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汉书》里都列着列侯的名单,明朝的《明史》里世表也记载了功臣的情况。清朝的封爵制度,基本上都仿照古代的规矩来。论及世袭的礼制,比汉朝还要优厚。那些没有犯错被削爵的人,按照等级制度,都有继承的顺序,一点都不能乱。开国时被封爵的人,他们经历了风吹日晒,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地拥护着皇帝,他们的功劳跟汉朝开国元勋们没什么区别。后来平定边疆,开拓疆土,朝廷也用爵位来酬谢他们的功劳,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在内地参与征讨,只要战功稍微大一点的,也会被赐予爵位,子孙后代也能继承,这跟边疆的功劳待遇一样。只是福康安没有特别突出的功劳,却最终被追赠为真王,袭爵的制度,把他和皇室后裔看得一样重,这实在是太滥了!那些子爵、男爵依次世袭爵位的,往往是好几代人一起继承爵位,现在我把他们都列在一个表里。最早被封爵的人,往往能延续十多代,爵位被除掉的很少,世袭的制度也没废除,这可是汉朝的列侯们想都不敢想的啊!至于那些外戚被封爵的情况,我另外写在后面。接下来,是关于朝廷大臣封爵世袭情况的表格。(表格略)

清朝的封爵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古制,但对世袭的规定比汉朝还要优厚。那些没有犯错的,都能按规矩继承爵位,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开国功臣们,风里来雨里去地辅佐皇帝,他们的功劳和汉朝的开国功臣不相上下。后来平定边疆,拓展领土,朝廷也用爵位来奖赏他们,一时风光无限。即使在内地作战,只要战功显著,也能得到爵位,而且子孙后代还能继承,这跟边疆的功劳待遇是一样的。但是福康安,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却最终被追封为真王,这跟皇室子弟享受的待遇一样,实在是太过了!那些子爵、男爵,世袭的往往好几代一起继承,现在我做了个表把他们都列出来。最早被封爵的,能延续十多代,很少被除爵,而且世袭制度一直没废除,这可是汉朝列侯想都不敢想的!外戚的封爵情况,我另行记录。下面是朝廷大臣封爵世袭的表格。(表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