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麟,字绂斋,是高佳氏家族的人,满洲镶黄旗,大学士高晋的儿子。一开始被任命为銮仪卫整仪尉,后来一步步升迁到冠军使,最后升任西安副都统。

乾隆三十八年,大军征讨金川,他被任命为领队大臣,和参赞大臣丰升额一起,总是冲锋陷阵,攻克了数十座坚固的碉堡,战功最大。金川平定后,皇上对他加官晋爵,并把他的画像挂在了紫光阁。之后他被任命为广西巡抚,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 等他父亲的丧期过了之后,他又被任命署理兵部侍郎。

乾隆四十九年,他被外派担任安徽巡抚。那一年安徽大旱,他请求留下五万石漕粮和三十五万两关税银来赈灾。阜阳有六千多顷荒地,他又上书请求宽限清查赋税,并建议民间交易可以用官方的弓箭来丈量土地,防止欺瞒隐瞒,逐步恢复原来的赋税额度。皇上觉得书麟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对他进行了优异的评叙。 黄河和淮河都泛滥了,因为两江总督李世杰不懂河工,皇上就让书麟协助他。

书麟和李世杰以及河督李奉翰一起商议,发现有四处决口,其中司家庄和汤家庄两处分流比较紧急,就赶紧组织人力修筑堤坝。他还上奏说:“桃源境内因为黄坝的缘故,河流淤塞,水流不畅。建议在玉皇阁下开挖一条引水河,让黄河水东流汇入清河,以便泄洪。”

话说李书麟大人,五十二岁那年,升任两江总督。他为人清正廉洁,出巡地方的时候,总是轻车简从,不给老百姓添麻烦,皇上还特意下旨表扬了他呢。可惜啊,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李大人和他有点不对付。没过多久,就有人告发高邮县的巡检陈倚道,说书吏假冒印章多收税款。朝廷派了重臣去调查,结果李大人因为没有严查属下被牵连,被降职处分,还被发配到伊犁去了。

后来,李大人又重新被启用,当上了山西巡抚。内阁学士尹壮图上奏说,各州县的亏空都是因为官员层层盘剥造成的,而李世杰和李书麟两位大人却独善其身,这可让和珅更忌恨他们了。于是,和珅就让尹壮图去各省查账,从山西开始查起,结果尹壮图也被牵连受罚了。五十六岁那年,李大人又重新当上了两江总督。可是,两淮盐政巴宁阿勾结商人,有人说李大人包庇了他,李大人又一次被罢官,降为三等侍卫,发配到新疆去效力了。

嘉庆四年,和珅倒台了,皇上重新启用李书麟大人,让他做了吏部尚书,还兼任正红旗汉军都统,并加封太子少保。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后来又做了闽浙总督。他弟弟李广兴,因为第一个揭发和珅的罪行而升官,可是升官后,李广兴却到处弹劾别人,李书麟看不惯他这种行为,还曾经在皇上面前说过他。后来,李广兴因为掌管四川军需出了问题,李书麟请求皇上严惩他,还主动承担责任,皇上最终赦免了他弟弟。之后,李书麟被调到云贵,负责审理前任督抚富纲的贪污案,查实了富纲的贪污事实,依法惩处了他;他还调查了云南巡抚江兰隐瞒灾情的案子,查明真相后,罢免了江兰的官职。当时,倮夷作乱,李书麟上奏说江兰上报情况失实,处理草率,皇上很欣赏他的正直。于是,李书麟亲自前往黄草坝督军,分路进剿,擒获了贼首李文明等人,又派人招降那些倮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有五十二个倮夷寨子悔过自新。因为土司苛捐杂税,扰乱了倮夷,李书麟还立碑禁止这种行为。皇上为此下旨嘉奖,并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五年的时候,书麟被调到湖广,担任督师,去剿灭襄阳的青、蓝、黄三股教匪。会长龄等人已经在瓦房口打败了一部分匪徒。书麟认为东川、保丰是匪徒运输粮草的重要通道,就亲自带兵去截击。皇上考虑到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山谷间奔波,而匪徒又诡计多端,所以特别叮嘱他不要冒险轻举妄动。

六年,书麟从竹山、房县出发,去剿灭徐天德的匪帮,抓获斩杀了许多匪徒。他在奏疏里说:“剿灭匪徒的方法,关键在于安定民心、培养民气。如果安抚得当,匪徒也能变成百姓;如果任由他们流离失所,百姓也会变成匪徒。”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见。“川匪苟文明等由陕西平利越老林图窜房县,偕长龄、明亮进击,遇贼狮子崖,大败之;复分兵伏佘家沟、高尖山,天德等来袭,却之。” 就是说,四川的匪徒苟文明等人从陕西平利翻越老林,企图窜到房县,书麟和会长龄、明亮一起出击,在狮子崖打败了他们;之后又分兵埋伏在佘家沟、高尖山,徐天德等人来袭击,也被他们击退了。他还上奏请求在襄阳增设提督,并将协镇移到郧阳、竹山两地。徐天德等人聚集在茅伦山,书麟就命令孙清元等人分兵将其击溃。后来,书麟因为生病请求解职,皇上还派侍卫和御医前去探视。没过多久,他就死在了军中。皇上非常惋惜,追赠他太子太傅的官职,封一等男爵,由他的儿子吉郎阿继承爵位,并谥号为“文勤”。后来,因为倭什布处理军饷迟误,皇上责备书麟知情不报,但考虑到他清廉公正,治军有功,所以赏赐的恩典礼仪还是加厚了。

他的弟弟广厚,乾隆四十三年考中进士。从工部主事做起,后来升任御史,外放江西吉南赣宁道,又升任甘肃按察使。嘉庆初年,他和总兵吉兰泰一起在巩昌、秦州打击张映祥、杨天柱的教匪,一直追击到白水江,将他们消灭。之后,他升任江西布政使,又调任甘肃。匪徒在岷州、礼县之间活动,广厚督率军队从岷州遮羊铺阻止匪徒的进攻,保卫了完善地区的安全,境内恢复了安定。后来他被调到广东,因为和总督那彦成一起饮酒作乐,被免职,被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担任库车办事大臣,后又调任哈喇沙尔。最后官至安徽、湖南巡抚。最终去世。

觉罗吉庆,是正白旗的人。他爹叫万福,是个骑都尉,当过江宁将军,还兼着散秩大臣的职务。吉庆呢,先是从官学生做起,后来进了内阁当了中书,然后升了侍读,再后来当了御史。乾隆五十年,他继承了家里的世职。接着就升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兵部侍郎。皇上还派他去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审理案件,他办的都挺好,皇上很满意,然后就把他调到户部去了。

乾隆五十六年,他被派去山东当巡抚。那年闹灾荒,他截留了三十万石漕米,调来豫东的军船,把米运过去救济灾民。后来他又被调到浙江。当时福建的海盗跑到浙江沿海抢劫,吉庆就在岛屿和海湾里组织乡勇,设置保甲,禁止粮食运到海外,严厉打击倒卖赃物的人;他还兼任了提督,抓到了海盗陈言等人,还有临海的土匪李鹤皋,把他们都绳之以法。浙江的盐政岳谦办事不力,还欺压百姓,吉庆就弹劾了他,把他给罢免了,然后自己又兼任了盐政。

嘉庆元年,吉庆升任两广总督。他发现水师提督路超吉能力不行,就弹劾了他,把路超吉给降职了。第二年,广西西隆亚稿寨的苗族匪徒勾结了贵州的苗族,躲在八渡,吉庆就率领提督彭承尧去剿匪,攻下了他们的重要据点。贵州的苗族偷偷渡过百乐河,想偷袭泗城,吉庆就命令副将德昌等人分路进攻,摧毁了大部分苗寨;然后进攻亚稿寨,在戛雄遇到敌人,打败了他们。永丰、百乐等地的苗族头目渡江投降,吉庆给他们酒食,让他们回寨招抚其他人。亚稿山路险峻,吉庆挑选精兵,从隐蔽的小路偷袭,攻破了他们的巢穴,斩首一千多级。因为这次战功,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还赏赐了双眼花翎。亚稿战役胜利后,十多个寨子都投降了,只有附近的那地、小河、广平、蒙里等几个寨子还依仗险要抵抗,等云南的军队到了以后,大家一起围剿,最后全都被消灭了。贼首龙登连父子也请求投降,广东境内的叛乱全部平定。嘉庆六年,皇上又让他兼任协办大学士,总督的职务照旧。

吉庆这当官的,为人清廉,但办事却不太仔细,手下人汇报工作也不认真。博罗县出了个大案,重犯越狱了,上级衙门却故意隐瞒;还有全省的赃款罚银,按县分配征收,结果被臬司(相当于高级法院院长)给漏掉了规定。这些事都报告到皇帝那儿了,皇帝一看就生气了,说他办事拖拉,不作为。有个叫陈烂屐的,带着四个同伙,在博罗山里拉帮结伙,准备造反。知府伊秉绶请求派兵抓捕,但吉庆因为被提督孙全谋蒙蔽了,没同意。过了七年,陈烂屐这伙人终于开始抢劫闹事,影响了好几个县,这才派兵把他们抓了,杀了。

陈烂屐的余党曾鬼六又勾结了永安的土匪,接二连三地造反。吉庆赶紧去剿匪,还请求调两千江西兵来帮忙。结果皇帝又批评他,说他慌慌张张的,开始怀疑他的能力了。后来,吉庆在义容墟打败了土匪,曾清浩带着四千多人投降。孙全谋也抓到了匪首薛文胜,以及四百多名匪徒,全部处死了。这事儿报到皇帝那儿,皇帝发现吉庆前后奏报的内容不一样,处理事情也不得当,就把他从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上撤了,只保留了总督的职务,还派那彦成去调查他。

吉庆又上奏说永安投降的土匪很多,请求留下军队防范,但皇帝又批评他处理结果不好,把他免职,等候调查。巡抚瑚图礼本来就和吉庆有矛盾,又收到了秘密指示去调查吉庆,就上奏弹劾吉庆办事软弱无能。那彦成还没到,瑚图礼就先审问吉庆了,还摆出威风凛凛的样子,准备刑具,手下兵丁故意羞辱他。吉庆很生气,说:“我虽然能力不行,但也曾经在朝廷当过官,不能这样受辱,有损国家形象!”说完就自杀了。皇帝听说后,让那彦成汇报情况,后来因为吉庆平时清廉,剿匪也有功劳,又无故自杀,就下令免除追究责任。

他儿子吉寿喜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因为犯了事被罢免,由弟弟吉常喜继承。

觉罗长麟,字牧庵,是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他长得高大威猛,聪明敏捷,口才很好,在刑部很有名气。后来升任郎中,外放福建兴泉永道,又升任江苏布政使。乾隆五一年,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

1802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巡抚,负责疏浚河道,修缮41个州县的城墙。他还抓捕了钜野、汶上几个大盗,田玉堂等人,依法处置,皇上还为此嘉奖了他。后来,他因为莱州知府徐大榕审理平度州民罗有良的案子时,判决有误,而被弹劾。徐大榕跑到京城告状,刑部尚书胡季堂等人去调查,结果没查出长麟的错处。皇上考虑到他治理黄河有功,就特地宽恕了他。他还因为审理滨州举人薛对元案子,判决失实,被撤职,继续留在山东修城墙。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经常私下微服出巡,到民间访察民情,抓住并惩治强盗恶霸,禁止奢侈浪费的风俗,整顿漕运,斥责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

1807年,他调任山西巡抚。上任途中,有个叫董二的市井无赖诬告逆匪王伦藏匿在山西某户人家,和珅在宫门口就说要定他们的罪,说是逆党。他到任后,调查清楚了,发现那个某家其实是董二的仇家,董二是故意陷害他们。他感慨地说:“我头发都白了,怎么能为了讨好权相而灭人家满门呢?”最后,他反而治了董二的罪,和珅为此非常生气。

调任浙江巡抚后,他又升任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衔。他整顿水师,抓获了不少海盗。1810年,他调任署理闽浙总督。这时,将军魁伦弹劾总督伍拉纳和巡抚浦霖贪污腐败,并且说福建省的库藏亏空严重,皇上命令他调查此事。调查结果没有发现实证,皇上严厉责备了他。于是他上奏,揭露了伍拉纳贪污受贿的事实。因为伍拉纳是和珅的亲戚,皇上怀疑他包庇,并且批评他平时沽名钓誉,于是罢免了他的官职,给了他一个副都统的衔,让他去叶尔羌办事。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库尔喀拉乌苏领队大臣,之后又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他奏请减少回族王公进京的行李数量,以减轻驿站的负担,还取消了回民的土贡。发生边境冲突时,他请求调兵增援,却被皇上斥责为过于惊慌失措。

嘉庆四年,他被任命为云贵总督,后来又调到福建浙江。五年后,他又被调到陕西甘肃。那时候,那些造反的匪徒还没被平定,他劝说老百姓修筑堡垒,组织民兵,还下令在川、陕、豫、楚交界的地方都这样做,并且招募强壮的难民加入军队。他率军打败了伍金柱,分别在唐家河和傅家镇两次击败了他。将军富成来支援他,结果战死了。他又和固原提督庆成一起,在沔阳乾沟河打败了匪贼。

嘉庆六年,他又接连在铁炉川、旧州铺、纲厂、武关打败了高天德和马学礼,还抓住了襄阳匪首马应祥,皇上还下旨嘉奖了他。接着,因为副将萧福禄在汧阳搜捕秘密会匪时滥杀无辜邀功请赏,皇上怀疑他包庇纵容,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事,就斥责了长麟徇私枉法,停止了他的升迁。皇上还认为傅家镇那场战役,他指挥调度不利,导致富成将军战死。

嘉庆七年,他被召回京城,降职为署理吏部侍郎,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还兼任都统。皇上再次命令他去督办两广地区的军务,但他因为母亲年迈,就留在京城了。嘉庆八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后来又调到刑部,还兼管户部三个库房的事务。十年后,他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又协办大学士。嘉庆十三年,皇上命令他和尚书戴衢亨一起察看黄河。

他到了清江浦,听说安徽有个叫包世臣的读书人精通治河,就亲自去拜访了他,还和他一起查看了海口的情况,发现海口并不高,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取消了改道的计划。他和戴衢亨一起商议治河的方案,掌握了其中的要领,皇上很高兴。后来,他又和戴衢亨一起清理整顿两淮盐务,规定盐政每年所有的杂费都要报到中央核销,以消除各种谣言。嘉庆十五年,因为眼睛不好,长期告假,皇上特地下诏让他退休。第二年他就去世了,谥号文敏。

费淳,字筠浦,是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后来升迁为郎中,还担任过军机章京。之后外放江苏常州当知府,因为父亲去世,他回乡守孝去了。守孝期满后,他又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后来升迁为冀宁道。一步步升迁,最终做到云南布政使,期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因为母亲年迈,他请求回家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官职。乾隆六十年,他升任安徽巡抚,后来又调任江苏。

嘉庆二年,他上书朝廷说:“淮安、徐州、扬州三个府下面的很多地方都是低洼地,应该鼓励当地官府种植芦苇,这样既能利用土地,又能增加收入。至于应该缴纳的钱粮,可以按照芦苇的产量折算上交。”皇帝下令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又调任福建,后来又回到江苏。嘉庆四年,他升任两江总督。

费淳做官期间,一直廉洁谨慎,深受皇帝器重。两淮盐政徵瑞和费淳是亲家,因此免去了他回避的规定。当时南河经常泛滥,费淳因为江督事务繁忙,自称不熟悉河务,请求免除兼管南河的职务,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皇帝命令费淳和总河一起详细商议河务工程,并把具体方案上报朝廷。皇帝还秘密询问漕督蒋兆奎等人的优劣,并告诫费淳说:“安抚百姓首先要任用贤能之臣,要除弊端就必须先铲除贪官污吏。你的操守虽然很好,但是考察官员过于宽容了。除去一个贪官,万民都会受益;提拔一个贤臣,一方百姓都会得到好处。你要用心调查了解情况,千万不要迎合我的意思,颠倒是非黑白。”费淳于是如实向皇帝禀报。

有人匿名弹劾常州知府胡观澜,皇帝下令让费淳调查处理。费淳上奏弹劾胡观澜和江阴知县杨世绶,说他们滥用职权,加重百姓负担,经过调查属实,费淳请求严厉处罚他们。皇帝批评费淳没有及时弹劾他们,但考虑到他平时廉洁奉公,奏报也没有徇私舞弊,所以宽恕了他。不久,费淳又弹劾盐巡道彭翼蒙奢侈浪费,彭翼蒙被罢官。他又弹劾漕运总督富纲私受卫队士兵的贿赂,当时富纲已经调任云贵总督,皇帝命令吉庆严厉审讯富纲,并依法处置。漕运的旗丁负担很重,朝廷多次讨论增加征调来调节,费淳和漕督铁保一起上奏说:“原先征收的漕运费用中有一些款项可以拨给旗丁,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另外,旗丁的月米可以改为折色发放,应该由粮道负责发放运费,避免层层剥削。”皇帝准奏,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五年的时候,邵家坝的河工完工了,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六年,因为脚病请求回家治病,皇上批准了,还特别下令不要解除他的职务。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脚病好了,如果按照圣旨回老家,就显得有点欺蒙皇上,皇上夸奖他很有大臣的风范,还赏赐了他内府的药材。

七年,宿州出了个土匪头子王潮,纠集了一伙人杀害官吏,朝廷下令让镇将去剿捕。事情解决后,他请求在宿州南面的平集设立抚民同知,裁撤宁国府同知,把衙门迁到那里,并且调拨军队驻扎,皇上都准许了。八年,他被召回朝廷,授任兵部尚书。那时候黄河在河南衡家楼决堤,洪水漫过张秋以南地区,从盐河流入大海,影响了漕运,皇上就派他去勘察治理。他在张秋西岸加宽了河道,东岸加高加长了堤坝,防止洪水向北冲刷,南口利用汶水北流的趋势,引导洪水回到河道;北口则从大溜以北的地方,分导余流,方便漕运;他还仿照南河的清淤方法,制造了混江龙铁篦船来疏通淤泥。第二年,漕运顺利通过张秋,没有受到阻碍,皇上还下诏褒奖了他。之后,他又被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十一年,他和尚书长麟一起,查办直隶藩司的书吏贪污钱粮的案件,查明真相后,按照律法进行了处罚。十二年,他被拜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还兼管户部三库。十四年,因为库银被盗,他被降级但仍然留任。后来,他又因为失察,导致工部书吏冒领三库银,皇上狠狠地批评了他,削去了他的宫衔,降职为侍郎,调任兵部。一年多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工部尚书。十六年去世,追赠大学士,谥号文恪,在云南名宦祠里被供奉。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的官职。掌院阿桂很器重他,说:“这是辅佐皇帝的人才啊!”后来他督理山西学政,又改任御史,历任奉天、顺天府丞。百龄很有才华,但是为人比较谨慎,不追求升迁,在一些闲职上待了十多年。

皇上仁宗亲政之后,才开始重用他。嘉庆五年,他被任命为湖南按察使,后来又调到浙江,接着又历任贵州、云南布政使。八年的时候,升迁为广西巡抚。

那会儿武缘县发生了一起冤假错案,几个读书人黄万镠等人被知县孙廷标诬陷,判了死刑。百龄刚到任,就弹劾孙廷标,下令抓捕审问。皇上很高兴,赏了他顶戴花翎;等案子审理完毕,又特别授予他太子少保的官职。

嘉庆十年,他又调任广东巡抚。南海和番禺两县的官吏贪污腐败,私设班馆,无故拘留百姓,严重危害人民利益。他严厉惩治了这些贪官污吏;弹劾并罢免了纵容他们的知县王轼和赵兴武,还下令严禁此类行为,皇上还为此对他进行了嘉奖。没多久,他就升任湖广总督了。

两湖地区盗贼很多,他下令全力抓捕,并采取灵活的策略,很快就把江、湖地区的盗贼平息了。可没过多久,那个被他罢免的王轼就诬告百龄在广东用酷刑致人死命,强迫百姓供给,临走时还征用了两千多名民夫。总督那彦成也参与了弹劾,还说百龄到湖北后,截留了广东上报的奏折。皇上就派吴熊光等人去调查审理,最后建议革职发配充军。但皇上最终还是赦免了他,让他去实录馆效力。

后来又给了他六品顶戴,让他去福建处理粮饷问题,事情办完后,又任命他为汀漳龙道。之后又升任湖南按察使,调任江苏,因为生病就回家休养了。病好了以后,被任命为鸿胪寺卿,后来又历任山东按察使,最后升任山东巡抚。

十四年,他升任两广总督。广东沿海地区长期不太平,大盗张保带着几万手下,势力非常嚣张。百龄到了之后,马上撤走了沿海的商船,把盐运改成陆路运输,严禁倒卖赃物、私下接济水米等坏事。他还筹集军费,训练水师,惩治贪官污吏,清除懦弱无能的人。水师提督孙全因为作战失利,被百龄弹劾逮捕,受到了处罚。 他每次下达命令,都让人耳目一新,感觉焕然一改。巡逻哨戒非常严格,遇到海盗就立刻击沉他们的船只,海盗头目们气势受挫,这才开始有了投降的意思。

张保的老婆郑氏非常狡猾凶狠,她派朱尔赓额和温承志去跟张保说明利害关系,最终劝张保投降,但条件是总督大人要亲自到现场。百龄说:“广东百姓受海盗之苦已经很久了!如果不以诚待之,海上的战乱怎么能够平息呢?”于是他只带了十多个人,乘坐一艘小船就出海去了虎门。张保率领着几百艘战船,炮声隆隆,把船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跪下来迎接百龄。百龄当场安抚了张保的部下,答应会为他们向朝廷求情,饶他们不死。十几天的时间,就解散了两万多人,缴获了四百多艘炮船。 他还诱捕了乌石二等人,在雷州把他们斩首,其余的喽啰则被释放了,广东沿海地区终于恢复了平静。

皇帝对百龄更加赏识,再次晋升他为太子少保,赐予双眼花翎,并授予轻车都尉世职。

十六年,他又一次请求告假回家,回京后,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后来又改任左都御史,同时兼任都统。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那时候黄河在王家营决堤,上游的绵拐山、李家楼也同时溃决泛滥。很多人认为黄河水患是因为云梯关海口不畅通造成的,大多主张改道,从马港新河入海。百龄亲自到下游勘察,上奏说:“海口并没有高地阻塞河道,也没有拦河的沙坝。问题出在上一年疏浚河道的两段河床上淤积了三千多丈的泥沙。我又亲自到马港口以下查看,发现那里的淤沙清理起来费用更大,而且入海的河道也更窄。两者相比,还是修整原来的黄河河道比较方便。并且请求增加挑运泥沙的工人,加固河道尾部以下的河身,两岸同时修筑新堤坝,在七套增建减水坝,修复王营减坝,重建磨盘埽。”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百龄六十多岁才生了个儿子,正赶上皇帝万寿节,皇帝听说后,赐名“紥拉芬”,以此表示宠爱,并鼓励他用心治理黄河。

第二年春天,各项工程陆续完工,漕运船只过黄河的时间比以前提前了不少,皇帝多次赏赐他,还赐予他的儿子六品荫生。洪湖连续几年水位上涨,五个坝子坏了四个,皇帝下令责令迅速修缮。百龄认为礼坝的决堤,是因为河督陈凤翔急于开闸又迟迟不关闭闸门造成的,情况十分棘手,于是上奏弹劾了他。陈凤翔受到了严厉的谴责,他反过来告状说,请求开闸的是道台,百龄当时也批准了;他还揭发淮扬道朱尔赓在营建苇荡时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是百龄包庇的。言官吴云、马履泰也认为百龄的弹劾不当,皇上就派松筠、初彭龄前去调查。皇帝当时正想重用百龄,经过调查后,只追究了朱尔赓的罪责,以此平息众人的议论。十八年,皇帝任命他协办大学士,总督的职务仍然不变。

十九年的时候,彭龄奉命去江苏查账,结果和百龄意见不合,吵起来了。彭龄被百龄卡住了,非常生气,就弹劾百龄收受盐场税务人员的贿赂。但是查来查去没查出什么实证,结果彭龄反而因为诬告被处罚了。 正巧这时候,盐运使廖寅抓了个造反的叫刘第五,结果查出来是假的。百龄因为这事儿也跟着被处罚,丢了宫里的官职,协办大学士的职务也被免了。江南那些刁民还到处散播造反的言论,还牵扯到了百龄,皇上下了严厉的命令要抓人。

第二年,抓到了首犯方荣升以及一百五十多个参与者,都依法处置了。百龄的宫里官职也恢复了,还被封了个三等男爵,同时兼任安徽巡抚。 可是这一年冬天,百龄病得很重,就让松筠去代替他工作,最后在江宁去世了。皇上听说后很惋惜,又追封他协办大学士的职务,还派侍卫去祭奠,允许他的棺材进城治丧。本来皇上还打算派皇子去祭奠,但是后来考虑到江北灾民还没得到救济,就取消了皇子的祭奠,不过还是按照规矩赐予了祭葬,谥号“文敏”。他的儿子紥拉芬继承了他的男爵爵位。

伯麟,字玉亭,是瑚锡哈哩氏,满洲正黄旗人。他先是通过翻译考试做了举人,然后被任命为兵部笔帖式,后来升迁到右春坊右赞善,一步步升到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七年,他被任命为盛京兵部侍郎,没多久又升任山西巡抚。

嘉庆九年,他升官了,当上了云贵总督。

嘉庆十年,缅甸和暹罗那边的土著部落——戛于腊闹矛盾,打起来了。缅甸就向孟连土司刀派功求助,刀派功带兵去帮忙,结果被杀了,还丢了官印。 这位总督大人认为刀派功是自己作死,所以只要求暹罗交还抢到的官印。

嘉庆十一年,缅甸想来进贡,表示要提前纳贡。总督大人知道缅甸和暹罗正在打仗,这是想借机求助呢,所以拒绝了他们。后来缅甸被戛于腊打败了,果然又来求援,总督大人还是拒绝了。没多久,戛于腊也被打败了,灰溜溜地跑了。缅甸军队跑到车里土司的地界附近,总督大人严阵以待,守着边境,还发公文警告他们,缅甸军队这才退兵。 南方江外的那些裸体土匪跑到边境抢劫,总督大人派普洱镇总兵那林泰去平乱,很快就平定了。

嘉庆十三年,缅甸四个头目来要求得到十三板纳这块地。总督大人批评他们太冒失了,告诉他们十三板纳是九龙江土司管辖的地方,属于我们内地,别打歪主意。朝廷还表扬了他处理得当。

嘉庆十四年,他进京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他花翎。

嘉庆十七年,腾越边境外的一个野蛮部落头目拉幹出来闹事,总督大人派兵把他抓住了。缅宁和腾越这些重要关口以前设置了一千六百名土兵,后来废弃了,他重新恢复了这个制度,还给他们分了土地让他们耕种。

有个叫僧铜金的家伙,原本是裸体土匪李文明的手下,后来投降了,改名叫张辅国,当上了南兴土目。可是,他又勾结其他裸体土匪来骚扰边境。总督大人亲自跑到缅宁,督促土司一起剿匪。

嘉庆十八年正月,他们攻打南兴,捣毁了张辅国的巢穴,张辅国也被杀了,边境终于恢复了平静。为了加强边防,还在腾越镇增设了马鹿塘和大坝两个军事哨所。

二十二年,临安边外有个夷人叫高罗衣,自称窝泥王,还假装封官设职,拉起了一万多人的队伍,杀了土目龙定国,在瓦渣、溪处两地闹事,还渡过江来窥探内地。伯麟亲自带兵去平叛,把他们剿灭了。他还制定了善后条规,让各个土司安抚当地百姓,稳定局势。因为这次立功,伯麟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同时继续担任总督。

二十三年,高罗衣的侄子高老五又跑到藤条江外面闹事,还扰乱了郡城。伯麟再次出兵,把他们抓获,余党也都被消灭了。他还增加了临安江内东西两路的要塞和兵力,因为江外瘴气很重,所以他让一些夷人归顺朝廷,同时裁撤了一些驻防军队。二十五年,伯麟被朝廷召回,授予兵部尚书兼都统的职务。他又上书朝廷,提出了关于滇、黔边防的六条建议,朝廷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道光元年,伯麟被拜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后来因为年纪大了,他就退休了,但是还担任了实录馆的总裁。三年后,万寿节的时候,他和十五位老臣一起参加了皇帝的宴会。第二年他就去世了,谥号是文慎。

伯麟在边疆任职十六年,为人清廉,爱护百姓,士人们都很敬佩他。他回朝后,还担心旗人的生计问题,上书朝廷提出了解决办法,分析得很透彻。大家说他很有名臣的风范。

文章最后评价说:仁宗皇帝倚重边疆大臣,那些担任要职的大臣,大多都参与过朝廷的决策。像书麟、吉庆那样勤于军务,鞠躬尽瘁的人,有幸也有不幸。长麟、费淳先后治理吴地,一个严厉,一个宽松,他们的才能和品德各有优劣。百龄号称能臣之首,手段厉害,一时风头无两,但晚年却招来了一些非议。像伯麟那样在边疆镇守一方,留下许多恩德,他的见识和胸襟可不是轻易就能赶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