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霖,字宗觐,是福建闽县人。乾隆五十二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毕业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后来一步步升迁到郎中。有一次,束鹿县有个老百姓叫王洪中,被人群殴,官司却打不赢,最后想不开自杀了。陈若霖认真调查,查明了真相,因此受到表彰。他的任期满了,按规定应该外放,但还是被留在了刑部。他经常跟随大臣们去各地审理案件,以宽厚仁慈著称。
嘉庆十三年,他外放到四川担任盐茶道,之后升任山东按察使。调任广东后,署理布政使,协助总督百龄平定了海盗,因此被赏赐了花翎。他又调任湖北,之后再次调回四川,并升任布政使。嘉庆二十年,他升任云南巡抚。当时,水尾土州有个土司叫黄金珠,勾结内地一些坏人,杀害了副州目李文政,还抢劫了他的家产。陈若霖查明真相后,将黄金珠绳之以法。
他先后担任了广东、河南、浙江三省的巡抚。浙江省南北新关的税收罚款过于苛刻,他下令将税收限定在标准的一半,以此体恤商人,同时保证税收充足。他还主持修缮了萧山新庙堤,建造了盘头以抵御潮水。第二年,新林塘决堤,他亲自前往勘察,上奏说:“新林塘以前是个险工,现在离海越来越远了,塘外是盐场,再往外是牧场,中间还有马塘,足够作为新林塘的屏障,应该加固堤坝以抵御潮汐。疏通盐场里的沟渠,引水进入牧场的莫家等湾排水,用盐场的泥土加固新林塘的堤基。在西边修建横塘以抵御江水。责令盐场、牧场各户以及萧山、山阴、会稽三县分别修筑。”他还奏请修缮会稽、上虞等县的塘堤,并按计划执行。嘉庆二十四年,他升任湖广总督。湖南凤凰等地的屯田丁役名额很多都被官员侵占,导致很多人失业,他将这些名额全部清理出来,发还给百姓,让他们重新耕种纳税。一些官员在苗寨里贪污受贿,甚至冒名顶替诈骗钱财,他严厉禁止了这些行为。他还考虑到屯田土地贫瘠,租税过重,奏请减免苗族租税二万余石,免除欠税七万余石,苗族百姓都非常感激他。
道光二年,我被调到四川去工作。那时候,中江县的覃万典和犍为县的道士萧来修假借神灵的名义迷惑百姓,我抓捕了为首的罪犯,并没有株连其他人。九姓长官司不懂得管理政务,请求朝廷进行考试考核,他们的诉讼案件就由泸州和州判一起处理了。
四年后,朝廷召我回京,授予我工部尚书的职位,后来又调到刑部,同时兼管顺天府尹的职务。文安县的地形就像锅底一样低洼,从道光初年开始,堤防就多次决口,积水严重,导致农田无法耕种,我上奏朝廷,请求紧急修筑堤防。
七年,朝廷让我去勘察湖北京山黄家陵堤坝的工程。我写了一份奏疏,里面说:“下游的灾民请求修治溃堤,而上游的居民却说口门下游是襄河的旧河道,请求废弃它。这条河已经流淌了两百多年,如果放弃现在的河道,另寻两百年前的旧河道,这种说法实在荒谬。潜江、天门、汉川都属于下游地区,而天门、汉川更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怎么能忍心让它们被大水淹没呢?只有疏通江流,堵住口门,才能顺应自然规律。胡家湾沙洲正好在下游的险要之处,用四十多丈宽的地方束缚着全江的水流,下游壅塞,上游溃决,这是必然的道理。现在沙洲已经决口了,我们应该乘势疏浚新滩,拓宽水道,让江流没有冲突的危险,然后再加固京山、钟祥口门的堤坝,并在溃口处修筑两个石坝,用来保护堤坝和防止泥沙淤积,这样才能长久有效。”我的奏疏得到了批准。
十二年,我请求退休回家,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朝廷赐予了我抚恤。
戴三锡,是顺天府大兴县人,原籍是江苏丹徒。乾隆五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山西临县知县的职务。后来他连续丁忧,服丧期满后,嘉庆六年,被派往四川,补任南充县知县。他先后担任过马边、峨边两厅的通判,署理过资州、眉州、工部州知州,政绩显著。在工部州的时候,当地居民黄子贤以治病为名,创立了一个叫“鸿钧教”的邪教,我抓捕了他。这件事上报朝廷后,仁宗皇帝命令将他押送到刑部引见,然后提拔我为茂州直隶州知州。之后,我又先后担任过宁远知府、建昌道、四川按察使。道光二年,我被提升为江宁布政使,因为要回避本籍,又被调回了四川。三年,我署理四川总督,五年,正式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同时兼署成都将军。
这位三锡大人啊,在四川当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都没离开过四川。他一心为老百姓做事,重修了全省的书院,还新办了三千多所义学。四川以前就有义田,存粮备荒,粮食多了就卖了钱再买良田。可是时间长了,肥沃的田地大多变成了官田,存粮太多又怕坏掉浪费,他就规定,存粮数量控制在三千到一万石之间。超过这个数的粮食就卖掉,把钱存在府库里,以备不时之需,用来救济灾民。四川只有成都附近是平原,其他地方多山多石,一遇水灾,好地就变成沙石了,他就因地制宜,修建了很多水渠和水坝,用来防洪排涝。后来,新都出了个坏人叫杨守一,鼓吹邪教,写妖书迷惑百姓,三锡大人把他抓起来杀了。还有越巂那边,蛮夷经常抢劫商旅,掳掠汉族妇女,三锡大人抓了好多罪犯,把被抢的人救了回来,还给了他们钱财安抚他们。他多次受到朝廷嘉奖。九年后,因为年纪大了,朝廷召他回京,任命他为工部侍郎。没多久他就退休了,不久就去世了。朝廷赞扬他“宣力有年,官声素好”,追赠他尚书的官衔,并按照尚书的规格赐予抚恤。
孙尔准,字平叔,是江苏金匮人,广西巡抚永清的儿子。嘉庆十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十九年,他外放福建汀州知府。宁化县的老百姓集资聚会,上级官员要治他们叛逆罪。孙尔准调查后发现没有其他问题,只处罚了带头的几个人,没有牵连其他人。他后来升任盐法道、江西按察使,调任福建,又升任布政使。道光元年,调任广东布政使,后升任安徽巡抚。河南有匪徒邢名章等人纠集暴徒,窜到颍州,孙尔准就命令按察使惠显带兵去剿灭,结果杀了邢名章,歼灭了其余匪徒。他还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灾情严重的地区他还进行赈济。以前有人说赈灾积弊很多,不能用银子兑换钱粮,孙尔准上书说明这样做不方便,应该沿用旧章。
三年后,我被调到福建当巡抚。延平、建宁这些地方的山路又多又复杂,强盗横行,到处抢劫。为了抓捕强盗,我花了上万两银子,最后抓到了几个盗贼头子,把他们杀了,这才让盗贼少了许多。我还去台湾视察了一番,然后写了个报告,报告里说:“台湾南北长达一千多里,刚到鹿耳门的时候,还可以坐船,后来又增加了鹿仔港,但是那里水浅,沙子多,内陆的山溪水流入大海,在嘉义彰化之间另开了一个港口,叫五条港,商船在那里停靠很方便。还有噶玛兰山路难走,货物运输很困难,那里有乌石港和加礼远港,可以通行五六百石的小船,都很适合作为正式的港口。”
五年后,我升职了,当上了闽浙总督。我上奏朝廷,请求把噶玛兰地区纳入版图,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彰化地区匪徒械斗,烧杀抢掠,附近地区也跟着起事,整个台湾都乱了套。我下令让水师提督许松年带兵去剿匪,副将邵永福等人赶到艋舺,阻止匪徒向北逃跑;总兵陈化成带兵渡过鹿仔港,防止匪徒逃到海上去。我自己则去了厦门,亲自坐镇指挥,派副将佟枢等人分别前往彰化和淡水搜山围捕。我了解到匪徒们越来越嚣张,于是调陆路提督马济胜去守厦门,我自己则渡海到彰化督促剿匪。最后,匪首李通逃跑了,但是后来还是被抓住了,处死了。我还下令让各个村庄自己抓捕参与作乱的人,闽南人抓闽南人,广东人抓广东人,这样可以避免冤枉好人。
台湾有个习俗,就是有人跟原住民做生意,然后娶了原住民女子为妻,这些人俗称“番割”。其中一个叫黄斗乃的家伙,长期盘踞在三湾地区,偷偷摸摸地干起了盗窃勾当。等乱事一起,他就煽动原住民下山帮忙,这可把官兵们急坏了。于是,派参将黄其汉等人分头去侦察、打击他们。那些原住民就躲到深山里去了,官兵们费了好大劲儿,攀着藤蔓,爬着草丛,才好不容易把黄斗乃他们二十一个人抓住了,然后把他们杀了,以儆效尤。
后来,这个官员上奏朝廷说,这些匪徒起事的原因,是因为造谣生事,到处烧杀抢掠,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造反,应该按照强盗论处;而淡水以北那些参与报复的团伙,应该按照械斗论处;只有那些确实有证据证明烧杀抢掠的人才应该处死,其他的就从轻发落。那些胁迫参与,后来又自己解散的人,大部分都被赦免了。他还奏报说,台湾北路到艋舺,将近五百里地,只有一个守备官员,巡防根本顾不过来。所以,他建议从南路调一个游击官员驻扎在竹堑,并在各地增设营汛,加强防卫,还要重建淡水城。因为头道溪是原住民出入的主要通道,也在那里修建了城池,派兵驻守。事情平息后,皇上给他加封了太子少保的爵位。七年后,他进京朝见皇上,宣宗皇帝很欣赏他治理台湾匪乱的方法得当,迅速地完成了任务,于是赏赐了他的儿子慧翼一个主事的官职。
木兰陂,那是宋朝熙宁年间就开始修建的水利工程,可以灌溉四十万亩农田,还修建了超过一千一百丈的石堤来抵御海潮。可是,时间久了,它就破损了。这位官员在经过莆田的时候,亲自勘察,然后主持修复了木兰陂。工程完工后,他还为宋朝长乐县的女子钱氏(因为她对木兰陂的修建有突出贡献)修建了祠堂,把她列入了祀典。这位官员在福建任职时间最长,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百姓们都很敬重他,他的政绩宽厚仁慈,福建百姓都安居乐业。九年后,因为没能及时发现家仆收受贿赂,他被降了两级,但仍然留任。十一年后,他因病请求退休。一年后去世,追赠太子太师,他的儿子慧惇被赐予进士身份,慧翼被赐予员外郎的官职,谥号文靖,并在福建的名宦及乡贤祠中被供奉。
程祖洛,安徽歙县人,这哥们儿是嘉庆四年考中进士的,先在刑部当了个主事,后来一步步升到郎中。他那刑法方面的知识,那是相当精通,连仁宗皇帝都对他刮目相看。 后来,朝廷考核的时候,他被记名推荐去当道府级别的官员,可是一直没轮到他外放,结果呢,被塞到甘肃平凉当知府去了。这平凉,那可是边远地区啊!刑部的大臣们还想着留住他呢,结果皇帝一发话,说他这是故意躲着去边远地方,直接把他的记名给撤了,说以后永远别想外放了。
这事儿过去挺久之后,他居然被提拔成内阁学士了,这真是峰回路转啊!没多久,他又被派去江西当按察使,接着又升到湖南布政使,最后调到山东任职。
道光二年,祖大人升迁到陕西当巡抚,后来又调到河南。当时有个叫朱麻子的土匪,从新蔡逃窜到安徽阜阳,结果被抓住了,绳之以法。河南跟直隶、山东、安徽、湖北好几个县挨着,那地方向来盗贼多,祖大人就拨了五万两银子,专门用来抓贼。
漳河在安阳樊马坊决堤了,河道往北挪了,皇上就让大学士戴均元去看看怎么回事。祖大人亲自去漳河上上下下考察了一番,然后跟皇上写了个报告,说:“漳河从乾隆五十九年改道往南跟洹河汇合后,卫河的水就堵在那儿,老是泛滥成灾。现在河道都分开了,不能再让它们合流了。我的建议是在樊马坊上下游离洹河最近的地方,还有南岸决堤形成的沟渠,都修筑土坝,让两条河分开流,这样就能减少水灾了。”
到了道光四年春天,积水退了,地形也看清楚了。结果发现田市镇北边,积水跟沟渠隔开了,水流回不到原来的河道里。于是祖大人就在上游龙家庄的低洼地挖了条沟渠把水引走,又在内黄马家洼开挖了一条引水河,还加高了田家营的大坝,让水往南流。从那以后,漳河和卫河合流造成的灾害就再也没发生过了。豫东地区以前有虞城横河、惠民沟、夏邑巴清河、永城减水沟,这些都是泄洪的重要区域,但因为黄河经常泛滥,这些地方年年受灾,祖大人又把这些河道疏通了一遍。
一开始,河南和安徽抓捻军土匪,处罚很重。后来朝廷讨论,想把处罚减轻点。祖大人又上书说:“这些土匪结伙成捻,号召大家一起抢劫,一喊就来一大帮,他们早就在结伙的时候就计划好了。新规定是根据有没有预谋来决定轻重,这样有很多麻烦,请恢复原来的规定吧!”他还详细地论述了土匪拒捕和抓捕后怎么处罚等等。祖大人还说:“抓到盗贼,查出以前的老案子,就别再追究以前没及时发现的责任了。请按照嘉庆年间的圣旨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大家瞻前顾后。”皇上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话说我父亲在任职七年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守孝三年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没多久又调任湖南巡抚,后来又调到江苏。十二年的时候,他升任闽浙总督。朝廷下令让他彻查浙江盐务,制定并严格执行裁减冗余费用的章程,并且下发到各部门执行。正巧那时候,台湾的刁民张丙、陈办之流起兵造反,朝廷命令将军瑚松额率兵前去镇压,而我父亲则专门负责后勤军需的筹措。
十三年的時候,提督马济胜打败了叛军,张丙等人被抓获。我父亲前往台湾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弹劾了作战和防守不力的都司周进龙等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他还改革了营制,加强了防御力量。朝廷对他进行了表彰,赏赐给他花翎。之后,他又上书朝廷,陈述福建的吏治情况,大意是说:“要安定百姓,必须先惩治贪官污吏,不能因为顾及情面而纵容奸邪。福建的吏治缺乏惠民的政策,却追求宽大的名声,起初是因为官员的庸碌无能,导致民风顽劣,如今又因为百姓的刁蛮,使得局势更加艰难。官员说百姓刁蛮,百姓说官员残暴,互相指责,已经失去了真相。官员不执法,幕僚也不守法,因此愚昧的百姓犯法,书吏玩弄法律,流氓地痞更是肆意妄为。必须先惩治那些不执法的官员,才能治理那些犯法、玩弄法律和肆意妄为的人。”于是,他连续弹劾了许多不称职的官员,没有丝毫的徇私舞弊,福建的吏治这才开始好转。后来,被革职的县丞秦师韩诬告提督马济胜谎报战功,并指责祖洛偏袒欺蒙,朝廷便派侍郎赵盛奎和学士张鳞前去调查,查明了秦师韩的诬告,将他发配到新疆戍边。
十五年的时候,他又上书朝廷,陈述福建沿海的形势,指出漳州的南澳、铜山是屏障,泉州的厦门、金门是门户,兴化的海坛是右翼,闽安是省会的咽喉,福宁的铜山是后方屏障。巡逻缉捕和防守,完全依靠寨堡、城墙和炮台。他挑选最重要的四十四处,号召官民捐款修筑。十六年,父亲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因病请求退休,不再出仕。二十八年,父亲去世了,宣宗皇帝非常惋惜,追赠他太子太保的职位,谥号简敬。
马济胜,老家是山东菏泽的。他一开始是当武生入伍的,后来参加过剿灭川陕地区的匪徒,立了不少功劳,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江苏抚标参将。嘉庆十八年,他又去山东剿匪,之后升任河北镇总兵。道光初年,他又升了浙江提督,后来又调到福建当陆路提督。
后来,张丙他们在嘉义闹事,台湾镇总兵刘廷斌被困在城里,情况危急。马济胜带着两千兵马,不远万里渡海去支援。结果在嘉义城下跟张丙他们打了一仗,大获全胜,一路追到苹港尾,抓了不少人,杀了更多。之后,他又驻扎在盐水港,分兵搜剿,张丙和他那些厉害的匪徒都被抓住了。当时朝廷派来的将军瑚松额还没到,皇上就下旨表扬他办事效率高,还赏了他双眼花翎。
后来,还有上万匪徒又来犯,马济胜等他们放松警惕,然后狠狠地打了一仗,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还抓住了头目赖满等人,接着追剿,把他们的老巢都给端了,匪患这才彻底平息。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胆量,封他为二等男爵。皇帝还夸他带兵有方,社会安定,特地御赐“忠勇廉明”四个字。皇上召见他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皇上又对他进行了褒奖,晋升他为二等子爵,让他在御前侍卫上行走。道光十六年,他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昭武,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得到了官职。
裕泰,是满洲正红旗的人。他从官学生考起,当上了内阁中书,后来又升任侍读。嘉庆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被外派到四川成绵龙茂道任职,后来又历任四川、湖南、安徽按察使,湖南、陕西、安徽布政使。道光十一年,他升任盛京刑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工部,还兼管奉天府尹的事务。他曾经去科尔沁蒙古旗勘察荒地,还上奏朝廷禁止私自开垦。道光十三年,他被召回朝廷,授任刑部侍郎,不久后又被外派到贵州当巡抚。道光十六年,古州、黎平地区的土匪造反,他抓住了匪首徐玉贵等人,并将他们处决。
我被调到湖南当巡抚。镇筸标兵闹事,我弹劾了总兵向遵化和辰沅道常庆失职,把他们撤了职。我在奏疏里说:“苗疆屯田,是嘉庆年间道员傅鼐一手经营的,把驻军和农业结合起来,是边疆治理的好策略。可是时间长了,各种弊端都出来了。现在镇筸标兵因为借饷闹事,苗人都开始观望了。再加上苗官苛刻,屯长欺压百姓,以后的麻烦更难以预料。必须赶紧清理整顿,制定妥善的章程,让军官士兵都明白军费的来源和数额,杜绝他们的贪念,同时也要责成镇道认真整顿,恩威并施。”后来,大家商议决定,苗疆的兵勇不准用客家人补充,预支银两粮食要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提拔补充军官和屯长,严禁受贿。辰沅道缺了人,就从湖南知府里提拔人上来。我的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十七年,我被调到江西,后来又被调回湖南。
二十年,我升任湖广总督。二十一年,湖北崇阳出了个土匪钟人杰,造反占据了县城,还攻陷了通城。我立刻赶到咸宁,命令按察使郭熊飞和都司玉贵等人去剿匪。崇阳在深山里,土匪堵住了所有的道路,修筑工事抵抗。我们挑选精锐部队从土匪背后夹击,又分兵袭击蒲圻,几次战斗都打败了官军,钟人杰他们就依托崇阳西岭据险抵抗。提督刘允孝在石盘山、黑桥几次打败了他们,最后攻破了他们的老巢,抓住了钟人杰以及他的同伙陈宝铭、汪敦族等人。接着又收复了通城,俘虏了他们的家眷。事情平定后,我被加封太子太保,赏赐双眼花翎。当时英国军队从海上入侵长江,朝廷号召招募水军,练习水战。我仿照广东的战船,建造了六艘大船、四艘快船,挑选汉阳水师,每艘船一百人,按十天为一个周期操练。我还裁撤了一些旧有的巡逻船,以节省军费。荆州驻防军队经常出营闹事,我奏请地方官抓捕他们,并要求将军秉公严惩。乾州的苗人骚扰,我们就采取剿抚结合的办法,最后平息了叛乱。
1859年,李沅发在新宁造反,占领了城池,还杀了官府官员。湖南巡抚冯德馨和提督英俊带兵去剿匪,收复了新宁县城。当时谣传李沅发死了,其实这小子逃到山里去了,还勾结了贵州、广东交界处的土匪,势力越来越大。冯德馨被问责,朝廷派裕泰去指挥作战,联合贵州、广东的军队一起进攻,打了几个胜仗。
1860年春天,军队进山搜剿,抓获了不少匪徒。李沅发逃到了永福的草鞋塘,被四面围困,渐渐走投无路。裕泰估计李沅发不会往南跑到广西全州去,于是就带兵进入新宁的瑶族地区。同时,他还命令提督向荣从武冈出发,进驻广西怀远,结果碰上了李沅发,还被打了败仗。李沅发退到金峰岭,又分三路在深山峡谷里跟官兵作战,结果官兵把大部分匪徒都杀了,李沅发也被抓住了。朝廷封他为太子太傅,后来又调他去福建浙江当总督。咸丰元年(1851年),他又被调到陕甘地区,进京朝见皇帝的时候死了。皇帝下旨,按照尚书的规格给他办理丧事,还追赠谥号“庄毅”。他儿子长善做了广州将军,长叙做了侍郎。
贺长龄,字耦耕,是湖南善化人,祖籍是浙江绍兴。他高祖父贺上振在湖南当过监狱长,为人很正直,但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回老家,就定居在湖南了。
贺长龄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了编修,又升了赞善。道光元年(1821年),他被外放到江西南昌当知府。之后,他又历任山东兖沂曹济道、江苏按察使,然后升任布政使,还协助巡抚陶澍推行海运。后来他又被调回山东,道光七年(1827年)代理山东巡抚。当时临清州有个土匪叫马进忠造反,被贺长龄给剿灭了。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揭帖,伪造了匪首的名字,还定好了起事的时间,列出了好几百个参与造反的州县百姓的名字。贺长龄说:“造反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都写在揭帖上呢?这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啊!”他查明了真相,原来是有人想邀功,想借此机会制造大案,于是贺长龄就没有理会这件事。后来他又被调到江宁当布政使,但他请求回家照顾父母。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母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他又被任命为福建布政使,最后调到直隶。
十六年,他升任贵州巡抚。贵州老百姓告状的很多,盗贼也多,他就认真听取诉讼,抓捕盗贼,考核官吏,还规定十天一汇报工作,用来考核他们的政绩。
十八年,仁怀县有个坏人叫穆继贤,勾结四川綦江的土匪抢劫,他派兵和四川军队一起围剿,烧掉了土匪的老巢,把首领和喽啰都抓住了。郎岱、普安、清镇等县大量种植罂粟,他下令拔除罂粟,禁止种植,还劝老百姓改种木棉,玉屏、婺川两地都取得了成效。贵州安置了三千多流犯,和苗族人民混居在一起,很容易发生冲突,他就上奏朝廷,请求把他们改送到新疆去。他还说,镇远、黎平、都匀、古州的苗族风俗强悍,以盗为生,州县的差役很难抓捕他们,所以他请求在绿营兵里每百人中精挑细选几个人,分别交给府、厅、州、县的文员管辖,加强训练,专门负责抓捕盗贼,并且把这个建议递交朝廷讨论执行。
他治理贵州九年,大力发展文教事业,贵阳、铜仁、安顺、石阡四个府,普安、八寨、郎岱、松桃四个厅,黄平、普定、天柱、永从、瓮安、清平、兴义、普安等州县,都建立了书院和义学;省城的书院还分了内外三舍,他亲自主持考试考核,还刻印经书,分发到各州县。
二十五年,他升任云贵总督,兼任云南巡抚。汉族和回族多年来互相争斗,永昌回民叛乱失败后,又想攻城,城里的回民还密谋里应外合,迤西道罗天池把他们都抓起来杀了。他亲自前往督促剿匪,打跑了叛乱的回民,上奏朝廷说平定了叛乱。二十六年,回民又借口好人坏人分不清,再次叛乱,他自己请求朝廷处罚他,撤销他的奖赏,他前往大理、永昌督剿。匪徒四处逃窜,他请求免除投降的张富的罪责,军队将领王芝异的团练出力很大,他也请求释放那些回民。朝廷斥责他无能懦弱,降职为河南布政使。二十七年,他请求告老还乡。云南回民又骚扰云州,大多是永昌叛乱的余孽,而且罗天池滥杀无辜的事情败露,朝廷追究他的责任,革了他的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话说啊,有人评论说:陈若霖和戴三锡都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不过戴三锡在四川任职时间比较长,政绩也比较显著。孙尔准和程祖洛先后治理福建,都很有口碑,一个宽厚一个严厉,这两种方法是怎么互相配合的呢?至于裕泰嘛,他两次平定了楚地的匪寇,功劳显赫,有目共睹。贺长龄呢,虽然是读书人,但军事才能不行,不够格镇守边疆。
总的来说,这几位官员的政绩和能力各有千秋,有人治蜀有方,有人平定叛乱,有人在福建的施政风格也截然不同,但最终都对当地有所贡献。 而贺长龄的不足之处也明确指出,可见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