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陕西这地方,北宋庆历元年的时候,把靠近边境的地区划分成了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这四条路,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区域。
到了熙宁五年,又搞了个大调整。把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和通远军合在一块儿,成立了一个新的路,还设立了马步军都总管和经略安抚使,负责军事和安抚百姓。 同时,又把熙州、河州等五个州的军队和原来的鄜延路等五个路合并,一共管辖着三十四个州和军队。后来,又把永兴军、保安军、河中府、陕西府、商州、解州、同州、华州、耀州、虢州、鄜州、延州、丹州、坊州、环州、庆州、邠宁州这些地方,合并成了永兴军路,转运使就在永兴军办公,负责财政,提点刑狱司则设在河中府,负责司法。 凤翔府、秦州、阶州、陇州、凤州、成州、泾州、原州、渭州、熙州、河州、洮州、岷州、镇戎军、德顺军、通远军这些地方,则合并成了秦凤路,转运使在秦州,提点刑狱司在凤翔府。最后,还是把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六个路分开了,每个路都设有经略安抚司,负责军事和民政。
永兴军路呢,管辖着两个府:京兆府和河中府;十五个州:陕西州、延州、同州、华州、耀州、邠州、鄜州、解州、庆州、虢州、商州、宁州、坊州、丹州、环州;一个军:保安军;还有八十三個县。后来,延州和庆州升格成了府,又增加了银州、醴州,以及定边军、绥德军、清平军、庆成军。这样算下来,永兴军路就有了四个府,十五个州,五个军,九十个县了。
咱们先说京兆府,它管辖着京兆郡,同时也是永兴军节度使的驻地。后来,在大观元年的时候,升级成了大都督府,之前还兼管着永兴军路的安抚使。到了宣和二年,朝廷下令永兴军守臣等官职的名称不用再带“军”字了,直接就叫京兆府。崇宁年间,京兆府户籍登记在册的户数是二十三万四千六百九十九户,人口总数是五十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八人。这地方主要进贡靴子、毡子、蜡烛、席子、酸枣仁和地骨皮。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县、樊川县(这两个县都属于赤县)、鄠县、蓝田县、咸阳县、泾阳县、栎阳县、高阳县、兴平县、临潼县(这几个县都属于畿县)、醴泉县、武功县(武功县在政和八年跟醴泉县一起划归醴州了)、乾祐县(这几个也都是畿县)。此外还有两个铸钱监,一个设立于熙宁四年铸造铜钱,另一个设立于熙宁八年铸造铁钱。
接下来说说河中府,它是个次府,管辖着河东郡,同时也是护国军节度使的驻地。以前还兼管着解州和庆成军的兵马巡检事务。大中祥符年间,把荣河设为庆成军。崇宁年间,河中府户籍登记在册的户数是七万九千九百六十四户,人口总数是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人。主要进贡五味子和龙骨。河中府下辖七县:河东县(隋朝的县,熙宁三年废除了河西县,六年又把永乐县降为镇,并入河东县,属于赤县)、临晋县、猗氏县、虞乡县、万泉县、龙门县(元祐二年设立了两个铸钱监,都属于畿县)、荣河县(以前属于庆成军,熙宁元年被废除,荣河县归属河中府,并在县治设立了军使,属于畿县)、庆成军(前面已经提到了)。
最后是解州,它是个中等规模的州,属于防御州。崇宁年间,解州户籍登记在册的户数是三万二千三百五十六户,人口总数是十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一人。主要进贡盐花。解州下辖三县:解县(中等规模)、闻喜县(望县)、安邑县(紧县)。
陕州,是当时的大都督府,也就是陕郡。太平兴国年间初期,改名为保平军,同时兼管着商州、虢州的兵马巡检事务。崇宁年间,陕州户籍人口有四万七千八百六十户,总人口达十三万五千七百一十人。这里主要向朝廷进贡絁丝、括蒌根和柏子仁。陕州下辖七个县:陕县(中等县);平陆县(上等县);夏县(上等县);灵宝县(上等县,熙宁四年,湖城县并入灵宝县);芮城县(中下等县);湖城县(中下等县,元丰元年,重新设置);阌乡县(中下等县,太平兴国三年,从虢州划归陕州)。此外,还有两个铸币监,一个在熙宁三年设立,铸造铜钱;另一个在熙宁八年设立,铸造铁钱。
商州,是望郡,也就是上洛郡,属于军事管辖区。崇宁年间,商州户籍人口有七万三千一百二十九户,总人口达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四人。这里主要向朝廷进贡麝香和枳壳实。商州下辖五个县:上洛县(中等县);商洛县(中下等县);洛南县(中下等县);丰阳县(中等县);上津县(中下等县)。
虢州,是雄郡,也就是虢郡,属于军事管辖区。崇宁年间,虢州户籍人口有二万二千四百九十户,总人口达四万七千五百六十三人。这里主要向朝廷进贡麝香、地骨皮和砚台。虢州下辖四个县:卢氏县(中等县,熙宁二年,西京伊阳县的栾川冶镇划归卢氏县);虢略县(中等县,唐朝时是弘农县,建隆初年改名为常农县,至道三年改名为虢略县,熙宁四年,玉城县并入虢略县);朱阳县(中等县,乾德六年被废除并入常农县,太平兴国七年重新设置);栾川县(元祐二年,栾川冶改为镇,崇宁三年,改为县)。
同州,是望郡,也就是冯翊郡,是定国军节度使的驻地。崇宁年间,同州户籍人口有八万一千一十一户,总人口达二十三万三千九百六十五人。这里主要向朝廷进贡白蒺藜和生熟地黄。同州下辖六个县:冯翊县(紧要县);澄城县(紧要县);朝邑县(紧要县);郃阳县(上等县,熙宁四年,夏阳县并入郃阳县);白水县(中等县);韩城县(中等县,元祐二年,设立铸钱监)。此外,还有一个沙苑铸币监。
华州,就是现在的华阴县,地位很高。一开始,建隆年间是镇国军节度使的驻地。后来,皇祐五年改成了镇潼军节度使的驻地。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九万四千七百五十户,人口总数是二十六万九千三百八十人。这里主要进贡茯苓、细辛和茯神这三种药材。华州下辖五个县:郑县(地位很高)、下邽县(地位很高)、蒲城县(地位很高,唐朝时叫奉先县,开宝四年改名,建隆年间从京兆府划归同州管辖,天禧四年又从同州划归华州)、华阴县(地位紧要)、渭南县(地位很高,熙宁六年被撤销并入郑县,元丰元年又恢复建制,以前是属于京兆府管辖的)。此外,还有两个监,一个是熙宁四年设立的铸铜钱的监,另一个是熙宁八年设立的铸铁钱的监。
耀州,地位紧要,是华原郡。开宝五年设立了感义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初年改名为感德军。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户,人口总数是三十四万七千五百三十五人。这里主要进贡瓷器。耀州下辖六个县:华原县(地位很高)、富平县(地位很高)、三原县(地位很高)、云阳县(地位很高)、同官县(地位很高)、美原县(中等地位)。
清平军,原来是凤翔府盭厔县的清平镇。大观元年,升格为清平军,并且重新设立了终南县,归京兆府管辖。清平军的军使同时兼任终南县知县,主要负责管理上清太平宫。清平军下辖一个县:终南县。
延安府,是都督府,也是延安郡、彰武军节度使的驻地,以前是延州。宋神宗元祐四年,升格为府。以前设立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辖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军,一共五个州和一个军;后来又增加了绥德军和银州,一共五个州两个军。不过银州后来被废除了。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五万九千二百二十六户,人口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六人。这里进贡黄蜡和麝香。
延安府下辖七个县:肤施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熙宁五年,把丰林县降为镇,金明县降为砦,都并入了肤施县。肤施县下辖金明、龙安两个砦和安塞一个堡。元丰四年,又收复了塞门砦。宣和二年,把龙安砦改名为德安砦。),延川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熙宁八年,把延水县降为镇,并入延川县。下辖丹头、绥平、怀宁、顺安、白草、永平六个砦,安定、黑水两个堡以及永宁关。元丰四年收复后,又设立了细浮图、义合、米脂三个砦。七年,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个城砦都划归绥德城管辖。元符二年,废除了顺安、白草、丹头三个砦。),延长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门山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临真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敷政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下辖招安、万安两个砦。元符二年,废除了招安砦,改成了驿站。),甘泉县(县城在府城所在地,属于中下等县城)。
此外还有两个城:绥州(治平四年收复,熙宁年间改为绥德城。熙宁四年,又设立了啰兀城,以及抚宁、宾草两个堡,后来都废除了。元丰五年,设立了永乐城,赐名为银川砦,后来也废除了。),青涧城(元符二年,划归绥德城管辖。),绥德城(元符二年,升格为军)。还有一个监:铸铁钱监(熙宁八年设立,负责铸造铁钱)。还有很多砦堡,比如塞门砦(延州北蕃部旧砦,至道年间与芦关、石堡、安远砦一起被废弃,元丰四年收复,隶属延州肤施县。东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乌延口九十里。),平羌砦(原址是克胡山砦,绍圣四年赐名。),威戎城(原址是升平塔,绍圣四年赐名。),平戎砦(原址是杏子河东山,绍圣四年赐名。),开光堡(绍圣四年修筑,元符元年赐名,二年隶属绥德城。),殄羌砦(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修筑并赐名。),威羌砦(地名白洛觜,元符元年修筑并赐名。),御谋城(崇宁三年修筑并赐名。),石堡砦(崇宁三年修筑,赐名威德军,五年又降为砦。),制戎城(政和八年,赐鄜延路天降山新城改今名。),新砦,芦移堡,屈丁堡,万安堡,丹头堡,青石崖堡,窟啰堡等等。
鄜州啊,是上州,属于洛交郡,是保大军节度使的驻地。崇宁年间,户数三万五千四百一户,人口九万二千四百一十五人。以前进贡麝香,现在改成进贡蜡烛了。它只有一个县:宜川县。(是上县,前身是后魏时期的义川县。太平兴国年间改名,并且把鄜州废弃的咸宁县并入其中。熙宁三年废除了汾川县,七年废除了云岩县,改成镇;八年又把同州韩城县的新封乡划入宜川县。)
坊州,也是上州,属于中部郡,是军事重镇。崇宁年间,户数一万三千四百八户,人口四万一百九十一人。进贡弓弦用的麻、还有席子。它有两个县:中部县(紧要的县城),宜君县。(是中等县。熙宁元年,废除了升平县,改成镇并入宜君县。这里有矾矿场。)
保安军,跟下州平级。崇宁年间,户数二千四百二十户,人口六千九百三十一人。进贡毛段和苁蓉。它有两个砦:德靖砦(东边到保安军八十里,西边到庆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边到庆州平戎镇五十里,北边到金汤城六十里。)和顺宁砦(东边到平戎砦七十里,西边到金汤城九十里,南边到保安军四十里,北边到万全砦四十里)。还有一个堡:园林堡(东边到安塞堡七十里,西边到保安军四十里,南边到招安驿七里,北边到平戎堡五十一里)。还有金汤城。(以前叫金汤砦,在德靖砦西南,元符二年加固扩建。东边到顺宁砦九十里,西边到庆州白豹城四十里,南边到德靖砦六十里,北边到通庆城六十里。)
威德军呢,在保安军的北边,两地之间有一条河叫藏底河,夏天水流湍急。西夏人靠近这里修建了城池,这是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必须争夺。政和三年,贾炎请求加固扩建,但没成功。七年,庆州知州姚古克把它建成了威德军。
绥德军,原来是唐朝的绥州。宋神宗熙宁二年,修缮了荒废的城池,把它划归延州管辖,位置在延州东北三十里。到了元丰七年,又把延州的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个城砦划归绥德城管辖。元符二年,绥德城升格为绥德军,同时把暖泉、米脂、开光、义合、怀宁、克戎、临夏、绥平这几个砦,还有青涧城、永宁关、白草、顺安砦都划归绥德军管辖。
暖泉砦,是元符二年才修建的,皇上还赐了名字。它东边离河东的乌龙砦二十里,西边离米脂砦四十五里,南边离义合砦八十里,北边离清边砦七十里。米脂砦,本来是西夏的砦,元丰四年收复后,改成了米脂城,后来又改回砦,归延州延川县管。元丰七年,它改归绥德城管辖。元祐四年,又送给了西夏人。元符元年才收复,还用了原来的名字。它东边离暖泉砦四十五里,西边离克戎城六十里,南边离开光堡三十里,北边离嗣武城二十里。开光堡,是绍圣四年修建的,元符元年赐名,元符二年才归属延安府管辖。它东边离暖泉砦六十里,西边离克戎砦五十里,南边离绥德军三十里,北边离米脂砦三十里。义合砦,本来也是西夏的砦,元丰四年收复,归延州延川县管。元丰七年,改归绥德城管辖。它东边离晋宁军六十里,西边离绥德军四十里,南边离顺安驿六十里,北边离暖泉砦八十里。怀宁砦,是延州延川县原来的砦。它东边离绥德军四十里,西边离绥平砦四十里,南边离青涧城七十里,北边离克戎砦六十里。克戎砦,本来是西夏的细浮图砦,元丰四年收复,归延州延川县管。元丰七年,改归绥德城管辖。元祐四年,又送给了西夏人。绍圣四年收复,并赐了新的名字。它东边离绥德军六十里,西边离临夏砦三十里,南边离怀宁砦六十里,北边离镇边砦六十五里。
临夏砦,地名啰岩谷岭,元符元年修建城池,并赐了现在的名字。它东边离克戎砦三十里,西边离威戎城四十里,南边离绥平砦六十里,北边离界堠八十二里。绥平砦,是延州延川县原来的砦,元符二年划归绥德军管辖。它东边离怀宁砦四十里,南边离黑水堡四十里,西边离丹头驿四十里,北边离临夏砦六十里。青涧城,是延州原来的城池。它东边离永宁县七十里,西边离来平砦七十里,南边离延川县四十里,北边离怀宁军七十里。永宁关,是延州延川县原来的关隘。白草砦和顺安砦,都是延州延川县原来的砦,元符二年废弃了,后来又重新设立。嗣武砦,原来是啰兀城,属于延州,元丰四年设立,后来废弃了。崇宁三年又修复,并赐了名字。它东边离清边砦二十里,西边离镇边砦二十里,南边离米脂砦三十里,北边离龙泉砦二十里。龙泉砦,宣和二年改名为通泉,后来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它东边离清边砦二十里,西边离镇边砦四十里,南边离嗣武城二十里,北边离中山堡八里。清边砦,东边离河东边界五十里,西边离龙泉砦二十里,南边离暖泉砦七十里,北边离生界堠一十三里。以下这些砦堡,没有记载修建时间的,都是不清楚具体情况的。镇边砦,东边离龙泉砦四十里,西边离大虫坑二十五里,南边离克戎城六十五里,北边离生界堠二十五里。龙安砦,原来属于延安府肤施县,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划归绥德军的。它东边离安定堡八十里,西边离招安驿四十里,南边离金明驿三十五里,北边离御安堡四十里。海末堡,包括海末到柏林的十六个堡垒。黑水、安定、安塞,本来都是延安府原来的堡垒。还有窟儿堡、大厥堡、花佛岭堡、临川堡、定远堡、马栏堡、中山堡、黑水堡、安定堡、佛堂堡、唐推堡、双林堡、安塞堡、浮图堡、柏林堡。
话说啊,银州,就是现在的银川郡,管着儒林、抚宁、真乡、开光四个县。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就一直是西夏的地盘。直到宋神宗熙宁三年,咱们才把它收复回来,可惜没多久又放弃了,没守住。
过了几年,到了元丰四年,咱们又打回来了。五年后,也就是永乐小川那个时候,就在离老银州城二十五里外的地方,修了个新城。这新城前面就是银州的大川,皇上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银川砦。结果没多久,又被西夏人给占了。
一直到崇宁四年,咱们才再次收复了银川砦。可到了崇宁五年,皇上又把这地方改名叫银川城了,算是正式放弃了“银州”这个名字。
庆阳府,原本是庆州,北宋建隆元年升格为团练,乾德元年又降为军事,政和七年才升为节度使,正式叫做庆阳军。宣和七年,庆州改名为庆阳府。
以前,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管辖着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五个州。后来乾州被撤销,设立了定边军,过了一段时间又设立了醴州,所以环庆路就管辖着三个州和一个军。崇宁年间,庆阳府户籍人口是两万七千八百五十三户,总人口九万六千四百三十三口。这里主要产紫茸白花毡、麝香和黄蜡。
庆阳府下辖三个县:安化县、合水县和彭原县。安化县城里有个大顺城,还有府城、东谷、柔远、人顺四个砦(军事据点)。元丰四年,府城砦、金村堡、平戎镇被废弃了,五年后又收复了礓诈砦,改名叫安疆砦。元祐元年,平戎镇又重新设立。
合水县是望县(地位较高的县),熙宁四年才设立,当时把华池县和乐蟠县合并成了镇,七年后又把华池镇改成了华池砦,还有东华池、西华池两个砦,以及荔原堡。彭原县是熙宁三年从宁州划过来的。
安疆砦,原本是西夏人的礓诈砦,元丰五年收复后改名。元祐四年又给了西夏人,绍圣四年才修好。它东边到德靖砦九十里,西边到东谷砦六十里,南边到大顺城四十里,北边到白豹城四十里。安疆砦还归属定边军管辖。
横山砦,元符元年修建,赐名。它东边到东谷砦界约四十五里,西边到宁羌砦七十里,南边到通塞堡三十里,北边到定边军三十里。通塞堡,元符元年修建,东边到东谷砦二十里,西边到西谷口砦二十里,南边到怀安镇四十里,北边到横山砦三十里。定边城,元符二年修建,后来单独设立了定边军。白豹城,以前属于西界,元符二年修复,沿用旧名。它东边到安疆砦四十里,西边到东谷砦二十里,南边到柔远砦五十里,北边到胜羌堡五十里,也归属定边军管辖。
绥远砦,元符二年修建,赐名,地处骆驼巷。它东边到定边军二十里,西边到宁羌砦六十里,南边到横山砦五十里,北边到神堂砦约五十里。宁羌砦,元符元年修建,赐名,地处萌门三岔。它东边到缓远砦六十里,西边到安塞砦五十里,南边到西谷砦三十里,北边到王尚原界堠五十里。镇安城,政和六年修建,东边到鄜延路通庆城三十里,西边到九阳堡二十里,南边到威边砦三十里,北边到西界地名苍鸡二十里。
麦川堡,原名麦经岭,政和六年改名,属于环庆路,具体属于哪个州或军不清楚,暂且列在这里。它东边到怀威砦二十里,西边到矜戎堡二十里,南边到威边砦十五里,北边到镇安城十里。威宁堡,原名衡家堡,政和六年改名,属于环庆路,具体属于哪个州或军不清楚,暂且列在这里。它东边到九阳堡十五里,西边到定边军十五里,南边到矜戎堡十里,北边到七逋哆移塔五里。矜戎堡,东边到怀威堡四十里,西边到定边军约二十里,南边到胡博川二十里,北边到通祖卢门城砦五十里。府城砦,元丰二年已废,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复的。金村堡,情况同上。胜羌堡,东边到洛河川二十里,西边到通塞堡约五十里,南边到白豹城五十里,北边到威边砦二十里。定戎堡,东边到启祖峰二十里,西边到那丁原五里,南边到兴平城二十里,北边到清平关十里。威边砦,东边到洛河川二十里,西边到横山砦三十五里,南边到胜羌堡二十里,北边到镇安城三十里。怀威堡,东边到鄜延路通庆城十五里,西边到矜戎堡约四十里,南边到威宁砦约二十里,北边到西界罗轻觜约五十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环州,以前是军事重镇,后来降格成了通远军,到了淳化五年又恢复了州的建制。崇宁年间,环州有户籍七千一百八十三户,人口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二人,特产是甘草。环州下辖一个县:通远县。通远县上面还有八个砦:乌仑砦、肃远砦、洪德砦、永和砦、平远砦、定边砦、团堡砦、安塞砦。
兴平城,原名叫灰家觜,元符元年修建,皇帝赐名。它东边到贺子儿十里,西边到流井堡四十里,南边到洪德砦二十里,北边到清平关三十里。清平关,原名叫之字平,元符二年加固扩建,皇帝赐名。它东边到鬼通砦二十五里,西边到安边城四十里,南边到兴平城三十里,北边到陷道口餔二十七里。安边城,原名叫徐丁台,崇宁五年修建,皇帝赐名。它东边到清平关四十里,西边到折姜和市贼砦八十里,南边到废弃的肃远砦一百多里,北边到牛圈界堠二十里。
罗沟堡,位于朱灰台到绥远砦之间的路上,原名叫火罗沟和阿原烽,政和三年修建,皇帝赐名。它东南到绥远砦大约二十里,西南到宁羌砦大约六十里,南到阿原堡大约四十里,西到朱台堡大约十五里。阿原堡,地名跟罗沟堡一样,政和三年皇帝赐名。它东边到绥远砦三十里,西边到宁羌砦三十里,南边到西谷砦四十里,北边到罗沟堡大约四十里。朱台堡,原来叫朱灰台,政和三年修建,皇帝赐名。它东边到鸡觜堡大约十八里,西边到木瓜堡大约五十里,南边到阿原堡大约四十里,北边到蕤毛觜只有二百步。安边砦和大拔砦,元丰二年就废弃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重新修建的。方渠砦和流井堡,流井堡东边到兴平城四十里,西边到安边城三十里,南边到党罗原五里,北边到萌井五十多里。
归德堡,东边到木瓜堡五十里,西边到定戎堡大约三十里,南边到洪德砦四十里,北边到虾蟆和市贼砦大约四十里。木瓜堡,东边到宁羌砦二十五里,西边到归德堡五十里,南边到惠丁堡四十里,北边到界堠里罗节砚五里。麝香堡,东边到龙札谷五里,西边到打米谷八里,南边到木瓜原十五里,北边到乌丁原二十里。通归堡,东边到归德堡二十里,西边到兴平城大约三十多里,南边到洪德砦二十里,北边到堡子谷大约十里。惠丁堡,东边到宁羌砦大约四十里,西边到麝香堡大约三十里,南边到安塞砦大约三十五里,北边到木瓜堡四十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好家伙,这讲的是邠州、宁州和醴州的情况啊!邠州,位置紧要,是新平郡、静难军节度使的驻地。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五万八千二百五十五户,人口一十六万二千一百六十一。这地方主要进贡火箸、荜豆和剪刀。它下辖五个县:新平县(望县)、宜禄县(望县)、三水县(上县)、定平县(紧要县,熙宁五年划归宁州,政和七年又从宁州划回来)和淳化县(中等县,淳化四年,耀州云阳黎国镇升格为县,熙宁八年设立铸钱监,元丰三年废除,宣和元年从耀州划归)。
宁州,是望县,是彭原郡、兴宁军节度使的驻地。本来只是个军事州,宣和元年才被赐予军额。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三万七千五百五十八户,人口一十二万二千四十一。这地方进贡庵闾、荆芥、砚台和席子。它下辖三个县:定安县(紧要县)、襄乐县(上县)和真宁县(下县)。
最后是醴州,它以前是京兆府奉天县。之前还设过乾州,熙宁五年废除,奉天县又回到京兆府。政和七年,又把奉天县升格为州,改名为醴州。八年后,它被划归环庆路管辖。醴州下辖五个县:奉天县(靠近京畿,次畿)、永寿县(下县,乾德三年从邠州划来,熙宁五年乾州废除后,永寿县和麻亭、常宁两个砦都划归邠州,政和八年又划回醴州)、武功县、醴泉县(这两个县本来都属于京兆府,政和八年三月划归醴州)和好畤县(本来属于凤翔府,政和八年三月划归醴州)。
话说定边军,是元符二年在环庆路修建的定边城改建而成的。它的地理位置呢,东边离九阳堡三十五里,西边离绥远砦二十里,南边离横山砦三十里,北边离通化堡二十里。定边军下辖一个县,就是定边县。这县啊,是政和六年才设立的,当时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童贯上奏说:“环庆路新修建的勒皈台等地的新城,位置非常重要,能控制和占据边境地区,所以请求按照姚古的建议,在定边军设立一个倚郭县。”皇帝就批准了,赐名定边县。
除了定边县,还有白豹城,这是元符二年修建的,沿用了旧名。(具体情况见《庆阳府》记载)东谷砦也是个老寨子了。(具体情况见《庆阳府安化县》记载)绥远砦,以前叫骆驼巷,元符二年扩建,并赐名绥远砦。它东边离定边军二十里,西边离宁羌砦六十里,南边离横山砦五十里,北边离神堂堡约五十里。神堂堡是大观二年修建的,也是皇帝赐的名。它东边离观化堡三十里,西边离绥远砦隔着多移岭界堠十三里,南边离绥远砦三十里,北边离勤崖原卓望处三里。观化堡呢,东边离逋祖岭界堠约十五里,西边离鸡觜堡约三十里,南边离通化堡二十里,北边离甜井觜约十里。通化堡,东边离逋祖岭平界堠约三十里,西边离绥远砦二十多里,南边离定边军二十里,北边离观化堡二十里。九阳堡,东边离镇安城二十里,西边离定边军三十五里,南边离东谷砦九十里,北边离界堠里乾谷三里。最后是鸡觜堡,东边离通化堡约二十里,西边离多移岭界堠约十里,南边离绥远砦十六里,北边离神堂堡约十四里。
再说秦凤路,它下辖一个府:凤翔府;十二个州:秦州、泾州、熙州、陇州、成州、凤州、岷州、渭州、原州、阶州、河州、兰州;三个军:镇戎军、德顺军、通远军;三十八个县。后来又增加了积石军、震武军、怀德军三个军,西宁州、乐州、廓州、西安州、洮州、会州六个州,还把通远军改成了巩州。所以最后秦凤路一共辖一个府,十九个州,五个军,四十八个县。
秦州,是隶属于下府天水郡的一个军事重镇,是雄武军节度使的驻地。以前呢,这里还设有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管辖着秦州、陇州、阶州、成州、凤州和通远军,一共五个州和一个军。后来通远军划给了熙河路,所以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就只管五个州了。崇宁年间,秦州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四万八千六百四十八户,人口十二万三千二十二。秦州的贡品是席子和芎穷。秦州下辖四个县:成纪县(上县,辖区内有渭水、三阳、上蜗牛、下蜗牛、砦子、伏归、小三阳、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定西、小定西、下硖、注鹿原、上硖、圆川、伏羌、得胜、榆林、大像、菜园、探长、新水谷、旧水谷、柽林、丙龙、石人铺、施项、永宁、盐泉、小永宁、冷水泉、双泉、新土、旧土等三十九个砦);陇城县(中县,辖区内有静戎、永固、定平、长山、白榆林、郭马、安塞七个砦);清水县(辖区内有弓门、铁窟、斫鞍、砦子、小弓门、坐交、得铁、冶坊、桥子、李子、古道、永安、四顾、威塞、床穰、镇边、和戎、安远、挟河、定川、中城、东城、西城、静边、临川、德威、广武、宁远、长樵等二十九个砦);天水县(上县)。此外,还有太平监一个,以及伏羌城(熙宁三年,废除了丹山、纳述、乾川三个堡,增设伏羌砦为城,辖区内有得胜、榆林、大像、菜园、探长、新水、柽林、丙龙、石人、施项、旧水等十一个堡)、甘谷县(熙宁元年设立,辖区内有吹藏、大甘、陇诺三个堡。熙宁四年,又增设了尖竿、陇阳两个堡)。
秦州还有七个砦:治平四年设立鸡川砦;熙宁元年,攃珠堡改名为通渭堡;熙宁五年,古渭砦改名为通远军,同时废除了达者、本当、七麻三个堡,并将通渭堡改为砦,并将永宁、宁远、威远、熟羊、来远五个砦划归通远军管辖。之后,又将绥远、定边两个砦改为镇,划归陇州管辖。此外还有定西县(辖区内有宁西、牛鞍、上硖、下硖、注鹿原、圆川六个堡);三阳县(辖区内有渭滨、武安、上下蜗牛、闻喜、伏归、硖口、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十四个堡);弓门县(辖区内有东鞍、安人、斫鞍、上下铁窟、坐交、得铁、治坊七个堡);静戎县(辖区内有白榆林、长山、郭马、静塞、定平、永固、邦蹉、宁塞、长燋九个堡);安远县,陇城县,鸡川县。还有三个堡:熙宁三年,沄穰改为了镇;熙宁五年,冶坊砦改为了冶坊堡;熙宁八年,沄穰镇又改为了堡。沄穰堡辖区内有白石、古道、中城、东城、西城、定戎、定安、雄边、临川、德威、广武、定川、挟河、镇边十四个堡;冶坊堡辖区内有桥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个堡;达隆堡。
政和六年,在秦凤东西川口修筑了堡川城,并赐名。东边到甘泉堡十八里,西边到熙河路安西城管下的龟儿镇十二里,南边到甘谷城一百一十里,北边到会川城一百二十里。甘泉堡东边到泾原路第十七堡五十里,西边到堡川城十八里,南边到泾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北边到泾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甘泉堡的信息在渭州也有记载)。还有安远砦,《吏部通用酬赏格》记载:秦州还有安远等五个砦,定边、绥远两个砦。熙宁八年,这几个砦被废除,改为了镇,划归陇州管辖,后来又恢复为砦。此外还有小落门砦、保安砦、弓钟砦、董哥平砦。
凤翔府啊,是次府,属于扶风郡,管着凤翔军节度使。乾德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设立了崇信县。淳化年间,把崇信县划给了仪州管辖。熙宁五年,乾州被撤销了,好畤县就划归凤翔府管了。政和八年,好畤县又被划给了醴州。崇宁年间,凤翔府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十四万三千三百七十四户,人口三十二万二千三百七十八人。这儿主要进贡蜡烛、榛子果实和席子。凤翔府下辖九个县:天兴县(次赤)、岐山县(次畿)、扶风县(次畿)、盩厔县(次畿,大观元年,在清平镇设立了军营)、郿县(次畿,有铁冶务)、宝鸡县(次畿)、虢县(次畿)、麟游县(次畿)、普润县(次畿)。此外还有一个司竹监。
陇州,是上州,属于汧阳郡,管着防御使。崇宁年间,陇州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两万八千三百七十户,人口八万九千七百五十人。进贡席子。陇州下辖四个县:汧源县(望,有古道银场,熙宁八年,把秦州的定边砦改成了陇西镇,归汧源县管辖)、汧阳县(紧)、吴山县(中)、陇安县(中,开宝二年,从汧阳县划出四个乡镇设立了陇安县)。
成州,是中下州,属于同谷郡。开宝六年,升格为团练使。崇宁年间,成州户籍登记在册的有 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四户,人口三万三千九百九十五人。进贡蜡烛和鹿茸。成州下辖两个县:同谷县(上,有骨鹿、马邑、赤土、平原、滔山、胡桃六个砦)、栗亭县(中)。
凤州,是下州,属于河池郡,管着团练使。以前是防御使,乾德元年降格为团练使。崇宁年间,凤州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三万七千七百九十六户,人口六万一千一百四十五人。进贡蜂蜜和蜡烛。凤州下辖三个县:梁泉县(上)、河池县(紧,开宝五年,把治所迁到了固镇,有水银务)、两当县(上,至道元年,把治所迁到了广乡镇)。此外还有一个开宝监(建隆三年,在两当县设立了银冶,开宝五年升格为监,治平元年撤销了官署,开宝监归两当县管辖,元丰六年彻底废除)。
阶州啊,中等偏下,属于武都郡,是军事要地,以前是唐朝的武州。后来被西戎占领,收复后才改置的。崇宁年间,户口数是两万六千七百七十四户,人口四万九千五百二十人。进贡羚羊角和蜡烛。下辖两个县:福津县(中等偏下,管辖峰贴硖、武平沙滩三个砦,还有团城堡和平定关);将利县(中等偏下)。还有一个故城砦(原本是故城镇,不知道啥时候改成砦了)。
渭州,级别比较低,属于陇西郡,是平凉军的节度使驻地。以前是军事要地,政和七年升格为节度使驻地。以前还设有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泾州、原州、渭州、仪州、德顺军、镇戎军都归它管。熙宁五年废除了仪州。元符二年又增加了西安州。崇宁三年,又把熙河路的会州划归渭州管辖。大观二年,又增加了怀德军。总之,它管辖着五个州和三个军。崇宁年间,户口数是两万六千五百八十四户,人口六万三千五百一十二人。进贡绢和苁蓉。下辖五个县:平凉县(中等,辖瓦亭砦);潘原县(中等);安化县(中等,熙宁七年,废除了制胜关,把安化县迁到关口,原来的地方就成了镇);崇信县(中等);华亭县(中等偏下,熙宁五年,仪州被废除后,它和安化县、崇信县一起归属渭州)。还有靖夏城(政和六年,泾原路把席苇平新城赐名为靖夏城,不清楚它属于哪个军州,先放在这儿);甘泉堡(崇宁五年,泾原路经略司在甜井子修筑防御工事,赐名甘泉堡,不清楚属于哪个州军,先放在这儿,秦州那边也有记载)。
泾州,级别比较高,属于安定郡。太平兴国元年,改名为彰化军节度使驻地。崇宁年间,户口数是两万八千四百一十一户,人口八万八千六百九十九人。进贡紫茸和毛毼段。下辖四个县:保定县(级别较高,辖长武砦);灵台县(级别较高);良原县(级别较高);长武县(级别较高,咸平四年,长武镇升格为县,五年后降格为砦,归属保定县,大观二年又恢复为县)。
原州啊,是个平原地区,属于平凉郡管辖,是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两万三千三百三十六户,人口总数达到六万三千四百九十九人。这里主要产甘草,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原州下辖两个县:临泾县和彭阳县,这两个县都是中等规模的县城。其中,彭阳县在唐朝时叫丰义县,太平兴国初年改名,到了至道三年才从宁州划归原州管辖。此外,还有两个镇:新城镇和柳泉镇。新城镇在熙宁三年的时候,把原先的原砦并入其中。柳泉镇管辖着耳朵城这个砦。州里一共还有五个砦:开边砦、西壕砦、平安砦、绥宁砦和靖安砦。绥宁砦管辖着羌城、南山、颠倒三个堡;靖安砦管辖着中普、吃啰岔、中岭、张嵓、常理、新勒、鸡川、立马城、杀獐川这九个堡。还有安羌堡和新城堡。
德顺军,和原州一样,都是下州。庆历三年,以渭州的陇干城为基础设立了德顺军。崇宁年间,德顺军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两万九千二百六十九户,人口总数达十二万六千二百四十一。这里也产甘草,同样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德顺军下辖一个县:陇干县,这个县是在元祐八年,以以外底堡为基础设立的。此外还有一个水洛城,管辖着王家城和石门堡。还有五个砦:静边砦(具体情况见镇戎军记载)、得胜砦(管辖着开边堡)、隆德砦、通边砦和治平砦。治平砦是治平四年设立的,管辖着牧龙堡。怀远砦位于东面与镇戎砦相距六十里,西面与得胜砦相距三十里,南面与张义堡相距四十里,北面与镇羌砦相距二十七里。此外还有中安堡和威戎堡,威戎堡位于东面与章川堡相距三十里,西面与同家堡相距二十五里,南面与治平砦相距四十里,北面与静边砦相距三十里。
镇戎军,跟下州一样,原本是平高县的地盘。到了至道三年,才正式设立为镇戎军。崇宁年间,户口数是一千九百六十一户,人口是八千零五十七人,主要贡品是白毡。镇戎军只有一个城池:彭阳城,还有七个砦堡。这些砦堡的设立时间和变迁情况是这样的:治平四年,设立了信岔堡和凉棚堡;熙宁元年,又设立了熙宁砦、硝坑堡和东西水口堡;到了元丰四年,东水口堡被撤销了;六年后,又设立了故砦堡。
东山、乾兴、天圣这三个地方,信岔堡和凉棚堡就设在那里;三川、高平这两个地方,有故砦堡;定川、熙宁这两个地方,有硝坑堡。此外,还有开远堡和张义堡两个堡垒。开远堡是在熙宁四年,把安边堡并入开远堡后形成的;张义堡则是熙宁五年才设立的。平夏城,以前叫石门城,绍圣四年改名为平夏城,大观二年又升格为怀德军。灵平砦,以前叫好水砦,绍圣四年改名,大观二年划归怀德军管辖。镇羌砦,绍圣四年才改的这个名字,它东边到三川堡二十一里,西边到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边到怀远砦二十七里,北边到九羊砦二十五里。高平堡,元符元年修复后,恢复了旧名“高平堡”。威川砦和飞泉砦,都是政和七年才命名的,威川砦以前叫密多台,飞泉砦以前叫飞井坞。飞井堡在乾兴砦管辖范围内,狼井堡下辖狼井、安远、窦信、梅谷、开疆五个堡垒,这些都属于熙宁砦管辖。
除了这些,还有安远堡、窦信岔堡、梅谷堡、开疆堡、李家堡、肃远堡、堎地平堡、镇西堡、水口堡、怀远城(怀远城的情况,请参考德顺军相关的记载)。德靖砦,原本是保安军管辖的,后来划归鄜延路。静边砦,是天禧年间就有的旧砦,属于德顺军管辖,它东边到德顺军七十里,西边到第十七堡三十五里,南边到威戎堡三十里,北边到隆德砦五十里。
会州这地方啊,说起来也挺曲折的。宋神宗元丰五年,熙河路加上了“兰会”二字,但那时候还没真正建成会州呢。直到哲宗元符二年,才开始修建,还把安西城北边的六个砦划给了会州。崇宁三年,又设立了一个叫敷文的县,还把会州划给了泾原路。会州下辖一个县,就是敷文县。
安西城,以前叫汝遮,是绍圣三年才建的,皇上还赐了这个名字,归熙河路管。它东边到秦凤路边界六十二里,西边到原川子一百里,南边到定西砦二十七里,北边到平西砦三十三里。平西砦,绍圣四年赐名,原来叫青石硖,也归熙河路管。东边到秦凤路边界三十多里,西边到胜如堡一百一十里,南边到安西城三十三里,北边到会宁关四十四里。
会宁关,以前叫颠耳关,元符元年建成,皇上赐名“通会”,没多久又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归秦凤路管。东边到泾原路元和市七里,西边到熙河路定远城分界五十里,南边到熙河路平西砦四十里,北边到黄河南岸的古烽台一百多里。会川城,以前叫青南讷心,元符二年建成,皇上也赐了名,归秦凤路管。东边到泾原路通安砦六十里,西边到熙河路定远城一百五十里,南边到会宁关六十里,北边到新泉砦四十里。新泉砦,以前叫东北冷牟,元符元年赐名,归秦凤路管。东边到怀戎堡边界的白草原三十里,西边到会川城边界粗儿原三十五里,南边到会川城三十里,北边到会州四十里。
怀戎堡,崇宁二年修建的,归秦凤路管。东边到泾原路分界定戎砦二十二里半,西边到它管辖下的水泉堡二十里,从香谷到会州一共六十里,南边到会川城边界三十五里,北边到柔狼山边界四十里。这地方跟西夏西寿监军的地盘接壤,从枯柴谷到柔狼山,路途险峻。德威城,政和六年修建的清水河新城,皇上赐名,归秦凤路管。东边到麻累山二十五里,西边到黄河四里,黄河北岸就是西夏卓啰监军的地盘,以前水贼经常出没。南边到啰迷谷口新迁来的正川堡二十五里,北边到北浪口,再到马练贼城大约二十多里。静胜堡,政和六年修建的,是清水河新城的接应堡,叫静胜堡,归会川城管辖。这堡垒主要不是用来守御的,在黄河南岸的石觜上,离会川城一百二十里,黄河北岸对面也是西夏卓啰监军的地盘。通泉堡,归秦凤路新泉砦管辖,也不是用来守御的,在黄河南面的山岭上,离新泉砦四十里,对面也是西夏卓啰监军的地盘。水泉堡,归怀戎堡管辖,离怀戎堡二十里,也不是用来守御的。正川堡,归德威城管辖,是啰迷谷口新迁来的,离德威城二十五里,也不是用来守御的。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怀德军,在平夏城。绍圣四年开始修建,大观二年扩建成军,取名怀德军,管辖荡羌、灵平、通峡、镇羌、九羊、通远、胜羌、萧关等地,还增加了兵力,和西安、镇戎两地互相支援。萧关,最早叫威德,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东边到结沟堡十五里,西边到石门堡十八里,南边到灵平砦十二里,北边到通峡砦十八里。荡羌砦,以前是没烟后峡,元符元年修建后赐名。东边到通峡砦十八里,西边到正原堡四十里,南边到石门堡三十里,北边到萧关一百三十五里。通峡砦,以前是没烟前峡,元符元年修建后赐名。东边到东弯堡七里,西边到荡羌砦十八里,南边到怀德军十八里,北边到胜羌砦八十里。灵平砦,以前叫好水砦,绍圣四年赐名。大观二年,归属镇戎军管辖。东边到古高平堡十五里,西边到九羊砦三十二里,南边到熙宁砦二十八里,北边到怀德军十二里。
硖口堡、东河湾堡、古高平堡、惠民堡、结沟堡,这五个堡都归通峡砦管。镇羌堡,东边到三川堡二十八里,西边到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边到怀远砦二十七里,北边到九羊砦二十五里。九羊砦,以前叫九羊谷,元符元年修建后赐名。东边到灵平砦三十里,西边到宁安砦六十六里,南边到三川砦五十里,北边到临羌砦八十里。石门堡,以前是石门峡东塔子觜,元符元年修建后赐名。通远砦,东边到龙泉谷三十五里,西边到临羌砦六十五里,南边到通峡砦五十里,北边到胜羌砦三十三里。龙泉堡归通远砦管。胜羌砦,东边到漫口七里,西边到宁韦堡四十里,南边到通峡砦八十里,北边到萧关六十里。萧关,崇宁四年修建。东边到葫芦河十五里,西边到绥宁堡三十里,南边到胜羌砦六十里,北边到临川堡十八里。临川堡、通关堡、山西堡,这三个堡都归萧关管。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西安州,是元符二年,因为南牟会新城修建而改名叫西安州的。它东边到天都砦二十六里,西边到通会堡五十五里,南边到宁安砦一百里,北边到啰没宁堡三十五里。 这几个地方,位置都比较分散,距离也都不近。
荡羌砦,在没烟峡,是元符元年建的,皇上还给它起了名字。后来它归属怀德军管辖了。通会堡,也是元符元年皇上赐名的,是熙河兰会路修建的时候建的,在祭厮坚谷口,具体啥时候归泾原路西安州管的,就不知道了。天都砦,是元符二年,在洒水平地新修的砦,皇上赐名天都。它东边到临羌砦二十里,西边到西安州二十六里,南边到天都山十里,北边到绥戎堡六十五里。临羌砦,也是元符二年,在秋苇平地新修的砦,皇上赐名临羌。它东边到通远砦六十五里,西边到天都砦二十里,南边到定戎砦八十里,北边到绥戎砦七十里。横岭堡,归天都砦管。宁韦堡和定戎堡,是元符二年皇上赐名的,原来是硷隈川的地方。它东边到山前堡三十里,西边到秦凤路分界堠十二里,南边到通安砦一百里,北边到劈通流界堠五十里。
劈通川堡,啰没宁堡,北岭上堡,山前堡,高峰堡,宁安砦,宁安砦是崇宁五年,在武延川峗朱龙山下新修的砦,皇上赐名宁安。它东边到九羊砦六十六里,西边到通安砦六十一里,南边到得胜砦九十里,北边到西安州一百里。那罗牟堡,寺子岔堡,石棚泉堡,通安砦,通安砦是崇宁五年,在乌鸡三岔新修的砦,皇上赐名通安。它东边到宁安砦六十一里,西边到同安堡三十五里,南边到甘泉堡一百五十里,北边到定戎砦一百里。同安堡,归通安砦管。绥戎堡,管着秋苇川口堡、锹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这三个堡,这三个堡啥时候建的,也不太清楚。绥戎堡东边到萧关三十里,西边到山前堡三十五里,南边到临羌砦七十里,北边到枅柂岭界堠五十里。秋苇川堡,锹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小的堡垒,具体情况记载的不太详细。
熙州,一开始是临洮郡,后来成了镇洮军节度使管辖的地方,原本叫武胜军。熙宁五年收复了这块地方,才改名叫熙州。没多久就正式设立为州了。
最初设立了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管辖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和通远军这五个州。后来又收复了兰州,所以就加上了“兰会”二字,改称熙河兰会路。宋哲宗元祐年间,又把熙河兰会路改成了熙河兰岷路,宋徽宗元符年间又改回去了。会州被划给了泾原路,熙河兰会路又改成了熙河兰廓路,宣和年间又改成了熙河湟廓路,还把湟州改名叫乐州,熙河路的名字也跟着改成了熙河兰乐路,没过多久又改回熙河兰廓路。
以前熙州管辖着五个州和几支军队,后来兰州、廓州、西宁州、震武州、积石州这六个州和它们的军队也归熙州管了。通远军也改名叫巩州,所以熙州一共管辖着九个州和三支军队。崇宁年间,熙州户口一千八百九十三户,人口五千二百五十四人,向朝廷进贡毛毼段和麝香。熙州下辖一个县:狄道县,地位中等偏下。狄道县是熙宁六年设立的,九年被撤销,元丰二年又重新设立了。此外,还有康乐砦,是熙宁六年设置的,当时把康乐城改成了砦,同时撤销了马骔砦,这个马骔砦以前是属于秦州长道县的。
还有九个堡:庆平堡、通谷堡、渭源堡、北关堡是熙宁五年设立的;刘家川堡在熙宁六年改名叫当川堡,同时还设立了南关堡和南川堡;结河堡是熙宁七年设立的;临洮堡是元丰七年设立的。这九个堡分别是:通谷堡、庆平堡、渭源堡、结河堡、南川堡、当川堡、南关堡、北关堡、临洮堡。熙州的地理位置是:东到定远城四十里,西到定羌城界三十五里,南到熙州城六十五里,北到阿千堡七十里。
最后,还记载了一个安羌城,是宣和六年赐名,当时熙河兰廓路新修建了一个溢机堡,改名为安羌城,但不知道它属于哪个州或军,就暂时放在这里一起记录了。此外还有广平堡。
河州,隶属安乡郡,是军事重地。熙宁六年收复了河州。崇宁年间,河州户数一千六百一十一户,人口三千八百九十五人,进贡麝香。河州下辖一个县:宁河县。(熙宁六年设立枹罕县,九年又撤销了。崇宁四年,把宁河砦升格为县。旧称香子城。)还有一个城:定羌城。(熙宁七年,把河诺城改名为定羌城。)还有一个砦:南川砦。(熙宁七年,设立南山堡,后来改名为南川砦。)还有四个堡:东谷堡、阎精堡、西原堡、北河堡。(熙宁七年设立东谷堡,八年设立阎精堡,元丰三年设立西原堡和北河堡。) 此外,还有一个关隘:通会关。(熙宁七年设立。)
循化城,(以前叫一公城,崇宁二年收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具体情况见“乐州”的记载。东到怀羌城四十五里,西到积石军界一百多里,南到下桥家族地界一百多里,北到来同堡六十五里。)大通城,(以前叫达南城,崇宁二年收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具体情况见“乐州”的记载。东到通津堡界十五里,西到菊花河六十里,南到扑水原二十一里,北到宁塞堡界十五里。)安疆砦,(以前叫当标城,崇宁二年收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具体情况见“乐州”的记载。东到来同堡三十三里,西到通津堡五十里,南到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到黄河二十里。)怀羌城,(崇宁三年,王厚将军收复。东到南川砦六十里,西到循化城六十五里,南到洮州界一百七十多里,北到安疆砦一百七十里。)来羌城,(崇宁三年,王厚将军收复。东到安乡关七十里,西到大通城界三十八里,南到南川界四十八里,北到黄河二十里。)
讲朱城、错凿城、彤撒城、东迎城,还有宁河砦。(元符二年,洮西安抚司收复了河南的讲朱、一公、错凿、当标、彤撒、东迎六座城,后来又放弃了。崇宁二年,再次收复。其中一公城改名为循化城,当标城改名为安疆砦,其余四座城的具体情况不清楚。据记载:讲朱、错凿、一公、当标都在河州的南边,元符二年,边境上的敌人先是用这四座城投降,不久之后,王赡将军就占领了它们。)宁河砦,(崇宁四年,已经升格为宁河县,这里说的宁河砦是另一个。)东到定羌城三十里,西到河州四十五里,南到通会关三十里,北到河州界二十里。来同堡,(以前叫甘扑堡,崇宁三年修建,改名为来同堡。东到南川砦九十里,西到安疆砦三十五里,南到怀羌城三十五里,北到来羌城三十里。)通津堡,(以前叫南达堡,崇宁三年改名为通津堡。东到安疆砦四十五里,西到大通城界二十五里,南到循化城一百三十里,北到大通城界二十里。)南山堡,(《元丰九域志》记载属于原州绥宁县。)安乡关,(以前叫城桥关,元符三年改名为安乡关。东到京玉关界四十里,西到临滩堡四十里,南到河州界三十五里,北到安川堡界十五里。)临滩堡。(东到安乡关四十里,西到古鸡山二十里,南到南川砦界二十里,北到黄河四十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巩州,一开始是通远军,后来在熙宁五年,把秦州的古渭砦升格成了军,到了崇宁三年才升为州。崇宁年间,巩州户口有4878户,人口11857人,主要贡品是麝香。巩州下辖三个县:陇西县(元祐五年新设立的),永宁县和宁远县(崇宁三年,永宁砦和宁远砦分别升格为县)。还有一个定西城,这是元丰四年,把兰州西边的使城改名为定西城。五年后,又把定西城改成了通远军,然后把汝遮堡改名为定西城,隶属于通远军。到了崇宁二年,定西城管辖的熨斗平堡和通西砦管辖的榆木岔堡都被废除了,并入了安西城。(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兰州的记载)。巩州的地理位置是:东到龟儿觜镇65里,西到龛谷堡115里,南到通西砦46里,北到安西城27里。
巩州还有六个砦:熙宁五年,从秦州划拨了永宁、宁远、威远、通渭、熟羊、来远六个砦到巩州。六年又设立了盐川砦。八年,威远砦被降格为镇。元丰五年,收回了通西砦。七年,来远砦也降格为镇,归属永宁县。崇宁五年,通渭县又恢复为砦,具体哪年又恢复为县的,现在不清楚。永宁和宁远两个砦,在崇宁三年同时升格为县。通渭砦的地理位置是:东到甘泉城55里,西到巩州64里,南到来远镇100里,北到甘泉城界60里。熟羊砦和盐川砦(熙宁六年九月设立,后来改成了镇),通西砦的地理位置是:东到甘泉城120里,西到熟羊砦70里,南到三岔堡48里,北到定西砦48里。
巩州还有七个堡:熙宁五年,从秦州划拨了三岔、乜羊、广吴、渭川、哑儿五个堡到巩州。七年,又从岷州划拨了遮羊堡过来。元丰元年,遮羊堡又还给了岷州。五年,又设立了榆木岔堡和熨斗平堡。七年,乜羊、广吴、渭川、哑儿四个堡被废除了。这七个堡分别是:三岔堡(旧堡,熙宁四年设立),榆木岔堡(崇宁二年废除),熨斗平堡(崇宁二年废除),者达堡(秦州在熙宁五年把古渭砦改成通远军的时候,废除了者达、本当、七麻三个堡。现在通渭县管辖七麻堡,不知道者达堡和本当堡是什么时候重新设立的),七麻堡,本当堡,扑麻龙堡。
话说岷州啊,地位比较低,下面管辖着和政郡,负责军事训练和地方治安。咱们这岷州呢,是熙宁六年才收复回来的。崇宁年间,户口有四万五千五百七十户,人口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一人,主要产甘草。
岷州下辖三个县:祐川县,这个县啊,是唐朝时候就有的县,崇宁三年才重新恢复;大潭县,这县位置比较居中,建隆三年的时候,把良恭镇和大潭镇合并起来才设立的,当时归秦州管,熙宁七年才划到岷州来;还有长道县,位置比较紧要,也是熙宁七年从秦州划过来的。
除了县,还有五个砦:秦州临江砦,熙宁六年从秦州划到咱们岷州;熙宁七年,又新设立了荔川砦、沄川砦、闾川砦,以及宕昌砦。这五个砦分别是:临江、荔川、沄川、闾川、宕昌。
此外,还有三个堡:熙宁六年,秦州的马务堡也划给了岷州;熙宁七年,又设立了遮羊堡,后来改成了镇;熙宁十年,又设立了铁城堡。元丰元年,遮羊堡又重新划回去了。这三个堡分别是:遮羊堡,谷藏堡(这两个都是熙宁七年设立的),还有铁城堡(熙宁十年设立)。
最后,还有一个滔山监,这是熙宁九年设立的,主要负责铸造铁钱。
兰州,就是现在的金城郡,是个军事重镇。北宋元丰四年收复了这里。崇宁年间,户籍登记在册的有395户,人口981人。这里出产甘草。兰州下辖一个县:兰泉县,这是崇宁三年设立的,就在兰州城边上。此外还有一个砦:龛谷砦。(元丰四年,设立了龛谷砦和吹龙砦,七年的时候,吹龙砦划归阿千堡管辖。)龛谷砦。(元祐七年被废弃了,绍圣三年又重新修建成了堡,东边到定远砦一百里,西边到阿千堡七十里,南边到通谷堡一百二十里,北边到定远城三十里。)兰州还有两个堡:(元丰四年,设立了皋兰堡和巩哥关。五年,又设立了西关堡、胜如堡、质孤堡。六年,把巩哥关改名为东关堡,同时废除了西关堡、胜如堡、质孤堡,并设立了阿千堡。七年,废除了皋兰堡。元祐五年,又重新修建了胜如堡和质孤堡,后来又废弃了。)东关堡,(东边到质孤堡三十六里,西边到兰州十八里,南边到屈金支山三十里,北边到黄河不到一里。)阿千堡。(这里有阿千水。东边到屈金支山二十五里,西边到西关堡边界二十里,南边到临洮堡七十里,北边到兰州边界三十七里。)定西城,(元丰四年,把兰州西边的使城改名为定西城。五年,又把定西城改为了通远军,同时把汝遮堡改名为定西城,归属通远军管辖。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巩州”的记载。)定远城,(元祐七年建造,以前叫李诺平,原本是龛谷砦,因为地势狭窄缺水,所以废弃了,改建成了定远军城。东边到安西城八十里,西边到东关堡五十里,南边到龛谷堡三十里,北边到黄河一百七十里。)金城关,(绍圣四年修建,距离兰州大概两里地。崇宁三年,王厚请求把关口移到斫龙谷口,但没批准。)京玉关,(元符三年赐名,以前叫把拶桥。东边到西关堡四十里,西边到通川堡四十里,南边到临洮堡一百三十九里,北边到癿六岭分界三十里。)通川堡。(元符三年,从京玉关到啰<口兀>抹通城中间的路线上,在狐川新修建了一个堡,赐名为通川堡,后来又放弃了。崇宁二年,再次收复。东边到京玉关四十里,西边到通湟砦四十里,南边到圆子堡大概九里,北边到癿六岭分界八十里。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乐州”的记载。)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在北宋时期的一些军事设施,像县、砦、堡、城、关等等,以及它们设立、废弃、改名的时间和地理位置。 它详细记录了各个军事设施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展现了当时兰州地区复杂的军事布局。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当时边境地区局势的动荡和频繁的军事活动。 很多地方反复修建和废弃,说明当时的战略部署在不断调整。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唐朝末年,洮州落入吐蕃手里,改名叫临洮城。到了宋神宗熙宁五年,朝廷把熙州、河州、洮州、岷州、通远军划为一路,但那时还没收复洮州呢。直到宋哲宗元符二年才拿下来,结果没多久又放弃了。后来,宋徽宗大观二年又重新收复了洮州,把临洮城改回原来的名字。三年后,又把洮州升格为团练。这洮州啊,东边到岷州边界一百一十三里,西边到乔家族生界二百里,南边到鲁黎族生界一百五里,北边到河州边界一百二十里。它还管着个通岷砦呢,这个通岷砦呢,东到铎龙桥六十七里,西到洮州四十里,南到洮河二十里,北到熙州边界五十五里。
廓州的情况也挺曲折的。元符二年,朝廷把廓州改名叫宁塞城。到了崇宁三年,又放弃了,可同年又收复了,名字又改回廓州。城下还设了个县,五年后又撤了。大观三年,廓州升格为防御。东边到宁塞砦一十七里,西边到同波北堡,具体距离没写,南边到黄河,距离也没写,北边到肤公城边界十五里。再说说这肤公城,以前叫结啰城,崇宁三年收复后改的这个名字。王厚云说,结啰城到廓州大概三十多里。肤公城东边到来宾城边界一百三里,西边到怀和砦边界五十七里,南边到同波北堡边界一十三里,北边到绥平堡边界二十五里。这绥平堡,原名保敦谷,崇宁三年才修建的,朝廷还赐了这个名字。东边到保塞砦边界二十里,西边到清平砦边界二十里,南边到肤公城边界二十里,北边到保塞砦边界一十七里。还有个米川城,以前是米川县,崇宁三年修建的。王厚云说,米川沿着河往西到廓州大约六十里,过河走正路到结啰城大约要走三程(古代路程单位),米川城到廓州大约三十多里。宁塞砦呢,东边到河北堡边界四十五里,西边到廓州巡检边界一十三里,南边到黄河十五里,北边到龙支城边界五十里。最后是同波堡,东边到廓州巡检边界二十里,西边到肤公城边界十五里,南边到黄河,距离没写,北边到肤公城十五里。
乐州这地方啊,以前叫邈川城,元符二年收复了,改名叫湟州,后来建中靖国元年又放弃了。崇宁二年又重新收复,三年的时候,又设立了倚郭县,五年又撤销了。大观三年,升格为向德军节度使,宣和元年,才最终改名为乐州。乐州的东边到把拶宗六十里,西边到龙支城六十里,南边到来羌城一百四十里,北边到界首赊<口兀>岭一百一十里。
乐州管辖下还有通湟砦,它以前叫啰<口兀>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边到通川堡四十里,西边到湟州三十五里,南边到安陇砦二十五里,北边到临宗砦六十里。(具体情况,详见兰州部分。)还有宁洮砦,以前叫瓦吹砦,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边到通湟砦四十五里,西边到来宾城一十七里,南边到来宾城界二十里,北边到安陇砦界一十七里。安陇砦,以前叫陇朱黑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边到赤沙岭三十里,西边到麻宗山脚二十五里,南边到巩藏岭三十五里,北边到湟州四十五里。安川堡,以前叫ヰ哥堡,在巴金岭上,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边到湟州界七十里,西边到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边到安乡关三十里,北边到宁川堡四十里。宁川堡,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后来又放弃了,崇宁二年才重新收复。绥远关,以前叫洒金平,崇宁二年修建,改名为绥远关。东边到湟州二十里,西边到胜宗谷口三十里,南边到麻宗山脚五十五里,北边到丁星原四十里。来宾城,以前叫癿当川,崇宁三年赐名。东边到安川堡分界七十里,西边到青丹谷三十里,南边到黄河十里,北边到安陇砦七十里。
大通城,以前叫达南城,东边到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边到菊花河六十里,南边到扑水原二十一里,北边到宁川堡界十五里。循化城,以前叫一公城,(具体情况,详见河州部分)。东边到怀羌城四十五里,西边到积石军界一百多里,南边到下乔家族地分界一百多里,北边到来同堡六十五里。安疆砦,以前叫当标砦,跟大通、循化一样,都是崇宁二年改的。(具体情况,详见河州部分)。东边到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边到通津堡五十里,南边到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边到黄河二十里。德固砦,以前叫胜铎谷,崇宁三年修建了五百步的城墙,后来赐名德固砦。东边到绥远关界十里,西边到龙支城界二十里,南边到渴驴岭十里,北边到清江山脚二十里。临宗砦,崇宁三年赐名,在南宗堡稍南十五里,乳骆河西边。东边到三诺巩哥岭五十多里,西边到丁星原三十多里,南边到湟州分界二十一里,北边到界首抹牟岭七十里。通川堡,崇宁二年王厚收复,归湟州管辖。(具体情况,详见兰州部分)。东边到京玉关四十里,西边到通湟砦四十里,南边到圆子堡约九里,北边到癿六岭分界八十里。南宗堡,元符二年和啰<口兀>抹通城一起收复,后来又放弃了,之后又重新收复了。峡口堡,和通川堡、南宗堡一样,都是崇宁二年王厚收复的。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西宁州,以前叫青唐城。宋哲宗元符二年,陇拶地区投降了,这里改名叫鄯州,还设立了陇右节度使,但三年后就放弃了。到了宋徽宗崇宁三年,咱们又收复了这里,建立了陇右都护府,把鄯州改成了西宁州,还新设了一个倚郭县,赐名西平郡,升格为中都督府。三年后,又加封为宾德军节度使。五年后,倚郭县撤销了。
西宁州的东边到保塞砦是57里,西边到宁西城是40里,南边到清平砦是50里,北边到宣威城是50里。 龙支城,以前叫宗哥城,元符二年改了现在的名字,后来又放弃了。崇宁三年咱们又收复了它。龙支城的东边到德固砦交界处是18里,西边到保塞砦的药邦硖是22里,南边到廓州交界的分水岭是40里,北边到习令波族边界是85里。宁西城,以前叫林金城,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它的东边到汤厮甘是20里,西边到厮哥罗川是100里,南边到京雕岭是20里,北边到金谷峗是40里。
清平砦,以前叫溪兰宗堡,后来改名赐为砦。它的东边到廓州绥平堡交界处是35里,西边到赤岭铁堠子是120里,南边到怀和砦交界处是25里,北边到西宁州边界是25里。保塞砦,以前叫安儿城。以上这些城砦都是崇宁三年收复后,才赐名的。保塞砦的东边到龙支城交界处是22里,西边到西宁州边界是30里,南边到廓州边界是20里,北边到青归族地区是15里。宣威城,以前叫牧瓦牛城,崇宁三年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它的东边到绥边砦是40里,西边到宁西城边界是35里,南边到西宁州边界是25里,北边到南宗岭是90里。
绥边砦,以前叫宗谷,崇宁三年修建的,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它的东边到龙支城交界处是60里,西边到宣威城边界是30里,南边到西宁州边界是32里,北边到乳骆河的南边是1里。怀和砦,以前叫丁令谷,崇宁三年设立的砦,赐了这个名字,还归属积石军管辖。它的东边到廓州边界是85里,西边到青海地区是130多里,南边到顺通堡边界是13里,北边到清平砦边界是25里。最后是制羌砦,这是政和八年赐的名字,地名是癿毡岭,属于西宁州管辖。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震武军,那是政和六年建起来的,当时建在古骨龙城那个地方,皇帝还给它赐了个名字叫震武城。没过多久,又改名叫震武军了。这地方具体在哪儿,当时也没个明确的说法,后来童贯上奏说,古骨龙城原来是属于湟州的。对了,还有个通济桥,那是震武城的浮桥,也是政和六年的时候赐的名字;还有善治堡和大同堡,这些堡垒也是政和六年,在震武城通济桥附近,一起被赐了名字。大同堡原本叫古骨龙城应接堡。 另外,德通城,它以前叫瞎令古城,政和七年,刘法打败了围攻震武军的敌人后,就在那儿修建了这座城,然后皇帝又赐了它一个新名字。石门堡呢,就在瞎令古城的北边,原来叫石门子,政和七年也改了名字。
积石军,它原来叫溪哥城。元符年间,被吐蕃的溪巴温给占领了。到了大观二年,臧征打败了溪巴温,溪哥城就投降了,然后就在那儿建立了积石军。这积石军的地界有多大呢?东边到廓州边界有八十里,西边到青海一百多里,南边到盖龙峗八十里,北边到西宁州边界八十里。 再说说怀和砦,这个前面在西宁州的记载里也提到了,它东边到廓州边界八十五里,西边到青海一百三十多里,南边到顺通堡边界十三里,北边到清平砦边界二十五里。顺通堡呢,东边到临松堡十二里,西边到积石军十八里,南边到临松堡二十五里,北边到怀和砦十二里。最后是临松堡,它东边到廓州边界五十里,西边到顺通堡十二里,南边到把拶公原边界大约六十里,北边到黄河十五里。
陕西这地方啊,说白了就是古代《禹贡》里说的雍、梁、冀、豫四个州的地盘,其中雍州全都在这儿呢!它地处东井、舆鬼星宿的分界线附近,西边跟羌戎接壤,东边跟潼关、陕西交界,南边到蜀地和汉中,北边一直到朔方。这地方矿产资源丰富,铜、盐、金、铁都有,还有丝绸、麻类、木材等资源,老百姓都喜欢种地,勤勤恳恳的。像鄮杜、南山那一带,土地肥沃,又有两个渠道灌溉,真是得天独厚。不过呢,总体来说,陕西人比较讲究排场,喜欢逞强斗狠,游侠轻薄之风盛行,甚至有些人好勇斗狠,轻生重死。
但是,蒲州和解州原来属于河东郡,所以那边的风俗就淳朴多了。那些靠近边疆的地方,老百姓主要以养马骑马、打猎为生,所以人比较强悍,但性格也比较粗犷。梁泉地区呢,桑麻种植比较少,布匹、盐、酪这些东西都要靠从其他郡县运过来。上洛地区以前迷信祭祀比较严重,后来政府下了禁令,风俗才稍微好转了一些。秦州、陇州、仪州、渭州、泾州、原州、邠州、宁州、鄜州、延州、环州、庆州等等,这些地方都驻扎着军队,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