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字丹初,是陕西朝邑人。道光二十五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毕业后在户部当了个主事。
咸丰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把他调到湖北,让他负责粮台的营务工作。后来他升官加爵,一路做到四品京官。胡林翼生病告假时,还特意推荐阎敬铭,于是阎敬铭被任命为湖北按察使。到了同治元年,接替胡林翼的巡抚严树森也认为阎敬铭是湖北最能干的人,就让他代理布政使。他父亲去世后,阎敬铭回家丁忧,朝廷让他处理完丧事后再去上任,结果还没等他出发,就接到圣旨,让他代理山东盐运使,接着又让他代理山东巡抚。他请求完成丧事后再上任,但朝廷没同意。
那时候,山东的情况很乱,教匪攻打新泰,捻军和其他的匪军到处烧杀抢掠,犯了邹县和曲阜,溃逃的匪军又跑到阳谷、聊城一带。阎敬铭刚上任,就下令让总兵保德等人去剿匪,他自己则带兵攻打淄川,很快就拿下了。之前被革职的参将宋景诗,带着投降的匪军驻扎在东昌府,后来又反叛了,阎敬铭就让按察使丁宝桢去对付他。宋景诗逃到了莘县,阎敬铭就下令军队严防运河,还特别强调:“要是让一个匪徒偷偷渡过运河,就杀无赦!”他自己则带兵去了博平。后来,保德和丁宝桢联手在唐邑马桥打败了匪军,又攻克了王家海和甘官屯,匪军逃到了开州。事情平定后,阎敬铭再次请求完成丧事后再上任,但朝廷还是没同意。
三年后,他守孝期满,正式被任命为山东巡抚。
奏折上说要抽调绿营兵练骑兵队伍,皇上批准了,命令马上解散募来的勇丁。敬铭在奏折里写道:“东三省变乱不断,刚平定不久,降兵未必就改变了心思。绿营军队已经很久松懈了,突然裁撤勇丁容易引起军心动荡。我不敢为了节省军费而留下后患。”
他又说:“军队能不能强大,关键在于将领。将领的才能,也要靠提拔培养。像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那样,带头在乡里招募军队,所以楚军的名声才那么响亮。之前僧格林沁奏报说,不应该只用南方来的勇丁,这开了轻视朝廷的先例。老练的官员考虑问题,总是看得长远。自古以来名将大多是北方人。我是北方人,感到自己不懂兵法很羞愧。我在军队待了很久,见识过各种军队的成败得失,一定会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我深深知道,光说不练兵,有兵和没兵没什么区别。现在北方虽然到处招募勇丁,但都是乌合之众。当将领的贪婪虚伪,不知道效忠君主、报效国家是什么事,如果让他们掌握兵权,一旦发生民变兵乱,后患就大了。所以,要加强军队,必须先储备将领。北方人里智勇双全的,首推多隆阿。请命令多隆阿招募北方将士,训练他们作战,挑选忠勇的,提拔他们担任提督、总兵、参将、游击等职务,这样绿营军队就能都变成精兵强将,何必再另外招募勇丁呢?”
当时捻军作乱很厉害,朝廷大臣们讨论实行团练。敬铭说:“收刮乡里的钱财当军饷,把正在耕种的农民拉去当兵,对事情有害无益,不如大力推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公元1864年,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了,捻军势力越来越大,一路打到张秋南,眼看着就要打到省城了。敬铭奉命督师东昌,带兵去抵挡他们,还加固了炮台,修缮了河防。捻军被打败,只好往东跑了。敬铭又把军队调到兖州,捻军又逃窜到丰县、沛县。于是敬铭就下令让总兵杨飞熊抄小路去滕州,防止捻军又杀个回马枪。果然,捻军又窜到湖滨,结果被杨飞熊堵在运河边上,没得逞,只好又逃到徐州去了。
第二年,捻军又打进了钜野,游击王心安打了败仗。敬铭当时正卧病在床,硬撑着起来,亲自到东平督军。兖州、沂州、曹州、济州的总兵道文彬率领团练勇军跟捻军作战,把捻军打跑了。敬铭赶到济宁,跟曾国藩一起商量,决定分兵把守黄河和运河。捻军又派出一大股人马攻打钜野、金乡,扰乱运河西岸。敬铭就派知府王成谦等人去迎击,自己亲自督军巡视黄河,连续四天四夜露宿野外,结果捻军接连被打败,这才往西逃跑了。有个叫张积中的,在肥城黄崖扎营,聚集人马自保,不肯投降,最后被朝廷剿灭了。
公元1866年,敬铭因为生病回家休养,过了很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但他没接受。光绪三年,山西闹大饥荒,他奉命去考察赈灾情况,还弹劾贪污赈灾款项的知州段鼎耀,把他送上了法庭。敬铭还建议裁减山陕两省的差徭,并且追究尚书恩承、童华以前奉命去四川办事时,沿途扰民的情况,这些奏章都交给了吏部处理。光绪八年,他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刚上任,就弹劾广东布政使姚觐元和荆宜施道董俊汉贿赂前任司员,徇私舞弊,把他们都罢免了。他还兼任兵部尚书,上奏朝廷,建议在新疆兴办屯田。
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晋升为协办大学士。光绪十一年,被授予东阁大学士,仍然主管户部,还被赐予黄马褂。但他自称年老体衰,辞去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当时朝廷正打算修建圆明园,而敬铭却主张节俭治国,在朝廷讨论钱法的时候,他的意见跟慈禧太后相左,结果被革职留任。光绪十三年,他又复职了,然后就请求退休,四次上奏章,才得到批准。光绪十八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介。
敬铭这个人,性格质朴,为人清正廉洁,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远远望去就像个老学究。他擅长理财,在湖北管理军需时,做到了粮食充足、兵员齐备,辅助平定了大的祸乱。后来他主管户部,精于核查财政赋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发布的政令都要求限期执行。最初在朝廷中枢任职时,太后对他颇为信任和倚重,但最终还是因为他过于耿直而早早地退了下来。
张之万,字子青,是直隶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他考中了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咸丰二年,他被派到河南担任学政。当时粤贼攻破了归德,逼近开封,张之万向朝廷上书陈述了防守和剿灭贼寇的各项事宜,大多被采纳并实施。不久,他被召回京城,给钟郡王当老师。他从侍读学士逐步升迁为内阁学士。同治元年,他被提拔为礼部侍郎,并兼任工部事务。他曾经奉诏与太常寺卿许彭寿等人一起汇编前代帝王以及太后垂帘听政的事迹中可以作为效法和警戒的内容,呈报给朝廷,这部书被赐名为《治平宝鉴》。
陈大喜这小子带兵造反,跑到南阳闹事,之万大人立刻赶到汝州,亲自督军作战。陈大喜逃到阜阳,还跟皖地的捻军勾结上了,兵分两路,一路从岳城打到杨庄,逼近雷堰;一路直奔张冈。总兵张曜带兵迎战,把他们打了个大败。毛昶熙大人率领的团练军队也赶到了,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还把反贼头子张凤舞给杀了,汝南地区总算恢复了平静。之万大人在许州驻扎军队,安排好各路将领防守,自己就回省里了。可没想到,亳州的捻军趁虚而入,攻陷了两个营寨,之万大人因此被降了两级,不过还是留任了。
西边的捻军头子张总愚逃到邓州,蓝大顺也跑到西坪,两人还打算合兵一处。张曜打败了张总愚,接着又乘胜追击,把蓝大顺也打跑了。之万大人又回到汝州。三年后,他调到南阳驻扎。后来开封城被贼寇袭击,之万大人回军作战,把贼寇赶跑了。四年后,他升任河道总督。僧格林沁大人在曹州战死了,很多督兵的大臣都受到了处罚。之万大人也被革职了,不过还是留任了,因为他之前保卫省城的功劳,还被赏赐了二品顶戴。五年后,他又调任漕运总督。捻军打进了徐州,之万大人看重里下河地区是赋税的主要来源,所以严防死守清江、淮河和六塘河等重要地区。
六年后,淮军在扬州抓住了赖文光,东捻军平定了。朝廷听说这个好消息后,赏赐之万大人花翎和头品顶戴。七年后,朝廷组织大军剿灭西捻军,张总愚最后淹死在河里,东南地区终于安定下来了。之万大人还上书朝廷,详细陈述了江北地区的善后事宜。九年后,他被调任江苏巡抚。后来又升任浙闽总督,因为母亲年迈,他就请求回家尽孝。
光绪八年,朝廷起用他担任兵部尚书,后来又调到刑部。十年后,他进入军机处,还兼任吏部,同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和协办大学士。十五年,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后来又调到东阁。朝廷还赏赐他双眼花翎和紫缰。二十年,他辞去了军机大臣的职务。
之万大人在军机处工作了十年,当时掌管枢密的是礼亲王世铎,朝廷局势比较稳定,所以他也没遇到什么麻烦事。等到日韩局势紧张的时候,之万大人就主动辞官退了。两年后,因为身体原因,他彻底退休了。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太傅的爵位,谥号文达。
鹿传霖,字滋轩,是河北定兴人。他爹鹿丕宗,当过都匀知府,后来死在和土匪的战斗里,被追封为“壮节”。鹿传霖是他老五。他爹在都匀当官的时候,叛乱的苗族包围了城池,鹿传霖当时正带兵去运送军需,听到警报后,赶紧跑回去帮忙守城。双方僵持了十个月,最后因为援军断绝,城池失守了。鹿传霖跑去跟总督报告了他爹牺牲的消息,后来朝廷派大军收复了都匀,他才把父母的遗骸运回家乡安葬。那时候他才二十岁,就因此出了名。
后来他考中了举人,跟着钦差大臣胜保去剿捻军,被授予同知官职。同治元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任命为广西知县。因为成功剿灭了柳州、雒容的土匪,他被赏赐了孔雀翎,升任桂林知府。光绪四年,他调任廉州知府。当时李扬才要叛乱,骚扰越南,鹿传霖迅速抓捕了他,并瓦解了他的党羽。不久,他又升任惠州、潮州、嘉应三府道员。之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又调到四川,升任布政使。
光绪九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巡抚,整顿了州县的纳粮积弊,每年增加了三十多万两的税收。光绪十一年,他调任陕西巡抚,因为生病就回家了。光绪十五年,他又被派去陕西当巡抚。当时黄河在西边决堤,眼看就要冲毁洛阳。鹿传霖加固了三十多座石坝,才避免了灾难。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朝廷派兵驻守边境,让他兼任西安将军。光绪二十一年,他升任四川总督。四川向来盗贼很多,他专门成立了一支军队来抓捕盗贼。夔州和万县发生大饥荒,他调拨了上游的粮食储备,又从湖北调运粮食平价出售,救济灾民。
那时候,英国和俄国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西藏藏民仗着俄国撑腰,故意跟英国对着干,不让英国划界。英国就唆使廓尔喀跟西藏打仗。而瞻对地区的土民,受够了西藏官员的压榨,想归顺我们。传霖认为瞻对是四川的门户,瞻对如果不归顺,就没办法震慑西藏;西藏不听话,边境就永远没法安定。而英国忌惮俄国,就更急着要拿下西藏,西藏要是没了,瞻对肯定也保不住,甚至会影响到四川。
正赶上朱窝、章谷的土司为了继承权打了起来,传霖就命令知府罗以礼、知县穆秉文去劝说他们,同时调动提督周万顺率领驻守边境的军队进驻打箭炉。瞻对的首领仔仲则忠札霸,却带兵攻打章谷,对抗我们的军队。传霖抓住机会,立刻出兵,接连攻下了几个重要的据点。各个土司都害怕了,乖乖地带兵听我们调遣。军队渡过雅龙江,攻打瞻对的老巢,杀敌无数,彻底收复了三瞻地区,然后传霖就请求让三瞻地区改用汉制,并上奏朝廷,提出了善后策略,前后上了十多道奏章。
结果成都将军恭寿和驻藏办事大臣文海却上奏说这样做不妥,达赖也向朝廷告状,朝廷的意见发生了变化,传霖就被罢官了。
二十四年,他被重新任命为广东巡抚,不久又调到江苏,代理两江总督。二十六年,义和团闹事,传霖招募了三个营的兵力进京护驾,在路上赶上了皇帝的车驾在大同。到了太原,他又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随后被召进京参与军机事务,还跟随皇帝去了长安。后来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礼部尚书,兼署工部。第二年,皇帝回京,他又兼任督办政务大臣。凡是奏章里建议加税敛财、损害百姓利益来讨好皇帝的,传霖都坚决反对;他致力于减少冗余开支,打击贪污腐败,还奏请停止一些不必要的工程,这些建议都被朝廷采纳了。
皇上还下旨,以后宫里的所需都由内务府负责供应,户部专管国家财政,这都是传霖提出来的主意。三十年,他调任吏部。三十二年,新的官制制定完成,他就辞去了军机大臣的职务,专心处理吏部事务。不久他又被召回军机处,辞去吏部尚书的职务,以尚书的身份协办大学士。他还被命令调查归化城垦务大臣贻谷,贻谷被判处流放,同时还有几十个不称职的官员被他参劾。
宣统皇帝继位的时候,他和摄政王醇亲王一起接受了遗诏,先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后来又升为太子太保。他还先后担任了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以及兼任经筵讲官。两年春天,他生病了,四次上奏章请求退休,皇上都温和地劝慰他留下。七月,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太保的爵位,谥号文端。
这个人啊,从外地的官吏做起,深知百姓的疾苦。他到哪里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尤其痛恨贪官污吏,即使对方权势再大,他也不会稍微徇私枉法。他在军机处任职期间,处理事情从不苟且敷衍,而且喜欢提拔和帮助好人。晚年的时候,他病情严重,多次请求退休,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心里一直很郁闷。
林绍年,字赞虞,是福建闽县人。同治十三年考中进士,做过编修,还担任过乡试和会试的考官。光绪十四年,他改任御史。当时朝廷要修建颐和园,之前各省的官员筹集海军经费,存放在北洋,结果颐和园开工后,他们暗中挪用海军经费来修建颐和园,美其名曰“进献”。林绍年极力上奏说:“老百姓都穷困潦倒了,应该以节俭来治理天下,让各省的督抚好好爱护百姓。如果搜刮民脂民膏来‘进献’,那还谈不上忠诚。请求立即下诏停止输送海军经费,并将已经‘进献’的钱款退回。”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疏,并下令严厉斥责相关人员。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离职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又被补任为山西监察御史。他严厉整顿宫门禁卫,杜绝宦官与外臣勾结的现象。光绪十九年,陕西的考官丁维禔通过巴结内监得到考试差遣,林绍年再次上奏弹劾了他。
他先是被任命为云南昭通府知府。那地方穷困又不好治理,当地土司禄尔泰蛮横霸道,动不动就杀人,老百姓都没敢告状。他直接把禄尔泰抓起来杀了,大家这才老实了。一年之内,他就弹劾了五个不称职的文武官员。
后来他又调任云南府。刚上任,安宁州就发生了盗贼抢劫杀人的案子。州牧因为怕总督崧蕃生气,说自己抓捕不利,就随便抓了二十多个老百姓顶罪。绍年去调查,觉得这事儿不对劲,直接去找总督理论,最后找到了真凶,把那二十多个无辜的人放了。崧蕃很不好意思,还偷偷地给朝廷推荐绍年,说他是个可用之才。 之后,他被提拔为迤南道,还没等上任,又升了贵州按察使。
二十六年,他升任云南布政使,紧接着又升任巡抚,还兼任云贵总督。广西的土匪入侵云南边境,他派兵把土匪打退了。他还招安了投靠土匪的八达河村民,切断了土匪的补给,然后集中兵力剿灭了土匪。云南安定下来后,他又全力支援广西。结果蒙自的土匪趁机又作乱,接连攻陷了临安、石屏两地。绍年和总督丁振铎商量,命令按察使刘春霖堵住通海,广南的军队从后面追击,不到两个月就把事情平息了。他上奏朝廷说,督抚同城办公不方便,请求裁撤一个职位,朝廷同意了。
他调任贵州巡抚,之后湖北、广东的巡抚职位也陆续被裁撤了。印江的土匪头子吕志礼和杨鑫互相不服气,十多年来一直打打杀杀。绍年到了之后,用兵力威胁他们投降,但他们还是不肯散伙,最后绍年就把他们给杀了。
绍年暗中观察大局,觉得只有实行宪政才能救国,就上奏朝廷建议预先制定政治体制来稳定人心,但没被采纳。三十一年,他调任广西巡抚。第二年,朝廷召他回京,任命他为侍郎,兼任军机大臣,还兼署邮传部尚书,授予他度支部侍郎的职位。当时黑龙江新设行省,朝廷突然提拔道员段芝贵为巡抚。绍年认为段芝贵资历浅,不适合担任边疆大帅。御史赵启霖弹劾段芝贵,还牵扯到了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受贿和寻花问柳的事。朝廷命令大臣调查赵启霖的弹劾,说没有证据,就罢免了赵启霖的官职,段芝贵也因此被罢免。绍年认为御史是根据传闻办事,赵启霖没有罪,但他据理力争也没成功,最后就称病告退了。
他被任命为河南巡抚。因为那些州县小官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花光积蓄去远地做官,对当地情况又不熟悉,根本起不到杜绝弊端的作用。所以他就提议,参考汉朝和唐朝的旧例,允许官员免去避开本籍的限制。朝廷讨论后,决定从县丞以下的官员,都按照他的建议执行。他还加强吏治,那些达官贵人送来的求办事儿的信,他都直接烧掉。前后两次上奏弹劾了一百多人。后来,他被调任为仓场侍郎。
宣统元年,他又被调到民政部任侍郎。当时奕劻掌握着大权,陕西巡抚恩寿和他关系密切,总督升允弹劾恩寿贪污受贿,但奏章没被采纳。没过多久,升允就被免职了。绍年被皇帝召见,就谈到了这件事,认为赏罚不公,是非不明。他退朝后又专门写奏章陈述此事,但还是没被采纳。第二年,他担任经筵讲官,署理学部侍郎,后来又改任弼德院顾问大臣。后来因为生病请求告假,最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直。
文章评论说:从同治、光绪年间开始,人们都说军机处的权力很大,其实也只是领班的王大臣说了算而已,其他人顶多也就是参与一下政务。到了光绪、宣统年间,政局已经失控,权力更加混乱,即使是当权者也无力治理国家。敬铭为人质朴,万练达办事精明,传霖清廉,绍年刚正不阿,他们在地方上治理地方、带兵打仗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朝廷上却没有什么建树。敬铭刚开始想让皇帝亲政,但由于各种势力的限制,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愿望,后世对此都非常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