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初,字景初,是浙江平湖人。从小就天赋异禀,读书的时候眼睛能看好多行字,同郡的钱陈群都夸他是奇才。

乾隆二十七年,皇上南巡的时候,召见他考试,直接给他赐了举人的身份,然后任命他做了内阁中书。第二年,他考中了状元及第,名次是三甲第一名,被授予编修的官职。乾隆三十二年,他在懋勤殿当差,和大家一起写经书,为皇太后祝寿。过了一年,进行大考,因为他在内廷当差没参加考试,皇上特别表扬他学问好,文章写得好,直接给他升了一级,提拔他做了侍讲。乾隆三十六年,他在南书房当差,被任命为河南学政,还没去上任呢,就赶上祖母去世,他得回去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又升任右庶子。

之后一路升迁,当上了礼部侍郎,又去福建当学政。结果,他亲生父亲去世了,他又回去守孝。守孝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没多久,因为母亲生病,他就请求回家尽孝。后来他又被起复,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被任命为顺天学政,之后又调到江苏。任期满了回北京,被调到吏部,之后又去江西当学政。

沈初因为文学方面的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先后担任了《四库全书》馆和《三通》馆的副总裁,还参与了《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的续编工作,以及太学石经的校勘。嘉庆元年,他参加了千叟宴,还担任了会试的知贡举。之后升任左都御史,被授予军机大臣的职务,又升任兵部尚书,还先后在吏部和户部任职。嘉庆四年,他因为年纪大了,辞去了枢密院的职务,免去了在内廷当差,被任命为《实录》馆的副总裁。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谥号文恪,并在贤良祠里被供奉。

金士松,字亭立,是江苏吴江人,不过户籍在北京宛平。他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了,后来又改回了原籍。乾隆二十五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然后当上了编修。 之后升迁为侍读,在懋勤殿负责抄写经书。他还曾经在福建主持乡试,后来又去广东当学政。

后来他又在南书房当差,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詹事。 他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正赶上乾隆皇帝南巡,金士松在路边迎接皇帝的车驾。回京后,他被任命为顺天府学政。因为他是寄籍,按规定应该回避,但皇帝下旨免了他的回避,所以他连续做了七年顺天府学政。

之后他又升迁为礼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兵部。乾隆五十年,皇帝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金士松当时五十七岁,没赶上参加,皇帝特地让他写诗,赏赐和他参加宴会的官员一样的等级。 随后,他又调到吏部,在经筵上讲课,还负责校对石经,最后升迁为左都御史。

嘉庆元年,他又参加了千叟宴,之后升迁为礼部尚书。嘉庆二年,他又调回兵部,不再在南书房当差。嘉庆五年,他跟随皇帝去裕陵祭祖,路上生病了,皇帝还派御医给他看病。 回到北京后,他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谥为“文简”,并且被供奉在贤良祠。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之后又升迁为国子监司业。那时候国子监的建筑还是元朝、明朝留下的老样子,还没有辟雍。邹炳泰查阅了古代典籍,上书请求修建辟雍。

乾隆四十八年,皇上祭祀孔子的典礼结束后,就下诏增建辟雍。两年多以后,才举行了在辟雍举行的祭祀典礼,这可是盛大的仪式啊!没多久,邹炳泰就升职了,当上了国子监祭酒。他后来又升迁为内阁学士,还先后在山东和江西担任学政。

嘉庆四年,他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之后调任到仓场管理粮食。他办事认真,清理了很多积弊。因为粮厅官员颜培天不称职,被他弹劾罢免了。嘉庆六年,京察考核,他得到了特别的嘉奖。当时军船交纳粮食总是拖欠,虽然已经允许抵扣,但后来的人还是这样。邹炳泰担心年年都这样拖欠下去,跟同事达庆意见不合,自己写奏折上报,结果皇上批评他固执任性,降了他一级,但还是让他继续留任。他还上奏说,监督轮流值班住在粮仓里,出入粮仓的仓吏容易弄虚作假,建议让他们住在仓外的官房里,皇上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嘉庆十年,他升任左都御史,后来又升任兵部尚书,还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嘉庆十一年,他又兼管顺天府尹的事务。嘉庆十二年,调任吏部。嘉庆十四年,加封太子少保。后来仓吏高添凤偷盗粮食的事情败露了,因为邹炳泰长期负责仓场却没发现,所以被摘除了宫衔,降了两级,革职留任,过了一段时间才恢复官职。嘉庆十六年,他署理户部尚书,不久又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协办大学士。

老炳泰在吏部待了好久,一直特别谨慎地处理选拔官员的事儿。十八年的时候,兵部主事选拔出了问题,他的同事瑚图礼却偏袒司里的办事人员,死活护着那些人。炳泰使劲儿跟瑚图礼争辩,说:“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还稀罕那点官位吗?可不能让朝廷的规矩在我这儿坏了!” 他自己写了奏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明白了。皇上认可了他的说法,最后把瑚图礼给撤职了。

过了一阵子,有两个被降职的官员又想复职,按规矩不该让他们复职,当时主管的侍郎初彭龄觉得炳泰的处理意见不对,就上奏弹劾了炳泰。皇上批评炳泰办事没主见,降了他的官级,但还是让他继续留任。 后来,兵部主事姚堃在昌平的八仙庄被抢劫了。皇上说,这地方离京城这么近,官吏们却这么松懈,抓不住盗贼,就把炳泰兼管顺天府尹的差事给免了。 等到林清那个教匪造反的时候,很多反贼都躲在固安和黄村,皇上又追究炳泰当官的时候没发现这些情况,把他从中允、赞善的职位上降级处理了。 后来,炳泰就退休回家了,二十五年的时候去世了。

炳泰从一开始考中进士,就没巴结过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一直在各个部门辗转,好长时间才做到卿、贰这样的高官。他好几次负责考试选拔人才,大家都说他选拔的人才很不错。他在朝中做官,从不敷衍了事,仁宗皇帝很看重他,可最后还是把他给贬了。

戴联奎,字紫垣,是江苏如皋人。乾隆四十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年轻的时候,他跟着邵晋涵先生学习经学,考取功名后,一直保持着清廉正直的操守,在翰林院待了很久都没升官。

有一次,大学士嵇璜掌管翰林院的事务,想推荐戴联奎当御史,把他的名字列了进去。翰林院的其他学士们都说:“我们都不认识这个人,怎么知道他的才能如何呢?”嵇璜就把这话告诉了戴联奎,让他去见见这些学士们,但戴联奎随便应付了一下,根本没去。后来,京察考核中戴联奎被评为一等,嵇璜再次推荐他,结果还是一样,最终没能成功。嵇璜反而更加看重戴联奎的人品。后来和珅当了掌院,想找一些有声望的人来教他儿子丰绅殷德,有人推荐了邵晋涵和戴联奎,邵晋涵以生病为由辞去了,戴联奎也坚决拒绝了。

戴联奎凭借资历一步步升迁,最终当上了内阁学士。嘉庆九年,他升任兵部侍郎,后来又历任礼部、兵部、吏部侍郎。嘉庆二十一年,他升任左都御史。一年后,又升任礼部尚书,后调任兵部尚书。嘉庆二十五年,他因为丢失官印被降级,补任太常寺卿,后来又去浙江当学政。道光元年,他再次升任礼部侍郎,随后又升任兵部尚书。 他被朝廷召回京城,还没到京城就去世了。

王懿修,字仲美,是安徽青阳人。乾隆三十一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他被安排到上书房当差,还给庆郡王永璘当过老师。他还主持过陕西、广东、江西的乡试,以及广西、湖北的学政,官职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少詹事。乾隆五十四年,他以生病为由告退回家,直到父母去世后才出来做官,后来又再次告假在家。

嘉庆元年,举行千叟宴,王懿修也参加了,皇上还专门为他写了诗,并赏赐了他玉鸠杖和精美丝绸。嘉庆七年,他被起用,担任通政司副使,后来又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嘉庆八年,他升任礼部侍郎,并担任顺天府学政。嘉庆十年,他升任左都御史,回京任职。不久后,他又升任礼部尚书,兼管户部三库的事务。嘉庆十二年,他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嘉庆十四年,举行万寿庆典,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并主持会试。

懿修这个人啊,为人端庄谨慎,做事讲究规矩,很受仁宗皇帝的赏识。十八年的时候,他因为年纪大了就退休了。两年后,他八十岁的时候,皇上赐给他寿礼,他进宫谢恩,正好碰上皇上从经筵出来,皇上还亲自解下佩囊赏赐给他呢。二十一年,懿修去世了,谥号是文僖。

他儿子叫宗诚,字廉甫,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厉害吧! 然后被授予编修的官职。嘉庆年间,他先后主考了云南、四川、陕西的乡试,还担任过河南、山东、江西的学政,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礼部侍郎,后来又历任工部、兵部侍郎。道光二年,他升任兵部尚书,还曾经代理过礼部、工部尚书,同时还兼管顺天府尹,官位那是相当的高。 有意思的是,以前懿修还是侍郎的时候,宗诚就已经当上翰林学士了。 有一次父子俩一起跟着皇上东巡,在翰林院参加宴会,父子俩还同桌吃饭呢! 高宗实录完成的时候,皇上在礼部设宴庆祝,懿修作为尚书大人主持宴会。懿修退休后,宗诚接替他去上书房当差,当时全国上下都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皇上也特别器重他们父子俩,觉得他们两代人都能在官场上清廉谨慎,真是难得。道光十七年,宗诚去世了。

黄钺,字左田,是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当时和珅掌管户部,黄钺不愿意巴结他,就请求休假回家,一直没出来上班。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亲政了,朱珪推荐了他,朝廷把他召回京城。黄钺进宫面圣,皇帝说:“我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听说过你的名字很久了,你为什么请求休假回家,一直不出来呢?”黄钺就把实情告诉了皇帝,皇帝很温和地开导了他,随后让他在懋勤殿当差。九年后,黄钺升任赞善,并在南书房当差,还没来得及补任新的官职,就被派去山东主持乡试考试。十年后,他被任命为山西学政,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升为庶子。十五年后,山西学政的差事结束了,他又回到南书房当差,升任侍讲学士。十八年,他又去山东主持乡试考试,之后担任学政,然后升迁为内阁学士。同年,滑县发生教匪起义,蔓延到山东,黄钺弹劾了因为失察而被罢免的菏泽训导宋璇,并请求朝廷抚恤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曹州学录孔毓俊、生员孔毓仲,同时奖励了抓获匪首的金乡生员李九标。

十九年,黄钺被召回京城,继续在内廷当差,升任户部侍郎,不久后又调到礼部。他被任命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的总阅官,《全唐文》馆的总裁,这些书编纂完成后,他还受到了皇帝的赏赐。之后他又调回了户部。二十四年,他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二十五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不久后又调任户部尚书。

黄钺得到了嘉庆皇帝的特别器重,长期在内廷当差,他的书画作品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处理政务谨慎细致。宣宗皇帝即位后,开始让他参与处理政务,对他非常优待。道光四年,因为年老,他辞去了军机大臣的职务。他多次上奏请求退休,六年后才获准退休,在家享用半俸。道光二十一年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敏。

史书评论说:国家优待文臣,让他们在朝廷中长期任职,最终位至公卿。沈初、金士松是高宗皇帝的老臣,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和善终。王懿修父子同朝为官,更是盛事一桩。黄钺因为没有巴结和珅,反而得到了皇帝的特别赏识,被任命为馆职,最终参与到军机事务中。邹炳泰、戴联奎都有刚正不阿的操守,但晚年却境况凄凉,这与黄钺形成了对比,但他仍然是一位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