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山,是恂郡王允禵的曾孙,属于镶蓝旗的人。一开始,他被任命为乾清门侍卫。道光七年,他参加了喀什噶尔战役,之后升职为头等侍卫和御前行走。后来,他又历任伊犁领队大臣、参赞大臣。道光十八年,他被任命为伊犁将军。道光二十年,他和副都统关福一起去了塔什图毕治开垦荒地,一共开垦了十六万四千多亩地,还上奏朝廷,请求设置回千户以及五品伯克以下的官职。之后,他被召回京城,担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
道光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靖逆将军,率军前往广东,尚书隆文和提督杨芳作为他的副手协助他。当时,英国军队已经占领了虎门。杨芳先到广东,听信了美国人的调停,想请求通商,结果被奕山严厉斥责,奕山催促杨芳赶紧出兵。三月,奕山到达广州。英国军舰横亘在珠江上,奕山向林则徐请教对策。林则徐建议先派洋商去想办法拖延时间,让英舰暂时撤退;同时堵塞河道,在岸边堆积沙包来防御炮火,然后再以守为攻。但是奕山没采纳这个建议,而且自从琦善撤防后,以前储备的木椿和巨石都被敌人搬走了,敌人用杉木板小船在水面上游弋,引诱我军上当。杨芳因为招募的士兵还没集结完毕,不想贸然开战,主张谨慎。奕山一开始也同意这个意见,但后来被身边的人迷惑了,想碰碰运气,试探一下敌军,杨芳极力劝阻他,但没成功。晚上,奕山率军进攻,乘着风势烧毁了七艘船,并报捷,等到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烧毁的其实是民船,而英国军队的大部队已经到达,军舰都开到城下了。双方在河南岸激战,各有伤亡,最后奕山只能关闭城门。
老外用军舰打泥城,结果副将岱昌他们一听炮响就跑了,把六十多艘军舰都给毁了,城外的东、西炮台也丢了。英国兵就占领了后山周围的炮台,奕山躲在贡院里,炮火都打到他那儿了,城里老百姓都吓坏了。没办法,只好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去跟义律谈谈,想让他停战。义律张口就要一千二百万的赔款,还好有美国商人从中帮忙,把赔款降到一半,还答应把香港全岛都给他们,英国兵这才撤兵。奕山和隆文赶紧跑路,跑到离城六十里远的小金山,还硬说自己打胜仗了,上奏朝廷说:“义律被逼得没办法了,求我们放过他,照旧通商,把赔款改成追缴欠款,从广东海关和藩运两库里出钱。”皇帝一看,觉得老外挺听话的,就同意了。可福建浙江总督颜伯焘多次上奏弹劾奕山欺骗朝廷,后来派广西巡抚梁章钜去调查,才查清楚了真相,上报朝廷。
英国人从广东弄到钱后,又调兵去打福建和浙江。奕山他们这才开始收复大黄沙、猎德、虎门等炮台,堵上省河的缺口。乡亲们在义律还没撤兵的时候,就在三元里把他们围困住了,还是余保纯带兵去救才解了围。从那以后,乡勇队伍越来越壮大,国内外都说广东老百姓能打仗,朝廷就撤走了外地的军队,改成招募广东的乡勇。朝廷多次下令催促奕山他们收复香港,可他们根本打不过,就一直上奏说台风把敌人的船都吹没了,还把香港的房屋都毁了,又说炮台还没修好,船也没造好,以此来推脱皇上的命令。到道光二十二年,英国人把义律撤回去了,换了个叫濮鼎查的来,又大举进攻浙江和江苏。朝廷斥责奕山奏报全是假的,严厉处罚他,撤了他的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左都御史的职务,只留下汉军都统的职位。等和议签订后,朝廷又追究他援救广东失机的责任,革职查办,判处死刑,关进宗人府的空屋子里。
我二十三岁那年,皇上给我升了官,先是被封为二等侍卫,然后派我去和田办事,后来又调到伊犁当参赞大臣,还代理将军的职务。过了几年,二十七岁的时候,我又被调到叶尔羌当参赞大臣。
那时候,安集延的布鲁特人和回族匪徒入侵边境,把喀什噶尔和英吉沙尔都围住了。朝廷就派陕甘总督布彦泰带兵去打仗,奕山跟着他当副手。他们一路打仗,先后在科科热依瓦特和苏噶特布拉克打败了敌人,匪徒们都逃跑了。因为立了功,我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还赏赐了双眼花翎。没多久,我又被授予内阁学士的职位,接着又调回伊犁当参赞大臣,同时还兼任镶黄旗蒙古都统。
到了二十九岁,我升任伊犁将军。这时候,俄国派使臣来伊犁,要求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三地通商。朝廷批准了前两地,但是喀什噶尔不行。到了咸丰元年,俄国人又再次强烈要求在喀什噶尔通商,我们还是拒绝了。我和参赞大臣布彦泰一起,制定了伊犁和塔尔巴哈台通商的十七条章程。
当时,祭酒胜保上奏说,应该效仿恰克图的通商旧例,规定通商时间和人数。我不同意,我说:“安抚外国人的关键在于诚信,既然已经制定了章程,现在又改,他们肯定会有借口。” 所以,最后还是按照俄国人的要求执行了。后来,我又接连被升为内大臣、御前大臣,但是将军的职务还是一直没变。
五年的时候,奕山被调到黑龙江当将军。那时候,俄罗斯打着划界的名义,想把黑龙江和松花江左岸的地盘都抢走,还派军舰开进了精奇里江,在霍尔托库、图勒密、布雅里这些地方盖起了房子。奕山就上奏朝廷,提出了既要安抚俄罗斯,又要防备他们的策略。
七年,俄罗斯使臣想进京,朝廷直接拒绝了。八年,俄罗斯联合英国、法国、美国三国,一起攻打天津。英法美三国主要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俄罗斯的目标是咱们的边疆土地。于是,俄罗斯使臣穆拉维约夫来到爱珲,死缠烂打地要求划界,奕山竟然答应了,把从额尔古纳河口沿着黑龙江到松花江左岸的所有土地都划给了俄罗斯。俄罗斯使臣一看奕山对当地地理情况不了解,就趁机在黑龙江口驻兵,又索要绥芬河、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奕山被他们的兵力吓住了,没办法反抗,就上奏朝廷说虽然没答应,但是已经告诉俄罗斯使臣可以参照海口等地的处理方式来办。
过了好一阵子,奕山又和俄罗斯使臣在爱珲会面,签订了三条协议,还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了界碑。大理寺少卿殷兆镛弹劾奕山说:“您把五千多里的边疆土地,随便就送给了别人,事前没请示朝廷,事后也没办法补救,真是轻率啊!”皇上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奕山,撤了他的职务,但还让他留任;又因为奕山没有阻止俄国军舰进入黑龙江,所以还剥夺了他的御前大臣的职位,把他召回了北京。
十一年,联军在北京签订条约,因为奕山之前答应俄罗斯的要求,从乌苏里江口往南,越过兴凯湖,到绥芬河、瑚布图河口,再沿着珲春河到图们江口,以东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些都详细记载在《邦交志》里。后来,奕山又恢复了御前大臣的职位,还被任命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到了同治年间,被封为一等镇国将军,授予内大臣的职位。后来因为生病就退休了。光绪四年去世,谥号庄简。他的儿子载鷟当过理藩院侍郎;载鷟的儿子溥瀚是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孙子毓照是一等奉国将军。
隆文,是满洲正红旗伊尔根觉罗氏的人。嘉庆十三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当上了刑部主事。后来因为犯了事儿被罢官,但他又捐了钱复职,当上了翰林院侍讲。之后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内阁学士。道光年间,他被派去西藏当驻藏大臣。做过吏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兵部尚书,还当过军机大臣。他多次奉命出差审理案件。后来和奕山一起到广东督师,两人意见不合,刚到广东就病了,忧愤而死,死后被追谥为端毅。
奕经,是成亲王永瑆的孙子,贝勒绵懿的儿子,继承了循郡王允璋的爵位,属于镶红旗。他先被授予乾清门侍卫的职位,后来历任奉宸院卿、内阁学士,还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道光三年,因为没查清楚惇亲王坐肩舆擅自进入神武门的事儿,被撤销了兼职,只保留了内阁学士的职位。五年后,他升迁为兵部侍郎。十年后,他跟随军队去喀什噶尔平叛,事情结束后回京,又历任吏部、户部侍郎。十四年,他被派去黑龙江当将军。十六年,被召回京城,授任吏部尚书,还兼任步军统领。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
英国军队入侵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府城相继失守,裕谦战死,朝廷就派奕经当扬威将军,去督师剿匪,都统哈哴阿、提督胡超担任他的参赞,后来又换成了侍郎文蔚和都统特依顺。奕经去北京辞行的时候,宣宗皇帝在勤政殿接见了他,还亲自指示了作战方略,并且特别下诏:“要严明军纪,所有失守各城逃跑的将士,都要依军法处置!” 皇帝还把自己的花翎等物品赏赐给了奕经,并表示对有功人员要大力奖赏,勉励奕经要恩威并用,整顿军队。大学士穆彰阿请求释放琦善,让他去前线效力,但是奕经拒绝了。
奕经是皇上的亲戚,为人素来谨慎老实,深受皇上信任。皇上派他带兵出征,他心里挺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其实对军事战略不太懂。他奏请调集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四省的一万兵马,还请求拨款一万两银子,结果钱粮一时凑不齐,就先驻扎在苏州等着。皇上觉得手下的将领大多靠不住,就下令说,凡是文武官员、士兵、百姓、商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到军营里报名效力。
奕经过了长江以后,在军营门口放了个木箱子,只要写上名字就能被召见,还允许大家秘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结果啊,来献计献策的有四百多人,来投军的有一百四十多人,但军中招募来的幕僚大多是些冗员,那些来投军的也没什么特别出色的才能。只有一个叫臧纡青的宿迁举人,他自认为很有骨气,跟奕经说,议和只会损害国家威望,应该坚决打仗;他还建议罢免并处死违反军纪的提督余步云,以此树立威信。臧纡青写了详细的奏疏,但后来却被搁置了。因为浙江的兵屡战屡败,根本上不了战场,所以奕经又开始招募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义勇军。
事情越来越紧急,巡抚刘韵珂催促增援,可是援军迟迟不到,这让他对奕经非常不满。奕经在江苏待了很久,后勤供应的压力很大,当地官员也开始厌烦他,需要他签字的文件和报销款项都拖延着,没有及时处理。直到十二月,他才终于抵达杭州。
前任泗州知州张应云献上了收复宁波的计策,奕经和文蔚都同意了,于是任命张应云负责前线军务。张应云花了很多钱收买了宁波府吏陆心兰做内应,但是陆心兰上报的情报大多是虚假的。奕经在西湖关庙祈祷,占卜的结果是“虎头”,于是决定在二十二年正月寅日寅时进攻。他们多次派探子侦查,结果探子都被敌人抓获,泄露了进攻时间。
一开始,英国军队驻扎在宁波府城里只有两三百人,军舰停泊在定海。等到奕经他们准备进攻的时候,濮鼎查已经率领着十九艘军舰,两千多士兵分散停泊在江岸,早有准备了。奕经从绍兴出发,沿曹娥江行进,慈溪的敌军就撤退了。张应云建议立即进攻,于是军队驻扎在慈溪东关,文蔚则分兵驻扎在长溪岭。奕经命令提督段永福、余步云等率军攻打宁波,游击刘天保攻打镇海,副将朱贵驻守大宝山,而张应云则率领他招募的义勇军驻扎在骆驼桥,作为各路军队的支援,计划在正月三十日各路军队同时进攻。
然而,敌人已经收买了张应云部下的义勇军,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来不及等到约定的日子,敌人提前两天就派轻兵分路袭击,而且没有携带枪炮。段永福等人攻打宁波南门时,触动了地雷,刘天保刚到镇海城下就被敌人的炮火击退,各路军队都惨败。第二天,张应云准备的火攻船被敌人烧毁,军中一片恐慌,士兵们纷纷逃往大宝山。朱贵收集溃兵准备反攻,但敌人已经杀到,双方激战了一整天,伤亡惨重,由于没有援军,朱贵最终战死。文蔚听到战败的消息也撤退了,军资器械几乎全部丢失。奕经留下少量军队驻守绍兴,自己回到杭州,请求朝廷严厉处罚自己,但朝廷最终赦免了他。英国军舰乘胜追击,从海上窥探钱塘江,但由于尖山海口水浅,被阻挡,不久后就撤退了。
郑鼎臣啊,是殉国的总兵国鸿的儿子,以前跟着他爸爸打过仗。奕经给了他二十四万两银子,让他招募水军去收复定海。可是听说宁波镇江那边战败了,他就磨磨唧唧地在海上晃悠。奕经催得很紧,他才上报说三月三日在定海十六门洋面打败了敌人,烧毁了几十条船,杀了数百人。刘韵珂觉得他在骗人,奕经就派侍卫容照他们出海去查实情况。他们回来报告说确实烧毁了船只和武器,于是奕经就上奏朝廷,结果朝廷赏了他双眼花翎,郑鼎臣也受到了奖励。
那时候,宁波的英国兵突然撤退了,他们把船停在招宝山海口,又去打乍浦,把乍浦给占领了。奕经没法去救援,却上奏说收复了宁波。皇上批评他事前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就把他革职留任了。后来,英国兵打到江南,占领了镇江,又逼近南京,朝廷就命令奕经去救援,接着又让他驻守在王江泾防御。奕经自从宁波、慈溪战败后,军心涣散,已经没法再用了,刘韵珂更是经常嘲笑他,不管是守城还是招抚,奕经的意见根本没人听。等到和议签订,英军撤兵了,朝廷公布了奕经等人劳师动众、浪费钱粮、误国殃民的罪状,把他抓到京城判死刑。
关了押了一年多,他和琦善一起被重新启用,被授予四等侍卫,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结果御史陈庆镛弹劾他,他又被撤职了。没过多久,他又被授予二等侍卫,担任叶尔羌参赞大臣,后来又调到伊犁当领队大臣。因为审理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斋清额滥捕无辜回民入狱一案,处理不当,他又被撤职发配到黑龙江。过了三十年,他才被释放。咸丰初年,他又先后担任伊犁、英吉沙尔领队大臣。咸丰二年,朝廷召他回京,授予工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还兼任副都统。咸丰三年,朝廷命令他率领密云驻防部队去山东防备粤匪,结果在徐州军中去世了,朝廷按照侍郎的规格给他抚恤。
文蔚,费莫氏家族的人,是满洲正蓝旗的。嘉庆二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兵部、工部侍郎,还兼任副都统和内务府大臣。他当时驻扎在长溪岭,听说各路军队都打败仗了,就想转移营地逃跑。结果敌军、难民和溃兵突然杀到,把营帐都烧了,他只好跑到曹娥江边,收拢溃兵,退守绍兴。想要渡过钱塘江,却被刘韵珂拦住了。后来因为平定战乱立了功,加封了头品顶戴。等军事行动结束后,因为之前逃跑的事被追究责任,被革职下狱。一年多后释放,给他了个三等侍卫的职位,让他去古城当领队大臣,结果又被革职了。咸丰初年,他又先后担任喀喇沙尔、哈密的办事大臣,驻藏大臣,最后做到奉天府尹。咸丰五年去世了。
特依顺,他塔喇氏家族的人,是满洲正蓝旗的,在福州驻防。后来升迁到协领的职位。道光十三年,参与平定台湾张丙的叛乱,升任荆州副都统。之后又历任腾越镇总兵、密云副都统、宁夏将军。道光二十一年,被授予都统衔,任命为参赞大臣,督师广东。接着又改派他去浙江处理军务,驻守省城,代理杭州将军,后来正式授予了这个职位。乍浦失守后,因为责任被革职,但仍然留任。等到和议达成后,他又被委派负责浙江的善后工作。道光二十六年,调任乌里雅苏台将军。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了。
我叫余步云,是四川广安人。嘉庆年间,我跟着乡勇一起剿灭教匪,立了不少功劳,最后升到了游击。在平定瞻对叛乱的番族时,我又连升几级,当上了重庆镇总兵。
道光七年,我带领重庆镇的兵马,跟着杨遇春将军去新疆征讨叛乱。我们在洋阿尔巴特庄打败了敌人;后来又和杨芳将军一起在毗拉满打了一场大胜仗,收复了和阗,还活捉了叛贼首领玉努斯。为此,我被授予乾清门侍卫的职位,接着又升任贵州提督。后来我又被调到湖南任职。
道光十二年,我率领贵州的兵马去江华剿灭瑶族匪首赵金龙。我和提督罗思举一起攻破了贼巢,赵金龙被当场击毙。因为这次战功,我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之后,我又在湖南永州蓝山打败了广东的瑶族叛乱,抓住了他们的头目。 接着,我又跟随尚书禧恩大人去广东剿灭连州的瑶族叛乱,最终平定了叛乱。皇上赏赐我双眼花翎,还给了我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
我先后担任过四川、云南提督,后来又调回贵州。道光十八年,我抓住了仁怀的匪首谢法真,皇上又把我加封为太子太保,之后我又被调到福建担任提督。
话说二十年前,英国兵攻陷了定海,朝廷赶紧派步云去救援,还让他当上了浙江提督。第二年,定海收复了,步云就驻扎在镇海。后来裕谦来督军,上奏说步云这人靠不住,还没来得及换人,英国兵又杀过来了,定海再次失守,三个镇守的将领都战死了。当时步云驻守在招宝山,总兵谢朝恩守着金鸡岭。步云虽然号称是老将,其实狡猾得很,一点儿也不想打仗。而且裕谦这个人又很刚愎自用,要打仗的时候,裕谦还召集步云一起盟誓,结果步云假装生病不去,还献上一些拖延敌人的馊主意。
敌人从正面进攻,步云却让小船载着兵从石洞爬到后山,偷袭成功。步云一看情况不妙,立马丢下炮台跑了。敌人占领了招宝山后,居高临下地攻击镇海城,金鸡岭和县城接连失守。步云逃到宁波,敌人追了上来,他连人带马摔倒,脚受了伤才勉强逃脱,宁波府城也陷落了。步云上奏朝廷,把责任都推到裕谦身上。裕谦后来战死了,他的妻子进京告状。第二年,朝廷派奕经去收复宁波,结果没成功,步云被革职,押解到京城,交给军机大臣和刑部一起审问。
朝中大臣们纷纷弹劾他,也有人为他求情,他的案子拖了好久。最后,尚书李振祜坚持要严惩,判决才最终确定下来。皇帝下诏说:“步云担任海疆重任,连一个敌人也没抓到,自己倒是受了伤,却第一个逃跑,导致将士们纷纷效仿,溃不成军,丢弃城池,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如果不对他严惩,不仅不能整顿军纪,振奋人心,又如何向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将士交代呢?”最后,步云被处死了。
书里说:奕山和奕经,都是皇室宗亲,不懂军事,先后放弃军队,做法如出一辙,事情自然就办砸了。他们俩都是庸碌无能之辈,当时朝臣们也没预料到,地方官员也没能及时纠正,真是国家无人啊!奕山后来又放弃了东北边防,造成的危害更大。步云庸懦狡猾,最终被处死。宣宗皇帝对那些办坏事的人,都比较宽容,严格执行军法的,只有步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