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啊,日食、月食,还有五星凌犯这些天象,那可是相当罕见,让人觉得很神秘。尤其日食,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就算看到了,程度也深浅不一,各地情况还不一样。这数量不好预测,想算准它太难了!所以古人觉得日食特别神奇,每次发生,史书上都得记上一笔。后来虽然人们算日食的办法越来越准了,但史书上还是得记录,这是遵循古法,按照农历朔日来记。不过,正史里记载的日食,通常只写有没有发生,没写具体食分多少,以及发生在哪个星宿,只简单记个流水账,给后来的天文学家做个参考。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中午的时候,发生了日食,食分是二分弱,发生在张宿。五年五月乙丑朔,卯时,又发生了日食,这次厉害了,食分九分多,发生在觜觿宿。七年十月辛巳朔,巳时,日食食分七分弱,发生在亢宿。十四年五月癸卯朔,寅时,日食食分六分半强,发生在觜觿宿。十五年五月丁酉朔,辰时,日食食分四分弱,发生在毕宿。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康熙三年十二月,戊午朔申时,发生日食,遮住了日面九分左右,食甚的时候,月亮位于南斗星附近。五年六月,庚戌朔申时,又发生日食,这次遮住了日面九分还多,食甚时月亮在东井星附近。八年四月,癸亥朔未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五分半。十年八月,己卯朔申时,日食只遮住了日面两分。
二十年八月,辛巳朔辰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三分还多。二十四年十一月,丁巳朔申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两分稍多一些。二十七年四月,癸卯朔辰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九分还多,月亮在胃宿附近。二十九年八月,己未朔卯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两分多。三十年二月,丁巳朔午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三分稍多一些。三十一年正月,辛亥朔午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五分稍多一些。
三十四年十一月,己未朔申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八分半还多,月亮在尾宿附近。三十六年闰三月,辛巳朔辰时,日食达到了食既,月亮在娄宿附近。“食既”就是日食过程中,太阳完全被月亮遮住的时刻。四十三十一月,丁酉朔午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四分半还多。四十五年四月,戊子朔酉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六分半左右。四十七年八月,甲辰朔申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五分稍多一些。四十八年八月,己亥朔卯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五分左右。
五十一六月,癸丑朔寅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五分还少一些。五十四年四月,丙寅朔酉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六分稍少一些。五十八年正月,甲戌朔申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七分。五十九年七月,丙寅朔巳时,日食遮住了日面七分。六十年闰六月,庚申朔酉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四分,月亮在东井星附近。
雍正八年六月,戊戌朔巳时,发生日食,遮住了日面九分。九年十二月,庚寅朔卯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八分还多。十三年九月,丁酉朔辰时,日食遮住了日面八分稍多一些,月亮在角宿附近。
乾隆七年五月初一早上辰时,发生日食,遮住了七分多的太阳,日食发生在毕宿附近。“乾隆七年五月己未朔辰时,日食七分强,次于毕。” 十年后,也就是乾隆十年三月初一巳时,又发生日食,这次只遮住了一小部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东壁附近。“十年三月癸酉朔巳时,日食一分少弱,次于东壁。”
乾隆十一年三月初一午时,日食遮住了七分左右的太阳。“十一年三月丁卯朔午时,日食七分弱,次于营室。” 到了乾隆十二年七月初一申时,日食遮住了两分多一点的太阳,发生在柳宿附近。“十二年七月己丑朔申时,日食二分少强,次于柳。” 乾隆十六年五月初一辰时,日食只遮住了四分,而且太阳看起来很暗淡,发生在昴宿附近。“十六年五月丁酉朔辰时,日食四分太弱,次于昴。”
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一申时,发生了一次日食,遮住了八分多的太阳,太阳看起来非常暗,发生在南斗附近。“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丑朔申时,日食八分太强,次于南斗。” 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初一酉时,日食遮住了九分,但太阳看起来很暗淡,发生在参宿附近。“二十五年五月甲辰朔酉时,日食九分太弱,次于参。” 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初一酉时,日食遮住了五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角宿附近。“二十七年九月庚申朔酉时,日食五分太弱,次于角。”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初一辰时,日食遮住了七分的太阳,发生在轸宿附近。“二十八年九月乙卯朔辰时,日食七分,次于轸。”
乾隆三十四年五月初一酉时,日食遮住了三分半,太阳看起来稍微明亮一些,发生在毕宿附近。“三十四年五月壬午朔酉时,日食三分半强,次于毕。” 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初一辰时,日食遮住了四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昴宿附近。“三十五年五月丁丑朔辰时,日食四分弱,次于昴。” 乾隆三十八年三月初一未时,日食遮住了四分少一点,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营室附近。“三十八年三月庚寅朔未时,日食四分少弱,次于营室。”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一辰时,日食遮住了三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明亮,发生在张宿附近。“三十九年八月壬午朔辰时,日食三分太强,次于张。”
乾隆四十年八月初一午时,日食遮住了四分半,太阳看起来稍微明亮一些,发生在七星附近。“四十年八月丙子朔午时,日食四分半强,次于七星。” 同年十二月初一巳时,又发生了一次日食,只遮住了一小部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明亮,发生在南斗附近。“十二月甲辰朔巳时,日食一分太强,次于南斗。”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一卯时,日食遮住了两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柳宿附近。“四十九年七月甲寅朔卯时,日食二分弱,次于柳。” 乾隆五十年七月初一辰时,日食遮住了四分少一点,太阳看起来稍微明亮一些,发生在柳宿附近。“五十年七月戊申朔辰时,日食四分少强,次于柳。”
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初一巳时,日食遮住了七分少一点,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婺女附近。“五十一年正月丙午朔巳时,日食七分少弱,次于婺女。”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一酉时,日食遮住了三分半,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毕宿附近。“五十三年五月壬戌朔酉时,日食三分半弱,次于毕。”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初一巳时,日食遮住了五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氐宿附近。“五十四年十月癸丑朔巳时,日食五分太弱,次于氐。”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一卯时,日食遮住了九分,太阳看起来比较暗淡,发生在南斗附近。“六十年正月甲申朔卯时,日食九分弱,次于南斗。”
古时候的天文学家们研究星象,有一套专门的术语来描述行星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书上说,如果行星互相靠近,就叫“相凌”,距离特别近,就像日食一样,就叫“犯”;如果一颗星被另一颗星遮挡住,就叫“掩”。 具体来说,两颗星距离在三分以内算“凌”,月亮和星星距离十七分以内算“凌”,而距离一度以内都算“犯”,互相遮挡则为“掩”。 以前钦天监每年都会预测月亮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会不会出现这些情况,然后把预测结果写成册子交给皇帝,起初叫《凌犯书》,雍正朝改名叫《相距书》。不管是占卜还是推算星象,都得按照各自的名称记录下来,并标明发生的位置是哪个星宿。
接下来,我来说说清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一些记录。顺治元年七月庚寅日,火星犯了木星,发生在昴宿;三年十一月辛酉日,月亮犯了木星,发生在柳宿;顺治四年二月壬午日,月亮掩了木星,发生在觜宿;顺治六年六月癸巳日,火星犯了木星,发生在翼宿;顺治七年五月甲子日,月亮犯了木星,发生在亢宿;顺治十年十月庚午日,火星犯了木星,发生在女宿;同年的十一月己亥日,金星犯了木星,发生在女宿;十二月甲申日,火星又犯了木星,发生在壁宿;顺治十七年五月壬申日,火星犯了金星,发生在柳宿;十月甲午日,金星犯了木星,发生在轸宿。
康熙四年六月丁卯日,月亮犯了土星,发生在箕宿;康熙八年十二月丁卯日,金星犯了土星,发生在虚宿;康熙十二年三月甲戌日,月亮犯了金星,发生在壁宿;康熙十三年六月戊申日,火星犯了土星,发生在奎宿;康熙十八年五月己未日,月亮犯了木星,发生在娄宿;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丙申日,火星犯了土星,发生在柳宿;九月己巳日,木星掩了土星,也在柳宿;康熙三十年六月戊寅日,火星犯了木星,发生在娄宿;康熙三十一年五月丁卯日,金星犯了火星,发生在某星宿;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癸未日,某星犯了土星,发生在斗宿;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丁丑日,某星犯了土星,发生在危宿;康熙四十年二月庚申日,某星犯了木星,发生在虚宿;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戊戌日,某星犯了土星,发生在轸宿;康熙五十七年九月丙申日,水星犯了土星,发生在亢宿。
雍正二年十二月丙申日,金星距离土星很近,发生在斗宿;雍正三年二月壬申日,金星距离木星很近,发生在危宿;雍正九年十月癸丑日,火星距离木星很近,发生在翼宿;雍正十二年正月甲申日,金星距离木星很近,发生在心宿。
乾隆元年,三月十四号,那颗岁星(木星)啊,离着女宿(二十八宿之一)挺近的。 十九号,月亮离着太白星(金星)也挺近,位置在奎宿。五月初六,太白星又离着填星(火星)很近,在昴宿附近。八月二十六号,辰星(水星)离着太白星,在翼宿。十二月十号,太白星又靠近岁星,在女宿。十二号,辰星离着岁星,在虚宿。
第二年,正月初四,月亮离着太白星,在室宿。二月初二,辰星离着岁星,在危宿。五月初六,月亮离着太白星,在觜宿。八月初四,月亮离着荧惑星(火星),在张宿。闰九月十号,月亮离着岁星,在危宿。十月初四,月亮又离着岁星,还是在危宿,跟上个月一样。
第三年,二月二十七号,太白星离着岁星,在壁宿。三月初一,辰星离着岁星,也在壁宿。三月十四号,月亮离着太白星,在娄宿。四月十四号,太白星离着辰星,在觜宿。五月初二,荧惑星离着岁星,在奎宿。五月初三,辰星离着填星,在井宿。七月初七,月亮离着辰星,在张宿。
公元前134年,五月庚申日,金星(太白)在胃宿附近和岁星(木星)靠得很近;六月壬午日,辰星(水星)在井宿附近和填星(土星)靠得很近;七月乙巳日(朔日,初一),金星在井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丁未日,月亮在虚宿附近和辰星靠得很近;壬戌日,辰星在翼宿附近和荧惑(火星)靠得很近;十月癸未日,金星在氐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乙酉日,辰星在氐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癸巳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丙戌日,辰星在氐宿附近和金星靠得很近;十一月庚申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十二月戊子日,情况和前面差不多。
公元前133年,正月乙卯日和四月丁丑日,情况和前面差不多;五月丙寅日,辰星在觜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六月壬申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闰六月甲子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七月壬辰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八月壬寅日,荧惑在井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庚申日,月亮遮挡了岁星(月掩岁星),它们都在井宿附近;庚申日,月亮和荧惑也在井宿附近;九月戊子日,月亮和荧惑再次靠得很近;十月甲寅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丙辰日,月亮在鬼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十一月辛巳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甲午日,月亮在危宿附近和金星靠得很近;十二月戊申日,月亮在觜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公元前132年,正月乙亥日,情况和前面差不多;三月庚午日,月亮遮挡了岁星(月掩岁星),它们都在井宿附近;壬申日,月亮在井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五月甲子日(朔日,初一),辰星在觜宿附近和金星靠得很近;丁亥日,金星在井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己丑日,辰星在柳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六月甲辰日,金星在柳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八月辛亥日,月亮在亢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九月壬午日,辰星在氐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十月丙申日,月亮在箕宿附近和金星靠得很近;壬子日,荧惑在尾宿附近和辰星靠得很近;十一月癸亥日,月亮在尾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十二月甲寅日,辰星在牛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
公元前131年,五月乙酉日,月亮在昴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八月乙丑日,辰星、岁星和填星彼此靠得很近;庚戌日,金星在星宿附近和填星靠得很近;壬子日,金星在星宿附近和岁星靠得很近;十月乙卯日,金星在氐宿附近和辰星靠得很近;十二月癸卯日,月亮在张宿附近和荧惑靠得很近;乙巳日,辰星在斗宿附近和金星靠得很近。
公元前134年正月,庚午日,月亮离火星很近;四月戊申日,火星离填星很近;闰四月壬戌日,火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在张宿;五月丙午日,金星离填星很近,位置也在张宿;六月甲寅日,金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同样在张宿;七月癸巳日,水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庚子日,水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八月乙卯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氐宿;十一月辛丑日,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轸宿;十二月壬子日,水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女宿;己巳日,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轸宿。
接下来是公元前133年,二月辛酉日,填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癸亥日,月亮遮挡了岁星,位置在轸宿;三月甲申日,水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奎宿;庚寅日,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四月戊午日,情况和庚寅日一样,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六月乙亥日,水星离金星很近,位置在柳宿;七月戊寅日,月亮离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丙申日,水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八月戊申日,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轸宿,同时金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壬申日,月亮离岁星很近,位置在角宿;十月庚戌日,水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在角宿;戊辰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己巳日,月亮离填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十一月辛丑日,火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翼宿。
公元前132年,二月丁未日,月亮离金星很近,位置在娄宿;三月甲戌日,火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翼宿;四月壬子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翼宿;五月戊戌日,水星离金星很近,位置在毕宿;癸巳日,水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轸宿;十月壬子日,金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轸宿;甲子日,水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在氐宿;十一月甲午日,金星离岁星很近,位置在房宿。
最后是公元前131年,二月己亥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室宿;癸亥日,水星离金星很近,位置在室宿;三月壬午日,水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奎宿;闰三月癸卯日,金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娄宿;五月乙巳日,水星离火星很近,位置在觜宿;六月戊辰日,月亮离金星很近,位置在星宿;七月壬戌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柳宿;八月庚寅日,月亮离火星很近,位置在张宿;九月庚子日,水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轸宿;十二月癸亥日,火星离填星很近,位置在角宿。
十二年七月辛卯那一天,月亮离辰星很近,在张宿附近;十月庚寅,辰星离太白星很近,在翼宿附近;十一月辛卯,月亮离火星很近,在女宿附近;甲午那一天,太白星离辰星很近,在尾宿附近;十二月丁巳朔,月亮离木星很近,在斗宿附近;戊午那一天,月亮离太白星很近,也在斗宿附近。
这些都是古代的天文记录,记录了各个星体之间距离的接近情况,具体位置用二十八宿来标注。 你看,这记录得多么细致! 辛卯、庚寅、甲午这些都是干支纪日,专业得很。 反正我看着就头大,记不住这些星宿的名字。
十三年正月己丑,辰星离木星很近,在牛宿附近;癸丑,月亮离木星很近,在女宿附近;二月辛未,太白星离火星很近,在奎宿附近;五月壬寅,辰星离火星很近,在觜宿附近;六月乙卯,月亮离辰星很近,在井宿附近;八月壬辰,月亮离木星很近,在女宿附近;九月己卯,太白星离火星很近,在轸宿附近;十月庚戌,月亮离填星很近,在氐宿附近;十二月癸卯,辰星离木星很近,在危宿附近。
这简直就是一本古代星象日记啊! 我感觉古代的天文学家们真是太厉害了,能把这些星体的运行轨迹记录得这么详细。 想想他们那时候的观测条件,真是令人敬佩! 这比现在的天文软件还精确吧?
十四年二月甲申,太白星离木星很近,在危宿附近;三月戊辰,月亮离火星很近,在斗宿附近;乙亥,辰星离太白星很近,在胃宿附近;六月乙巳,月亮离辰星很近,在井宿附近;十月己卯,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箕宿附近;癸卯,辰星离填星很近,在氐宿附近;十一月己巳,火星离木星很近,在室宿附近。
这些记录对研究古代天文很有帮助吧? 我猜想,这些星象变化可能和古代的占星术有关,说不定能从中推测出古代的一些事件。 不过,这些专业的东西,我还是不太懂。
十五年正月癸酉,月亮离辰星很近,在危宿附近;三月丁巳,辰星离木星很近,在壁宿附近;四月乙亥,月亮离火星很近,在毕宿附近;庚子,太白星离木星很近,在奎宿附近;五月壬寅朔,辰星离火星很近,在井宿附近;己未,火星离辰星很近,也在井宿附近;七月己未,辰星离火星很近,在星宿附近;九月己未,太白星离火星很近,在翼宿附近;十月戊寅,月亮离辰星很近,在角宿附近;十一月戊申,辰星离太白星和填星很近,在心宿附近。
感觉这些星宿的名字都差不多,很容易搞混。 要是能配个图就好了,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不过,这也能看出古代人对天文的重视程度,真是厉害!
十六年正月癸亥,月亮离火星很近,在尾宿附近;三月癸丑,太白星离木星很近,在娄宿附近;四月己巳,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昴宿附近;闰五月壬辰,月亮离木星很近,在昴宿附近;七月丁亥,月亮离木星很近,在毕宿附近;八月丁酉,月亮离辰星很近,在角宿附近;九月壬辰,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角宿附近;十月乙未,月亮离填星很近,在尾宿附近;戊申,月亮离木星很近,在毕宿附近;十一月丙子,月亮离木星很近,在昴宿附近;庚寅,月亮离填星很近,在尾宿附近;十二月己未,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箕宿附近。
总而言之,这些记录展现了古代天文观测的精细程度,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天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我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还是觉得非常神奇!
17年,正月庚午那天,岁星(木星)在昴宿附近;二月戊戌那天,岁星在毕宿附近;四月庚申那天,太白星(金星)在昴宿附近;五月甲戌那天,填星(土星)在尾宿附近;辛巳那天,太白星和岁星在觜宿附近;壬午那天,辰星(水星)和岁星在觜宿附近;癸未那天,太白星在觜宿附近;六月辛丑那天,月亮在尾宿附近;甲寅那天,辰星和荧惑星(火星)在星宿附近;七月丁亥那天,太白星和荧惑星在张宿附近;八月庚寅那天,月亮在翼宿附近;十月乙卯那天,荧惑星在氐宿附近。
18年,五月辛未那天,辰星和太白星在毕宿附近;十一月甲戌那天,填星和辰星在斗宿附近;十二月丙午那天,太白星和填星在斗宿附近。
19年,正月壬子那天,辰星和填星在斗宿附近;五月己丑那天,荧惑星和岁星在柳宿附近;乙巳那天,太白星和岁星在柳宿附近;丁未那天,辰星和岁星在柳宿附近;六月丙辰那天,太白星和荧惑星在张宿附近;七月甲辰那天,辰星和岁星在张宿附近。
20年,正月丁丑那天,荧惑星和填星在斗宿附近;辛丑那天,月亮和太白星在牛宿附近;三月辛巳那天,太白星和荧惑星在危宿附近;庚子那天,月亮和荧惑星在室宿附近;七月庚寅那天,辰星和太白星在柳宿附近;九月己亥那天,月亮和岁星在轸宿附近;21年正月己丑那天,情况和前面一样(如之);八月辛酉那天,荧惑星和岁星在角宿附近;十一月壬戌那天,辰星和填星在女宿附近。
22年,正月乙巳那天,太白星和填星在女宿附近;辛酉那天,月亮和辰星在虚宿附近;三月乙卯那天,月亮和填星在虚宿附近;六月丁丑那天,月亮和填星在女宿附近;九月戊戌那天,情况和前面一样(如之);十一月壬寅那天,太白星和填星在女宿附近。
24年十二月乙未那天,月亮和荧惑星在翼宿附近;25年正月辛酉那天,情况和前面一样(如之);甲戌那天,太白星和岁星在女宿附近;二月乙巳那天,月亮和填星在室宿附近;三月甲戌那天,月亮和辰星在奎宿附近;四月癸巳那天,辰星和太白星在胃宿附近;十一月辛亥那天,太白星和荧惑星在斗宿附近;十二月戊寅那天,月亮和岁星在虚宿附近;己亥那天,荧惑星掩盖了岁星,发生在危宿附近。
公元前134年正月庚午日,辰星和荧惑星在室宿附近相距很近;十月癸巳日,月亮和太白星在亢宿附近相距很近。 你看这天象,是不是挺神奇的?
公元前133年五月戊午日,辰星和太白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己未日,月亮和岁星在娄宿附近相距很近;七月丁卯日,月亮和荧惑星在氐宿附近相距很近;十月辛丑日,月亮和填星在壁宿附近相距很近;十二月丁酉日,月亮和岁星在娄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一年,天上这些星星们可真热闹,老是凑一堆。
公元前132年四月丁未日,太白星和填星在娄宿附近相距很近;五月壬申日,太白星和岁星在昴宿附近相距很近;六月甲寅日,辰星和荧惑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七月丁卯日,太白星和荧惑星在柳宿附近相距很近。 感觉这些星星好像在玩捉迷藏一样,一会儿这个近,一会儿那个近。
公元前130年二月庚寅日,辰星和太白星在虚宿附近相距很近;八月己巳日,月亮和岁星在柳宿附近相距很近;十月甲子日和公元前129年三月己卯日,情况和八月己巳日一样,月亮和岁星在柳宿附近相距很近;六月辛亥日,太白星和填星在毕宿附近相距很近;辛酉日,辰星和岁星在星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记录的天象,真是细致啊,连日期都记这么清楚。
公元前128年五月甲子朔日,太白星和荧惑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丙寅日,月亮和荧惑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六月丁未日,辰星和荧惑星在鬼宿附近相距很近;七月丁卯日,太白星和岁星在翼宿附近相距很近;八月乙丑日,月亮和太白星在亢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简直就是一部天象纪录片,记录了各种星星的“亲密接触”。
公元前127年九月丙午日,月亮和填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
公元前126年七月丁未日,月亮和太白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十一月乙未日,辰星和岁星在心宿附近相距很近;乙巳日,太白星、荧惑星和岁星都在心宿附近相距很近;丁未日,月亮和荧惑星在心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一年,心宿附近好像成了星星们的聚会场所。
公元前125年二月庚午日,月亮和岁星在尾宿附近相距很近;四月丁卯日,辰星和太白星在毕宿附近相距很近;五月辛卯日,月亮和岁星在尾宿附近相距很近;丙申日,太白星和辰星在井宿附近相距很近;闰五月戊午日,月亮和岁星在尾宿附近相距很近;六月丙戌日和八月庚辰日,情况和五月辛卯日、闰五月戊午日一样,月亮和岁星在尾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记录的频率真高,看来当时的天文观测很频繁。
公元前124年四月丙申日,荧惑星和填星在柳宿附近相距很近;七月己未日,太白星和填星在柳宿附近相距很近;癸亥日,辰星和荧惑星在翼宿附近相距很近;十一月丙寅日,辰星和岁星在牛宿附近相距很近;十二月戊辰日,太白星和岁星在牛宿附近相距很近。 这些星宿的运行轨迹,真是奇妙啊!
公元前134年正月初六,辰星离荧惑星很近,都在女宿;初八,辰星离岁星很近,也在女宿;十一,荧惑星离岁星很近,也在女宿;二月初六,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壁宿;八月初二,月亮离辰星很近,在翼宿;初七,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柳宿。
简单来说,就是那一年,好几颗星星都凑得很近,一会儿这颗星和那颗星挨着,一会儿那颗星和另一颗星挨着,位置都在特定的星宿里。这些星宿的名字,比如女宿、壁宿、翼宿、柳宿,都是古代天文学上的说法。
公元前133年五月初六,荧惑星离填星很近,在张宿;初七,月亮离岁星很近,在壁宿;八月初五,辰星离填星很近,在张宿;九月初五,月亮离岁星很近,在室宿;十月初二和十二月初七,也是类似的情况,星星们依然靠得很近。
这一年,星星们继续“约会”,不同的星星组合,在不同的星宿出现。 这就像一场持续的星际聚会,各种组合轮番上演。
公元前132年正月初五,月亮离岁星很近,在壁宿;九月初九,太白星离填星很近,在翼宿;十月初三,月亮离填星很近,在翼宿;十二月初八,月亮离填星很近,在轸宿;公元前131年正月初五,情况和前一年一样;三月初二,太白星离岁星很近,在胃宿;四月初六,月亮离填星很近,在翼宿;十二月初四,辰星离荧惑星很近,在虚宿。
这一年,星星们的“聚会”仍在继续,地点和组合也更加多样化了。 感觉这些星星就像约好了似的,不停地变换着位置和组合。
公元前130年六月初九,荧惑星离岁星很近,在井宿。
这一年,星星们相对比较“安静”,只记录了一次比较近的星象。
公元前129年五月初五,月亮离岁星很近,在井宿;八月初一,太白星离岁星很近,在柳宿;十月初五,辰星离填星很近,在亢宿;十一月初一,太白星离填星很近,在亢宿;十一月十七,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尾宿;十二月初五,月亮离辰星很近,在斗宿。
这一年,星星们的“活动”又多了起来,各种组合频繁出现,就像一场热闹的星际舞会。
公元前128年三月初四,月亮离填星很近,在氐宿;四月初二也是一样;六月十七,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氐宿;六月十八,太白星离岁星很近,在星宿;闰六月初七,月亮离填星很近,在亢宿;八月十七,月亮离填星很近,在氐宿;九月初七,荧惑星离岁星很近,在张宿;十月初一,月亮离填星很近,在氐宿;十二月初五,月亮离荧惑星很近,在氐宿。
这一年,星星们似乎格外活跃,各种组合频繁出现,而且很多都在氐宿附近。
公元前127年二月初七,荧惑星离填星很近,在氐宿;初十一,月亮离荧惑星很近,在氐宿;三月初八,情况和初十一一样;四月初五,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胃宿;九月初五,辰星离岁星很近,在轸宿;十一月初五,月亮离太白星很近,在斗宿。
这一年,星星们的“表演”依然精彩,各种组合持续上演,直到年底。
公元前134年正月,月亮遮掩了岁星(木星)在角宿的位置;二月,金星(太白)和火星(荧惑)在娄宿相距不远;三月,月亮和岁星在角宿相距不远;五月,水星(辰星)和火星在井宿相距不远;七月,月亮和岁星在角宿相距不远;九月,水星和岁星在亢宿相距不远;十月,金星和火星在轸宿相距不远;同月壬申日,月亮、火星和金星在轸宿相距不远;十二月,金星和土星(填星)在尾宿相距不远;同月壬申日,火星和岁星在氐宿相距不远。
这么说吧,那一年天上星象变化可真多! 一会儿这个星挨着那个星,一会儿月亮又跑到某个星旁边去了,反正就是各种星体之间距离忽远忽近,热闹得很。 记录这些可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占卜吉凶,古代人可是很重视这些天文现象的。
公元前133年七月,月亮和火星在斗宿相距不远。 这一年星象变化相对没那么频繁了,但还是有几组星体互相靠近。
公元前132年五月,水星和火星在井宿相距不远;九月,火星和金星在翼宿相距不远;十月,岁星和土星在箕宿相距不远;同月丙子日,水星和金星在氐宿相距不远。 这年记录的星象位置变化,感觉比上一年还多一些,看来天上的星星们也挺忙的。
公元前131年三月,火星和岁星在斗宿相距不远;六月,月亮和金星在柳宿相距不远;十二月,水星和岁星在女宿相距不远。 感觉每年星象变化的频率都不太一样,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这可能也和星体的运行规律有关吧。
公元前130年二月,金星和岁星在虚宿相距不远;三月朔日,金星和岁星在虚宿相距不远;五月,月亮和岁星在危宿相距不远;八月,金星和岁星在虚宿相距不远;十二月,金星和岁星在危宿相距不远。 这一年,金星和岁星好像特别“黏糊”,好几次都在一起出现。
公元前129年二月,火星和土星在牛宿相距不远;同月壬辰日,水星和岁星在室宿相距不远;三月,月亮和金星在毕宿相距不远;五月,火星和岁星在壁宿相距不远;同月戊午日,水星和金星在昴宿相距不远;十月,月亮和土星在斗宿相距不远;十二月,金星和土星在牛宿相距不远。 这一年星象变化又多了起来,各种星体组合频繁出现。
公元前128年三月,金星和火星在参宿相距不远;七月,金星和火星在张宿相距不远;九月,月亮和金星在尾宿相距不远;同月丁丑日,水星和火星在亢宿相距不远。 这记录的星象位置,感觉比之前几年都更分散一些。
公元前127年二月,火星和土星在虚宿相距不远;三月,金星和火星在室宿相距不远;五月,金星和岁星在毕宿相距不远;七月,火星和岁星在参宿相距不远;同月庚寅日,月亮和火星在参宿相距不远;十月,金星和岁星在参宿相距不远;十一月,金星和岁星在毕宿相距不远;十二月,金星和土星在虚宿相距不远。 这一年星象变化又密集起来了,感觉这些星体都在不停地“跳舞”。
公元前134年五月,庚戌日,木星(岁星)在鬼宿附近。
接下来,公元前133年三月癸卯日,火星(荧惑)在柳宿附近木星;八月壬子日,月亮在亢宿附近火星;甲戌日,金星(太白)在张宿附近木星。九月戊戌日,水星(辰星)在轸宿附近金星。十一月壬寅日,月亮在斗宿附近火星。
公元前132年十月壬寅日(朔日),月亮在轸宿附近木星;己巳日,月亮在角宿附近金星;辛未日,金星在角宿附近木星。十一月丁酉日,月亮在角宿附近木星;戊戌日,月亮在氐宿附近金星。
公元前131年正月辛卯日,月亮在亢宿附近木星;二月己未日,月亮在角宿附近木星;三月丁酉日,月亮在室宿附近金星;五月丙午日,月亮在翼宿附近火星;十月丁丑日,月亮在奎宿附近土星(填星);十一月癸卯日,金星在牛宿附近火星;甲辰日,月亮在奎宿附近土星。
公元前130年正月丙申日,月亮在危宿附近火星;二月甲戌日,水星在壁宿附近火星;九月戊午日,月亮在翼宿附近金星;十月乙酉日,月亮在翼宿附近火星;十一月丙辰日,金星在尾宿附近木星。
公元前128年正月辛亥日,月亮在斗宿附近木星;五月壬戌日,金星在毕宿附近土星;七月乙卯日,水星在柳宿附近金星和火星,金星也在柳宿附近火星;壬戌日,月亮在斗宿附近木星;十二月庚辰日,金星在女宿附近木星。
话说这太白星啊,也就是金星,白天出现的情况,记录可不少呢。康熙元年四月庚午那次,时间没记;四年六月甲戌那次,也是没记时间。七年六月癸酉到丁丑这几天,都是未时看到的。九年五月戊午、乙丑,十年六月甲午,十二年六月庚申,十三年十一月丁卯,十五年五月甲申,这些日子也都记不清具体几点看到了。只有九月丙戌那次,是巳时看到的。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时间又没记。十七年五月庚申,是巳时。
乾隆八年七月庚寅和壬辰这两天,都是未正三刻看到的。十年七月丙子、丁丑,都是辰时。十三年八月丙午到辛亥,九月癸丑、丙辰、丁巳、己未、辛酉、壬戌、丙寅到辛未、甲戌、己卯,十月丙戌,这些日子都是巳时看到的。十四年十二月丙子、丁丑、己卯、辛巳、丙戌到己丑、辛卯、乙未、戊戌、壬寅、癸卯,十五年正月己酉,这些日子都是未时看到的。四月庚子,五月壬寅、乙巳、丁未、己酉、壬子、癸丑、丁巳到己未,六月乙亥到丁丑,十八年六月辛亥,都是巳时。二十四年闰六月丁亥、戊子、壬辰,二十九年六月甲申,这些日子都是未时看到的。十月庚辰、甲申、辛卯,都是巳时。三十年十一月癸酉、庚辰到甲申、丙戌、己丑、癸巳、乙未到戊戌、庚子、辛丑,十二月乙卯、丁巳、辛酉、戊辰,三十一年正月丙子,这些日子都是申时。三十二年闰七月癸卯、丙午、丁未、庚戌、壬子到乙卯,这些日子都是未时看到的。丁巳那次是申时。戊午、庚申,八月壬戌朔,这些日子都是未时看到的。十月戊辰到庚辰、壬午到甲申,都是巳时。丁亥到庚寅,都是辰时。十一月辛卯朔、壬辰,都是巳时。癸巳、丁酉、己亥,都是辰时。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这些日子都是未时看到的。
李白(太白)出生在巳时(上午9点到11点)的情况记载如下:顺治十一年五月辛亥日,他跟太阳争辉似的出生了。顺治十七年九月庚辰日、康熙四年三月辛卯日,具体时间没记录。康熙七年六月癸酉日到丁丑日,都是午时(中午11点到1点)出生。康熙十二年六月辛酉日、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丙辰日,具体时间没记录。
乾隆八年,从十月辛酉日、甲子日、丙子日到十一月壬午日、乙酉日;乾隆十三年八月乙未日,九月壬申日、丁丑日;十月癸未日、甲申日、丙戌日到己丑日、壬辰日;乙未日、丙申日、戊戌日到辛丑日、甲辰日、丁未日、戊申日;十一月辛亥朔日(初一)、壬子日、甲寅日、乙卯日、丁巳日、己未日、乙丑日、丁卯日、癸酉日、乙亥日;乾隆十五年五月壬戌日;乾隆十八年六月戊戌日;乾隆三十二年十月戊辰日到庚辰日、壬午日到甲申日;十一月辛卯朔日(初一)、壬辰日,这些日子都是辰时(上午7点到9点)出生。
这段话记录了不同史料中关于李白出生时间的多种说法,有些记载了具体时辰,有些则没有。 看来关于李白出生的具体时间,还真有点说法不一呢!
话说这太白金星啊,他出现在凡间的日子,记录得可真不全。顺治九年九月乙未,康熙八年十二月丁卯,十二年正月丁亥,这些日子啊,史书上都没写几点钟。十五年九月丙戌,倒是写了,是午时。
乾隆元年,十二月庚午、癸酉、甲戌、己丑这些日子,还有二年正月庚寅朔、壬辰、癸巳、丁巳,二月辛酉、乙丑、庚辰,三年十月甲申至丙戌、戊戌、己亥、乙巳、丙午、戊申,六年十月己未至辛酉,十一月甲子、戊辰、庚午至壬申,丙子至戊寅、甲申、丙戌、戊子,十二月壬辰、癸巳、丁酉、戊戌、戊申,十年正月辛巳、癸未至丁亥、辛卯至丁酉、壬寅,二月癸卯朔、戊申,这些日子都写着是申时。 丙辰那次是酉时。丁巳、癸亥、己巳、壬申这些日子,还有三月庚辰、癸未,十一年十月丙寅、丁卯、己巳、甲戌至丁丑、壬午、乙酉、己丑至辛卯,十一月癸巳、甲午、戊戌至辛丑,十四年十月乙巳,十一月壬子、癸丑、乙卯、丙寅、丁卯、辛未至甲戌,十二月丁丑、己卯、辛巳、丙戌至己丑、辛卯、乙未、戊戌、癸卯,这些日子,记录得也是乱七八糟的。
三十年十月丁巳、戊午、辛酉、丙寅至戊辰,十二月癸卯、甲子,这些日子都是申时。戊辰那次是酉时。三十二年闰七月丁巳,酉时。八月甲子,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辛未、乙亥,这些日子也都是申时。 总之,记录得真是稀里糊涂的,有的只写了日期,有的连时间都没写。
白话文翻译:
咱们先说金星(太白)出现在辰位(东方)的情况。乾隆七年,六月癸巳、甲午、丁酉、辛丑到癸卯这些日子,金星都在寅时或卯时出现。丁未、戊申、庚戌、壬子、乙卯、丁巳这些日子,还有七月癸亥、戊寅到庚辰、壬午、甲申、乙酉这些日子,以及八月丁亥朔、戊子、庚寅这些日子,金星也都在寅卯时出现。乾隆十年六月丁卯、七月辛巳,十三年九月甲寅,十五年六月戊寅,以及五十五年七月壬辰、庚子、甲辰到戊申,八月丙辰、己巳这些日子,金星同样出现在卯时。
接下来,咱们看看金星出现在申位(西方)的情况。康熙二年七月丙申这天,金星连续好几天都在申位,具体时间没记录。乾隆三年九月丙寅、丁卯,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戊午,闰六月乙酉,三十二年闰七月辛丑这些日子,金星都在酉时出现。
康熙四年六月丙辰这天,金星出现在卯位,具体时间没记录。
乾隆八年五月辛卯、壬寅、甲辰到丙午这些日子,金星出现在酉位,都在戌初出现。
最后,咱们说说金星同时出现在辰位和巳位(东方偏南)的情况。乾隆二年七月己亥、癸丑,八月甲子、癸酉、乙亥到己卯,癸未到乙酉,九月丁亥到辛卯、乙未、丁酉、庚子,甲辰到丙午,闰九月丙辰朔、辛酉、癸亥这些日子,以及乾隆十年七月壬申、戊寅到庚辰、壬午,十三年八月戊子、丙申到庚戌,九月乙卯到丙辰、戊午、辛酉、丙寅到戊辰,十五年五月丁未、己酉、壬子、癸丑、戊午、己未,六月丙子、丁丑这些日子,金星都在卯时或辰时出现。
李白(太白)出现在未申两宫(宫位)的时间,记录如下:乾隆二年正月丙申到戊戌、癸卯,戊午到二月庚申、丙寅、戊辰、庚午;乾隆三年九月戊辰、己巳、辛未;乾隆五年五月辛亥;乾隆八年七月己丑、庚寅、壬辰、甲午、甲辰到丙午、戊申、己酉;乾隆十五年正月己酉;乾隆三十二年闰七月壬寅、癸卯、丙午到戊申、庚戌,壬子到乙卯、戊午、庚申;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壬戌朔、丙寅、丁卯,这些日子李白都出现在申酉两宫,时间是申时和酉时。
接下来是李白出现在巳未两宫的时间:乾隆十年七月丙子、丁丑,都是卯时和巳时;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辛未、甲戌、己卯;乾隆十五年四月庚子;乾隆十五年五月乙巳,这些日子李白出现在巳未两宫,时间是辰时和午时。
然后是李白同时出现在卯、辰、巳三宫的时间:乾隆十年六月庚午;乾隆十五年五月丁巳;乾隆十八年六月癸巳、甲午,这些日子李白出现在卯辰巳三宫,时间是寅时、卯时和辰时。
最后是李白同时出现在辰、巳、未三宫的时间:乾隆十三年九月癸丑、丁巳、壬戌、己巳、庚午;乾隆十五年五月壬寅;乾隆十五年六月乙亥;乾隆十八年六月辛亥,这些日子李白出现在辰巳未三宫,时间是卯时、辰时和午时。
最后,记录一下李白白天出现,但没有明确宫位的时间:顺治元年六月庚午,九月己酉;顺治三年正月己未;顺治六年八月甲午;顺治七年十二月辛丑;康熙七年九月戊戌、己亥;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乙未到戊戌;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己卯到庚寅,这些日子李白白天出现,但没有记录具体时间。
崇德七年四月庚戌那一天,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大的在下,小的在上,一会儿工夫,大的那个太阳就消失了。
这可真是奇观!
顺治元年二月癸亥,月亮上出现了黑点。七年三月己未,太阳红得像血一样。十一年四月庚申初一,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颜色是红色的;戊子日,太阳的颜色又变成了白色。十四年二月乙酉,太阳又红得像血一样。
这些天象变化,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康熙元年二月丁卯,太阳红得像血一样;戊辰日,太阳的颜色也像血一样,而且没有光。十三年六月丙午,月亮上出现了一道光,颜色苍白。十九年四月己巳,太阳是红色的,而且没有光。二十一年六月乙巳戌时,太阳射出了两道青色的光芒。
古人对这些天象的记载,真是细致入微啊!
乾隆八年三月辛巳,太阳是红色的,而且没有光。二十九年六月甲申,月亮在正午出现。十一月壬子,又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四十八年六月戊辰,太阳中心出现了一个白色的圆圈,然后向东扩展成一个圆环。五十八年正月壬子,太阳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半圆环和一个大的圆环。二月戊子,太阳又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半圆环。
这些记录的天象,有的看起来很奇特,有的则比较罕见,不知道现代科学能不能解释这些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