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也就是美国,在美洲大陆。刚开始跟中国做生意的时候,他们的货船经常到广东沿海。
道光二十一年,因为英国搞了鸦片战争,清政府下令停止和英国的贸易。美国人就帮英国人求情,想让他们的货船继续来中国,但清政府没答应。
第二年,清政府和英国讲和了,同意在宁波开通贸易。美国商船就开到宁波定海,想报税开始贸易,浙江巡抚刘韵珂把这事儿报给了朝廷。朝廷说,美国跟中国做生意一直都在广东,不能在宁波开。
后来,美国人又请求增加通商口岸,将军伊里布把这事儿报上去,朝廷就同意了,还说要跟英国一起商议税率。
第二年三月,美国商船开到上海想通商,但被拒绝了,因为税率还没定下来。等他们听说英国的通商章程已经定好了,又请求按照英国的例子开放上海口岸;还说进口西洋参和铅的税太高了,请求减税,建议每百斤只收五斤的税。江督耆英等人觉得西洋参和铅每年进口的量也不多,就同意稍微改改。
美国人福士又请求进京朝见,被拒绝了。
到了十月,福士突然说有个美国使臣顾盛来了广东,又请求进京朝见,还递交了国书,想跟中国商议签订条约,还说美国海军舰船想开到天津去。朝廷下令让他们回去,没理他们。
道光二十四年四月,美国军舰开进了黄浦江,清政府阻止了他们。美国人解释说,他们来中国主要是为了管理本国商民,防止海盗,没有别的意思。但他们还提出了十条要求,对中国方面的款待要求非常严格。耆英等人多次跟他们辩论。
最后,双方商量了一些条款:比如,如果商船的税交完了,货物还没卖完,想转到别的港口去卖,就不再收税;还有,商船来了,还没开舱就想去别的港口,限定两天内出境,也不收税;还有,商船交了税,想把卸下来的货物运到别的港口卖,也不再收税;此外,还允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教堂和墓地;还允许美国人聘请中国人教他们方言、帮忙写字,以及购买各种中国书籍。还增加了一条:如果美国商人私自到五口以外的地方交易,或者走私漏税、携带鸦片和违禁货物,由中国官员自行处理。
就这样,条约定下来了。接着,美国递交了国书,耆英请求朝廷下诏书褒奖美国,朝廷也同意了。
1846年,朝廷规定,外国人只能在五个通商口岸经商和传教,不能跑到其他地方去。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定海传教,这根本就不是条约里允许的。11月份,美国特使义华业来到广州,递交国书,一开始想进京面见皇帝。但是耆英等人根据条约驳回了他的请求,这事儿就算了。
咸丰三年(1853年)7月,美国领事马沙利来到广州,接手美国公使的事务,也带了国书,还想进京递交。中国坚持条约规定,不允许他这么做。那时候国内正闹太平天国,还没平定呢,美国军舰突然出现在上海,扬言要去镇江等地查看贼情,还要整顿海口的商务。他们还说,如果地方大员不跟他们见面,他们就要把奏章送到天津交给朝廷。江苏巡抚许乃钊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下令让马沙利去广州,听候钦差大臣处理。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又跑到琉球去了,琉球国王世子向闽浙总督王懿德求助,王懿德又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命令广东巡抚叶名琛去警告他们,让他们把军舰撤走。
1854年6月,美国人麦莲到了上海,要求到长江一带做生意,还请求朝廷帮忙奏请。江苏巡抚怡良命令他回广州,等叶名琛处理这事儿。麦莲回到广州,叶名琛根本就不见他,他又回到上海,和英国、法国人一起去找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要求去天津修改条约。吉尔杭阿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后来,他们的船到了天津,天津的长芦盐政文谦等人又拦住了他们。美国人还是坚持要进京面见皇帝,递交了一份奏章,提出了十一条要求,朝廷一一驳回了。不过,关于华洋诉讼、豁免积欠以及广东茶税每担加收二钱这些事,朝廷同意和他们商量解决。最后,麦莲他们就走了。
六年的时候,美国公使伯驾来到广东,要求修改之前的条约。当时,英国的包令、法国的顾思同也来了,他们也要求修改条约,和伯驾一起去了天津。朝廷命令两广总督叶名琛阻止他们。 他们随后驶向福建,递交国书,要求美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中国也在美国华盛顿设立公使馆。朝廷又命令闽浙总督王懿德把伯驾请回广东,严厉地斥责他,但是伯驾根本不听。
八月,伯驾和美国海军提督奄师大郎一起乘坐轮船到了上海,说奉美国总统的命令,必须进京觐见,朝廷多次劝说他都不听。这一年,美国在上海未缴纳的关税被减免了,因为广东的匪患扰乱了秩序,美国商人因此遭受了损失。
七年十月,美国派新的公使列卫廉来到广东接替伯驾。这时,英国人抓走了叶名琛,广州城被占领了,美国人来到上海,把文件交给大学士裕诚,希望劝说朝廷议和。裕诚回复说,朝廷已经派黄宗汉去广东处理外国事务,美国公使可以尽快去广东和他会面。
八年二月,美国跟着英国、法国一起开着军舰来到了天津,直隶总督谭廷襄等人去和他们会面。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一起会见了谭廷襄,想修改以前的条约,但是没有得到允许。五月,朝廷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和美国公使列卫廉签订新的条约。 一开始,美国提出的条款要求增加通商口岸、保护基督教徒、设立界碑、铸造银元、赔偿损失、防止欺凌、允许美国船只驶入长江和广东珠江及其支流、外交文书直接递交内阁、美国公使常驻北京、测量船只吨位按吨位纳税、用各自的法律管辖本国人民、以及享受最惠国待遇等等,这些要求之前都没有被接受。到了这个时候,美国又再次提出了这些要求。
1858年十月,清朝政府正式确定了通商税则。桂良给美国、英国和法国使臣写信,讨论通商后的善后事宜,重点提出了领事馆的种种弊端。“**冬十月,定通商税则,桂良致书美与英、法使臣议通商善后事,极陈领事之弊。**” 美国公使卫廉回复说,根据《天津条约》,美国商人进入中国内地,应该享有同等待遇。所以,美国商人进内地办理执照等事宜,应该和英法两国一样。等朝廷和国会批准条约后,一定会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交给领事,禁止他们不申请执照或者强迫申请执照,避免美国公民违反中国法律。“**美列卫廉覆书,略谓:“美国商民进内地,按天津条约,利益均霑,是则美进内地所有请执照等情,应同英、法一例。俟国主及国会议允批准和约后,必明立律例交领事,禁止不请执照或强请执照等事,致免国民违犯中国宪典。**”
卫廉还说,他早就知道处理各国领事事务需要灵活变通,现在他提出一些中国可以采取的措施。西方国家的公使,他们的领事到别的国家赴任,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正式邀请和接纳,就不能上任。现在,那些自称是领事的人,如果中国中央或地方官员不正式邀请和接纳他们,他们就没有权力办事。中国可以拒绝接纳这些领事,已经接纳了的也可以声明不与他们交往。如果有些美国人冒充没有条约约束的国家的领事,以此作为保护伞谋取私利,地方官员可以不接待他们,如果出了事,就让他们去找美国领事处理。如果这些自称领事的人,替没有条约约束的国家的商人向地方官员求助,地方官员碍于情面帮忙处理了,也可以跟他们说明,这并非职责所在,只是出于情面而已。如果这些自称领事的人,参与海关船只税款的处理,地方官员可以明确表示,必须按照条约执行。如果他们坚持己见违反规定,中国地方官员就应该强制阻止他们。“**又整理有约、无约各国之法,本大臣向知此事应变通,今请将中国所能行者略为陈列。按泰西各国公使,凡此国领事奉遣至别国者,若不得所往之国准信延接,即不得赴任。今凡有称领事,而中华国家或省宪地方官不肯明作准信延接者,彼即无权办事,是则中国于此等兼摄领事即可推辞不接,已延接者亦可声明不与交往。设有美国人兼摄无约领事,藉作护身符以图己益者,地方官可却不与延款,遇有事故,令彼投明美国领事,自应随时办理。间或美国人兼摄领事,而代无约商民讨求地方官协助申理,地方碍情代为办理者,亦可对彼说明,并非职守当然,祗由于情面而已。又若此等自称领事,有与海关办理船只饷项事宜者,地方官可却以必须按照条约遵行。倘彼固执己见干犯则例者,中国地方官应用强禁阻。**”
卫廉还提到,以前他在天津的时候,曾建议桂良和文祥,中国必须购买外国的军舰和轮船,现在看来,他的建议是正确的。“**前在天津时,本大臣照会桂中堂、花冢宰,以中国必须购造外国战舰火轮船者,特为此故,足徵所言非谬也。**” 他还说,领事不得干预贸易,美国规定,凡是干涉买卖的,都不能担任领事官。以前领事和地方官员经常发生冲突,他对此非常不满,已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了,如果以后还出现类似情况,请及时告诉他,他会想办法改正。如果领事有不合规的地方,地方官员应该根据事实,直接指出错误,不与他们合作,这是最好的办法。美国驻华使馆从来就没有设立总领事,领事也没有发放旗帜的权力,他已经严厉告诫领事,以后不准再这么做了。“**又领事不得干预贸易,现美国定制,凡干涉卖买者,不得派作领事官。又领事与地方官争论,前此动多牴牾,本大臣深为恨愤,业经设法将一切事宜妥为辨正。嗣后果有仍前事款,请照知本大臣,定当修正。若领事官不合之处,地方官按理据实,直斥其非,不与共事,此最善之法也。总领事之设,美国奉使驻紥中华者,从无此制,领事官亦无发给旗号之事。本大臣复严谕领事,嗣后不得有此。以上据问直达。**”
最后,卫廉建议中国应该设立国旗,让所有中国公私船只都悬挂国旗。因为美国规定,本国人必须使用本国国旗,其他西方国家也都是这样。现在中国贸易这么发达,却没有国旗保护,为什么不效仿其他国家,让商船和海盗有所区别,避免商人们借用或冒用外国国旗呢?桂良把这些建议都奏报给了朝廷。“**犹有管见须照知者,中国宜立国家旗号,俾中国公私船尽行升用。盖美国制度,凡本国人必用本国旗号,泰西各国莫不皆然。今中华贸易之盛,而无旗号以保护,何不亦仿他国之法,使商船与盗贼有所区别,而免商民之借用与假冒外国旗号哉?”桂良据奏。厥后中国造轮船、购战舰、用龙旗,多采其议。**” 后来,中国开始建造轮船、购买军舰,并使用了龙旗,这些都采纳了卫廉的建议。
公元1859年夏天五月,美国特使华若翰按照《中美天津条约》的规定,改走北塘递交国书,朝廷下旨嘉奖了他。七月,美国又按照条约规定,把之前被英国人抓走的中国人蒋什坡送还给我们。美国特使回到上海后,请求按照新的条约规定缴纳船钞,并在潮州和台湾率先开埠通商。当时负责处理此事的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何桂清,他跟大学士桂良等人商量后,给美国人发了照会,说各口岸通商的事情,得等到跟英法两国签订新条约之后再按照新章程办理,暂时不行。最后,朝廷同意先在潮州和台湾开埠,并按照新条约缴纳船钞,其他事情就先缓一缓。到了公元1860年,美国船只随着英法联军一起北上。这一年,美国人把他们带来的国书和原本的条约、税则都弄丢了,他们特地派苏松太道薛焕先来解释说明,说按照跟俄国一样的办法,以现行的印刷版本为准。美国人答应了。
公元1861年四月,美国才开始在汉口通商。紧接着,又在九江设立了商埠。在此之前的三月,美国海军总司令施碟烈伦就已经开着轮船来过九江,转了一圈就走了。等到正式设立商埠的时候,美国商人选好了地,看中了九江城西琵琶亭附近三十亩空地。可是因为这块地比较低洼,他们开始动工修建的时候,当地居民因为没拿到钱,就阻拦他们。美国领事别列子这才去道台衙门,请求按照英国的价例给钱。九江海关监督认为这块地位于繁华的大街上,跟龙开河那种偏僻有水的地方不一样,就反对这个说法,别列子只好离开了。海关监督于是上报驻汉口的美国总领事,最后才同意按照民间的买卖价格来,并且又多要了二十亩地。这就是美国在九江设立商埠的开端。到了秋天七月,美国在汉阳设立了领事馆,还代理俄国在汉口的通商事务。这也是美国人在汉口设立领事馆的开始。
1862年,太平天国攻下了苏州和太仓,上海作为各国通商口岸,岌岌可危。苏松太道吴煦招募勇士,还雇佣了外国军官带队。其中有个外国人叫华尔,吴煦让他管带印度兵。印度兵撤走后,吴煦又让华尔管带常胜军,协防松江,屡次出战,战功赫赫,还被朝廷赏赐了翎顶。另一个外国人白齐文,也是因为华尔的关系被吴煦聘用,在松江训练士兵,协助官军剿灭太平军,也立了不少功劳。可惜后来华尔在攻打慈溪的时候战死了。同年秋天,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派蒲安臣作为特使,向清朝皇帝递交国书。
第二年,白齐文不听调遣,还打了道员杨坊,并且劫掠了四万多两银子。事情败露后,白齐文被革职,江苏巡抚李鸿章奉命捉拿他。白齐文躲进了英国军舰上,美国大使蒲安臣却说白齐文是美国人,上书替他辩护,说他不该受罚。清朝政府认为白齐文曾经担任中国官职,应该按照中国的法律处置。双方争论了很久,美国大使才最终承认白齐文的罪行。白齐文后来投奔了太平军,被抓获后,清政府又向美国大使卫廉士陈述了他的罪行,请求依法处决。美国大使回复说要请示本国,结果白齐文在狱中溺水身亡了。
1866年十月,因为美国前任大使蒲安臣比较熟悉中国的情况,所以朝廷让他暂时代理中外交涉事务使臣的职务。当时很多外国公使和领事陆续来到中国,朝廷就特别指派蒲安臣,并让他与英国人柏卓安、法国人德善一起,协助协理志刚、孙家谷二人共同处理外交事务。之所以选择蒲安臣,是因为他担任美国公使的时间最长,对中外交涉事务非常熟悉,总署对他非常信任。朝廷还特别规定了一些条款,凡事都要先向总署请示确定,然后才能试行,期限为一年。考虑到中外礼仪不同,递交国书时要符合中国的礼仪。同时,也考虑到各国可能会因为蒲安臣是西方人,而按照西方的礼仪优待他,所以要向各国说明中国的体制,让各国了解中国的礼仪,避免误解中国将来不会回报他们的好意。朝廷多次与蒲安臣沟通,最终蒲安臣前往各地处理外交事务。
那一年,美国商船“美罗妹号”在台湾琅峤海域遇上风暴,船毁人亡,船员都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了。之前还有一艘美国商船“罗发号”,也被风吹到台湾最南边的岛屿,船员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 所以,当时驻厦门的美国领事李让礼想乘坐着军舰去台湾,在当地驻扎一段时间。
八月,他到了琅峤,和台湾镇总兵刘明灯一起调查这起案件。结果发现,龟仔角的原住民竟然纠集了十七个部落,准备对抗官府。刘明灯就派原住民头目卓杞笃去劝说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五十年前,龟仔角部落的原住民几乎都被外国人杀光了,只留下两个砍柴的幸存者,所以他们后代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刘明灯劝说原住民散去,并且劝李让礼不要深究此事,免得结下更多仇恨。李让礼答应了,双方就这样达成了协议。后来,李让礼想在象鼻山修建炮台,但这个请求没有得到批准。
七年春天二月,美国使者来了,说前年九月有两艘本国的商船在朝鲜搁浅,船员遇害,还剩下四个人,请求中国转告朝鲜,想办法营救他们。中国政府就请朝鲜自己调查清楚,再做决定。六月,美国派军舰进入朝鲜水域,朝鲜国王李熙向中国政府报告了此事。中国调查后发现,并没有扣留美国人的情况,就写信给美国使者,帮忙解释清楚。美国使者也没话说了,他们的军舰也就离开了。
这年(指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蒲安臣他们到了美国,递交了国书,并且增订了条约,主要内容有八条:第一,美国如果和其他国家交恶,不可以在中国的海面上抢夺货物、劫掠人民;第二,除了原来订立的贸易章程之外,还要和美国商人另开贸易通道,所有这些都由中国自己做主;第三,中国派领事到美国各个通商口岸;第四,中美两国信仰不同,双方都不能互相压迫;第五,两国人民互相往来旅游,不能强迫;第六,两国人民互相居住,享受和最优待的国家一样的利益;第七,两国人民互相到对方国家学习,享受和最优待的国家一样的待遇,并且指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互相设立学校;第八,美国声明,他们没有干涉中国内政的权利。当时曾国藩他们考虑到道光、咸丰年间签订的条约吃了亏,特地建议派人去订立这个条约,在领海问题上明确国际法,在租界问题上争取管理权,为出洋华工争取保护,并且预防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九月,美国使臣劳文罗斯来到中国递交国书,并且带来了书籍和各种谷物,请求交换中国的书籍和谷种,中国答应了。
九年(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三月,美国派镂斐迪担任出使中国的大臣,递交国书,之前的美国使臣劳文罗斯回国了。四月,中国出使大臣蒲安臣在俄罗斯病死了,朝廷特地追赠他一品官衔,并且给予抚恤银一万两。
十年(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正月,美国给朝鲜发函,请求中国代为转达,说他们将要派军舰前往朝鲜办理一些事情。中国政府权宜之计答应了转达。随后收到了朝鲜的来信,说美国使臣送来的信,是关于前几年美国商船到朝鲜,遭遇风暴后获救,但一人死亡货物丢失的事情,认为获救和损失不成比例,想要求严惩。朝鲜说他们国家没有伤害美国船只,不同意美国的请求,并且请求中国下旨训斥美国使臣。美国使臣不接受中国以属国相待的方式训斥。于是美国就派军舰到朝鲜威胁他们。朝鲜人不服气,坚决抵抗,并且向中国报告,请求中国调解美国使臣。十二月,美国请求按照惯例开放琼州为商埠。
1872年二月,美国领事馆帮忙瑞士处理商务。有个瑞士人,叫苏益萨,也叫绥沙兰,他的商船来了中国。因为以前中国跟那些没签订条约的小国家没设领事馆,所以这次他请求美国领事馆帮忙处理商务。美国使馆发了公文,把瑞士写成了“遂次兰国”。清政府回复美国使馆说,瑞士的事务我们只能照看着,不能完全代管。至于通商纳税这些事,还是按照以前对没签订条约的国家的规定,只允许在沿海口岸通商,内陆口岸、内陆旅行、设厂招工这些事,瑞士都不能享有同等待遇。美国使馆又回信更正了“遂次兰”为“瑞士”。虽然美国领事可以帮忙处理瑞士的商务,但不能自称是瑞士领事。
1873年春天,同治皇帝亲政,美国跟着英国、法国、俄国、德国一起请求觐见。1874年,美国驻华公使罗尔斯·洛威尔回国,由艾忭敏接任驻华全权大臣,觐见皇帝并递交国书。
光绪二年(1876年)十一月,美国的旗昌公司并入中国招商局,南洋大臣沈葆桢奏请朝廷拨款220万两白银,朝廷批准了。光绪四年(1878年),中国出使大臣陈兰彬等人到美国递交国书,之后请求设立领事馆,说在美国的华侨大概有二十多万,不设领事馆无法保护他们。奏折上报后,朝廷批准了。光绪五年(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中国访问。正赶上日本灭了琉球,清政府就托格兰特去日本调解。格兰特到了日本,写信劝说中日两国分别在琉球设立领事馆,保护琉球中部;琉球南部靠近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割归中国;北部靠近萨摩岛,是日本的领土,应该割归日本。但是,中日两国都没同意。格兰特又提议派员会谈,最终也没达成任何结果。
1878年7月,美国派来了安吉立和另外两位使臣,说是要跟咱们中国的大臣谈谈事儿,这事儿先汇报给了总署。总署说,哎,这事儿得重视啊!想当年同治七年,咱们跟美国签了个补充条约,第五款里明明白白写着“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可最近美国那边,金山(旧金山)的美国人特别讨厌中国人,说我们抢了他们的工作,处处刁难我们。去年美国国会还差点儿通过限制中国人的法案,还好美国总统根据条约给否决了。去年美国开会的时候,又想欺负中国人,还好咱们的副使容闳跟美国外交部交涉,说这违反条约,这才作罢。所以说啊,咱们中国人能在美国那边有点儿保障,主要还是靠这个补充条约。现在美国又派人来了,估计是想改改这个补充条约,咱们得派人好好跟他们谈谈。
于是朝廷就让宝鋆和李鸿藻两位大人,全权负责跟美国使臣谈条约的事儿。一开始,咱们跟美国签的补充条约第五款,只说了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旅游、贸易、长期居住这些,压根儿没提“华工”俩字。可这次,安吉立他们递交的修约建议里,说啊,在美国各个港口工作的中国劳工,少说也有十万人,这影响美国的安全,所以得限制甚至禁止。总署觉得,直接禁止跟之前的条约对不上,但限制一下,还是可以考虑的。安吉立他们说,具体怎么限制,得美国国会决定,他们这次来,就想问问咱们中国,同不同意他们自己定个限制人数。总署就把这事儿报给了朝廷,最后跟安吉立他们商量好了四条:传教、学习、贸易、旅游这些,还是可以自由往来;已经在美国的中国劳工,还是继续保护;但是以后去美国打工的人,得限制人数和时间,不能虐待他们。然后双方签字盖章,约定一年内两国皇帝批准后交换条约。
后来,美国金山那边,对咱们中国招商局和轮船公司进口的货物,额外收取船舶税和货物税。咱们派去美国的陈兰彬等人,就趁着美国使臣来华谈条约的机会,顺便把这事儿也给解决了。这时候,安吉立也给总署发函,问咱们中国收美国船舶的税,跟收中国和其他国家船舶的税,是不是一样的?在通商口岸纳税的船,跟在新开的口岸纳税的船,是不是一样的?他还想把两国商民贸易互惠的事儿,还有两国商民打官司的审理方法,都加到条约里。总署觉得,商民贸易的事儿,可以随时商量;审理方法的事儿,烟台条约里本来就有,这次再声明一下,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就同意了,还是等两国皇帝批准后交换条约。第二年六月,条约正式盖章生效了。
八月份,美国想跟朝鲜建交做生意,就派了萧孚尔将军当全权代表,坐军舰去谈条件。朝鲜那边呢,派了余允植去保定见李鸿章,想请他帮忙出面,跟美国使者一起商量。美国使者很快拿出了他们拟好的条约草案,但这个草案里没提朝鲜是中国属邦的事儿。李鸿章就建议修改一下,把“属邦”两字加上去。可萧孚尔死活不同意。正好美国临时代办何天爵在北京,跟总署商量了一下,最后同意加上“属邦”字样,不过朝鲜的内政外交还是可以自己做主。
第二年,出使美国的郑藻如大臣向美国请求在纽约设立领事馆,大概意思是这么说的:“美国西边通太平洋,旧金山是第一站,东边通大西洋,纽约是第一站,这两个地方都是必经之路。旧金山已经设了领事馆了。现在去纽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当地人有点眼红。而且古巴岛跟纽约的水路相通,很多从古巴回国的中国人都会经过纽约,这地方真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请您也像旧金山那样,在纽约也设个领事馆,保护一下我们中国人。” 美国政府批准了这个请求。这一年,美国和朝鲜交换了新的条约,美国派了使臣驻扎在朝鲜汉城,朝鲜也派了使臣来报信,还照例跟中国通报了一下,清朝礼部只是象征性地登记了一下就算完事儿了。
十年的时候,中国和法国因为越南的事儿打起来了,招商局的轮船,商人就按照西方的惯例,暂时卖给了美国的旗昌洋行保管,等事情平息了,又收了回来。
十二年前,也就是光绪十二年春天,美国旧金山的华人遭到了美国当地人的欺凌和迫害,咱们国家要求美国赔偿,可美国总统拒绝了。广东人听到这个消息,气得不行,都嚷着要反抗。广东巡抚张之洞怕他们闹事,一方面安抚广东老百姓,一方面给中央政府和驻美使臣发电报,跟美国交涉,要求他们赔偿并严惩凶手。他在电报里写道:“那些出国的广东老百姓,被烧杀抢掠,各种各样的遭遇,案情都列在里面了。比如光绪十年十二月,李架埠那件事,烧了铺子,赶走了商人,抢走了七万多块钱;十年七月二十五日,洛巿丙冷埠那件事,残忍杀害了廖臣颂等二十八个人,伤了十五个人,烧毁了价值十四万多块钱的铺子和财物;七月二十八日,舍路埠那件事,残忍杀害了莫月英等三个人,烧毁了煤厂,价值几万块,然后把所有华人赶走;八月十一日,倒路粉坑那件事,冤枉杀害了李驹南等五个人;九月二十八日,喊罢埠那件事,烧了铺子,赶走了人,损失了几万块钱;十二月初四日,尾矢近地那件事,残忍杀害了伍厚德等两个人;这些都是无辜被杀害的。其他的暗杀阴谋,更是数不胜数。卓忌埠、礼静埠华人被赶走,兴当埠、拓市埠、喜路卜埠、铃近埠、匿架巿埠、洒巿埠、钵伦埠、云乃埠、坎下埠、古鲁姐埠、粒卜绿埠,这些地方也都有定期驱逐华人的事情。就说旧金山大埠吧,华人住房有‘十苦’的诉求,洗衣馆有‘六不近情’的诉求,所有大小埠的工商业者都有‘七难’的诉求。这‘十苦’指的是:旧金山大埠的住房,每人只能住八尺地,不够八尺的就要抓起来关进监狱,叫做‘裸房’。‘裸房’的苦,一是地少不够住,住一起的全被抓;二是关进监狱后,东西全被偷,没法追回;三是回国有期限,暂时住的地方也被禁;四是怕被抓不敢晚上走,睡在街上被打;五是出狱后没技术,没地方吃饭;六是监狱地小,疾病更多;七是进监狱要交钱,才能赎出来;八是监狱里头发乱了,被剪头发违反规定;九是晚上查房,打破窗户翻墙;十是晚上巡查,打破窗户翻墙。这‘六不近情’指的是:八九百间洗衣馆,都是木楼木屋,用了几十年,就因为说是防火隐患,就强迫改建成砖楼铁门,这不是美国政府的命令,其他地方也没这么做。一是拆改不仅费钱费力,工人没地方住;二是砖铁房子租金贵,房主和租客都受罪;三是晒衣棚说容易着火,其他地方楼棚更多;四是随便抓人罚款,被扰乱的洗衣馆有几百家;五是洋人的房子木楼晒衣棚,为什么不用这个规定?六是洋人的房子木楼晒衣棚,为什么不用这个规定?这‘七难’指的是:一是想守住产业很难;二是反抗土匪很难;三是寻求保护很难;四是住在小地方很难;五是住在旧金山大埠也很难;六是做工很难;七是经商很难。
这段电报还说,旧金山各处起初是因为华人勤劳,价钱便宜,所以才招揽他们去开矿修路,美国商人靠华人赚钱赚得盆满钵满,数都数不清。但是,因为埃利士党人嫉妒,控制了局面,合谋驱逐华人,烧杀抢掠,夺取他们的财产,逼迫老板辞退华人,断了他们的生路。华人没生计,华商也赔本,穷困潦倒,想留也留不下,想回也回不去,更得不到保护,情况非常危急。如果把这十多万华人全部赶回中国,沿海各省哪能容纳得下?这不仅让人同情,也让人担忧。要是南洋其他地方也效仿,那还得了?美国和中国虽然没有嫌隙,但这事是美国当地人自己搞出来的,他们对华人多少还是有点歧视。而且美国官员里也有不少埃利士党人,他们制定了很多苛刻的政策,情况确实如此。应该催促美国严惩凶手,尽快处理此事。” 起初,沙面烧了十四间洋房,赔偿的钱很多。这时,驻美大使郑藻如给张之洞发电报,请他查案,参照以往的案例处理。张之洞认为旧金山这次的杀戮抢掠特别严重,比以前严重十倍,应该按照华人损失的数目赔偿,而且必须追究凶手的责任,并电告处理此事。此前,美国大使田贝允已经给本国发电报要求尽快处理。当时新任命的张荫桓担任驻美大使,郑藻如仍然协助处理此事。后来,美国调兵抓捕匪徒,打死一个匪徒,打伤几个,美国总统和议会也开始讨论保护华人的措施,过了很久才同意赔偿。
咱们商量着跟美国人签个关于华工的条约,一共六条:第一,因为中国华工在美国受欺负,所以条约里得写明,以后禁止华工去美国;第二,那些在美国已经有家有业的华工,还可以继续来往;第三,除了华工以外,其他中国人不在禁令范围内,还可以经美国过境;第四,在美国的中国人,只要不加入美国国籍,美国就得按照条约保护他们;第五,以前华工在美国被害的那些案子,美国得全部赔钱;第六,这个条约有效期是二十年,到时候再续签。商量好了,签了字,然后就让张荫桓再去跟美国人好好谈谈。
张荫桓觉得还有三件事必须跟美国人强调:第一,能不能把有效期缩短点儿?第二,条约签之前已经回国的华工,如果还有家产,能不能允许他们向中国领事馆报备,然后领个证明再回美国?第三,那些回国的华工,如果在美国的财产不到一千美元的,该怎么处理,也得商量商量。 这几个问题讨论了很久,也没个结果。
1888年4月,广西桂平县有个美国传教士富利淳的诊所被砸了,美国领事就索赔五千多块钱,咱们给拒绝了。当时广东老百姓一听,火了,纷纷抵制美国货,还把责任推到张荫桓身上。朝廷就派翰林院侍讲崔国因去美国和日本当特使。
1890年,崔国因到了美国,美国财政部突然搞了个新规定,说凡是路过美国入境的中国人,得交二百块钱的押金,出境再退。美国众议院还打算立个法,要清查在美国的中国人,给他们发个什么证件。崔国因跟他们据理力争,最后这个规定给废除了。早些时候,旧金山那边也搞了个新规定,要限制华人居住地,说是华人住的地方不干净,容易生病,后来这个规定也给取消了。
当时中美修约的时间快到了,正好杨儒出使美国,外交部又把修改新条约的事交给他了。杨儒到了美国,正赶上美国要强推华人注册的新规定,杨儒就根据条约跟他们理论。美国国务院这才答应,给众议院的期限延长半年,那些被抓的工人也都放了,但是关于注册这个规定,他们就是不肯改。华人就因为这个注册规定分成了新老两批,老工人还好,安安稳稳的,新工人就因为这个限制,进不去美国,好多人找律师告到法院,想把这个规定取消掉。美国国务院说这个规定是议会决定的,改不了,还是得让华人注册。
外交部给杨儒发电报,说先修约,后注册是关键。杨儒就给美国国务院发照会,把1888年条约里赔偿那一条给删了,改成互换罪犯;原条约二十年的期限改成十年。后来又收到外交部的电报,说美国非得先注册不可,想让在美国的美国人也注册,来跟咱们对等,这事儿一直没谈拢。后来美国国务院说,互换罪犯和限制华人、保护华人的事,是两码事,应该另外签个条约,不能放在一起;十年期限可以接受,在美国的美国人,也可以在中国注册。杨儒又坚持说,在美国的美国传教士也得注册。
最后就定下来,除了工人以外,在美国的其他美国人,从新条约生效那天起,美国政府每年都要造册登记一次,报给中国政府。这个规定还特别注明,包括传教士在内。1892年2月,双方签字盖章,重新修订了限制华人、保护华人的条约条款,还签署了互换罪犯的条约。
好,咱们来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
话说约定达成之后,杨儒又开始琢磨怎么处理好美国华人的后续问题,于是他就上奏朝廷说:“咱们中国人去美国打工,最早可以追溯到咸丰年间。到了光绪六年,才开始有了限制华工的条约。美国人觉得中国人住在他们那儿,有三个坏毛病,影响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一是吸鸦片,二是赌博,三是械斗。现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法律条文,对这些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中国政府不能包庇;其次,要详细解释限制华工的原因,跟吸鸦片、赌博、械斗这些坏毛病都有关系。这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积极改正,免得让人讨厌,这是治本的办法。至于治标的办法,一是严禁冒充商人偷渡,避免正规商人受牵连;二是疏通去美国的道路,让新来的华工能够在海外谋生。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华人的生计问题,还能进一步巩固中美两国的邦交。”
同年,中日战争爆发,美国还帮着中国保护在日本的华商呢。第二年,四川和福建又接连发生了教案,其中古田教案尤其严重。美国、英国、法国都要求中国赔偿损失,抓捕罪犯,这事儿拖了很久都没解决。后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给总署发函,说有各国基督教人士推荐李提摩太、惠志两位传教士来华处理教务,他们还递交了名单和奏折,请求觐见,朝廷就准了。
到了光绪二十三年,美国人在上海租界外面又侵占了土地。一开始,美国租的地,同治年间只有九百多亩,后来美国领事西华自己划界,又圈进去一万多亩没租的地。光绪十九年十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命令把租界东北角那两千六百亩没租的地收回来,但是西北角他们多占的地还没来得及处理。结果,美国领事就在苏州河边自己立了界碑,还在河边盖起了楼房。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请求朝廷像处理英法租界外侵占土地那样,严厉禁止美国人的这种行为,上奏朝廷后,这事儿就进入讨论阶段了。
二十四年,伍廷芳出使的时候,发现德国和咱们中国因为胶州湾的事儿闹得很不愉快,他就建议跟美国搞好关系。他大概意思是这么说的:“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它自己都规定不能随便吞并别国的土地。你想想,从咱们国家开始跟外国打仗以来,美国的军舰都是跟着英国的船走的。道光二十一年,广东跟美国谈和约的时候,美国还帮咱们从中调解,最后才签成了协议。咸丰九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大沽口,把咱们的防御工事都给毁了,美国却遵守以前的约定,军舰从北塘进港,递交国书,态度非常谦逊,办完事就回去了。自从通商以来,美国对咱们的态度比其他国家都好得多。这次,美国也特别谨慎地遵守约定,不肯跟着其他国家一起对付咱们。虽然美国自己因为古巴要独立,夏威夷要并入美国,这些事情离咱们很近,大局还没定,美国不好轻举妄动,但主要还是因为跟咱们关系一直不错,所以才没参与针对咱们的行动。如果咱们能跟美国加强外交关系,好好相处,对咱们的大局肯定有好处。”
他还因为夏威夷被美国吞并了,建议咱们在那儿设个领事馆,保护咱们的同胞。他说:“夏威夷地处太平洋要冲,以前是个王国,后来变成了民主国家。最近因为国家比较弱小,就请求美国的保护,成了美国的州,美国的议会也已经通过了。这个岛上咱们中国人不下三万人,以前都是由商人自己组织中华会馆,处理一些纠纷。光绪七年,咱们还派过陈国万先生当领事。后来美国禁止中国劳工入境,很多中国人出国就都去了夏威夷,所以咱们更应该在那儿设个领事馆。” 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
那一年,中国要修建卢汉铁路、粤汉铁路、宁沪铁路和宁汉铁路,向各国借款。美国本来借给粤汉铁路400万英镑,然后还派了美国工程师来勘察线路。
到了1900年,拳匪闹事,列强联军进京。各国开会商讨赔偿条款,美国只增加了关于教案和被处罚官员不得复用的条款,其他的都没怎么参与。 这时候,俄国跟中国签订了归还东三省的协议,中国又请求美国政府帮忙调解。
第二年,和议签订了,赔款总共是4亿5千万两白银,美国分到的赔款是3293万两多,折合美金2444万多美元。扣除给商人的损失和海陆军的费用后,还剩1270多万美金。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议,把这剩下的钱还给中国,用来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具体就是用来资助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 美国政府正式通知了中国,中国还特地派了唐绍仪作为特使去美国表示感谢。
后来,各国想把赔款的结算方式从白银改成黄金,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来算。美国就劝说其他国家,说大家一起索赔的总额是4亿5千万两白银,各国自己按照比例分摊,中国不用管赔款换成什么货币,只要按照协议规定的白银价格计算,也就是按照4亿5千万两白银的数额来支付,这跟用黄金支付是一样的。 最后,美国同意按照协议规定的白银数额来偿还赔款。
1887年春天三月,咱们跟各国商量贸易条约的事儿,美国大使不愿意把税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五,至于免税不免税,就看咱们中国自己怎么决定了。那一年,朝廷派吕海寰和盛宣怀去跟美国谈条约,他们跟美国大使反复磋商,张之洞和刘坤一还发电报参与讨论,最后才定下来。最后上报朝廷的条约条款一共十七条,跟跟英国签订的条约差不多,不过在一些细节上略有不同。
第一条是关于驻外使节的制度。美国大使一开始送来的条约文本里说,他们的驻华大使可以给各省的将军、巡抚、驻扎大臣直接发公文。我们不同意,因为美国以前都是通过外交部转发的,咱们中国也是,不能搞双重标准,所以要求删掉这一条,改成中国对美国驻华大使优待,美国也一样优待咱们中国的驻美大使,这样才公平。第二条是关于领事的权限。跟大使馆差不多,不过声明美国领事要按照规定派,咱们外交部也按照惯例认可,如果派的人不合适,或者不符合规定,咱们就可以不承认,这样才能维护咱们的主权。第三条是关于通商口岸的利益。这个是参照日本以前的条约来的,没办法不同意,所以就参照日本条约修改了一下,达成一致。
第四条是关于加税和免税的。这是整个条约的核心问题,美国大使一开始只同意税率提高到百分之十,还让我们取消内地关卡的税收,也不明确说明取消市场税、工厂税等等,因为这些关系到中国的主权,不能随便让步,所以我们反复磋商,差点谈崩了。我和同事们通过电报反复沟通,他们才同意把税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二点五,至于取消内地关卡的税收,让我们可以用增加产品税来抵补。我琢磨着,内地关卡也就十来个,各省的土特产也不一定都经过这些关卡。按照跟英国签订的条约,进出口货物加税后,都可以免除重复征税,那么内地关卡也就只能收取土特产第一次运出时的百分之二点五的税。如果不是第一次经过关卡,那就没税可收了。如果土特产没在第一个关卡交过百分之二点五的税,出口时还得交足百分之七十五的税,所以即使取消了内地关卡,影响也不大。现在他们同意让我们增加产品税来抵补,那就在源头上收税,这样更不容易漏税,看起来更划算。当时我们还担心跟英国条约不一样,美国大使自己也说以后会劝英国也这么办,我们才同意取消内地关卡的税收。至于市场税、工厂税和新增加的产品税,虽然美国大使不愿意详细列出名称,但在专门的条款里声明,这一款里说的内容,一点也不妨碍中国征收其他税项的主权,把市场税等等都包括进去了,保证了咱们的主权。
第五条是关于税则附表。他们要求美国人在中国纳税,不能比最受优待的国家高。我们要求他们也加上中国人在美国纳税也一样这一条。第六条是关于允许设立仓库的,参照英国条约处理。第七条是关于振兴矿业的,前半部分都参照英国条约,他们要求允许美国人按照规定开办矿业。这是矿务部门规定允许的,所以我们明确规定,美国人在中国从事矿业和居住的事宜,应该双方共同制定章程,以便约束。第八条是关于用票据抵税的,第九条是关于保护商标的,这两条跟英国条约的意思差不多,不过在票据抵税这一条里,我们声明取消船钞这一项,这是英国条约里没有的。第十条是关于专利权的,这一条我们担心会影响中国工艺的仿造,反复辩论,最后改成等中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专利法之后,再给予保护,权力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第十一条是关于版权的,也就是中国翻印书籍要追究责任的意思。我们跟他们明确规定,如果是美国著作被中国翻译成中文,可以允许出版发行;中美两国人民创作的书籍、报纸等,如果危害中国治安的,应该按照各自的法律法规处罚,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第十二条是关于内河航行的,前两节参照英国条约的大意,声明以后无论何时修改,都应该由我们审查处理;最后一节,比如奉天府安东县开埠的事,规定由他们自己开埠,但办法略有变通。第十三条是关于修改货币的,把英国条约里的照会纳税仍按关税平价这一节加到了款末。第十四条是关于教民的,教民犯法,不能因为信教就免于追究,也应该按规定缴纳税款;教士不能干涉中国官员管理中国百姓的权力,这些都明确列明,希望能弥补不足。第十五条是关于治外法权的,第十六条是关于禁止吗啡和鸦片的,这两条都是我们要求他们增加的,跟英国条约一样。第十七条是关于条约修订和更换期限的,这是按照签订条约的惯例来的。
除了这些条款外,我们还另外订立了三个附件:一是关于内地征收鸦片、盐税等税款的事宜,以及保障税款安全防止漏税的方法,都由中国政府自己处理;二是关于保留的通商口岸的关卡,设立分关,保证税收;三是说明第五条里说的税则附表,也就是之前确定的税率百分之五的税则,虽然取消了内地关卡的税收,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北京崇文门和其他城门以及左右翼等处的税收,美国大使为此准备了一份照会存档。另外,第四条里关于不影响征收其他税项的说法,还比较笼统,我们准备了一份照会,声明其他税项包括市场税、工厂税和新增加的产品税,都应该由中国自己处理。他们也准备了一份照会,说明双方意见一致,然后分别签字盖章。这就是中美商约,又叫《中美通商行船条约》。
三十年春天,美国公司违背合同,私下把粤汉铁路的股票卖给了比利时,还允许比利时在湖南修建从湘阴经过常德到辰州的铁路。张之洞给湖南巡抚赵尔巽写信,请求他坚决阻止这件事,并且引用合同第十七条,强调合同明确规定只承认美国公司,不能转让给其他国家。湖南老百姓也认为应该自己承办铁路,请求废除合同,赵尔巽也大力支持。当时张之洞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要废除合同,于是就联合三省的绅民,发电报给盛宣怀,强烈要求废约。
盛宣怀立刻给驻外的大臣梁诚发电报,让他去跟美国国务院交涉,大意是说:“美国公司明显违反合同,必须作废。续约第十七款明确规定不得转售给其他国家。现在我们查明,股票大部分掌握在比利时和法国手里,事情已经落入他人之手。正约第四十款禁止他人侵犯合同,现在派来的却不是美国公司的人,而是锡度来中国干预。整个铁路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光是广州一段就严重超支,请求国务院注销正约和续约。”美国政府回电,同意注销合同,但是不同意废除合同。
后来,美国公司推举以前兵部主事的官员等来代表他们处理铁路事务,中国方面也请来了前任美国国务卿福士达和铁路律师良信等进行辩论,最后才同意重新召集股东会议,商讨股票的收购价格以及合同特权费等,必须一次付清,还要赔偿因为合同未满就撤离的工程人员以及注销订购的物资合同的损失,一共二十五万美元。这件事拖了很久,一直到三十一年夏天才签字。过了很久,才用六百七十五万美元加上利息还给美国,确定了签字的事宜。当时广东的老百姓因为美国禁止中国劳工,并且苛刻对待在美国的中国商人,私下里商量抵制美国货,但最终没有成功。三十二年,中国开始派遣学生去美国留学。
三十三年,美国传教士在河南信阳州所属的鸡公山买地盖房子,河南巡抚张人骏依据条约、公法和教规与他们争论,最后才同意他们拆房退地停工,但是最终也没有撤销。
1908年8月,我们跟美国签署了一个仲裁条约。一开始,美国特使康格奉他总统之命,想跟中国提议,跟英国、法国一样签署仲裁条约。后来因为美国总统和议会意见不合,英法条约作废了,这事儿就搁置了。等到第二次海牙会议签订了和平解决争端条约之后,很多国家都互相签订了仲裁条约,美国也跟英法日签了,我们中国就电报通知驻美大使伍廷芳,向美国政府提议,最后就签署了这个条约,一共四款,凡是关于法律意义或者条约解释,外交途径解决不了的,都归仲裁条约管。这个条约有效期是五年。同年,美国邀请各国在上海开会讨论禁烟的事情,我们国家就派南洋大臣端方他们去参加会议了。
1909年正月,美国使馆给外交部发函,请求免除在东北新开辟的港口的所有杂税。外交部随后就问了东北三省,三省回复说不能免。外交部就回复美国使馆说:“现在收的这些税,对这些港口的试办章程没有影响。如果一定要让洋货在厘金征收上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只有实行加税免厘,中国当然非常欢迎各国支持这个做法。”五月,我们确定了留学生赴美的人数。因为美国退还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费用,我们商量着从赔款退还的那一年开始,头四年每年送一百名学生,以后每年至少要送五十名,于是就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同年,美国商务部新颁布了关于保护华人在美权益的十条规定,主要还是禁止和限制华工赴美,但是对于商人、教师、学生等来美国旅游的,就宽松一些。外交部把这个文件立了案,同时还通知了南北洋执行。1910年9月,度支部大臣载泽和美国使馆的喀尔霍商定了借款一千万英镑,利息是百分之五,美国还拉上了英法德日,组成了一个贷款集团,这就是著名的四国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