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大力整修水利工程。除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和海塘这些大工程之外,全国各省的水利建设也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下面就来说说具体的情况。

顺治四年,给事中梁维上奏建议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朝廷就下令相关部门去办理了。顺治十一年,皇帝下诏说:“东南地区本来是富庶之地,土地肥沃。可是这几年水旱灾害频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都是因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耽误了农业生产。各省的总督、巡抚要督促地方官员认真研究,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做到及时蓄水和泄洪,这样才能避免水旱灾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元年,朝廷下令重修夹江龙兴堰,还在那里开凿了大渠,扩大灌溉面积。康熙二年,修缮了和州的铜成堰,还有龙首渠和通济渠。交城县的磁瓦河水位上涨,河水快要淹没城池了,于是赶紧修筑堤坝来抵挡洪水。康熙三年,修好了嘉定的楠木堰。康熙九年,修缮了郿县的金渠和宁曲水利工程。康熙十二年,重修了城固的五门堰。康熙十九年,疏浚了常熟的白茆港和武进的孟渎河。康熙二十三年,修缮了五河南湖的堤坝。康熙二十七年,修缮了徽州的鱼梁坝。康熙三十七年,皇帝命令河道总督王新命负责修缮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

康熙三十八年,皇上南巡路过东光,让直隶巡抚李光地去看看漳河和滹沱河的老河道是个啥情况。李光地写了个奏折,大概意思是说:大名府、广平府、真定府、河间府这些地方,两条河以前走过的地方,都应该疏通一下,从馆陶县那边通到运河。老漳河和单家桥那边的支流汇合,到鲍家嘴再入运河,可以利用子牙河的走向。

康熙三十九年,皇上亲自去视察子牙河的河堤,下令在阎庄和留庄之间修个石闸,方便随时开关控制水流。有个御史叫刘珩,建议说永平府和真定府靠近河的地方,应该引导河水灌溉农田。皇上说:“发展水田的好处是有的,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是规定个时间,一起搞,那肯定很难执行。只有等工程做起来了,老百姓看到好处了,他们自然会积极效仿,事情才能成功。”

康熙四十年,李光地又上奏说:漳河分四条支流,其中三条入运河的都很弱,只有一条入白洋淀的特别强。要是遇到洪水,应该用修建挑水坝之类的办法,让水流分流,这样才能避免洪水北边冲毁滹沱河沿岸的农田,南边又影响到运河的航运。皇上就按照他的建议做了。

康熙四十三 年,修好了挑杨村的老引河。早些时候,子牙河广福楼那边开挖引河的时候,文安县、大城县的老百姓觉得有好处,青县的老百姓却觉得不方便,大家还为此在河边吵过架。现在河道修好了,三个县的老百姓都觉得方便了。天津总兵蓝理建议在丰润、宝坻、天津开垦水田,这事儿交给了下面的部门讨论。皇上后来又说:“以前李光地也提过这个建议,我觉得不能轻易就干,因为北方的水土和南方不一样。当时水多,觉得可以种水田,却不知道北方水涨得快,退得也快。你看琉璃河、莽牛河、易河的水,一到夏天就干了,这就说明问题。” 第二年,下面的官员又建议开垦水田,皇上说这事儿先放放,可以先让蓝理在天津试试,等冬天过后再实地考察一下。

1848年,他们疏通了郑州贾鲁河的旧河道,从东赵一直到黄河边的涯口新庄。在东赵修建了一个闸门,在黄河涯口建了一个草坝和一个石闸。甘肃巡抚舒图说:“唐渠的河口比河身高,水流不畅通,应该把黄河的水引到宋澄堡。如果水不够用,就在黄河附近的上游开河引水,再酌情修建闸坝,用来蓄水和泄水。” 皇上就同意了。

江苏巡抚于准说:“丹阳的练湖,冬天和春天泄水方便运输,夏天和秋天用来灌溉农田。自从一些坏人为了赚钱,把湖边的地出租出去,还加重了租税,老百姓的田地都荒废了。请求恢复蓄水成湖,以便灌溉。”皇上也同意了。

1857年,因为沛县年年被水淹,皇上就让河督赵世显去调查。赵世显说:“金乡、鱼台的水,经过沛县的昭阳湖和微山湖,从荆山口流到猫儿窝,然后进入运河。最近因为荆山口的十字河淤塞了,导致低洼的田地被淹。应该疏通河里的淤沙,并在十字河上修建一个草坝。如果运河水位浅,就堵住十字河,让水全部流进微山湖,再从湖口的闸门放水来供应运河,这样老百姓的田地和漕运都能受益。”皇上也同意了。

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特别重视京畿地区的水利建设,做了很多规划。雍正三年,直隶地区发大水,皇帝就派怡亲王允祥和大学士朱轼去商量怎么修治。他们建议疏浚卫河、淀池、子牙河、永定河等河流,还在京东的滦河、蓟河,京南的文河、霸河设立专门管理营田的机构,规划土地,整理田地。他们还招募有经验的老农,指导大家耕种。

到了雍正四年,就设立了四个营田局,以及一个水利营田府,让怡亲王负责统筹管理,还设立了一个观察使的职位。从第五年开始分局开展工作,到第七年,一共修建了六千多顷水田。不过后来因为水量变化无常,很多田地又荒废了。同年,皇帝又派侍郎通智、单畴书和四川总督岳钟琪一起,在查汉托护开凿了惠农渠,方便驻军用水,还在惠农渠东北修建了昌润渠。

雍正六年,疏浚了文水附近的汾河渠,用来灌溉农田,还开凿了嵩明州杨林海,用来泄洪和开垦农田。雍正八年,皇帝听说宁夏的水利工程——大清渠、汉渠、唐渠,都年久失修了,就派通智和光禄卿史在甲去勘察维修。同年,还修缮了广西兴安灵渠,方便农田灌溉和船只通行,并且疏浚了陈州、许州的沟渠。

雍正十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奏说:“云南省的水利全靠昆明海口,现在已经修浚了,很多肥沃的田地都逐渐显露出来。但是盘龙江、金棱河、银棱河、宝象河这些河流都靠近海口,应该赶紧修建一些坝子。”他还说:“杨林海的水流很通畅,周围的草塘都可以招募百姓开垦。宜良江头村旧河的地势比较高,应该另开一条河道来灌溉。寻甸河的石头太硬,不好开凿,应该另开一条沙河,让水流更通畅。东川城北的漫滩,水退之后可以露出田地,也可以招募百姓开垦。”皇帝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雍正十二年,营田观察使陈时夏上奏说:“文安、大城地区修建了长达一千五百多丈的横堤,四十八顷营田都获得了丰收。但是担心水干了之后会变成旱田,请求在大堤东南修建石闸,北岸多设涵洞,用来泄洪。”皇帝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乾隆元年,大学士嵇曾筠提议疏通杭州和湖州的水利工程。两广总督鄂弥达说:“广东、肇庆两府沿江地带的堤坝关系到百姓的田地和房屋,经常被冲毁,建议在险要的地方用石头代替泥土,逐步修建。”朝廷批准了这个方案。那年江南下大雨,淮河地区被淹了,皇帝下令疏通宿迁、桃源、清河、安东以及高邮、宝应等地的水道。

乾隆二年,皇帝命令总督尹继善规划云南的水利工程,不管是通往广东、四川的,还是云南本省的河流和海洋,凡是关系到百姓吃饭的,都要及时修建。陕西巡抚崔纪建议凿井灌溉农田,作为水利工程的补充。皇帝下令仔细筹划,不要扰民。

乾隆三年,大学士兼管川陕总督的查郎阿说:“瓜州地区缺水,老百姓的农田灌溉主要依靠疏勒河的水,但是河水很细。我发现靖逆卫北面有川北、巩昌两湖,西边汇合在一起,叫蘑菇沟。再往西有三道柳条沟,向北流入摆带湖。建议在中间建闸,向下开挖一条渠道,把两沟的水都引到渠道里,用来灌溉回民的农田。”贵州总督张广泗建议开凿贵州的河道,从都匀经过旧施秉,通往清水江,一直到湖南黔阳,再到常德;又从独山三脚坉到达古州,到达广西怀远,一直到广东,充分利用自然优势。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乾隆四年,安徽布政使晏斯盛说,江北凤阳、颍州以睢水为主要河流,庐州以巢湖为主要水域,其他像六安以前就有的堤坝,滁州、泗州也有很多溪流,都应该拨款及时修缮疏通。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川陕总督鄂弥达等人说:“宁夏的新渠和宝丰县,以前因为地震导致水涌,两县的县城都沉没了。建议把可以耕种的田地重新规划一下,把汉渠的尾部延伸,用来灌溉。但是汉渠有190多里长,渠尾的水已经不多了,如果把惠农废弃的渠口修整好引水,让汉渠尾部延长,可以灌溉新渠、宝丰几千顷良田。”皇帝对他们的建议表示赞赏。

五年过去了,河督顾琮说:“以前总河白钟山奏报说:‘漳河恢复原先的河道,就能避免卫河泛滥,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我们仔细勘察过了,从和儿寨东边开始,到青县鲍家嘴进入运河的地方,一共六百多里,河道淤塞浅窄,两岸住着很多人。如果再把整个漳河的水都引入,肯定容纳不下,改回原来的河道,直隶那边肯定会有危险;但如果不改回原河道,山东那边也会有危险。只有分流防御,才能让两省都平安无事,这才是长久之计。” 总办江南水利的大理卿汪漋说:“盐城东塘河,还有阜宁、山阳的各个河道,高邮、宝应下游,以及串场河、溱潼河,都淤塞浅窄,应该疏浚。串场河的范堤和拼茶角的两处堤坝,都靠近海边,应该加宽加厚。扬州的各个闸坝也应该修缮加固,限定三年完工。”皇上都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安徽巡抚陈大受说:“江北的水利关系到农业收成。前任藩司晏斯盛奏报要兴修水利,估计需要四十多万两银子。我认为水利工程固然是为了防旱涝,但是轻重缓急必须仔细考虑。各州县上报的那些河、圩、湖、泽,还有大沟长渠,工程量巨大,老百姓的力量单靠自己完成不了,当然应该由官府来管理。至于其他的零星小塘小沟,现在已经有专人负责了,他们本来就自己疏浚,朝廷难道要用有限的钱粮,替老百姓去操心这些锄头铲子的事吗?”皇上也同意了他的意见。河南巡抚雅尔图说:“河南的水利工程,只有上蔡要修建堤坝,那是为了防止蔡河水涨。其他的汝河、滍河的堤坝,应该让地主自己修补。至于开浚汝河、颍河等工程,请求停止,以节省开支。”然后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皇上。

六年春天,雅尔图说:“永城地势低洼,积水成涝,城南以前有一条渠道,长达三万一千多丈,通往浍河,可是年久失修,淤塞浅了。现在趁着农闲的时候,咱们应该劝说乡绅百姓一起疏浚它,让水有个去处。”他又说:“之前奉旨开浚了省城乾涯河,又在中牟开凿了一条新河,把贾鲁河的水引过来,经沙河汇入乾涯河,最终流到江南的涡河,再汇入淮河,全长六万五千多丈,现在已经完工了。”皇上赐名这条河为惠济河。

九年,御史柴潮生上奏说:“北方地势平坦,原本就有很多河渠、湖泊和水道可以利用。如果任其自然涨落,水虽然有了,却没啥好处,反而会带来灾害。请求派大臣带着钱粮去修缮这些水利。”皇上就命令吏部尚书刘于义前往保定,和总督高斌一起,督促办理此事。接着又请求把宛平、良乡、涿州、新城、雄县、大城这些地方以前的老河道和渠道,以及计划新开凿的河道,还有堤坝、涵洞、桥梁、闸门等等,都按顺序动工修建。朝廷讨论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在此之前,御史张汉上书陈述了湖广水利的情况,皇上命令总督鄂弥达去考察。到了这个时候,张汉又上奏说:“治理水患的方法,有不能和水争地的,也有不能放弃土地去迁就水的。三楚地区的水,支流众多,数也数不清,江边湖岸上那些还没开发的空地,必须严格禁止私自修建小围堰,让水有个汇集的地方,减缓水流速度,这就是不能和水争地的意思。那些依江傍湖已经开垦出来的肥沃土地,必须认真保护堤坝,让百姓有依靠,才能维持生计,这就是不能放弃土地的意思。各地的迎水坡和冲刷严重的河段,要修筑长堤连接起来,并且每年都要加高加厚,把疏浚的工作融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皇上收到了奏报。

十一年前,大学士署河督刘于义他们上奏朝廷,说庆云和盐山那边的河道需要继续勘察疏浚,朝廷批准了。青州的弥河水涨了,冲开了一百多丈长的决口,后来赶紧堵上了。博兴、乐安那边积水严重,就挖了条河把水引到溜河里去了。

十二年夏天,宿迁、桃源、清河、安东这几个地方的六塘河,还有沭阳、海州那边的沭河,河水暴涨,好多地方都被淹了。朝廷就派大学士高斌、总督尹继善,还有河道总督周学健一起去勘察。他们商量着,在危险的地方把河道拓宽、加直,再建一些石桥,开挖引水河道,让官民一起努力防洪,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十三年的时候,湖北巡抚彭树葵说:“荆襄这一带,江河湖泊绵延一千多里,一遇到大水,就必须依靠周围的低洼地带来蓄水。宋朝的时候,孟珙在江陵当官时,曾经修建了‘三海八柜’来蓄水。可是,水太浑浊容易淤塞,老百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在河岸边和湖中心,到处截流蓄水,然后收取水田、鱼塘的税收,还在四周筑堤建成垸田。人跟水抢地盘,结果反而遭了水灾的殃。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以后的情况,把现在已经有的垸田数量定下来,以后不许再私自增加了。”然后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朝廷。

十四年,云南巡抚图尔炳阿,上报了疏浚金沙江的成果,还编纂了一本《金沙江志》。

十七年的时候,江苏巡抚庄有恭上奏说:“苏州的福山塘河,太仓的刘河,关系到常熟等八个州县的水利,时间长了没修缮,旱涝都没办法应对。请求在河道两岸受益的地区,按照亩数征收捐款,用来修建河道。”皇帝下旨嘉奖了他。

十八年,陕甘总督黄廷桂上奏说:“巴里坤的尖山子到奎素,一百多里的土地都依靠南山的水灌溉,从山口往外,很多水都渗入沙漠里去了,必须用木槽引导,才能顺利流淌。请求从甘肃、凉州、肃州三地调拨一千名种地士兵,去疏通河道。”皇上就按照他的请求做了。

因为江南、山东、河南多年来一直遭受水患,而山东的水汇入淮河、徐州,河南的水流到凤阳、颍州,所以必须统筹三省的整体情况来治理水患。皇上就命令侍郎裘曰修、梦麟去实地考察,和江苏、安徽、河南的巡抚一起商量对策。

裘曰修后来上奏说:“包河、浍河在宿州、永城交界的地方,是泄洪和通商的要道。进入安徽境内有六座石桥,应该加宽拓宽。洪河、睢河,还有虹县的柏家河、下江的林子河、罗家河,都应该修补子堰。凤台的裔沟、黑濠、泾泥三条河,应该加深疏通,让它们畅通地流入淮河。”

梦麟也上奏说:“砀山、萧县、宿迁、桃源、山阳、阜宁、沭阳共有二十多条支流,应该分别进行疏浚。”皇上都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话说二十三年,河南开挖河道工程完工了,当地老百姓和官员们请求在永城修建一座“万岁亭”,皇上还亲自写文章来纪念这件事呢。 山东巡抚阿尔泰又提了个建议,说济宁、汶上、嘉祥这几个地方挨着蜀山湖,好几千亩地都被淹没了,他打算打开金线闸和利运闸,让湖水用来灌溉,让坡上的水流回湖里,这样就能把水都排干了。皇上听了,很高兴,就批准了。

第二年,二十四年,皇上又下令疏浚北京城护城河和圆明园附近的河道。御史李宜青上书建议疏浚京畿地区的水源,皇上就让直隶总督方观承好好研究一下,然后汇报。方观承说,京畿地区的东淀和西淀,那千里长堤啊,可是宋朝何承矩修建水利工程留下的痕迹。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是按照老办法来修,恐怕会适得其反。要是好好利用这两个淀,那三百多里的水乡,物产会比以前更丰富。只是遇到旱灾的时候,就得靠人力来改善水土了,该做的还是要做。四川总督开泰也上奏说,灌县的都江堰灌溉着成都府以及眉州、邛州的田地,宁远府南边的大渡河,从冕宁一直到会理,和金沙江汇合,支流很多,堰坝也很多,都需要及时修缮。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一开始,御史吴鹏南就建议朝廷重视水利建设,让各地的督抚好好规划一下。浙江巡抚庄有恭就说了,水利的好处可多了,江河湖海渠道泉水,都能带来好处。别的省份可能只用到其中一两样,但是浙江可是样样都用得上!金华、衢州、严州这三个郡,到处都是山泉溪流,灌溉的渠道、堰坝、池塘,应有尽有。只是仁和、钱塘一带的上中市、三河垸、区塘、苕溪塘,海盐的白洋河、汤家铺庙、泾河,长兴的东、西、南娄港,永嘉的七都新洲陡门、九都水湫、三十四都黄田浦陡门,这些地方的水利设施确实需要修缮一下,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还有杭州的临平湖、绍兴的夏盖湖,关系到很多田地,应该想办法疏通,或者招募佃户来耕种,再仔细勘察一下,好好处理。皇上也同意了他的建议。

二十五年,阿尔泰跟皇上汇报说:“东省的水利工程,关键在于疏通漕运,最终目标是让河水流入大海。济南、东昌府、泰安、武定府的老黄河、马颊河、徒骇河,以及兖州、沂州、曹州的洸河、涑河等等,一共六十多条河,都进行了疏浚,让它们畅通无阻。运河两岸的民埝,总长度超过七百里,也都加固修整好了。青州、莱州管辖的乐安、平度、昌邑、潍县、高密等州县,需要疏通的支流有三十多条,也都按计划完成了。莱州的胶莱河,汇聚了上游的许多水流;高密还有胶河,也流向胶莱河,容易造成水漫的情况,应该把它们的水导入百脉湖,分担一下水势。沂州管辖的兰陵、郯城境内,需要开挖的沟河有二十五条,另外还有二十五条响水等沟河需要继续疏浚,把洼地里的水引到江南的邳州,再流入运河,这些工程也都完成了。”皇上很高兴。

二十六年,河东盐政萨哈岱跟皇上说:“盐池地势低洼,完全依靠姚暹渠来排水。最近因为姚暹渠越来越高,水漫到了南北堤堰和禁墙里面。黑河是产盐的关键河流,但是年久失修,水位变浅,容易泛滥。涑水河西边地势北高南低,如果遇到汛期,水往南流,那盐池就更难保护了。五姓湖汇聚了很多水,如果下游堵塞,水流倒灌,就会出大问题。这些都需要及时疏通。”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第二年,皇上南巡的时候,下令说:“江南沿河低洼地区,很容易发生水灾,下游的水流蓄积和排泄机制,洪泽湖尤其关键。从邵伯以下,金湾和东西湾的滚坝,要一级一级地进行处理,尤其要重视三湖附近的河道疏浚。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疏浚清口,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至于六塘河的入海口横穿盐河,所有相关的修缮和防护工作,都要由督抚、河道官员和盐政官员共同商议,认真研究后向朕汇报。”

话说乾隆二十八年,皇帝听说天津、文安、大城这几个地方,老是发大水,水都退不下去,就派大学士兆惠去负责处理这事儿。因为之前有个叫曰修的官员在河南治理水利做得挺好,皇帝又让他火速赶过去一起勘察,还让阿桂和总督方观承一起商量着办。阿桂他们仔细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方案:子牙河从大城张家庄往下,分成了主河道和支流,支流最后又回到主河道,水流不畅。他们建议在子牙河村南边,斜着往东北挖一条二十多里的河;安州城边的河是入淀的出口,应该挖长两千二百多丈;安州和肃州的漕河,应该挖长三千七百多丈;上游的姜女庙那里,应该修个滚水石坝,让水都往主河道流,最后流进淀泊。新安韩家埝那一带,是西北好多条河汇集的地方,应该挖条十三里左右的引河。皇帝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乾隆二十九年,他们又重新修建了惠济河的石闸,还修了湖北溪镇十里长的堤坝,还有广济、黄梅的江堤。他们疏通了江都堰,又开挖了一条支流,让涨水能直接流到外江去。到了乾隆三十二年,他们又修筑了淀河的河堤,从文安三滩里到到城庄儿头,长达两千七百多丈。山东巡抚崔应阶上奏说:“武定靠近海边,地势低洼,每次发大水,全靠徒骇河和马颊河分流入海。可是徒骇河下游到霑化入海的地方,地势反而高了,不好开挖新的河道。我勘察发现,坝上庄有个以前决堤的地方,地势挺平坦的,可以开条支流,让水从两条路分流。” 江苏巡抚明德也上奏说:“苏州南边,受着浙江好多山经太湖流下来的水,北边又受着长江从镇江流进运河的水,一到秋天发大水,就经常漫溢。建议修缮吴江、震泽等十个县的塘路。” 皇帝也都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话说三十三年那年,滹沱河水涨得厉害,都快淹到正定城墙根儿下了!没办法,只能赶紧在城西南加建新堤,足足五百七十多丈长呢! 在回水堤东边又修了五个挑水坝。河神祠前面也修了八十丈长的鱼鳞坝。藁城东北那块儿,滹沱河绕城而过,咱们沿着河岸修了三百六十丈长的埽(sào,一种防洪设施),后面还加筑了土埝(niàn,堤坝)。

三十五年,我们又忙着疏浚苏郡通往大海的河道,从白茆河支塘镇到滚水坝,一共修了六千五百三十多丈;徐六泾河从陈荡桥到田家坝,也修了五千九百九十多丈。 这工程量,想想都觉得巨大!

到了三十六年,海州的蔷薇河、王家口、下坊口、王家沟这四条河也进行了疏浚。因为直隶地区发大水,皇上就派侍郎袁守侗和德成去各地督促排水,尚书裘曰修来回跑着协调,总管这事儿。山东巡抚徐绩勘察了小清河的情况,建议从万丈口挑到还河口,大概四十里路,让正河、引河分流,这样水就能顺利流入泊口,再从泊口流进沟渠,最终入海。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

广西巡抚陈辉祖也上奏说:“兴安陡河发源于海阳山,流到分水潭,以前修了个铧嘴(huá zuǐ,一种分水设施)来分流,七分水流入湘江,叫北陡;三分水流入漓江,叫南陡。在进水陡口内外,修建了大小天坪用来蓄水和泄洪,还修了梅阳坪来堵住旧河道,并用来灌溉农田。最近连日下雨,这些设施都被冲坏了,请求拨款修复。”朝廷知道了这事儿。

话说光绪三十八年,这位皇帝下令疏浚了禹城漯河和高密百脉湖的引河。到了光绪四十年,他又下令修筑了武昌省城金河洲和太乙宫滨江的石岸。 哎,那年江南大旱,高邮、宝应两地颗粒无收,可愁坏了百姓。当时的总督高晋,还有河督吴嗣爵、萨载,他们一起上奏说:“以后洪湖的水位啊,就应该以高堰志椿的标准为准,各个闸坝涵洞要根据情况灵活开启和关闭,保证运河的水位保持五尺,用来保证漕运,剩下的水就都放下去灌溉田地吧。”皇上听了,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光绪四十年,皇上又下令在西安府所属的四十七个州县,修建了一千一百多处渠道和水堰,那可是个大工程啊! 总督高晋又上奏说:“瓜洲城外查子港的工程,跟回澜坝连在一起,结果六月份的时候,江岸突然裂开了一百多丈,塌进了江里,西南城墙也塌了四十多丈。现在水势平息了,我想着把瓜洲城那块地方让给长江,然后沿着岸边筑起土坝,方便通行船只。”皇上看了奏折,就下令妥善处理这件事。

光绪四十二年,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上奏说:“太原城西边有个风峪口,旁边都是大山,一下大雨,山洪就冲进城里,根本来不及抵挡。我想着从风峪口开始,开一条河沟一直通到汾水,虽然会占用四十多亩的民田,但是这样一来,太原城就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 到了光绪四十三年的,朝廷又疏浚了湖州的娄港,一共七十二处;还修缮了昌邑的海堤,老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在堤内开垦了一千二百多顷碱滩荒地;此外,还疏浚了镇洋刘河,从西陈门泾上头一直到王家港。

光绪四十四年,朝廷对宣化城外的柳川河石坝进行了改建,还加筑了石坦坡。 哎,可是漳河下游的沙庄坝却出了问题,坝体漫口了,洪水淹没了成安和广平两地,水流无处可去。没办法,朝廷只好在成安柏寺营到杜木营之间,修筑了一千一百多丈长的土堤,这才算是暂时控制住了洪水。

四十七年的时候,云南巡抚刘秉恬上奏说:“邓川的瀰苴河,上游通往浪穹,下游流入洱海,中间分隔东西两个湖。东湖的水通过河流流入洱海,河水比湖水高,每到夏秋雨季河水上涨,就会倒灌回湖,淹没附近的良田。当地绅士百姓捐款出力,把湖尾入海的地方堵住,另开一条小河,引导东湖的水直接流向洱海。还在青石涧到天洞山之间修筑了长堤,建造了石闸,让河水都流进堤内,再通过闸门放水。这样一来,以前每年被淹的田地,有一万两千二百多亩,现在都彻底解决了。”皇上对他进行了嘉奖。他又说:“楚雄的龙川江发源于镇南,流入金沙江。近年来河水逼近城墙,请求在镇水塔附近进行疏浚,让河道恢复原状。还有澂江的抚仙湖下游,有两条河,一条清水河,一条浑水河。浑水河的牛舌石坝被冲毁了,浑水流进清水河,造成了危害。请求在牛舌坝东边另开一条小河,用来泄洪,并将河道改直,让清水河畅通无阻。”皇上也对他进行了鼓励和表彰。

五十年,河南巡抚何裕城上奏说:“卫河流经汲县、淇县、滑县、浚县四个县,河边的田地,农民都自己修筑堤坝防止水淹,根本无法利用河水灌溉。辉县的百泉地势低洼,而获嘉等县地势较高,很难迂回引水灌溉。其他的汲县、新乡没有泉水,只能凿井取水,这样既能灌溉田地,又能疏通地气,我已经派人去试着开凿了。”他还疏浚了贾鲁河和惠济河,修缮了宁夏的汉延渠、唐来渠、大清渠和惠农渠。

五十一年,山东的商人捐钱疏浚了盐河,并在东阿、长清、齐河、历城四个地方修建了八座水闸。

话说乾隆五十三年的事儿,荆州那边的万城堤溃了,水哗啦啦地从西北两个城门涌进来。皇上赶紧派大学士阿桂去看看情况。阿桂查清楚后,上奏说:“这次水灾挺严重的,当地老百姓都说,是因为下游的金洲沙子堆积,把河道堵住了才造成的。要是直接挖引河,江水没啥冲力,反而容易淤塞。我觉得啊,应该先在对岸的杨林洲靠着堤坝的地方筑个土坝,然后再接着修建鸡嘴石坝,一步一步往前推,把水流往南引,等把洲上的低洼地冲刷成个弯弯的河道,再根据情况考虑挖引河,这样才能有效。”皇上看了奏章,准了。

到了乾隆五十四年,他又忙着疏通惠河、朝阳门外护城河还有温榆河。到了五十五年,更是大规模修缮千里长堤,包括潴龙河、大清河、卢僧河等河堤,还有凤河东堤,以及西沽、南仓、海河等地的河道,还对丰城东西堤的石头工程进行了改造。另外,他还修建了潜江仙人旧堤一千二百八十多丈,疏通了永城洪河。

乾隆五十七年,两江总督书麟他们上奏说:“瓜洲那边的堤坝都是用柴草垒的,江水流速太快,修建石矶也巩固不住。我们建议,在回澜旧坝外面抛洒碎石,保护好埽根,从旧城坍塌的地方靠岸,也用碎石抛洒,上面再加固埽坝。以后每年都疏通河道,这样水流冲刷的范围就能慢慢扩大。”皇上觉得他们的建议不错,就批准了。他们又说:“无为州的河道弯弯曲曲的,应该把永成圩坝加宽加厚。我们计划在马头埂开挖三十丈宽的河口,把曾家脑到东圩坝之间的旧河道也拓宽三十丈,让河水流通更顺畅。”皇上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他还把萧山荷花池堤改成了石头工程,堵住了河内百姓水坝漫溢的口子,有五十多丈长,还修缮了丰城江岸的石堤。

到了乾隆五十九年,荆州沙市的大坝,因为江水冲击太厉害,坝顶都快被冲垮了,又加建了草坝加固。

嘉庆五年,那会儿,他们开始疏通檿牛河、黄家河,还有新安、安平、雄县、任丘、霸州、高阳、正定、新乐这八个州县的河道。

嘉庆六年,北京城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雨,皇帝下令动用内库的钱,疏通紫禁城内外,以及城里各条河道,还有圆明园附近引来的河。文安县发大水了,皇帝让直隶总督陈大文好好想想办法。陈大文上奏说:“文安这地方地势特别低洼,水位浅,地和河差不多平,从建县以来,就没个正经的疏通河道的章程。不过,我查过了,大城河的广安横堤,是文安县的保障,往南还有河间府千里长堤,可以作为外围防线。这两道堤之间,有个新修的闸门,可以泄掉河间府漫过来的水。咱们可以在地势稍微低一点的龙潭湾,挖条沟疏通一下,这样可能就不会长期被淹了。”皇帝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八年的时候,伊犁将军松筠说:“伊犁这地方土地肥沃,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多,以前是因为缺水,现在我打算想办法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应该大力发展耕种屯田,改善驻军的生活,并且拨款购买耕种工具。”皇上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十一年,修建了直隶地区长达千里的长堤,还有新旧格淀堤。

十二年,湖广总督汪志伊说:“堤坝保护着田地和房屋,关系重大。汉阳等州县还有很多田地没排水,也没修建堤坝。应该赶紧勘察规划,兴修水利,保护百姓的田地。”皇上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十六年,因为京畿地区发生旱灾歉收,皇上命令修建任丘等州县的长堤,还有雄县的叠道,用修建工程来救济灾民。十七年,疏浚了武进的孟渎河,疏通了阜宁的救生河和太仓的刘河,修缮了天津、静海两县的河道,疏浚了东平的小清河,还有安流河、龙拱河和民便河。

十八年,江南河道总督初彭龄上奏说,江苏下游的河流水利工程需要加紧修理。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十九年,大名、清丰、南乐三县七十多个村庄的土地,长期被卫河水淹没,村民们自己动手挖土疏通,请求官府给予支持。御史王嘉栋上奏说:“杭州、嘉兴、湖州地区旱灾歉收,请求疏浚西湖,用工程来救济灾民。”皇上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二十一年,疏浚了吴淞江。二十二年,章丘的百姓反映,长白山、东岭山的水以前都流入小清河入海。自从灰坝被冲毁后,水流改道流入引河,章丘等县经常遭受水灾。皇上命令礼部侍郎李鸿宾去勘察。第二年,巡抚陈预上奏说:“小清河的上游是章丘、邹平、长山、新城,下游是高苑、博兴、乐安,河道和支流有很多淤塞。应该先疏浚上游,并且把浒山等两个水泊和一个湖泊挖深挖宽,这样水流就不会像倾盆大雨一样直冲下来,下游也不会突然发生洪水泛滥。”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在沔阳修建了石闸,疏通了引渠,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开关闸门。

话说二十五年那一年,朝廷开始修建都江堰。御史陈鸿上书,建议朝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大事啊!皇上听了,就下令让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几个地方的总督和巡抚一起商量着办,好好规划一下,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与此同时,朝廷还修缮了襄阳的老龙石堤。那边库车办事大臣嵩安也上奏章说,别什托固喇克等地已经开挖渠道引水灌溉,新开垦了五万三千多亩田地,这可是个好消息!皇上龙颜大悦,特意下旨嘉奖了他一番。

道光元年,也就是1821年,他们修了湖州黑窑厂的江堤,疏通了泾阳龙洞渠和凤阳新桥河。

第二年,道光二年(1822年),加高加固了襄阳老龙石堤,疏浚了正定府的柏棠河、护城河、泄水河和东大道等河道,还修缮了斜角堤和回水堤。同时,他们还修建了杭州北新关外官河的纤道。直隶总督颜检大人建议修建沧州捷地减河的闸坝,疏浚青县和兴济两条减河,以及修缮通州果渠村的坝埝。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并执行。此外,还疏浚了铜山荆山桥的河道以及南乡奎河,清理了江都三汊河子、盐河五闸的淤浅,以及江口沙埂上的沙子。最后还修缮了丰城和新建惠民桥的堤坝。

道光三年(1823年),他们修缮了汾河的堤堰,并且迁移重建了李绰堰,还重新挖掘了河道。同时,他们还修缮了天门、京山、钟祥的堤垸,以及监利樱桃堰和荆门沙洋堤。此外,还疏浚了热河旱河,并增修了荆条单坝,堵住了文安崔家窑和崔家房的漫口,修缮了河东盐池马道的护堤,并疏浚了姚暹渠、李绰堰和涑水河。刑部尚书蒋攸铦上奏说:“去年漳河水漫,从大名、元城一直漫到红花堤,堤坝溃决,水流从馆陶流入卫河,应该赶紧想办法。”于是,皇帝下令让大学士戴均元去实地勘察。戴均元勘察后上奏说:“元城引河穿堤入卫河,河道狭窄,应该疏浚拓宽,使河水畅通。红花堤以下新刷的水沟五百多丈,应该开挖成河道,以便分流泄洪。”他还说:“自从漳河改道南流与洹河汇合后,卫河成了漳河的阻碍,每次遇到大涨水,百姓的堤坝都抵挡不住,导致安阳、内黄经常被冲毁。现在漳河改道北流,已经分流了一部分水势。我建议在樊马坊、陈家村河干北岸筑坝拦截,使分流的水汇聚到一起。从柴村桥开始,沿着洹河北岸修筑土坝,在樊马坊以下王家口增筑土格土坝,防止水流再次南流,避免漳河和洹河再次汇合。”皇帝下旨,准奏执行。

四年时间里,咱们修建了德化、建昌、南昌、新建四个县的河堤。 还修缮了荆州万城大堤横塘以下的各个工程段,以及监利任家口、吴谢垸决堤的地方。

然后,给事中朱为弼建议疏通刘河、吴淞江,还有附近太湖的各个河流。御史郎葆辰建议修缮太湖七十二条港口,把苕溪、霅溪等河流的水引进太湖,最终流入大海。御史程邦宪建议选择太湖泄水最关键的地方,比如吴江堤上的垂虹桥、遗爱亭、庞山湖这些地方,把淤泥疏通干净,把那些侵占河道的田地清理掉,让东流的水畅通无阻。

这些建议提出来后,朝廷就让两江总督孙玉庭、江苏巡抚韩文绮、浙江巡抚帅承瀛一起商量看看怎么弄。孙玉庭他们说:“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太仓,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地方,河道都淤塞得很厉害,一涨水就泛滥。我们实地考察了水道的形势,虽然分属两省,但水源和水流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建议朝廷专门派一位大员来负责整个江浙水利的治理。” 最后,朝廷就派江苏按察使林则徐全面负责江浙两省的水利工程。

御史陈沄上奏说,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应该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进行修理。

给事中张元模建议,在赵北口连桥以南再开一座桥,利用古赵河作为引水河道,同时疏通北卢僧河,以此分流白沟河的水量,减轻它的压力。皇上就让江西巡抚程含章暂时代理工部侍郎的职务,负责直隶地区的水利工程,并让他和蒋攸铦一起实地勘察。

程含章认为,应该先处理最重要的工程,列举了九项大型水利工程:疏通天津海口,疏浚东西淀和清河,勘察永定河下游河口,疏通子牙河积水,恢复南运河的旧制,估算北运河的维修费用,加固千里长堤,并优先选择一些工程先行实施。此外,他还提到要分年逐步整治三支河、黑龙港、宣惠河、滹沱河等旧河道,以及沙河、洋河、洺河、滋河、洨河、唐河、龙凤河、龙泉河、潴龙河、檿牛河等河流,还有文安、大城、安州、新安等地的堤防工程。

他还建议勘定需要疏浚的河道,把塌河淀与六减河连接起来,一直通到七里海,应该拓宽罾口河,以便把北运河、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的水排入淀泊。再开挖西堤引河,增建草坝,把淀泊的水排入七里海;再开挖邢家坨,把七里海的水排入蓟运河,最终流到北塘入海。东淀和西淀是全省积水的重要区域,十二连桥是南北交通要道,也应该选择重点进行修缮。皇上都准奏了。

他还建议疏浚虞城惠民沟、夏邑巴清河、永城减水沟。玉庭又说:“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比如青浦、娄县、吴江、震泽、华亭等地,都受太湖水的影响,水流最终汇入黄浦江,但各支流河道浅窄淤塞,急需修整。吴淞江是太湖水流入海的主要河道,从上海出闸,与黄浦江汇合入海。由于河道阻塞,水流不畅,应该在淤积最严重的地方大力疏浚。”皇上也同意了这个建议。

五年,陕西巡抚卢坤上报说,咸宁的龙首渠、长安的苍龙河、泾阳的清河、冶河,盩厔的涝河、峪河,郿县的井田渠,岐山石头河,宝鸡的利民渠,华州的方山河,榆林的榆溪河、芹河,这些河渠的疏浚工程都完成了,恢复了水田,面积从一百多顷到几百顷不等。另外,还修缮了监利江堤和襄阳的老龙石堤。 前御史蒋时进献上了《畿辅水利志》一百卷。直隶总督蒋攸铦也上报了关于千里长堤防守善后工作的处理方案。安阳、汤阴的广润陂,因为漳河多次决口淤塞,皇帝下令让巡抚程祖洛负责仔细勘察,疏通河道,把积水引入卫河,尽快让它干涸。荆州的得胜台民堤也修建好了。

七年,闽浙总督孙尔准说:“莆田的木兰陂,上游汇集了各条河渠的水,下游拦截海潮,灌溉南北洋平原田地二十多万亩。但最近因为多次暴涨,泥沙淤积,陡门石堤损坏,导致这些年经常歉收。现在我已经带领当地百姓捐资修缮了南北两岸的石工,工程已经完成了。”皇帝下旨嘉奖了他。 同时,还疏浚了汉川草桥口和消涡湖口的水道。御史程德润说荆山王家营河段屡次决口,下游州县多年受灾,请求朝廷派人勘察修筑。皇帝下令湖广总督嵩孚负责筹划此事,嵩孚建议效仿黄河工程的“切滩法”,削平河道中直射的急流,再把下游的沙洲疏通,开辟引河,打破河道环抱的局面,使河水顺畅流动。皇帝担心这样会与民争地,劳民伤财,没有效果,就派刑部尚书陈若霖等人去勘察。陈若霖等人回奏说:“京山决口三百二十多丈,钟祥决口一百七十多丈,这条河已经存在两百多年了,不应该放弃原来的河道另寻它路。只有疏通胡李湾的沙洲,先让下游河道畅通,然后在京山口门修筑月堤,拓宽水道;钟祥口门堵住之后,再增筑两个石坝,保护河堤,防止泥沙淤积。”皇帝同意了这个方案,下令嵩孚驻守工地督办工程。

八年的时候,河南巡抚杨国桢说:“汤河、伏道河,还有广润陂上游的羑河、新惠河等,以前都汇流到卫河,因为旧河道淤塞已久,多年来经常泛滥成灾。现在要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顺着地势引导河水,让它们畅通无阻地流淌。此外,南阳的白河、淅川、丹江的水势很大,都紧挨着城根,必须赶紧修建二十多道碎石坝、磨盘坝之类的,分别拦截分流来抵御洪水。” 他的请求都得到了批准,并且在冀州东海子淤塞的河道进行疏浚,还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

九年,修缮了宿迁的各条河堤河岸,还有丹阳下练湖的闸坝,疏浚了宿州的奎河,修筑了喀什噶尔新城的沿河堤岸。两江总督蒋攸铦说:“徐州的河道,比如萧县的龙山河,邳州和睢宁交界处的白塘河,邳州旧城的民便河,砀山的利民河、永定河,还有沛县的堤工,邳州沂河的民埝,丰县的太行堤,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请按照顺序逐步安排进行疏浚。” 他的建议也被采纳了。十年,修缮了湖北省会的江岸,并且加建了石坝;疏浚了漳河的故道;修缮了保定南关外的河道,以及徐河的石桥、河间的陈家门堤;疏浚了东平的小清河,以及安流河、龙拱河;修缮了公安、监利的堤坝。

十一年,修缮了南昌、新建、进贤的圩堤,以及河间、献县的河堤,还有天门汉水南岸的堤工;桐梓地区遭遇水灾,于是开浚了戴家沟的河道。皇帝还命令工部尚书朱士彦去实地勘察江南的水患情况,并上奏疏请修筑无为和铜陵的江坝。给事中邵正笏上奏说,江湖涨水造成的滩涂日益增多,占用耕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皇帝下令两江总督陶澍、湖广总督卢坤等,责成属下详细勘察,那些沙洲的土地如果不妨碍水道的,可以允许百姓开垦,否则就要想办法严加禁止。十二年,清除了星子蓼花池的淤沙,疏通了沟道,并且修筑了防止淤沙的堤坝;修筑了南昌、新建的圩堤,还把丰城的土堤改成了石堤。

话说十三年前,湖广总督讷尔经额上奏朝廷,请求修缮襄阳的老龙堤和汉阳的护城石堤,还有武昌、荆州沿江的堤岸。同时,两江总督陶澍也上奏,请求修缮六合的双城、果盒两个圩堤,疏浚孟渎、得胜、湾港三条河流,并且建造闸门。这些请求,朝廷都批准了。户部还提议在直隶地区兴修水利工程,命令总督琦善仔细查看当地民田附近的沟渠、陂塘,选择重要的项目进行修缮,并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御史朱逵也上奏说,湖北连续多年遭受水灾,请求疏通长江的支流,让水南流汇入洞庭湖;疏通汉水的支流,让水北流汇入三台湖等湖泊;还要疏通长江、汉水的支流,让水分别汇入云梦泽和七泽,这样才能巩固堤防,消除水患。御史陈谊也上奏说,安陆靠近长江的堤坝决堤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请求建造五个闸坝,疏浚河道,以泄洪水。朝廷收到这些奏疏后,先后任命讷尔经额、尹济源、吴荣光等人去详细勘察。

十四年,朝廷又下令修缮良乡的河道和桥梁。疏浚了沔阳、天门、牛氾的支流,汉阳通顺的支流,并且修筑了沿江、汉水两岸的堤坝。还疏浚了石首、潜江、汉川的支流,修缮了荆州的万城大堤,以及华容等县因水灾受损的官民垸田。疏浚了砀山的利民河和永定河。修筑了南昌、新建、进贤、建昌、鄱阳、德安、星子、德化八县因水灾受损的圩堤。修缮了潜江、钟祥、京山、天门、沔阳、汉阳六州县沿江决堤的地方,同样也是以工代赈的方式。此外,还修缮了邳州、宿州两县的沂河堤坝和王翻湖等水利工程。疏浚了太仓、七浦以及太湖以下的泖淀,并修缮了元和南塘的宝带桥。

十六年,我在黄河东边修了姚暹渠,还修缮了库车沿河的堤坝,疏浚了海盐的河道。我还借了江苏的库银,用来疏浚盐城皮大河和丰县顺堤河,并且修建了堤坝,这事儿我还跟两江总督林则徐他们商量过。皇上还命令大学士穆彰阿、步军统领耆英、工部尚书载铨,去勘察京城内外需要修整的河道沟渠。

十七年,我修了武昌沿江的石岸,还有钟祥刘公庵、何家潭的老堤坝,潜江城外的土堤,以及丰城的土石堤坝,并且建造了小港口的石闸和石埽。十八年,我修了黄梅的堤坝,疏浚了丰润、玉田的黑龙河。

十九年,我修了武昌保安门外江堤,蕲州卫军的堤坝,汉阳临江的石堤。叶尔羌的参赞大臣恩特亨额给我汇报了巴尔楚克开垦屯田的情况。之前,皇上批准了伊犁将军特依顺保的请求,命令在巴尔楚克开垦屯田。后来署理参赞大臣金和说这样不方便,皇上又让恩特亨额好好计划一下。到了这个时候,恩特亨额上奏说:“那里的渠道大概三百二十八里长,沿岸堤坝都加固了,水势很旺盛,足够灌溉。并且派了屯田的士兵分段看守,遇到水涨的时候,有渠旁的草湖可以泄洪,不会淹没重要的道路。”皇上说:“按照原来的办法妥善处理,务必让屯田和边防都有好处。”伊犁将军关福也上奏说,额鲁特爱曼所属地区塔什毕图,开凿了正渠两万五千七百多丈,大概一百四十多里,得到了十六万四千多亩地,都是肥沃的土地,引水灌溉足够用。皇上还下诏表彰了他。

那一年汉水涨得厉害,汉川、沔阳、天门、京山等地的堤坝都决堤了。过了二十年,总督周天爵上报了长江汉水的状况,还提出了六条治理方案:第一,在沙滩上游修建一个引水坝,把水引到湖口,再在外围修建沙堤,堵住四处泄漏的水;第二,长江南岸要把虎渡口东边的堤坝改到西边,再另修一条新的东堤,留出四里多宽的水路,一直通到黄金口,最终汇入洞庭湖,并在石首调弦口留下三四十里低洼的蓄水区,让水慢慢流入洞庭湖;第三,长江北岸原有的闸门,应该改成滚坝,冬天打开,夏天关闭;第四,襄阳上游要多修一些挑水坝,把水引出去,还要在险要的地方加固堤坝和河滩;第五,襄阳河四面堤岸,要用砖石多砌一些陡门,夏天根据情况打开或关闭;第六,襄阳河水势很大,也应该修建滚坝,冬天打开,夏天关闭,在两岸低洼的地方,挖一些渠道来引水。这些方案都交给下面的官员去执行。那一年还修缮了华容、武陵、龙阳、沅江四县的官民堤坝,也修缮了荆州大堤,以及公安、监利、江陵、潜江四县的堤防工程。

那年汉水发了大水,汉川、沔阳、天门、京山那些地方的堤坝都垮了。过了二十年,总督周天爵写奏折给朝廷汇报长江汉水的情况,还提出了六个修堤的方案:首先,在上游的沙滩上建个引水坝,把水引到湖口,再在外面建个沙堤,堵住四处渗漏的水;其次,长江南岸要把虎渡口东边的旧堤改到西边,再建个新的东堤,留出四里多宽的水道,一直通到黄金口,最后流进洞庭湖,同时在石首调弦口留下三四十里低洼地,让水慢慢排到洞庭湖;再次,长江北岸原来的闸门,得改成滚坝,冬天开,夏天关;然后,襄阳上游要多建一些挑水坝,把水引出去,还要在危险的地方加固堤坝和河滩;再者,襄阳河四面的堤坝,要用砖石砌一些陡门,夏天再根据情况开开关关;最后,襄阳河水太大,也要建滚坝,冬天开,夏天关,在两岸低洼的地方,挖些渠道引水。这些方案都交给下边的官员去执行。那年还修了华容、武陵、龙阳、沅江四个县的堤坝,还有荆州的大堤,以及公安、监利、江陵、潜江这四个县的堤防工程。

话说公元1744年(乾隆九年),河南鹿邑县涡河决堤了。一开始,黄河水猛涨,直接冲向涡河,把南岸的观武集、郑桥、刘洼庄、古家桥,还有淮宁府的阎家口、吴家桥、徐家滩、娄家林、季家楼等地方的堤坝都冲垮了,太和县的田地全被淹了,阜阳府下面的州县也跟着遭殃。安徽巡抚程楙就上奏说:“河南那边快把堤坝修好了,但是涡河的决口如果不赶紧修,下游受灾会更严重啊!请皇上命令河南巡抚赶紧筹集人力物力去堵住决口!”皇上就同意了。 同时,湖广总督裕泰等人也上报说,长江水位暴涨,冲毁了万城堤以上吴家桥的水闸,还冲垮了下游上渔埠头的大堤,直接灌进了荆州城,仓库和监狱都被淹了。水退了以后,埠头决口的地方很大,很难直接堵上。他们打算修建一个“挽月堤”,还在上游下游各修建一道横堤。皇上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另外,还修建了库伦堤坝,以及邹县横河口、李家河口的民堰。

第二年,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上奏说,直隶地区搞屯田和水利工程很难开展,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从天津到山海关,人口稠密,土地都被利用了。没开发的地方,都是沿海的盐碱滩,海水又咸又涩,根本不能灌溉。至于全省的水利工程,以前也试着开垦过水田,但是总是修修停停的,主要是因为南北方的水土不一样,老百姓也不太适应。 要开渠、疏浚河道、修建水闸、修整水塘,都需要很多钱,不敢轻易尝试。 不过,各地的小沟小渠应该及时疏通,这样才能防旱涝;或者打井抽水,也能增加田里的水,对农业也有好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然后,就修建了海阳寮哥宫、涸溪、竹崎头等地的堤坝工程。

二十四年,我在江夏修建江堤,还疏浚了海州的沭河。

七月,荆州的江水暴涨,李家埠内堤溃决,水淹了城里。江陵虎渡口的江堤和其他的支堤也多处决堤漫溢。我下令让总督裕泰筹集资金修筑。

九月,万城大堤终于合龙了。

伊犁将军布彦泰他们上奏说:“惠远城东面的阿齐乌苏废弃的土地,可以开垦出十多万亩良田,我们打算引哈什河的水来灌溉。 同时,要把塔什鄂斯坦田庄原来就有的渠道拓宽,再开凿新的渠道,引水到阿齐乌苏的东边,还要适当地开挖一些支流。”

他们还说:“伊拉里克的地和喀喇沙尔属于蒙古人的游牧地,以山为界。那里的河水只有一道,从山的东面流出来,离游牧地还有一座山的距离,不会影响蒙古人的生活,可以用来开垦。 请求疏浚大渠、支渠和泄水渠,引来伊拉里克河的水。”

他们又说:“奎屯地方很大,有一条河,是库尔喀喇乌苏南山积雪融化汇成的,靠近河边的土地,早就已经有屯田的百姓在耕种了。 此外,苏沁的荒地有一万多亩,土地肥沃,只要开挖渠道引水,就能全部变成良田。” 他们的请求我都批准了。

公元某年(二十五年),皇上命令疏浚贾鲁河,修缮汶上马踏湖民堰。 这可是个大工程!

然后,皇上又让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去考察和尔罕地区的水利情况。全庆上奏说:“和尔罕这地方土地肥沃,应该把西北的哈拉木紥什水渠和东南的和色热瓦特大渠连接起来,这样就能灌溉更多的土地耕种了。现在中间隔着大小沙梁,已经挖通了,咱们应该在关键的地方砌上石头,打上木桩,这样就能防止沙土坍塌,渠道也就能越来越深,灌溉更多良田了!” 他还说:“伊拉里克地区位于吐鲁番所辖托克逊军台的西边,那里的土地肥沃,叫板土戈壁,西边是沙石戈壁。 从那里往西两百多里,到山口泉水涌出的地方,有两条河,一条叫大阿拉浑,一条叫小阿拉浑,汇成一条大河。以前没有开渠,水流散漫,到了沙石戈壁就渗到沙子里了,板土戈壁根本没水,都荒废了。现在咱们应该把最西边那条河的水引到东边,在沙石戈壁凿出三段大渠,然后在板土戈壁多开一些支渠,这样即使遇到大洪水,水也有地方去了。再说吐鲁番那地方,很多地都是打井取水,叫卡井,这些井可以连起来引水,好处可大了。就是高地引水比较困难,水流不上去,那就让老百姓自己挖井吧,冬天春天水少的时候,可以用井水来补充。” 朝廷大臣们讨论后,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公元某年(二十六年),乌鲁木齐都统惟勤请求修理喀喇沙尔地区的渠道和堤坝,还上报了四条章程。皇上让伊犁将军萨迎阿去核实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萨迎阿核实后说没问题,皇上就批准了惟勤的请求。 那年六塘河堤坝决堤了,好几个州县年年被水淹,皇上就让两江总督璧昌等人去调查处理。他们调查后报告说,海州境内的六塘河和蔷薇河淤塞严重,经常决堤,田地房屋被淹,对交通和国防都有很大影响,必须赶紧借款修建堤坝。皇上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此外,皇上还下令修缮温榆河果渠村的坝埽。

公元某年(二十七年),扎萨克郡王伯锡尔献上他私自开垦的土地,有四千八百三十多亩熟地,他还新挖了两条主渠,开了两条支渠,用来灌溉这些土地。

二十八年,两江总督李星沅申请修缮沛县的民埝埽坝,裕泰申请修缮江夏的堤坝和钟祥廖家店外的滩岸,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申请修筑万全的护城石坝,皇上都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御史杨彤如弹劾河南巡抚,说他三次挑挖贾鲁河决口,花了上百万两银子,却一点效果都没有,请求皇上彻查此事。皇上就撤了鄂顺安以下官员的职务。新任巡抚潘铎上奏说:“贾鲁河工程要想成功,关键在于恢复朱仙镇的河道。但是朱仙镇及其南北的河道淤塞非常严重,现在计划增加柴草埽工,以防止两岸淤沙。淤沙最深的地方,清淤比较困难,所以另选十多里干旱的土地,改道让河水流回旧河道,责成相关官员赔偿修缮,限期四十五天完工。”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

二十九年,江苏巡抚傅绳勋说:“阴雨连绵,积水无法排泄,导致江淮扬州等地的堤坝很多都被冲垮了。请求效仿《农政全书》中关于柜田(一种蓄水灌溉方法)的做法,用土护田,筑起高高的堤坝,这样田里的水就容易干涸。同时劝导百姓参与,以工代赈,并且要勘察海口,开挖闸洞泄水。”皇上对他表示嘉奖。 三十年,修缮了襄阳的老龙石堤,以及汉阳的堤坝、武昌沿江的石岸、潜江的土堤和钟祥的高家堤。御史汪元方说浙江的水灾,大多是因为棚民开山,导致水道淤塞造成的,上奏请求禁止这种行为。皇上指示浙江巡抚吴文镕严查此事,并且命令江苏、安徽、江西、湖广各地的督抚一起调查处理。

咸丰元年,浙江巡抚常大淳上奏陈述清理种山棚民的情况,大概意思是:“浙江西部的水利,余杭、南湖一时很难疏浚恢复,应该先开挖支河,修建石闸,以便蓄水泄洪。上游治理好了,下游的灾害也能减轻一些。浙江东部,绍兴的三闸口外,鄞县、象山等地的河流溪流,现在正在筹划疏浚。”皇上收到了奏报。三年,太常卿唐鉴进献了《畿辅水利备览》一书,皇上命令交给直隶总督桂良阅览,并且在军务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同治元年,有个叫朱潮的御史建议,应该好好治理京畿地区的水利,并且把田地的治理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标准。皇上就命令直隶总督文煜他们,仔细调查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山泉、河流、桥梁、湖泊,以及所有可以开渠引水的地区,然后制定详细的方案。后来他们上奏说:“有些地方可以开工,但有的因为地界问题,有的因为人力不足,有的需要挖井造车,有的需要疏通沟渠修筑堤坝,总之,我们都会想办法督促,争取把好处都发挥出来。”

三年后,江苏的百姓殷自芳等人上书说:“山阳、盐城一带的市河、十字河、小市河,蜿蜒一百多里,最后流入马家荡,沿河有好几千顷良田,平时靠这些河灌溉,发大水时又靠这些河泄洪。自从乾隆六年大修之后,一百多年过去了,河道淤塞,田地荒废,水旱灾害都容易发生。我们恳请朝廷拨款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把运河的水引到市河里,来解决百姓的困境。”皇上就命令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去调查处理这件事。

五年,御史王书瑞说,浙江的水利问题,除了海塘之外,还有娄港。乌程县有三十九条娄港,长兴县有三十四条娄港。自从太平天国乱事之后,河道淤积严重,娄港的河口都堵塞了,请求朝廷想办法疏浚。他还说,苏州、松江等郡和杭州、嘉兴、湖州虽然行政区域不同,但水系相通。湖州在上游,苏州、松江等郡在下游,上游堵塞,湖州受灾;下游堵塞,苏州、松江受灾,杭州、嘉兴、湖州也会跟着遭殃。所以请求朝廷命令江苏方面一起勘察治理。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六年,清河张福口引河进行了疏浚。

八年,安徽巡抚吴坤修上奏说,永城和宿州交界处的南股河,长期淤塞,下游连接灵壁,地势低洼,像个大锅一样,很容易积水成灾,水流没有出口,建议对这里进行勘察和治理。皇上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话说九年的时候,朝廷下令疏浚白茆河,并且改建近海的石闸。江苏的士绅百姓们又请求疏浚恢复淮河原来的河道,皇帝就让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和漕运总督一起商量这事儿。他们上奏说:“要想让淮河回到老路,首先得大规模疏浚淤塞的黄河,让它畅通地入海;然后开通清口,引导淮河的水流入黄河;接着再堵住成子河、张福口、高良涧这三条河,防止河水外泄。这些工程应该分轻重缓急来进行,争取几年内看到成效。”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同年,内阁侍读学士钟佩贤也上奏请求疏浚海港。于是浙江巡抚杨昌濬就说:“娄港已经淤塞很久了,我们要查清楚哪些工程最重要,哪些次要,分别估算一下工程量,计划趁着冬闲的时候,先把寺桥等九个港口和诸暨、沈荡两条娄港先修好,其他的工程和碧浪湖工程,就按照顺序逐步规划,应该和吴江长桥以及太湖出水口同时疏浚。”皇帝也同意了。

十年的时候,朝廷修缮了龙洞旧渠,还开挖了新渠来引泾水。江苏巡抚张之万又请求设立水利局,大规模兴修三吴地区的水利工程。于是,朝廷又重修了元和、吴县、吴江、震泽等地的桥梁和水闸。其中最大的一项工程是疏浚吴淞江下游到新闸的一百四十丈河道,还专门用机器船来疏通。 太仓的七浦河、昭文徐六泾河、常熟的福山港河、常州河、武进的孟渎、超瓢港、江阴的黄田港、河道塘闸、徒阳河、丹徒口支河、丹阳小城河、镇江京口河,这些河道都分年进行疏导,前后花了将近十年才全部完工。在此之前,侯家林河段决堤了,河督乔松年觉得时间比较晚了,请求来年冬天再进行治理。等到这时,巡抚丁宝桢上奏说,如果侯家林决口不堵上,曹州、兖州、济州十几个州县都会被淹,如果河水继续往东南流,那么清江、里下河一带的负担会更重,所以请求亲自前往督工堵筑。皇帝下旨嘉奖鼓励了他。

十二年前,河北老是发大水,朝廷就让李鸿章总督,按照雍正年间的办法,好好治理一下京畿地区的水利。后来商量好了,河北的几条河,都得靠淀池来分担蓄水。西淀那几百里长的河道,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所以首先得堵住赵村决口,修建磁河、潴龙河南堤,挡住外面的水,再疏通卢僧河、中亭河,把大清河的水势分流掉,免得倒灌。还要疏通赵王河,在苟各庄以上的大堤和下口的鹰嘴坝,都得建上闸门。那年秋天,直隶运河堤坝决堤了,内阁学士宋晋建议,修河道的时候,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朝廷就同意了。

过了第二年,他们疏通了天津陈家沟到塌河淀边减河,三千七百多丈;又从塌河淀沿着金钟河的老河道,斜着开到蓟运河,新开了万四千一百多丈的河道,这样全省的河流就能分流到北塘入海了。石庄户那儿也决堤了,水往南流,朝廷就让宝桢赶紧想办法堵住。后来觉得决口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修不好,就打算在下游的贾庄建个坝堵上,然后在南北两岸都修筑长堤。北岸濮州的上游是开州,朝廷还命令直隶总督和开州那边一起想办法。

光绪元年,疏通了文安胜芳河,修了菏泽贾庄南岸的长堤和北岸的金堤。第二年,疏通了张家桥新旧泗河。第三年,疏通了济宁夏镇南边的十字河。给事中夏献馨建议修水利,让老百姓能吃饱饭,朝廷就让各地的督抚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一下。第四年,修补了滨江黄柏山到樊口四十里长的老堤,还在樊口里面建了个石闸。第五年,修了都江堰的堤坝,灌县、温江、崇庆以前被淹的田地,恢复了八万二千多亩。

七年前,我们疏通了大清河下游,让河水顺利流进东淀。还在献县朱家口古羊河东岸开挖了一条新的滹沱减河,让河水回到子牙河的旧河道,最终流入大海。同时,我们还疏浚了宝坻、武清境内的北运减河。大学士左宗棠建议大力兴办顺直水利,用从陕甘调来的军队来支援直隶的治河工程。

总督李鸿章说:“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问题太严重了!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北运河、南运河这五大河,以及相关的六十多条支流,原来的闸坝堤坝,没有一个完好的;减河引河,没有一条通畅的;南泊、北泊、东淀、西淀这些蓄水的地方,早就被浑浊的河水淤塞了,只剩下天津三岔口一线的海河勉强能出海。平时水流都不通畅,到了秋冬,海潮倒灌,处处都是问题。要修治这些水利工程,必须从这里入手。五大河里,永定河的问题最严重。大清河、北运河、南运河,需要分别疏浚、筑堤,修复减河。滹沱河水流不定,从来就没修过堤坝。同治七年,它从藁城北移,把文安大洼当成了泄洪区,它的旧河道很难恢复,上游的分流很难处理,下游的泄洪也很困难,曾国藩和我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并留下了记录。东西淀面积很大,几百平方里,淤泥很厚,人力难以解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修复永定河金门闸坝,裁弯取直,加筑堤段。大清河呢,在新乡、雄县境内开挖了卢僧减河,在霸州、文安境内又开挖了中亭、胜芳等河,分流上游的洪水;在任丘开挖了赵王减河,分流西淀的洪水;还在文安左各庄到台头之间疏浚了二十多里的河道,以畅通下游的排水。滹沱河呢,我们在河间和文安开挖了两条引河,又在献县朱家口另辟了一条三十多里的减河,都汇入子牙河最终入海。北运河呢,我们在通州筑坝,引导潮白河回到河道,在香河王家务、武清筐儿港修复了石坝,以泄洪水;在天津霍家嘴疏浚了引河,以畅通下游河道;还在武清、宝坻开挖了王家务、筐儿港两条减河,以利于排水。南运河呢,我们在青县、沧州、静海修建了二百多里的堤坝,在静海新官屯另辟了一条六十多里的减河,让河水另寻出海之路。还在天津城东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北运河交汇的陈家湾,开挖了一百多里的河道,分流四大河的水,直达北塘入海。至于无极、蠡县、博野、高阳一带,我们加固了珠龙河堤,以防滹沱河北移。任丘到天津一带,我们加筑了千里堤、格淀堤,让河水各行其道,淀泊互不干扰。我们还在广平开挖了洺河,在顺德疏浚了澧河,在赵州疏浚了泲河、槐河、午河。其他受损比较严重的河道,也都进行了相应的疏浚和加固。现在左宗棠建议用从各地调来的军队来治理上游河道,正好可以弥补直隶的不足。以后还要修哪些地方,我们应该随时商量,全力以赴。”李鸿章的奏疏上报后,皇帝下令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奕譞共同负责此事。这一年,我们加固了子牙河堤一万七千四百多丈,文安西堤二千九百多丈,加宽了静海东堤二千四百多丈。

九年的时候,安徽学政徐郙提了个建议,说:“江、皖两省水灾不断,必须得先疏通泗水和沂水,为治理淮河开个好头。方法呢,就仿照抽沟的方法,逐步疏通,从大通口引水入海,这样泄洪就容易多了。” 然后他就让左宗棠和昌濬一起商量这事儿,怎么具体操作。 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上报说:“天下哪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治水方法呢?咱们疏通旧黄河,分流泗水和沂水,这几年效果已经很明显了,当然要继续加宽加深河道,同时疏通大通口,让出海的路更畅通。 最好在清江设立淮河管理局,派人专门负责这事儿。 预计分年分段进行,把危害降到最低,保留水利的益处。 江北地区对安徽来说是下游,下游受益了,上游自然也就受益了。” 然后就把这个方案报给朝廷了。

十年,河南巡抚鹿传霖也说了:“河南地势平坦,卫河、淇河、沁河、潭河环绕西北部,淮河、汝河、涡河、颍河汇聚东南部。如果把这些河都疏通一下,再修些沟渠引水灌溉,农田就能得到很大好处。现在河道很多都堵塞了,沟渠也荒废了很多,我想用人力来弥补天灾,打算派人到各个州县去勘察规划,该疏通的疏通,该加深的加深,一定要把这事儿办成!让老百姓看到这能增加农田产量,他们自然就会积极参与了。” 皇上就准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又说:“江南水利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就是朱家山和赤山湖的工程了。朱家山工程从浦口到张家堡,连接滁河,长达一百二十多里;赤山湖工程从道士坝、蟹子坝到三汊河下游,也长达一百二十多里。 这两年工程完工后,不仅沿江的田地都能受益,粮船货船也能走内河了,对农业和商业都有好处。” 朝廷有关部门知道了这事儿。 十一年七月,调张曜的十个营,冯南斌的两个营,蒋东才的四个营,去疏浚北京城内外护城河,十一月就完工了。 十三年,黄河在郑州决堤,洪水全部流入淮河,于是就疏通了张福口引河,还有兴化的大周闸河、丁溪场的古河口和小海三河,让水能通过新阳河、射阳河等河流入海。 十四年,又凿通了广西江面上的险滩,从苍梧到阳朔,七百多里,一共开凿了三十五个险滩。

十六年前,江苏巡抚刚毅觉得宝山蕴藻河道年久失修,西边的大坝堵塞了河道,于是请求拨款修缮。结果给事中金寿松说修这条河划不来,弊大于利,就让两江总督曾国荃好好考虑一下。后来上报的奏疏里,计划拆掉同治年间修建的土坝,疏通嘉定和宝山的河道,恢复咸丰年间的老闸,这样嘉定才能恢复水利。另外还要开一条引水河,让河水随时都能排出去。朝廷批准了这个方案。

之后,又下令疏浚余杭的南湖,并疏通苕溪。陕西华州的罗纹河下游,好些村子年年被水淹,几百顷的好田地都成了泽国。巡抚鹿传霖建议从吴家桥北边的大荔胡村开一条渠道,把水引到渭河去,这样河水就能顺利流淌,被淹的田地就能干了,可以重新耕种。朝廷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给事中洪良品因为直隶连年水灾,建议修浚河道,发展水利。这事儿就交给总督去研究。李鸿章说:“奏折里主要说的是赶紧开沟渠、建稻田,这些说法大多沿袭以前的旧闻,看起来挺有道理,但是对古今地势变化,以及南北气候差异,还没深入考虑。你看,太行山向左拐,西北边上万座山峰直插云霄,一到秋天大雨,关外几千里地方,成千上万条河水奔腾而下,畿南一带地势平坦,土壤疏松,一会儿工夫水位就能涨几尺甚至十几丈,冲刷泛滥,这是必然的。

康熙皇帝考虑到黄河清浊交汇难以治理,就修建了上千里的堤坝,把淀泊和子牙河各自分流。雍正皇帝考虑到永定河河南段淤塞,就让它改道,另辟蹊径。其他的官修民修的堤坝,从过去到现在不断加高加固,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千里,里面掺杂着不少沙土,险峻的工程比比皆是,每逢伏天大水,官兵百姓日夜守护,比防贼还紧张,哪有把水放进平地里的道理?现在要是跟河边住的人说要开渠引水,他们肯定吓坏了,觉得不可思议。再说水田的效益,不光地势难以实现,就连气候南北也大相径庭。春夏之交,插秧需要雨水,可是直隶那时候偏偏雨水少,泉水都干涸了。

现在釜阳各条河流出山口的地方,当地人倒是知道开渠种稻。到了芒种季节,上游水流进渠,下游船只就因为水浅而走不动,经常因此打官司。东西淀附近低洼地带,乡民也零星种些稻子,指望旱年能有点收成,但一到伏天发大水,就全被冲没了。这其实是受限于气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补救的。从近代的事情来看,明朝的徐贞明只开垦了三百九十多顷田地,汪应蛟只开垦了五十顷,董应举开垦得最多,也才一千八百多顷,而且都是种黍子和粟,不是水稻。而且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开荒种粮食,根本不是为了减少水患。现在去看他们留下来的痕迹,那些田地,不是引山泉水,就是利用海潮,绝对不会无节制地引大河里的水来灌溉,怎么可能减少河水灾害,又怎么可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来抵御洪水呢?

雍正年间,怡贤亲王等人修建直隶水利,四年时间,开垦了六千多顷稻田,但没过多久效益就下降了。九年后,大学士朱轼、河道总督刘于义,就把离水比较远、地势稍高的地方,让老百姓随便种。可见直隶水田不可能全部开垦,而且不断扩大也很难。乾隆二十七年圣上谕旨说:“各地适宜种植的作物,南北干湿不同,必须顺应其自然规律。如果把低洼地都改成稻田,雨水多的时候,可以用来储水,但如果雨水少了,又拿什么来抗旱呢?以前京城附近讨论修建水利开垦田地,一直没收到实际效果,可见地利不能强求。”圣上的教诲清晰明了,应该永远遵守。就拿天津来说,康熙年间总兵蓝理在城南开垦了两百多顷水田,没多久就荒废了。咸丰九年,亲王僧格林沁率军驻扎海口,开垦了四十多顷水田,后来因为旱涝无常,到现在也没能全部种稻子,而花费却很大。

光绪初年,我因为海防重要,不得不重视屯田,曾命令提督周盛传在天津东南开挖引河,开垦了一千三百多顷水田,用了淮军民夫几万人,经营了六七年才成熟。这还是在可以依靠潮汐的地方,用南方习惯种田的人,尚且如此费力。如果在五大河流经的地方,多开支流,挖通堤坝,开挖沟渠,在平原地区改种水稻,水不按时来,土地不是适合种稻子的,恐怕是想富民反而扰民,想减少水患反而增加了水患。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十七年,刚毅说:“吴淞江是农田灌溉的命脉,自从道光六年疏浚之后,又过了六十多年,淤塞越来越严重。前年秋天下雨十多天,河湖泛滥,积水根本排不出去。去年十月,我们派人去负责这件事,还调集了军队和民工,分段合作,预计三个月内就能完工。”然后上报朝廷。

鸿章又说:“宝坻的青龙湾减河,从香河之王家务,经过宝坻到宁河入海。去年雨水多又连绵不断,河流暴涨,河堤决口,宝坻受灾最严重。广安桥以下,河道又浅又窄;大宝庄以上,根本就没有河道,应该像以前开挖的普济河、黄庄新河一样,把河道挖深,再加建石闸。”

沈秉成、松椿说:“淮南堰圩厅管辖的洪泽湖,关系到水利、盐运等诸多事务。现在整个湖的水都往下流,毫无控制。我们勘察后认为,应该先做的工程有三项:一是修复三坝,二是修整束水堤,三是疏浚三福口,这三项工程加起来也就几万两银子就能搞定。有人建议在礼河西边的蔡家庄修建滚水石坝,这样就能蓄水和泄水,比较稳妥。但是资金比较难筹措,所以应该暂时缓办。”皇上都准奏了他们的请求。

最后,还下令修补吴桥宣惠河的两个决口;河州陕州汝州的铁珊,因为阌乡北面紧挨着黄河,城墙多次被冲垮,所以要在城外修建大型石坝,引流护城。

十八年的时候,他们疏通了福山港、徐六泾这两条河,还有高浦、耿泾、海洋塘、西洋港这四条河。山东巡抚福润说:“小清河关系到老百姓的农田灌溉,它淤塞了很久了。之前的巡抚张曜曾经计划疏通它,但因为工程经费不足,只修通了从博兴的金家桥到寿光海道的下游,一百多里路。上游的工程应该继续进行,这样历城等县的水才能都流入大海。我现在计划恢复小清河原来的路线,但是不拘泥于老路,从金家桥往西直走,选择低洼的地方开挖正河,经过博兴、高苑、新城、长山、邹平,到齐东曹家坡,一共九十七里。另外,在金家桥往下游开挖一条二十四里的支流,到柳桥,把麻大湖上游各条河的水引入新河,一共四千二百多丈。”皇帝批准了。

二十年,崇明岛的海岸被潮水冲刷侵蚀,都快逼近城墙了。他们在青龙港东西两面修建了四个挡水的坝子,还加建了木桥,垒砌了石头,用来抵御风浪。

二十一年,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说:“黄河的支流减水河和洪河,从虞城、夏邑、永城经过砀山、萧县,到达宿州、灵壁、泗州的睢河,然后流入洪湖。中间的湖泊港口很多,都流入睢河。乾隆年间,因为睢河容纳不了这么多水,就把水流分成了三股,叫北股、中股、南股。中股是睢河的主流。咸丰初年,黄河越来越淤塞,逐渐需要改道,豫、江、皖各地的河流也一段一段地淤塞堵住,洪水泛滥成灾,尤其以永城、萧县、砀山最为严重。同治年间就有人建议疏通河流,但总是因为工程太大,一再讨论,一再搁置。现在我计划改变一下路线,把北股河的水引到灵壁的岳河,把中股和南股河的水合流,流入宿州的运粮沟,再流入浍河。但是运粮沟可能容纳不了这么多水,应该整治沱河梁沟,恢复它原来的样子,让各条河的水都能顺畅地流入洪湖,就不会横溢泛滥了,这样各地的水患就能永远消除了。”皇帝也批准了他的请求。

话说公元多少年,具体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二十二年的时候,有个叫华煇的御史大人上书皇上,一口气提出了八条治理水利的建议:引泉、筑塘、开渠、通湖、开井、蓄水、用车、填石。 皇上把这事儿交给了相关部门去研究研究。

过了两年,到了二十四年,皇上又下令疏通太仓的刘河,从殷港门一直到浦家港口,总共修了四千一百多丈。 这工程量可不小!

再后来,到了二十八年,江西巡抚李兴锐上奏说:“这几年水灾不断,都是因为鄱阳湖越来越浅,长江也比以前窄了。一下大雨,水排不出去,就到处泛滥成灾。我想啊,趁着冬天水位低的时候,买几艘带挖泥机的轮船,把整个湖都好好挖一挖。上游的河道也要一起疏通一下。这样既能防洪,又能促进商业发展。” 皇上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批准了。

除了这个,湖北省也搞了不少水利工程。他们在城北修了从红关到春山的八段路堤,城南修了从白沙洲到金口的十段路堤,都是为了抵御长江涨水。 还建了好几个石闸,用来控制内湖的水位。 沿着城墙外江边十多里地,也都加固了石岸。 另外,他们还疏通了小清河,开挖了徒阳河,一共有一百二十多里长。 这工程规模,真是相当浩大啊!

1909年,直隶总督那桐上奏说:“通州鲇鱼沟的堤坝,从光绪九年(1883年)决口后,河水就流进了港沟,然后汇入凤河。后来多次堵修,但都溃决了。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大水又决堤了,到现在也没堵上,导致武清县一百多個村庄年年被淹。我现在打算在鲇鱼沟先建一个滚水坝,让河水不至于四处乱流。如果遇到大涨水,就把土坝挖开,让水流分泄。同时,要把上游的堤坝修补好,疏通青龙湾等处的引河,以减少洪水,还要修筑拦水坝来抵御汹涌的河水,疏浚龙凤河来排泄积水。滚水坝工程要马上开工。至于修堤坝和疏通引河,应该在今年秋天安排,明年二月开工。拦水坝和龙凤河的工程,应该在明年秋天安排,后年二月开工。所有工程都要在伏汛前完工。” 朝廷批准了他的奏请。

湖广总督陈夔龙请求修复江、襄地区的决口,大概意思是说:“江、襄地区的堤坝,以潜江的袁家月堤最为重要。这次决口,堤坝被冲刷,塌陷了四百多丈,回流湍急,附近都成了泽国,应该赶紧修补。此外,郭家嘴、禹王庙决堤的地方,以及天门黑牛渡、沔阳吕蒙营、公安高李公、松滋杨家脑、监利河龙庙等地的堤坝工程,我都打算派人督办修缮,以期巩固堤防。”朝廷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宁夏那边的军队,在马厂的荒地上大规模开垦。首先治理了唐渠,好让积水的地方得到灌溉。他们疏通了唐渠一百二十多里,叫做正渠;从靖益堡开个口子,引水往西北流四十多里,流进沟里,叫做新渠;沿着正渠开了四十多个小口子,把水引到田里去,这些小口子叫做支渠。唐渠以西的地方,都变成了一片泽国,不挖沟疏通它,根本没用。从杏子湖开始,他们挖了二百八十多里的沟渠,修建了大小石闸、木闸四十二座,石桥、木桥三十三座。这项工程从上一年九月开始,到今年八月才完工,取名叫做湛恩渠,大概能开垦出二十万亩肥沃的田地。

同年,东三省的总督和奉天的巡抚一起上奏,请求修缮辽河。他们首先从双台子河堤开始修,第二年又继续修缮鸭岛、冷家口的水利工程,同时还疏通海口,清除拦江的沙子,这些工程和辽河的修缮工程一起进行。朝廷知道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