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沅,字石梧,是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十五年,他被派去广东当学政。广东的读书人特别爱打官司,他下令全省通缉那些爱打官司的学生,查清楚情况后严厉处罚,广东的风气一下子就正规了。任期满了以后,他被任命为陕西汉中知府,后来又当过河南粮道,以及陕西、四川、江苏的按察使。在四川和陕西的时候,他严厉打击刀匪和土匪,多次抓到匪首,把他们绳之以法。之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又调到江苏。道光二十二年,他升任陕西巡抚,还代理过陕甘总督。二十五年,调任江苏巡抚。二十六年,升任云贵总督,还兼任云南巡抚。

之前永昌发生了回民起义,迤西道的罗天池滥杀无辜,不管好人坏人一起杀,导致回民更加暴乱。总督贺长龄和提督张必禄只想赶紧平息事态,那些投降的回民又反叛了。这时候,缅宁的匪首马国海被剿灭逃跑了,暗中联系了云州的回民马登霄、海连升等人再次起义,迤西地区一片混乱。李星沅追究事件的起因,贺长龄和罗天池都被问责了。道光二十七年,他派兵进剿,解散了被胁迫的回民,主要的反贼都被消灭了,其他的匪徒也被肃清了。朝廷嘉奖了他的功劳,给他加了太子太保的衔,还赏赐了花翎。不久后,他又被调任两江总督。

李星沅没考中进士之前,曾在陶澍幕府工作,负责起草奏章。他还长期在江南任职,对盐政、漕运、河务的利弊非常熟悉。当时国库空虚,朝廷大臣们主张把南方的漕粮改成折色,交给户部,然后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李星沅认为,如果折色太多,征收起来不容易;如果折色太少,采购的粮食又不够。而且当时粮食便宜银子贵,老百姓倒买倒卖就会亏损。更重要的是,州县官吏会借机多收钱,小吏们也会从中渔利,这些都很难防范。他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意见,最终这个提案被否决了。

淮盐自从陶澍整顿之后,还是年年欠款,欠得不少呢。星沅写了个奏折,详细地说了盐堆积如山、税款不够用的情况,大意是说:“究其原因,官府是因为怕麻烦就拖着,商人是因为怕麻烦就投机取巧。盐的成本因为各种杂费增加了不少,销售又因为私盐的竞争而滞销,年复一年,这简直成了个顽固的疾病。首先要解决的是内部的私盐和外部邻近地区的私盐问题,这是治标的当务之急。今年我就把空运的私盐查禁了,奏请朝廷批准。至于川私盐、垦私盐、潞私盐、浙私盐,我都已经下令严查了。还有船只夹带私盐,危害最大,我已经在扬州仙女庙和江宁下关重点搜查,查获了百余万斤私盐,正在审理。其他方面,比如谨慎收支,缓收税款,合理安排盐引,简化繁琐手续,妥善处理残余盐引,积极销售新盐,裁减不必要的巡查费用,禁止谎报和故意拖延销售,我还制定了八条章程,用来整顿盐务。”奏折递上去后,朝廷批准了。

以前总督还兼管河务,从道光二十二年以后就不兼管了,这时候又让他兼管了。他兼任河督的时候,还上奏说要严禁厅里的官员聚集在清江,命令他们各回各岗位去工作。他还提出了加强水师的建议,内容包括培养人才、改进巡逻方式、核实哨卡情况、重点堵截私运、配齐兵力等等;他还建议建造战船,并建议鼓励捐款,给予奖励,这些都得到了批准。以前跟俄罗斯通商都是走陆路,突然有俄罗斯商船到了上海,他按照条约拒绝了他们。他在任两年,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后来因为长期生病,请求辞职回乡,皇帝也批准了。

话说三十年过去了,宣宗皇帝驾崩了,我星沅赶到京城去祭奠梓宫,又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就请求回家侍奉母亲。正赶上广西匪乱非常严重,朝廷就起用林则徐去督师,结果林大人在路上去世了。朝廷就命令我星沅接替他,担任钦差大臣。那年十二月,我到了广西,驻扎在柳州。当时左江右江到处都是匪患,那些贼寇里,以桂平金田的洪秀全最为凶狠。广西巡抚郑祖琛和提督闵正凤因为办事不利都被罢免了,周天爵和向荣接替他们担任了巡抚和提督。这两个人都很有名望,而且都很自负,意见经常相左,我费了好大劲儿才协调他们,可还是协调不好,军事行动总是互相掣肘。

到了咸丰元年春天,向荣带兵去剿匪,那些贼寇就从大黄江、牛排岭逃窜到新墟、紫荆山。我星沅就下令让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云南、贵州的军队追击,结果贼寇又逃到武宣。周天爵和向荣各自进攻,贼寇占据了东乡,两军却攻打不下。因为指挥权不统一,我奏请朝廷特地委任一位总统将军来督促剿匪,结果朝廷却批评我推卸责任。没多久,朝廷就命令大学士赛尚阿率领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前往湖南防堵,准备代替我。赛尚阿到了湖南,就授予了他钦差大臣的职务,让他去广西督师,而我则被调回湖南负责防务。四月,我星沅强忍着病痛赶到武宣前线督战,到了那里,我已经非常疲惫了,几天后就死在了军中。我在临终前上疏说:“贼寇不能平定,这是我不忠;不能尽孝侍奉母亲到终老,这是我不孝。”死后,我要求穿着平常的衣服下葬,以此来表明我的过失。文宗皇帝看到我的奏疏后非常悲伤,按照总督的规格赐予我抚恤,并赏赐金银用于治丧,还慰问了我的母亲,并下令我的两个儿子等服丧期满后再来朝廷觐见,追赠我谥号为“文恭”。我的儿子星桓后来官至江西布政使。

周天爵,字敬修,是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考中了进士,然后回到家乡等候朝廷的安排。道光四年,他被任命为安徽怀远知县,后来又调到阜阳。周天爵年轻时就非常刻苦,并且坚信王守仁的思想。当上知县后,他一心为百姓办事,为人清廉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当时皖北盗贼猖獗,他们还和官府里的胥吏勾结在一起,周天爵对这些盗贼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有人弹劾他残暴,但总督蒋攸铦却上奏说:“周天爵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是古代的好官啊!”因此,周天爵得到了皇帝宣宗的赏识,皇帝还下旨说:“不畏惧别人怨恨的官员,才是最难得的,一些小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周天爵后来接连升迁,先后担任了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他到哪里,就把那里的盗贼头子抓个干净,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十五年,他被提升为江西按察使,后来又调回安徽,之后又升任陕西布政使。十七年,他署理漕运总督,不久后正式被任命。当时漕运积弊已久,运河上的丁役和水手都非常嚣张跋扈,周天爵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束他们,还弹劾了十二名失职的卫官来警示其他人,皇帝还下诏表彰了他。十八年,他调任署理湖广总督,后来又任命为河南巡抚,之后又升任闽浙总督,但这些任命都没来得及上任,最后调任湖广总督。汉口是商船聚集的地方,盗贼很多。四川的匪徒常常伪装成铅船的水手,在运河上抢劫杀人;陕、楚交界处的歹徒则拐卖妇女,危害百姓。周天爵依法严惩这些罪犯,并且弹劾了那些失察的官员和徇私枉法的审判人员,都把他们罢免了职务。

荆州沿江地区以前冬天会安排官员巡查缉捕盗贼,周天爵认为这是走过场,就把这项规定取消了;他选拔精干的官员秘密侦查,和地方官一起抓捕盗贼,根据抓捕盗贼的数量来评定官员的功过。襄阳有一些匪徒信奉牛八邪教,还有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周天爵一共抓捕并处死了几十人。每次周天爵上奏朝廷,宣宗皇帝都会亲笔写诏书嘉奖他。那几年连年发生水灾,长江和汉水的堤坝多处决堤,周天爵上奏朝廷,请求效仿治理黄河的方法,在险要的地方修建挑坝,并且用草来保护堤坝;他还督促治理河州县,让有经验的官员专门负责,规定时间限期完工,如果完不成任务就处罚,地方绅士和董监也一样。汉水有很多弯曲的地方,周天爵还建议修建砖石斗门,以便蓄水和泄洪;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并实施。

话说这天爵当官,手段严厉,弄得很多人对他怨声载道。整整二十年啊,有个叫孔广义的,当时是冶县知县,就揭发了天爵好多坏事。可天爵根本不理,装没看见。这事儿后来捅到上面去了,上面狠狠批评了天爵,本来要革职的,最后让他留任了。

没多久,又有官员弹劾天爵滥用酷刑,这说法跟孔广义说的差不多。上面就派侍郎麟魁和吴其濬去调查。这一查,还真查出问题来了,天爵信任的一个候补知县叫楚镛,竟然用非法的刑罚;还有个外委叫黄云邦,竟然诬陷好人抓了起来。皇上大怒,把天爵的官职撸了,发配到伊犁去戍边。

第二年,皇上又让他去广东,跟着靖逆将军奕山办事。没过多久,皇上又赦免了他的罪,让他留在广东继续效力。第二年,皇上又给了他四品顶戴,让他当候补知府,调到江苏去负责清江的防务。海防的事情办完了,他又留下来处理淮安、扬州善后工作。之后,皇上又给了他二品顶戴,让他署理漕运总督,还兼署南河总督。

到了第二三年,因为他又滥用刑罚,而且对漕运方面的事务监管不力,私刻官印,惹来了一堆官吏的弹劾。他没办法,就上书请求辞职。最后,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带着二品顶戴的光荣退休了。

过了很久,广西的土匪越来越嚣张。文宗皇帝登基后,想找个懂军事的大臣,尚书杜受田凭借自己的才能被皇帝看中,于是被任命为广西巡抚,和钦差大臣李星沅一起剿匪。咸丰元年春天,杜受田亲自带兵和向荣一起围剿金田起义的洪秀全等人。土匪逃到武宣东乡,双方在东岭村展开激战,战斗激烈,有些士兵开始后退,杜受田亲手杀了几个逃跑的士兵,然后自己冲锋陷阵,擂鼓呐喊,这才把土匪打退。那时候,怀集、贺县以及都康、下雷土司,还有凌云、东兰、横州、博白等地都有土匪盘踞,杜受田就下令各属地积极组织乡勇,共同防剿。皇上加封杜受田为总督,专门负责军事,让布政使劳崇光代理巡抚。杜受田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每次战斗都亲自冲锋陷阵,但是他和李星沅、向荣关系都不太好。李星沅上奏朝廷请求特别任命一位总督统领大军,不久后就病死了,朝廷就让杜受田暂时代理钦差大臣。

土匪从武宣逃到象州,皇上责备杜受田等人久战不下,没能制服土匪,就撤了他的总督职位,解除他的军事职务,让他回广西暂时代理巡抚。等到赛尚阿到达军营后,两人意见又不合,杜受田就上奏说自己年老体弱,请求回京。到了京城后,皇帝连续召见他十一次,杜受田每次都详细地陈述军事情况,文宗皇帝都被他感动,但当时皇帝比较倚重赛尚阿,也没有完全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年,广东的匪兵闹到两湖地区,朝廷让天爵住在宿州,让他和安徽巡抚蒋文庆一起负责防务。第三年,天爵上奏说庐州、凤阳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然后他去正阳关安抚了以前捻军首领张凤山等一千二百人,让他们为朝廷效力,还建议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都搞地方团练。没过多久,安庆城就失守了,蒋文庆也战死了。朝廷就让天爵代理安徽巡抚,后来正式任命他为安徽巡抚。南京也失守了,天爵就建议应该扼守黄河,阻止匪兵北窜,他还主动辞去巡抚的职务,专心负责军事。朝廷就让他以兵部侍郎的衔头,督师剿灭宿州、怀远、蒙城、灵壁的捻军。北面的战事渐渐平息了,天爵又开始向庐州、凤阳推进,抓住了定远捻军首领陆遐龄,打散了他的四千多兵马,朝廷还因此褒奖了他。后来,天爵上奏弹劾庐州知府胡元炜的劣迹,要求革职查办,但是当时的巡抚李嘉端却置之不理。结果胡元炜暗中勾结匪军里应外合,庐州城失守了,江忠源也战死了。广东的匪兵占据了临淮关,天爵一面在外抵御来犯之敌,一面在内部清剿土匪,他孤军奋战,支撑着局势。正准备奉命去支援庐州的时候,因为劳累成疾,死在了军中。

皇上非常震惊和悲痛,下诏书称赞天爵忠诚正直,勇敢有为,心地品行远远超过一般人,追赠他尚书的衔头,按照尚书的规格赐予抚恤,特地赐谥号“文忠”,这可是连内阁都不用先拟奏的殊荣;还提升他的儿子光碧为都司,并赐给光碧举人的身份。

劳崇光,字辛陔,湖南善化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授予编修的官职。道光二十一年,他外放山西平阳知府。后来调任太原,升任冀宁道,最后升迁为广西按察使。

我二十八岁那年,奉命出使越南,完成册封仪式后回国。正赶上匪乱四起,我被安排在思恩和南宁一带,督促军队进剿叛匪。

二十九岁,我被调任湖北布政使,还没出发,湖南就出了李沅领导的叛乱,地点在新宁。所以我就继续留在广西负责防务。李沅的叛乱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赐予我花翎。

三十岁,我正式上任广西布政使。庆远一带的贼寇窜扰武缘、宾州,我和提督向荣一起率兵剿匪。我们擒获了贼首陈胜,又平定了上林、迁江等地的匪患,我制定策略,先后瓦解了数十股匪帮。 我招抚了张家祥,把他收编到我的部下,并给他改名为张国樑,他后来凭借战功名扬天下。 接着,我署理广西巡抚的职务。 副将伊克坦布在桂平战死,我便下令总兵周凤岐前往增援。 朝廷又任命李星沅督师,周天爵为巡抚专责军事。我仍然代理巡抚,同时负责处理军务。

1851年,大学士赛尚阿接替了星沅的职位,邹鸣鹤接着当上了广东巡抚。崇光依然负责处理广东的军务,平定了西林、博白、怀集等地的土匪。广东贼寇颜品瑶在南宁、太平一带作乱,崇光率兵驻扎在南宁,和广东的军队一起进攻,屡战屡胜,最终消灭了颜品瑶,又平定了贵县的匪乱,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后来,他又和左江镇总兵谷韫灿一起平定了白山地区的匪患,还组织了南宁、太平、泗州、镇安四府的团练,在灵山彻底消灭了颜品瑶的残余势力,官职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年,崇光驻扎在梧州,协助广东军队剿灭了水匪。没多久,金田起义的洪秀全等人从永安突围,攻打桂林。朝廷命令崇光回师救援,但他赶到时,贼军已经北窜,接连攻陷了兴安、全州。崇光和总兵和春一起追击,贼军最终逃入了湖南。这时,云贵总督吴文镕上奏朝廷,称赞崇光胆识过人,忠勇可嘉,建议朝廷加大他的权力。崇光自己也上了一份奏疏,大概意思是说:“虽然桂林解除了围困,但贼寇的威胁依然存在,老百姓人心惶惶,增兵设防,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现有的兵力进行部署,逐步撤回那些被调往各地的军队,驻扎在城内,同时挑选精壮的民兵,扼守城外的要隘。要激励团练,振奋民心;招抚流亡百姓,恢复民力;训练军队,整肃军纪;搜捕土匪,铲除内奸。各地的游匪和土匪时不时地作乱,现有的军队兵力不足,必须依靠鼓舞团练来协助防御和剿匪。”

话说赛尚阿被罢官之后,崇光被朝廷委以重任,全权负责广西的军务。朝廷虽然知道太平天国已经撤出广东,但是仍然担心他们会卷土重来,所以责令崇光务必搜捕太平军的余党。三年后,洪秀全等人攻占了江宁,又分兵北上,直逼中原腹地。战事日益紧张,朝廷无力顾及偏远的广西,广西境内的土匪也趁机四起,剿灭了又冒出来,军饷不足,兵力单薄,只能依靠地方团练,难以对贼军造成大的打击。崇光一面剿匪,一面安抚百姓,就这样艰难地支撑了几年。

等到英国人占领广州之后,广东的贼势又更加嚣张了。水匪在广西四处流窜,浔州、柳州、庆远、梧州、南宁相继失守。当地土匪也更加猖獗,多次逼近桂林。军队里有很多投降的将领,他们的心思难以捉摸。崇光向湖南求援,七年后,骆秉章派蒋益澧率领湘军前来支援,屡次击败贼军,收复了兴安、灵川,进驻省城,这才平定了叛乱,更换了守军,桂林才算安定下来。八年后,崇光奏请朝廷留下蒋益澧继续在广西剿匪,蒋益澧在平乐令公渡、五塘等地多次重创水匪,斩杀万余人,从此水匪势力开始衰弱,庆远、柳州也相继收复。

九年后,崇光被调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当时英军还占据着广州城,前任总督黄宗汉、巡抚耆龄等人,都驻扎在城外的县城里,不敢进城。崇光到任后,却坦然地进入广州城,与敌军近在咫尺地相处。不久,他正式被授予两广总督的职务,多次派遣将领去追剿逃窜到湖南、江西的匪徒,并将他们击溃。广西境内的土匪时不时地又会起来作乱,但都被很快平定。崇光与广西军队联合剿灭水匪,梧州、浔州的匪患逐渐平息。到第十一年的時候,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签订和约后,广州的敌军才撤兵。

同治元年,因为都司陶昌培、知县许庆镕营私舞弊,崇光被降三级,并调任,但仍保留一品顶戴,前往贵州办事。前任巡抚耆龄和御史华祝三次弹劾崇光任用不当的人,军事调度失误,朝廷下令让崇光自陈,并派署理总督晏端书、提督昆寿进行调查,最终崇光得以免于处罚。

崇光被任命去云南贵州当总督。自从前任总督潘铎被杀后,云南巡抚徐之铭就和回族首领勾结起来保命,接替的张凯嵩总督迟迟不来上任,想躲着避祸被免职,所以朝廷就派崇光去代替他。崇光到了贵州后,碰上粤匪石达开余党攻打绥阳,崇光带兵把他们打跑了,然后就驻扎在贵阳。三年春天,土匪和苗匪多次来犯,崇光和巡抚张亮基一起带兵死守,最终把土匪打退了。当时云南叛乱的回民还混杂在省城里,很多人说现在去云南太危险了,不宜轻举妄动。但崇光直接就去了,云南的军民百姓都很高兴,到郊外迎接他,那些回民这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叛乱的首领马荣、马连升在曲靖盘踞,把那里当成了老巢。崇光知道候补道岑毓英和降服的回族总兵马如龙都可以用,第四年春天,崇光就命令参将冯世兴和这两个人一起带兵攻打曲靖,攻克曲靖后,把马荣、马连升抓起来杀了,以儆效尤。接着又收复了马龙、寻甸等地,把迤东地区的叛乱平息了。崇光还派提督赵德光去攻打江外的贼巢,收复了广顺,又攻克了贵州,黔西地区也安定下来了。第五年,又收复了普洱和思茅,云南的战事渐渐好转了。

第六年,崇光去世了,朝廷下旨给他追赠了很多荣誉,表彰他“沉毅有为,历官两广、云贵,皆不避艰险,俾地方日有起色”,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毅。广西还请求为他建立专祠,云南和贵州则把他供奉在名宦祠里。

书里说:粤匪起事,一开始是因为地方大员玩忽职守,后来又是将领之间不和。李星沅、周天爵本来都是以忠诚勤恳著称的,文宗皇帝看重他们的名声,给了他们很重要的职位,但他们在军事上都没什么建树。后来换成赛尚阿,情况就更糟了,就像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一样,再也控制不住了。崇光长期在战场上,洪秀全北逃后,已经不怎么管老巢了,但各地还是不断有叛乱发生,最终还是靠湘军的力量,经过好几年才平定。崇光在广东和云南上任的时候,都是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候,但他都能化险为夷,他的才能和策略确实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