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只有四川、甘肃、湖北、湖南、云南、贵州有土兵,他们经常被征调到西南作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康熙年间,莽依图在韶岭与马宝作战,瑶族士兵作为后援部队。傅弘烈平定广西的战役,也依靠土兵的英勇力量。乾隆皇帝征讨廓尔喀时,调动了五千金川土兵;征讨安南时,也带上了土兵。傅恒征讨金川时,上奏说:“虽然八旗兵奋勇杀敌,是主要的战斗力量,但乡导(熟悉地形的向导)必须使用土兵,特别是小金川的土兵,他们骁勇善战。”岳钟琪平定西藏,咸丰、同治年间平定贵州、四川的匪乱,土兵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古时候的西南夷地区,有很多槃瓠的后裔,被称为僚、伶、濮、僮、瑶、苗。后来他们繁衍生息,又有了西番、僰人、摆夷、么些、佫亻鹿、咱哩、倮、俍、瑶等等称呼。苗蛮的种类尤其多,比如花苗、红苗、花仡佬、红仡佬、白倮儸、黑倮儸等等。土兵大多出自这些民族,所以他们骁勇善战,非常有用。土兵的编制,在甘肃、四川、两广、湖南、云南、贵州,有的隶属于土司,有的属于土弁,有的归属营汛。甘肃的土兵依附于番部;四川的土兵依附于屯弁、屯蕃;湖南的土兵依附于练兵、屯兵。此外,还有七十九个番族,分别隶属于西宁和西藏。这些情况,我都记录在这篇文章里了。

甘肃的土兵情况是这样的:狄道州临洮卫指挥佥事管辖着十五个民族;河州指挥佥事管辖着四十八户人家;韩家集指挥使管辖着两个民族;岷州宕昌城指挥使管辖着十六个民族;攒都沟外委百户管辖着四十一庄;麻霙里外委土官管辖着两个民族;闾井外委百户管辖着十一庄;归安里副千户管辖着四十八个土著民族和四十三个人番民族。

洮州厅卓泥堡的指挥使,同时也是护国禅师,手下管着五百二十个部落,有五百名骑兵和一千五百名步兵。此外,还有土著守备一名,千总、把总各四名,其他外委七名。

资卜指挥使管辖七十六个部落,土著守备一名,千总、把总、外委各两名,骑兵五十名,步兵一百名。著逊百户管辖七个部落,士兵十名。西宁县寄彦才沟的指挥使管辖八个部落,土著千总一名,把总两名,骑兵五十名,步兵一百名。陈家台指挥使管辖一百十二户人家,土著千总、把总各一名,骑兵五名,步兵二十名。乞塔城指挥使管辖四十八个部落,土著千总、把总各一名,骑兵和步兵各五十名。

纳家庄的指挥佥事管辖一百二十户人家,土著千总、把总各一名,士兵二十五名。西川海子沟的指挥佥事管辖十八户番民和三十户土著居民,土著千总、把总和兵力与前者相同。癿迭沟指挥佥事的管辖范围是九十户人家,土著千总、把总和兵力也和前面一样。循化厅的土千户管辖着西乡上四工韩姓撒拉族人;保安堡的土千户管辖着东乡下四工马姓撒拉族人。(撒拉族不同于一般的番族和回族,他们长得像羌族人,却信仰伊斯兰教。过去他们有十三工,现在循化八工归循化厅管,其余的归巴燕戎格管。)癿藏土百户管辖五个部落。

大通县大通川的土千户管辖五个部落。

碾伯县胜番沟,那地方的指挥同知管着七百户人家,还有两个土千总,四个把总,一百个马步兵。上川口指挥同知管辖的范围可大了,管着四千户人家,一个土千户,两个百户,四个土千总,六个把总,三百个马步兵。赵家湾指挥同知管着一百二十户人家,一个土千总,一个把总,五个马兵,两个步兵。白崖子指挥同知管着一百五十户人家,兵丁二十五个。美都川指挥佥事管着三百户人家,一个土千总,一个把总,兵丁二十五个。朱家堡指挥佥事管着六十二户人家,兵丁二十五个。米拉沟指挥佥事管着七十户人家,一个土千总,一个把总,二十五个马步兵。九家巷百户管着百来户人家,兵丁二十五个。王家堡百户管着百来户人家,兵丁二十个。喇守庄指挥佥事管着七十二户人家。

庄浪那边,掌印土司指挥使管辖的范围更广了,指挥佥事、指挥使、指挥同知、正副千户各一个,百户两个,还有十个土民旗和八个番民旗。文职方面归甘凉道管,武职方面归西宁镇管。红山堡的掌印土司指挥佥事管着五十个兵。古城和大营湾的指挥使,大通峡口的指挥同知,古城的正千户,马军堡的副千户,西坪的正千户,西六渠的百户,这些都是带自己家丁效力的,不辖管当地百姓。

永昌县流水沟寺的千户管着五个番民旗。

甘肃的番部情况是这样的:狄道州有三族,河州有十八族,这些都是康熙年间的老族了,都杂居在二十四关内。洮州厅有八族,大小加起来九十多处,也叫南番。土司杨积庆管着五百二十族番民。昝天锡管着七十六族番民。杨永隆管着七族番民。著洛寺的僧纲杨溯洛旺秀管着二十三族番民。麻尔寺的僧纲马昂旺丹主管着二十一族番民。圆成寺的僧正侯洛紥旦主管着四族番民。

岷州地区原来有43个土著部落,以前是土司管辖,后来划归归安里。只有白水江以南、南山内外是黑番居住的地方,也叫若瓦。南山以东是马土司管辖,以西是杨土司管辖,总共有35个番寺,管辖着包括霙古喇哈在内的24个番族。

文县有500个番族,番地22处。马百户管辖的番地有28处,雍正八年,这些番民改称新民,融入汉族社会。西宁县有13个番族,38个番寺。

贵德厅以前有54个熟番部落,现在还剩下5个;生番以前有19个部落,现在还剩下5个;野番以前也有19个部落,现在也都住在帐篷里,沿着河边住,比较大的番寺有6个。循化厅境内,口内熟番有12个部落,口外西番有49个寨子,口外南番有21个寨子。

丹噶尔厅南乡只有一个熟番部落,河南西番有8个部落。武威县峡沟有3个番族,沙沟有1个,上下大水寺有5个,南山有8个。镇番县八力曼插汉番民只有一个部落。永昌县有5个番族。

古浪县东山围场沟有4个番族,黄羊川有5个,柏林沟有2个。平番县以前有36个熟番部落,同治年间的时候,人口曾经超过十万,到同治年间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了,番寺有14个。洛洛城十三堡有8个番族,人口大约2300多人。

张掖县唐乌忒黑番有3个部落,康熙年间,他们的首领还被朝廷授予官衔。抚彝通判管辖着西喇古儿黄番5个部落和唐乌忒黑番3个部落,这8个部落都设有正副头目,朝廷还给他们授予守备、千总的官衔,这些番民都充当兵员。高台县唐乌忒黑番有1个部落,每个壮丁都要向朝廷缴纳一匹马入营。西喇古儿黄番有2个部落,隶属于红崖营。

四川土兵的情况如下:松潘厅中营所属土司有7个寨子,土百户2个,土千户5个。左营所属土司有2个寨子,土千户、土百户各1个。右营所属土司有1个寨子,土百户1个。漳腊营所属土司有52个寨子,土千户14个,土百户25个,土目13个。平番营所属土司有2个寨子、1个寺庙,土千户3个。南坪营所属土司有2个寨子,寨首2人。

好家伙,这得有多少土司啊!先说茂州叠溪营,那儿有六个土司寨子,一个土千户,一个土百户。

然后是龙安府龙安营,这儿就简单些,只有一个土司隘口,一个堡,一个长官司,外加一个土通判和一个知事。再看杂谷厅维州协,左营那边有个宣慰司,管着大小二十八个寨子;右营也有个宣慰司,管着十九个寨子,还有三个长官司,一共管着四十五个寨子。 茂州营呢,有个长官司,一个副长官司,一个安抚司,一个土巡检。

懋功厅懋功协,这儿有两个安抚司和一个宣抚司,管着大小四十六个寨子。建昌镇中营就复杂了,有个河东长官司,三个土百户,十一个土目,住的都是倮儸部落的人。还有个阿都正长官司,管着四个土目;一个阿都副长官司,管着十一个土目,住的都是苗夷。沙骂宣抚司管着五十个土目,住的都是蛮夷。河西那边有个土千总,四个土目,住的都是平夷。

越俊厅越俊营,有个工部宣抚司,管着十一个土目。宁越营那边,暖带密有个土千户,管着七个乡总和一个土目;暖带田坝有个土千户;松林地有个土千户,管着五个土百户。这些地方住的都是番夷。

盐源县会盐营,有个木里安抚司,一个瓜别安抚司,一个马喇副长官司,一个古柏树土户(管着两个土目)。中所、左所各管着一个土目,右所有个土千户;前所、后所各有个土百户。这些地方住的也都是番夷。

冕宁县冕山营,有十三個土百户,四个土目,住的都是夷族。会理州会川营,有三个土千户,四个土百户,住的都是番族。永定营有个土千户,住的也是夷族。

打箭炉泰宁营,有个沈边长官司,一个冷边长官司,住的都是番族。天全州黎雅营,有个穆坪宣慰司。最后是清溪县黎雅营,有个土千户,两个土百户。

先说打箭炉那一块儿,那地方管辖的机构可不少呢。明正宣慰司有一个,土千户一个,土百户有四十八个。还有革什咱布安抚司、巴底宣慰司、喇衮安抚司、霍耳竹窝安抚司各一个,其中霍耳竹窝安抚司还管着一个土千户和一个土百户。章谷安抚司也只有一个,管着四个土百户。此外,还有纳林冲长官司、瓦述色他长官司、瓦述更平长官司、瓦述保科安抚司各一个。这些地方的户口都是土著居民,具体多少人,那就说不准了。

接下来是德耳格忒宣慰司,它管着六个土百户,住的都是番民。还有霍耳白利长官司、霍耳咱安抚司(管着两个土百户)、霍耳东科长官司、春科安抚司(还有一个副土司)、上瞻对茹长官司、峪纳土千户、蒙葛结长官司、林葱安抚司、上纳夺安抚司(管着一个土千户和三个土百户)、下瞻对安抚司(管着两个土百户)、上瞻对撤墩土千户、中瞻对茹色长官司。这些地方的户口也都是土著居民。

这些土司啊,像春科之类的,有些已经纳过官印了,清朝的时候还专门派官员来管。对了,三瞻地区以前是西藏管的,后来因为老打仗,宣统年间才收回来。

里塘那边管粮的,有个里塘宣抚司,还有一个副土司,管着三个长官司、两个土百户,住的都是番民。

巴塘管粮的地方,有个巴塘宣抚司,还有一个副土司,管着七个土百户,住的都是土著居民。

石砫厅夔州协管辖着一个宣慰司,乾隆年间改成了土通判。

泸州泸州营管着一个长官司。

雷波厅普安营管着一个土千总和两个土舍,安阜营管着一个土舍,屏山县管着四个长官司。这些地方住的都是番夷。

最后是马边厅,马边营管着一个土千户、九个土百户,还有一个土外委。

峨边厅归化汛和冷碛汛管辖着十二个岭夷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夷人头目。赤夷呢,有十三支。胆巴家族里有一个土千总和一个把总,管辖着四个头目;哈纳家族也有一个土千总和一个把总,管辖着三个头目;蜚瓜家族有一个土千总和两个把总,管辖着两个头目;魁西家族也各有一个土千总和一个把总。这些地方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娃子”。(娃子,就是汉人被抓到夷人那里当奴隶的意思。)

四川的驻军情况是这样的:杂谷厅维州协管辖的杂谷脑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二个屯千总、四个屯把总和八个屯外委。乾堡寨的上孟董、下孟董和九子寨,每个寨子都设有一个守备,下面有十四个千总、把总和外委。这些地方的人口都是当地土著。

懋功厅懋功协管辖的攒拉八角碉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六个千总、把总和外委;抚边屯下面有一个屯把总;攒拉汉牛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六个千总、把总和外委;抚边屯管辖的攒拉别思满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七个千总、把总和外委,还有一个马尔富屯外委和一个曾头沟千总;章谷屯管辖的攒拉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八个千总、把总和外委,还分管着宅垄屯的一个把总和四个外委;崇化屯管辖的促浸河东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十五个千总、把总和外委;绥靖屯管辖的促浸河西屯,有一个守备,下面有二十四 个千总、把总和外委。这些地方的人口也都是当地土著。

四川已经取消的土司制度是这样的:建昌道管辖着天全六番的招讨司和副招讨司各一个;大凉山有一个阿都宣抚司;建昌坝南路有一个安抚司;河西有一个宣慰司,还有四个土百户;审札等地还有三个土百户;北路甸沙关有一个土千户。

冕山营管辖着宁番安抚司一个,土百户两个;皮罗木罗等地有四个土百户,三个头人;靖远营有四个土百户,四个头人;凉山等地有六个番夷头人;如昆等地有九个头人;冕山营还征收土千户和两个头人。

雅州府管辖着司徒一个,大国师一个。

打箭炉那边,归中瞻府管辖,只有一个长官司。

四川东部,归宣慰司管辖,只有一个宣慰司和一个长官司。

松茂道那边,只有一个杂谷土司管辖。

接下来说说两广地区的土兵情况:

广东高州府茂名县,有瑶兵664人,俍兵666人,管辖着44座瑶山。电白县有僮兵165人,管辖着21座瑶山。信宜县有瑶兵177人,俍兵595人,管辖着41座瑶山。化州有瑶兵524人,俍兵194人,管辖着51座瑶山。石城县有瑶兵497人,管辖着2座瑶山。廉州府牛藤闸那边,只有一个俍总,手下有兵46人。马头闸、水鸣闸、冷水闸、九叉闸、沙尾闸、藤柯闸、丹竹闸、樟木闸,每个闸口都只有一个俍目,兵力分别为15、34、23、14、20、20、19、30人。

广西桂林府龙胜厅有两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临桂有13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灵川有5个堡和1个隘口,5个堡各有一个堡目,隘口有一个隘长。永宁州有两个镇,两个镇各有一个俍长。永福有11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义宁有5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全州有6个隘口,每个隘口各有一个隘长。上面这些土兵,人数从24人到292人不等,灌阳的俍兵最少,临桂的最多。

柳州府雒容有一个土舍,三个堡目。罗城有15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柳城有21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融县有两个堡,每个堡各有一个堡目。上面这些土兵,人数从14人到265人不等,融县最少,雒容最多。

庆远府宜山、天河、河池州、思恩,每个地方都只有一个堡目。东阑土州、永定土司、永顺土司(正副各一个),每个地方也只有一个土官。这些土兵人数从32人到110人不等,只有那地土州有280人,南丹土州有512人。每个土州又分别有50人归属德胜镇。忻城土县有300个兵,是数量最多的。

思恩府那边,林土舍、头目、总练一共38个人,带的兵有575个,算是比较多的。土田州有400个兵,阳万土州有300个,比土田州少。上林县只有30个兵,武缘堡也只有50个,兵力最少。

平乐府的情况是,恭城凤皇堡有6个队长。贺县有个田总,3个哨长,14个队长。荔浦堡有2个堡目,修仁堡有5个堡目,永安有2个土舍。这些土兵人数从65到310不等,荔浦最少,永安最多。

梧州府的岑溪有总目和目,怀集县有耕总、哨长、耕兵、抚兵。这两个县的兵都超过300人。

浔州府的桂平、平南、贵县都是俍兵,武宣是土勇和土兵,人数从三四十到314不等。

南宁府有宣化土勇,隆安隘兵,横州俍兵,永淳俍兵和耕守兵,还有迁隆土侗兵。人数从30到300不等。

太平府的龙州厅下辖龙土司、两关、三卡、十四隘,兵力不少;明江厅有上石西州兵、崇善兵、安平土州兵、万承土州九甲兵(这些兵要负责运输粮食),还有六坊土兵、茗盈、全茗、龙英、佶伦、镇远、思陵等土州兵,以及土江州兵、土思州兵、下石西土州兵、上下冻土州兵、罗阳土县兵、上龙土巡检隘兵。这些地方的兵力从四五十到五百不等。其他地方,比如都结土州只有3个头目,16个兵,最少;土思州有700多个兵,太平土州有1000多个兵,最多。

镇安府有府额土兵,小镇安厅有土勇,天保有兵,归顺州有隘兵,湖润寨有隘目兵,都康、上映两个土州有兵,下雷土州有土勇。人数从30到250不等,不过向武土州的土目有220个,土兵有1200个,是镇安府最多的。

郁林州的北流、陆川、兴业都是俍兵,人数都不超过三五十。

总的来说,广西的土兵大概有一万三千八百多人。

湖南土兵:

湖南那边,苗族地区的情况是这样的:凤凰厅设立了中营和右营,分别有守备官员驻守,苗兵两千,训练的兵一千,驻扎的兵四千。乾州厅也有守备官员,苗兵八百,驻扎的兵六百。永绥厅也有守备官员,苗兵一千八百,驻扎的兵两千。永顺县和保靖县也都设有守备官员,不过兵力就少多了,每个县苗兵和驻扎的兵都只有几百人,永顺县各一百,保靖县各三百。嘉庆十年的时候,还设立了屯弁来统领屯丁,原本用于备战的训练兵一千人,也按照营制进行操练,算是树立了一个榜样。

云南的土兵分布就更广了:镇远厅和大雅口土都司各有一个;丽江府有大山和茨竹寨各一个土守备;中甸迭巴有两个土守备。 其他的地方,比如镇边厅的黄草岭、杉木笼隘、六库、阿敦子、猛遮,普宁县的普藤,维西厅的奔子栏,元江州,云龙州的老窝,威远厅的猛戛,永北厅的羊坪,保山县的登梗、鲁掌,丽江府,新平县的斗门磨沙,大中甸神翁,小中甸神翁,中甸江边神翁,中甸格沙神翁,中甸泥西神翁,镇边厅的猛角猛董,圈糯千总,这些地方都分别设有土兵。

临安府的稿吾卡、漕涧、奔子栏、阿敦子、澜沧江沿岸的临城,还有其宗喇普,思茅厅的倚邦、易武、猛猎、六顺、猛笼、橄榄坝、猛旺、整董,他郎厅的儒林里、定南里,威远厅的猛戛、猛班,腾越厅的大塘隘、明光隘、古勇隘、卯照、下猛引、贤官寨、募乃寨、东河,元江州的永丰里、茄革里、喇博、他旦、老是达、岩旺、乌猛、乌得,这些地方都各有一个土把总。迭宾土把总有五个;中甸江边、小中甸迭宾、中甸格咱、中甸泥西每个地方都有三个土把总。

大山那边,镇边厅管辖的区域,防守力量分布在猛弄掌寨、猛喇掌寨、水塘掌寨、五亩掌寨、五邦掌寨、者米掌寨、茨桶坝掌寨、马龙掌寨、瓦遮正掌寨、宗哈正掌寨、瓦遮副掌寨、宗哈副掌寨、斗岩掌寨、阿土掌寨,以及土外委各派驻了一个。宾川州赤谷里、保山县练地、武定州勒品甸也各派驻了一个土巡捕。

接下来是几个隘口,止那隘、猛豹隘、坝竹隘、黄草岭隘,每个隘口都安排了抚夷官员。八关那边也安排了抚夷官员。铜壁关、万仞关、神护关、巨石关、铁壁关,这些关口都设有正副抚夷,他们各自管辖着数量不等的土兵,从二十五六十户到一百五十多户不等。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也分别设有正副抚夷。

贵州的土兵部署情况是这样的:贵阳府管辖的区域,有中曹长官司、养龙长官司、白纳长官司(包括正副)、虎坠长官司。

定番州管辖的区域,有程番长官司、上马桥长官司、小程番长官司、卢番长官司、方番长官司、韦番长官司、卧龙番长官司、小龙番长官司、金石番长官司、罗番长官司、大龙长官司、木瓜长官司(包括正副)、麻向长官司。

开州管辖的区域,有乖西长官司(包括正副)。龙里县管辖的区域,有大谷龙长官司、小谷龙长官司、羊场长官司。贵定县管辖的区域,有平伐长官司、大平伐长官司、小平伐长官司、新添长官司。郎岱厅管辖的区域,有西堡副长官司。归化厅管辖的区域,有康庄副长官司。永宁州管辖的区域,有顶营长官司、沙营长官司。镇远府管辖的区域,有偏桥长官司、工卩水长官司。黄平州管辖的区域,有岩门宣化长官司。思南府管辖的区域,有蛮夷长官司、朗溪长官司(包括正副)、沿河祐溪长官司(包括正副)。平越州管辖的区域,有杨义长官司。

思州府下辖都坪长官司、副长官司,都素长官司、副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副长官司,还有施溪长官司。 简单来说,就是思州府管着好几个长官司,每个长官司都有正副长官。

黎平府管辖的地方就更多了,有潭溪长官司、副长官司,欧阳长官司、副长官司,龙里长官司,亮寨长官司,中林验洞长官司,古州长官司,湖耳长官司、副长官司,八舟长官司,新化长官司,以及洪洲泊里长官司、副长官司。 这黎平府的地盘可真不小,管辖的长官司数量也比思州府多得多。

都匀府就简单些,只有都匀长官司、副长官司和邦水长官司三个。麻哈州管着平定长官司和乐平长官司两个。独山州管辖烂土长官司,以及丰宁上长官司和丰宁下长官司。铜仁府管辖省溪长官司、副长官司,以及提溪长官司、副长官司。最后,松桃厅管辖乌罗长官司、副长官司和平头著可长官司、副长官司。 总的来说,这些府州厅都由多个长官司组成,管理结构比较复杂。

雍正九年,新抚南称、巴彦等地有七十九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地盘在四川、西藏和西宁之间。到了雍正十年夏天,四川、西藏和西宁分别派人一起勘察,划定这些民族的管辖范围。靠近西宁的归西宁管,靠近西藏的暂时归西藏管。 这说明当时对这些民族的管辖划分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的勘定。

西宁管辖的民族有四十个:阿哩克族、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固察族、称多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克拉尔济族、克典巴族、隆布族、上隆布族、札武族、上札武族、下札武族、札武班右族、上阿拉克硕族、上隆坝族、下隆坝族、苏尔莽族、白利族、哈尔受族、登坡格尔吉族、下格尔吉族、格尔吉族、巴彦南称族、南称桑巴尔族、南称隆冬族、南称卓达尔族、吹冷多拉族,还有巴彦南称界住牧喇嘛和拉布库克住牧喇嘛。 这四十个民族的名字,听起来就感觉很陌生,也体现了当时民族分布的复杂性。

西藏管着三十九个民族,分别是:纳书克贡巴族、毕鲁族、琫盆族、达格鲁族、拉克族、色尔札族、札嘛尔族、阿札克族、上阿札克族、下阿札克族、夥尔川木桑族、夥尔札麻苏他尔族、夥尔札麻苏他尔族、只多族、瓦拉族、夥尔族、麻鲁族、宁塔族、尼札尔族、参麻布玛族、尼牙木札族、利松麻巴族、勒达克族、多麻巴族、羊巴族、依戎夥尔族、夥尔族、彭他麻族、夥尔拉赛族、上刚噶鲁族、下刚噶鲁族、琼布拉克鲁族、噶鲁族、色尔札族、上多尔树族、下多尔树族、三札族、三纳拉巴族、朴族。 这四十个民族加起来,一共八千四百四十三户人家。而那三十九个民族,一共是四千八百八十九户。

雍正年间,政府规定:一个民族的人家超过一千户的,就设一个千户长;超过一百户的,就设一个百户长;不到一百户的,就设一个百户长。每个千户长、百户长下面,还要再设几个散百长。到了乾隆朝末年,又重新规定,这三十九个民族一共设一个总百户长,十三個百户长,五十三個百户长。后来又增加了,变成了十六个百户长和六十一 个百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