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地方啊,说起来历史悠久,早在夏禹的时候就划归豫州、冀州、扬州的范围了。明朝的时候,正式设立了河南布政使司。到了清朝初期,就改成了河南省,管事的叫巡抚。雍正二年,陈州、许州、禹州、郑州、陕州、光州这六个州,地位升格成了直隶州。过了十二年,陈州、许州又升级成府了,而郑州、禹州还是州。乾隆九年,许州又变回了直隶州。到了光绪末年,郑州又成了直隶州。宣统初年,淅川厅也成了直隶州。那时候河南管辖着九个府,五个直隶州,一个直隶厅,还有五个州,以及九十六个县。
东边最远到江苏的萧县,大概六百五十里;西边最远到陕西的潼关县,大概一千三百里;南边最远到湖北的黄陂县,大概一千一百里;北边最远到直隶的磁州,大概五百八十里。整个河南省东西宽约一千六百三十里,南北长约一千三百九十里。宣统三年的时候,统计的户籍有四百六十六万一千五百六十六户,人口总数是两千六百八十九万四千九百四十五人。河南的名山有嵩山、三崤山、熊耳山、太行山;大河有黄河、淮河、汴河、洛河、颍河、汝河、白河、丹河、卫河、漳河;铁路呢,有京汉铁路、开封到郑州的铁路,还有道清铁路;电线呢,东边通到济南和北京,西边通到长安。
开封府,那可是个繁华又热闹的地方,人多事杂,管理起来相当困难。府里驻扎着巡抚、布政使、提学使、提刑按察使司,还有盐务、粮储部门,以及开封、归德、陈州、许州、郑州等地的兵备道、巡警道、劝业道。明朝洪武元年,它是由元朝的汴梁路改建而来的。
清朝初期,开封府是河南省的治所,管辖着四个州和三十个县。雍正二年,陈州、许州、郑州、禹州都直接隶属于中央了,开封府因此割让了十四个县。延津县和原武县则划归卫辉府和怀庆府管辖。到了乾隆年间,禹州以及密县、新郑县又重新划归开封府;河阴县被撤销了;阳武县和封丘县分别划归怀庆府和卫辉府;仪封县升格为厅,后来也被撤销了。从开封府到北京,路途遥远,足足有1580里。开封府东西宽370里,南北长360里,北极星的高度是34度51分,比北京偏西1度55分。开封府下辖一个州和十一个县。祥符县,也是个繁华、人口众多、管理困难的地方,依山傍水,城东北有夷山,东北还有赤冈。黄河从元朝至元年开始,就流经开封府境内,从中牟县绕过封丘县边界,经过黑冈、柳园口,向东流入陈留县。贾鲁河也流经这里,经过朱仙镇流入尉氏县,这是古代蔡国的河道,上游也叫沙水。《水经注》里说,这条河其实是鸿沟,浚水已经淤塞了。惠济河也流经开封府,从府治南边流过,最终也流入陈留县。宋朝的四条汴河以及五丈河、白沟河都淤塞了。府里还有吹台,是县丞办公的地方,还有陈桥镇和大梁驿,以及郑汴铁路经过这里。
陈留县,地处开封府东南方五十里,是个水网密布的地方。东北有潘冈。黄河从祥符县流入,经过小黄故城北面,又向东流入兰仪县。北部有惠济河,从祥符县流入,经过城北。《水经注》记载:“沙水经过牛首亭东,鲁渠从这里流出”。陈留县东面有桃河、古涣水,再往东是睢水,都是汴河的支流,向东南流入杞县,观省陂就在那里。县里有个驿站。杞县,地处开封府东面一百里,是个繁华、人口众多、管理困难的地方。西北有惠济河,从陈留县流入。《水经注》记载:“经过阳乐城南、鸣雁亭北”。睢水也从陈留县流入,经过高阳城,与桃河汇合成为横河,实际上是古代的浍水,向东南流入睢水。杞县西南有青冈。黄河从通许县边界流入太康县。黄河过去流经县城北面,所以有汉代的堤坝和隋代的堤坝,从大梁一直到灌口,这就是现在的老鹳河。县里有个雍丘驿站。
通许县,地处开封府东南九十里,相对比较平静。吴召冈、李大冈等山冈绵延在县境内,河流环绕着这些山冈。东南有青冈。黄河从县城西北流出,下游称为燕城河,流入太康县。北部有双沟,是古代蔡国的河道。《水经注》记载:“沙水经过裘氏亭西,澹台子羽墓东”,半截河从这里流出,向西南流入尉氏县。县里有个驿站。尉氏县,地处开封府西南九十里,是个水网密布的地方。城内有尉缭子台。东面有锦被冈,西南有三亭冈,城南有五凤山。东北有贾鲁河,从祥符县流入,右边汇合康沟和大沟新河。《水经注》记载:“长明沟经过城北、尉氏故城南,分成三股”。到白潭镇,左边汇入半截河,向东南流入扶沟县。县里有个驿站。
洧川县,地处开封府西南一百五十里,相对比较平静。东面有东里,东南有赤坂冈。西面有双洎河,也就是洧水,从长葛县流入,左边汇合蛰龙河、清河、大沼水,经过新汲故城考升庙北面,大隧涧就在那里,向东流入鄢陵县。县里有个驿站。鄢陵县,地处开封府西南一百九十里,是个管理困难的地方。北面有彭祖冈,东北有彪冈。双洎河从洧川县流入,经过彭祖冈,向东南流入扶沟县。南面有艾城河,从临颍县边界流入,右边与石梁河汇合成为流颍河,经过陶城流入西华县。城南有文水,再往南是三道河,到达太丘城。县里有个驿站。
中牟县,地处开封府西面七十里,是个水网密布、人口众多的地方。北面有牟山,西南有马陵,西北有圃田泽。黄河从郑县流入,经过杨桥口,又向东,到达黄练集。贾鲁河流入,汇合龙须沟,这是隋朝的郑水。再向东,右边汇合鸭陂水,到达县城西面。乾隆六年,开凿了惠济河。主河道继续向东流经官渡城,又向东南,右边汇合粪陂、古末水、丈八沟,焦城就在那里,还有古清池水,一起流入祥符县。自周定王五年河南迁徙以来,这里一直是低洼地带。明朝万历年间,陈幼学疏浚河道,长达196里。县境靠近黄河,设有管河上汛县丞和下汛县丞。有曲遇聚、白沙、东张、杨桥四个镇。城里有个驿站,还有郑汴铁路经过这里。兰封县,地处开封府东北九十里,也是个水网密布、人口众多的地方。明朝时叫兰阳县,道光四年改名为兰仪县,同治二年撤销了仪封厅并入兰仪县,宣统元年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东北有黄陵冈。西北有黄河,从陈留县流入,过去流入考城县。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堤,改道向东北流经龙门口,流入直隶长垣县。过去的贾鲁七河都淤塞了。阳封是管河县丞办公的地方,还有管城驿站。
禹州,地处开封府西南二百九十里,也是个水网密布、人口众多的地方。明朝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归德府,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管辖范围包括一个州和八个县,距离省会二百八十里。府治面积很大,南北长三百二十里,东西宽四百七十里,地理位置北纬三十四度三十二分,比北京偏西三十五分。 按照明朝的制度,归德府下辖一个州和八个县。
商丘,地势低洼,人口稠密,交通不便,依傍着河流。商丘城在城西南三里,再往南四十里是谷丘。从宋朝开宝四年到清朝康熙四年,黄河多次决口,淹没郡境,府治也因此多次迁移,位置很不稳定。咸丰五年以后,旧河道淤塞了。丰乐河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入夏邑。古汴水,也叫护水,它的支流浍河,就是睢水上游,现在已经淤塞了。现在首县西北有一条俗称沙河的河流,分出三条支流,北边的一条流入永城,中间和南边两条支流,和它的支流苞河、陈两河一起,从宁陵流入,右边汇合沙家洼、冀家河,左边汇合古宋河,最后都流入安徽亳州。沙河的北支叫马尚河,南支叫武家河,陈两河叫清河。大蒙,古时叫景亳。小蒙旁边有漆沟、孟诸泽。济阳、葛驿是两个镇,还有一个县驿。
宁陵,地势低洼,位于府治西边六十里。西边是甘露岭,东北是黄河旧河道,现在已经淤塞了。从睢水流入西南的那条河叫张公河,经过汉已吾故城东边流入柘城。西北是陈梁沙河,俗称陈两河。这里有个长安镇和一个宁城驿。鹿邑,人口稠密,地势低洼,交通不便,位于府治南边一百二十里。旧城在县西,古时叫鸣鹿,县丞就驻扎在那里。东边有阴灵山、隐山,西南是横岭,西北是惠济河,从柘城流入,经过贾滩南边。涡水从太康流入,与淮河交汇后再次流入。南边是清水河,是涡水的支流,过去从淮河流入,现在经过虞诩墓北边,流经汇城东南,成为练沟,最后流入安徽亳州。清水河南边流出偃王陂的那条河叫茨刺河,右边汇合瀖水,与西明河交汇。“水经注”里记载的“自陈城百尺沟东迳宁平故城南”的那条河,流入太和,东明河也流入那里。谷阳是一个镇,还有一个县驿。
夏邑,地势低洼,交通不便,位于府治东边一百二十里。清河从虞城流入,左边汇合横河。西北是丰乐河,从商丘流入,叫响河,还有虬龙河、歧河,一起向东南流入永城。这里负责夏邑、商丘、永城的防务,县丞驻扎在此。还有一个会亭驿。永城,地势低洼,人口稠密,交通不便,位于府治东南一百八十里。北边是砀山。巴清河,也叫减水沟,从夏邑流入,向东南流入江苏萧县。东洪沟从萧县流入,与巴清河汇合。响河经过太丘故城,与虬龙沟、歧河汇合,成为巴沟河,经过城北,向东南流入安徽宿州。南边是浍河,从商丘流入,经过建平、酂、费故城北边,右边汇合北岔沙河。再往东,包河从安徽亳州流入,与浍河汇合。新兴、保安是两个镇,还有一个太丘驿。
虞城,地势低洼,人口稠密,位于府治东北七十里。东北是柱冈、黎丘。黄河旧河道从商丘流入,向东流入江苏砀山,就是古汴渠。“水经注”里记载的“迳周坞侧”的那条河,就是横河。南边是惠民沟,与夏邑的河流汇合。这里有个治平镇和一个石榴堌驿。睢州,地势低洼,人口稠密,位于府治西边一百里。城西是骆驼冈,北边是黄河旧河道,从考城流入。明嘉靖十九年,黄河决口于野鸡冈,向南流的那条河叫张弓河,流入宁陵。西边是惠济河,从杞县流入,左边汇合横河,就是利用了它原来的河道,向东南流入柘城。横河就是睢水,睢水就是涣水。“水经注”里记载的“迳承匡城,又东迳襄邑故城南”的那条河。归化、重华是两个镇,州判驻扎在五桥集,还有一个葵丘驿。
考城,规模较小,位于府治西北一百二十里。乾隆四十九年改隶卫辉,光绪元年又恢复原属。南边是葛冈。黄河旧河道过去从兰封流入,向东流入山东曹县。咸丰五年北迁。过去有戴水,现在已经淤塞了。斜城、葵丘有两个驿站。柘城,规模较小,位于府治西南九十里。城东北角是廓山。黄河旧河道有两条。西北是惠济河,从睢州流入,经过心闷寺,“水经注”里记载的“睢水历傿县北”的那条河,过去接收涡水的支流。北边是张弓河,从宁陵流入,经过牛斗城,在东南的砖桥汇合,向东南流入鹿邑。再往东是刘家河,古时叫谷水,也就是涣水,“水经注”里记载的“迳鄫城北”的那条河。还有古泓水,在县西,现在都淤塞了。这里有个八桥镇和一个县驿。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和处理诗词对联。
陈州府啊,那可是个繁华、难治理的地方,属于开封府管辖,以前是陈州、许州、郑州的交通要道。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是开封府管辖的一个州,管着四个县。雍正二年升格为直隶州,十二年又升格为府,还把太康县和扶沟县划归过来,增加了城郭。从陈州府到省城开封,西北方向得走三百里地。陈州府东西宽一百九十里,南北长二百十五里。北极星的高度是三十度四十七分,比北京偏西一度二十六分。陈州府管辖七个县。
淮宁府,也是个繁华、疲惫、难治理的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明朝的时候,宛丘县属于淮宁州。雍正十二年,从淮宁州析置出来,成为淮宁府的府治。西北方向有西铭山和杏冈;北面有鞍子岭,西明河从这里发源,流经汉朝新平故城北边;东北方向,涡水从太康县流入,然后又流入鹿邑县;西南方向,沙河从商水县流来,和贾鲁河交汇,流经赵牛口,汇入柳涉河,流经新站集,继续往东南流,左边汇入西蔡河,然后往东南流入项城县;汾河从商水县流入淮宁县西南,然后往东流入项城县;东南方向,东蔡河流入沈丘县。周家口在淮宁县西南,贾鲁河和沙河在那里交汇。淮宁县有个驿站。
商水县,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位置在陈州府西南七十里。西北方向有沙河,古渡水从西华县流入,流经邓城,然后往东,右边汇入颍水,流经丛台,到达周家口。商水县南面连接汝州和蔡州,北面连接陈州和汴州,通判就驻扎在这里。左边汇入贾鲁河,流经灌溉城、颍歧渡,沿着淮宁府的边界流入。西面有汾河,以前是从西华县流入,流经扶苏城,左边汇入枯河,往东流经范台,右边汇入界沟河,流入淮宁府。商水县有个谷阳镇和一个驿站。
西华县,治理起来比较困难,位于陈州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南面有宜山;西面有庙陵冈;西南方向,沙河从郾城县流入,往东流经小陶、夏亭城流入商水县。渚河就是颍水,右边汇入土炉河,然后往东北流,左边汇入它的支流,和颍水汇合,形成合河口,流经丛桑村,然后往东,左边汇入大浪沟。西南方向有洪河,从上蔡县流入,然后又流入西华县。还有贾鲁河,从西北方向的扶沟县流入,流经护当城,沿着城东南方向流入淮宁府。柳涉河发源于西华县东部,往东南流入淮宁府。西华县有个常社镇和一个驿站。
项城县,相对简单,位于陈州府南边一百二十里。河水古道就是现在的沙河,从淮宁府流入,流经公路城流入沈丘县。汾河从西北方向流入,流经后魏平乡的许多水塘,水经注里记载“流经南顿故城南边”。西面有泥河,也就是蔡河,从上蔡县流入,和汝南县交错后再次流入,流经石桥,然后往东流入沈丘县。项城县有个驿站。
沈丘县,治理起来比较困难,位于陈州府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面有大沙河从项城县流入,左边汇入东蔡河,流经沈丘县北边。汾河流入后成为小沙河,左右汇入谷河和泥河,流经沈丘县南边,流入安徽太和县。沈丘县有个纸店镇和一个驿站。
太康县,繁华、疲惫、难治理,位于陈州府北边五十里。北面有石山;东北方向有长白;西北方向有青冈。河水从通许县流入,成为燕城河,涡水是它的源头,汇集白洋等许多小河,流经太康县南边,然后往东南流,左边汇入河水古渠,流经马厂集流入鹿邑县。太康县有个槐店,县丞就驻扎在那里;还有一个崔桥镇和一个驿站。
扶沟县,相对简单,位于陈州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西北方向有雕陵冈。贾鲁河从尉氏县流入,到达张单口,左边汇入双洎河,水经注里记载“洧水流经桐丘城西”,其孟亭古道已经湮没。所谓的小扶亭、洧沟,就是县名由此而来。沿着城东南方向,流经大扶城,古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往东南流入西华县。西面,文水河从鄢陵县流入,右边汇入三道河,形成大浪沟,流经鸭冈,洧水西南古道流经新汲故城西边、匡城南边,左边蜿蜒形成鸭子陂也流入这里。扶沟县有白亭、洧阳、固城、吕潭四个镇和一个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许州,繁华之地,隶属于开封府管辖。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雍正二年升为州,继续管辖原来的县,雍正十二年又升为府,乾隆六年又降回州。许州距离省会开封二百五十里,东西宽九十里,南北长一百二十里,北极高度是三十四度五分,比北京偏西二度二十五分。许州管辖四个县。西南有熊耳山,渚河(也就是现在的颍水)从襄城流经许州,经过颍阳故城(古许国),然后往东南流入临颍县。古颍水的支流石梁河也在许州境内。西北方向,颍水从禹州流入许州,左边汇入暖泉河,流经许州城西。再往东南,右边汇入椹涧,椹涧东边是浍河(也就是异水),《水经注》里记载它流经射犬城,从长葛流入许州,东到秋湖,叫做艾城河。艾城河东边是洧仓城,西边是岸亭,都与艾城河相连。许州还有椹涧、石固两个镇,一个县衙和一个驿站,还有铁路。
临颍县,繁华之地,位于许州东南六十里。颍水从许州流入临颍。根据《水经注》记载,颍水流经繁昌故城北边,有个锅壅口,东边是枣祇河故道。颍水继续往东南流,经过泽城北(古皋鼬),沿着郾城边界,流经西华县,最终汇入西华县境内的河道。石梁河也是从许州流入临颍,流经大陵城南、御龙城南,左边汇入艾城河,右边汇入五里河的支流,最终流入鄢陵县。临颍县西南有土炉河,它从襄城边界流经临颍。临颍县有一个繁城镇,一个县衙和一个驿站。
襄城县,繁华之地,位于许州西南九十里。襄城南边有首山。汝水从郏县流经襄城,左边汇入汜河,《水经注》记载它流经西不羹城南,右边汇入湛河、辉河,最终流入舞阳县。襄城东北有颍水,从禹州流入,流经汾丘城,沿着许州边界流入许州。襄城东北还有土炉河,从禹州流入,流经李膺墓、白草原,汇集成朱湖潭(也叫扊勒河),它的支流流入临颍县。襄城南边有玛瑙河,从县东流出,往东南流入郾城县。襄城县有一个驿站。
郾城县,位于许州东南一百二十里。郾城东边有召陵冈,南边有陉亭。郾城西北有颍水,从临颍县沿着边界流经青陵城东,流入西华县。土炉河流经襄城,在曲栅处,右边汇入玛瑙河,然后从扊勒桥流入西华县。郾城西边有沙河(也就是汝水),从舞阳县流入,流经道州城,到达郾城南边,右边汇入澧河、唐河,合称大溵河。大溵河东南分出一条支流,叫做洄曲河,流经沱口镇五沟营。洄曲河的故道从西平县流入,左边汇入淤泥河,然后流入上蔡县。洄曲河的主流向东北流,也叫螺湾河,最终流入西华县。郾城县有一个县衙和一个驿站。
长葛县,地处偏僻,位于许州西北五十里。长葛县西北有延秀冈。双洎河(也就是洧水)从新郑流入,左边汇入梅河,然后向东北弯曲,流入洧川。浍河位于长葛县西边,上游叫做异水,从新郑流入,后河从西边汇入浍河。浍河继续往东南流,流入许州,叫做艾城河。暖泉河从禹州流入,流经长葛县城西南角,然后往东南流入许州。长葛县有五个镇:董村、石相、和尚桥、会河、后河,还有一个县衙和一个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郑州府,那地方啊,地势低洼,人口稠密,又繁忙又难管理。它管辖着陈州、许州、郑州这三条路上的县。明朝的时候,它属于开封府。雍正二年升格为州,还割让了四个县。十二年后又把那四个县给它还了回来。乾隆三十年,把河阴县并入了荥泽县。郑州府离省会开封一百四十里地,东西宽五十三里,南北长六十五里。北极星的高度是三十四度四十九分,比北京偏西二度三十四分。它管辖着三个县。
西南方向有座梅山,南边是泰山,西北边是黄河,它从荥泽县流进来,经过花园口,再往东流进中牟县。须索河也流进来,和京水汇合,往东流经衍南、祭城北边,然后和郑水汇合成为沙河,也叫贾鲁河,潮河也汇合到这里。古时候的汴河,禹贡里叫它灉水,春秋时期叫它邲水,秦朝叫它鸿沟,汉朝叫它蒗荡渠,东流之后就叫官渡水,也叫阴沟,还叫浚仪渠。管城有个驿站。京汉铁路、郑洛铁路和郑汴铁路都经过这里。
荥泽县,地势低洼,人口稠密。它在郑州府西边四十里。乾隆三十年,河阴县并入荥泽县,变成了一个乡,巡司就驻扎在那里。西北方向是黄河,它从汜水县流进来,经过敖山,又往东流到广武荥泽口,再往东流进郑州府。西南方向是索水,它从荥阳县流进来,经过故城,践土营就在那里,然后和须水汇合,成为须索河,流经平桃城。京水沿着荥泽县的边界流淌。广武有个驿站。郑洛铁路也经过这里。
荥阳县,地势低洼。它在郑州府西边七十里。东南方向是嵩渚山,也叫大周山,《水经注》里叫它黄堆山。山西边还有万山、贾峪山、灵源山、檀山。这些山都和中岳嵩山连在一起,嵩渚山是其中最主要的。索水,古时候叫旃然水,从嵩渚山脚下流出来,向北流经荥阳县城东边。东南方向是京城的旧城。西边是索氏。这就是“楚汉相争,在荥阳南京索氏之间”的那个地方。索水蜿蜒向东北流进荥泽县,须水也和它汇合。京水也流经这里。索亭有个驿站。郑洛铁路也经过这里。
汜水县,地势低洼,在郑州府西边一百一十里。城北是太和山。东南是五云山。西北是黄河,它从巩县流进来,经过成皋县北边,也就是虎牢关。春秋时期北方的诸侯国,所谓的东虢,就在这附近。旁边还有黄马关。南边是方山,《山海经》里说“浮臝,记水出”,就是说浮臝山,记水从这里流出来,左边汇入玉仙水,向北流经汜水县城西边流入黄河。尔雅里说“水决复入汜”,意思是说水决堤后又流回汜水。再往东是板渚,流入荥泽县。县里有个驿站。郑洛铁路也经过这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河南府,人口稠密,繁华,隶属于河陕汝道,粮捕、水利通判都驻扎在这里。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管辖一个州,十三个县。雍正二年,陕州升为直隶州,灵宝、阌乡、卢氏三个县先后划归陕州管辖。河南府距离省会三百八十里,东西宽三百六十里,南北长五百十五里,北极高度三十四度,距离北京偏西四度二分。
洛阳,人口稠密,繁华,但是地势险要。城北是北邙山,东南是大石山,南面是周山,西南是秦山。洛河从宜阳流入,右边汇合甘水,流到王城西南。涧水,也就是谷水,从新安流入,经过谷城故城东边,与孝水、金谷水汇合。再往东,流经王城南边,到洛阳城南,瀍水也从孟津汇合过来。这就是“涧水在东,瀍水在西,只有洛阳才能享用这水”的意思。洛阳南面有伊河,从伊阳流入,右边吸收江左河(古称大狂水),再往北,左边汇合土沟、板桥、厌涧,右边吸收小狂水(古称需水),流经前亭、伊阙口,左边是龙门山,右边是香山,左边汇合灵岩寺的水,流经右枝津,左边的枝渠故道也从这里流过。洛阳有龙门、彭婆、翟庄、白沙四个镇,周南还有一个驿站。
偃师,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东偏北七十里。古代西边靠近薄山。县西是帝喾和汤都城遗址。城北是北邙山,东南是轘辕山,西边是首阳山,南边是缑氏山和景山。古代的阳渠和谷水故道已经淤塞了。洛河从洛阳流入,伊河注入洛河,洛河又向东北流入巩县。伊河也从洛阳流入,流经县城西南,然后向东北注入洛河。此外,还有合水、刘水、休水、鄩水都注入洛河。偃师有一个府店镇和一个首阳驿站。
宜阳,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西南七十里。南面是锦屏山和万安城,西南是石墨山,西边是熊耳山。洛河从永宁流入,根据《水经注》记载,洛河东边汇合白马溪、昌涧、杜阳涧。再往东,左边汇合渠谷、厌梁、黄中涧、禄泉、共、临亭川等水,又向东流经九曲南,注入豪水,右边汇合黑涧、虢水,然后向东北流出散关南,再往东,支流从左边流出,惠水注入支流,最后流入洛阳。宜阳有韩城镇(县丞驻扎),还有福昌、三乡两个镇,以及一个县驿站。
新安,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西七十里。东南是瞻诸山,西南是郁山,北面是慕容山,南面是密山,西北是队山。黄河从渑池流入,流经匡口渡,汇合畛水。《山海经》记载“畛水出青要山”。《水经注》记载:强山,俗称强山水,向东流入孟津,横水与之汇合。《山海经》记载:正回水出騩山。谷水流经烂柯山,向东流经阙门,汇合广阳川,右边汇合石默溪、宋水,流经城南,向东流经函谷关,向东流入特坂,右边汇合皂涧、爽慈涧水,流入洛阳。慈涧就是娄涿山。少水出瞻诸山,实际上是许多乱流汇合而成的涧水。白石山陂水是古代涧水的主要源头,《水经注》主要参考《山海经》,却把四条涧水并列,这是郭注的错误。新安有匡口、杨寺、仓头、石寺、北冶、石井、慈涧、阙门八个镇,以及西关一个驿站。
巩县,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东北一百二十里。这里是周朝巩伯的封地,后来东周君王也居住在这里。这里有轘辕山、九山。东南是天陵山,《山海经》称霍山,西边是宋朝诸陵,因此改名为天陵山。南面是侯山,西北是萯山。黄河从孟津流入,有裴峪渡,古称小平津,右边汇合鲔水,再往东有五社津、神尾山。西南,洛河从偃师流来,汇合休水,流经鄩城、訾城,右边汇合罗水、明溪泉。再往东北,有黑石渡,右边汇合黄水、康水、石子河,流经城北,右边汇合市河、魏氏河,再往东有神堤渡,右边汇合任村水,形成洛口,也就是洛汭,注入汜水,石城河与之汇合。巩县有黑石渡、青泥、回郭三个镇,以及洛口一个驿站。
孟津,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东北四十里。城南是邙山,西边是柏崖。西北,黄河从新安流入,汇合正回水,再往东汇合滽滽水,形成河清渡,后魏时期称峡石津。再往东流经汉平阴,汇合五曲九水,流经光武陵,到达城北。再往东,是古代的孟津,流经平县故城北,汇合浿水,流入巩县。西南是谷城山,瀍水从这里流出,任岭山脉与之相连。孟津有长泉、旧县、双槐、油房四个镇,以及一个县驿站。
登封,地势平坦,位于河南府东南一百一十里。北面是太室山,汉朝在此设立嵩高,作为中岳,古代称外方。西边是少室山,休水从少室山流出,汇合大穴山水流入偃师。西南是大熊山,《山海经》称大虘山,《地理志》称阳乾山。颍水从颍谷流出,称为右颍,左边汇合中颍、左颍,流经城南,再往东,左边汇合少阳溪、五渡水,流经阳城故县南,左边汇合石淙水(古称平洛溪),再往东南流入禹县。北面是阳城山,洧水从这里流出,向东流经阳子台流入密县。西南是大虘口,狂水从这里流出,《水经注》记载:“西流经纶氏故城南,左边与倚薄山水汇合,八风溪水注入。再往西到达三交水口,流经缶高山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陕州是直隶州,繁华又热闹,是河陕汝道(河南、陕西、汝州)的治所,下面管着几个县。清朝初期沿用明朝的制度,是河南府管辖下的州,管着两个县。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又划归卢氏县过来。从省会到陕州,要走六百八十里地。陕州东西宽三百三十里,南北长五百四十里。北极星的高度是三十四度四十六分,比北京偏西五度二十分。陕州管着三个县。东边是崤山,南边是常烝山,西边是虢山。黄河从灵宝流进来,汇合了桥头沟、藏龙沟、青龙涧的水。水经注里记载:安阳溪、谯水、橐水、崤水也汇入黄河。黄河上有个太阳津渡口,然后继续往东,流到城北,成了茅津渡,再往东流过三门山,经过砥柱山进入渑池县,谷水也汇入其中。陕州下辖曲沃、张茅、石壕、上村、乾壕五个镇,还有一个硖石驿站。
灵宝县,繁华又热闹,在陕州西边六十里。南边是秦山,西南边是地肺山、石城山、浮山,东南边是岘山、鹿氾山,南边还有个女郎山。西北边是黄河,从阌乡流进来,汇合了柏谷水、稠桑河,然后往东流经函谷关,又汇合了宏农涧、古门水、烛水、田渠水,流经灵宝城北,再往东汇合曹水。菑水也流入灵宝。灵宝有个虢略镇和一个桃林驿站。
阌乡县地势低洼,但是交通不便,在陕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南边是荆山、秦山,秦山的一个支脉叫阌山,阌山的东边是皇天原,西边是桃原,古时候这里叫桃林,瑕城也在这一带。黄河从陕西潼关流进来,形成风陵渡,流经黄卷坂,汇合玉溪涧,又汇合泉鸠涧形成浢津渡,再往东流经曹公垒,汇合石姥峪、夸父山的水,也就是湖水,形成西关渡,流经阌乡城北,再往东流入灵宝,稠桑河也和它一起流。阌乡有个关东镇和一个鼎湖驿站。
卢氏县比较简单,在陕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卢氏山在县的西北边,西边是小青山。洛水从陕西雒南流进来,洛水的南边是熊耳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导的。洛水往东流经卢氏城北流入永宁县。洛水的一个支流叫蔓渠,当地人叫它闷顿岭,伊水从这里发源,往东北流经栾川镇进入嵩山。卢氏县西南边还有汤水,当地人叫它黄沙五渡,流入内乡县。水经注里记载:汤水发源于卢氏县的大嵩山。卢氏县有个朱阳镇和一个县驿。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汝州,哎,那地方可不好去,管理起来也麻烦,归南汝光道管辖,粮食征收、水利工程都和州府一起办公。从省城往东北走,得四百九十里地呢。东西南北都差不多,各二百二十里。北极星的高度是三十四度十三分,比京城偏西三度三十六分。沿袭明朝的制度,管辖四个县。西南是崆峒山,东北是风穴山,还有石楼山、鹿台山、望云山、檀树山、狼皋山、銮驾山等等,这些都是中岳嵩山熊耳山的支脉。西北的永安河,流经伊阳,一直到杨家楼。水经注里记载说:“永安河从狼皋山东边流出来,进入峡谷,叫做汝阨。然后向东经过麻解城北,周平城南,再往东和广成泽水汇合。又往东到鲁公水口,和霍阳山水汇合。”然后继续向东,流经汝州城西南,左边汇入洗耳河,再往东,左边汇入赵洛河,流经成安故城北,再往东,黄水注入,也就是承休水,最后流入郏县和宝丰县。杨家楼是州府和县衙一起办公的地方,还有赵洛镇、临汝镇,以及县里的驿站。
鲁山县,这地方也不好治理,在汝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边是鲁山,南边是簸箕山,东南是商余山,西北是尧山。水经注里说:“滍水发源于此”,汝水支流,现在从西边一百七十里外的吴大岭流出来,当地人叫它沙河。水经注还记载说:“滍水和波水汇合,又向东流经鲁阳故城南,右边汇入鲁阳关水,再往东北汇合牛兰水,又向东流经应城南,彭水注入。”然后继续向东,沿着宝丰县的边界流入叶县。叶犨水也汇入其中。还有赵家村巡司和县里的驿站。
郏县,同样不好管,在汝州东南九十里。北边是绿石山,东南是紫云山,西北是大刘山、扈阳山。汝水从汝州流经郏县边界,和扈涧水汇合,然后纳入青龙河,流经郏县城南,右边汇入石河,再往东,左边汇入蓝水。水经注里记载说:“汝水流经化民城西、黄阜东。”然后继续向东,流经摩陂,进入襄城县。还有长桥镇、黄道镇和县里的驿站。
宝丰县,也在汝州东边九十里。东南是香山、扁鹊山,西边是锯齿岭。汝水从汝州流经郏县的西北边界。石河,古时候叫养水,发源于三堆山,向东南流,柏河汇入其中,再向东南流入郏县。柏河有两个源头,都在县西边的山里,向东流然后汇合,再向东南注入石河。滍河也就是沙河,在县东南,从鲁山流入,向东流入叶县。应水,又叫瀴河,也叫石渠,发源于北峙山,向东南注入滍河。东边还有湛水,向东南流入叶县。还有宋村镇、曹二镇和县里的驿站。
伊阳县,这个相对好管理些,在汝州西南九十里。东南是云梦山,南边是霍阳山,东北是连珠山,西北是筛子垛山。伊水从嵩山边界流经伊阳,和杜水汇合,然后纳入永定河,流入洛阳。西南的汝水从嵩山边界流入伊阳,流经城南,右边汇合马蓝河,流经紫逻口,左边汇合练溪,最后流入汝州。还有上店镇和县里的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彰德府,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管辖一个州和六个县。雍正年间,从直隶大名府划归内黄县,而磁州则划归广平府。彰德府距离省会三百六十里,东西宽三百二十里,南北长二百里,北极高度是三十六度六分,比北京偏西二度。后来管辖七个县。
安阳,是个繁华但又有点疲惫的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西南有蒙赉山,西北有铜山、蓝嵯山、鲁山、清凉山。漳水从涉县流入,经过邯郸故城,沿着直隶磁州的边界,再向东流经丰乐镇进入临漳县。东南有汤水,从汤阴县沿着边界和羑水汇合,流经南万金渠和防水,再向东流经伏恩村。西边有洹水,从林县流入,到善应山北边又流出来,西边是龙山,和虎涧水汇合,分成南、北、中三条万金渠,再向北流经河亶甲城,左边和珍珠泉汇合,转而向东流经殷墟,韩陵山故道的河水从右边流出来,后来又先后汇合,最后向东流入内黄县。丰乐镇是县丞办公的地方,邺城有个驿站,还有铁路。
临漳县,是个繁华的县城,在彰德府东北七十里。黄河故道在县界,现在已经南移了。滏水和汙水都在县城西边,现在是漳水和汙水流经的地方。漳水从安阳和磁州南下,流经临漳县城西南,分成两支,东边到的是大名府,然后注入卫河。鸬甪陂是县里盛产蒲鱼的地方。三台在邺城西北角,讲武城在西边。漳水上还有曹操的疑冢。冰井、铜雀台、金凤台都在这里,还有隆镇、邺镇,县里有个驿站,还有铁路。
汤阴县,是个繁华的县城,在彰德府西南四十五里。西边有五岩山、柏尖山。西南有淇水,从林县沿着边界流过来,卫河从濬县沿着边界流过来,向北流经五陵,西边是鸴城。再往北,普济河从这里流出,沿着内黄县的边界流入卫河。西边有牟山,水经注里记载石尚荡水从这里流出,唐朝改名为汤水,流经县城北边,到岳王坟东边。宜师沟从西南黑山流出,也叫永通河,向北流经高暯桥注入汤水。再向东北流到安阳县的边界,左边和羑水汇合。县里有鹤壁镇、宜沟镇两个镇,还有一个驿站,还有铁路。
林县,是个繁华的县城,在彰德府西南一百一十里。林虑山在西边二十里,是太行山的支脉。林虑山还有很多别名:西黄华山、天平山、玉泉山、谼峪山、栖霞山、鲁般门山、倚阳山,这些都是林虑山的别名。浊漳水从山西潞城流入,沿着涉县的边界流,左边和清漳水汇合成为漳水,向东流入河内郡。水经注里说的“流经葛公亭、磻阳城北边和沧溪汇合”就是指这里。南边,洹水从黎城流入,又流出来成为大河头,流经县城北边,左边和史家河、陵阳河汇合,到龙头山又流入地下。西南有淇水,从辉县流入,流经石城、淇阳城,右边和淅水汇合,流入汤阴县。县里有个驿站。
武安县,是个繁华的县城,在彰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南边有鼓山,西边有龙虎头,西南有磁山、阏与,西北有摩天岭、三门山。这里有磨盘鳦,南洺河从这里流出,弯曲着向东北流,流经粟山,和玉带河、紫金河汇合。天井鳦这里有北洺河流出,流经儒山,和紫金山汇合,向西流入直隶永年县。县里有个驿站。
涉县,是个比较小的县城,在彰德府西北二百二十里。城北有龙山,南边有熊耳山,东边有韩五山,西南有风洞,东北有符山,东南有青头山,西北有石鼓山、毛岭口。清漳水从山西辽州流入,流经县城南边,也叫涉河,县名就是因此而来。再向东南,浊漳水从黎城沿着林县的边界流过来和清漳水汇合,形成合漳口,流入安阳县。县里有索堡镇,还有一个驿站。
内黄县,是个繁华但又困难的县城,在彰德府东边一百一十里。明朝属于大名府,雍正二年划归彰德府。东边有博望冈,黄河故道在这里,有金堤。西南有卫河,从安阳沿着边界流经牵城,左边和汤水、洹水汇合,流经繁阳城,转而向东流经楚王镇,右边和柯河汇合,流入直隶清丰县。卫河实际上是淇水,水经注里说:“经过内黄县南边成为白沟,流经并阳城成为黄泽,流经戏阳城东边”。地理志里说这是清河水。隋朝时,这里是永济渠。县里有高堤镇,还有一个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卫辉府,那可是个繁华的地方,属于河北道,紧挨着北河,卫粮通判就驻扎在那儿。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管辖着六个县。雍正年间,又把开封府的延津县,直隶大名府的濬县和滑县划归卫辉府管辖,胙城县则被撤销了。乾隆年间,开封府的封丘县和归德府的考城县也划归卫辉府,不过光绪初期,考城县又划回去了。卫辉府距离省城一百六十里,东西宽三百九十里,南北长一百七十八里,北极高度是三十五度二十七分,比北京偏西二度十二分,一共管辖九个县。
汲县,也是个繁华的地方,依山傍水。西北面有霖落山、苍峪山和坛山,西面是仙翁山,北面是华盖山,这些都是太行山脉的分支。东南面是黄河故道,北面是卫河,它从新乡流入汲县,又叫清水河,右边汇入孟姜女河,然后经过府城北面、比干墓南面,继续向东北流去,右边又汇入沧河,沿着淇河的边界流入。汲县有铜关、杏园、淇门三个镇,还有一个卫源驿,还有铁路呢!
新乡县,繁华,在卫辉府西边五十里。北面有寺儿山和五陵冈,西南面是黄河和沁河的故道,东北面是卫河,它从获嘉流入,右边汇合小丹河和沙河,那里有个合河镇,然后继续向东北流入汲县。新乡县也有个驿站,叫新中驿。
获嘉县,也是个繁华的地方,在卫辉府西南九十里。东北面是同盟山,南面是黄河和沁河的故道,西面是小丹河,它从修武流入,新河与重泉河汇合后,向东流经三桥,左边汇入峪河,也就是清水河。获嘉县西北面有太白陂,那是春秋时期的大型水利工程。清水河继续向东流入新乡。北流河从辉县流入,成为沙河,和清水河一起流淌。获嘉县还有崇宁驿和亢村驿,县丞还兼任巡司,也有铁路。
淇县,在卫辉府北边五十里。东北面是浮山,西北面是灵山,西面是朝阳山,东南面是卫河,它从汲县流来,和沧河汇合,沿着边界汇入斮胫河,也就是肥泉,然后继续向东北流去,和淇水汇合后流入濬县。淇县有早生镇和青龙镇,还有一个淇门驿。
辉县,繁华,在卫辉府西边六十里。西面是太行山,它的支脉,东北面是方山,北面是九山,西北面是苏门山,卫河就从苏门山流出来,叫百泉,诗经里写道“毖彼泉水”。卫河汇合卓水、白沙河、莲花河、万泉河,经过五个水闸,流入新乡,一直流到山东临清,和汶河汇合,一共流了九百二十三里。辉县西边是沙河,汇合丁公河、清濂河、焦泉河,再往西,是峪河和清水河,汇合梅竹河和重泉河,一起流入获嘉。重泉河,水经注里叫长泉,它流经邓城东面,也叫白屋水。辉县西北面是淇山,《山海经》里叫沮洳,《淮南子》里叫大号。淇水从辉县东北流出,流入林虑县。辉县也有个驿站。
延津县,地势低洼,有点贫瘠,在卫辉府南边七十里。雍正二年,从开封府划归卫辉府。雍正五年,胙城县被撤销。延津县西南面是酸枣山,北面是黄河故道,西北面是孟姜女河,它向东北流,到汲县汇入卫河。濮水、酸水、延津河、棘津河、文石津河都淤塞了,只有乌巢泽还存在。延津县有个沙门镇,还有一个驿站,叫廪延驿。
濬县,繁华,在卫辉府东北一百一十里。城西南角是浮丘山,东南面是大伾山,也就是黎阳山,它的支脉有紫金山和凤皇山。濬县还有禹王的两条渠道。白马津西边是遮害亭,再往西是卫河。古泉源水从汲县流来,和淇水汇合后流入卫河,诗经里说“在右”。淇口,古代叫宿胥口。魏国曾经把淇水引到白沟,也就是现在的枋头,也就是现在的淇门渡。濬县东北面经过雍榆城南面,再往北经过白祀山和顿丘故城。濬县有个道口镇,县丞就驻扎在那里,还有一个县驿。
滑县,繁华,但是地势险峻,在卫辉府东边九十里。东北面有白马山和鲋鰅城,西北面有狗脊山和天台山,黄河故道就在那里。滑县还有瓠子堤和金堤。滑水已经淤塞了。西北面是卫河,它从濬县流来,沿着边界流入滑县。滑县有个老岸镇,巡司驻扎在那里,还有一个县驿。
封丘县,繁华,在卫辉府东南一百里。南面有黄河从阳武流入,沿着祥符县的边界流入。封丘县北面是黑山,东北面是淳于冈和青陵台,都毁坏了。古代的濮渠也淤塞了。封丘县有潘店镇和中栾镇,还有一个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和处理诗词对联。
怀庆府啊,那可是个繁华的地方,隶属于河北道,河北镇总兵和黄沁同知都驻扎在那里。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管辖着六个县。后来又把开封府的原武县和阳武县划归过来。东南离省会三百里,东西宽三百九十里,南北长一百三十里。北极高度是三十五度六分,比京师偏西三度二十七分,一共管辖八个县。
河内府,也是个繁华的冲要之地,依山傍水,北边就是太行山。沁水从济源流进来,左岸是少水,水经注里记载着“东边流经小沁亭北面,右边汇合小沁河、倍涧水、邘水,流经野王故城北面”。它的支流泲水流经柏香镇、絺城,成为猪龙河,和丰稔河南支汇合,往南流入孟县。它的支流津河从东北穿过城,和利仁河汇合,向东流出,和广济河的支流津河汇合。左岸汇合丹水,继续向东流经武德镇——那可是个古老的州县——流入武陟县。丹水从山西凤台流入,形成丹口,流经鄈城、苑乡城,分成十九条支流,古光沟、界沟、长明沟这些旧河道还在呢,都汇入沁河。而小丹河水量比较大,和白马沟汇合,流经清化镇。广济河和丰稔河北支从济源流入,都流经济源县。广济河又分出两条支流,都流入温县。河内府有七个镇:崇义、柏香、邘台、万善、清化、尚香、武德,还有两个驿站:覃怀、万善。
济源县,地势险要,在怀庆府西边七十里。西边是王屋山和天坛山,王屋山,志书上说那是“天下第一洞天”。天坛山,道书上说是“清虚小有洞天”。西北有析城山、秦岭、陵山;北边是盘谷;东北是孔山、熊山;西南是黄河,从山西垣曲流入,汇入濝水。黄河继续向东,在河清渡、马渚汇合柴河。水经注里记载“湛水流经向城、湛城东面”。又向东流入孟县。浝水发源于西北山,向东南流,流经城东南注入湨河,流经琮山口,到勋掌村就淤塞了。所以水经注里说,湨水发源于原山勋掌谷,当地人叫它白涧水。在城东南,南面有姑嫂山、五指山、秦岭山三条河流从右边汇合,继续向东南,左边汇合济水的支流。济水发源于王屋山西麓的太乙池,叫沇水,潜伏九十里,到共山南面,又从东丘流出,成为济渎。东西两源交错流淌,它的支流往南注入湨河。又向东流入河内,成为猪龙河。东北是沁水,从山西凤台流入,形成枋口,向东南,右边分出广济河,那是古秦渠。水经注里说的朱沟,元朝时是广济河,明朝时叫二十四堰。永福堰那儿是利仁渠,广福堰那儿是丰稔河南北渠,古称奉沟,和正渠一起流入河内。永利堰那儿是永利渠,又分出两条支流,一条往南注入泲水成为泲水的支流,一条往东南成为余泲水,流入黄河。济源县有邵源镇,巡司驻扎在那里,还有一个县驿。
原武县,地势险要,在怀庆府东边一百八十里。明朝时属于开封府,雍正二年划归怀庆府。东北是黑洋山,古代漯水发源于此。西南是黄河,从荥泽流入,又向东流入中牟,天然渠紧随其后。一直到扶沟,长七十五里。原武县有一个县驿。修武县,地势平坦,繁华,在怀庆府东北一百一十里。北边是太行山;西北是天门山;西南是小丹河,从武陟流入,也叫预河,流经习村,在城东北,又向东流入获嘉县。新河上游汇集灵泉、刘公河,到城东北,汇合皇母诸泉,流入获嘉县。修武县有待王、承恩两个镇,还有一个县驿。
武陟县,地势平坦,繁华,在怀庆府东边一百里,是河北道的治所。西南是清风岭。黄河从温县流入,汇入广济河,沁河水也注入黄河,继续向东流入荥泽。沁河从河内流入,流经怀庆府旧城木栾店,在城东南,又向东流经詹店流入原武。广济河从河内流入,流经县西南注入黄河。小丹河也从河内流入,流经县西北流入修武。武陟县有永桥、宁郭两个镇,武陟、宁郭两个驿站。孟县,地势平坦,繁华,在怀庆府南边五十里。城西是紫金山;西北是五龙台岭,山下到梁村,古称湨梁。东边是马吉岭;西南是黄河,从济源流入,流经宋河清故城,形成白坡渡,古称阪津,下游是吉利沾,古称高渚。继续向东汇合轵阳河,下游是杨树沾,古称淘渚。继续向东流经野戍镇,形成河阳渡,古称孟津,下游是郭沾,这三个地方合称“河阳三城”。古河中渚,汇合衡磵,继续向东沿磵流到城南,渡口是小平津,继续向东流经沇水镇流入温县。西北是湨水,从济源流入,流经冶城,右边汇合同水,流经古安国城,汇合青龙涧,又往南流经谷旦镇,到无鼻城,左边汇合余济河南支。继续往南,是孟港。东边是猪龙河,从河内沿边界流淌,汇合丰稔河南支和余济河北支,一起流入黄河。孟县有沇河、白陂两个镇,一个驿站:河阳。
温县,繁华,在怀庆府东南五十里。西边是太平山;西南是黄河,从孟县流入,到小营西北。济水从河内流入,成为猪龙河,沿边界汇合丰稔河北支。还有一条大埝水,到上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南阳府,地势险要,人口稠密,管理困难,隶属于南汝光道,南阳镇总兵驻扎于此。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下辖两个州,十一个县。道光年间,淅川升格为厅。南阳府距离省会六百一十里,东西宽五百八十里,南北长三百四十里,北极高度三十三度六分,与京师经度相差三度五十五分,下辖两个州,十个县。南阳府地势险要,人口稠密,管理困难,依山傍水,西北有精山、紫山,东北有丰山、蒲山。淯水,俗称白河,发源于南召,流经府城北部。水经注中记载:“淯水流经博望西鄂故城,又向南流经豫山宛城东,梅溪水注入其中。”淯水流到府城南边,支流南流成为溧河。淯水又向西南流,右边汇入木沟、十二里河,流经淯阳城,然后与新野县境内的河流汇合。潦河沿着镇平县界流入淯水。府城东边有唐河,发源于裕州,沿着唐县边界流入南阳府,桐河也汇入其中。此外,还有石桥镇、赊旗店巡司、博望驿驿丞、林水驿驿丞以及宛城驿。
南召县,地势险要,距离府城一百二十里。顺治十七年被并入南阳府,雍正十二年又恢复建制。南面有百重山、天子望山,西面有香炉山,西南有燕尾山、壶山,西北有伏牛山、圣人山。白河从嵩县流入,流经县城东部,右边汇入狮子河、黄洋河,左边汇入五路山水,流到十里冈,右边汇入留山河以及空山河、鸡子河。留山河就是丹霞山,这条河就是鲁阳关水,水经注中记载:“鲁阳关水流经皇后城西。”鲁阳关南面还有三鸦水。县内还有雉衡山,地理志记载醴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叶县。此外,还有李青店巡司和县驿。
唐县,人口稠密,地势险要,距离府城一百二十里。城南有天封山、百里山、唐子山、紫玉山、午峰山、花山,西北有富春山,东南有孤山、马武山,东北有唐河,发源于南阳府,沿着县界流入唐县,左边汇入沘水和马仁陂水,右边汇入桐河,流经县城西南。唐河左边又汇入澧河、江河、秋河,流经湖阳故城西、谢城北,汇入谢水、湖河,流经苍苔镇,沿着新野县界流入湖北襄阳。苍苔镇是县丞驻地,还有明阳镇、桐河镇以及县驿。
泌阳县,地势平坦,距离府城二百里。北面有虎头脑山,东面有万千山,东南有祝家衡山,东北有大胡山,沘水发源于此,因讹写为“泌”字,而成为县名。沘水左边汇入小铜山水,流经县城南面,又向西流,流经比阳故城南面,左边汇入蔡水,右边汇入澳水。水经注中记载:“沘水发源于磐石山、茈丘山。”沘水流入唐河,马仁陂水也汇入其中。沘水的支流江河,与发源于磐石山的红崖河汇合,一起流入桐柏山。县境西北有扶予山,潕水发源于此;东北有中阳山,瀙水发源于此,两条河汇合成为沙河,向东流入遂平县。此外,还有古路镇、饶良镇、羊栅镇以及县驿。
桐柏县,地势平坦,距离府城三百里。东面有石门山、映山,西面有天木山。桐柏山位于县城西南,与熊耳山、伏牛山相连。桐柏山的支脉有大复山、胎簪山、黄山、石柱山等。淮水、澧水发源于桐柏山。淮水向东北流,汇入水帘洞、太阳城等地的河流,然后潜入地下,到阳口再次露出地面,向东流经尖山,向东南流经复阳、义阳故城,左边汇入月河,流入湖北随州。栗树河也汇入其中。地理志记载,淮水向东南流到淮陵入海,经过四个郡,行程三千四百二十里。澧水向西北流,汇入红泥河、三家河,右边汇入红崖河,流经平氏故城东面,流入唐河。西南的秋河,西北的江河,发源于泌阳,沿着县界从随州流入,也汇入澧水。此外,还有吴城镇以及县驿。
镇平县,地势平坦,距离府城七十里。东面有遮山,西北有歧棘山。潦河发源于县城东麓,沿着南阳府边界流入淯水,然后注入淯水。照河发源于娇女朵,俗称十二里河,汇入东西两条三里淇河以及西边的严陵河,然后一起流入潦河。此外,还有县驿。
邓州,人口稠密,地势险要,距离府城一百二十里。南面有析隈山,西面有五陇山,西北有灵山、永青山。湍水发源于内乡县,流经临湍、冠军故城,右边汇入得子河,流经县城东南到槃滩,左边汇入赵河和严陵河。水经注中记载:“湍水又流经穰县,形成六门陂,又向东南流经魏武故城西南的白牛邑,安众故城南,涅水注入其中。”汉代的东阳涅阳城就在这里。湍水流入新野县,与淯水汇合,成为白河。湍水的西边,刁河发源于内乡县,流经红崖山,右边汇入朝水,向东南流经紫金山,形成钳卢陂,然后向南流,黄渠河也汇入其中。邓州西南有禹山,茱萸河发源于此,汇入排子河,流入湖北光化县。此外,还有板桥镇、槃滩镇、千金镇、张村镇、穰东镇以及县驿。
内乡县,人口稠密,地势险要,距离府城一百九十里。北面有老君山,南面有秋林、夏馆。《山海经》中记载的翼望山,湍水发源于此,与青山河汇合,流经赤眉城,右边汇入长城河。此外,还有螺蛳河,《水经注》中记载:“螺蛳河向东南流经南阳郦故城东,菊水注入其中。”螺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汝宁府,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管理起来很费劲。它属于南汝光道,汝南分防通判和新息分防通判都驻扎在这里。清朝初期沿用明朝的制度,管辖着两个州和十二个县。雍正二年,光州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县则被划到其他地方去了。从省会到这儿,得走四百六十里地呢!汝宁府东西宽二百四十里,南北长五百九十里,北极高度是三十三度一分,比北京偏西二度九分。现在管辖一个州和八个县。
汝阳县,也是个繁华但管理困难的地方,地势险要。城北是天中山,汝河的正源就在这儿。西汝河,包括潕水和澺水;南汝河,就是瀙水。元朝末年,汝河水患严重,淹没了蔡州,水是从舞阳的故渎(旧河道)流过来的,潕水和西平、云庄等地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明朝嘉靖年间,汝河干涸了,于是遂平、灈水和瀙水的水就多了起来。汝河的源头换过三次地方,现在北汝河从上蔡汇合澺水,合称洪河。洪河右边汇入朱马河、马常河,左边汇入茅河,然后流经庙湾镇,右边再汇入荆河,原来的河道是蔡埠河,最后流入淮河。南汝河右边接纳黄酉河、吴桂桥河,左边是悬瓠池,右边是栗渚,紧挨着城东南,右边再汇入半截河,接纳溱水,然后又流回正阳,最终也流入新蔡。庙湾镇有个巡司,还有黄冈、阳埠、射子、寒冻四个镇,以及一个县驿站。
正阳县,很繁华,在府城南边一百二十里。明朝叫真阳县,雍正二年改名。县城西边是横山,东北边是南汝河,从汝阳县流过来,右边汇入固城港、陈家沟,然后继续流下去。《水经注》记载,汝河最开始接受慎水,慎水从慎阳故城南边的水塘流入,经过七个水塘,然后向东流入汝河。正阳县南边是淮河,从信阳边界流入息县。西南边有闾河、清水港,都从确山流过来,然后向东汇入汝河。汝南埠是通判的驻地,还有一个县驿站。
上蔡县,繁华但管理困难,在府城北边七十里。东边是蔡冈,西北边是北汝河,从郾城流过来;西汝河、潕水从西平汇合澺水,一起流到这里,合称洪河;东南边是蔡河,流入汝阳,茅河、朱马河、马常河也汇入其中。原来的河道是从西洪桥右边流出来,经过流堰,成为朱里河,人们也这么称呼它。然后又接纳石洋河,成为蔡埠河。蔡埠河西边是瀙水,也就是南汝河,从遂平流过来,右边汇入清水河,也一起流入汝阳。蔡河是澺水的支流,《水经注》记载:“蔡河向东南流,成为练沟,到达上蔡西冈,北边是黄陵陂,在上蔡冈东边是蔡塘。”然后继续向东成为包河,流入项城。北边是华陂集,界沟河从这里流出,向东沿着商水边界流入汝河。上蔡县有一个邵店镇和一个县驿站。
新蔡县,相对简单,在府城东南一百四十里。南汝河、瀙水(也就是汝河)、洪河、澺水都从汝阳流过来,在城东五里处的三汊口汇合,然后向东南流入息县。安徽阜阳的谷水,也就是鱼同水,也流到这里;延河也汇入其中。《水经注》记载:“汝水经过栎亭北边,然后向东南经过新蔡故城南边,继续向东南,左边汇合澺水,经过壶丘故城北边,澺水经过平舆故城南边,左边是葛陂。”汉代的葛陵故城就在这里,还有一个县驿站。
西平县,地势平坦,繁华,管理困难,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西边是九顶山。潕水过去是从舞阳流过来,经过故城。《水经注》记载,潕水西边有吕墟,到达合水镇,汇聚了石河、云庄等地的水。然后经过城北,向东分为两支,左支汇合周家泊水,这是古代的澺水。《水经注》记载:“潕水在上游接受汝水,在奇额城东边另有一条支流”,现在已经淤塞了。泥河沿着郾城边界,和潕水的右支汇合,汇入流堰河,一起流入上蔡。潕水就是西汝河,元朝末年,在舞阳锅河筑坝,现在云庄等地的水占据了它的旧河道。然后又汇合澺水,因此合称洪河。西平县有重渠、蔡砦、仪封三个镇,还有一个县驿站和铁路。
遂平县,地势平坦,繁华,在府城西北九十里。西边是山奥崃山、嵖岈山。南汝河上游的沙河,古代叫瀙水,从泌阳流过来,经过金山,左边汇合杨奉河。《水经注》记载:“沙河向东经过吴房县南边,又向东经过灈阳县南边”,流入上蔡。沙河经过遂平城南,向东北流出成为新河,汇合石洋河。新河古代叫灈水,从西北嵢峰垛流出,《水经注》叫它兴山。经过吴家桥东南,清水河从确山流过来,一起流下去。遂平县有一个县驿站。
确山县,地势平坦,繁华,在府城西南九十里。确山城在县城东南两里。再往东南是朗陵、佛光。城南是蟠山,西南是平顶山,西北是乐山,练水从这里流出,当地人叫它黄酉河。秀山,吴桂桥河从这里流出。西边有溱水从泌阳流过来,当地人叫它石河,然后向东叫吴砦,经过确山故城。《水经注》记载:“溱水从浮石岭北边的青衣山流出”,然后向东北经过独山,流入汝阳。东南边有闾河塘、下沟河、清水港,一起流入正阳。西北边有清水河,流入遂平。确山县有姬家堰,毛城、竹沟、明港三个镇,还有一个县驿站。
信阳州,地势平坦,繁华,管理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将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光州,哎,那地方,人多,累,事儿还多!归南汝光道管。盐务和水利部门的官员都驻扎在那儿。清朝初期,沿袭明朝的制度,是汝宁府下面的一个州。雍正二年才升格为直隶州。离省城八百里呢。东西宽二百四十五里,南北长二百里。北极星的高度是三十二度十三分,比北京偏西一度二十八分。管辖四个县。光州啊,古时候是黄国的所在地,老城在西边十二里。东边是凤皇山,算是光州的左翼;西边是浦口冈,算是光州的右翼;东南是彭山;南边是车谷;西北是淮水,从光山流进来,和寨河、古壑水汇合,然后往东北流到郑家店,又和黄水汇合。 《水经注》里说,淮水“经过弋阳郡的东边,又往东流入固始”。还有双轮河,流入后就叫白鹭河,也就是古渒水。还有春河,从商城沿着边界流来,古时候叫诏虞水,也和淮水汇合。光州有个驿站。
光山县,人多,事儿多,还难办!在光州西南四十里。古时候是弦子国。县里大部分都是山区,从西北方向绵延近二百里。最有名的山有老君山、天台山、春风岭、黑石山等等。老君山的北边,还有云台山、仙居山、马鞍山、守军山、浮光山等等,都是桐柏山脉的分支。《地理志》里记载弋山,西边有淮水,从罗山流来,和竹竿河汇合,沿着边界流经轪县故城,到山脚下。然后往东流入光州。光山的西南是黄茅脑,寨河从那儿发源。还有壑水,和马鞍山的水汇合,形成清流河,又和牢山龙潭的水、冲水、泥河汇合,然后和东边的黄水汇合,在花石山附近形成三道河。右边又和梅林河汇合,流经塔山,右边再和泼陂河汇合。《水经注》里叫它木陵关水。左边和晏家河汇合,流经黄川西阳故城,到城南就叫官渡河,流经天赐山,《水经注》里叫它渒水。然后往东和双轮河汇合。光山还有中渡、牛山两个镇,长潭有个驿站。
固始县,人多,累,事儿还多!在光州东边四十里。东边是大山;南边是独山、木贼山、青峰岭;西北是淮水,从息县流来,流经枣林冈、安宁、期思。古时候是蒋国的所在地,也是浸丘故城的所在地。淮水左岸和汝水汇合,到朱皋镇,白鹭河和春河也汇入其中。然后往东流,到流集,巡司就驻扎在那里。到三河尖,决水和灌水汇入淮水。决水从商城流来,叫史河,左边和长江河汇合,右边分出一支叫泉河,古时候叫阳泉水。《水经注》说,阳泉水从雩娄的东北流经鸡备亭,经过安丰故城,那是边城郡的治所。然后流经茹陂,茹陂就是现在的龙潭口。右边分出一支叫清河,和胜湖汇合,然后往西北流经史家故城,左边汇入羊行河、急流涧,流经城东然后往北流,古时候蓼国就在那里。灌水从商城流来,叫曲河。《淮南子》里说:“孙叔敖决开期思的水,用来灌溉雩娄的田野”。然后往西北流,流经蓼潭,到城北和淮水汇合,形成两河口。东魏的浍州就在那里。然后往东北流,右边分出一支叫堪河,流经七里冈,又和清泉河的两支汇合。然后往北流入淮水。淮水又往东流入霍丘。固始还有朱皋、期思两个镇,县里有个驿站。
息县,人多,累,事儿还多!在光州西北九十里。西边有淮水,从罗山流来,然后往东流经白公城,到城南。然后往东流,经过新息故城。淮水在这里分流,左边汇入清水港,和泥河汇合,又和闾河汇合,闾河从正阳流来,是古慎水的故道,流经褒信长陵故城。 《水经注》里叫它申陂水。然后往东流经乌龙集流入光州。白鹭河也流经期思集流入淮水。息县西北,汝水从汝阳流来,流经新蔡,然后沿着安徽阜阳的边界流,和玉梁渠汇合。息县有个杨庄镇,县里有个驿站。
商城县,事儿难办!在光州东南一百二十里。东南是大苏山,古时候叫大别山;南边是花阳、马头;东北是青山;西南是牛山,决水从那儿发源。《水经注》说:“决水从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流出”。然后和八仙台、黄昏山五关的水汇合。然后往东北流,叫寨河,左边和麻河汇合,流经金家寨,西北还有长江河、石槽河、沙河。西南是黄柏山,灌水从那儿发源,然后往北和木厂、盛家店、九水河汇合,流经城西,也叫龙潭河,然后流入固始。西北是熊山,春河从那儿发源。《水经注》里叫它诏虞水。也沿着固始的边界流入光州。商城有个牛食畈巡司,县里有个驿站。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淅川县啊,以前隶属于直隶厅,那可真是又繁华又难治理。明朝的时候,曾经从内乡县分出来设立淅川县。道光十二年才正式成为厅,宣统元年又升级了,南汝光道也改名叫南汝光淅道。
说地理位置吧,西边是岵山,西北是簧锁里。丹水河从陕西商南流过来,沿着边界一直到荆子关。丹水河的北边是葛花山,南边是丹崖。丹水河继续往东南流,经过凌老龙山,黑漆河汇入丹水河,然后流经花园关、岞山、独阜山。最后在淅川城西南汇入滔河,滔河再流经石杯、雷山,一直到村保,古时候的商朝三户城就在这附近。淅水河在淅川县的左边汇入丹水河。丹水河继续往东南流,经过太白山、玉照山,沿着内乡县的边界流进湖北的均州。 《水经注》里记载:“丹水河从三户城流过,经过丹水故城南边、南乡县北边,右边汇入汋水。” 这汋水其实就是均水,书上写错了。
荆子关是县丞办公的地方,是个峡口小镇,还有个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