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是个美国纽约人,以前当过他们国家的军官,后来因为犯了事儿被撤职了,跑到上海来了。当时中国人正想抓他呢。结果呢,太平天国那帮人打下了苏州,上海也开始紧急备战,准备训练精兵强将。苏松太道吴煦看中了华尔的能力,就跟美国领事说了说情,让他免于被抓。华尔感激吴煦的恩情,主动要求效力,还带了一队印度兵。等印度兵撤走了,他又主动说自己愿意为中国效力。

咸丰十年,太平军攻陷了松江府,吴煦就让他招募了几十个外国兵当先锋,后面跟着几百个华尔带的兵,一半穿西式军服,一半穿普通衣服。华尔下令说:“冲锋陷阵,谁要是后退,就杀无赦!” 贼兵迎面冲上来,枪炮齐发,华尔命令士兵卧倒,结果一个都没受伤。然后突然站起来,一百二十支枪一起开火,一共打了三轮,打死了好几百个太平军。太平军败逃进城,华尔他们紧追不舍,在城里巷战,还砍死了几个穿黄衣服的太平军头目。太平军逃跑了,松江府就收复了,华尔也受了伤。

之前吴煦和华尔约定好了,城池收复后,缴获的战利品都归华尔所有。可是等他们进了太平军的营地,啥也没找到,吴煦就给了他五千两银子作为奖励。吴煦还让他守卫松江府,又让他招募训练了五百人的洋枪队,从服装、武器到步伐都按照西方的标准来。

同治元年,太平军又来攻打松江府的富林和塘桥,好几万人马,直接逼近城下。华尔就带着他那五百人迎战,被围住了。他把部队分成几个圆形阵地,一共五层,每层士兵向四个方向站,最里面一层站直,往外一层一层地蹲下,枪口都对着外面。华尔在中间吹号角指挥,号角一响,大家一起开火,打了三轮,又打死了好几百个太平军。然后他们追击到辰山,华尔又受了伤,但他带伤坚持作战,太平军才终于撤退。接着,他联合其他军队一起攻打太平军的营地,杀死了守门的,抢先冲进去把营地给毁了。这一战,以少胜多,打了个大胜仗,真是奇迹! 当时浦东的太平军占据了高桥,威胁着上海,华尔就和英法联军约定好守卫海滨,自己率领部队进攻,结果太平军大败,华尔被升为了四品翎顶官。

李鸿章将军来到上海,就把我安排到戏班下面,让我去组建常胜军,又招募了三千士兵进行训练,参将李恒嵩协助我,军饷翻倍发放。当时太平军占据了王家寺,我和英国提督何伯等人一起进攻。我冲锋陷阵,第一个冲进去,杀了很多敌人,然后逼近南翔,敌人也倾巢而出猛烈抵抗,何伯还受了伤。我冒着浓烟直冲进去,立刻摧毁了他们的营地,活捉了八百多人,于是收复了嘉定。

接下来计划攻打青浦,我从东门发起进攻,城墙被攻破了;英法联军从西门进入,我负责接应。敌人溃逃,很多都跳水自杀。攻打奉贤的时候,法国提督卜罗德不幸阵亡,朝廷下令赏赐貂皮和丝绒,并抚恤他的家人。这时李恒嵩在赵屯港、四江口一带防守,屡战屡败,嘉定和青浦又再次面临危险。我正打算直接攻打金山卫,听说他战败的消息后,就回青浦防守。结果富林、泗泾又相继失守,我只好放弃青浦,挑选了五百名精兵奇袭天马山,打败了敌人。我进入城内,把守城的官兵带出来,一起死守松江,在城墙上日夜不停地炮击,敌人夜间偷偷逃跑了,包围松江的战役解除了。

官军计划收复青浦,我攻打南门,开着轮船进入护城河,摧毁了十多丈长的城墙,率领士兵登上城墙,敌人一边抵抗一边逃跑,我追击他们到白鹤江黄渡,收复了青浦城,被提升为副将,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没过多久,伪慕王谭绍光又来进攻,他们逼近西门,我和总兵黄翼升率领各路军队与他们作战,敌人溃败,逃到北岸,我摧毁了他们的七个营地。一个月后,西方的军队再次收复了嘉定。

话说那年秋天,十万贼寇又来犯上海,华尔将军从松江火速赶来,和各路军队一起把贼寇打退了。这时候宁波戒严,巡道史致谔请求支援,李鸿章就派华尔将军和增援部队一起前往宁波。结果,在路上,我们的广船和法国兵发生了冲突,这反而给了贼寇可乘之机,他们趁机攻打新城,从姚北绕道进攻慈溪。华尔将军巧妙地安排了三艘轮船,一艘停在灌浦,一艘停在赭山,还有一艘从丈亭开进太平桥、余姚四门镇,他自己则率领几百名士兵抵达半浦。清晨刚到城下,他正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他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赶紧被抬回了船上。剩下的士兵们拼死奋战,贼寇打开北门逃跑了。华尔将军回到郡城,还能指挥手下处理军务,两天后才去世。他穿着中国的官服下葬,也算是遂了他的心愿。李鸿章向朝廷请求,对华尔将军给予优厚的抚恤,并在宁波、松江为他修建祠堂。当初,华尔将军的灵柩运回老家后,他的家人检查他的箱子,发现了金陵城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贼寇的驻扎地点、城墙的尺寸方位,精确到每一寸,人们都称赞他收集情报的本事真厉害。

再说说勒伯勒东德加理尼阿尔伯依都额尔,法国人,很多人叫他法尔第福。他原来是法国海军参将。咸丰十一年,他来到上海。当时贼寇占据宁波,西方人对此很反感,就增加了驻军,并派勒伯勒东乘坐轮船停在三江口。同治元年,他跟随官军攻克了宁波府城,又招募了一千五百名壮丁组成洋枪队,主动要求加入官军。第二年,他被授予浙江总兵的职务,受巡抚和宁波道的节制。当时上虞的贼寇进攻泗门、马渚,勒伯勒东的军队驻扎在余姚待命。不久,他和同知谢采嶂一起直捣贼寇的营地,贼寇有上千人被逼跳水而死,官军乘胜追击,摧毁了贼寇的据点,攻上城墙,击杀了顽抗的贼寇,其余的贼寇都逃跑了,城池被攻克。之后,他又去攻打蛏浦,攻打绍兴,还打算用缴获的土炮,结果巡道张景渠阻止了他,但他不听劝,没过多久,土炮果然炸膛了,他负伤身亡,朝廷也对他进行了优厚的抚恤。后来,法尔第福被任命为江苏副将,率领他的军队退守百官。

法尔第福,又名买忒勒,挺喜欢看中国书的。后来他攻打绍兴,一把火烧了西郭门。第二天继续打仗,被打退了十多丈远,他带着兵上了城墙,敌人拼命抵抗,还有几十个黑人帮着他们,结果法尔第福就牺牲了。朝廷对他进行了优厚的抚恤。

戈登,是个英国人。同治二年,李鸿章让他带着两千常胜军去攻打常州和福山营。还另外派了菲律宾的士兵,乘着小船悄悄靠近敌人的营垒,架起木桥,让敢死队埋伏在城墙底下。到了中午,东西两边的敌营都被攻破了,官兵们顺着城墙冲进去,狠狠地杀了一通,顺利夺取了福山石城。 围城解除了,戈登被临时任命为江苏总兵。接着进攻太仓,炸毁了南门敌人的关卡,戈登用炮火炸毁了两个石头垒成的据点,官兵们紧跟着冲上去,攻下了太仓。

计划攻打昆山,戈登和总兵程学启一起研究地形,发现昆山周围水很多,只有西南方向能通往义乌,于是他们决定先切断敌人的退路。于是戈登就带了一支小部队,乘船绕到昆山的西边,敌人没想到他会从这里来,立刻就溃败逃跑,丢下了四个据点。 谭绍光纠集了一些凶悍的匪徒来争夺,结果被戈登和各路军队打得大败,戈登他们一直打到昆山城下,和李恒嵩一起夹击敌人,敌人的首领,那个伪朝的将领,提前逃跑了。一个月后,程学启攻打东城,戈登从果浦河迅速赶到,扼守西路,两路大军同时猛攻。敌人从西门逃走,被堵在水边,全被歼灭了。 之后戈登就驻扎在昆山城,配合其他部队作战。

后来又转移兵力攻打花泾港,戈登知道敌人肯定不会提高警惕,就率领部队攻击北门,摧毁了城外的敌营。第二天,敌人就投降了,戈登收复了吴江、震泽,然后就班师回朝了。

我当时去上海拜访了曾国藩。之前,白齐文在松江府闭城不出,向朝廷要钱粮。等他撤兵后,暗中勾结太平军,带着两百人偷偷摸摸地进了苏州城。戈登探知了这个消息,赶紧回到昆山做准备。接着就攻打苏州城,他率领三千兵马,跟李学启一起死守要害,一点点地削弱城外太平军的营垒。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听到消息后赶来救援,屡次被击败;而绍光带领的部队每次战斗都拼死抵抗,从伪纳王郜云官以下,很多人都动了反叛的心思,跑到营地请求投降。于是,我和李学启乘着小船在洋澄湖会见了郜云官等人,命令他们斩杀李秀成、绍光来献功,李学启和我一起发誓,戈登也作证。没过多久,李秀成逃跑了,郜云官杀了绍光,打开齐门投降,获得了头等功牌和银币奖励,军队也得到了犒赏。

之后我们又一起攻打宜兴、溧阳,并且击退了杨舍的太平军。接着我们包围了常州,炸开了南门,联合各路军队挖掘壕沟、修筑城墙,最终打败了太平军。论功行赏,我获得了黄马褂、花翎,并被授予提督的品级和服装。

一开始,戈登和李学启是兄弟般的交情,每次打仗都一起行动。等到处决那些投降的太平军首领时,戈登对李学启的做法很不认同,他抱着郜云官的头痛哭,发誓再也不见李学启。后来听说李学启去世了,戈登悲痛万分,请求得到李学启在战争中使用的大旗两面,带回英国作为纪念。戈登回国后,埃及发生了动乱,他率军去平叛,结果不幸遇害。朝廷还派使者去吊唁呢。戈登曾经说过:“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容易指挥,如果能够好好训练,可以由弱变强。”他还说:“中国海军适合防守,船炮的设计,大的不如小的。”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的军事才能。

日意格,是个法国人。以前在法国当过军官,后来派驻上海。

同治元年,他调到税务部门工作,后来又调到宁波,在那里修缮了城墙,立下了功劳。 当时官军正在攻打慈溪,他就带法国兵去支援。结果余姚的四个城门失守了,他和当时的护军统领陈世章一起带兵去讨伐。 打了一个多月,一直打到了上虞。 路上土匪设卡、修筑障碍物,他们都给拆了。 然后他们猛攻城池,用大炮轰击,土匪拼命抵抗,日意格很勇敢地冲在前面,结果受了伤,但是其他士兵继续进攻,杀了一千多敌人,土匪才逃到曹娥江那边去了。

接着他们进攻奉化,和其他的军队一起攻下了奉化。 之后又攻打安吉的思溪和双福桥,还用小轮船去了荻港,摧毁了袁家汇的土匪营垒。 这样一来,浙江的战事就平定了。 后来左宗棠让他和德克碑一起研究西方造船技术,仿造小轮船进行试验。

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局,日意格被任命为正监督,他负责选址、招募工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还筹建了绘事院和小铁厂。 同治七年,他被提升为提督,还赏赐了花翎。 同治十三年,因为在船政局的贡献,他还获得了赏赐的银币。 光绪年间,他去世了。

德克碑,一个法国参将。一开始,他帮助攻打奉化,立了功。后来,他奉命回国,临走前去拜访了左宗棠。左宗棠对他很友好,开导了他。德克碑被左宗棠感动,表示愿意换上中国军服,听从调遣。于是,他被安排驻守萧山。

后来,蒋益澧攻打杭州城,命令德克碑去帮忙。同时,游击何文秀攻打鸡笼山。德克碑从宝塔岭登陆,攻击依托城墙的敌人营垒。正赶上大雾,敌人勾结嘉兴的援军,从万松岭袭击都司张志公的营地,声势浩大。德克碑带领部队前去支援,打败了敌人。

蒋益澧指挥水陆大军一起进攻,接连攻破九个敌军营垒。高连升总兵占据了五个营垒,德克碑占据了两个,驻扎在馒头山。他们炸毁了城墙好几丈,摧毁了凤山门,官军乘胜追击,杭州城终于收复了。敌人溃败,逃往湖州。

之后,攻打安吉思溪,德克碑率领部队支援,轰击双福桥,没攻下来。他就开着小船停在河汊里,放火烧了八角亭,架起木桥帮助军队过河。敌人阻拦军队在河中央无法前进,德克碑勇敢地冲到岸边,结果部队中了埋伏,被迫撤退,改道荻港,越过壕沟,攻克了三个敌军营垒。事情平息后,德克碑撤兵回到上海。

五年后,他担任船政局副监督。七年后,马尾设立船厂,他督促工程建设,获得了赏赐——花翎。九年后,左宗棠平定回乱,命令他前往甘肃,归左宗棠指挥。十三年后,因为他在船政的贡献,获得了奖励。后来,他去世了。

赫德,字鹭宾,是英国人。咸丰四年,他来到中国,先在宁波领事馆当翻译,后来调到广州,又当了香港督署的书记官。咸丰九年,他升任粤海关副税务司。咸丰十一年,总税务司李泰国奉命买军舰,就让赫德代替他去长江新开的港口设立海关。

同治二年,李泰国离职了,赫德正式接任,搬到上海工作。同治三年,他又在台湾设立了南北两个海关,之后回到北京,被加封为按察使。同治八年,他又升为布政使,去沿海各地测量,设立灯塔和界碑。光绪二年,他参与制定了炮台条约。光绪十年,他去南京跟法国大使谈论越南的事情。结果在台湾海域巡逻的时候,被法国人抓了,于是就派驻英税务司金登幹去巴黎交涉,趁机跟法国人签订了停战协议,然后回国。没过多久,英国就让他当清朝和韩国的大使,但他没接受。一年后,他被赏赐了花翎和双龙二等一级宝星。

光绪十二年,他去了香港和澳门,协商洋药税收合并征收的问题,并在九龙和拱北设立了海关。光绪十三年,葡萄牙大使来中国,他跟对方签订了澳门的草约。光绪十五年,西藏的军队入侵哲孟雄,英国军队趁机进入西藏,赫德就派他弟弟,税务司赫政去西藏,跟驻藏大臣一起商议边界等问题。光绪十九年,他被赏赐了三代一品封典。光绪二十五年,他和德国大使一起筹备在胶州设立新的海关。

第二年,各国联军进入北京,他参与了和谈,被晋升为太子少保。光绪二十八年,他被召见进京,皇上赐给他“福”字。光绪三十一年,他又和德国大使重新商议胶州海关章程,改为免税区制度。接着他又和日本大使一起筹备在大连湾设立海关,税收制度跟胶州一样。光绪三十三年,他在东三省各地设立海关。第二年,他请求退休,皇上批准了,还加封他为尚书。

赫德在中国当官将近五十年,跟不少中国士大夫都有交往。他还教儿子学习八股文,想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没让他参加。总署曾经想推荐他担任总海防司,但道员薛福成认为他阴险狠毒,总是偏袒外国人,排挤中国人,于是上书给李鸿章,极力反对,这件事才作罢。辛亥革命后,赫德病死了,朝廷给了他优厚的抚恤。

帛黎,是个法国人。同治八年,他就来到中国,在福州船政学校当老师。到了同治十二年,皇上赏了他五品官衔,还给了他一枚双龙奖牌。

第二年,他调到江海关当帮办,先后在镇江、北海、温州、临海、广州等地的海关工作。光绪十九年,他升了三品官,调到北京,在税务司工作。光绪二十二年,朝廷要搞邮政,就让赫德兼管这事儿,帛黎实际上是参与具体管理的。 全国重要的城市、省会和通商口岸,都陆续设立了邮局,名字就叫“大清邮政”。后来他又调到拱北工作。光绪二十六年,他回到北京。第二年,他升任邮政总办,官职也升到了二品。还在芜湖设立了一个代办局。光绪二十九年,河南、山东、山西、贵州又设立了邮政副总局,从此,内地城里乡下,到处都建起了邮局。那时候还没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呢,就已经跟日本、英属印度和香港签订协议,开始试行联邮了。光绪三十年,他获得了双龙三等第一宝星的奖励,还跟法国、德国和英属印度的官员商定了联邮章程。前后一共建了六百多个邮局,还有四千二百多个代办所。

宣统三年,邮政归属邮传部管理,设立了邮政总局,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极力推荐他,他就当上了邮政总局总办,邮局从此开始正式设立官职了。过了两年,他请求退休回国,没多久就去世了。

书里说:华尔、戈登先后带兵打仗,在江浙地区立下大功,世人都称他们为“洋将”,他们的军事策略也广为流传;日意格一开始也参加过战争,后来在船政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赫德长期担任税务总管,还兼管邮政,在外交方面也参与了很多事情,人们称他为“客卿”。这几个人,都担任了中国的官职,穿上了中国的官服,虽然有的还是原来的国籍,但是领着中国的俸禄,却忠于职守,确实值得称赞,所以把他们的事迹都记录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