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他考中了状元,进了翰林院当修撰。因为写文章写得好,乾隆皇帝很赏识他,让他在懋勤殿当差,还让他负责校对《华严经》和《楞严经》。后来,他升迁了好几次,当过侍讲,还去山西主持乡试,以及在山东和浙江当学政。乾隆十五年,他被调到上书房当差,后来又升到了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山东当了一次学政,之后升任兵部侍郎。
乾隆二十一年,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一年多后,他又被起用,担任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继父去世,他又回家奔丧。没过多久,他的生母也去世了,但他还没来得及上报朝廷。结果御史朱嵇弹劾他,说他两次丧事,却混为一次,不顾丧期就跑去当官,说当部堂大臣和地方官员不一样,不应该徇情任事。皇上最终还是原谅了他,让他继续担任官职。后来,他被调到户部,负责钱法堂的事务。乾隆二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于敏中办事效率很高,很能揣摩圣意。乾隆三十年,他升任户部尚书。
他儿子齐贤,乡试没考中。皇上考虑到于敏中长期在宫里当差,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已经长大成人了,就破例恩准他的儿子享受尚书品级的荫生待遇。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妻早逝,皇上还特别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乾隆三十三年,于敏中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乾隆三十六年,他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
乾隆三十八年,他升任文华殿大学士,还继续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下诏搜集遗书,安徽学政朱筠建议搜集《永乐大典》里保存的古籍。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想把这个建议压下去。但于敏中觉得朱筠的建议很好,就和刘统勋据理力争,最终朝廷决定设立四库全书馆,并任命于敏中为正总裁,负责主持这项工作。他还担任国史馆和三通馆的正总裁。他多次主持会试,还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于敏中在军机处当大臣很久了,跟很多外边的官员都有来往,关系网很广。
三十九年的时候,内监高云从泄露了朱批的府衙记录,被朝廷下令审问。高云从说于敏中曾经问过他记录的事,还说他买地打官司的时候,曾经求于敏中帮忙托付给当时的府尹蒋赐棨。皇上问起来,于敏中认罪了。皇上严厉地责备他说:“内廷大臣跟内监来往,只要涉及到私事,就应该如实禀报。朕正要表彰那些秉公执法的人,严惩那些徇私舞弊的人,怎么会反过来怪罪那些举报的人呢?于敏中侍奉朕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朕的脾气秉性,做出这种隐瞒的事情?朕每天都召见你,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为什么还要绕弯子去问内监打听消息?从四川用兵以来,敏中你奉旨办事,劳苦功高。大功告成,朕想按照张廷玉的例子,给你世袭的爵位。现在事情就要完成了,你却出了这事,看来你的福泽有限,承受不了朕的恩典,难道不应该痛改前非吗?免除你的刑事处罚,但要严厉处分。” 最后部门商议革职,皇上网开一面,让他继续留任。
四十一年的金川战事平定后,皇上表彰他的功劳,说他的过错可以原谅,仍然把他列为功臣,授予一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世袭罔替。四十四年,他得了哮喘病,皇上派御医给他看病,还赐给他人参。他去世后,皇上恩准给予优厚的抚恤,按照规定办理丧葬,把他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襄”。
他的儿子齐贤,早些年就去世了。孙子德裕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以主事的身份被任用。于敏中的侄子时和,卷走了他叔叔的财产回老家了,德裕告了他。江苏巡抚吴坛调查处理了这件事,判处时和戍守伊犁。时和侵占的财产,归还德裕三万两,剩下的用来修建金坛的河道。
章攀桂给于敏中修了个花园,这事儿被发现了,章攀桂就丢了官。于敏中嘛,地方官都巴结他,他死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浙江巡抚王亶望因为贪污腐败被查,皇上顺藤摸瓜,把于敏中也牵扯进来了。
五十一年的時候,皇上下了道旨,说:“朕最近在看些东西,翻到嘉靖年间的器皿,就想起了严嵩专权乱政,搞得国家一天不如一天,朝堂上尽是些歪门邪道的事儿。我看了严嵩的传记,他收受贿赂,一手遮天,暗中窃取权力,简直是前朝奸臣的典型。咱们大清的家法一向很严,纪纲整肃,从来没让大臣专权。于敏中当了这么久的大学士,恩宠比较多,一些没见识的人就巴结他,于敏中也收受贿赂。当时军机大臣里没有经验丰富的人,福康安还年轻,没啥历练,所以于敏中就有点嚣张了。说到底,他也就是个侍奉皇帝的,根本没法跟前朝的严嵩比,也比不上康熙年间的明珠、徐乾学、高士奇这些人,他的恩宠也比不上鄂尔泰、张廷玉,他哪有本事在我面前一手遮天,颠倒黑白呢?因为他侍奉朕多年,死了之后朕还给了他不少恩典,让他进了贤良祠。可是到了四十六年,甘肃捐监的事儿败露了,王亶望他们贪污腐败,罪大恶极。我想起这事儿,之前舒赫德奏请停止,于敏中却在我面前极力主张甘肃捐监应该开,说这样可以免去户部拨款的麻烦,老百姓也能从中获利,一举两得,所以朕就准了。谁知道勒尔谨被王亶望骗了,狼狈为奸,中饱私囊,祸害百姓。如果不是于敏中支持,勒尔谨敢随便奏请吗?王亶望敢这么肆无忌惮吗?于敏中家财万贯,肯定收了王亶望他们的贿赂。如果于敏中还在,朕一定严惩他!现在不追究他子孙的罪责,已经是从轻处理了;贤良祠是国家表彰有功之臣的盛典,怎么能让不廉洁的人进去呢?朕早就想这么做了,看了严嵩的传记,更加警醒。恐怕有人会拿明世宗和我相比,朕可受不了这个。于敏中,朕决定把他从贤良祠里撤出来,以儆效尤!”
六十年的时候,国史馆呈上于敏中的传记,皇上又下旨说:“于敏中在朝廷任职,不检点自己,既和太监勾结,又和外省官员勾结舞弊。就这两点,他就辜负了朕的恩宠,根本不是大臣应该有的行为。如果还让他子孙继承世职,怎么示惩?他孙子于德裕现在是直隶知府,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他继承的轻车都尉世职,就撤销了吧,以此警戒那些贪污受贿的大臣!”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和珅,字致斋,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年轻的时候穷得很,是个普通的秀才。乾隆三十四年,他继承了他家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没多久就当上了三等侍卫,然后被选拔到皇帝身边伺候的黏杆处。乾隆四十年,他直接在乾清门当差,升了御前侍卫,还兼任副都统。第二年,直接升了户部侍郎,还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任内务府大臣,那真是平步青云啊!他还兼任步军统领,负责崇文门的税务监督,以及总理行营事务,权力越来越大了。
乾隆四十五年,皇上派他和侍郎喀凝阿去云南查办总督李侍尧贪污的事。这李侍尧号称是人才,深受皇帝信任。和珅一到云南,就先审问李侍尧的仆人,找到了李侍尧贪污受贿的证据,最后判了死刑。他还奏报说云南的官场很腐败,州县的钱库都亏空严重,急需整顿。皇上本来想让和珅当云南总督,但又觉得不太合适,毕竟是他查办的案子,最后就派了福康安去。皇上让和珅回北京,结果还没等他到,就升他做了户部尚书和议政大臣。和珅回京后,向皇上汇报了云南的盐务、财政和边防情况,很多建议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并且被采纳执行。
皇上又任命他为御前大臣兼都统,还把他的儿子丰绅殷德许配给了和孝公主,准备让他们结婚。之后,他又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担任《四库全书》馆的正总裁,还兼任理藩院尚书,那真是荣宠加身,位极人臣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的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等造反,他们逼近兰州城。当时,额驸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等人带兵去平叛。皇上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和大学士阿桂一起去督军。阿桂当时身体不好,所以皇上催促和珅先走。和珅到了前线,海兰察他们已经打败了叛军。和珅就督促各路将领分兵四路进攻,海兰察把叛军逼到山梁上,消灭了他们的伏兵。叛军挖了很深的沟坎,还切断了小路,大军一时难以通过,总兵图钦保阵亡了。过了几天,阿桂才到。和珅就说那些将领不听指挥,阿桂说:“这些人该杀!”第二天,阿桂和和珅一起部署作战,阿桂指挥作战,将士们都迅速响应。阿桂说:“将士们一点也不觉得他们慢啊,那该杀谁呢?”和珅气坏了。皇上暗中观察到这件事,就斥责和珅隐瞒图钦保战死的消息,并且说他到前线太慢,还指责他歪曲事实,说海兰察、额森特先打仗,颠倒黑白;皇上又说,阿桂到了军营后,一切才井井有条,一个人就足以平定叛乱,和珅在军事上不能统一指挥,而海兰察他们长期跟随阿桂,容易听从指挥,所以皇上命令和珅赶紧回京。和珅因此记恨阿桂,一辈子都跟他不对付。后来,和珅又兼任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
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污腐败,皇上就让和珅和都御史刘墉一起审理此案,钱沣也跟着去了。和珅暗中偏袒国泰,一到山东,查库房的时候,就让随便抽查几箱银子,发现没问题,就赶紧回驿馆了。钱沣请求封存库房,第二天再彻底检查,结果发现很多借出去的银子没还,国泰他们的罪行都被查实了。那年朝廷加恩给大臣们,和珅被加封太子太保,还当了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八年,皇上赐给和珅双眼花翎,让他担任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清字经馆总裁。甘肃石峰堡的回族匪徒被平定,皇上因为和珅承旨办事有功,又给了他轻车都尉世职,并授予一等男爵。后来,和珅又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继续管理户部。
乾隆五十一年的事儿,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盖房子太奢华,超过规制了。皇上心里明白,曹锡宝这是想弹劾和珅,但不敢明说,所以才拿他家奴开刀。于是,皇上就下令让王大臣和都察院的人一起审问曹锡宝,让他直接说出和珅的罪证,结果曹锡宝啥实质性的东西也没说出来。和珅也早有准备,让刘全把房子拆了重建,查勘的时候自然就啥也查不到了,曹锡宝最后被皇上责罚了。
一个月后,和珅就升官了,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皇上觉得,和珅管崇文门监督已经八年了,大学士不应该再兼管这个差事,而且曹锡宝弹劾他家奴的事儿,说不定和这个也有关系,所以就免了他的监督之职。户部官员湛露被提拔为广信知府,皇上觉得他年纪轻轻,难以胜任地方官,就批评和珅滥用职权保举他。还有两广总督富勒浑,纵容家人贪污受贿,和珅就请求把富勒浑调回京城,避免闹出大案子。当时北京米价飞涨,和珅建议禁止囤积居奇,超过五十石粮食的都要上交官府平价出售,商人们觉得很不方便。朝臣们也顺着和珅的意思,皇上却严厉批评了他。
乾隆五十三年的事儿,台湾的林爽文叛乱被平定,和珅被晋封为三等忠襄伯,还赐给了紫缰。到乾隆五十五年,他又被赐予黄带和四开褉袍。皇上八十大寿的时候,还让和珅和尚书金简一起负责寿典的事宜。内阁学士尹壮图上奏说各省国库空虚,皇上很生气,和珅就建议让尹壮图去查验各省库藏,并派侍郎庆成监督他。庆成到每个省都故意拖延,等到挪移钱款足够了才上报,最后也没查出什么亏空,尹壮图因为妄言被罢官了。
乾隆五十六年,在辟雍刻石经,和珅被任命为正总裁。当时一共八个总裁,尚书彭元瑞独自负责校对,皇上还让他编撰《石经考文提要》。事成之后,彭元瑞受到了优厚的赏赐。和珅嫉妒他,就说彭元瑞编撰的不好,还说只有天子才能考订经文。皇上说:“这书是御定的,怎么能说是私书呢?”和珅就让人写了一本《考文提要举正》来攻击彭元瑞,冒充自己的作品献给皇上,说彭元瑞的书对士子不利,请求销毁,皇上没同意。馆臣们请求颁布这本书,却被和珅阻止了,最后还私下让人把碑文上的字磨掉,把所有古代的字都改了。
1812年,廓尔喀战役结束了,我被朝廷论功行赏,还兼任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到了1815年,我被任命为殿试读卷官,负责教导庶吉士。那时候,朝廷审查官员的制度暂停了,一些关系比较重要的案子,都需要皇帝亲自下旨裁决。和珅当时管着藩院,他在蒙古处理了一些重大的案件,却一直没上报朝廷,结果被降级但继续留任。还有一次,武举考试发放考卷的时候,皇上命令我查阅实录。按照惯例,实录里是不记录武举考试的考题的,和珅却故意隐瞒实情,不按照实际情况汇报,结果被皇上斥责为包庇袒护,掩盖事实,被革职但依然留任。在此之前,京察(京官考核)好几次都想要提拔我,但那一年,京察制度被临时叫停了。
1817年,我被调到刑部工作。没过多久,因为军需物资报销的事情,我又兼管了户部。1818年,土匪王三槐被抓住了,因为我在这件事中出了力,所以被晋升为公爵。
和珅当权时间长了,特别擅长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思,因此就凭借着这个本事,专横跋扈,为所欲为。那些不巴结他的人,他就找机会在皇帝面前告状,让皇帝生气,然后把这些人整下去;而那些给他送礼行贿的人,他就帮着周旋一下,或者故意拖延事情,等到皇帝气消了再说。很多高级官员都把他当作靠山,压榨下属,把搜刮来的钱财都献给和珅。盐务和河工历来都是肥差,和珅没完没了地搜刮,搞得民不聊生。四川、湖北的匪乱,就是因为百姓被逼无奈才揭竿而起,那些将领大多都依附和珅,挥霍军饷,穷兵黩武,却久久没有战功。
阿桂作为功臣,担任首辅,和和珅素来不和,一直被和珅处处刁难。阿桂上朝办公,和和珅都不住在一个值班房里。阿桂去世后,和珅更加肆无忌惮,在军机处上奏折时,只署自己的名字。同僚嵇璜年纪大了,因为屡次被和珅诬告而被斥责。王杰为人正直,经常和和珅对着干,但也奈何不了他。朱珪以前是仁宗的老师,在两广总督任上时,乾隆皇帝想召他进京做大学士,和珅嫉妒他升官,就偷偷把仁宗祝贺乾隆皇帝的诗拿给乾隆看,说朱珪这是在讨好皇帝,图谋升官。乾隆皇帝大怒,幸好董诰极力劝谏才免于一难;后来又找借口把朱珪贬到安徽做巡抚,彻底把他打发到远离京城的岗位。
那些敢于批评和珅的言官,只有钱沣弹劾他的党羽国泰才得以伸张正义,后来有人揭发和珅和阿桂上朝办公时不住在一个值班房里,奉命去调查这件事的官员,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去了。曹锡宝、尹壮图也都因此受到处罚,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指责和珅的罪行了。乾隆皇帝虽然有时会对和珅进行一些约束,但和珅总是巧妙地掩盖过去,一点儿也不悔改,反而更加放肆。嘉庆皇帝还在皇子的时候就知道和珅的奸诈,等到他即位后,因为乾隆皇帝年纪大了,不想马上处置和珅,所以仍然对他优容有加。
嘉庆四年正月,皇上(高宗)驾崩了。给事中王念孙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和珅,说他干了不少坏事。仁宗皇帝立刻下令,按照遗诏,逮捕和珅,并且让大臣们一起审问他,结果查实了和珅的罪行。
然后,皇上宣读了和珅的罪状,大概是这样说的:“我(仁宗)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被皇阿玛册封为皇太子,还没正式宣布呢,和珅就在初二日就跑到我面前送如意,摆出一副拥戴我的样子,这是第一大罪。他骑马直接冲进圆明园左门,路过正大光明殿,一直跑到寿山口,这是第二大罪。他坐轿子直接进皇宫,抬着轿子直接进了神武门,这是第三大罪。他把宫里的女子弄回家做小老婆,这是第四大罪。他随便压着各地送来的军报,故意隐瞒军情,这是第五大罪。我皇阿玛身体不好时,和珅一点也不着急上火,还跟没事人似的谈笑风生,这是第六大罪。皇阿玛即使生病了,还坚持批阅奏章,字迹有时不太清楚,和珅就说不如撕掉重写,这是第七大罪。他一个人管着户部报销,把户部的事务都抓在自己手里,还改了以前的规矩,不许其他官员参与,这是第八大罪。去年,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两厅有土匪抢劫青海,和珅把奏折压下来,故意不处理,这是第九大罪。皇阿玛去世后,我下令说没出过天花的蒙古王公不用来北京,和珅却擅自下令说,出过天花没出过天花的都别来了,这是第十大罪。大学士苏凌阿年纪大了,听力也不好了,和珅因为和苏凌阿的弟弟和琳是亲家,就隐瞒不报;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在和珅家里读书,和珅还保荐他们当了大官,还让他们兼任学政,这是第十一大罪。他随便撤换军机处的办事人员,这是第十二大罪。他搜刮的家产,楠木房子豪华奢侈,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模仿宁寿宫的样式建造,他家的园子装饰得跟圆明园的蓬莱仙岛、瑶台一样,这是第十三大罪。他在蓟州修建坟墓,还建了享殿和地道,当地人都叫它‘和陵’,这是第十四大罪。他收藏的珍珠项链有两百多串,比皇宫里的还多得多,最大的珍珠比皇冠上的还大,这是第十五大罪。他还有很多不该用的宝石顶,足足有几十个,还有好多块巨大的宝石,比皇宫里的都多,这是第十六大罪。他藏的银子、衣服价值上千万,这是第十七大罪。他在夹墙里藏了二万六千多两黄金,私库里藏了六千多两黄金,地窖里埋了三百多万两白银,这是第十八大罪。他在通州、蓟州开了很多当铺、钱庄,本钱有十多万,跟老百姓抢生意,这是第十九大罪。他家奴刘全的家产也有二十多万,还有很大的珍珠项链,这是第二十大罪。”
朝中大臣都上奏说和珅罪该万死,该判处死刑。但是皇上念及和珅曾经是首辅大臣,不忍心让他受凌迟处死,就赐他自尽了。
有人弹劾和珅,说他像曹操、王莽那样野心勃勃。当时,直隶布政使吴熊光以前在军机处当差,皇上正好召见他,就问:“有人说和珅有反叛之心,这事儿是真的吗?”吴熊光回答说:“一般想要造反的人,都会拉拢人心,可和珅呢,满族汉族几乎都没人支持他,就算他心里真有反意,谁会跟着他干呢?”皇上说:“那这么说,是不是处理他有点太急了?”吴熊光说:“不赶紧治他的罪,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就会等着看情况,巴结他,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乱子。迅速处理,这是正义的体现;迅速收场,这是仁慈的表现。”
皇上杀了和珅之后,就向朝臣们宣布:“凡是为和珅推荐过人,或者在他家门口跑过腿的,都不追究了,希望你们能改过自新。”有人说和珅家里的财产还有隐藏的,皇上也下令不追查了。和珅当权的时候,规定凡是奏折都要送一份副本到军机处;进献东西,也必须先向他报备,他可以擅自批准或驳回,不全收下的东西都进了他的私库。步军统领巡捕营里,有上千人在和珅的私宅里当差,他还让各部门推荐年老无能的人当御史。这些坏毛病,皇上都给改掉了。吏部和户部因为和珅改动的一些成例,大臣们也逐一奏请皇上改正。当初,乾隆皇帝下令让和珅改入正黄旗,等他犯了罪,又把他改回正红旗了。
丰绅殷德,娶了固伦和孝公主,官职一路升迁,做到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倒台后,朝臣们都建议要收回他的爵位。但是皇上念及公主的情分,还是让他保留了伯爵的爵位。
后来查抄和珅家产的时候,发现了一串价值连城的朝珠,这可是臣子不该拥有的东西啊!审问家人后得知,原来是和珅生前经常在灯下挂着这串朝珠,对着镜子自己欣赏呢。皇上听到后非常生气,就剥夺了丰绅殷德的伯爵爵位,只保留了他三等轻车都尉的旧职。
嘉庆七年,川、楚、陕的教匪平定了,皇上高兴,就给参与平乱的官员们加官进爵,丰绅殷德也被授予了散秩大臣的职位。没过多久,公主府的长史奎福就出来告状,说丰绅殷德在演习武艺的时候,图谋不轨,想害公主。朝廷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奎福是诬告。皇上考虑到丰绅殷德和公主一向感情很好,而且他写的《青蝇赋》也表达了对小人谗言的担忧和害怕,并没有什么怨言和违抗皇上的行为。但是,因为他在国服期间侍妾生女,还是被剥夺了官衔,罢官在家软禁。
过了几年,嘉庆十一年,他又被任命为头等侍卫,后来升为副都统,还恢复了伯爵的爵位。嘉庆十五年,他生病了,请求辞官,皇上又给了他公爵的爵位。没多久他就去世了。因为他没有儿子,他的爵位就由和琳的儿子丰绅伊绵继承了。
和珅死后十五年,国史馆要给他写列传。皇上觉得记载的内容太简略了,而且乾隆皇帝多次批评过这件事,所以就没有收录进去。为了让后世了解真相,皇上把负责撰写国史的编修席煜给撤职了,还特意下旨告诫大家。
和琳,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笔帖式,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湖广道御史。他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私下用粮船运木材,查实了这事儿,还查出两广总督福康安给他写信要买木材。皇帝觉得和琳正直敢干,就下令给他升官。
从吏部给事中直接升到内阁学士,还兼着礼部侍郎。没多久又当了兵部侍郎,还做了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后来廓尔喀入侵后藏,福康安去打仗,皇帝让和琳负责前藏东边乌拉等地的防务。接着又让他和鄂辉轮流负责军队的粮饷,之后又升他做了工部尚书。和琳还上奏说贼酋拉特纳巴都尔想投降,皇帝就让福康安接受投降,和和琳一起商量善后的事。没过多久,和琳又升任镶白旗汉军都统,皇帝还派他和孙士毅、惠龄一起查账,处理西藏的事务。乾隆五十八年,皇帝赐给他云骑尉世职;五十九年,他当上了四川总督。
乾隆六十年,贵州的苗族石柳邓造反,闹腾正大、嗅脑、松桃几个地方,湖南的苗族吴半生、石三保也跟着起事,围攻永绥。皇帝派福康安去平叛。这时候和琳正回北京,到了卬州,松桃的匪徒已经窜到秀山来了。和琳听到消息,赶紧赶过去,指挥参将张志林、都司马瑜把匪徒打跑了。后来又打败了匪徒晏农,攻下炮木山黄陂,打通了去松桃的路,皇帝赏了他双眼花翎。这时候福康安已经解了正大、嗅脑、松桃的围困,在大塘汛跟石柳邓交战,和琳带兵去支援,被任命为参赞军事;攻克了虾覅碉、乌龙岩,七十多个寨子投降,和琳被封为一等宣勇伯。又攻下了岩碧山,皇帝赏了他上等貂皮褂子。因为降服吴半生有功,又赏了他黄带子。龙角碉、鸭保、天星等寨子大捷,和琳被加封太子太保,赏赐玄狐皮袍。
嘉庆元年,攻克了结石冈、廖家冲、连峰蜺等险要地段,皇帝赏赐他紫缰。福康安死了以后,皇帝让和琳负责军务。这时石三保已经被抓了,石柳邓还在据守平陇。和琳夺取了尖云山炮台,收复了乾州,皇帝赏了他三眼花翎。八月,他包围了平陇,结果在军中去世了。皇帝追封他为一等公,谥号忠壮,赐予祭葬,让他配享太庙,并让他在昭忠祠、贤良祠等地享祀,准许他家建立专祠。
四年后,和珅被杀,大臣们说和琳仗着和珅的势力邀功请赏,皇帝也觉得他平叛苗匪时牵制了福康安,战事没取得什么成就,于是下令把他从太庙撤掉,毁了他的专祠,还把他的儿子丰绅伊绵的公爵撤了,改袭三等轻车都尉。
苏凌阿,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考中了翻译举人。从内阁中书这个小官儿一步步升迁,做到江西广饶九南道,后来又降职了。到了乾隆五十年,他从吏部员外郎这个职位直接被提拔起来,先后担任了兵部、工部、户部三个部门的侍郎。最后升任户部尚书。之后又外放,当上了两江总督。嘉庆二年,被授予东阁大学士的职位,还兼任刑部尚书。和珅被杀后,苏凌阿就退休了,去守裕陵。后来去世了。
苏凌阿的经历啊,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一个小小的内阁中书,一路升迁到两江总督,再到东阁大学士,这仕途可谓顺风顺水。但中间也有过降职的经历,可见官场险恶。最后和珅倒台,他也跟着退休了,也算是躲过了一劫。
关于苏凌阿,有人说啊,乾隆皇帝英明果断,大臣要是犯了错,他绝不姑息。民间传说苏凌阿因为办事不利,得罪了乾隆皇帝,得了病,皇帝就让他休假,还赏赐了他一床陀罗尼经被,结果他就没再起来,去世了。还有人说,乾隆皇帝下令罢免苏凌阿的官职,还把他跟严嵩相提并论,这些传闻到底是不是真的,就不好说了。
和珅后来得势,正赶上乾隆皇帝年老体衰,不怎么管事了。和珅仗着皇帝的宠信,贪污受贿,最终因为这些罪行而垮台。嘉庆皇帝曾经评论唐朝代宗杀李辅国这件事,说:“代宗当太子的时候,几乎没少受李辅国陷害。等他当了皇帝,才把李辅国的罪行查清,把他杀了,这就像一个狱吏办案一样简单明了。” 这其实也是说和珅的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