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铭,字新甫,是库里氏家族的人,满洲镶白旗人,在锦州驻防。他通过捐钱的方式,用举人的身份当上了知县,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知府。光绪十一年,他代理兖州知府,升任道员。光绪二十一年,调任山西。光绪二十六年,署理按察使。当时义和团在山西闹事,恩铭请求巡抚毓贤暗中护送外国传教士出境,但没得到同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后,毓贤带兵去固关,恩铭兼管巡抚和藩台的职务。皇上的车驾到达太原,召见恩铭,恩铭奏对的时候,哭着诉说了当时的艰难情况。后来,恩铭被任命为归绥道。之前,口外七厅杀害了四十多个传教士和两千多个教民,需要安抚的人很多,情况也紧急。恩铭到任后,马上拿出官府的钱和粮食救济他们。

碰巧联军到了大同,老百姓都吓跑了。恩铭又让传教士去劝说那些人,并且和他们据理力争,这才让联军撤兵。光绪二十八年,恩铭调任直隶口北道。当时正值义和团事件之后,十三個厅、州、县的教民情绪激动,想要报复,宣化有个叫华的传教士还强迫百姓信教,恩铭为此很头疼。他和外国传教士反复辩论,最终让传教士答应约束教民的行为,教民和教士的关系才算安定下来。之后,恩铭升任浙江盐运使。光绪二十九年,他调任两淮盐运使,然后升任江苏按察使。他治理盐务政绩显著,打击私盐贩卖,体恤盐民的辛苦,每年增加国库税收三十万两。当时有人提议把盐场改成公司,并且想用煤炭和轮船运输食盐,恩铭极力说明这样做弊端很多,这个提议最终被否决了。

恩铭被授予布政使的职位,因为在山西协饷(筹集军费)方面有功劳,还被授予一品官服。光绪三十二年,他署理安徽巡抚,修缮了广济圩,赈济了皖北水灾的灾民,老百姓都很感激他。红莲帮匪徒从江西进入安徽,毁坏了建德教堂,同时湖北的一些居民住在霍山,也和教堂发生了冲突,匪徒乘机作乱,势力越来越大。恩铭分兵增援,平定了叛乱,并且弹劾了那些酿成祸端的官员,安徽地区才恢复了平静。

话说朝廷那时候正要推行新政,大力发展警察事业,上面就下令整顿巡警学堂。正好安徽巡抚恩铭推荐了道员徐锡麟很有本事,就让他去负责这事儿。恩铭又想着政事繁忙,钱财紧张,就效仿以前的办法,丈量长江沿岸的土地,按年收税,并且鼓励垦荒、放牧和植树造林一起搞。朝廷还下旨,让民刑事诉讼法参考中西法律,让督抚们去讨论。恩铭考虑到安徽北部老百姓比较彪悍,就挑出六个不方便的地方上报朝廷。

第二年夏天,巡警学生毕业了,恩铭去学校参加考试,徐锡麟趁机开枪打伤了他。知县陆永颐奋不顾身去救,结果先死了。徐锡麟让经历顾松关上校门,顾松不听,也被杀了。徐锡麟的手下带着恩铭回衙门,恩铭就死了。这事儿传到朝廷,朝廷追赠恩铭太子少保,谥号忠愍,在安徽给他建祠堂,赏赐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由他儿子徐咸麟继承。恩铭死了,徐锡麟也被抓住了。

徐锡麟是浙江山阴人,在日本留学,花钱买了道员的官职。他心里想着要掌握军队,好发动起义,结果仓促行动,最后被抓住了,被杀害了。过了几年,又发生了孚琦和凤山被刺杀的事儿。

孚琦,字朴孙,是西林觉罗氏,属于满洲正蓝旗。他从工部笔帖式做起,做到军机章京,后来升官到郎中,又升到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二年,他被外放到广州当副都统。他特别重视教育,曾经创办了八旗工艺学校,还整顿了大小各级学堂。第二年,他代理将军职务。将军的差事比较轻松,孚琦怕自己会偷懒,每天都读书练字,有空就亲自参加劳动。宣统二年,他又代理将军。第二年春天,他去城东燕塘勘察旗地,顺便观看军事演习,其中包括试飞军用飞机。有个叫温生才的革命党人,暗中策划刺杀他。那天快要天黑了,温生才埋伏在路左边,等孚琦来了,就开枪打死了他。温生才被抓住了,判了死刑。这事儿朝廷知道了,皇上很同情,追赠孚琦谥号恪愍,并让凤山接替他的职务。

凤山,字禹门,是汉军镶白旗的刘氏。他因为翻译考试考中举人,然后继承了佐领的职位,后来又担任骁骑营翼长和印务章京。一步步升迁到参领,还负责管理东安巡捕分局。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有个外国人在他管辖的区域内伤了老百姓,凤山把他抓到总局,坚决要求依法严惩,毫不手软。之后他升任副都统,负责训练京畿地区的陆军,成绩显著。后来被任命为西安将军,继续负责军事。宣统初年,军队改编,他被调回本部,才卸下兵权。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广州将军,还没出发,武昌起义就爆发了。当时香港是革命党的根据地,他们计划攻打广州,很多人劝他不要去,说:“您是朝廷的大臣,不能不遵从圣旨啊!” 凤山毅然决然地前往广州。

他到达广州的时候,总督和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都不敢出来迎接他,有人劝他先微服入城,不要重蹈孚将军的覆辙,但是凤山不同意。中午,他乘坐轿子,仪仗队开道,到达南城外时,革命党人躲在店铺屋檐上向他投掷炸弹,瓦片飞落,跟随他的十多个人当场死亡,街道上的石板都被炸裂了。傍晚,人们找到了凤山的尸体,已经烧焦了,面目全非。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职位,谥号勤节,并赐予他的后代骑都尉的世袭爵位。

端方,字午桥,是满洲正白旗的托忒克氏。他通过荫生考试考中举人,花钱捐官做了员外郎,后来升迁为郎中。光绪二十四年,他出任直隶霸昌道。京城设立农工商局后,他被调回京城负责管理该局,被赏赐三品卿衔。他曾经作过一首劝善歌,深得皇帝赞赏。之后,他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然后升任布政使,最后做到巡抚。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他负责迎接和安排行在。后来,他又调任河南布政使,然后升任湖北巡抚。光绪二十八年,他代理湖广总督。光绪三十年,他调任江苏,代理两江总督。不久又调任湖南。他在湖南期间,非常重视兴办教育,资助了很多学生出国留学。一年多后,他被召回京城。之后被任命为闽浙总督,还没上任,就被朝廷派去考察欧美各国政治。考察结束后,他写成《欧美政治要义》献给朝廷,关于立宪的讨论也从此开始。光绪三十二年,他调任两江总督,在任期间,他兴办学堂,整顿警察,建造兵舰,训练陆军,制定长江巡缉章程,名声越来越大。

宣统改元那年,端方被调到直隶任职。慈禧太后的梓宫要安葬了,端方乘坐的仪仗队竟然横冲直撞地闯过了神路!这可惹恼了农工商部左丞李国杰,他上奏弹劾端方违反制度,结果端方被免职。没过多久,御史胡思敬又弹劾端方贪污横暴,列举了十条罪状。这事儿交给了张人骏调查,最后上报朝廷,因为端方没有遵守朝廷的规定,受到了斥责。不过,因为他已经丢了官,所以朝廷也就没再追究了。

三年后,朝廷又任命端方为侍郎,让他负责督办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修建。当时,关于铁路归属国有还是私有的问题,朝廷内部意见不一,而且湘川两省的铁路收归国有的章程也不一样,这可把四川老百姓给激怒了。四川、湖北又是革命党人聚集的地方,他们趁机闹事。端方在汉口的时候,赶紧赶到四川,还弹劾了四川巡抚赵尔丰办事过于急躁。朝廷就派他带兵去四川平乱,后来又让他代理四川巡抚的职务。他走到哪个州县,就召集当地父老乡亲,宣扬朝廷的恩德和他的威严。到了资州,他手下的鄂军竟然哗变了!军官刘怡凤带着人冲进端方的住所,对他出言不逊,端方因为不肯屈服而被杀害了。

端方为人性格开朗,不拘泥于小节,特别喜欢收藏金石书画,而且非常爱交朋友。他在江浙和湖北做官的时候,每天都有宾客来访,一时之间,文人墨客云集,热闹非凡,那场面简直可以比肩魏晋名士的聚会了。

端方的弟弟端锦,字叔絅,是河南知府。他曾到欧美各国考察铁路建设,还写了一本《日本铁道纪要》。端方到四川平乱后,发生兵变,端锦挺身而出保护哥哥,还大声痛骂那些无良的士兵,结果兄弟俩都被杀害了。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端方太子太保,谥号忠敏;追赠端锦谥号忠惠。

当时,负责运送军饷的官员刘燧,荆州驻防官员、举人、都司赫成额,也都投水自尽了。

松寿,字鹤龄,是满洲正白旗人。他靠祖上的功劳做了工部的一个小官,就是笔帖式,后来一步步升官,做到郎中。之后外放去陕西当督粮道,负责粮食运输和供应。

光绪二十一年,他升任山东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高级法院院长。第二年,他又调到江西,升任江宁布政使,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财政和民政。光绪二十四年,他更是升任江西巡抚,成为江西省的一把手。三年后,他又调任江苏巡抚,之后又去了河南,还被加封为尚书衔,相当于中央部委的部长。他在各个地方任职,都干得很出色。

光绪二十八年,他被召回北京,当了工部右侍郎,还兼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没多久又升任热河都统,管热河地区。他曾经上书朝廷,提出了关于修订矿产章程的四条建议,朝廷都采纳了。热河地区因为靠近蒙古,治理起来很困难,但他提出了关于吏治、军事、教育和财政的详细规划。后来他又被召回京城,升任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第二年,他又调任工部尚书。再过一年,他又被外放到察哈尔当都统。光绪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闽浙总督,管福建和浙江两省。

他当官将近二十年,不追求显赫的名声,但是为人廉洁,对下属宽厚,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宣统三年秋天,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的新军相继发生兵变,福建的新军也跟着起事,想造反。他们派人去找松寿,要他交出驻防营的武器,被他拒绝了。于是双方开战,开始福建军还占上风,后来却被大败,松寿非常气愤,喝毒药自杀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爵位,赐予他二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并谥号为“忠节”。

赵尔丰,字季和,是汉军正蓝旗人。他从山西知县做起,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道员。四川总督锡良看重他的才能,让他暂时代理永宁道,负责剿匪,他办事雷厉风行,抓捕匪徒毫不手软。后来驻藏大臣凤全被害,赵尔丰被调到建昌。在攻克巴塘后,他建议加强边防,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负责保护四川总督的安全,之后又改任驻藏大臣。他率兵到达打箭炉,并在当地设立了康定、登科等府。宣统元年,他依然负责边务工作。西藏军队入侵巴塘,被他打败,乘胜追击,收复了江卡等四个地区。

接着,赵尔丰的军队翻越丹达山,一路西进,抵达江达,迫使达赖喇嘛逃往印度。他请求朝廷允许他彻底平定西藏,改革宗教和习俗,但朝廷不想轻易开战,拒绝了他的请求。尽管如此,赵尔丰还是攻克了三崖地区的野蛮部落,并决定收回瞻对地区。三年后,他署理四川总督,下令当地土官向朝廷献上瞻对地区。赵尔丰随后进入瞻对,设立官府进行治理。他又攻克波密,夺取白马岗,收服了明正等土司,并将他们改编为流民。他一共收复了纵横三四千里,设立了三十多个行政区域的边疆土地,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慑服于他的军力,不敢反抗。

正巧这时四川发生了起义,赵尔丰返回省城,联合各级官员上奏朝廷,请求改变征收赋税的办法,但没有得到批准。商民罢市,全省一片骚动。朝廷下令逮捕祸首,抓捕了蒲殿俊等人,并将他们关押起来。蒲殿俊的同伙包围了省城。督办川路大臣端方弹劾赵尔丰办事过于急躁,朝廷便将他调回担任边务大臣,并由岑春煊接替他担任四川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资政院建议罢免赵尔丰,让他接受处罚,但朝廷的旨意却无法传到四川。重庆发生兵变,各地匪患四起,军民纷纷要求独立,赵尔丰无奈之下,将权力交给了蒲殿俊,蒲殿俊自称都督。然而,防军又发生了叛变,蒲殿俊逃跑了,全城一片混乱,无人领导。商民请求赵尔丰出面平定叛乱,于是他张贴布告,安抚叛军。这时,标统尹昌衡率领军队进入城内,自封为都督,罗纶担任副都督,他们率兵攻打督署,将赵尔丰押解到贡院,赵尔丰一直破口大骂,最终惨遭杀害。

冯汝骙,字星岩,是河南祥符人。他光绪九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毕业后被授予户部主事,后来又担任军机章京,一步步升迁到郎中。之后外放四川顺庆府做知府,但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守孝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府,后来又调到直隶大名府。光绪三十一年,他升迁为湖北盐法道,次年调任安徽徽宁池太道,之后又升任甘肃按察使。没过多久,他又晋升为陕西布政使,最后升任浙江巡抚。光绪三十四年,他调任江西巡抚。他在江西整顿税务,裁撤不必要的开支,政绩显著,大家都称赞他的治理能力。当时朝廷正大力推行新政,冯汝骙就根据当地民情和财政状况,稳妥地推行改革措施,百姓都很安居乐业。宣统元年,御史江春霖弹劾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这件事被交由安徽巡抚朱家宝调查,最终查明冯汝骙是清白的。但他因为疏忽管理下属而受到处罚,被扣除了三个月的俸禄。

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下游各地都受到了震动。南昌的军队也响应起义,他们胁迫冯汝骙担任都督,想让他独立,但冯汝骙坚决拒绝了。江西百姓一直都很敬重他,于是帮助他逃离了南昌。到了九江,冯汝骙服毒自尽殉国了。朝廷对他非常惋惜,追赠谥号为“忠愍”。

陆钟琦,字申甫,是顺天府宛平县人,祖籍浙江萧山。他父亲陆春荣,很有学问,但仕途不顺,曾经是祭酒盛昱的学生。陆钟琦从小就刻苦学习,以孝顺闻名。光绪十五年,他考中进士,之后被委派为编修,负责处理直隶的赈灾事务,徐桐对他非常赏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徐桐被义和团的言论迷惑了,陆钟琦却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徐桐没有听从。八国联军入侵后,同年进士王懿荣、王熙元、宝丰等人先后殉国。陆钟琦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关上门在家中自缢,幸好被人救了下来。光绪二十九年,他被任命为江苏督粮道。五年后,他升任江西按察使,后来又调任湖南按察使。他在湖南察访官员非常严格,制定了州县结案的功过条例,每月都要统计案件数量和审讯报告,上报到省里,因此积压的案件很少。后来他又调回江苏,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

宣统改元那年,钟琦当上了山西布政使。三年后,他又升任山西巡抚。上任还不到一个月,武昌起义就爆发了。钟琦跟他的二儿子敬熙说:“大事不妙啊!省城要是出事了,我誓死保卫岗位!你们兄弟几个读书明理,到时候千万别妇人之仁害了我!”他又说:“生死有命,父子不必强求,你们自己看着办。但是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孙子,别让钟家断子绝孙!”敬熙知道父亲主意已定,赶紧去告诉母亲。他母亲说:“你父亲为了国家而死,我只有跟着他去了。” 事情紧急,敬熙火速进京,把情况告诉了哥哥光熙,兄弟俩一起回了山西。

钟琦对新军管得很严,这时候他调了两营新军去南方。那是九月七日。晚上发放军饷,准备第二天出发,天刚蒙蒙亮,变乱就发生了,新军冲进了巡抚衙门。钟琦大步走出大厅,他的仆人李庆云跟着他,钟琦让他走,可李庆云不肯离开,还挺身而出,先被杀了。钟琦怒喝:“你们要造反吗?”话还没说完,就被枪击身亡。光熙冲过去营救,也被打死了。叛军冲进内室,钟琦的妻子唐氏抱着小孙子,也被杀害了。朝廷表彰他们一家忠孝节义,追赠钟琦谥号“文烈”,并旌表了他的妻子唐氏。

钟琦的儿子光熙,原名惠熙,字亮臣。他年轻时就和盛昱一起学习,刻苦努力。钟琦得了重病,光熙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他喝。光绪三十年,光熙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还去日本学习陆军,毕业回国后,被授予编修,后来又升任侍讲。朝廷追赠他三品京堂的官职,谥号“文节”。

文章说:恩铭遇刺,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其实乱象的苗头已经很久了。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的大官都提心吊胆,不知所措。而那些在边疆殉职的官员,只有松寿、钟琦等人,他们或是慷慨捐躯,或是从容就义,向天下展现了大义凛然的气节,维护了纲常伦理,希望能以此振兴国家。

赵尔丰,字季和,是汉军正蓝旗人。他爹叫文颖,是个有名的忠义之士,这在《忠义传》里都记载着呢。赵尔丰一开始是盐大使,后来升了知县,先是在山西静乐县,后来又去了永济县。他治理监狱,打击盗匪,那地方盗匪都绝迹了。他还亲自带人抓蝗虫,避免了一场灾荒。之后他升了河东道监察御史,负责护卫河东地区,后来因为操劳过度,就告假回家休息了。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山西边境,山西巡抚锡良就给他发命令,让他负责军事部署,严密侦察敌情,想办法把联军赶出去。后来锡良升了河道总督,调他去负责河工,几次提拔他当道员,还带他去了热河。锡良后来当了四川总督,就推荐了赵尔丰,让他暂时代理永宁道。当时四川匪患严重,赵尔丰一上任就亲自带兵去剿匪,整整八个月,杀了上百个大土匪,老百姓这才安居乐业了。

光绪三十一年,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杀害了,锡良就派赵尔丰去当建昌道,和提督马维骐一起出兵讨伐。马维骐的军队先出发,赵尔丰随后跟上,一起攻下了巴塘。赵尔丰负责善后工作,然后又带兵去攻打乡城,土匪逃进了喇嘛寺,躲在碉楼里死守。赵尔丰就切断了他们的水源,然后围攻,那些土匪最后都投降了。 于是赵尔丰就提出了一个边疆治理的方案,锡良把这个方案上报朝廷,朝廷就封赵尔丰为侍郎,让他担任川滇边务大臣。

赵尔丰和锡良还有云贵总督丁振铎一起,向朝廷建议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招兵买马,招募垦荒,开矿,修路,通商,兴办学校等等。朝廷批准拨款一百万两白银用于边疆建设。光绪三十三年,锡良调走了,赵尔丰接任了四川总督。他远程指挥边防事务,之前提出的那些建议,都一条条地落实了。他还特别严厉地查处贪官污吏,很多人被他弹劾,下面的官员都老实多了。川南边境地区土匪很多,他就把兴文县迁到了建武,把永宁县迁到了古蔺。当时外国人想用轮船运货进四川,赵尔丰就命令四川商人自己办浅水轮船来阻止他们,这就是四川江轮船航运的开始。

话说三十四年那会儿,丰兄(指一个人名,下同)和巽兄一起管着四川,后来丰兄被任命为驻藏大臣,还兼管边防,专门负责西藏和边疆的事务。丰兄觉得要治理好整个西藏,应该以移民为重点,但是又担心藏民不信任,会抵制,所以就请求让驻藏大臣联豫继续留守西藏,他自己则去巡视边疆和西藏。他先以巴塘为根据地,把移民安置在军队开垦的土地上,逐步扩展到西藏各地。他还跟巽兄一起上奏朝廷,设立安康道,把打箭炉改名为康定府,又设立了河口县、里化厅同知、稻成县、贡噶岭县丞,巴安府三坝厅通判,定乡县和盐井县。朝廷下令催促丰兄出关,并从驻防成都的旗兵中挑选精兵,组成三个营随他前往。藏民听说后,聚集军队在三崖阻拦。

丰兄到了打箭炉,正好碰上德格土司作乱,于是就请求朝廷批准他前去平叛。他接连打败了德格土司,一直追击到卡纳沙漠地区,最终敌人全部投降。丰兄把德格的土地划分成五个区域,设立了登科府、德化州、白玉州、石渠县和普同县,还设立了边北道。德格地区很大,包括春科、高日两个土司的地盘,于是就把这些地方,还有灵葱土司的郎吉岭等地,一起改成了流官管辖。到了宣统元年,朝廷想安抚西藏人民,采纳了巽兄的建议,把治理西藏的责任交给联豫和帮办温宗尧,让丰兄专心负责边防,驻扎在巴塘,为西藏提供支援,同时把察木多、乍丫划归边疆管辖。

川军将领钟颖带着三千新兵进藏,结果被困在了察木多。尔丰听说后,立刻带兵去救援。钟颖的军队出来后,他们一起消灭了类伍齐、硕般多、洛隆宗、边坝等部落的叛乱分子,三十九个部落,包括波密、八宿等,都乖乖地投降了。 没想到,江卡的藏兵突然袭击了川军的后路,打到了巴塘。尔丰分兵打败了他们,顺势收复了江卡、贡觉、桑昂、杂瑜四个部落。 之后,尔丰的军队翻越了丹达山,一直打到了江达,距离拉萨只有六天的路程了。

两年后,达赖喇嘛听说川军就要到了,赶紧逃到了英国管辖的印度。尔丰建议趁胜追击,彻底平定西藏,改革风俗习惯,但是朝廷不想开战,阻止了他。尔丰就上书朝廷,极力争取,大概意思是说:“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可是周围强国环伺,很多地方都被侵占了。自从达赖喇嘛和阿旺郎结叛乱以来,不仅西藏人心惶惶,就连外国也起了觊觎之心。现在咱们的军队虽然已经进藏了,但是阿旺郎结已经投靠了英国人,英国人肯定会利用他来图谋西藏。如果我们再姑息养奸,将来会成为大患。我一方面从巴塘进兵,攻破了南墩,一方面从察木多进兵攻打贡觉、桑昂、曲宗,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当地人都归附了,就连洛隆宗、硕板多这些部落也纷纷来表示忠诚,还详细地诉说了西藏内部的残酷情况,坚决要求归顺朝廷。我一开始只是想保护边疆,安抚百姓,根本没想过要扩张领土。只是桑昂、曲宗附近的杂瑜地区与倮儸野蛮部落接壤,经常有英国人潜伏在那里。倮儸的南边是阿撒密,西边是波密。如果英国人占领了杂瑜,他们就可以直接进入波密,然后从工布进入西藏,和印度连成一片。所以,波密必须纳入我们的版图,形势非常紧急。 所以我请求把边军到达的地方都划归边疆管辖。并且建议跟俄国协商,把乌苏里江以东划归边疆,以西划归西藏。” 他的奏折递上去后,朝廷以外交关系为由犹豫不决,俄国也不同意划界。不过,尔丰军队控制的江达以内的地区,他已经逐渐开始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已经变成了朝廷的辖地了。

尔丰巡视各地,经过贡觉、乍丫、江卡三个部落的时候,这三个部落都请求他讨伐三崖。这三崖是蛮荒的部落,地势险峻,人又彪悍,三个部落多次联合进攻都被打败了,官兵也长期拿他们没办法。尔丰分析说,三崖四周的地区都已经归顺了,一定能为我们所用,于是派知府傅嵩矞率领军队从五个方向进攻。经过两个月的激战,终于彻底征服了上、中、下三崖全境,并在那里设立官府进行管理。

一开始,藏人占领着瞻对地区,尔丰多次请求收回,朝廷却让联豫去赎回,结果很久都没结果。等到边境地区基本平定后,只有瞻对地区还被藏人占据着,成了个障碍。尔丰决定用计策拿下它。三年后,尔丰调任四川总督,他推荐傅嵩矞担任道员,代理边务大臣,两人一起巡视边境。他们绕道北路,先到达孔撒、麻书,设立甘孜委员,灵葱、白利、倬倭、东科、单东、鱼科等土司都前来缴纳印信,表示归顺。色达和上罗科的蛮族也投降了,瞻对的百姓听说后都纷纷请求归附。尔丰就给当地官员下令说:“瞻对本来就属于四川,朝廷以前赏赐给了西藏,设立官府征收粮食。光绪二十年,瞻对人民背叛西藏,那么西藏就已经失去了对瞻对的控制;四川军队攻打瞻对,那么瞻对就属于四川了。然而西藏人长期占据不归还,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他们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应该把瞻对地区重新献给朝廷,以表示你们的顺从。”藏族官员害怕尔丰的威势,就献上了户籍。瞻对的百姓欢呼雀跃地迎接尔丰,尔丰于是进入瞻对,设立官府进行管理。俄落、色达等蛮族也纷纷投降。

波密地区的人自己说他们祖先是随汉军入藏的,后来自己形成了一个部落。尔丰之前到达察木多的时候,波密地区的人呈献了他们生产的棉布和粮食,证明这些东西确实是汉人传过来的,并且说明他们的地区和白马岗接壤,位于英、藏之间,他们极力请求归顺。等到尔丰军队返回的时候,联豫却突然派兵攻打波密,结果被打败了,请求支援。于是,尔丰派凤山率领两千边防士兵从巴塘出发,和联豫的参赞罗长崟的军队一起攻克了波密,并且夺取了白马岗。尔丰到达打箭炉后,收回了明正土司的地盘以及鱼通、冷边、沈边、咱里等土司的印信,这些土司都归顺了。总而言之,尔丰收复的边境地区,东西长达三千多里,南北宽达四千多里,设立的行政区域有三十多个,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土司的记录。

四川闹革命了,赵尔丰当时正在回四川的路上。一开始,修建川汉铁路的公司募集了2000多万银子,突然朝廷下令收归国有,大家都很生气,就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很多人纷纷加入,声势浩大。赵尔丰到了成都,一看这乱局已经不可收拾了,就想办法平息这场风波,就和各级官员一起联名发电报给朝廷,请求改变收路的办法,但朝廷没答应。

商人们罢市,保路同志会的人还抬着光绪皇帝的神像冲进督署(四川总督衙门),和守卫的士兵对峙,还死了不少人,整个四川都乱套了。朝廷下令逮捕为首的闹事者,处以极刑。赵尔丰没办法,只好逮捕了保路同志会的会长蒲殿俊等九个人,把他们关了起来。结果,蒲殿俊的那些同伙包围了省城,可那些士兵都是四川人,根本不听命令。朝廷派端方去四川处理这件事,结果他被困在重庆,还弹劾赵尔丰处理事情太急躁,朝廷就让赵尔丰回边疆去当大臣,派岑春煊来接替他当四川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了,岑春煊被拦住了,没去成四川。端方到了资州,就被杀了。资政院弹劾赵尔丰,把他罢官免职,让他在家反省,可朝廷的命令根本传不到四川去。重庆也发生了兵变,各地起义的队伍像蜂群一样涌现,军民们都要求独立,赵尔丰没办法,只好把权力交给蒲殿俊,蒲殿俊自称都督。结果防军又反叛了,蒲殿俊逃跑了,全城都没人管了。商人们又请求赵尔丰出来平息叛乱,赵尔丰就张贴布告,安抚叛军。

这时,标统尹昌衡带兵进城,自己当上了都督,罗纶当副都督,他们带兵攻打督署,把赵尔丰抓到了贡院,赵尔丰一直破口大骂,最后被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