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爹叫左观澜,是个廪生,有学问,人品也好。左宗棠道光十二年考中了举人,但三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没考上,就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开始专心研究地理和兵法。他喜欢说些豪言壮语,把大家都吓一跳,名气在达官贵人们中间也很响亮。他还经常拿诸葛亮来比自己,所以很多人觉得他有点狂妄。
不过,胡林翼对他可是赞赏有加,说放眼全国,也没人比他更有才华了。左宗棠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曾经对亲朋好友说:“要是不做梦卜算一下,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啊!” 咸丰年间初期,广西出了乱子,土匪造反,张亮基当时是湖南巡抚,请左宗棠出来做事,但他没答应。胡林翼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他才终于肯出来帮忙。因为在长沙守城有功,他从一个知县升到了同知直隶州。后来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又回到梓木洞隐居去了。
后来骆秉章到了湖南,又用计策把他请出来当军事幕僚,非常倚重他,简直把他当成左膀右臂。僚属们处理事情,总是先问:“季高先生怎么看?” 所以,嫉妒他的人越来越多,到处造谣诽谤他,但他的名声却越来越大。 他同乡郭嵩焘当时在朝廷做编修,有一天,皇帝文宗问他:“你认识举人左宗棠吗?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出来做官?他多大年纪了?再过几年精力就衰退了,你去写封信告诉他我的意思,应该及时出来为朕平叛!” 胡林翼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他梦卜敻求的时候终于到了!”
六年的时候,曾国藩拿下武昌,然后上奏朝廷,夸赞左宗棠在运兵和运粮方面的功劳很大。皇上就下旨任命左宗棠为兵部郎中,没多久又升为四品卿。这期间,有个叫秉章的大臣弹劾总兵樊燮,樊燮就跑去跟总督官文告状,结果传出一些对左宗棠不好的流言蜚语,朝廷就召左宗棠去武昌对质。秉章极力为他辩解,但没成功。曾国藩和林翼都认为左宗棠没问题,还极力推荐他,说他很有才能,能大用。詹事潘祖荫也说总督是被一些表面文章迷惑了,所以才判断失误。后来朝廷下旨,让左宗棠以四品京堂的身份跟着曾国藩一起处理军务。
一开始,曾国藩创建湘军的时候,各路军队都按照他的营制来操练,就只有王珍不听。左宗棠招募了五千人,采用了王珍的训练方法,把这支军队叫做“楚军”。十年八月,左宗棠带兵东进,这时候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窜到四川去了,朝廷就下令左宗棠去讨伐。但是曾国藩和林翼觉得江皖地区的战事紧急,就一起上奏朝廷,请求留下左宗棠。当时曾国藩在皖南祁门打仗,太平天国的侍王李世贤和忠王李秀成带着几十万人马围困祁门。左宗棠率领楚军从江西出发,一路向前推进,攻下了德兴和婺源。太平军就跑去浮梁和景德镇,切断了祁门的粮道。左宗棠就回师去打他们,在乐平、鄱阳发生了一场大战,死了十几万太平军,李世贤也换了衣服逃跑了,徽州的太平军也逃到了浙江。从那以后,江皖地区的战局才开始好转。
十一年,朝廷任命左宗棠为太常寺卿,让他负责处理江南军务,于是他带着八千楚军东去支援浙江。朝廷命令曾国藩节制浙江军务,曾国藩就推荐左宗棠担任浙江的军事主官。左宗棠手下的有名将领有刘典、王开来、王文瑞、王沐,但是军队人数太少,力量单薄,不足以应付战事和防守。于是左宗棠上奏朝廷,请求从广西调蒋益澧,从湖南调刘培元、魏喻义过来帮忙,但这些人还没到,左宗棠就带着几千人马,策应七百多里的战线,指挥有条不紊,曾国藩对他非常佩服。后来壕州失守,曾国藩再次上奏推荐左宗棠,于是朝廷任命他为浙江巡抚。
浙江就剩湖州和衢州还没被太平军占领了,曾国藩和左宗棠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保住徽州,把饶州、广信府当成根据地。曾国藩上奏朝廷,请求用这三个府所属各县的赋税来供养军队,并在婺源、景德镇、河口设立三个税务局来支援,三个府的防军都归左宗棠指挥。太平军大举进攻婺源,左宗棠亲自带兵打败了他们。
同治元年正月,朝廷下诏催促左宗棠从衢州方向收复浙江。左宗棠上奏说:“打仗嘛,一定要避免被敌人包围,还要保护好后路。如果我的军队直接进入衢州,那么徽州、婺州就会很危险,而且还会造成粮草供应不上,军队被孤立的局面。现在应该从婺源进攻开化,派一部分军队扼守华埠,拿下遂安,让饶州、广信府互相掩护,稳定下来,这样才能控制住敌人,而不会被敌人控制。”二月,遂安被攻克。世贤从金华进攻衢州,结果被左宗棠的军队连连打败。可是,皖南的太平军又占领了宁国府,朝廷派文瑞去增援,结果收复了绩溪。十一月,喻义攻克了严州。
到了同治二年正月,益澧和高连升、熊建益、王德榜、余佩玉等人攻克了金华、绍兴,浙江东部的各个州县都平定了。
杭州的贼寇被吓坏了,都集中兵力抵抗富阳。当时各路军队都主张乘胜攻打杭州城,可是左宗棠却不喜欢强攻,他认为皖南的贼寇势力仍然很强大,平定叛乱应该彻底消灭敌人为目标,不应该贪图眼前的功劳。于是他从金华出发,进军严州,命令刘典率领八千人与文瑞会合,防守徽州,又派培元、德榜驻守淳安、开化,而让益澧去攻打富阳。他还弹劾罢免了十七个道府官员和失守的将领,并启用浙江士绅吴观礼等人负责赈灾和招募垦荒,以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四月,左宗棠被授予浙江闽浙总督,兼任巡抚。刘典的军队到达皖南后就驻扎在那里。益澧攻打富阳,军队只有万余人,而且很多人患病,左宗棠自己也得了疟疾,身体非常虚弱,富阳久攻不下。于是他挑选精锐的浙江旧军,并招募外国军队协助攻打。
七月,李鸿章的江苏军队进入浙江,攻打嘉善,嘉兴的叛军北上救援,于是官军就从水路两路大举进攻富阳,最终攻克了富阳。益澧等人乘胜追击,直捣杭州,魏喻义、康国器攻打余杭。左宗棠认为杭州的贼寇依靠余杭作为依托,如果不先拿下余杭,收复海宁,就不能切断嘉兴、湖州的支援,于是亲自到余杭视察军队。这时皖贼古隆贤反正,官军接连攻下建平、高淳等地。金陵的贼寇呼秀成策划逃窜,只有世贤占据溧阳,与广德的贼寇互相勾结,阻碍了官军的进攻。李鸿章攻克嘉善后,上奏朝廷,请求增兵攻打嘉兴。恰逢浙江军队攻下常州,而广德的贼寇已经从宁国窜入浙江。左宗棠担心贼寇会分散扰乱江西、福建,于是下令张运兰率领部队前往福建,并调刘典去防守江西。海宁的贼寇蔡元隆打开城门投降,改名为元吉,后来成为一名骁勇的将领。
三年二月,元吉与江苏军队会合,攻克了嘉兴。杭州的贼寇陈炳文兵败,准备投降,但仍然担心是计谋,趁着下雨天,突然发动猛攻,夜里打开城门逃跑了,杭州城被收复,余杭的贼寇汪海洋也向东逃跑了。捷报传来,左宗棠被加封太子少保衔,并赏赐黄马褂。
咱们把军队搬到省城去了,加强了军队管理,还招商引资,开了市场,并且停征了杭州的关税,减少了杭州、嘉兴、湖州三地的税收,各减三分之一。益澧当上布政使后,也很会用钱,爱惜人才,当时大家都夸他。
一群土匪聚集在湖州,于是我们调兵去围剿,先攻打菱湖。三个月后,江苏的军队攻克了常州,土匪被打败了,逃窜到徽州、婺州,又跑到江西去了。世贤占据着崇仁,海洋占据着东乡,左宗棠觉得土匪跑到江西去了,这是个大问题,就上奏朝廷,请求让杨岳斌督率江西、皖南的军队,让刘典当副手,朝廷就同意了。六月,曾国荃攻克了江宁,洪秀全的儿子福瑱逃到了湖州,没多久又溃逃了,最后在南昌被处死了。七月,我们攻克了湖州,浙江全境平定了。论功行赏,我被封为一等恪靖伯。
剩下的土匪逃散到徽州、宁国、江西、广东,又跑到汀州去了,福建那边可吓坏了。我就上奏朝廷,请求担任福建总督,让益澧当巡抚,还增调了德榜的军队到福建。四年三月,江苏的军队郭松林来跟我们会师,土匪放弃了漳州,逃到了大埔。五月,我们进攻永定。世贤、海洋他们之前已经多次战败,精锐部队损失了一半多,投降的有三万人。左宗棠驻扎在漳州,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武平。最后,土匪逃到了广东的镇平,福建也彻底平定了。
好家伙,老左宗棠先派康国器和关镇平两支军队进广东,王开琳一支去江西防备,刘典的军队去南安防湖南,还留了高连升和黄少春的军队在武平,随时准备应对贼军的行动。六月,贼军大举进攻武平,结果被咱们狠狠打退了。 可惜啊,世贤在海上被贼军给害死了,贼军内部也开始互相猜忌了。朝廷一看情况紧急,就让宗棠统领三省的军队。
十月,贼军攻陷了嘉应州,宗棠就带着军队转移到和平和琯溪。德榜担心自己的军队孤军深入,就主动请求去中间接应。刘典听说德榜的军队往前冲了,也赶紧带兵快速前进。结果一下就碰上了贼军,打了个败仗,贼军追着刘典打,还冲进了德榜的营地,一阵乱枪扫射,贼军居然自己先跑了。 当晚投降的贼军超过四万人,他们说海洋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死了,这下贼军士气更低落了。 这时鲍超的军队也到了,贼军出来抵抗,又被咱们狠狠打败了一顿。 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的军队一起围攻嘉应州。十二月,贼军打开城门逃跑了,结果被咱们堵住了,跪地求饶的贼军超过六万,俘获斩杀的贼将七百三十四名,砍下的脑袋更是数都数不清,足足一万六千多颗!朝廷高兴坏了,直接赏了宗棠双眼花翎。
五年正月,宗棠凯旋而归! 广东的贼寇平定了,宗棠首先建议裁减军队和军费,增加练兵的经费。他还说,现在海禁开放了,没有船只和武器装备,咱们就没办法自强,所以就在马尾山下建立了船厂,还推荐沈葆桢去负责这件事。 正巧这时候,朝廷的军队在西边打回乱,打了很久都没什么进展,朝廷就让宗棠去陕西和甘肃督战。十月,宗棠带着自己手下的三千人西进,又让刘典另外招募三千人,约定在汉口会合。 结果半路上听说西捻军张总愚窜到了陕西,宗棠就先带兵去陕西剿灭张总愚了。
陕西和甘肃的回民,加起来有上百万,还跟捻军联合起来了。左宗棠到了武昌,上奏朝廷说:“我认为啊,东南的战事,关键在于水师,得用船;西北的战事,关键在于骑兵,得用马。捻军和回军都是骑兵,在平原上飞奔,咱们官军要是用步兵去对付他们,那肯定没戏。要说马的质量,西北产的马不如北方产的好。捻军的马大多是北方产的,所以捻军比回军打仗更厉害。我的军队只有六千人,我现在打算在内蒙古买些好马,训练一支骑兵,再配上双轮炮车。从襄阳、邓州出发,穿过紫荆关,直接到商州,然后去陕西。还要搞屯田,为长远打算。所以说,要打进陕西,必须先把关外那些贼寇剿灭;要打进甘肃,必须先把陕西的贼寇剿灭;要驻扎在兰州,必须先把各路贼寇都剿灭干净;这样才能保证后勤供应畅通,军队行动不受阻碍。至于进攻和停止,时间快慢,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希望皇上能授权给我,多给我点时间,让我从容地制定计划,保证最终取得胜利。”
朝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奏章,给他充分的自主权和时间,让他可以根据战况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左宗棠深知西北战事之艰巨,他明白,光靠武力征服,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必须采取长远之计,才能最终平定西北。他决定先从整顿军队开始,购置良马,训练精兵,并发展屯田,解决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有足够的战斗力,才能在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长期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公元1863年春天,咱们派了一万两千兵往西边去打仗。计划是用炮车对付捻军的骑兵,用骑兵对付捻军的步兵。捻军一看到炮车,都吓坏了,没打就跑光了。那时候陕西巡抚刘蓉已经卸任了,总督杨岳斌也正急着要回家。朝廷就让宁夏将军穆图善暂时代理总督,同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督促军队作战。咱们把军队分成三路进入陕西,安徽南部的镇总兵刘松山带着九千老湘军去支援陕西,山西按察使陈湜负责河防,他的军队也参与了这次行动。刘松山多次打败捻军,还跟四川的将领黄鼎、安徽的将领郭宝昌一起,在富平大胜捻军。
捻军抢掠了三原,沿着渭河北岸往东跑,回来的时候又分成几路从西边进攻,像一群鹿一样聚集在北山。左宗棠认为捻军比回军更厉害,得先对付捻军。他就下令各路军队依托黄河设营,准备把捻军围歼在泾河、洛河之间。捻军趁着军队还没集结完毕,又转向西边渡过泾河、渭河,想偷袭河南、湖北。后来大军逼近,捻军没办法再往南跑了,就跑到白水县。趁着大风大雨,他们偷偷摸摸地跑进了北山。左宗棠一方面要防备捻军和回军合兵一处,另一方面北山又穷又荒,军队行军途中粮食供应不上,所以他赶紧堵住了耀州。
十月,捻军败逃宜川,另一支捻军果然窜到了耀州,和回族匪徒一起攻打同官。驻守那里的军队抵挡不住,刘典、连升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大败敌军。“将士们虽然多次打败捻军,但总被回军牵制,军队行动迟缓;而留在宜川的捻军主力则继续北上骚扰延安,抢掠绥德,直奔葭州,回军也从延安出来攻陷绥德。左宗棠因为延安、绥德失守,上书请罪,朝廷商议要革了他的职。这时候北山以及扶风、岐山、汧阳、陇县、彬州、凤翔等地的回民,到处响应起义。捻军从南往北,行程一千多里;回军从西往东,也行程一千多里。陕西的官军和民军,能打的加起来不到五万人,可是回军一打就赢。刘松山等人收复了绥德,回军逃到米脂,捻军又分成几路往南逃窜。于是刘厚基从东北方向追击回军,刘松山等人沿着西岸追击捻军。军队到达宜川,回军大举出动阻击官军,双方激战了一天,回军被打败;而捻军则趁机抄小路翻山越岭,到了壶口,乘着冰桥渡过了黄河。左宗棠奉朝廷命令,因为山西东部地区靠近京畿,就亲自率领五千人前去支援,同时让刘典接替他督办陕甘军务。
那年十二月,捻军从垣曲杀进河南,一路北上直逼定州,他们的骑兵甚至都打到保定城下了,北京城里都紧张得戒严了。皇上狠狠地批评了那些负责带兵的大臣,像左宗棠、李鸿章,还有河南巡抚李鹤年、直隶总督官文,都被撤了职。左宗棠到了保定,他和他的部下松山等等,接连打败了捻军,把他们赶出了深州、祁州、饶阳、晋州。
那时候,捻军来去如风,几百里地跑来跑去,从直隶窜到河南、山东,又渡过黄河,过了吴桥,直逼天津。李鸿章觉得应该筑起一道长长的包围圈来困住捻军;而左宗棠认为应该一边防守一边进攻,在西岸坚守阵地,必须在东路派兵追剿,才能制止他们疯狂的奔逃。皇上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于是,勤王大军集结,左宗棠驻军吴桥,捻军在陵县、济阳一带徘徊,淮军、豫军接连被打败,捻军首领张宗愚最后跑到河边自杀了,西捻军就此平定。左宗棠回京朝见皇上,皇上对他大加赞赏,还问他平定西陲需要多长时间。左宗棠回答说五年,后来果然如他所说。
七年十月,左宗棠率领军队回到陕西,到达西安。这时,东北方向土匪董福祥等人,带着十多万兵马,在延安、绥德一带作乱;西南方向,陕甘回民白彦虎等人,号称二十万人,占据着甘肃的董志原。松山赶到后,打败了土匪,董福祥投降了;但是回民却更加四处烧杀抢掠,他们从西南方向杀出来,合力骚扰关中平原,黄鼎率军打败了他们。左宗棠率军进驻乾州,探子回报说回民的大营要搬到金积堡,左宗棠就分兵攻击,于是攻下了董志原,接连收复了镇原、庆阳,回民死了三万多人。左宗棠还督促壮丁们耕种,教他们学习区田、代田的耕作方法。他挑选荒地,拿出大量的国库银两,安置了十七万收容的饥民和投降的回民。到八年五月,左宗棠的军队驻扎到了泾州。
甘肃回族最厉害的三个首领,西边是马朵三,占据着西宁;南边是马占鳌,占据着河川地区;北边是马化隆,占据着宁夏和灵州。马化隆把金积堡当作老巢,这个堡垒正好卡在秦汉两条水渠之间,扼守着黄河的险要地段,控制着盐、马、茶叶等重要的贸易物资,赚得盆满钵满。金积堡周围五百多个寨子,回民聚集,到处都是他的党羽,他们经常抢掠汉族百姓的财产和子女。陕西的回民和甘肃的回民经常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马化隆利用新教煽动回民造反,大量购买战马,制造武器,表面上却装作对朝廷忠心耿耿,欺骗穆图善。董志原战役结束后,陕西的回民逃窜到灵州,马化隆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宽恕陕西的回民。左宗棠看穿了他的诡计,准备了三个月的军粮,首先攻打金积堡,以此作为收复整个陇右地区的开端。
等到在松山追击陕西回民到灵州,并扼守永灵洞后,马化隆害怕了,又再次为陕西回民求情,想拖延时间。穆图善相信了他的话,每天都说要安抚他们,绥远城将军还因此弹劾松山滥杀无辜,激化了矛盾。但实际上,马化隆根本没打算投降,他暗中召集各路回民,准备劫掠军饷。十一月份,左宗棠进驻平凉。九年后,松山阵亡,由他的兄子锦棠接替他的位置,接连打了胜仗,而中路和南路军队也战果累累,数千陕西回民归顺朝廷。等到夺取秦坝关后,马化隆更加窘迫,于是到军营请求投降,结果被处死,他的城堡也被夷为平地。甘肃的回民被迁徙到固原、平凉,陕西的回民被安置妥当,并受到严格的管控,宁夏和灵州也恢复了平静。左宗棠上奏朝廷,请求进一步收复河湟地区,但这时发生了伊犁之战,朝廷命令左宗棠分兵驻守肃州,于是派遣徐占彪率领六千人前往。
十年七月,左宗棠率领大军从平凉移驻静宁。八月,到达安定。河州的敌人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向东进攻,必须绕过洮河的三甲集,集西的太子寺,再往西是大东乡,这些地方都是险要之地。各路将领分头攻击,全部被击溃平定。这时回族首领朵三已经死了,马占鳌看到官军深入,西宁的回民已经归顺,自己的退路被切断,于是也投降了。河州平定。
十一月的时候,咱们调兵到兰州去了。之前左宗棠因为伊犁的事带兵往西走,那时候肃州那边乱得很,回族首领马文禄本来已经投降了,听说关外打仗很紧急,又反过来占了城叛乱。等左宗棠的军队到了,他就死守城池,还向西宁求救。陕西的回族首领白彦虎、禹得彦也暗中帮助马文禄。这时候,左宗棠的军队到了,西宁的土著回族和陕西的回族都造反了,推举马本源当元帅。西宁东北边被湟水挡着,两座山对峙着,古时候叫湟中。叛军占据险要地势扎营,结果很快被打败,丢下很多马骡子在山谷里,逃跑了,跑到巴燕戎格去了。大通的都司马寿又煽动向阳堡的回族杀害汉人造反。
十二年正月,左宗棠攻打向阳堡,攻破城门冲进去,杀了马寿,然后攻破了大通,又打到巴燕戎格,杀了马本源,河东、河西的回族据点都投降了。马文禄占据着肃州,用花言巧语请求投降,又招揽关外的回族来帮忙守城,连续进攻都没能拿下。八月,左宗棠亲自来视察军队,马文禄登上城楼看到帅旗,吓坏了。他请求出关去打贼来表示效忠,没被允许。金顺、左宗棠的军队大规模集结,马文禄走投无路投降了,最后被处死了。白彦虎逃到关外去了,肃州平定了。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还加封了一等轻车都尉。他还上奏朝廷,请求在甘肃设立乡试考场,并设置学政。
十三年,左宗棠升任东阁大学士,继续留在甘肃处理政务。从咸丰年间开始,天下大乱,广东的盗匪最厉害,其次是捻军,再次是回族叛乱。左宗棠亲手平定了这些叛乱,到了现在,陕西、甘肃都安定了,而且塞外回族叛乱也平息了,朝廷对他非常器重。
话说有个塞外首领叫帕夏,本来是安集延地区的一个大人物,相当于部落首领。安集延以前属于阿克苏,后来阿克苏被俄国给灭了,就剩下安集延孤零零的。帕夏害怕俄国压过来,就跑到咱们边境来了。他占据了喀什噶尔,慢慢地吞并了南边的八座城池,还打败了驻守在乌鲁木齐的回族首领妥明。这个妥明啊,是西宁的回族人,一开始是带着新教的信仰跑到关外来的。同治年间,趁着陕甘地区汉族和回族闹事,他就占据了乌鲁木齐。帕夏打败妥明后,妥明投降了,帕夏顺势把北路伊犁的城池都占领了,收他们的税。后来妥明被赶走了,最后死在了外面,而白彦虎就躲在乌鲁木齐,还听帕夏的。帕夏很会管理回族人,还跟英国、俄国来往,买武器装备自己用。英国人暗地里帮他,想让他自立为国,来牵制俄国。当时,俄国因为回族人骚扰边境,就带兵来打回族人,占领了伊犁,还说下一步要拿乌鲁木齐。
光绪元年,左宗棠平定了关中和陇右地区,正准备出关作战,这时候海防问题又闹起来了。很多人说,自从清高宗(乾隆帝)平定新疆以来,每年都要花掉几百万两银子,简直就是个无底洞。现在又要倾尽全力支援西线军队,万一有什么意外情况就顾不上了,这策略太不好了。应该听英国人的建议,允许帕夏自立为国,成为我们的藩属,停止西征,把力量都放在海防上。李鸿章特别支持这个说法。左宗棠说:“关中和陇右刚平定,不赶紧把国家以前失去的土地收回来,反而割让出去让他自立为国,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万一帕夏守不住,不是被英国吞并,就是被俄国吞并了。咱们的地盘缩小了,重要的边境要塞都丢了,防卫的军队不能减少,军费照样要花。对海防没好处,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威信,还会长期动乱。这绝对不行!”军机大臣文祥也支持左宗棠的意见,最后决定出兵,不撤军。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军事,金顺协助他。
公元1876年三月,我到了肃州(今甘肃酒泉)。五月,左宗棠率领军队北渡天山,和金顺军的部队一起先攻下了乌鲁木齐,白彦虎这小子逃到了托克逊。九月,我们又拿下玛纳斯南城,北路战事平息了,于是开始计划南路作战。 左宗棠下令说:“回部人民长期受安酋(指阿古柏)的压迫,早就盼着太平日子了。大军所到之处,不准抢掠,不准滥杀无辜!王者之师应该像及时雨一样,现在正是时候啊!”
公元1877年三月,我们攻下了达坂城,把抓到的所有缠回人(指阿古柏的军队)都放了,让他们回家。南路敌军一听这个消息,吓得不轻,第二天,我们就收复了托克逊城。同时,占彪和孙金彪的部队也接连攻破了几个城池和关隘,罗长祜等将领收复了吐鲁番,一万多缠回人投降了。阿古柏服毒自杀了,他儿子伯克胡里杀了自己的弟弟,然后逃到了喀什噶尔。
白彦虎逃到了开都河附近,左宗棠想抓住他,但奏折还没递上去,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的大臣就来上奏说,西域的事宜应该划定疆界,朝廷的大臣们也觉得西征花费巨大,乌鲁木齐和吐鲁番都收复了,可以停兵了。左宗棠叹了口气说:“现在正是可以乘胜追击的好时机,却要采取划地自守的策略吗?”他坚决上奏反对,皇上也同意了他的意见。当时俄国正在和土耳其打仗,金顺建议趁机攻打伊犁。左宗棠说:“不行!用兵一定要光明正大,如果我们不正当用兵,人家就有理由反驳我们了。”八月,左宗棠在曲会会师,率领主力部队沿大道向开都河进发,其余部队,比如虎恩等将领率领的奇兵,则从库尔方向出击。白彦虎逃到了库车,又往阿克苏跑,左宗棠的军队一路追击,白彦虎又逃到了喀什噶尔。大军收复了乌什,接着收复了南疆东部的四个城池,何步云率领喀什汉城投降。伯克胡里收留了白彦虎,然后就出力攻打汉城。结果大军一到,他又逃到了俄国。西部的四个城池相继被攻克,左宗棠上奏朝廷,皇上封他为二等侯。布鲁特十四部都争着来归附我们。
公元1874年(光绪元年)正月,朝廷上奏章讨论新疆建省的事宜,同时请求和俄国谈判,收回伊犁,处理叛乱分子。皇帝下令派遣全权大臣崇厚出使俄国。俄国提出了通商、划界、赔款这三个条件。崇厚匆忙签订了条约,结果遭到朝臣们的强烈反对,议论纷纷,迟迟无法决定。
宗棠上奏说:“自从俄国占据伊犁以来,不断蚕食我们的土地,新疆的领土每天都在减少,形势危急。俄国把伊犁当成自己的府库,我们要求收回伊犁,他们就要我们赔付500万卢布。也就是说,俄国归还伊犁,对他们没有损失,而我们收回伊犁,得到的只是一片荒凉之地。现在崇厚又打算把额尔古纳河和特克斯河流域划给俄国,这等于把伊犁西南的土地割让给俄国了!现在正是和平时期,竟然有人想通过割地来求和,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我们还没开一枪一炮,就轻易放弃重要的土地,这绝对不能答应!俄国商人一心只想做生意,他们的政府四处设立领事馆,想借着通商的名义深入我国腹地,这更不能答应!我认为俄国人居心叵测,他们错误地估计我们国家可能会厌倦战争,所以利用全权大臣来牵制新疆的将领。现在我们应该先用外交手段,巧妙周旋,如果不行,就只能用武力解决,坚决争取胜利!虽然我年老体衰,能力有限,但我仍然义不容辞!”皇帝被宗棠的奏章所激励,非常赞赏他的意见。崇厚因此获罪被罢免,皇帝任命曾纪泽出使俄国,重新谈判条约。
于是,宗棠主动请缨,前往哈密,准备收复伊犁。他安排金顺率军从精河出发,作为东路军;张曜率军沿特克斯河前进,作为中路军;锦棠率军经布鲁特游牧区,作为西路军;同时,他还分别派遣谭上连等人驻守喀什噶尔、阿克苏、哈密,作为后方支援部队。总兵力达到四万多人。
公元1877年(光绪三年)四月,宗棠的灵柩从肃州出发,五月到达哈密。俄国听到中国大军出征的消息,增兵防守伊犁和纳林河,还派兵船在海上巡逻,企图震慑北京,同时天津、奉天、山东都加强了戒备。七月,朝廷下令召回宗棠回京担任顾问,由锦棠接替他的指挥权。而俄国也慑于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害怕战争全面爆发。
公元1878年(光绪四年)正月,中俄议和成功,俄国归还了伊犁,俄国的海军也撤兵了。
左宗棠打仗特别会看时机,从来不墨守成规。他筹划西征的事,尤其把节省兵力、充足军饷作为首要策略。一开始西征的时候,他担心各省的军饷供应不上,就想着向外国借钱。沈葆桢不同意他的意见,皇上就下旨说:“宗棠把西征的事扛在了肩上,国家又怎么会吝啬几百万两银子呢?拨款五百万,准许他再向外国借五百万。”西征打了二十个月,新疆南北两座城池全部收复,这全靠后勤保障给力啊!
一开始讨论西征的时候,宗棠主张发展屯田,当时很多人觉得他想法老套。后来大家看了宗棠的奏折,了解到关内外旧有的屯田制度弊端,那些挂着兵籍的人不能务农,所以宗棠建议把兵和农分开,精简强壮的士兵,把那些身体弱的士兵安排去屯垦,这才让大家服了他的老谋深算。他进京朝见皇上后,皇上赏赐他在紫禁城骑马,还派了两个内侍扶着他上殿,任命他为军机大臣,还兼管翻译机构。
国家长期太平,军事力量松懈,而海外各国都标榜自己强大富裕,虽然中国屡次平定大乱,他们私底下还是觉得中国很脆弱。直到宗棠平定了阿古柏,外国人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刚到北京的时候,内城有一座教堂,楼很高,能俯瞰皇宫,民间就谣传左宗棠来了,那楼就要被拆了,为了安抚民心,宗棠才下令制止了这种说法。可见他威望之高啊!但是,他在军机处和翻译机构任职,跟同事关系相处得不太融洽。宗棠自己也不喜欢待在京城里,就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九月,他就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了。
有一次他巡视吴淞,路过上海,西方的洋人们竖起了龙旗,鸣放礼炮,迎接他的阵仗非常隆重。
九年的时候,法国人攻打越南,左宗棠主动请缨,要去云南督师。他下令让老部下王德榜在永州招募军队,这支军队叫做“恪靖定边军”。结果法国那边突然要和谈了,所以就停止了王德榜的行动。十年的时候,云南和越南的边防军队战败了,朝廷把左宗棠召回京城,再次让他担任军机大臣。法国人又大举入侵,朝廷下令让左宗棠去福建视察军队,同时还下令让王珍的儿子王诗正率领军队渡海去台湾,这支军队叫做“恪靖援台军”。王诗正到了台南,被法国军队阻拦住了,而与此同时,王德榜率领各路军队在谅山取得了大胜。后来和谈成功了,左宗棠再次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七月,他在福州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位,谥号文襄。他的功绩被载入京师的昭忠祠和贤良祠,湖南以及其他他立下功劳的省份也为他建立了专祠。
左宗棠这个人很有才略,办事能力很强,性格刚毅,这是他天生的秉性。穆宗皇帝曾经劝诫他要避免心胸狭隘。他早年没出名的时候,和曾国藩、李鸿章交往,气势上比他们俩还要盛。中兴时期那些将领,大部分都是曾国藩推荐提拔的,即使官位很高,也都尊崇曾国藩。只有左宗棠敢和他对着干,一点也不服软,有时候和曾国藩意见一致,有时候又不一样。曾国藩凭借学问来约束自己,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总是主张和解;而左宗棠则锋芒毕露,直接对抗敌人,所以士人们更加拥护他。但是左宗棠喜欢自夸,所以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品德和才能上都比不上曾国藩培养的多。他生了四个儿子:孝威,是举人,靠荫封做了主事,早逝,朝廷表彰了他的孝行;孝宽,是郎中;孝勋,是兵部主事;孝同,是江苏提法使。他的孙子左念谦继承了侯爵位,担任通政司副使。
话说啊,大家伙儿都说左宗棠的功劳很大,他的为人正直,忠心耿耿,那也是相当厉害的。他清廉得很,从来不抱怨穷;勤劳得很,从来不说辛苦。对待将士,真诚可靠,把将士们的心都感动了。他治理百姓也很有一套,每攻下一个地方,都招安抚慰百姓,老百姓都像回家一样高兴。有人说左宗棠有雄才大略,但是治理百姓却用的是仁义之治,这话说得真对!
左宗棠刚开始带兵打仗的时候,胡林翼给他写信,告诉湖南的老百姓说:“左宗棠啊,他连家都不顾,每年只给自己留三百六十两银子家用。”曾国藩看到他住的幕僚营房太小了,就另外给他做了两顶帐篷送给他,可见他有多么清廉节俭。开始的时候,他和曾国藩议事意见不合,等他听说曾国藩去世了,就说:“在国家大事上尽忠,在识人方面有远见,我自愧不如他啊!”从此以后,他的志向就更加远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