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是伊尔根觉罗氏的,满洲正红旗人,世代居住在呼纳赫鲁。他祖上温察,在太祖时期就归顺了朝廷。莫洛一开始被任命为刑部理事官,后来一步步升迁到工部郎中。康熙六年,他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七年,他又外放出任山西陕西总督。
陕西闹饥荒,平凉、临洮、巩昌、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等府州有很多欠税户,当时有个命令规定要按户均摊赋税,老百姓苦不堪言,莫洛就上奏请求免除赋税。他还多次上书,请求清理整顿加派赋税和火耗等弊端。八年,辅政大臣鳌拜被处罚,司法部门说莫洛跟鳌拜有牵连,请求逮捕审问他,但是皇帝考虑到他办事能力强,就免了他的罪,让他继续任职。九年,他因为之前的罪名被免职。陕西百姓都舍不得他走,甘肃巡抚刘斗同,提督张勇、柏永馥等人一起上奏说莫洛为人清正,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好事,请求留下他以慰藉民心。皇上说:“任用督抚,本来就是为了安抚地方,爱护百姓。莫洛既然能得到百姓的爱戴,那就免了他的处分,继续让他担任职务。”没多久,他又被提升为刑部尚书。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等人上奏请求撤藩,皇上命令廷臣们议论此事,大部分人都主张不要迁移,只有莫洛、米思翰、明珠三人主张撤藩。吴三桂叛乱,四川提督郑蛟麟等人也叛变响应他。二月,皇上任命莫洛为陕西经略,授予他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职,还让他兼管兵部,并赐给他印信。莫洛到达陕西后,就制定策略,派遣军队征讨四川。当时郑蛟麟的军队占据着广元百丈关,莫洛就派都统马一宝、将军席卜臣去汉中,副都统科尔宽去广元,去攻击叛军。十月,郑蛟麟的将领何德成进攻宁羌,被官军打败,逃回了四川,莫洛就派提督王辅臣驻守在那里。一个月后,郑蛟麟的将领彭时亨又占据了七盘、百丈等关隘,抢劫漕运粮船,截断陆路运输栈道。
广元军队已经两个月没发军饷了,总兵王怀忠的部队都散了,朝廷里的辅臣也暗中怀着别的想法。这个辅臣本来就跟莫洛有点过节,接到命令要跟着莫洛一起去征讨,心里就更不痛快了。他借口说军队装备太差,莫洛又给他增派了两千骑兵,他还嫌少;又说马匹瘦弱,不能用,故意动摇军心,搞得军队一点斗志都没有。
十二月,莫洛到了宁羌,两支军队相距大概两里地。之前,皇帝命令莫洛率领绿营步兵去四川,后来考虑到巴蜀山路险峻,又命令贝勒洞鄂率领满洲骑兵加快速度随后跟进。满洲骑兵还没到,这个月的庚寅朔日,也就是癸巳日,辅臣就煽动他手下的士兵闹饷,袭击抢劫莫洛。莫洛指挥军队击退了他们。刚平息下来,辅臣又带着他的暴徒们冲了上来,炮火连天,莫洛受了伤,最终战死沙场。他的抚恤一直没办,直到二十二年后,皇帝才下令让我去祭奠他,追谥为“忠愍”,授予他世袭的“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的官职。他的儿子常安继承了他的爵位。
陈福,字箕演,是陕西榆林人。清朝刚建立的时候,平定了陕西,陈福通过武举考试应募从军,跟着宁夏总兵刘芳名一起剿匪。因为立功,被授予守备的官职。他又跟着都统李国翰去四川,升迁为遵义游击。康熙初年,他跟着总督李国英讨伐李自成余部郝摇旗、李来亨等人。因为立功,加封右都督衔,提升为成都副将,后来又升迁为重庆总兵。康熙十二年,他入京朝见皇帝,被授予宁夏总兵的职位。
吴三桂造反了,郑蛟麟也跟着在四川叛乱响应吴三桂,还派人来诱降福大人。福大人的家人当时都留在重庆,他弟弟奇官在那边当守备,妻子也在叛军手里,叛军以此来要挟福大人。福大人抓住了叛军的使者,写了奏折上报朝廷,还派他弟弟,一个秀才叫福寿,快马加鞭地赶往京城。皇上很欣赏福大人的忠诚,授予他他喇布勒哈番的爵位,同时还把福寿提拔为主事。
后来朝廷派兵平定平凉,福大人就向朝廷献上了作战防守的策略。十四年后,福大人被提升为陕西提督,又晋升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他弟弟福奇也升了参将。福大人接着又攻打花马池,惠安、安定、定边等城堡,一个接一个地都攻下来了。皇上也把福寿提拔为鸿胪寺少卿。福大人率领副将泰必图乘胜追击,包围了固原,围困了一个月。朝廷派兵来增援,城里的叛军也杀了出来,结果副将泰必图战死了。福大人只好把军队撤回灵州,还把逃跑的将领贾从哲、张元经抓起来杀了,以儆效尤。
皇上命令福大人协助贝勒洞鄂攻打平凉。福大人上奏说,固原还有上万叛军,如果我们直接去平凉,恐怕叛军会切断我们的粮道,应该先拿下固原。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十二月,福大人率领军队攻打固原。天气非常寒冷,下着大雪,士兵们又辛苦又疲惫,而且之前还经历过失败,所以大家都很谨慎小心。这月甲寅朔,乙亥,军队驻扎在惠安,福大人下令说:“五更要集合吃饭,然后在城下集合,迟到者斩!”半夜的时候,参将熊虎等人突然造反,杀了福大人。皇上就派赵良栋代替他,把熊虎和主要策划者把总刘德,以及所有参与杀害福大人的士兵都处死了,还追封福大人为三等公,世袭三等精奇尼哈番的爵位,谥号忠愍,并在宁夏为他建祠。福大人的弟弟福奇被提拔为天津总兵。当时福大人的儿子福世琳、福世勋都被叛军抓走了,皇上就让福寿的儿子福世怡继承爵位。
事情解决了,寿大人辞官去了四川找他老婆,最后在遵义的山里找到了。正准备回北京,皇上就召见了世琳,问他们母子流离失所的经历,皇上很同情他们,就让世琳继承爵位,还把户籍改到了宁夏。没多久,世琳就被任命为直隶三屯协副将。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古北镇总兵、銮仪使。世琳的儿子叫益,益的儿子叫大用,他们父子俩都继承了爵位。益做到楚姚镇总兵。大用在乾隆年间当上了江南提督,他手下的游击杨天相抓到了一批海盗,结果总督苏凌阿觉得是杨天相诬告,把杨天相杀了,大用也受到了处罚。嘉庆初年,大用被授予守备衔,然后就退休了。
王之鼎,字公定,是汉军正红旗的人。他爹叫世选,在明朝当过参将。后来归顺了太宗皇帝,被授予三等昂邦章京。跟着世祖皇帝入关,在征讨江南的战役中立了功,升到了二等。世选去世后,王之鼎继承了他的爵位,又升到了正一品精奇尼哈番,还署理参领。他跟着贝勒屯齐去湖南征战,打败了李定国和孙可望。之后被授予正红旗汉军副都统,驻防贵州。康熙元年,被授予福建中路总兵,去讨伐郑成功,攻克了厦门、金门、古浪等岛屿。三年后,他又打败了郑成功的将领黄盛、林茂、裴德等人,攻克了铜山卫,被晋升为三等伯。八年后,被召回京城,仍然担任本旗副都统。十年后,被任命为江南提督。
十二年,被任命为镇海将军,驻守京口。吴三桂、耿精忠相继叛乱。皇上命令王之鼎分兵防守安庆,并让安南将军华善率兵协助他。王之鼎调集了崇明岛的沙船,江阴、瓜洲的战舰,扼守重要的渡口,还让绿旗水师驻扎在黄浦江进行防御,同时兼顾水陆两方面的防御。皇上任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驻守江宁,王之鼎协助他指挥军事。十七年,王之鼎被改任为福建水师提督,并被加封为定海将军。当时福建的沿海盗匪日益猖獗,而楚蜀地区的战事又非常紧急,王之鼎就请求调往战略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话说,这位将军十八岁的时候,被调到四川当提督。十九岁上任,正赶上永宁被敌人袭击,他就带着总兵李芳述他们去打仗,打了好多胜仗。六月的时候,勇略将军赵良栋要进军云贵,李芳述被调去守叙州,这位将军就留在了永宁镇守。
九月,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派尤廷玉、胡国柱来攻打永宁,把永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城里粮食已经断了两月了,将军依然带着士兵出城挑战,士气高涨得很!敌人探子知道了这事儿,就加固了包围圈。到了当月的甲子日,敌人挖地道攻进了城。总兵费雅达、副将杨三虎、游击周尚功、守备李逢春、鲁明芝、席豹带着兵在巷子里跟敌人拼命,都战死了。
将军把印信交给家人,让他们从秘密小路逃到成都去。他自己则带着总兵杨魁、何成德、王永世、傅汝友,还有游击陈先凤、陈田、刘应科等人去迎战敌人,结果身受重伤。敌人蜂拥而至,将军知道自己活不了了,就拔剑自刎,可惜没死成,他和杨魁他们都被抓了,押送到贵阳。吴三桂的余党夏国相等人想尽办法劝降他,将军怒吼道:“死就死,我怎么可能向你们这些鼠辈求饶!” 敌人劝降很久,见实在没办法,就把他杀了。杨魁他们也都宁死不屈。
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追封将军为太子少保,谥号忠毅。他的儿子毓贤后来当上了贵州布政使,儿子毓秀继承了他的爵位。
再说说费雅达,他是汉军正白旗的人。从整仪尉一步步升迁到潼关副将。王辅臣叛乱的时候,朝廷商议在汉中设置总兵官来讨伐叛贼,就派了费雅达,还让他署理都督佥事。他攻打汉中,攻破了敌人的彝门镇,打到秦岭,攻下了北木城,还跟王进宝会师夺回了武关。因为立了大功,被加封为都督同知。在永宁之战中,城破身亡,朝廷追赠他左都督、太子少傅的官职,谥号忠勇。 杨魁他们也都受到了朝廷的抚恤。
除了杨三虎他们这些战死的将士,还有千总蒋得福、赵鸣凤、王英杰;跟着将军战死的还有从军荫生潘济世,他们也都受到了朝廷例行的抚恤。
李兴元,字若始,是汉军镶黄旗的人。他先是因为考试成绩优秀被任命为直隶沙河知县,工作表现出色,后来升迁到祁州。之后他又担任了江西吉安、直隶永平知府,最后升任陕西陇右道。康熙十一年,他被任命为云南按察使。
第二年,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审理平西王手下逃兵的案件。当时平西王的庄园遍布各地,管理庄园的人仗势杀人抢劫,严重扰乱了百姓的生活。大量的诉讼案件和盗窃案中,逃兵占据了一半以上。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强迫老百姓充当逃兵;如果不从,就说他们是逃兵。他们还高利贷放贷,只要有人稍微欠一点钱,就诬陷说是逃兵,官府对此也束手无策。李兴元秉公执法,他知道刘昆为人刚正,就让他担任审理此案的官员。对那些犯法的逃兵依法处置,百姓们都感激他,但这却大大触怒了吴三桂。
吴三桂要造反了,他让人铸造印章。刘昆察觉到了这件事,就告诉了李兴元,李兴元又报告了巡抚朱国治,催促他赶紧进京告发。朱国治过了好几天才出发,结果被吴三桂的士兵抓住了,于是吴三桂就起兵造反了。他召集各级官员开会,说朱国治苛刻暴虐,失去了民心,把他杀了;然后强迫李兴元接受伪职,李兴元怒斥道:“你家里面是皇亲国戚,外面封的是亲王,已经享受了朝廷很大的恩惠了,为什么要叛乱呢?我身为大丈夫,宁可死,也不受辱,我只有死才能报答朝廷!”吴三桂大怒,把他打了一顿,关进了监狱。云南知府高显辰和刘昆也都坚决不屈服,后来李兴元和刘昆都被流放到腾越卫。
康熙十八年,清军攻克了湖南,这时吴三桂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吴世璠派人刺杀了李兴元。清军围困云南城,李兴元的两个儿子荫秀、奇秀也被杀害了。 事情平定后,李兴元的第三个儿子萃秀到军队那里申诉,巡抚王继文把他的情况上报朝廷,朝廷追赠李兴元为太常寺卿。李兴元的儿子萃秀后来官至安陆府知府。刘昆在李兴元被害前就躲藏到民间了。事情平定后,他又被任命为登州同知,后来升迁为常德知府。
陈启泰,字大来,是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四年,他从贡生直接升任直隶滑县知县,政绩突出,很有名气。后来他被提拔为御史。他上奏说:“满洲官员的部院官员,如果遇到父母去世,应该离职守孝,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孝道和良好的政治风气。”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顺治十一年,他外放担任苏松粮道。康熙三年,调任福建漳南道。康熙八年,又升任巡海道。当时山寇到处作乱,都听从耿精忠的调遣,声势浩大。陈启泰加强了保甲制度,设立团长,亲自督促属下抓捕盗贼。对于违反禁令的人,他都严厉处罚,于是奸邪之徒都销声匿迹了。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乱,伪造的檄文传到了漳州。陈启泰秘密与海澄总兵黄梧商议抵抗,但黄梧生病了,耿精忠又拉拢郑锦来帮忙。陈启泰估计自己守不住了,就对妻子刘氏说:“大丈夫要讲义气,不能苟且偷生,也不能投靠叛贼,死是我的职责。但是,如果死了,妻子儿女会受辱,我怎么能瞑目呢?”刘氏请求殉节,家人也都愿意跟着一起死。于是,陈启泰准备了一个大瓮,里面放了酒和毒药,刘氏、侍妾和仆人一共二十一人喝下毒酒。就连六岁的幼子也拿着酒杯拜谢后喝了下去。陈启泰穿着朝服坐在堂上,召集僚属告别,然后用弓弦自尽,僚属们为他料理后事。郑锦的军队攻入漳州后,看到陈启泰的棺材摆在那里,都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陈启泰为通政使,并赐予祭葬。陈启泰的儿子汝器听到变故后,赶到漳州迎接父亲的灵柩,却被郑锦的军队抓走了。两年后才逃脱回来,到了京城。皇上考虑到他们父子忠义,追赠陈启泰为工部侍郎,并授予汝器右通政的官职。康熙三十三年,又追谥陈启泰为“忠毅”。在福州为他修建祠堂,皇上还亲笔题写了“忠义流芳”四个字作为祠堂的匾额。陈启泰的儿子汝器官至安徽巡抚。在耿精忠叛乱的时候,很多郡县都望风而降;那些没有投降的,只有陈启泰死守漳州,还有总兵吴万福死守福宁。
万福,是汉军镶红旗的人。一开始在明朝当守备。崇德七年,清军围攻松山,他跟着副将夏承德投降了清朝,被授予牛录额真的官职。清军入关后,他跟着去征讨李自成,立下不少功劳,官职一直升到二等阿达哈哈番。后来被派去福宁当总兵。张煌言的军队多次入侵,他和总兵李长荣分头作战,把他们打退了,官职也升到了右都督。张煌言再次叛乱,万福坚守城池,城破后,他战死,全家都被杀害了。他的幕僚孙墢和百总潘腾凤也一起殉难。这件事上报朝廷后,万福被追赠为左都督、太子少保,谥号忠愍。
陈丹赤,字献之,是福建侯官人。顺治十七年考中举人,被选派到重庆当推官,还代理过知府,兼任过夔州府的府事。那时候张献忠刚被消灭不久,四川东部地区还被乱贼占据着,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陈丹赤负责供应军饷,从没断过。他还开垦荒地,减轻刑罚,政绩突出,被提升为刑部主事,后来又升任兵部郎中。之后,他被外派到浙江按察司当佥事,分管温州和处州,还代理过按察使。
康熙十三年,陈丹赤进京朝见皇帝,路过山东。这时吴三桂叛乱了,朝廷下令所有进京朝见的官员都回原任职地。陈丹赤回到东昌府,听说耿精忠也叛乱了,赶紧改道返回浙江。恰巧平阳的叛将司定猷率领耿精忠的军队攻打瑞安,陈丹赤独自一人站在城楼上,哭着劝告百姓,发誓要和城池共存亡。海寇朱飞熊趁机四处抢掠,乡民们争着要进城避难,总兵祖弘勋想把他们拒之门外。陈丹赤说:“城池的坚固靠人,人的生存靠粮食。老百姓把粮食运进城里,老百姓就是军队,粮食就是军饷。应该赶紧把他们放进来,一起守城!”于是,几万百姓涌进了城里。海寇猛攻南门,攻势非常猛烈,副将杨春芳突然撤兵,城里人心惶惶。陈丹赤日夜不停地向外求援,并且亲自巡视城防,用忠义激励将士,大家都感动得流泪,愿意和他一起死守城池。
弘勋这小子想在温州造反,上面就派游击将军马文始去帮忙守城,其实是想试探一下丹赤的忠心。丹赤可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早就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了。
六月初一,弘勋摆开架势,带着人马在华盖山集合,召集文武官员商量怎么对付丹赤。千总姚绍英知道弘勋的阴谋,劝丹赤别去,但丹赤根本不听,直接骑马就去了。到了地方一看,全是拿着刀剑的士兵,把楼梯口都堵住了。丹赤坐下后,弘勋就说:“咱们人少他们人多,怎么办啊?”丹赤回答说:“我已经调集了五千名前锋部队,而且老百姓都愿意为国效死,打仗可能不够,守城肯定没问题。我来是想商量一下怎么用船运送援军,你却在这儿算计人多不多?”弘勋问:“船在哪儿?”丹赤就对通判白鳌宸说:“河边停了不少船,都是乡亲们不要了的。用来运送援军,还怕没船吗?”弘勋被噎住了,春芳这时候大声嚷嚷:“城里粮食都吃光了,就算有兵有船,谁来用啊?”丹赤说:“你这话错了!我们的军粮足够吃六个月,而且附近乡亲们还在不断送粮。你这是故意动摇军心吗?”这时,有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是招降弘勋让他献城的密信,丹赤一看就怒了,把信撕碎扔在地上,说:“这种东西怎么能污辱我的眼睛?我的脑袋可以砍掉,但城池绝对不能丢!”弘勋拉住丹赤的手,好言好语地劝他,丹赤说:“做臣子的,就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的我都不管了。”弘勋知道没办法了,就示意千总高魁带着斧头把丹赤架出去。高魁一边骂,一边挥斧砍断了丹赤的胳膊,丹赤大喊一声:“我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就壮烈牺牲了。
十六年后,浙江巡抚陈秉直上奏朝廷,请求为丹赤申冤,追赠他通政使的职位,并谥号为“忠毅”。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丹赤的儿子一夔当时是湖州知府,去迎接皇上,皇上还亲笔题写了匾额赐给他。
马閟,字奉璋,是陕西武功人。顺治十一年考中了举人,后来被任命为山东昌乐县的知县,政绩很好,老百姓都夸他。
康熙十三年,他又调到浙江永嘉县任职。他办事效率很高,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没几个月就把县里的事情都理顺了。后来,在华盖山的一次会议上,弘勋竟然残忍地杀害了丹赤。马閟一听,立马跳起来大骂:“国家养着你们这些家伙,你们却反过来杀害地方官员,我真是耻于和你们同活在这个世上!”他一直骂个不停,结果和丹赤一起被杀害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布政司参政。康熙三十五年,朝廷下令在温州建造祠堂,祭祀丹赤和马閟,并称他们为“双忠”。康熙四十二年,皇上南巡,马閟的儿子逸姿当时在江南布政司担任参议兼督粮道,他去迎接皇上,并上书请求按照丹赤的例子,给他的父亲追赠谥号。皇上同意了,追赠马閟谥号为“忠勤”,还御赐了匾额,上写“如一夔”。丹赤的仆人林莪、张亦宝,以及马閟的儿子颖姿,都因为忠义而死节。
叶映榴,字炳霞,是江苏上海人。顺治十八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当时朝廷正在严厉整治江南地区拖欠赋税的士绅,叶映榴因为这件事被降职为国子监博士。后来他官职一路升迁,做到礼部郎中。之后,他被派去江西赣州负责税收。正赶上吴三桂叛乱,江西南北交通中断。叶映榴和他的同僚一起坚守险要之地,安抚流民,使当地恢复了平静。陕西巡抚鄂恺很欣赏他的才能,在康熙二十四年推荐他担任湖广粮储道。他清理积压的欠款,减少了粮仓的损耗,如果遇到对百姓不利的事情,他总是和上司据理力争。
五月二十七号,朝廷开会讨论的事儿,要撤销湖广总督,顺便裁撤督标兵。湖北的兵向来都挺厉害,有个叫夏逢龙的,尤其狡猾,特别会用点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底下兵都听他的。 朝廷的命令一下达,裁军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兵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总督徐国相已经回京了,船都上了,结果这帮兵围着总督要钱,没拿到钱,就开始闹起来了。
这时候,新上任的巡抚柯永升,才刚刚上任几天,布政使张映榴才到任三天。情况紧急,张映榴就赶紧跟柯永升说,请求拨款发两个月的粮饷遣散士兵,但是柯永升不同意。 兵们冲进巡抚衙门,拔出刀来又喊又叫。张映榴又去求柯永升,让他好好跟士兵们说说,劝劝他们。柯永升出去了,士兵们态度很不好,柯永升问他们:“你们想造反吗?”士兵们说:“造反又能怎么样呢?” 结果士兵们砍伤了柯永升的胳膊,抢了他的印章,又砍伤了他的腿,柯永升倒下了。然后他们就拥着张映榴去了阅马场。柯永升趁机自杀了。
夏逢龙自己封了个“总统兵马大元帅”,旗子是白色的,逼着布政使以下的官员都接受他的伪职。张映榴骗他说,只要别抢别杀,三天后再说。 然后张映榴就让老婆陈氏带着婆婆吴氏从水沟里逃出去,把印章交给自己的仆人,自己写好遗书。 这个月的丁酉日,张映榴穿着朝服上了公堂,痛骂那些叛贼,然后拔出佩刀自杀了。
我简单来说吧,我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蒙受皇上天大的恩情,一路升迁到现在的职位。我一直努力洁身自好,尽忠职守,日夜操劳,但可惜我才能平庸,没什么大作为。现在碰上叛军造反,他们抢了抚慰使的印信,分兵包围我的衙门,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我从小读圣贤书,多少懂点节义,就算刀斧加身,我也不可能丢脸苟活!我母亲76岁了,在我这里;我大儿子远在老家;其他两个儿子还小,孤儿寡母的,死了可怎么办?所以我让妻子女儿带着母亲偷偷逃走了。我如果乔装打扮躲起来,或许能保住性命,将来再为朝廷效力。但是,我身为地方官,城在我在,城亡我亡,这是我的责任。我现在打算拼死一战,报答皇恩。只是这事情太突然了,我既没能提前做好准备,平息叛乱;也没能及时抵抗,独自坚守孤城。辜负了皇上三十年的恩情,也抛下了七十多岁的母亲,对君对亲都有亏欠,死了也死不足惜啊!
皇上看完我的奏疏,非常同情我,召集大臣们一起看,听到的人都感动得哭了。朝廷后来讨论我的抚恤,按照陈丹赤的例子,追赠我通政使,又特别恩准追赠工部侍郎。第二年皇上南巡,我的儿子旉去迎接,皇上还亲笔写了“忠节”两个字赏赐给他,后来就用这当了他的谥号。在武昌建了我的祠堂,还赐了“丹心炳册”的匾额。
雍正八年,朝廷追封忠臣之后,任命我的儿子旉为凤阳知府;芳为蔚州知州,后来又改任员外郎;孙子凤毛做了内阁中书。和我同时殉难的宣德仁都司,也被追赠为副将。
总结来说,朝廷表彰为国捐躯的人,那些仓促遇险、艰难殉国的,都和那些有准备的英雄一样,都是为了奖励忠义啊!莫洛和福,事先就预料到会有变故,打仗时勇往直前,绝不后退,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之鼎在孤城坚守效忠,兴元在大逆不道的情况下抗节不屈。像启泰、丹赤、映榴,他们都能为国捐躯。启泰带着全家一起殉国,和马雄镇一样英勇;映榴留下的奏疏情真意切,堪比范承谟、蒙谷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