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字少穆,是福建侯官人。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有天赋。二十岁的时候,参加乡试考中了。后来被巡抚张师诚邀请到幕府工作。嘉庆十六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然后被授予编修的官职。他先后在江西、云南主持乡试,还参与了会试的阅卷工作。升任御史后,他上奏弹劾福建闽安副将张宝,说张宝接受海盗投降,应该严加处置,防止他骄傲自满,结果他的奏疏得到了皇帝的采纳。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放,担任杭嘉湖道,负责修筑海塘,兴修水利。
道光元年,他听说父亲生病了,就请求告假回家。第二年,他又被起用,任命为淮海道,但他还没上任,就被署理浙江盐运使。之后又升任江苏按察使,因为他治狱非常严明而闻名。道光四年,江苏发生大水灾,他署理布政使,负责赈灾。不久,他母亲去世,按照制度要守孝,但他被朝廷委派去南河修筑高家堰堤,工程完成后才回到家乡守孝。道光六年,朝廷命他署理两淮盐政,但他因为守孝期未满而推辞了。守孝期满后,他补任陕西按察使。之后升任江宁布政使,但因为父亲去世再次回家守孝。道光十年,他又补任湖北布政使,后来又调到河南,最后又调回江宁。道光十一年,他被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他上奏指出,稭料是河工最大的弊端,亲自前往各地察看;他还说碎石可以作为埽工的辅助材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道光十二年,他调任江苏巡抚。当时吴中地区连续发生饥荒,他奏请朝廷免除欠税,并筹措抚恤金。他以前在藩司任职时,制定了一套赈灾章程,效果很好,这次仍然沿用,很快就解决了积弊。赈灾结束后,他又开始筹备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他还清理了各种账目,解决了所有积压的诉讼案件。对属下官员的考核,他曾这样说:“考察官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必须把所有大小政务都认真思考清楚,才能判断属下官员是否尽职尽责。如果上司自己都没有尽心尽力,又怎么能考察下属的真假呢?我只有抱着这种不敢懈怠的心态,才能和属下一起踏踏实实地做事。”皇帝看到后非常嘉奖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首先,陶澍总督上奏疏浚三江,当时徐方是按察使,负责全面统筹这件事,后来因为忧虑而离开了。等到黄浦江和吴淞江的工程完工了,徐方就接手了还没完成的工程。其中刘河工程最重要,拨款十六万五千多两银子;白茆河工程次之,官绅们集资捐献了十一万两银子,两条河同时开工,并且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这两条河以前都通海,容易淤塞,而且开凿工程量巨大,所以改成了清水长河,和黄浦江、吴淞江连通。在靠近大海的地方修建闸门和水坝,这样潮汐带来的泥沙就不会淤积到河道里了,内河水位上涨,就可以通过水坝泄洪入海。此外,他还对原河道进行改道,逢弯取直,节省了三万多两银子。他还疏浚了附近刘河的七浦河,以及白茆河附近的徐六泾、东西护塘等河流。又疏浚了丹徒、丹阳运河,以及宝带桥泖淀等水利工程,一件一件地兴办起来,这给苏州地区带来了几十年的好处。他先后担任了两个江宁布政使和两江总督。
十七年,他升迁为湖广总督。荆州、襄阳地区常年遭受水灾,他大力修缮堤坝,水患终于消除了。在整顿盐课方面,他发现降价来打击私盐贩卖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就严厉打击私盐走私,盐税收入大幅增加。湖南的镇筸兵非常强悍,经常闹事,他巡视抚慰,暗中推荐杨芳总兵,提拔他为提督,调到辰州驻守,加强了苗疆地区的防务。
十八年,也就是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提议禁止鸦片,这事儿就让朝中大臣们讨论开了。林则徐觉得必须严厉打击,他说:“这祸害不除掉,十年以后,咱们不仅没钱交税,连军队都凑不齐了!”皇帝觉得他说的对,就召见了他好多次,足足十九次呢!然后就派他当钦差大臣,去广东查办鸦片案,十九年春天,林则徐到了广东。
广东总督邓廷桢之前已经下了禁令,抓捕贩卖鸦片的人,那些外国商人一听风声不对,赶紧跑回国去了。林则徐发现水师提督关天培这个人忠诚可靠,又很能打仗,就让他整顿军队,做好准备。林则徐给英国领事义律下命令,让他上交鸦片,把那些装鸦片的船赶走。结果义律交出了两万多箱鸦片,林则徐亲自到虎门验收,然后就在海边烧掉了,烧了四十多天才烧完。
林则徐还制定了外国商人走私鸦片的罪名,按照对外国犯人的处罚办法,人要处死,货物充公,还要让他们写保证书。别的国家都听话,就义律在那儿磨磨唧唧的不肯配合。于是林则徐就开始检查沿海的炮台,把虎门定为第一道防线,横档山、武山是第二道防线,大小虎山是第三道防线。海路到横档山就分成了两条,右边有很多暗礁,左边经过武山前面,水比较深,外国船都从这里进出。关天培建议在这里设置双层木排铁链,还在虎门的河角加建炮台,后来来的英国商船都不敢进来了。义律想让林则徐同意他去澳门装货,想偷偷囤积鸦片再贩卖,林则徐严厉拒绝了他,义律只好偷偷躲在尖沙嘴外的海面上。
话说,英国人竟然殴打中国老百姓,咱们不交出犯人,就断了他们的粮食,还把买办和工人撤走了,想困住他们。到了七月,义律那家伙,假装要粮食,竟然用货船装兵攻打九龙山炮台,还好咱们参将赖恩爵把他们打跑了!皇上听说后龙颜大悦,还说:“既然已经动手了,就不能再示弱!你们大胆去做,别怕担责任,就怕你们畏畏缩缩的!” 御史步际桐说,英国人要咱们写个什么保证书,但英国人很傲娇,根本不肯写,所以咱们更应该要他们写!
后来,义律又让澳门的洋人帮忙说情,想让装鸦片的船回国,其他的货船就让咱们检查一下。到了九月,英国的商船已经准备好了保证书要进港,结果义律又派兵船来阻拦,还开炮攻击!关天培和游击麦廷章带兵狠狠地打败了他们!十月,英国人又来犯虎门官涌,咱们官军分成五路进攻,打了六仗,全胜!皇上就下令停止和英国的贸易,还公布了他们的罪状,并且命令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严加防范。之前皇上已经任命了林则徐为两江总督,现在又调他去两广。广州府尹曾望颜建议干脆跟所有外国断绝贸易,禁止渔船出海。
林则徐却说:“要是咱们直接跟英国断绝贸易,其他国家反而会高兴,这叫‘此盈彼绌’,可以用夷制夷。但要是跟所有国家都断绝关系,他们反而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广东老百姓靠海吃饭,要是都禁止他们出海,那可坚持不了多久啊!” 当时英国的船都停在远海,用好处诱惑咱们老百姓接济他们,帮他们销烟。到了第二年春天,林则徐就让关天培偷偷地把炮械装好,雇佣渔民出海埋伏,趁着夜里顺风放火,烧毁了那些勾结英国人的船只,这才断了他们的接济。五月,又在磨刀洋烧毁了英国船只。
后来探子发现新的敌船正往北走,林则徐就上奏朝廷,请求沿海各省戒严。他还说英国人反复无常,要是他们直接去天津要求通商,咱们应该表示友好,按照嘉庆年间的老规矩,把递交国书的人从内地送到广东去。
六月,英国的船到了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给挡回去了。结果他们跑到浙江,攻陷了定海,还抢了宁波。林则徐就上奏皇帝,主动请罪,同时秘密地说明了军事行动不能停止,大概意思是这么说的:“英国佬在广东受了挫,所以就跑到浙江来闹事。虽然这次变故出乎意料,但他们走投无路的情况,其实早就在预料之中。他们就是太狂妄自大了,越是走投无路,就越想显示他们的嚣张跋扈,想吓唬吓唬我们,甚至可能暗中另有阴谋诡计,想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一切阴谋诡计都不行,他们最终还是会乖乖地低头认输。只是恐怕有些人会觉得咱们内地的船炮不是外国人的对手,与其这样长期耗下去,不如想办法拖延时间。但是要知道,这些外国人的贪婪是没完没了的,他们会得寸进尺,如果我们威慑不了他们,那麻烦就永远没完没了了。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这是不得不考虑的。” 然后他就请求带着罪责去浙江,跟着军队去出力。
七月,义律到了天津,给总督琦善写信,说广东烧毁鸦片这事儿,责任在林则徐和邓廷桢两个人身上,他们狮子大开口要钱,没谈拢,还被骂了一顿,所以才跑到这里来告状。琦善把义律的信报给了朝廷,皇帝这才开始重视这件事。
话说英国船只在广东沿海附近晃悠,还接连在莲花峰下和龙穴洲吃了败仗。捷报还没送上来,九月,皇帝就下旨了:“鸦片毒害内地,特地派林则徐和邓廷桢一起查办,本来指望彻底肃清内地,斩断鸦片来源,随时随地,妥善处理。可是自打查办以来,国内奸民违法的事没处理干净,国外鸦片的来源也没断绝,沿海各省纷纷调兵遣将,耗费钱粮,劳师动众,都是林则徐他们办事不利造成的!” 然后皇帝狠狠批评了林则徐他们,下令他们立刻进京,并且让琦善代替林则徐。没多久就议决把林则徐革职,但又让他回广东候着,等候进一步的调查和安排。琦善到了之后,英国的义律就要求赔偿鸦片钱,还要在厦门、福州开埠通商,皇帝一听大怒,又下令准备打仗。到了二十一年春天,皇帝给了林则徐四品卿衔,让他去浙江镇海协防。这时候琦善虽然因为擅自跟英国人谈香港的事被抓起来了,但是战争和谈还是没个准信儿。五月,皇帝又斥责林则徐在广东不能又立功又树威,夺了他的卿衔,把他发配到伊犁去。正赶上黄河决堤淹了开封,半路上林则徐奉命去帮忙治理黄河,到了第二年,工程完工,他又继续去伊犁戍守,可这时候浙江、江南的军队却接连打败仗。这年秋天,和议终于达成了。
二十四年,新疆开始发展农业,屯田垦荒,将军布彦泰请求让林则徐负责这件事。林则徐走遍了南疆八座城池,疏通水源,开挖沟渠,开垦了三万七千多顷土地,请求把这些地分给回民耕种,还把屯兵改成了操练防务,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二十五年,林则徐被召回京城,担任四五品京官候补,不久又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他被任命为陕西巡抚,但留在了甘肃,和布彦泰一起平定叛乱,抓住了叛乱的首领。
1847年,他当上了云贵总督。云南汉族和回族之间打来打去,互相杀戮,已经持续十几年了。碰巧保山地区的回民告状到了北京,汉族百姓也跟着闹事,把官府给砸了,还把澜沧江上的桥给拆了,想阻止官兵过来。当时的镇守官员根本没办法控制住局面。 这时,林则徐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不分汉族回族,先把好人坏人区分开来。
1848年,他亲自带兵去平乱。路上听说弥渡县的回民又闹事了,他就立刻调兵过去,捣毁了他们的老巢,杀了数百个匪徒。保山的老百姓听说林则徐来了,吓得赶紧把犯人绑起来迎接大军,把为首的几个杀了,其他的参与者也都散了。林则徐还把汉族和回族的族长叫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接着,他又在永昌、顺宁、云州、姚州等地,把这些年杀害官员的重犯都抓了起来。他威信和恩德都传遍了各地,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皇上给他加封太子太保,还赏赐了花翎。
1849年,腾越边境的野蛮人又来骚扰,他又派兵平定了叛乱。后来因为生病,他就请求退休回家了。过了几年,咸丰帝继位后,多次下诏书召他回来,但他还没到京城,就碰上广西的洪秀全造反了,皇上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让他带兵去剿灭太平军,还让他兼任广西巡抚。结果他在去广西的路上,途径潮州的时候病死了。林则徐在南方威望很高,百姓都敬畏他,坏人们一听说他来了,都吓得不敢动弹。他半路去世,全国上下都很惋惜。皇上给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云南和江苏都把他列入名宦祠,陕西还专门为他修建了祠堂。
林则徐才华横溢,见识非凡,为人谦虚,待人真诚,大家都愿意为他做事,他到哪里,哪里就政绩显著。道光年间,东南地区漕运出了大问题,咸丰帝私下问他怎么办,他写了奏折,详细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还提出了关于京畿地区水利的建议。咸丰帝本来想让他负责这件事,但后来没实现。后来海疆出现问题,当时大家都担心英国最强,只有林则徐说:“真正威胁中国的,是俄罗斯!”后来证明他的话是对的。
邓廷桢,字嶰筠,是江苏江宁人。嘉庆六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好几次参与乡试和会试的阅卷工作,大家都觉得他选拔人才很公正。嘉庆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台湾知府,但浙江巡抚蒋攸铦请求把他留在浙江,于是他就补了宁波知府的缺。后来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被任命为陕西延安府知府,之后又历任榆林、西安知府,因为他断案公正,深受百姓好评。他曾经平反了韩城和南郑两地的冤假错案,还帮助同州一个寡妇和她的孩子脱离困境,陕西老百姓都为他歌颂,这名声还传到了京城。嘉庆二十五年,他被破格提拔为湖北按察使,并代理布政使。当时沿江百姓的田地多年来被水淹没,但赋税却依然照收,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便请求朝廷免除这些赋税。
道光元年,他升任江西布政使。之前他在西安做官的时候,因为没有查清楚渭南县令故意陷害县民柳全璧杀人案的真相,而被降职。本来要发配到边疆戍守,但宣宗皇帝知道他为人正直,没有私心,所以特地免除了他的戍边处罚,还给了他七品官衔,让他在直隶地区任职。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通永道。道光四年,他升任陕西按察使,之后又升任陕西布政使。道光六年,他升任安徽巡抚。从嘉庆年间开始,安徽就多发大案要案,凤阳、颍州两地民风尤其彪悍,经常需要用军队来镇压,朝廷也多次下令缴械,但私藏武器的情况依然很多。邓廷桢就定下期限,责令保长负责,超过期限或者私自制造武器的,就依法惩处。他任用官员都非常得力,当地嚣张跋扈的风气也逐渐收敛。以前安徽颍州有个规矩,如果三个人以上用凶器伤人,就要发配到边远瘴气弥漫的地方充军,他们的妻子也要发配。邓廷桢上书朝廷说:“虽然悍匪恶霸应该严惩,但是妇女顾及名节,很多人为了免受惩罚会自残甚至自杀,她们的苦衷值得同情,所以请求废除这个旧例。”
安徽发生水灾的时候,他亲自乘坐小船去勘察灾情,赈济灾民。他还修复了安丰塘和芍陂水门,疏浚了凤阳沫河,加筑堤坝闸门。他严厉打击盗匪,多次抓获重大盗贼。因为抓获了在南河掘堤的罪魁祸首陈端,他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他在安徽任职十年,政绩显著,社会安定,境内一片和谐。
话说十五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上了两广总督。当时鸦片盛行,白花花的银子都流到外国去了,这可是个大问题。
十六年,英国商人用大船装满了鸦片,他就下令禁止进口,不让那些船进港,就让他们停在海面上,还下令把他们赶走。可是沿海那些不法之徒跟英国人勾结,一时半会儿还真禁不住。 他跟提督关天培一起加强海防,几次在大小屿山和急水洋一带抓到走私鸦片的船,缴获了大量的白银,这些银子都用来赏赐那些有功的人,狠狠打击了那些囤积鸦片和私贩鸦片的人。
十八年,英国船载着五百多名外国男女到澳门居住,他下令把他们遣送回国。朝廷开始讨论禁烟的事,他上奏说:“要是对达官贵人严厉执法,老百姓自然就容易管了;要是咱们国内的禁令够严厉,外国货自然就销不掉了。”
十九年,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来禁烟,他和林则徐一起齐心协力,把那些装满鸦片的船上的鸦片都搜出来烧掉了,严惩私贩鸦片的人;用兵力震慑他们,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具体情况可以看林则徐的传记。那些不法之徒因为失业了,就开始到处造谣生事。他上奏朝廷解释说:“我打击鸦片已经三年了。那些有钱有势的坏人,有的被处罚,有的逃跑了,家破人亡,所以就怨声载道。说我查处鸦片是为了讨好皇上,说我抓人是为了邀功,说我侦查是耍阴谋诡计,说我审讯是滥用酷刑。他们诬陷我收受贿赂,说我中饱私囊。他们还说我提的建议是为了敛财,说我制定的新规是为了徇私枉法,各种荒唐的谣言满天飞,其实都是那些鸦片贩子在发泄不满。”皇上看到奏章后安慰鼓励了他。
一开始,朝廷要调他去两江和云贵,但他都没去成,因为福建的防务紧急,所以就让他当了闽浙总督。他买了十四门洋炮运到福建,可是福建沿海没有内港,炮台只能建在海滩上,沙子松软不结实,他就上奏朝廷,把炮台改成炮墩,用沙子夯实堆起来,外面再用船只保护。他还招募水师,打扮成商船的样子出海巡逻,打击走私。
二十年三月,英国船只窥探厦门,他派提督程恩高等将领在梅林澳迎战,把英国船只打跑了。有些奸商勾结外国人走私鸦片,他就下令水陆两军严厉查缉,一经发现就立刻攻击,抓获了不少人。六月,英国船只又驶入厦门,想跟咱们通商,他坚决拒绝,结果英国人就开炮攻击我们的炮台。参将陈胜元、守备陈光福奋勇抵抗,打死了敌人前队好几个人,炮火也伤了不少敌人,英国船只这才逃跑了。与此同时,英国人还袭击了浙江定海,他本来要带兵去剿灭,走到清风岭的时候,朝廷下令说福建防务更重要,让他留在福建,于是他就驻兵泉州,招募训练士兵。他还上奏朝廷说:“英国有二十多艘船停在定海,咱们内地来的船只一时半会儿很难靠近,必须得造一些坚固大型的船,多装备一些火炮,从别的路偷偷摸摸地过去,才能打赢他们。”
九月,朝廷因为他在广东处理事情不利,反而激化了矛盾,就把他和林则徐一起革职了。第二年,琦善撤掉了沿海的兵力,虎门失守了,朝廷又追究他长期担任两广总督,却没做好营务,于是他和林则徐一起被发配到伊犁戍边。二十三年,他被释放回京。后来朝廷给他恢复了三品顶戴,任命他为甘肃布政使。他提议要清理荒地,亲自去勘察,从银州一直到洮州、陇州,再到酒泉,一共找到了将近两万顷荒地,还有番贡地一千多顷,宁夏马厂也归公了一百多顷。他把熟地重新登记造册,荒地则招募百姓开垦,朝廷很高兴,又给他恢复了二品顶戴。二十五年,他升任陕西巡抚,兼署陕甘总督。当时蒙古地区的土匪作乱,他派兵在硫磺沟伏击,平定了叛乱。不久之后,他又回到陕西任职。二十六年,他在任上去世了。
廷桢这个人,他的为人处世早就在当时很有名气了,虽然屡屡受挫,但他总是能重新站起来。宣宗皇帝很了解他,所以最终还是重用了廷桢。他喜欢学习,又爱惜人才,幕府里聚集了很多名士,他每天都坚持学习讨论。尤其精通音韵学,他写的笔记、诗词都流传于世。他的儿子尔恒,也做到陕西巡抚的高位,也有他的传记记载。
廷桢离开福建后,过了一年多,英国军队又来了,占领了厦门,然后打起了台湾的主意。总兵达洪阿和台湾道姚莹多次击退了他们。等到和议达成之后,达洪阿和姚莹却都受到了处罚。
达洪阿,字厚庵,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护军一步步升迁到总兵。道光十五年,他调任台湾镇总兵。道光十八年,他平定了嘉义县匪首沈和等人的叛乱,皇帝赏赐了他花翎,并加封为提督。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国军舰来到鸡笼海口,达洪阿和姚莹督率军队抵抗。副将邱镇功用大炮击断了敌舰的桅杆,敌船撞上暗礁,船毁人亡,抓获斩杀了许多敌人,达洪阿因此被赏赐双眼花翎。九月,敌船再次来到鸡笼三沙湾,又被他们击退了。他们还平定了嘉义、凤山的土匪,达洪阿被授予骑都尉世职。道光二十二年,敌船侵犯淡水、彰化之间的大安港,企图进入港口。达洪阿和姚莹商量对策,姚莹说:“不能和他们在海上硬碰硬,一定要用计策消灭他们。”于是他们招募渔船,让渔民假装投降当向导,诱骗敌人从土地公港进入,等敌船搁浅在河道中央,再发动攻击,大获全胜,落水而死的敌人不计其数,那些躲进渔船的敌人也被全部杀光。皇帝下诏嘉奖台湾三次打败敌人,称赞达洪阿等人智勇双全,大长了国家的威风,赐给他“阿克达春巴图鲁”的称号,并加封太子太保。之后,敌船虽然还在外洋游荡,伺机袭击,但都被他们多次俘获,最终再也不敢轻易靠近了。
话说英国军队又攻陷了定海,浙江、江苏的军队接连打败仗,没办法,只能跟英国人议和了。英国将军濮鼎查说,台湾杀死的那些人都是遇难的难民,达洪阿他们却谎报军功,夸大战果。朝廷就派总督怡良去台湾调查。结果,朝廷一下令就把达洪阿他们革职查办,抓了起来。当时兵民们都很不服气,场面一度很紧张,达洪阿他们赶紧出来安抚才算平息了事态。到了北京,达洪阿他们被关进了刑部大牢,后来又放出来了,还被封了个三等侍卫,派去哈密办事。后来又当了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道光二十六年,他和陕甘总督布彦泰一起平定了黑错寺的土匪。道光三十年,他升了副都统。
咸丰元年,他跟着大学士赛尚阿去广西剿匪,攻破了紫金山西南的炮台。后来因为生病回北京了。咸丰三年,广东的土匪打到了北京附近,他就率领八旗兵去临洺关打仗。跟着钦差大臣胜保一起在静海打仗,打了四仗,都打赢了,一直追到下西河,结果副都统佟鉴和天津知县谢子澄都战死了。朝廷批评达洪阿先撤退,把他革职了,让他留在军营继续效力。咸丰四年,他在献县打败了土匪,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后来他又去阜城追击土匪,结果受伤了,最后死在了战场上。朝廷追赠他都统衔,给了他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的世袭爵位,还给了他“壮武”的谥号。姚莹给他写过传记。
话说啊,大家普遍认为林则徐那是个人才,本事大着呢!他禁烟那事儿,虽然是皇上直接下令,但他行动太快了,有点操之过急。结果呢,跟外国人起了冲突,还被小人陷害,给罢官了。有人说,要是广东的事情一直都靠他处理,他好好掌控局面,也不会搞成那样。
林则徐快被贬官的时候,上书皇上说:“从道光元年开始,广东海关收了三千多万两银子,要利用这笔钱,就得防范风险。要是拿这笔钱的十分之一来造船造炮,对付洋人就绰绰有余了!”这话说得真在理!可惜啊,当时朝廷内政烂透了,对外情况又了解得少,说和谈也好,说打仗也好,都没抓住重点,这祸事能躲得了吗?
邓廷桢跟林则徐一条心,一起抵抗外敌,保住了边疆。还有达洪阿、姚莹在台湾打退了敌人,他们能守住,是因为敌人也没全力进攻,朝廷虽然也怪罪他们,但最后还是把他们官复原职了。这些人最后都平反了,名声传遍天下,史书上也记下了他们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