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珍,字丹畦,是云南师宗人。他道光十八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年纪轻轻,刚过二十岁,就请假回家结婚去了。
后来他散馆后被授予编修的官职,之后又去贵州当学政。 他还进宫在书房当差,给孚郡王当老师,教他读书。 咸丰皇帝还在皇子的时候,就看重他了。 何桂珍乡试的时候是倭仁的学生,跟唐鉴、曾国藩是师兄弟,学习上都以宋朝的儒家学说为根本。
等咸丰皇帝登基以后,何桂珍把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大学衍义》的论文呈递上去,皇帝很高兴,还下旨嘉奖了他。 他还多次上书,谈论当时的政事得失,说琦善、牛鉴这些将领能力不行,不适合担任军事要职。
咸丰三年,他被外派到福建当兴泉永道。 后来巡防大臣贾桢等人上奏,请求给他开缺,让他留在京城帮忙处理城防事务。
四年的时候,京畿地区戒严的命令解除了,我被任命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安庆城被捻军占领很久了,巡抚福济驻扎在庐州的店埠。我管辖的地区在江南,被捻军挡住了,所以就留在江北。我发布文书招募勇敢的士兵去征讨捻军,但是军饷却发不下来,过了很久,才招募到两百人。到了霍山后,我号召当地的乡勇,队伍就壮大到三千人。我激励他们为国效力,最终在霍城打败了捻军头目李兆受,一直追击到麻埠,逼近流波甿。我又发布文书,命令商城、固始的乡勇截断捻军的北路,金寨的练勇阻挡捻军的东路,我自己率领部队堵住捻军的西路。李兆受非常害怕,他和他的同伙马超江一起投降了,胁迫的几万名捻军也都被遣散了。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纷纷送来粮食。
福济命令我支援庐江,命令刚到,庐江城就被攻陷了,我赶过去支援已经来不及了,结果被弹劾罢官。那一年,曾国藩在田家镇打败了捻军,然后包围了九江。我向他汇报了战况,曾国藩把我的战报上报朝廷。袁甲三的军队驻扎在淮河边,想借调我的部队向西和楚军会合,结果到了蕲水,九江的军队却战败了,武昌又失守了。曾国藩进入江西后,我们之间也没什么联系了。我只能率领着孤军在潜山、霍山之间转战。
五年春天,我们攻克了蕲水和英山,消灭了捻军头目田金爵。朝廷嘉奖我的功劳,给了我六品顶戴,让我继续驻扎在英山。从我接受任务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仅仅只发放了三百两银子。因为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民团源源不断地加入我的队伍,再加上李兆受投降后带来的那些人,因为吃不上饭,到了五月,我的军队就溃散了。
兆受这小子造反了,桂珍想让福济把他抓起来,但福济没答应,兆受心里肯定很不爽。没过多久,马超江被杀了,兆受就要求抓凶手,结果没抓到,气得不行,就打算为马超江报仇,摆个灵堂让人来吊唁,召集了一大帮人。这下安徽、河南都报告说兆受又造反了,兆受就去找桂珍解释,桂珍安抚了他,情况才稍微稳定下来。 后来福济偷偷写信给桂珍,让他赶紧除掉兆受,这信被驿站递送,结果被兆受截获了,兆受认为桂珍要卖了他。十月里,兆受设宴摆酒,在英山小南门外埋伏了兵,桂珍就这样被杀了,跟着桂珍一起死的还有四十多个人。这事儿上报朝廷后,按照道员阵亡的例子给予抚恤,追赠他光禄寺卿的官职,还给了他的后代云骑尉的世袭官职。同治年间,江南平定后,曾国藩上奏说桂珍带领乡勇剿匪,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饥饿和艰难,可惜办事不够谨慎,被叛军杀害,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朝廷下诏,提升他的后代世袭官职为骑都尉,并追赠谥号“文贞”,在英山县为他修建祠堂。
徐丰玉,字石民,是安徽桐城人。他父亲徐镛,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做到太仆寺卿。徐丰玉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屡屡不中,后来花钱捐了个官,被授予贵州平远知州。他到威宁县上任,抓获并斩杀了大盗,总督林则徐对他很欣赏,就把他调到黄平。 那里的苗寨盗匪头子保禾,经常带领人抢劫。徐丰玉整顿保甲制度,管理屯兵,请求调兵剿匪,但巡抚乔用迁担心激化矛盾,没答应。结果苗匪越来越嚣张,后来才和知府胡林翼一起去剿匪,保禾逃跑了。 那时候广西匪乱四起,蔓延到贵州。徐丰玉训练民兵,进山搜捕,抓获并杀死了很多盗匪头目。云南巡抚张亮基路过黄平,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秘密上奏朝廷推荐他。于是徐丰玉升迁为郎岱同知,代理思州府知府。
咸丰二年,丰玉升职了,当上了湖北黄州知府。刚上任,张亮基就被调到湖南去了,朝廷又派丰玉去襄阳那边帮忙,支援长沙的防守。没多久,他就跟着总督徐广缙去了岳州。结果,武昌城已经被太平军攻破了!丰玉赶紧建议徐广缙赶紧转移到黄州,堵住太平军的南下之路。可惜,徐广缙没听他的,后来还因此丢了官,张亮基接了他的班。
三年后,丰玉又升职了,当上了湖北的督粮道,还兼管汉阳和德安两府的政务。这期间,广济县发生了农民起义,县令被杀了。黄州知府邵纶和新上任的县令鲍开运前去安抚,结果也都被杀害了。丰玉就和按察使江忠源一起带兵去剿匪,抓捕斩杀了数百人,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话说那些粤匪从江宁那边窜到长江上游去了,忠源将军带兵去支援江西,而亮基大人就命令丰玉将军带着湖北的军队驻扎在田家镇。田家镇在江北岸,后面有座大山叫黄金塔,还有一座小山叫磨盘山,前面是条河直接流进长江,跟南岸的半壁山连在一起。这地方山高水急,船要过去必须沿着河道绕来绕去才能行,地理位置那是相当重要。丰玉将军把营地设在这些山上,还在河上用木筏搭起城墙,架上大炮防守。半壁山背后靠着个湖,这个湖通往兴国县,湖的入口叫富池口。丰玉将军本来想在半壁山上也设个营地,但是兵力不够,就只派了几个兵卒在那里瞭望。
九月的时候,匪兵从南昌退到九江,接着就攻打田家镇。丰玉将军和总兵杨昌泗一起,依托城墙用大炮猛轰,打沉了不少匪军的船只,还打死了很多在陆地上进攻营地的匪兵,趁胜追击,把匪兵赶跑了。第二天,匪军的船又杀回来了,分成三路进攻,丰玉将军他们狠狠地打了回去,打死了很多匪兵,还毁掉了匪军的好几艘大船。匪兵从富池口分出几百艘船去攻打兴国,正巧江忠源将军从江西赶来支援,匪兵又从兴国退回富池口。荆门知州李榞带少量兵马偷袭匪军,丰玉将军也派兵夹击,结果战败了,李榞知州阵亡。忠源将军听说田家镇情况危急,就调集九江的兵力前来支援,还没到,忠源将军就只带着几十个亲兵先赶到了。一看匪兵人多势众,自己这边兵力单薄,他惊呼:“这地方守不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刮起了大风,匪兵的船只连成一片,迅速冲过来,把我们的营地团团围住。丰玉将军和汉黄德道、张汝瀛一起督战,结果木筏城墙被烧毁了,营地也守不住了。丰玉将军提着佩刀杀敌,最后自刎而死,张汝瀛也跟着殉国了。忠源将军的亲兵只剩下几个人了,他赶紧收拢残兵败将,退守广济。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上给了我骑都尉世袭的官职。“秋风落叶满阶红,一剑寒光照碧空”, 这句诗词,大概能形容当时的悲壮场景吧。光绪年间,大学士李鸿章上奏朝廷,详细陈述了丰玉将军的功绩和殉国事迹,皇上追封他为“勇烈”,还为他修建了专门的祠堂。
张汝瀛,山东乐陵人,道光元年考中了举人。后来当上了广西知县,先后在贵县、苍梧任职,因为剿匪有功,一路升迁到知府,这其中还得到了张亮基的推荐。咸丰三年,他升任汉黄德道。刚到任,就和丰玉一起在田家镇守城,结果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他骑都尉世职,并追谥为“勇节”。
金云门,安徽休宁人,道光十三年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浙江云和知县。后来调到湖北,先后在几个地方任职,因为抓住了崇阳的匪首钟人杰,升了知州。之后又升任安陆知府,代理粮储道,还做过护按察使,最后调任黄州。田家镇战役失利后,贼军攻陷了黄州,金云门战死,朝廷赠他太仆寺卿的官职,并追赠骑都尉世职,后来京山的百姓因为他的政绩出色,为他修建了祠堂,并谥号为“果毅”。
唐树义,贵州遵义人,嘉庆二十一年考中了举人,在湖北的咸丰、监利、江夏做过知县,后来升任湖北布政使。因为生病辞职回家,在家乡组织团练。张亮基奏请朝廷,把他调回湖北,担任按察使。田家镇战事紧急的时候,他率兵防守江北陵路,驻扎在广济。后来黄州、汉阳相继失守,唐树义在德安剿匪,又进军滠口。咸丰四年,战役失利,被革职留任,他率领水师在金口抵抗敌人,结果船只被击毁,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他骑都尉世职,并谥号为“威恪”。
岳兴阿,是满洲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通过考试被授予内阁中书的职位,后来外放到河南南阳当知府,之后升任湖北布政使。咸丰四年,武昌失守,他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他骑都尉世职,并谥号为“刚节”。
易容之,广东鹤山人,捐钱买了官,被授予湖北德安知府的职位。咸丰四年,德安失守,他骂贼而死,朝廷追赠他骑都尉世职。李榞的事迹另有记载。
温绍原,字北屏,湖北江夏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干。花钱买了官,在两淮盐运司当经历,后来改任知县。咸丰二年,他代理六合知县的职务,减轻赋税徭役,取消苛刻的法令,深受百姓爱戴。
话说太平天国那帮人打下了武昌,一路往东打来。六合县令陈绍原,觉得六合地处南北要冲,位置特别重要,就赶紧劝老百姓多存粮食,修建堡垒,加固城墙,做好防御准备。他还组织乡里的人民自卫队,统一指挥,另外又招募了一批壮丁进行训练。
三年春天,江宁(南京)失守了,太平军的小股部队就跑到六合的地界来骚扰,结果都被陈绍原给打败了。后来太平军主力来了,在龙池跟六合守军打了一仗,因为兵力悬殊,六合军打输了,练总徐琳、达成荣两位壮士战死了,陈绍原只好退守南关。那天晚上,太平军营地起了火,陈绍原趁乱发动攻击,一下子就杀了他们的伪丞相一个,伪统制四个,其他的太平军士兵也被杀光了。之后,陈绍原更加重视防守,加固重要关隘,还挖了“品字坑”,埋下了地雷。秦淮阳守备,还有千总夏定邦、王家幹,都特别能打仗,太平军几次来进攻,都被他们灵活应对,每次都能杀敌不少,太平军都被吓怕了,不敢再轻易靠近六合。朝廷钦差大臣向荣、两江总督怡良都上奏朝廷,表彰陈绍原的功劳,把他从知府提拔,还赏赐给他花翎,并下旨嘉奖;同时,因为六合老百姓也都很支持他,朝廷还免除了六合一年的人头税和漕运税,还增加了六合的学额,以示鼓励。
到了第四年,太平军在九洑洲扎营,架设了很多大炮,还用战船护卫,顺着长江往下游开,到了八卦洲。陈绍原趁着夜色,带人乘着小船偷袭太平军,放火烧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浮桥,然后又和总兵武庆、江浦知县曾勉礼一起,分兵进攻九洑洲。那天大雾弥漫,陈绍原他们架起浮桥,袭击了太平军的营地,打了个大胜仗,彻底消灭了太平军的营垒,朝廷又对他进行了表彰。
他当了五年江宁知府,在县里设立防务,负责督办府里所属的团练。当时反贼多次纠集悍匪从浦口来进攻,都被他打退了。
过了五年,朝廷大军攻打镇江、瓜洲,战况紧急,反贼从好几条路来增援。从芜湖来的那些反贼,被他老人家在江面上打了七仗,七仗全胜!他还冲到南岸七里洲,捣毁了反贼的营寨和船只。 反贼没办法,就改走陆路,跑到高资港、下蜀街躲着。巡抚吉尔杭阿就派他去增援。他让弟弟温纶带一千人去打仗,打了好多胜仗。江北的明阿军队溃败了,扬州城也丢了。他从仪征赶去增援,结果反贼又占领了江浦,进攻浦口,还占据了六合的葛塘集。他和张国樑一起在龙池打了一场大胜仗,又在大胜仗后在盘城集又打了一场大胜仗,一口气收复了江浦和浦口。 这捷报传到朝廷,他就升官了,当上了道员。没过多久,反贼又占领了江浦,还进攻六合,他又带着水陆部队把反贼打跑了。
那时候,军事分成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六合在江北,他把孤城守得固若金汤,还多次出城渡江,帮助大军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向荣对他非常赏识,让他当了南军翼长。 可北军的统帅德兴阿心里不爽。第七年,天长、来安出了土匪,他派兵把土匪剿灭了。他把战功报上去,德兴阿却说他越境邀功,不予记录。他据理力争,结果被德兴阿参了一本,官职被撸掉了,不过还是让他留在六合带兵防卫。 后来朝廷又下旨让他兼管江宁、江浦的团练。总督何桂清上奏说:“绍原只凭一个县的力量,就招募了水陆各方面的兵勇,激励士绅组建团练,多次歼灭了大量的反贼,作战方法奇特,屡战屡胜。他还利用有限的力量,既能守住江浦,又能支援仪征,还能北上支援来安,让江北大营免除了后顾之忧。从来安到庐州,还剩下一条运输通道,这都是靠绍原才得以保全。像绍原这样有才能,能辅佐朝廷的人才,真是不多见了。请求恢复他的知府官职,以稳定人心。” 皇上同意了,恢复了他的知府职位。第八年,大军攻克来安,他又被加封了盐运使的衔头。
太平天国李秀成、陈玉成带兵来救江宁,先攻下了江浦。德兴阿退守到六合,打了三次仗都输了,又退到了扬州。太平军一直很讨厌绍兴府,合力围攻。皇帝担心绍兴府守不住,赶紧下令让德兴阿和胜保赶紧去支援,结果两个人都没到。绍兴府死守了将近一个月,实在坚持不住了,城破了,守将也战死了。张国樑攻下扬州后,当天就赶去支援,结果到的时候已经是城破的第二天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非常惋惜。皇帝下旨褒奖绍兴府守将,“六年守城,长期以来都是江北的重要城池。援军没到,力竭而死,朕深感惋惜”,追赠他布政使的官衔,赐予骑都尉的世袭爵位,在六合为他修建专祠,谥号为“壮勇”。
夏定邦,六合人;王家幹,睢宁人。他们跟着绍兴府守将一起守城,在八卦洲、九洑洲、江浦等地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都被提升为都司。城破后,他们也战死了。
金光箸,字濂石,是天津人。他捐钱捐官当上了通判,被分配到甘肃,担任巴燕戎格厅的官员,后来调到安徽当知县。青阳县因为闹饥荒,老百姓抗税,差点造反,金光箸奉命一个人骑马去劝解,平息了事态。后来他又调到建平,再调到定远。定远县盗贼很多,他日夜巡查,抓住了土匪陈小唤子并依法处置。之后他又调到寿州。
咸丰三年春天,太平军接连攻占了安庆和江宁,安徽北部也到处是土匪,金光箸组织民团准备战斗保卫家乡。有个叫陆遐龄的,是定远县的大土匪,之前被关在安庆监狱。安庆城破后,太平军让他回去拉拢同伙,去骚扰定远、寿州、合肥,声势很大。安徽巡抚周天爵兵力不足,无法控制局面,就让金光箸想办法对付他。金光箸先派人打探消息,瓦解了陆遐龄的势力,然后才进攻庄木桥。金光箸用计谋,亲自带领勇士抓住了陆遐龄父子和他的四十多个同伙,把他们全部杀了。周天爵特意上奏朝廷推荐他,金光箸升任知府,还被赐予花翎。
四月,那些土匪从南京和扬州分头行动,一路往北窜到临淮,还骚扰了凤阳和怀远。光大人呢,在两河口设立了水营,在八公山到处插旗子迷惑敌人,还在重要的关隘部署了大炮。他还抓到了敌人的探子和逃兵,当场把他们杀了,杀鸡儆猴,寿州这才安定下来。
五月,那些土匪又从六合杀奔正阳关。光大人立刻调集了一千多精兵,驻扎在三十里铺和两河口,准备迎战。结果,打死了两百多土匪,把剩下的都赶跑了。他还招降了附近几个土匪头子,比如谈家宝、张茂他们,带着几千手下都投降了,成了咱们的人。 这一年冬天,广东来的土匪攻陷了庐州。
四年后,六安也失守了,北边的捻军越来越嚣张。和大人率领大军去攻打庐州,没空顾及北部。袁甲三带兵剿灭捻军,结果在安徽和河南交界的地方来回跑,也没什么效果。正阳关可是个重要的关口,离州城六十里。光大人死守着正阳关,捻军好几次来进攻,结果五次都打败了。 后来,季学盛带着人躲在老家附近,还有马四、马五、王亮彩、邓三虎这些捻军头目,都在州里到处乱窜,都被光大人一个一个地平定了。 庐州的大军才能安心作战,这都是光大人的功劳啊!
五年的时候,咱们的大军攻下了庐州,光大人被任命为知府。他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加强了警戒,多次消灭了潜伏的匪徒。到了第六年,正式上任。没多久,巡抚大人就上奏朝廷,夸奖光大人的政绩,把他记入道员名册,让他代理庐凤道。那时候正赶上和春大人督领江南大军,袁甲三又带兵来攻打淮河,捻军也南下。光大人刚带兵出发,捻军头目张洛行就已经攻破了周镇和王庄,打到了三十里铺。光大人把部队摆在河边,背水一战,下令说:“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把部队分成三路进攻,用八百人就打败了数万捻军。
第七年春天,捻军头目龚德等人抢掠了正阳关,光大人和副都统德勒格尔一起渡河袭击,打死了八百多捻军,追击了七十里。眼看就要端掉他们的老巢了,听说六安又被粤匪攻陷了,光大人只好回兵保卫寿州。粤匪突然杀到,包围了寿州城。光大人他们炸掉了敌人的地雷,趁着夜色和雾气出城,分成三路袭击敌营,当地的乡勇也一起帮忙。捻军吓坏了,溃不成军,光大人他们乘胜追击,打死了一千多敌人,解了寿州之围。捷报传到朝廷,光大人被加封为按察使。他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剿灭了四十多处敌营,收复了正阳关,还被赐号“铿色巴图鲁”。
闰五月,捻军又占据了正阳关,钦差大臣胜保带兵到了八里垛,光大人建议在沫河口夹击敌人,还先建了浮桥让骑兵过去。没想到敌人突然从后路杀来,光大人站在船头督战,左腿中枪了,还坚持指挥作战。结果缆绳断了,水流湍急,船翻了,光大人就牺牲在河里了。朝廷下旨追赠他布政使的官衔,按照赠官的规格给予抚恤,还赐予他骑都尉的世袭爵位,谥号为“刚愍”,并在寿州为他修建了专祠。“光箸吏治战绩为安徽第一。尝言:“大兵宜攻不宜守。郡县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皖北倚为保障。及其殁后,捻氛乃益炽,人尤思之云。” 光大人在安徽的政绩和战功是第一的。他曾经说过:“大军应该进攻,不应该防守;郡县的官员应该守护边境,不应该死守孤城。”皖北地区都把他当作依靠。他死后,捻军的势力更加猖獗,人们更加怀念他。
李孟群,字鹤人,是河南光州人。他爸爸李卿谷,道光二年考中了举人,后来做了四川长宁县的知县,一路升迁,最后做到湖北督粮道,还曾经代理过按察使。咸丰四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陷了武昌,湖北巡抚青麟逃到了湖南,李卿谷坚守城池,最后壮烈牺牲,死后被追赠为布政使,还被赐予骑都尉的世袭爵位,谥号是“愍肃”。
李孟群,道光二十七年考中了进士,被直接任命为广西的一个知县。他先后代理过灵川县和桂平县的知县,因为剿匪有功,升任南宁同知。咸丰元年,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率军进攻盘龙河,李孟群亲自拿着藤牌督促士兵作战,杀敌无数,连续作战好几天,硬是没让太平军渡过河。后来他升任知府,调到永安军营。咸丰二年,他又被任命为泗城知府。太平军攻打桂林的时候,李孟群前去救援,在桂林北门外、古牛山、五里墟、夹山口、睦邻村等地与太平军多次交战,接连挫败了敌人的锐气。 围城解除了之后,李孟群被加授道员衔。之后,他又平定了浔州的河匪,升任道员,并代理浔州知府。咸丰三年,他被调到江西九江府,但仍然留在广西继续剿匪。
咸丰四年,曾国藩在老家训练水师,听说李孟群的名声,就奏请朝廷,调李孟群率领一千人,与杨载福、彭玉麟一起东下作战,攻克了城陵矶,又夺取了岳州,之后被调到广西平乐府。武昌失守的消息传来,李孟群得知父亲为国捐躯的消息后,发誓要消灭敌人为父报仇,但他请求回家守孝,朝廷下诏让他继续留在军队。曾国藩在金口驻扎军队,塔奇布率军扼守洪山,制定了三路大军攻打武昌的策略。李孟群和杨载福、彭玉麟率领水师顺江而下,舰队分成两队,前队从盐关冲出,袭击太平军的侧翼,后队从上游向下游攻击,摧毁了太平军二百多艘战船。 随后,各路大军一起清除江边的木栅,攻破了汉关以及金沙洲、白沙洲,一直打到鲇鱼套,然后渡过长江,攻打汉阳的朝宗门。太平军乘船逃跑,尸体堵塞了长江。 他们又摧毁了晴川阁下的木栅和湖北大别山下的木垒,武昌和汉阳在同一天被收复。李孟群赶到父亲牺牲的地方,痛哭流涕地收殓了父亲的遗体,全军将士都被深深感动。捷报传来,李孟群被加授按察使衔,并被赐予“珠尔杭阿巴图鲁”的称号。
曾国藩带兵去江西,孟群带着水师到了九江,在两岸和湖口都打胜仗了。
五年春天,部队在湖口吃了败仗,太平军顺着长江往上打,占领了汉阳,武昌城里的人可吓坏了。孟群回去支援,和彭玉麟一起在汉阳打败了太平军。朝廷任命他为湖北按察使,但他因为父母去世,想辞官,皇上不同意。没多久武昌就被太平军攻陷了,孟群就跟着胡林翼在金口驻扎,改成指挥陆军。五月,他们一起进攻太平军,打了四仗都赢了。七月,太平军纠集人马猛攻金口,孟群抵抗失利,陆军溃败了。皇上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就原谅了他,命令他攻打汉阳。
第六年,孟群跟着总督官文一起进攻汉阳,十一月,孟群占据龟山居高临下攻击,总兵王国才攻打城西南各门,城里的太平军大乱,最终汉阳城被攻克了。孟群升官了,加了个布政使的衔,等布政使的空缺出来就正式任命。
第七年,安徽北部捻军势力很强,太平军从桐城打进来,占领了六安、英山、霍山,庐州也快危险了。安徽巡抚福济请求支援,孟群带了两千五百陆军过去,路上还被任命为安徽布政使。他带兵攻克了英山、霍山,又攻打独山,军队驻扎在麻埠。后来霍山又被太平军占领了,他又把霍山夺了回来。
第八年,太平军从潜山、太湖窜到河南固始闹事。孟群从六安赶去支援,和胜保一起奋力作战,解除了固始之围,还受到了表彰奖励。他又去剿灭了商城地区的匪徒,平定了那里的叛乱,然后回师攻克了六安。七月,福济在军中去世了,孟群暂时代理安徽巡抚,还没到十天,庐州就被太平军占领了,孟群被罢官了,但让他留下来继续作战。他把溃散的军队收拢起来,驻扎在庐州西边的官亭、长城一带。
安徽北部全是荒地,军饷也送不到,我的部队有四千多人,又饿又累,情况非常糟糕。湘军李续宾刚刚攻下桐城和舒城,就飞快地派人来求救,结果李续宾却在三河战死了,形势更加危险了。
九年的二月,六安又失守了,七八万叛军逼近长城,我们的营垒被围困,我们死守了十多天。营垒被攻破后,我亲手杀了几名叛军,受伤后被俘虏,押到了庐州。叛军首领陈玉成对我还挺客气,但我绝食不吃东西,写了四首诗写在绢布上,让人带出去报给大营,然后就死了。
胜保他们早就上奏说我孟群在杀敌时战死了,皇上恢复了我的官职,给了抚恤,还追赠谥号为“武愍”。十年后,巡抚翁同书找到了我的遗骸上奏朝廷,皇上命令把我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袁甲三又上奏详细汇报了我战死的经过,皇上命令在庐州为我修建专祠,按照巡抚的规格给予抚恤,还赐予我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官职。穆宗皇帝登基后,因为我孟群父子都为国捐躯,忠烈之气汇聚于孟家一门,把我列入了朝廷祭祀的殉国大臣之列。
赵景贤,字竹生,是浙江归安人。他父亲赵炳言,嘉庆二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后来官至湖南巡抚。
景贤,道光二十四年考中了举人,结果因为户籍登记错在了乌程,所以被取消了资格。后来花钱捐了个官,先是在宣平当了教谕,之后调到内阁当了中书舍人。他这个人啊,性格豪爽,很有远见。
咸丰三年,他回到老家,自己带头组织乡勇,还募集了大量的钱款。因为功劳,他升了知府,被分派到甘肃去任职,但他没去。到了咸丰十年,尚书许乃普向朝廷推荐了他,让他跟着团练大臣邵灿办事。听说太平军攻陷了广德府,他立刻从苏州赶回家,开始筹划防守城池的事宜。总兵李定太和参将周天孚先后带兵来支援,结果都打了败仗。景贤把溃散的士兵重新集合起来,想方设法地进行防御作战。他探知到江南的援军到了,就率兵出城,从两面夹击敌人,抓获斩杀了数千人,一下子就解除了城围。之后,他又跟着张玉良收复了杭州,又攻克了长兴、德清、武康。
后来,太平军又来骚扰嘉兴,景贤就分兵驻扎在南浔,卡住了敌人的要冲。四月,太平军从太湖和夹浦方向进攻湖州。道员萧翰庆来支援,结果战死了,景贤把萧翰庆的溃兵收编到自己队伍里,然后从北门出击,和太平军血战了几天几夜,最终把太平军打跑了。五月,他率领炮船进攻平望镇,和楚军的部队一起合力攻克了平望镇。这时,太平军首领陈玉成从溧水窜到浙江境内,景贤又回去救援,联合民团把陈玉成打跑了。朝廷赐给他“额尔德木巴图鲁”的称号,并让他担任道员。六月,他收复了广德府,朝廷还记了他的功劳。十月,太平军又来攻打杭州,景贤赶紧去支援。结果湖州告急,他又赶紧回师救援,等他赶到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到了杭州南门外岘山。副将刘仁福带兵来支援,结果他竟然通敌,景贤识破了他的阴谋,把他抓起来杀了,以儆效尤。太平军士气受挫,开始分散到各地骚扰,随后又攻打西门。景贤水陆并进,把太平军击退,彻底消灭了附近山上的太平军据点,解除了杭州之围,朝廷又给他加了按察使的衔。
十一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长兴。当时土匪占据着洞庭湖东西两座山,长兴城守不住了,郡北七十二个水塘都被他们骚扰。景贤大人在大钱口增加了水师兵力,联合当地民团,分别应对各个方向的敌人,打了好几场胜仗,都取得了胜利。
五月的时候,土匪占据了菱湖镇。景贤大人率领水师进攻,摧毁了土匪的船只,又在澉山溪打败了他们。九月,土匪又来攻打郡城,双方激战了五天五夜,最后把土匪赶出了边境。那时候杭州已经被围困很久了,景贤大人率兵快速前进,连续攻破了二十多处土匪的关卡。土匪乘虚而入,袭击了大钱口,景贤大人一边打一边退,最后用埋伏的方式攻击他们,土匪逃跑了。听说杭州又失守了,景贤大人叹息道:“湖州郡城已经孤悬在外,我只能拼死守卫,报答朝廷的恩情!”这一年冬天,他被任命为福建督粮道。
同治元年春天,朝廷考虑到景贤大人杀敌守城,在团练中战功最为显著,特地给他加封布政使的衔头。自从土匪逼近城池以来,只有大钱口这一条路可以通往太湖运送粮食。赶上大雪,湖面结冰,土匪从洞庭东山沿着冰面过来进攻,大钱口就被他们占领了。
土匪因为多次交战伤亡惨重,非常恨景贤大人,甚至挖了他父亲的坟墓,警告他不要再抵抗,他们只是想切断粮道来困死他。景贤大人几次出战都没能取得胜利,偷偷地给在上海的叔叔炳麟写信告别,发誓要死守城池。朝廷很珍惜他的才能,命令曾国藩和左宗棠想办法传达圣旨,让他轻装上阵赴任,景贤大人更加奋勇,挑选了三千名精兵强将,分头去砍伐土匪的营寨,夺取他们的粮食回来。被围困的时间久了,士兵每天只能分到两合五勺米,官兵百姓都只能吃稀粥,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五月,城池失守了。
景贤戴着帽子,穿着官服,见到贼人,就说:“赶紧杀了我,别伤害老百姓!” 贼首谭绍洸说:“我不杀你。” 然后自己拔刀要自杀,结果刀被抢走了。 贼人把他押到苏州,用尽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他始终没屈服。
关了他半年多,李秀成一心想让他投降,写信劝他。景贤回信大概说:“我接受了国家的恩惠,绝对不会背叛。张巡慷慨赴死,文天祥从容就义,我私下里一直很敬仰他们。如果我一时失节,就会成为后世的笑柄,即使我才能平庸,也绝对不会这么做!你信里提到的洪承畴、钱谦益、冯铨这些人,当时就已经被士林唾弃,不被舆论接受了,《贰臣传》里把他们列在前面,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和我相比?国家有规定,失守城池的官员要斩首。死在法律之下,哪里比得上死得忠烈?泰山与鸿毛,我早就想明白了。如果你们真的看得起我,那放我回去的人才是我的知己,不如杀我的人更像是我的知己!” 李秀成去了江北,嘱咐谭绍洸不要杀景贤。景贤心里盘算着找个机会杀了李秀成,李秀成走了以后,景贤每天就危坐喝酒。
两年三月,谭绍洸听到太仓失守,贼人说景贤和官军勾结,要袭击苏州,就把他叫来质问。景贤破口大骂,结果被枪杀了。
从湖州沦陷后,朝廷多次下旨询问景贤的下落。等到他死讯上报朝廷,皇上称赞他“劲节孤忠,可嘉可悯”,特加恩典,按照巡抚的规格优厚抚恤,在湖州为他修建专祠,交给史馆为他立传,赐予骑都尉世袭官职,谥号忠节。他的长子景深彦,十二岁,在湖南,听到湖州沦陷的消息后,就自己服毒自尽了。朝廷先前已经旌表了他,把他一起祭祀在景贤的祠堂里。次子景滨彦,被朝廷赐官主事;景溱彦、景涞彦都授予了通判的官职。
话说啊,何桂珍,本来是朝廷的文官,后来当了地方长官,他靠着忠义激励那些饿着肚子的军队,竟然还成功地安抚住了那些凶悍的贼寇。可惜啊,他碰上了个不靠谱的上司,结果仓促之间就牺牲了。
徐丰玉,那可是个人才,能力很强,可惜兵力太少,最后打了败仗。温绍原守着六合,金光箸守着寿州,他们都只是用小小的城池,就凭借着出奇制胜的策略,抵挡住了敌人的猛攻,对整个江淮地区的局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真是了不起!李孟群,战功赫赫,可是到了皖北,粮草都供应不上,最后也没能振作起来,父子俩都为国捐躯了,真是让人惋惜啊!
赵景贤,本来只是个乡绅,却担负起了保卫家乡的重任,他杀敌有功,而且忠贞不二。当时各省都在搞地方武装,除了湖南湖北之外,像赵景贤这样有成效的,真是少之又少。这些人啊,都英勇牺牲了,还没能完成他们的功业,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