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宗室大臣,出身镶红旗,世袭骑都尉,后来又当上了銮仪卫整仪尉。他一路升迁,最终做到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还先后在山海关、熊岳、金州担任副都统。道光二十八年,他被提升为江宁将军。
咸丰三年正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陷武昌,两江总督陆建瀛跑到上游督师去了,留下江宁将军祥厚和江苏巡抚杨文定镇守江宁。当时,太平军已经顺江而下,寿春镇总兵恩长战死了,陆建瀛仓皇撤退,杨文定也未请示朝廷就跑去镇江了。 祥厚和副都统霍隆武、提督福珠洪阿、布政使祁宿藻一起上奏朝廷说:“陆建瀛以江宁情况紧急为借口,匆匆赶回去部署,沿途的险要地段却一点兵都没留下,甚至把上游的军船都撤了回来,只顾着防守长江东西梁山的水路。芜湖是江苏的门户,竟然也没设防。他十八号才一个人跑到省里,把全城都吓坏了。我们写信劝他赶紧带兵迎战,可他却在衙门里坐着,三天都没回复。杨文定执意要搬到镇江去,劝都劝不住,老百姓更慌了。现在要团结民心都来不及,更别说应付紧急情况了;要是任由百姓四处逃窜,土匪就会趁机作乱,奸细也更容易勾结。这还没抵御外敌,就要内乱了。现在督抚两人犹豫不决,进退失据,搞得省城人心惶惶。虽然旗兵们都渴望报效国家,但兵力实在太少了。贼船顺流而下,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防守压力巨大,我和同僚们正尽力激励官兵,安抚百姓,拼命做事。请求朝廷命令琦善、陈金绶迅速绕到太平军前面,协同作战,巩固省城,维护南北大局。”奏折递上去后,朝廷下令逮捕陆建瀛治罪,任命祥厚暂时代理总督,并让他和霍隆武、福珠洪阿、祁宿藻一起全力防守,又因为前广西巡抚邹鸣鹤熟悉太平军的情况,命令他一起参与筹划。
江宁城周长九十六里,咱们才五千合旗、汉兵,城外的江宁镇、龙江关、上河,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乡勇加起来不到三千,根本指望不上。贼军打下芜湖后,福山镇总兵陈胜元带着水师去打,结果战死了,这下彻底没人能挡住他们了,贼军一路长驱直入,直接打到城下,四面围攻。
守了十多天,贼军在仪凤门底下挖地道炸城,炸塌了十多丈高的城墙,接着又从水西门、旱西门、南门爬梯子攻城,城破了。祥厚和霍隆武带着剩下的兵,死守着城,城里的妇女们也都帮忙打仗,可还是没能守住,过了几天,城也陷落了。祥厚亲手杀了几个贼兵,身上中了数十刀,壮烈牺牲了。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追封他为太子太保,给他儿子世袭二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还给他谥号“忠勇”,把他供奉在京师的昭忠祠,并在江宁给他单独建了一座祠堂,和他一起战死的将士也都一起被供奉在那里。
霍隆武,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平时驻防在福州。他从武举出身,一步步升到福建水师旗营协领。咸丰元年,被提升为江宁副都统。贼军围城的时候,他和祥厚一起登上城墙死守,坚持了十多天十多夜,外城失守后,他们又一起守内城,霍隆武骑着马督战,结果受伤掉下马,最后力竭战死。朝廷追封他为都统,给他儿子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的爵位,谥号“果毅”。
当时驻防的旗兵是最卖力的。有个叫锡龄额的,特别孝顺他母亲,将军本来就觉得他很优秀,就提拔他当了参领。将军说过:“想找忠臣,一定要从孝子家里找。”情况紧急的时候,他嘱咐妻子:“朝廷养活咱们,咱们却没啥回报;要是守不住城,咱们全家就一起死吧!”他守城的时候,就没回家,结果全家都殉国了。还有一个叫炳元的,是佐领,特别勇敢。仪凤门被攻破的时候,他带着敢死队拼死抵抗,把贼兵都吓退了,结果突然被贼兵狙击,战死了。贼军攻破内城后,大肆屠杀,几乎没有一个男男女女能活下来。
福珠洪阿,苏完瓜尔佳氏,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爹是副都统佛安。他从銮仪卫整仪尉一步步升到总兵,在宁夏、伊犁、西宁、天津这些地方都当过镇守。道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江南提督,后来又调到陕西。太平天国起义了,江南急需加强防御,他又被调回江南原来的职位,驻守省城,手底下就几百号兵。当时城墙被地雷炸开了一个缺口,他带着兵冲上去迎战,还砍死了好几个厉害的贼寇,可是其他城门都被攻破了。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他和敌人在城里巷战,最后战死了。死后,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官职,还给他儿子世袭二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谥号“壮敏”。
恩长,赫舍里氏,是满洲镶红旗人。他从亲军做起,十五岁就射箭射得特别好,后来升迁到安徽宁国营副将。道光年间,他治理江防有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后来又升到寿春镇总兵。一开始他带兵守安庆,后来陆建瀛去九江上游,他就调过去当他的副手,冲锋陷阵。在江面上跟太平军打仗,打坏了贼寇三十多条船,但是敌众我寡,最后战死了。死后,朝廷追赠他提督的官职,还给他儿子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的爵位,谥号“武壮”。
陈胜元,福建同安人。他从当兵做起,一步步升到福建参将。他抓捕洋盗立了功,后来升迁到江南福山镇总兵。他带水师在长江上防备太平军,太平军打到太平府四合山,他带兵迎战,一直追到芜湖,结果中炮掉进水里,死了。死后,朝廷追赠他提督的官职,还给他儿子世袭骑都尉的爵位,谥号“刚勇”。
祁宿藻,字幼章,是山西寿阳人,大学士祁俊藻的弟弟。道光十八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因为在皇帝召见时回答得很好,得到了宣宗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湖北黄州知府,后来又调任武昌知府。 那时候连续几年发大水,城池都快被淹没了,多亏他及时采取措施才保住了城池。他不仅积极救灾,还亲自下厨煮粥,发放钱财、衣服、棺材、药材等,救活了很多灾民,他的政绩非常出色。
之后,他被提升为广东盐运使,接着又升任按察使,最后升任湖南布政使。正赶上韶州好几个县的土匪造反,朝廷下令让祁宿藻带兵去剿匪。他打了七仗都取得了胜利,土匪头子也被抓住了。平定叛乱后,朝廷赏赐了他花翎。后来,他又调任江宁布政使。咸丰元年,黄河在丰县决堤,山东和江北地区都受到了洪水的严重影响。大学士杜受田奉命去赈灾,他上奏朝廷,请求让祁宿藻负责江北的赈灾工作。赈灾的章程都是他制定的,然后颁发到两省执行。
等到太平天国的军队要打到江宁来,祁宿藻赶紧赶回江宁,他把库房里的物资整理出来准备军械,把所有的粮食和南门外商市的米都搬进城里,号召义勇军准备战斗。他看到那些总督、巡抚们慌慌张张,毫无章法,各持己见,劝说他们也不听,于是就和祥厚等人一起秘密上奏朝廷。因为当时的江南巡抚建瀛已经被朝廷处罚,失去了军心,所以祁宿藻一个人承担起了所有的责任。敌人打来了,祁宿藻尽管身患重病,还是强撑着登上城墙指挥作战,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可是城里兵力单薄,援军迟迟不到,他知道情况不妙,最后在城墙上吐血数升,壮烈牺牲了。文宗皇帝非常惋惜他的死,追赠他右都御史的官职,并允许他的一个儿子继承知州的职位。同治初年,江南平定后,他的哥哥祁俊藻四处寻找他的遗体,最后在城北偏僻的地方找到了。曾国藩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请求把祁宿藻和祥厚一起祭祀,并追谥他为“文节”。 江宁城破时,署理布政使兼盐巡道的涂文钧、江安粮道的陈克让、江宁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程文荣、上元知县刘同缨、江宁知县张行澍都和他一起殉难了。
克让,是奉天承德人。道光三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来升迁,做到四川绥远知府,又调到成都府任职。咸丰元年,他又升任江安粮道,做官清正廉洁。
太平天国起义军打过来了,有人劝他赶紧把粮食运走,保全自己。克让说:“江宁是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要丢了它,整个大局就危险了!我走了,还能去哪儿呢?”他又想把家人转移走,他妻子哭着说:“为了百姓的期望离开,还不如死了算了!”他妻子哭着死也不肯走,克让安慰她说:“仓库里还有储备的钱,我会招募死士来完成你的心愿。”克让坚守在清凉山,督促士兵作战,最终战死沙场。他的弟弟克诚和儿子松恩也一起殉难了。他的妻子李氏,最后自缢而死。朝廷赐予他骑都尉世袭的官职,家乡还为他修建了专祠,追赠谥号“忠节”。
同缨,是江西石城人。他是拔贡出身。先后在盐城、泰兴、江浦、上元、六合、江宁等县做官,政绩都很出色。江宁的治安防卫和粮食储备、民团训练,都靠他出力。太平军刚到的时候,假冒向荣的书信请求进城,同缨看穿了他们的诡计,拒绝了他们。城墙被炮火炸裂了,他率领死士奋勇抵抗,并修复了城墙。等到城池失守,他写了一首绝命词,然后投水自尽。朝廷加赠他更高的恤典,追赠道台衔,谥号“武烈”。
瑞昌,字云阁,是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六世祖敖德,因为军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袭的官职。瑞昌最初是担任銮仪卫整仪尉,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冠军使。道光二十九年,他升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先后在金州、吉林担任副都统。
1853年,我被提升为杭州将军,还没来得及上任呢,就带着盛京的兵马赶赴淮安、徐州,专门负责山东的防务和剿匪。接着又跟着僧格林沁、胜保一起在京畿地区剿灭捻军。1854年,我们连续在静海、河间、东光打了胜仗。1855年,我们又一起攻打连镇,控制了黄河西岸,还把贼寇的老巢——木城给毁了。贼首林凤祥被抓住了!皇上为此下诏嘉奖我,让我去杭州赴任。
1860年二月,太平天国的匪军从广德府进入浙江境内,省城兵力不足,兵力分散在湖州、孝丰、余杭。匪军分成几路突然袭击杭州城。瑞昌(我的官职)的副都统来存守卫武林门,我自己守钱塘门,我和巡抚罗遵殿刚布置好防御,贼军就已经蜂拥而至,还放火烧城!十天后,地雷爆炸,城墙被攻破了。我率领旗兵在涌金门迎战,双方杀伤都很惨重。我们退守驻防的子城,贼军多次猛攻,我们拼死抵抗,就是没让他们得逞。僵持了六天,张玉良带援军来了,我们里应外合,夹击敌人,贼军丢下城池逃跑了。杭州城终于收复了!皇上又特地下诏嘉奖我,赏赐我黄马褂,还给了我二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
话说江南大营战败了,常州、苏州两地都被敌人占领了。张玉良因为犯了错被罢官,朝廷就派瑞昌统领江南各路军队,江长贵当他的副手,准备收复苏州。可敌人已经攻下了长兴和武康,朝廷又命令瑞昌先保住杭州城,然后再想办法反攻。
没过多久,嘉兴也被敌人占领了,朝廷又命令瑞昌带着张玉良去攻打嘉兴,结果还是没成功。到了十月,富阳和余杭失守,敌人又来攻打杭州。瑞昌亲自带着副都统杰纯和副将吴再升出击,把敌人打退了。
到了同治十一年,敌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他们从嘉兴进攻,占领了石门,湖州也被围困,浙江东部的各个郡县接二连三地失守。绍兴被敌人占领后,杭州的形势更加危急,最后也被围困了。瑞昌和巡抚王有龄一起坚守城池,坚持了两个多月。张玉良在城下作战,受伤死了,军心更加涣散。外援迟迟不到,粮道也被切断了。瑞昌忧愁愤怒,得了重病,精锐的旗兵也伤亡惨重,他就召集将领们,发誓要为国捐躯,把家里的火药都拿出来用。等到城池失守的时候,瑞昌首先放火自焚,全营的士兵也都跟着自焚,一起殉难的有杭州副都统关福和江苏粮储道赫特赫纳,以及其他男女老少四千多人。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下令优厚抚恤瑞昌,追赠他太子太保的官衔,并把他的轻车都尉世职提升一级,谥号为“忠壮”。朝廷在北京的昭忠祠为他立了祠堂,杭州也专门为他修建了祠堂,那些殉难的人也都一起被祭祀。
同治三年,杭州收复了,左宗棠向朝廷报告说,瑞昌的妾室吴氏,在城破的时候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绪成、绪恩逃跑了,后来走散了。事情平定后,找到了绪恩,把他护送回了京城。朝廷考虑到瑞昌的忠烈,命令瑞昌的本旗把他的长子内阁中书绪光收养。并命令左宗棠寻找绪成的下落,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朝廷把瑞昌的两世职合并,追封为三等子爵。
杰纯,是蒙古正白旗人,姓布库鲁氏,在杭州驻防。他从骁骑校一步步升到协领。他忠勇,很得士兵们的心,也得到了瑞昌的信任。
杭州城刚被攻破的时候,瑞昌想自杀,杰纯和副都统来存劝他说,敌人只是先锋部队,后面没跟上人马,咱们还可以凭借驻防城死守,等待援军。瑞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登上城墙防守。杰纯负责守卫武林门,每天都和敌人作战,他的大儿子,前锋校纳苏铿,战死了,杰纯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把儿子的尸体收殓起来,一句话也没哭,只说:“你小子终于找到归宿了!”等到援军到了,杰纯就骑着马冲了出去,敌人溃不成军,他追击敌人出了城十里地。因为收复了杭州城,他被赏赐了花翎。
接着他又被提升为宁夏副都统,留在浙江协助团练大臣统率练勇,还带兵收复了富阳。那年冬天,敌人又来攻打杭州,杰纯在观音桥迎战,亲手杀了几个敌人,又率领西湖的水军进行拦截,杀敌无数,还接连打败了攻城的敌人,追击到留下,攻克了余杭,皇上还赐给他“额腾伊巴图鲁”的称号。后来调任乍浦副都统,仍然留在浙江省城驻防。
十一年后,杭州城再次被攻破,杰纯整整战斗了一天一夜,他的部下伤亡殆尽。他把二儿子送走,让他躲起来,好让布库鲁氏家族香火延续,然后他带着全家老小准备自焚,最后独自一人策马冲进敌阵,战死了。皇上嘉奖他一家忠烈,按照都统的规格给予抚恤,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还在杭州和乍浦为他修建专祠,他的妻子儿女和仆人都被一起祭祀。后来又加恩,把他列入北京的昭忠祠,并追谥为“果毅”。他的二儿子固鲁铿也被提升为知府,并调回北京的旗籍。
锡龄阿,是扎哈苏氏家族的人,蒙古正白旗人,驻防在荆州。他带着佐领的兵力,参加过沔阳、监利、潜江、应城、汉阳、宜昌等地的战斗。因为屡立战功,一步步升迁到福州副都统,后来又调任乍浦副都统。十一年的时候,敌人来犯,他督促士兵出战,结果城里出现了内应,他不得不撤回巷战,全军覆没,他和两个儿子荣辉、荣耀一起战死。朝廷追赠他都统衔,并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武烈,还把他列入北京的昭忠祠。后来,荆州的士绅百姓念及他保卫地方的功劳,请求为他建立专祠。他的两个儿子荣辉、荣耀也都被赐予云骑尉世职。
清朝的制度规定,在重要的省份和地区要驻扎旗兵,尤其是在大城市,兵力较多的,由将军统领。这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以防万一。太平盛世的时候,军队不像国初那样精锐,遇到小的变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但是遇到大规模的叛乱,他们的力量就不足以抵御了。江南失守,是因为陆建瀛没有预先设防造成的。祥厚仓促上任,只凭一座孤城去对抗气势汹汹的敌人,怎么可能幸免呢?杭州刚开始失守的时候,敌人只是派了一支偏师,所以瑞昌还能守住内城等待援军;等到苏州、常州失守后,互相支援的局面没有了,最终也保不住了,这是大势所趋。但是锡龄阿和瑞昌两个人,都能用忠义激励士气,城破了他们也战死了,老百姓、妇女儿童都知道为国捐躯,真是壮烈啊!祁宿藻孤身一人竭尽忠诚,杰纯智勇善战,都是当时杰出的将领。他们在炎冈一起战死,后世都很惋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