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桂,字香岩,是赫舍哩氏家族的,满洲正蓝旗人。道光元年(1821年)考中了举人,以中书的身份充任军机处的章京,后来晋升为侍读。后来他被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府,升任登莱青道的道员。又被提拔为山西按察使,后来调到山东,代理布政使。咸丰三年(1853年),他被提拔为河南巡抚。当时太平军侵扰湖北,英桂赶到南阳筹划防御,后来太平军占据了安徽六安州,他又赶去汝宁布置防务。捻军首领张洛行窜到并占据了雉河集,朝廷命令英桂督办三省军务,他在三河尖、颍上等地多次击败敌军,还抓获了教匪陈太安、王庭贞。后来,他又被调任为山西巡抚。同治元年(1862年),钦差大臣胜保被逮捕,多隆阿代替他统领军队,裁撤了很多人,部将宋景诗又反叛了。

英桂上奏说:“胜保的旧部虽然大多是临时拼凑的投降兵,但也久经战阵。多隆阿到军营才十天,就遣散了七批人,未免太着急了,这些人无路可走,就趁机铤而走险。应该遵照之前的谕旨,如果他们能跟着立功,仍然允许一并保奏,这样才能安定人心。”朝廷知道了他的奏折。后来,英桂被调任为福州将军。

同治七年(1868年),他代理闽浙总督,上奏说:“前任总督左宗棠提议裁减兵员,是为了增加军饷;提议增加军饷,是为了更好地练兵。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长久可行的制度。浙江省依山傍海,马兵、步兵、水兵、陆军总共有三万七千零五十九名,其中驻扎在杭、嘉、湖、宁、温、绍、台这七个沿海府的有三万多人,分驻在湖、金、衢、严、处这五个内陆府的有七千多人。海防任务重,这个形势很明显。增加军饷是人之常情,但裁减兵员又很难让人接受。各地的情况不同,应该灵活变通,才能处理得当。现在我打算分别进行裁减兵员和增加军饷,用本省应该裁减的兵员的军饷,加给本省应该保留的士兵。至于练兵,我打算按照楚军、湘军的制度,整治器械,精进技艺,这样才能提升军队士气。水师的战船,也要想办法筹集经费,争取恢复到原来的规模。”他又说:“轮船的设置,适合在广阔的海洋上使用。驾驶的方法,和在长江上完全不同。”他还拟定了外海炮艇章程十二条,皇上都表示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被召回京城担任内大臣。

他十一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兵部尚书,还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厉害吧!后来又调到吏部工作,还兼任步军统领,官越做越大。光绪元年,他又升任协办大学士;三年后,更是荣升体仁阁大学士,妥妥的高官了。不过,四年后他因为生病就请求退休了,五年后去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勤。

载龄,字鹤峰,是镶蓝旗的人,是诚隐郡王允祉的五世孙,家世显赫啊!道光二十一年,他考中了进士,然后当了庶吉士,接着又当了检讨。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内阁学士。不过,因为在给定郡王载铨画的“息肩图”上题字的事儿,违反了规定,被降了三级,真是有点可惜。后来,他被任命为光禄寺卿。咸丰三年,他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又当上了工部左侍郎。后来,太平天国北窜,占据了河间和阜城,朝廷就派他去固安督促防务。等太平军南窜后,他才撤兵。

那会儿,四川总督裕瑞被弹劾了,朝廷就派载龄去调查。他上奏朝廷,揭露了山西、陕西、四川捐输款项被贪污挪用等弊端,建议朝廷严查相关官员,还提出了五条章程,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贵州的匪患逼近四川,朝廷又命令载龄严厉督促地方,号召乡团协助军队,维护地方稳定。之后,他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后来又调任刑部侍郎,但依然留在陕西任职。咸丰五年,他上奏说:“前任巡抚王庆云请求允许新疆的犯人捐钱赎罪,然后发配到内地。捐的钱不多,对国家财政有什么帮助呢?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些想冒险投机的人就会肆无忌惮,后果不堪设想。得不偿失啊,应该停止这种做法,以儆效尤!”皇上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后来,他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泰宁镇总兵,还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因为生病,他又请求退休。病好了之后,他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之后又调到吏部。同治元年,他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后来又升任兵部尚书。九年后,他父亲去世,他继承了辅国公的爵位。光绪三年,他又调到吏部,并担任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他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六年后,因为多次生病,他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九年后去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恪。

恩承,字露圃,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人,满洲正白旗人。他一开始是笔帖式,后来做到礼部郎中。跟着僧格林沁去剿匪,立了功,被赏赐四品京堂的官职。之后又升任侍读学士,同时还留在军营里当翼长。他参与了解了山东滕县之围,攻克了沙沟营和临城驿,打败了曹州的匪军,又在临朐县南面打败了匪军。 他升到三品京堂,被任命为太常寺卿。同治二年,捻军首领张洛被杀,恩承因此被赏赐黄马褂,升为内阁学士,还被授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的职务。后来因为僧格林沁被害,他被革职。不过没多久,因为剿灭了奉天马贼,他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被任命为理藩院侍郎。同治七年,捻匪张总愚北窜,恩承统领神机营的骑兵和步兵前往雄县和霸县设防。捻军平定后,他就回到京城了。之后,他又先后在工部、礼部、刑部和吏部任职。

光绪元年,他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又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正蓝旗汉军都统,最后升迁为礼部尚书。朝廷派他和侍郎童华去四川调查总督丁宝桢等人的被弹劾案件,他们调查后向朝廷汇报,建议将丁宝桢的案子交给刑部处理。恩承在奏疏中说:“古时候那些为国家谋利的官员,都以不用加税就能满足国家财政需要为荣。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四川省的厘金和捐款,以及拨付军饷,数额都高达数百万两。如果不是朝廷恩泽深厚,老百姓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缴纳呢?现在战争已经平息,但百姓还没有恢复元气,四川省却设立了官运局,征收的正税里暗藏着加税的成分;收取的杂税更是巧立名目,摊派给老百姓。这简直是和老百姓争利,而司库和道库还欠着上百万两银子。正税反而显得不足,对国家和百姓都没有好处。”他的奏疏呈递上去后,朝廷下令让刑部调查核实。之后他又被派去云南调查处理事情,因为侍郎阎敬铭弹劾他在四川任职期间,家人索要财物,失察失职,刑部议决将他革职留任。

回京后,他被任命为步军统领。光绪十年,他升任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他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的职位。光绪十三年,朝廷派他去广西、湖南、河南处理事务。光绪十五年,他转任东阁大学士。光绪十八年,他去世,谥号文恪。

福锟,字箴庭,是镶蓝旗的人,是理密亲王允礽的第六代孙子。他咸丰九年考中了进士,先是在吏部当了个主事,后来升了员外郎。

光绪四年,他被任命为右庶子,之后又升了侍读学士,再后来又升了太仆寺卿。六年的时候,皇上赏了他个副都统的官职,还派他去西宁办事。八年,他又被召回京城,当了兵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户部任职。十年的时候,他升了工部尚书,还兼任了步军统领。皇上还让他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帮忙,同时还兼管内务府大臣的事务。后来又调回户部,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 因为在机器鼓铸的事情上,福锟跟户部意见相左,有人提议革了他的职,但后来又让他留任了,不久就恢复了官职。

十五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还担任了詹事府右庶子。有一次,他上奏弹劾大学士张之万收受外官贿赂,皇上就让他和尚书潘祖荫一起调查此事。他们的奏折里说:“张之万住的地方很简陋,没什么来往的客人。朝廷大臣接见外地官员,是为了考察人才,不能因为公务上的接见,就说他收受贿赂。只是那个叫静洲的和尚,经常出入官宦人家,容易招来闲话,建议把他遣送回老家。”皇上同意了他们的奏请。

十七年,他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二十年,慈禧太后过万寿节,皇上赏了他双眼花翎。当时北京城里盗贼横行,福锟一开始用严刑峻法审问抓到的盗贼,结果盗贼反而更加猖獗。后来他就上奏,请求改变抓捕盗贼的方法,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二十一年,他上奏请求退休。后来去世了,谥号是文慎。

崇礼,字受之,是正白旗汉军人,祖上姓姜。咸丰七年,他被任命为清漪园的苑丞。

后来,文宗皇帝去清漪园视察,问了他一些事情,崇礼回答得皇上很满意,皇上还特意表扬了他。他就这样一步步升官,从员外郎做到内务府卿,后来还被加封为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他被任命为山海关副都统,但没多久就因为生病请求退休了。

五年后,他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事,然后又补任礼部右侍郎。可惜后来因为犯了事儿,被判革职,降了三级。光绪九年,他被任命为光禄寺卿。之后又历任理藩院侍郎、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光绪二十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还赏赐了黄马褂,接着就被提拔为理藩院尚书。后来他出任热河都统,又因为生病请求退休。

光绪二十四年,他又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还兼任步军统领。崇礼工作很认真负责,慈禧太后念及先帝曾经提拔过他,对他也很照顾。后来戊戌政变爆发,慈禧太后重新执政,崇礼也参与了新政。当时杨锐等人获罪,崇礼认为案情重大,请求皇上派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一起审理,这才下令让军机处、刑部和都察院一起严厉审理此案。之后,又下旨立即处决他们。

光绪二十六年,崇礼调任户部,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光绪二十九年,他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后来又调任文渊阁大学士。光绪三十一年,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两年后去世,谥号文恪。

裕德,字寿田,是喜塔腊氏家族的人,满洲正白旗人,他爸爸是湖北巡抚崇纶。光绪二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又当了庶吉士,接着被任命为编修。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侍读。光绪八年,他担任咸安宫总裁,和詹事府少詹事宝昌一起上书,建议整顿咸安宫官学,提出了六条建议,朝廷采纳了这些建议。他又升了好几级,做到内阁学士,还当过山东学政。光绪十六年,他升任工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光绪二十年,他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还和侍郎廖寿恒一起被派到四川去处理事情。光绪二十四年,他升任理藩院尚书,之后又调到兵部。光绪二十八年,他去哲里木盟处理一些事情,并且就当地荒地开垦问题提出了建议,朝廷也采纳了他的建议。光绪二十九年,他协办大学士,后来又升任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十年,他担任会试总裁,第二年又改任东阁大学士。最后去世了,朝廷追赠谥号为“文慎”。

裕德为人谦虚谨慎,尊重有才能的人,只要发现别人有一点长处,就会大力称赞,所以当时的人都对他赞誉有加。

书上说:大学士这个职位,满汉都有,不是有资历有声望的人,是不会轻易被任命的。内阁大臣如果没兼任军机大臣,就不会参与军机处的事务,也就很难做出什么显著的政绩了。像英桂这样的人,有的凭借军功升官,有的靠祖上荫蔽,有的精通文学,有的擅长政务,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特别突出的功绩,但他们德高望重,在朝中很有威望,也算是当宰相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