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地名听着就够绕的!先说敖汉部吧,它在喜峰口外面,离北京大概一千一百里地。东西宽一百六十里,南北长二百八十里。东边是奈曼部,西边是喀喇沁部,南边是土默特部,北边是翁牛特部。

这内扎萨克二十四部,除了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这些,其他的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孙达延汗的后代。达延汗有十一个儿子:老大图鲁博罗特,他的后代是敖汉、奈曼、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这五部;第三个儿子巴尔苏博罗特,他的后代是土默特右翼一旗和鄂尔多斯部;第五个儿子阿尔楚博罗特,他的后代是巴林、扎鲁特两部;第六个儿子鄂齐尔博罗特,他的后代是克什克腾部;最小的儿子格尔森扎赉尔珲台吉,他的后代是喀尔喀左翼和喀尔喀右翼两部;剩下的儿子,记载里就没说了。

图鲁博罗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博第阿喇克,具体情况乌珠穆沁部的记载里有;二儿子纳密克,生了贝玛土谢图。贝玛土谢图也有两个儿子:老大岱青杜楞,他把自己的部族叫做敖汉;老二额森伟徵诺颜,奈曼部的记载里有他的详细情况。

索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一开始都归顺察哈尔部。因为林丹汗不行,天聪元年,他们就跟柰曼部长衮楚克一起投降了后金,皇上就安排索诺木杜棱住在开原,塞臣卓哩克图则回到原来的牧场。第二年,他们又和柰曼、巴林、扎鲁特各部一起攻打察哈尔,皇上还特别嘱咐他们,不要滥杀降兵,要严加戒备。后来,索诺木杜棱因为私自在哈达、叶赫山打猎犯了罪,差点被收回开原的住地。塞臣卓哩克图死了,他儿子旺第继承了他的部长职位。天聪八年冬天,朝廷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地区确定各部落的牧场范围,把扎哈苏台和囊嘉台划为敖汉部的边界。崇德元年,皇上命令编制他们的佐领,设立扎萨克,让旺第当领导,还封他为多罗郡王。

顺治元年,旺第跟着大军进了山海关,一起打败了流贼李自成。康熙十三年,他请求挑选士兵去参加平定吴三桂叛乱的战争,皇上让他回牧场待命。十四年,他又跟着大军去剿灭察哈尔叛乱分子布尔尼。十五年,朝廷征调他的兵马去河南,后来又调到荆州。三年后,他们凯旋而归。康熙二十八年秋天,皇上命令从喜峰口粮仓发放粮食,赈济他们部族里的贫困户。三十七年冬天,朝廷派官员去教他们耕种,皇上说:“我巡视的时候看到敖汉和柰曼等部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粮食。如果多种植谷物,兴安岭附近没地耕种的人就可以就近买粮食,不用跑到边境去买米了。那些以前种过粮食但现在荒废了的地方,可以适当保留草木茂盛的地方作为牧场,这样两者互不影响。而且敖汉、柰曼蒙古很多人都以捕鱼为生,可以教他们引水灌溉,他们也容易接受。凡是对蒙古有利的事情,都要和各王、台吉商量着办。”雍正五年,因为他们部族遭遇了灾害,朝廷赏赐了钱财赈灾。九年,他又跟着大军去平定噶尔丹策凌的叛乱。

咱们部队的一面旗帜,驻扎在固尔班图尔噶山,跟奈曼、翁牛特、巴林、扎鲁特、喀尔喀左翼、阿鲁科尔沁这些部落一起,在昭乌达地区结成联盟。我的爵位有五个: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多罗郡王一个;固山贝子两个,其中一个是贝勒降袭来的;镇国公一个,是从贝子降袭来的。

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咱们跟好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力量就更大了。我的爵位也不低,有郡王、贝子、镇国公,都是世袭的,其中还有几个是从更高的爵位降下来的,可见咱们家族的底蕴深厚。

话说敖汉旗的开垦,那是最早的事儿了。嘉庆朝以后,朝廷多次下令严禁私自开垦。到了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匪杨悦春带着一帮人造反。十月里,他们攻占了贝子德克沁的府邸,杀了德克沁,到处烧杀抢掠,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柰曼等部都遭了殃。他们胁迫汉人当匪徒,遇到蒙古人就杀,抢占官府,毁坏教堂,那叫一个惨!朝廷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等人去剿匪,一直到十二月才平息了叛乱。之后,朝廷下诏赈灾救济,光敖汉等五个旗的八旗子民,就拨了十七万多两银子,救济了三十多万蒙古人和汉人。

李鸿章和都统奎斌一起上奏朝廷说:“蒙古人和汉人积怨已深,主要是因为土地租赁和商业欠款的问题。应该制定新的章程,蒙古地租佃种的事,由地方官收取租子,蒙古王公派人来领;汉人跟蒙古人做买卖,或者互相欠钱导致亏损的,也应该交给地方官来公平裁决,不能偏袒哪一方。” 这正是敖汉各部蒙古人和汉人冲突的根本原因,所以李鸿章他们想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光绪二十四年,扎萨克郡王达木林达尔达克当了昭乌达盟长,却欺压属下,违规摊派赋税,最后被革除了盟长和扎萨克郡王的职务。光绪三十一年,扎萨克郡王勒恩扎勒诺尔赞又被护卫刺死了。光绪三十三年,都统廷杰因为扎萨克郡王继承人还没定下来,就请求理藩院慎重选择贤能之人,赶紧确定继承人。宣统元年,由族人棍布札布继承了扎萨克郡王的爵位。宣统二年,扎萨克旗被分成了左右两旗,原来的扎萨克旗成了左旗,另外又任命郡王色凌端噜布为右旗扎萨克。左旗有三十五个佐领,右旗有二十个佐领。

柰曼部位于喜峰口外,距离北京大约一千一百一十里。东西长九十五里,南北长二百二十里。东边是喀尔喀左翼,西边是敖汉,南边是土默特,北边是翁牛特。

话说元太祖当年和他弟弟哈布图哈萨尔一起,平定了乃蛮部。这事儿传到第三代,到了额森伟,他就把乃蛮作为自己部落的名字了。他儿子衮楚克继承了他的位置,号称巴图鲁台吉,那时候归顺了察哈尔。

后来因为林丹汗不靠谱,天聪元年,衮楚克就带着他的侄子鄂齐尔等人,带着自己的部众投奔了朝廷。朝廷就让他们回到原来的牧场。鄂齐尔在巡逻的时候,还立了功,一口气砍了察哈尔军一百多人,缴获了百多头牲畜献给朝廷,皇上高兴坏了,给他赐了个“和硕齐”的称号,还赏了他一件盔甲。

天聪八年,朝廷派大臣去硕翁科尔那里,给各藩属划分牧场,把巴克阿尔和硕、巴噶什鲁苏台划给了乃蛮部。崇德元年,衮楚克被封为扎萨克,爵位是多罗达尔汉郡王。

在此之前,他手下有个叫阿邦和硕齐的,跟着大军去剿灭了茂明安部的逃兵,立了大功。后来朝廷派他去朝鲜宣旨,衮楚克就派他的属下岱都齐带着书信一起去了。路上碰上了明朝皮岛的军队,双方发生冲突,岱都齐砍杀了两个敌人,自己也受了伤才回来,朝廷对他们的功劳都给予了奖励。

崇德五年,衮楚克又派属下扎丹跟着大军去征讨索伦,打了胜仗回来,朝廷又赏赐了不少东西。崇德七年,他又派属下善丹和萨尔图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他们从黄崖口进入边境,攻下了蓟州,一路打到山东,最后攻克了兖州。崇德八年,善丹带着俘虏来献功,皇上还设宴款待了他。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 这可是大清入主中原的关键一战啊!

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的布尔尼造反了,扎萨克郡王扎木三还跟着一起反,跑到察罕郭勒跟布尔尼的叛军汇合,还拉拢其他扎萨克部的人一起叛乱。皇上派抚远大将军信郡王鄂扎带兵去讨伐,到了达禄,布尔尼被打败逃跑了,最后被科尔沁额驸沙津给杀了。扎木三被抓住了,哭着求饶,皇上念在他投降的份上,饶了他一命。皇上还特别奖励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台吉们,鄂齐尔继承了扎萨克郡王的爵位,乌勒木济升了贝子,格哷尔升了辅国公,乌尔图纳素图升了等阶更高的台吉,鄂齐尔的儿子额尔德尼也得到了三等台吉的爵位。康熙二十年,皇上还下令从喜峰口粮仓拨粮食救济本部的穷苦百姓呢。雍正五年,因为庄稼歉收,皇上又赏赐了钱财救济他们。雍正九年,他们还跟着大军去平定了噶尔丹策凌的叛乱。 以前,奈曼部和敖汉部在国家举行典礼或者打仗的时候,都是一起去的,地位也差不多。可扎木三这小子两面三刀,所以后来就比不上敖汉部了。等到鄂齐尔重新被封了爵位,他做事非常认真负责,对皇上的恩情也一直铭记在心。

他们部族是一个旗,驻扎在彰武台,爵位是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道光二十七年,寿安固伦公主嫁给了奈曼扎萨克郡王阿完都洼第扎布的儿子德木楚克扎布,德木楚克扎布成了固伦额驸,后来也继承了爵位。同治四年他去世了,皇上追封他为亲王。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发生匪乱,他们部族也受到了波及,等事情平息后,朝廷还对他们进行了赈济。他们部族下辖五十个佐领。

巴林部在古北口外,离北京九百六十里。东西长二百五十一里,南北宽二百三十三里。东边是阿鲁科尔沁部,西边是克什克腾部,南边是翁牛特部,北边是乌珠穆沁部。

阿尔楚博罗特生了和尔朔齐哈萨尔。他儿子叫苏巴海,被封为达尔汉诺颜,把自己的部落叫做巴林。苏巴海的儿子是巴噶巴图尔,巴噶巴图尔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额布格岱洪巴图鲁,老二叫和托果尔昂哈,老三叫色特尔。一开始,他们都臣服于喀尔喀部。

天命四年,额布格岱洪巴图鲁和喀尔喀的部落首领一起派使者来请求结盟,皇太极答应了。过了几年,到天命十一年春天,因为他们违背盟约,私下里跟明朝勾结,皇太极就带兵去讨伐他们,在战场上斩杀了他们的台吉囊努克。冬天,又去讨伐扎鲁特部,皇太极下令把军队分成几路进入扎鲁特部的领地,摆出强大的军事姿态,烧了他们的营地,驱赶他们的哨兵后就撤兵了。这时候,察哈尔林丹汗来抢掠他们的各部落,他们的台吉们都逃到科尔沁部去了。

天聪二年,色特尔带着他的儿子色布腾,还有额布格岱洪巴图鲁的儿子色棱,和托果尔昂哈的儿子满珠习礼等等,从科尔沁部回来投降,皇太极赏赐他们很多东西,好好安抚他们。天聪三年,他们跟着去征讨明朝,从养息穆河进入大安口,攻克了遵化。天聪四年,他们攻打昌黎,和扎鲁特部的军队一起包围了昌黎城北。天聪六年,他们参加了大同、宣府边境的战事。天聪八年五月,他们和扎木哈克的军队一起征讨察哈尔部,皇太极赏赐巴林部首领宰桑布兑山津雕鞍良马。之后,他们从独石口进攻明朝的朔州,攻克了八座堡垒。十月,皇太极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安抚各藩属部落,并划定巴林部的边界,以扈拉瑚琥、呼布里都、克哩叶哈达、瑚济尔阿达克为界。

崇德元年,巴林部选兵参加了对明朝的战争。崇德三年,他们从墙子岭进入明朝边境,架起云梯攻城,台吉阿玉什属索尔古第一个登上城墙,攻克了这座城。崇德四年,他们包围了锦州。崇德六年,他们包围了松山。崇德七年,他们献俘,皇太极赏赐了将领和士兵很多财物。

顺治元年,咱们跟着大军进了山海关,去打李自成那些流寇。五年后,皇上下了道旨,把我们这边的佐领们都编排了一下。满珠习礼管左翼,封了固山贝子;色布腾管右翼,封了多罗郡王,他们俩都得到了扎萨克的爵位。

康熙二十三年,皇上到塞外去巡视,住在乌拉岱。我们两翼的扎萨克带着各旗的台吉去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咱们帽子衣服、弓箭和银子,赏赐的多少还不一样呢。二十八年,皇上又下令,从古北口粮仓里拨粮食,救济我们这儿穷苦的人家。二十九年,皇上命令额驸阿喇布坦带着两翼四百兵马,去葫芦郭勒侦查噶尔丹的情况。这次行动,色布腾的儿子格尔图、纳木扎,孙子纳木达克、桑哩达、乌尔衮,还有族里的台吉沙克塔尔他们都去了。格尔图尤其勇敢,冲锋陷阵,打完仗回来,皇上还重重地赏了他。三十四年,噶尔丹抢了喀尔喀的人,一直打到巴颜乌兰。皇上就下令让敖汉、奈曼的兵马去支援阿喇布坦的军队,还让纳木达克、乌尔衮他们去乌珠穆沁驻防。那年我们这儿收成不好,皇上又下令从坡赖屯调米来救济我们。三十八年,皇上又派护军统领鄂克济哈和学士苏赫纳去跟扎萨克他们会合,把巴林存的那些米,一千石,分发给百姓。要是人多米少,再从坡赖屯调米来救济。

雍正九年,我跟着大军去剿灭噶尔丹策凌。二等台吉璘瞻追赶敌人到察巴罕河,保护着骆驼和马匹;又在塔尔勒图、固尔班什勒那些地方跟敌人交战。因为立了功,他被晋升为一等台吉。

我们这儿有两旗:右翼驻扎在托钵山,左翼驻扎在阿察图拖罗海。我们这边的爵位有四种:亲王级别的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扎萨克固山贝子一个,附固山贝子两个。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出了匪患,土匪头子李国珍闹到我们这儿那林沟的地界,叶志超派兵把他们平定了。光绪三十三年,因为我们这儿开垦了很多土地,所以设立了林西县,归赤峰直隶州管辖。左翼有十六个佐领,右翼有二十六个佐领。

扎鲁特部,在喜峰口外,离北京一千五百一十里。东西宽一百二十五里,南北长四百六十里。东边是科尔沁,西边是阿鲁科尔沁,南边是喀尔喀左翼,北边是乌珠穆沁。

这扎鲁特部呢,是元太祖第十八代孙乌巴什的后代建立的,乌巴什自称伟徵诺颜,给他部族起了个扎鲁特的名字。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巴颜达尔伊勒登,老二叫都喇勒诺颜。巴颜达尔伊勒登有五个儿子:老大忠图,他儿子内齐,父子俩都当过汗;老二赓根;老三忠嫩;老四果弼尔图;老五昂安。都喇勒诺颜有两个儿子:老大色本,老二玛尼。起初,他们都归顺喀尔喀。

努尔哈赤在甲寅年的时候,内齐把妹妹嫁给了我们贝勒莽古尔泰;忠嫩和他的堂弟额尔济格也来联姻。天命四年秋天,大军征讨明朝的铁岭,他们也跟着去了。色本和他的哥哥巴克跟着喀尔喀台吉宰赛,带了一万多兵马去帮明朝,结果被我们军队俘虏了。冬天,内齐、额尔济格、额腾、鄂尔斋图、多尔济桑、阿尔斋弼登图,还有喀尔卓哩克图洪巴图鲁等等,一起派使者来求和,我们答应了,还派大臣去主持盟誓仪式。当时有个扎桑扣肯,手下有人投奔我们,但是皇上觉得盟约不能违背,所以没收留他。后来,我们就把色本和巴克给放回去了。八年后,巴克来朝见皇上,皇上又下令释放他的儿子鄂齐尔桑,让他们父子一起回去。但是,忠喇、昂安他们却屡次带兵抢劫我们派去科尔沁送贡品的使者,抢走他们的财物和马牛。皇上就派兵去征讨他们,结果杀了昂安,俘虏了他的军队。忠嫩的儿子桑图,因为家人被俘,来朝上请求皇上开恩,皇上就下令让他回去,让他把族人聚集起来。没过多久,扎鲁特部的其他台吉又违背盟约,袭击了我们驻扎在汉察喇和辽河边的使者,抢走了他们的财物。天命十一年,皇上命令大贝勒代善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杀了鄂尔斋图,抓住了巴克等十四个台吉。军队回来后,皇上又下令把他们释放了。后来他们被察哈尔林丹汗抢掠,就投奔了科尔沁。

公元1628年,内齐、色本等人先后带着他们的部下投降了我们。喀巴海这个台吉杀了察哈尔台吉噶尔图,俘虏了七百人献上来,皇上很高兴,给他赐了个“伟徵”的称号。

公元1629年,我奉命制定了随军作战的命令。因为内齐、色本、玛尼、果弼尔图、巴雅尔图、岱青他们越界放牧,自己承认犯了罪,请求分别罚没十峰骆驼、一百匹马,皇上觉得处罚太重,就宽恕了他们,每人只罚没一匹马。这年冬天,我们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攻破了龙井关,占领了遵化,还包围了北京城。明朝军队驻扎在城东,我们蒙古各部没等队伍整齐就冲了上去,结果打了败仗,只有色本和玛尼打败了敌人,受到了奖赏。

公元1631年春天,皇上要讨论岱青的罪过。之前大贝勒代善在战场上抓住了岱青的儿子善都,善都逃到了科尔沁部。过了两年,善都回来了,皇上就留下来养着他。后来他又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贝勒莽古尔泰跟明朝军队在北京城东打仗,岱青和善都逃跑了。他还诬陷贝勒阿济格纵容手下杀人。到了现在,按罪应该斩首,皇上特别宽恕了他,但是把属于他的那些人户分给了莽古尔泰和阿济格。

公元1632年,内齐、色本、玛尼、喀巴海等人跟着大军去征讨察哈尔部,皇上表彰了他们尽心尽力的表现。接着又跟着贝勒阿济格去袭击明朝的大同、宣府边境。公元1634年,我们从独石口进攻朔州。这年冬天,皇上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定地区安置各部牧民,并且把诺绰噶尔多布图乌鲁木定为扎鲁特部的边界。

公元1638年,我们从朝鲜出发去征讨瓦尔喀部。公元1639年,跟着大军去征讨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公元1641年春天,跟着大军去征讨索伦部,皇上赏赐了台吉桑古尔以及阿玉什、琥赖、阿尔苏瑚、岳博果等人蟒袍、貂皮、盔甲、弓箭。这年冬天,因为台吉肯哲赫追捕到了茂明安部逃亡的人,皇上赐给他“达尔汉”的称号。

1644年,也就是顺治元年,跟着大军进山海关,去打李自成那些流寇。五年后,皇上命令把我的部下编成队伍。当时内齐和色本的兵,就让内齐的儿子尚嘉布管左翼,色本的儿子桑噶尔管右翼,俩人都被封为扎萨克贝勒。到了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的布尔尼造反,还暗地里挑唆其他部落一起反。有个叫根翼什希布的二等台吉,因为没跟着造反,被封为镇国公,后来这个爵位就没再世袭了。康熙二十九年,跟着大军去打噶尔丹,二等台吉科克晋和四等台吉衮楚克色尔济额尔德尼都战死了,皇上都追封他们为一等台吉,还赐给他们“达尔汉”的称号。雍正元年,我的部落闹饥荒,皇上还下令拨款救济呢。雍正十一年,被选拔去参加剿灭噶尔丹策凌的战争,当时归属敖汉台吉罗卜藏的军队管辖。

我的部落有两个旗,左翼驻扎在齐齐哈尔花拖罗海山北边,右翼驻扎在图尔山南边。爵位方面,有扎萨克多罗贝勒一个,扎萨克多罗达尔汉贝勒一个,还有一个镇国公和一个辅国公。这地方盛产碱,一开始是禁止开采的。到了光绪二十一年,都统松寿跟大家商量着要开采,然后上奏朝廷,制定了纳税章程,各个旗都选派了公正的蒙古官员试行。光绪三十三年,都统廷杰上奏朝廷,把我们这块地方和阿鲁科尔沁开垦的土地设立了一个开鲁县,归属赤峰直隶州管辖。我们部落左右翼旗,每个旗都有十六个佐领。

阿鲁科尔沁部在古北口外,离北京一千三百四十里。东西宽一百三十里,南北长四百二十里。东边是扎鲁特部,西边是巴林部,南边是喀尔喀左翼,北边是乌珠穆沁部。

话说元太祖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他的后代传到图美尼雅哈齐这一辈。图美尼雅哈齐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奎蒙克塔斯哈喇,他在嫩江一代放牧,所以被称为嫩科尔沁;老二叫巴衮诺颜;老三叫布尔海,他在呼伦贝尔一代放牧。

巴衮诺颜也有三个儿子:老大昆都伦岱青,他领导的部落被称为阿噜科尔沁,用来和嫩科尔沁区分开来。他的儿子达赉,号称楚琥尔,后来继承了部落首领的位置;老二叫哈贝,他的儿子巴图尔,后来的记载就比较少了;老三叫诺颜泰,他有四个儿子,他们的部落被称为四子部落。布尔海的后代被称为乌喇特,他们各自的传承情况,后面会详细介绍。

阿噜科尔沁、四子部落、乌喇特、茂明安、翁牛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以及喀尔喀内外扎萨克,这些部落统称为阿噜蒙古,一开始都归顺察哈尔。因为林丹汗的所作所为实在过分,天聪四年,达赉和他的儿子穆彰率领属下投降了后金,后金派出了几位贝勒到五里之外迎接他们,还设宴款待。八年后,后金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地区确定这些部落的牧场范围,并以两白旗以外的塔拉布拉克逊岛作为他们的边界。

崇德元年,后金向朝鲜宣谕国策的时候,阿噜科尔沁的德赫拜达尔带着书信随行。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明朝的皮岛军队,结果打败了他们。回来之后,受到了后金的赏赐。在此之前,阿噜科尔沁设有两个旗,达赉和穆彰各领一个。到了这个时候,这两个旗才合并成一个,由穆彰统领。后来,阿噜科尔沁跟随后金军队征讨朝鲜、瓦尔喀、索伦、喀尔喀,以及明朝的济南、锦州、松山、蓟州等地。

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他跟着大军进山海关,参与了打败李自成的战役。因为立功,被授予扎萨克的爵位,成为固山贝子。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皇上命令他率领部众前往苏尼特地区防守。第二年,他的部众缺粮,皇上还特地赏赐了粮食救济他们。康熙二十九年,二等台吉栋纽特跟随大军征讨噶尔丹,看到敌军势头很猛,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咱们都深受皇恩,如果现在退缩,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呢?”于是率领三百士兵冲锋陷阵,全部战死沙场。康熙三十年,皇上追赠他为一等台吉,并世袭达尔汉的称号。那年冬天,理藩院建议给他的部众贫困户发放米粮。皇上说:“赏赐米粮,得用蒙古的骆驼马匹运输。现在是隆冬时节,运输太困难了,领米的人可能运不回来,说不定还会沿途私自倒卖,不如直接发放银子,这样方便多了,穷苦百姓也能真正得到好处。”康熙三十五年,皇上亲征噶尔丹,侦察到敌军沿克鲁伦河到达额哲特图哈布齐尔地区,皇上命令他严防边境。

康熙四十三 年,皇上派大臣去调查盗窃案,并下令扎萨克要管好自己的部众,务必杜绝盗窃行为。康熙四十八年,固山额驸巴特玛的妻子县君因为属下人不听命令,请求上交户口,皇上指示暂时派官员处理,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雍正五年,皇上赏赐他的部众贫困户白银。雍正九年,他跟随大军一起讨伐噶尔丹策凌。雍正十三年,皇上派官员送去白银赈济饥荒。

他的部族是一个旗,驻牧在珲图山东,隶属于昭乌达盟。他的爵位是扎萨克多罗贝勒,是从固山贝子继承袭爵的。他们那里还出产碱。光绪三十一年,朝廷制定了蒙古官员自行办理纳税的章程。他的部族一个旗,有五十个佐领。

翁牛特部,位于古北口外,距离北京七百六十里。东西距离三百里,南北距离一百六十里。东边是阿鲁科尔沁,西边是承德府,南边是喀喇沁和敖汉,北边是巴林和克什克腾。

元朝太祖的弟弟叫谔楚,他的封号是乌真诺颜。他的后代是蒙克察罕诺颜。蒙克察罕诺颜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巴颜岱洪果尔诺颜,他领导的部落叫翁牛特;老二叫巴泰车臣诺颜,他的部落又叫喀喇齐哩克部,这两个部落都自称阿噜蒙古。

巴颜岱洪果尔诺颜传到孙子图兰,图兰的称号是杜棱汗。杜棱汗有七个儿子:老大逊杜棱,老二阿巴噶图珲台吉,老三栋岱青,老四班第伟徵,老五达拉海诺木齐,老六萨扬墨尔根,老七本巴楚琥尔巴泰车臣诺颜。 到了杜棱汗的孙子努绥这一代,努绥有两个儿子:老大噶尔玛,老二诺密泰岱青。他们一开始都臣服于察哈尔部。

因为林丹汗不守规矩,天聪六年,逊杜棱、栋岱青还有喀喇齐哩克部的台吉噶尔玛率领他们的部众投降了朝廷。那一年,皇上亲自带兵征讨察哈尔,各个部落都选派兵士随军出征。林丹汗逃跑了;后来又跟着贝勒阿济格去了大同和宣府,把那些逃窜到明朝边界的察哈尔部众都收拢了回来。军队回来后,皇上赏赐了他们,然后把他们送回去了。

从那以后,他们的部落就只叫翁牛特了,喀喇齐哩克部也并入翁牛特,不再用以前的“阿噜”这个称呼了。

第七年春天,栋岱青和噶尔玛来朝见皇帝,班第伟徵等人也陆续进贡了骆驼和马匹。冬天,逊杜棱又率领很多人来朝见。

第八年,皇帝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地区安抚各部族首领,并把扈拉瑚和琥呼布哩都划归翁牛特部的管辖范围。这年冬天,班第伟徵和达拉海诺木齐因为越界放牧被判罚,要交一百峰骆驼和一千匹马。皇上开恩,只罚了十分之一。然后,把罚没的奈曼部骆驼马匹分给了逊杜棱和栋岱青。

崇德元年,皇上决定重新编制各部佐领,任命逊杜棱掌管右翼,封他为多罗杜棱郡王;栋岱青掌管左翼,他的儿子多罗达尔汉岱青也得到了扎萨克的官职。

三年,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带着人马逼近归化城,皇上亲自带兵征讨,栋岱青、班第伟徵、达拉海诺木齐等人带兵配合侦察,扎萨克图汗逃跑了,皇上这才回师。

四年,栋岱青率领宰桑乌巴什、和尼齐等人跟随大军征讨明朝。六年,大军包围了锦州和松山,在高桥大路和桑阿尔斋堡设下埋伏,碰上了从杏山逃出来的明军士兵,追击并斩杀了许多人。

第七年,皇上论功行赏,赏赐了栋岱青、噶尔玛、和尼齐等人不同数量的布匹和钱币。之后又追查松山挖战壕时的情况,发现宰桑乌巴什因为念经而没有亲自督促士兵,傍晚又因为失职看守而犯了罪,按律当斩,皇上最终赦免了他。达拉海诺木齐和绰克图巴木布等人跟随贝勒阿巴泰征讨明朝。

第八年,他们带回俘虏来献给皇上,皇上设宴款待了他们。

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他跟着大军进了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后来因为在明朝时期立下的功劳,被赏赐了“达尔汉”的称号,这可是个很高的荣誉啊。康熙十五年,因为吴三桂造反,朝廷调兵遣将,他奉命带兵去河南驻防。十六年,他又被调到荆州。十八年,才调回。二十二年,因为他的部下有点小偷小摸,皇帝就下令要好好安抚百姓,并且制定措施来打击盗贼。二十六年,康熙皇帝在卢沟桥阅兵,还让他部下的人去观礼呢,这可是莫大的荣幸!二十七年,他又被派去苏尼特地区,抵御噶尔丹的进攻。三十四年,他手下的兵缺粮少,朝廷还特地派人送去了粮食救济。三十五年,康熙皇帝亲自去征讨噶尔丹,还下令征调五百兵力,并运送军粮和武器装备。三十六年,打败噶尔丹后,朝廷还赏赐了运粮的士兵银子。五十六年,理藩院奏报说,翁牛特和克什克腾旗的一些人越界砍伐树木,皇帝批准了对这些人的处罚。

雍正五年,皇帝赏赐银两,用来救济他部下贫困的百姓。九年,他又跟着大军去讨伐噶尔丹策凌。乾隆二十年,他又参加了征讨达瓦齐的战役。他的部下分左右两翼,右翼驻扎在英什尔哈齐特呼朗,左翼驻扎在扎喇峰西。“郡王”一个,“贝子”两个,“镇国公”一个,“贝勒”一个,这爵位可是相当的高啊!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发生了匪乱,土匪头子李国珍等人骚扰了他的部族,烧了他的王府,还占领了乌丹城,也就是元朝全宁路的治所,那是河北的门户啊!叶志超派副将潘万才等人率军先攻克了乌丹城,剩下的就很容易解决了。他的部族两翼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事后朝廷还对他们进行了赈济。左翼有二十个佐领,右翼有三十八个佐领。

克什克腾部,位于古北口外,距离北京八百一十里。东西长三百三十四里,南北宽三百五十七里。东边是翁牛特和巴林,西边是浩齐特和察哈尔正蓝旗的牧场,南边是翁牛特,北边是乌珠穆沁。

鄂齐尔博罗特是元太祖的第十六代孙,传到沙喇勒达手里,他自称墨尔根诺颜,把自己的部落叫做克什克腾。他儿子叫达尔玛,有三个儿子:老大叫索诺木,老二叫巴本,老三叫图垒。他们一开始是归顺察哈尔的。天聪八年,索诺木带着他的部下投靠了朝廷。

崇德六年,台吉沙哩、博罗和、云敦他们奉命去董家口、喜峰口一带侦察敌情,抓了不少俘虏,杀了很多人。顺治九年,朝廷下令编制他们的佐领,让索诺木当领导,还授予他扎萨克的爵位。康熙二十六年,皇上在卢沟桥阅兵,命令他们部族的人来朝见,一起观看。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朝廷征调他们的兵力去苏尼特汛防备。二十九年,四等台吉穆伦噶尔弼因为侦察和打击噶尔丹有功,被晋升为一等台吉。三十五年,皇上亲自征讨噶尔丹,凯旋后,因为他们部族在设站守卫和驿站事务上没有出过错,皇上赏赐了他们银子和钱币。雍正五年,皇上又赏赐白银,用来救济他们部族里贫困的百姓。

他们的部族是一个旗,驻牧在吉拉巴斯峰,属于昭乌达盟,爵位是扎萨克一等台吉。他们是最早开垦土地的部落之一。嘉庆年间,朝廷在白岔设立巡检司来管理他们。同治年间,回民匪乱东窜到热河,朝廷就在他们那里驻军。

经棚位于直隶多伦诺尔厅东北,是商贾云集的地方,非常繁荣。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匪乱发生,他们部族出兵协助平定了乌丹城等地的匪患,取得了胜利。他们部族下辖十个佐领。

喀尔喀左翼部位于喜峰口外,距离北京一千二百一十里。东西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宽二百三十里。东边是科尔沁,西边是奈曼,南边是土默特,北边是扎鲁特和翁牛特。

元太祖的第十六代孙格哷森札紥赉尔珲台吉住在杭爱山,他首先被称为喀尔喀的首领。他生了七个儿子,部族人口越来越多,后来分成了东、西、中三路,分别由三位汗来管理。

他最大的儿子叫阿什海达尔汉诺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巴颜达喇,他是西路扎萨克图汗的祖先;二儿子叫图扪达喇岱青,他的儿子叫硕垒乌巴什珲台吉。硕垒乌巴什珲台吉又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俄木布额尔德尼,二儿子杭图岱,三儿子衮布伊勒登,这三个都是喀尔喀西路的台吉,都听从扎萨克图汗的管辖。

康熙三年,衮布伊勒登因为他的汗王舒克被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璘沁给杀了,部下都散了,穷困潦倒,无处可去,就渡过瀚海来投靠我们了。

话说之前,喀尔喀中路的土谢图汗下面的台吉本塔尔带着他的族人归顺了朝廷,被封为扎萨克亲王,驻牧在张家口外。 这时候,皇帝下令把衮布伊勒登封为扎萨克多罗贝勒,赐给他喜峰口外察罕和硕图作为牧场。根据他们住的地方,把他们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所以本塔尔被称为喀尔喀右翼,衮布伊勒登被称为喀尔喀左翼。总的来说,从清朝建立以来,喀尔喀部陆续归顺,一共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旧喀尔喀,最早归顺,后来编入了蒙古八旗;第二类是内喀尔喀,就是现在隶属于内扎萨克的喀尔喀左右翼两部;第三类是外喀尔喀,归顺比较晚,就是现在隶属于外扎萨克的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赛因诺颜四部。

康熙二十九年,额鲁特台吉噶尔丹入侵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的地盘,把他们住的地方都抢掠一空,他们后来都请求投降了。皇帝下令让衮布伊勒登准备好军队,驻守重要的关隘,侦察噶尔丹的动向。

康熙三十五年,皇上从克鲁伦河亲自带兵征讨噶尔丹,命令衮布伊勒登的部下挑选士兵到乌勒辉听候调遣。噶尔丹战败逃跑,清军撤兵回朝。

雍正元年,衮布伊勒登的属下地区歉收,朝廷赐给他钱粮救济。雍正九年,大军讨伐噶尔丹策凌,选派他的士兵到归化城驻防。后来为了保护外扎萨克的游牧,又把他调到克鲁伦河驻扎。到了乾隆初年,朝廷又把他撤了回来。

话说,他们部族就驻扎在察罕和硕图,首领的爵位是扎萨克多罗贝勒,手下管辖着一个佐领。这个部族跟敖汉、奈曼、巴林、翁牛特、扎鲁特、喀尔喀左翼、阿鲁科尔沁这七个部族的十一旗,一起归卓索图盟管辖。道光年间筹备海防,咸丰年间剿灭太平天国,他们都派兵出力。到了同治初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战死了,他们才撤兵回去了。清朝时期,留在北京的蒙古王公贵族,大多来自卓索图盟、哲里木盟和卓索图盟,大部分是额驸的后代。锡林郭勒、乌察布、伊克昭三盟就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了。

乌珠穆沁部居住在古北口外,离北京有一千一百六十三里。东西宽三百六十里,南北长四百二十五里。东边是索伦部,西边是浩齐特部,南边是巴林部,北边是瀚海。

元太祖的第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从杭爱山迁徙到瀚海的南边放牧,他儿子博第阿喇克继承了他的事业。他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放牧。老大叫库登汗,具体情况在浩齐特部族史上有记载;老二叫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具体情况在苏尼特部族史上有记载;老三叫翁衮都喇尔,他把自己的部族命名为乌珠穆沁部。他生了五个儿子:老大绰克图,号称巴图尔诺颜;老二巴雅,号称赛音冰图诺颜;老三纳延泰,号称伊勒登诺颜;老四彰锦,号称达尔汉诺颜。这四个儿子都英年早逝。老五多尔济,号称车臣济农,他和察哈尔部族同宗,是乌珠穆沁部族的人。因为林丹汗不靠谱,多尔济和绰克图的儿子色棱一起,迁徙到瀚海的北边放牧,投奔了喀尔喀部。

公元1639年,咱们的大军把察哈尔给收复了。多尔济带着喀尔喀部的车臣汗硕垒、浩齐特部的策棱伊勒登土谢图、苏尼特部的叟塞巴图鲁济农、阿巴噶部的都思噶尔紥萨克图巴图尔济农等等,一起过来进贡各种东西。

公元1636年,皇上派以前从察哈尔投降过来的伟宰桑他们,带着皇上的旨意去跟他们说事儿。然后,伟宰桑他们就带着喀尔喀的使者纳木浑津等人一块儿来了。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不断地进贡。第二年(公元1637年)八月,台吉伊什喀布、乌喇垓增格、阿津、铿特克他们也来进贡了,带来了帽子衣服、盔甲兵器、弓箭和布匹钱币。十一月,多尔济和色棱各自率领着手下的人马,从克噜伦地区来投降了。

公元1638年,喀尔喀的扎萨克图汗带着很多人马逼近归化城,皇上亲自带兵去征讨,多尔济和色棱也带兵去侦察。扎萨克图汗跑了,皇上就回师了。皇上赏赐了进贡马匹的台吉巴甘帽子衣服和腰带。公元1640年,皇上赏赐来朝拜的台吉固穆、塔布囊阿哈图他们蟒袍和精美的布匹。公元1641年,皇上封多尔济为扎萨克和硕车臣亲王。

公元1646年,皇上又封色棱为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贝勒。多尔济管左翼,色棱管右翼。这一年,大军去讨伐苏尼特部的腾机思,到了喀尔喀地区,因为多尔济的部下达喇海立了功,皇上就赐给他“达尔汉”的称号。

康熙二十年,因为喀尔喀地区的扎萨克们互相偷盗骆驼马匹,所以朝廷下令,让王大臣们按照边境要塞的地理位置,每处驻扎一百多士兵,按旗设置哨卡。之后,如果扎萨克能够安抚民众,制止盗贼,就会得到奖赏;否则就要治罪。 这就像当时边境管理的规定,谁管得好,谁就升官发财;管不好,就等着受罚吧!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朝廷派大臣去乌珠穆沁宣告扎萨克们要加强边防。这年头,打仗可是大事,得提前做好准备。

康熙三十年,阿巴噶台吉和乌珠穆沁台吉车根等人都叛变了,投靠了噶尔丹,而且还牵扯到了扎萨克王素达尼的妻子。朝廷派人去调查,发现车根等人私下里给噶尔丹送骆驼马匹,还派人送信联系,按律当诛。素达尼的妻子事先知道这件事,所以要被削去封号,没收家产。素达尼已经去世了,所以要追夺他的爵位。但是经过讨论后,皇帝下令处罚车根等人,免除了没收素达尼家产的处罚。因为查明素达尼本人没有参与谋反,所以他的爵位也得以保留,和以前一样。

康熙三十一年,素达尼的弟弟,协理台吉乌达喇希的妻子,用乌达喇希生前留下的证据证明车根等人叛变,请求朝廷给予表彰。理藩院讨论后认为,乌达喇希已经去世了,应该追赠他辅国公的爵位,并且让他的儿子衮布扎萨克袭爵。朝廷同意了,但后来又取消了袭爵的决定。这官场上的事,变幻莫测啊!

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再次入侵喀尔喀,朝廷下令从各部选兵驻守边防要塞。康熙三十五年,探知噶尔丹到了额哲特图,哈卜济尔就前往乌尔辉听候调遣。这一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还赏赐了参战的将士们银子。这可是皇帝亲自带兵打仗,赏赐自然丰厚!

康熙五十五年,选兵跟随大军防御策妄阿喇布坦。雍正九年,朝廷决定讨伐噶尔丹策凌,下令征调乌珠穆沁西部的三千扎萨克兵,驻扎在乌喇特汛,负责防卫四十九旗的游牧地区。同时又告诫乌珠穆沁,不要再派兵驻扎在克噜伦河了。雍正十年,这些兵又转移驻扎到达哩刚爱。雍正十三年,这些驻军被撤回。这驻防地点也是经常变动的。

乾隆十二年,朝廷表彰了东西两翼的扎萨克,因为他们所属地区遭受了灾害,朝廷就赈济了二万多贫困户,并且赏赐了王贝勒以下的官员们半年的俸禄,那些没有俸禄的台吉们也分别得到了赏赐。这算是朝廷对边疆地区的一种安抚和照顾吧!

话说这支部队,分成了左右两翼:右翼驻扎在巴克苏尔哈台山,左翼驻扎在魁苏陀罗海。他们跟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这些部落结盟,共同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这支部队的爵位等级也不低呢,有和硕车臣亲王一个,镇国公一个,辅国公一个,还有多罗额尔德尼贝勒一个,都是扎萨克的。这支部队左翼的扎萨克贝勒色楞,他的爵位一直传到了达克丹都克雅扎布。咸丰十年的时候,因为他们积极提供军需用的骆驼和马匹,皇上就给他们升了郡王。

这支部队的左翼有个地方叫固尔班泊,那里产盐,盐从巴林桥乌丹城运出来,卖到内地各地。往西可以运到围场,再分销到承德、丰宁、滦州等地;往东可以运到建平,再分销到建昌、朝阳等地;更远的,还能卖到奉天、突泉等县;往西南,可以经多伦运到山西的丰镇、宁远等地,生意做得可真广!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都统廷杰还专门制定了试办蒙盐的章程。到了宣统二年,度支部尚书载泽又制定了山西蒙盐的办法,说东路主要是用乌珠穆沁的盐,再加一些苏尼特部的盐一起卖。这支部队左翼有二十一个佐领,右翼有九个佐领。

浩齐特部呢,住在独石口外面,离北京有1815里地。他们部族东西长170里,南北宽375里。东边挨着北乌珠穆沁,西边挨着阿巴噶,南边挨着克什克腾。浩齐特部的祖先是元太祖的第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后来传到库登汗手里,他就把自己的部族叫做浩齐特。库登汗的孙子德格类,号称额尔德尼珲台吉。他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叫奇塔特扎干杜棱土谢图,老二叫巴斯布土谢图,老三叫策凌伊勒登土谢图,老四叫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老五叫茂海墨尔根。他们跟察哈尔是同族,原本也是察哈尔的属民。后来因为林丹汗不靠谱,他们就迁徙到瀚海的北边,投靠了喀尔喀。

公元1641年(天聪八年),额琳臣、塔布囊巴特玛班第图噜齐、宰桑僧格布延彻臣乌巴什等等首领,带着他们的百姓、骆驼和马匹,从喀尔喀地区前来归附清朝。他们还派使者来迎接清朝的宴请,朝廷也赏赐给他们盔甲、雕刻精美的马鞍、蟒袍和银币。 额琳臣手下原本就有53户人家先一步归附了,朝廷仍然让他管辖这些人家。第二年(天聪九年),清朝大军收复了察哈尔地区,策凌伊勒登土谢图和乌珠穆沁等部族首领也纷纷进贡财物。

公元1644年(崇德元年),巴斯琫土谢图和苏尼特部来进贡。公元1646年(崇德二年),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之子博罗特率领属下前来归顺。公元1650年(顺治三年),朝廷下诏授予他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贝勒的爵位,后来又晋封为郡王。公元1654年(顺治八年),奇塔特扎干杜棱土谢图的儿子噶尔玛色旺也带着部众前来归附。公元1656年(顺治十年),朝廷下诏授予他扎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并任命博罗特掌管左翼,噶尔玛色旺掌管右翼。

公元1691年(康熙二十七年),朝廷下令从察哈尔地区调拨粮食,赈济他们部族中的贫困户,还下令给他们发放银两。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地区,朝廷命令扎萨克左右两翼选派兵士驻守边境,侦察敌情,进行防御。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征讨噶尔丹,在牧马郭和苏台地区,皇帝还下令扎萨克与苏尼特、阿巴哈纳尔等部族首领一起负责牧马和管理事务。大军凯旋后,扎萨克左右两翼率领首领们在路边迎接,皇帝嘉奖他们管理牧场和修建道路、挖掘水井的官兵,并额外赏赐他们。公元1714年(康熙五十四年),扎萨克部族歉收,朝廷从唐三营调拨粮食赈济他们,还派官员去教他们捕鱼技术。

公元1726年(雍正九年),清朝大军讨伐噶尔丹策凌,朝廷下令扎萨克部族选派兵士,分别驻扎在克噜伦河沿岸。公元1727年(雍正十年),他们又迁移到达哩刚爱驻扎。公元1730年(雍正十三年),扎萨克部族的军队才撤回。

扎萨克部族下辖两个旗:左翼驻扎在特古哩克呼都克瑚钦,右翼驻扎在乌默赫塞哩,都隶属于锡林郭勒盟。扎萨克部族共有两个郡王爵位: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郡王一个,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左右两翼各有五个佐领。

苏尼特部啊,就在张家口外,离北京九百六十里地。东西宽四百六十里,南北长五百八十里。东边是阿巴噶,西边是四子部落,南边是察哈尔正蓝旗的牧场,北边是茫茫瀚海。

元太祖的后代,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传到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手里,才把这块地盘叫做苏尼特。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有四个儿子:老大布延珲台吉,他儿子叫绰尔衮,住苏尼特西边;老二布尔海楚琥尔,他儿子叫塔巴海达尔汉和硕齐,住苏尼特东边。一开始呢,他们都归察哈尔管。后来因为林丹汗太不像话了,他们就搬到瀚海北边去放牧,投靠了喀尔喀。

公元1643年,绰尔衮的儿子叟塞和喀尔喀车臣汗硕垒一起派使者进贡东西。

公元1637年,塔巴海达尔汗的儿子腾机思、腾机特、莽古岱、哈尔呼喇以及台吉伟徵等等,都分别派使者来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他们朝鲜的贡品。三年后,台吉务善伊勒登、多尔济喀喇巴图鲁、色棱、达尔玛等人跟着去征讨喀尔喀扎萨克图汗,侦察敌情后又回来了。

公元1638年春天,台吉超察海、噶尔楚、瑭古特、卓特巴、什达喇、莽古思、鄂尔斋、巴图赖、额思赫尔、僧格等人来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他们帽子衣服、盔甲兵器。冬天的时候,腾机思和叟塞分别率领他们的人马从喀尔喀归顺朝廷,来朝见皇上,献上了骆驼和马匹。

公元1639年正月,皇上赏赐了叟塞、腾机思、腾机特、莽古岱、哈尔呼喇以及台吉布达什希布、阿玉什、噶尔玛色棱、额尔克、辰宝、茂海、伊勒毕斯等人盔甲和银币。十月,台吉乌班岱、栋果尔、鄂尔齐、博希、沙津等人来进贡马匹,皇上赏赐了他们帽子衣服和马鞍马具。

公元1640年,皇上封腾机思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公元1641年,皇上封叟塞为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并且让腾机思掌管左翼,叟塞掌管右翼。

顺治三年,腾机思这个家伙,为了拉拢车臣汗硕垒一起造反,带着他弟弟腾机特还有乌班岱、多尔济斯喀这些手下,逃到了喀尔喀。皇上就派军队,加上外藩的军队,从克噜伦一路追击,追到了谔特克山和图拉河附近。腾机思和腾机特跑掉了,但是他们的家眷被抓住了。乌班岱和多尔济斯喀这两个家伙,被四子部落的军队给杀了。军队回来后,因为乌班岱的侄子讬济弗也参与了叛乱,而且还跟着去剿匪,皇上就赏赐了他俘获的战利品。五年后,腾机思和腾机特后悔了,请求投降,皇上就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还让他们继续享有原来的爵位。

康熙十年,他们那块地方闹饥荒,皇上就下令从宣化府和归化城调拨粮食,储存起来,还另外给他们一些马牛羊。二十年的时候,皇上又派官员去察看,给两翼受灾的百姓发放银子和粮食。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皇上就挑选了两千士兵去防汛。二十九年,噶尔丹又袭击了喀尔喀的昆都伦博硕克图衮布,皇上就命令新部王以下所有以前效忠过他的那些人,都去参军听候调遣。接着噶尔丹又进入了乌珠穆沁的地界,皇上就下令让他回去驻守自己的旗帜,看守要塞。

三十五年,皇上亲自去征讨噶尔丹,下令挑选士兵前往乌勒辉听候调遣,还让牧马郭和苏台,以及浩齐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等部落的首领负责牧务。打胜仗凯旋归来后,皇上表彰那些饲养牲畜管理得当的人,还重重赏赐了监牧的官员和那些修路凿井的士兵。因为右翼扎萨克属旺舒克和左翼扎萨克属博罗扎布在带路方面立了大功,皇上就赐给他们“达尔汉”的称号。皇上又下令让郡王萨穆扎的第三个儿子多尔济思喀布贝勒,和博木布的长子素岱,在图拉河会合大军,一起追捕噶尔丹。随后,又分别派右翼的军队去珠勒辉克尔阿济尔罕,左翼的军队去伊察扎罕,结果没找到噶尔丹的踪影,就撤兵回来了。五十四年,又闹灾荒,皇上就下令从张家口调拨储备的粮食,再加上十万两银子,分发给从台吉以下的六万四千九百多户人家,让他们都能吃饱饭。

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进达克,一个右翼二等台吉,在追捕叛贼的时候牺牲了。朝廷追赠他为一等台吉,还按照公爵的规格为他举行祭祀仪式。他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噶尔玛逊多布被封为辅国公;老二叫噶尔玛策布腾;老三叫恭格垂穆丕勒。因为他们跟着父亲一起追捕叛贼有功,也都分别被提升了台吉的级别。不过,噶尔玛逊多布的辅国公爵位之后就没再世袭了。

雍正二年,也就是1724年,他们家那块儿闹灾荒了,朝廷还拨了银子赈灾呢。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朝廷调兵到克噜伦河驻防,以防噶尔丹策凌。雍正十年,有人建议把商都达布逊诺尔牧场搬到苏尼特汛,皇上直接否决了,命令他们各住各的牧场。雍正十二年,他们部族的兵驻扎在达哩刚爱,雍正十三年就撤回来了。到了乾隆十二年,因为又闹灾荒,朝廷又派人去赈灾。

他们部族下辖左翼和右翼两旗,左翼驻扎在和林图察伯台冈,右翼驻扎在萨敏西勒山,都归属锡林郭勒盟管辖。他们部族里头爵位也不少:一个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多罗贝勒,一个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还有一个辅国公,这个辅国公是从贝勒降袭下来的。到了乾隆五十六年,因为他们那儿连续几年旱灾,朝廷又特别拨款赈灾。道光十三年,也就是1833年,右翼郡王和喀尔喀亲王因为边界问题起了争执,朝廷就派察哈尔都统凯音布去勘察。后来因为喀尔喀地区也闹灾荒,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他们那地方位于漠南漠北的交界处,历朝历代漠南出兵漠北,大多都走这条路。到了光绪年间,在苏尼特右翼王府东北七十里处建了个电报局,叫滂江,用来跟乌得叨林通电报。他们那儿还产盐,往西南方向卖到山西、丰宁等地。左翼有二十个佐领,右翼有十三个佐领。

阿巴噶部在张家口外,离北京有千里之遥。东西宽二百里,南北长二百一十里。东边是阿巴哈纳尔,西边是苏尼特,南边是察哈尔正蓝旗的牧场,北边是瀚海。

元太祖的弟弟布格博勒格图,他的后代传到十七代,到了巴雅思瑚布尔古特。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塔尔尼库同,他领导的部落叫做阿巴噶。

塔尔尼库同也有两个儿子:老大叫素僧克伟徵,他的儿子叫额尔德尼图扪,这个家族被称为扎萨克图诺颜;老二叫扬古岱卓哩克图,他的儿子叫多尔济,这个家族被称为额齐格诺颜。

一开始他们被称为阿噜蒙古,臣服于察哈尔部。因为林丹汗行为不端,他们就迁徙到瀚海以北克噜伦河附近放牧,投靠了喀尔喀的土谢图汗硕垒。

天聪二年,咱跟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这些部落一起,在土默特的赵城打败了察哈尔四万大军。后来又跟喀尔喀一起,让喀喇沁去跟察哈尔理论理论,讨个说法。

六年后,有个叫奇塔特楚琥尔的台吉,带着五百人投降了我们。九年,大军把察哈尔给收服了,额尔德尼图扪孙都思噶尔他们也跟着车臣汗硕垒一起过来进贡。崇德四年,额齐格诺颜多尔济从喀尔喀跑来投奔了。那时候还有个同名同姓的多尔济,号称达尔汉诺颜,也带着人马来了。六年,皇上封额齐格诺颜多尔济为扎萨克多罗卓哩克图郡王。

顺治八年,都思噶尔也从喀尔喀投降了,皇上封他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让多尔济管左翼,都思噶尔管右翼,还派人给他们划定了牧场。康熙六年,阿巴哈纳尔部也请求投降,皇上把阿巴噶的牧场赏赐给他们。还派人去浩齐特、苏尼特的地界外边,找了块水草丰美的地方,让阿巴噶搬过去放牧。

二十九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皇上命令所有原来效忠于我们的王公以下的人,都去参军。还通知阿巴哈纳尔部一起提供军粮,顺便还得防着新投降的喀尔喀抢咱们扎萨克的牧场。三十一年,咱们收编了乌梁海的不少人,带头的是班第额尔德尼岱青、根敦、巴雅尔、纳木塔尔、扎木素、齐达什这些台吉,都封他们为二等台吉。

三十五年,皇上亲自带兵去打噶尔丹,在牧马郭和苏台的地方,皇上还特意交代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哈纳尔这些部落好好管理牧场。打胜仗回来后,皇上表扬了那些管理牧场有功的人,还重重赏赐了那些监视牧场、修路挖井的官兵。因为达济桑阿乡立了大功,皇上还赐给他“达尔汉”的称号。三十六年,各级王公贝勒台吉都来朝见皇上,请求皇上允许他们带兵参战,皇上就让他们都回自己的部落去了。当时有个叫图把扎布色臣楚琥尔的二等台吉,都八十八岁了,皇上还特别嘉奖了他为国效力的精神,给了他不少赏赐。

五十四年,因为闹灾荒,收成不好,皇上就下令从唐三营的粮仓里拨出粮食救济灾民,还赏赐那些没啥家底的台吉一些牲畜。雍正二年,皇上派人送银子去救济那些贫困的百姓。九年,大军去剿灭噶尔丹策凌,征调兵马驻扎在达哩刚爱。十三年,才把兵撤回来。乾隆十一年,又闹旱灾,皇上又下令救济。五十四年,扎萨克卓里克图郡王喇特纳什第因为犯了错被革职,他的弟弟巴勒丹僧格,一个一等台吉,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扎萨克。

咱们这支部队,左翼驻扎在科布尔塞哩,右翼驻扎在巴颜额伦。军官的爵位有: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扎萨克一等台吉一个;辅多罗卓里克图郡王一个;固山达尔汉贝子一个;辅国达尔汉公一个,这个辅国公是贝子降袭下来的。右翼扎萨克巴勒丹僧格,传到杜噶尔布木已经是第三代了。咸丰七年,因为积极供应军需物资,皇上赏了他个镇国公的爵位。咱们左右翼每个佐领下辖十一佐领。

阿巴哈纳尔部,就在张家口外,离北京一千五百里。东西宽一百八十里,南北长四百三十六里。东边是浩齐特,西边是阿巴噶,南边是察哈尔正蓝旗的牧场,北边是瀚海。

元太祖的弟弟布格博勒格图,传到诺密特默克图已经是第十八代了,他给自己的部族起名叫阿巴哈纳尔。又传了两代到多尔济伊勒登。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色棱墨尔根,老二叫栋伊思喇布。起初他们叫阿噜蒙古,依附在喀尔喀车臣汗的势力范围下。他们驻牧在克噜伦河附近,地处瀚海的北边。

崇德七年,有个叫和硕泰的台吉,是达喇务巴三察的属下,带着家人投降了我们。后来,托克托伊达噜噶、达赖等等也陆续来了,朝廷都对他们很好,好好安顿他们。

康熙元年,阿喇纳、噶尔玛、固英这几个台吉越过瀚海,到绰诺陀罗海附近内汛放牧。三年后,色棱墨尔根也这么干了。朝廷官员把这事儿报了上去,皇上知道他们是受喀尔喀胁迫的,就原谅了他们,让他们回去了。然后皇上就告诉喀尔喀,噶尔拜和瀚海是你们的牧场界限,以后谁再越界放牧,就别放他们回去了。

四年后,喀尔喀又违抗圣旨,让阿巴哈纳尔台吉在瀚海南边放牧,栋伊思喇布也没拦着。没多久,阿巴哈纳尔、阿喇纳、噶尔玛他们就带着人投降了,皇上封阿巴哈纳尔为扎萨克固山贝子。阿喇纳、噶尔玛各自带了七百多人,都封为一等台吉。五年后,色棱墨尔根也投降了。六年后,皇上封阿巴哈纳尔为扎萨克多罗贝勒,还派官员去指挥阿巴噶部搬到别的地方放牧,把原来的牧场给了阿巴哈纳尔。色棱墨尔根管左翼,栋伊思喇布管右翼。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逃到了内汛,他的部下班第岱青、车凌岱青奉命带两百兵去保护他,朝廷又选了一千三百兵去瀚海侦察噶尔丹的情况。之前色棱墨尔根、栋伊思喇布投降了,阿巴哈纳尔手下的有些台吉还留在喀尔喀,这时候他们跟着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额尔德尼台吉纳木扎勒等等一起过来了,有根敦额尔克、阿海乌巴什、伊克岱青、额尔克乌巴什,带着一千多户人家,朝廷都收留了他们。

二十九年,噶尔丹又打进喀尔喀,到了乌勒札河,朝廷选了四千兵,跟着大军去迎战。因为索诺木伊噜尔图带路有功,皇上还封他为达尔汉。五十四年,因为灾荒歉收,皇上命令唐三营拿出粮食救济他们,还赏赐给那些没家产的台吉牲畜和牧场。雍正二年,朝廷派官员送银子去救济他们部里的穷人。九年,大军去剿灭噶尔丹策凌,派兵驻扎在达哩刚爱。十三年,军队撤了回来。

咱们这支部队分成两部分:右翼驻扎在昌图山,左翼驻扎在乌勒扈陀罗海。一共两个爵位:一个扎萨克多罗贝勒,一个扎萨克固山贝子。扎萨克贝子栋伊思喇布,这爵位传到东林多尔济手里。宣统元年,因为积极支援军需物资,皇上赏了他郡王的头衔,还能世袭贝勒。左翼有九个佐领,右翼有七个佐领。

我们这支部队,跟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这四个部落一起,组成十个旗,都归锡林郭勒管。在内扎萨克东四盟里,我们这儿离北京比较远,风气比较保守,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开垦过荒地。察哈尔都统发文让我们搞新政,我们盟里回信态度还挺强硬的。咸丰年间,曾经征调我们这儿的兵去守备防务,后来因为觉得没啥用,就撤兵了。同治年间,因为回民起义军往东边窜,又征调我们盟里运送军需物资的骆驼和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