后来,太平军猛攻孚泗的后营炮台,双方僵持了十多天。太平军用地雷炸毁了营墙,孚泗他们就用几十桶火药反击,太平军没能攻进来。等太平军疲惫了,孚泗和彭毓橘一起出击,夹击太平军,一口气端掉了好几十个贼营,孚泗因此被赏赐了黄马褂。

第二年,1863年,孚泗和总兵李臣典一起攻下了雨花台的石城,一路追击到上方桥,杀了好几千太平军,又攻破了秣陵关的太平军据点。晚上,他们夜袭上方桥,用木筏过河,控制了双桥门,连续攻破了好几个太平军的关卡。孚泗和彭毓橘还放火烧了太平军的桥梁,袭击了他们的营地,孚泗因此升任福建陆军提督。1864年,攻下天保城后,孚泗从钟山北面出发,在太平门修筑了三个营垒防守,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

六月,他们占领了龙膊子山的石城。孚泗和李臣典在山上修建炮台,离城墙只有十多丈远,他们还堆积沙土和草堆,高度跟城墙差不多高,做出要进攻的样子,实际上却在城墙底下秘密挖掘地道。晚上,太平军偷袭,炸毁了炮台,副将陈万胜战死了。第二天,大军逼近城下,总兵郭鹏程和王绍羲也在战斗中牺牲了。地道挖通后,他们点燃了火药,城墙轰然倒塌,将士们争先恐后地冲进去。太平军用火药抵抗,双方死伤惨重。孚泗亲手杀了几个逃跑的士兵,这才鼓舞了士气,大家一起冲进了城。李秀成躲藏在民房里,被孚泗抓获,洪仁达也被抓住了。因为战功卓著,孚泗被封为一等男爵,还赏赐了双眼花翎。后来,他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家奔丧。光绪十年,他在家中去世,朝廷给予了优厚的抚恤,并追赠谥号为“壮肃”。

朱洪章,字焕文,是贵州黎平人。咸丰初年,他响应号召当了乡勇,跟着黎平知府胡林翼去新宁剿匪,后来又去黄平剿匪,还抓住了匪首刘瞎么,因为立功被提升为外委。四年后,他又跟着胡林翼去湖北支援,一起攻克了岳州。之后跟着塔齐布攻打武昌,攻破了洪山贼营,于是就加入了塔齐布的军队。大冶、半壁山、田家镇、孔垅、小池口这些地方的战斗,还有攻打九江的战役,他都参加了,因为他勇敢,所以很有名。塔齐布死后,他就跟着周凤山。周凤山战败后,他又投奔了毕金科。

咸丰六年,他们攻克了饶州,朱洪章被提升为千总。毕金科战死了,他就接替毕金科统领军队。当时江西的军饷发放不及时,张芾暗中帮助皖南的军队,给他们提供资金,这才让军队没有散掉。后来因为在四十里街的战斗中,其他将领都打了败仗,朱洪章也被弹劾,降职为把总。咸丰九年,他跟着曾国荃收复了景德镇,官复原职,补任守备。从此以后,他跟着曾国荃,战功才开始显赫起来。

咸丰十年,他参加了攻打太湖的战役,解除了小池驿的包围,被晋升为都司。在攻打安庆的时候,他争夺壕沟和营垒,杀敌无数。咸丰十一年,安庆城被攻克,他被破格提升为参将,还被赐予“勤勇巴图鲁”的称号。跟着曾国荃从安徽东部南下,一路夺取沿江要塞,他又被提升为副将。后来驻扎在雨花台,江宁城里的太平军冲出来进攻,他多次打败了他们。等太平军的援军到了之后,大营被包围了,敌军用地雷炸毁营墙,悍勇的敌人拿着锋利的武器,匍匐前进。朱洪章指挥部队开枪放炮,又放火焚烧,杀死了无数敌人,我方也有很多士兵伤亡,经过很长时间才解了围。朱洪章因为多次攻克城池要塞,已经被记名提拔为总兵,这次更是被加授提督衔。

1864年,攻打南京城打了很久都没拿下。后来挖地道,从龙脖子山脚下挖通了,就开始商量谁当先锋。曾国荃就让将领们签署军令状,洪章签第一,武明良第二,刘连捷第三,其他将领依次签完,一共九个人。地道炸开后,洪章带着他手下胜、焕字三营共一千五百人,从倒口第一个冲进城。太平军措手不及,从城头上往下扔火药,像下雨一样,士兵死了四百多人。洪章进城后,就摆成圆阵和太平军打巷战。其他将领都进城后,军队分成三路,洪章带中路,直攻天王府北边。短兵相接,巷战打了一天一夜,杀死了很多太平军首领。后来洪章被赏赐了黄马褂,还被授予骑都尉世袭的官职,以后不管哪个提镇的职位空缺,都要优先考虑他。

一开始评定攻城功劳的时候,李臣典因为决策好被排第一,洪章排第三,大家都觉得不公平。洪章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武夫,从士兵一步步升到总镇。现在东南地区平定了,我经历了那么多战斗还能活着,已经很幸运了,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已经很知足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1865年,洪章被任命为湖南永州镇总兵。1876年,调到云南鹤丽镇,兼任昭通、临安、腾越等镇的总兵。鹤丽地势低洼,经常发大水淹没农田,那里有一条新河泄洪,但是经常堵塞。洪章在任期间,亲自带领士兵多次疏浚河道,减轻了水患,老百姓都很感激他。1888年,他因为生病请求辞职,病好了之后,曾国荃调任两江总督,洪章就去龙脖子山凭吊,祭奠死去的士兵,曾国荃还让人立碑记载此事。1889年,他署理狼山镇总兵。1894年,张之洞调他带十营兵力去防卫金沙卫。1895年,他在军中去世。张之洞上奏朝廷,详细陈述了洪章的战功,说他收复南京的功劳最大。皇帝下旨让史馆记录此事,并给予优厚的抚恤,追赠谥号为“武慎”,并且把他和曾国藩、曾国荃、胡林翼一起,在专祠里供奉。

刘连捷,字南云,是湖南湘乡人。一开始,他在同族刘腾鸿的湘后营里当个外委小兵,跟着部队在湖北各地打仗。后来,罗泽南向湖南巡抚胡林翼推荐了他,于是刘连捷被任命为副后营的领导,升了千总。咸丰六年,他跟着刘腾鸿去江西支援,在瑞州打仗,刘腾鸿不幸中炮牺牲了。刘连捷接手部队,攻下了瑞州城。

曾国藩很看重他,推荐他改做文职,让他留在江西当知县。后来,他又跟着曾国荃攻克了吉安,升了同知,然后去安徽继续剿匪。咸丰十年,他在小池驿打了个大胜仗,又升了知府。之后,他从集贤关进攻安庆,打败了前来支援的敌人。咸丰十一年,他又在集贤关打败了支援的敌人,攻克了安庆,升了道员,还被皇上赐封“果勇巴图鲁”的称号,这可是很高的荣誉啊!

同治元年,他攻打巢县东关,敌人竟然在罗星山上修筑了坚固的石墙。刘连捷带领敢死队,趁着夜色渡过河,放火烧了敌人的营寨,然后又攻克了西梁山、濡须口,渡过长江,攻下了太平府、金柱关、芜湖,一路势如破竹。军队驻扎在颜行的时候,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李世贤率领大批人马前来进攻,他们用炸药炸毁了营地的城墙。刘连捷赶紧让人修筑了横墙抵挡,还经常趁敌人松懈的时候,夜袭敌人的营垒。等敌人撤退后,他被记名提拔为按察使,还加封了布政使的衔。

因为大营的粮草供应线依赖无为州,刘连捷就带了三千人去守卫,那地方城外还有石涧阜,地势险要。同治二年,李秀成率兵包围了他们,粮草快要吃光了,彭玉麟劝他突围,但他誓死要坚守。后来彭毓橘前来支援,两人合力击退了敌人,又收复了巢县、含山、和州,皇上还赏赐了他黄马褂。之后,他又和水师一起进攻九洑洲、下关。

三年后,龙脖子山的地道终于挖通了,大家一起冲进城里!江宁城拿下啦!我被记上了布政使的名号,还加了顶戴花翎,还被授予了骑都尉的世袭爵位。湘军撤兵后,曾国藩留下了三千精兵强将驻守舒城和桐城,防备捻军。后来,会霆营的叛军跑到江西闹事,我奉命率军追剿,驻扎在吉安和赣州,又赶到广东嘉应州,把粤匪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了。 因为生病受伤,我就回家休息了十年。

光绪年间,曾国荃大人去山西平乱,奏请朝廷让我去包头练兵。之后,我又跟着曾国荃大人调到山海关,后来又调到江南负责江防。十三年后,我死了,朝廷给了我抚恤,追赠内阁学士的官职,还专门为我修建了祠堂,谥号“勇介”。

彭毓橘,字杏南,是湖南湘乡人。他跟着曾国荃大人去江西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升了县丞。到了安徽后,在小池驿、菱湖等地的战斗中都表现出色,多次打败了敌人的援军,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知府。后来,大军攻打长江沿岸的各个重要据点,攻克了太平府、金柱关、芜湖,他又升了道员,还被赐予“毅勇巴图鲁”的称号。

大军逼近江宁的时候,彭毓橘和其他的将领分头行动,攻占了丹阳镇、秣陵关等重要据点,摧毁了敌人的几十个营垒。他还进攻雨花台的石城,敌人死守着就是不肯投降。李秀成率领大军来救援,我们的营地被包围了。彭毓橘当时正染上了瘟疫,但他强忍病痛坚持作战,抓住机会出击,打垮了敌人的营垒,解了围。 解围后,彭毓橘和我一起支援江北,配合水师部队,接连收复了江浦、和州、含山、巢县四座城池,江北地区基本平定了。 在江宁附近消灭敌人的营垒,彭毓橘的功劳最大。龙脖子山地道炸响的那一刻,督军率领大军冲进城里,他亲手斩杀了逃跑的敌人。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的功劳最大,被记上了布政使的名号,还被授予了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

他本来被任命去福建汀州、漳州、龙岩一带当兵备道,但是还没上任呢。后来曾国荃推荐他,让左宝贵统领湘军去湖北,因为捻军在那儿闹腾,黄州、安陆都乱了套。左宝贵带兵去剿匪,打了不少胜仗。同治六年,军队到了蕲水,左宝贵带着几百人的小队四处查看地形,走到麒麟凹的时候,碰上大股捻军,被包围了,狠狠地打了一仗,伤亡惨重。左宝贵战马陷进了泥坑里,被抓住了,他一边骂贼寇一边壮烈牺牲。这事儿皇上知道了,就按照布政使阵亡的例子给他追封,还专门给他修了祠堂,追赠内阁学士的官职,谥号“忠壮”,给他加了骑都尉的世袭爵位,还封他为三等男爵。

张诗日,是湖南湘乡人。咸丰五年,他跟着罗泽南打仗,当时还是个外委,一起攻克了义宁。咸丰六年,他改到曾国荃的军队里,攻克了安福,又在吉安打了胜仗。咸丰八年,又收复了万安、吉水,直接升了守备。咸丰九年,因为攻克了吉安、景德镇和浮梁,接连升官,当上了游击。咸丰十年,他去小池驿增援,又收复了太湖、潜山,升任参将。

他参加了攻打安庆的战役,率领三个营的兵力在枞阳打败了前来支援的捻军。咸丰十一年,安庆城破了,他升任副将,加了总兵的衔,还被赐予“幹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元年,他跟着军队攻克了长江沿岸的重要据点。到了南京城下,他死守大营,打败了前来支援的敌人。他接连升官,被记名提督。同治二年,他多次打败了南京城外的敌军营垒,皇上赏赐了他黄马褂。

同治三年,他攻克了天保、地保两座城池。正在挖龙脖子地道的时候,李秀成趁夜从太平门杀出来袭击,还假扮成官军,从朝阳门东边杀出来,想烧营。张诗日和众将士奋力抵抗,把他们打退了。地道突然着火,城墙塌了,张诗日率领士兵登上龙广山,夺回了太平门;又从神策门转战到狮子山,夺回了仪凤门。论功行赏,他被授予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

话说,诗日将军,四年的时候被任命为直隶宣化镇总兵。五年,他跟着曾国藩去剿灭捻军,在西平打败了张总愚和牛洛红,又在万金寨打败他们,还进攻了双庙的贼巢。捻军骑兵偷袭官军后方,诗日将军立马分兵反击,追着捻军打到了洪河,又在郾城和召陵打败他们。结果受伤了,就回老家休养去了,第六年就去世了。曾国藩在奏折里夸诗日将军收复江宁有功,应该算西北一路的功劳,论功行赏排在李臣典、刘连捷、萧孚泗之后,朝廷对他进行了优厚的抚恤,还追赠他“勤武”的谥号。

伍维寿,湖南长沙人。他跟着曾国荃去支援江西,攻打安庆,攻克了沿江的重要据点,升了副将。他还攻下了雨花台和聚宝门外石垒,多次升迁,最后被记名提拔为总兵,还被赐予“毅勇巴图鲁”的称号。他和朱南桂一起攻破了神策门,进城后,他率领骑兵追击溃逃的捻军到了湖熟镇,活捉并斩杀了贼酋李万材等人,之后被记名提拔为提督,赐予黄马褂,还被授予骑都尉世袭的官职。第六年,他被任命为陕西汉中镇总兵,后来又调到甘肃宁夏镇,光绪元年去世了。

朱南桂,也是湖南长沙人,是罗泽南的旧部,在两湖地区转战多年,凭借战功升到副将,被赐予“勖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元年,他解除了金柱关的包围。第二年,他攻克了薛镇和博望镇,被记名提拔为总兵。攻克江宁的时候,朱南桂率先攻破了神策门月城,爬梯子进城,因此被赐予黄马褂,并被授予云骑尉世袭的官职。后来,他被任命为河南归德镇总兵。第五年去世,朝廷对他进行了抚恤,追赠他“勤勇”的谥号。

罗逢元,湖南湘潭人,一开始是武生,后来参军,去广西剿匪。跟着曾国藩管水师,当营官,在湖北、江西到处打仗,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副将。后来又跟着曾国荃攻下安庆,被记名提拔为总兵,还被赐了个“展勇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威风凛凛。接着又攻下了长江沿岸好几个重要的据点,一直打到江宁,然后又回太平守城,驻扎在金柱关。后来,贼酋陈坤书带兵来打,罗逢元死守阵地,打了好多仗,以少胜多,抓了杀了一万多敌人,因此被记名提拔为提督。攻下江宁的时候,他从南门以前被攻破的地方爬上去,皇上龙颜大悦,赏了他黄马褂,还给了他世袭的云骑尉官职。后来因为受伤回家休养,光绪四年去世了,朝廷还给了他抚恤。

李祥和,湖南湘乡人,一开始跟着罗泽南,立了不少功,升到了游击。后来跟着曾国荃,攻下了吉安和安庆,一路升官,最后也当上了副将,还被赐了个“著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元年,他跟着大军攻打江宁,死守大营,打败了来支援的敌人,被记名提拔为提督。同治三年,攻打地保城的时候,他第一个冲上去,还建了炮台居高临下攻击城里,地道也成功挖通了。因为功劳大,皇上赏了他黄马褂,还给了他世袭的云骑尉官职。同治四年,他被任命为安徽寿春镇总兵,跟着刘松山去陕西剿灭捻军。同治六年,在洛川大贤村打仗的时候,不幸中炮阵亡,朝廷给了他抚恤,还追赠谥号“武壮”。

萧庆衍,湖南湘乡人,报名参加了湘军右营,在江西、湖北到处打仗,最后也升到了副将。攻下太湖和潜山后,被记名提拔为总兵,还被赐了个“刚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二年,他去江浦支援,又收复了含山、巢县和和州,还加了头品顶戴。同治三年,他渡过长江,参加攻打江宁的战役,攻克了上方桥,然后进军钟山,在太平门外修建了三个营垒。城破的时候,他从缺口冲了进去,夺取了朝阳门和洪武门,皇上赏了他黄马褂,还给了他世袭的云骑尉官职。

吴宗国,湖南长沙人,是个特别勇敢的人。他跟着军队去湖北剿匪,一路升官,做到守备。

同治元年,他跟着曾国荃将军沿长江东下,一个一个攻克重要的关隘,立下大功,升到参将,还被皇上赐了个“资勇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厉害吧!第二年,他又在聚宝门外上方桥和江东桥打败了匪军的营垒,还配合水师部队攻破了九洑洲和印子山的匪巢,这下又升了副将。

后来,跟着李臣典将军一起重新开挖地道,当时城里的匪军防卫特别严密,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吴宗国拿着藤牌,手里还拽着长绳,冒着炮弹的危险,一个人冲在前面,跑到城墙底下测量距离再回来,这才开始正式挖地道。工程完成后,他被记名提督,还被授予了一品官的封号,想想这升官速度!同治五年,他和提督郭松林一起在德安剿灭捻军,在罗家集遭遇埋伏,英勇牺牲了。按照提督的规格给他抚恤,还追赠骑都尉世职。

话说啊,洪秀全在南京盘踞了十多年,曾国荃将军在苏浙还没完全平定的时候,就孤军深入,攻打南京城,当时援军还没到,敌人又多,情况非常危急。等援军到了,那些被困的匪军就拼命抵抗,个个都拼死战斗,这场仗打了整整两年才结束,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当然是因为指挥得当,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将士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英勇无比!他们的这种精神,就算跟古代那些有名的忠勇之士相比,也毫不逊色!所以,我特意把吴宗国的事迹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