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令坤是河北磁州武安人。他爹韩伦年轻时就因为勇敢被编入成德军的兵籍,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因为韩令坤后来发达了,皇帝世宗就提拔韩伦做了陈州行军司马。等韩令坤管辖陈州后,韩伦又被调到许州。后来韩伦退休后回到宛丘,但他干了不少违法的事,干预地方政务,还私下酿酒倒卖牟利,敲诈勒索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官府也头疼。项城有个老百姓叫武郁,直接跑到京城告了韩伦一状。皇帝下令让殿中侍御史率汀去调查。韩伦骗率汀说自己奉诏进京了,率汀就把这事上报了。世宗皇帝大怒,下令彻查,韩伦被抓个正着,按律当斩。韩令坤哭着求世宗皇帝饶了他爹一命,最后韩伦被免死,发配到海岛去了。
显德六年,韩令坤当上了左骁卫中郎将,后来又升任左监门卫将军。宋朝建立后,他被任命为磁州刺史,之后又升为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他又改任本州防御使,最后死在了任上。韩令坤年轻时就在周世宗帐下效力,广顺年间,他先后担任铁骑散员都虞侯、控鹤右第一军都校、和州刺史等职。世宗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殿前都虞侯。很快,因为在高平之战中立功,他又被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容州团练使,后来又升任本厢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在征讨太原的战役中,他担任行营前军都校。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定武军节度使。
世宗皇帝派宰相郴谷率兵征讨淮南,让韩令坤等十二位将领随军出征。郴谷退兵保卫正阳时,被吴军乘虚而入。韩令坤和宣祖、李重进等人合兵一处反击,大败吴军。后来世宗皇帝御驾亲征,听说扬州城防空虚,就派韩令坤、宣祖、白延遇、赵晁等人去偷袭扬州。韩令坤先令白延遇率领几百精锐骑兵趁黎明时分偷偷潜入城中,城里的人根本没发现。韩令坤随后赶到,安抚百姓,百姓们都安分守己。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剃度为僧躲在寺庙里,韩令坤把他抓获,押解到皇帝行在,因此韩令坤被任命为扬州知州。 因为这件事,泰州也害怕了,主动投降。
钱俶奉命攻打常州、润州,结果包围毗陵时被南唐打败了。南唐乘胜追击,派陆孟俊逼近泰州,周朝军队守不住,陆孟俊就进军到蜀冈,逼近扬州,扬州守将令坤竟然弃城而逃。皇帝周世宗大怒,命令赵匡胤(太祖)和张永德带兵去六合救援。令坤听说援军到了,又回到城里防守,和陆孟俊交战,大获全胜,活捉了陆孟俊,还在楚州湾头堰打败了南唐将领马贵,俘虏了涟州刺史秦进崇。没过多久,皇帝任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令坤担任他的副手,攻下了寿州。回朝后,令坤被加封为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周世宗后来又到淮右视察,路过楚州,派令坤率兵先进入扬州,并让他暂时代理扬州军府事务。扬州城被吴军毁坏过,皇帝下令征集壮丁重建新城,命令令坤负责修城工程。
六年春天,皇帝命令令坤带领汴州、亳州的百姓疏导汴水,引水进入蔡州。三月,周世宗准备北征,命令令坤率领龙捷军、虎捷军、骁武军先前往大名府,又让他担任益津关一路的都部署,不久又让他担任霸州都部署,率领部队驻守霸州。恭帝即位后,令坤被加封为检校太尉、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冬天,朝廷下令让他负责防备北方边境。
宋朝建立后,令坤调任天平军节度使,被加封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命令令坤率领军队驻扎在河阳。泽州、潞州平定后,令坤回到京城,赵匡胤在礼贤讲武殿设宴款待他和其他人,赏赐他衣服、财物、马匹和马具等,并因他的功劳加封他为兼侍中。他还跟随赵匡胤讨伐了李重进。建隆二年,令坤被改任成德军节度使,兼任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临行前,皇帝在别殿设宴为他饯行,并鼓励他好好治理地方。
乾德六年,令坤因疽发背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太祖赵匡胤穿着素服在讲武殿为他发丧,并封他的儿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很有才干和治国才能,和太祖赵匡胤一起为周朝效力,两人关系非常亲密。他镇守常山七年,北边因此安定。听说他去世的消息后,太祖赵匡胤非常悲痛惋惜。
一开始,南唐派边镐去攻打湖南,同时派马希崇去扬州做分司,又命令令坤去攻取湖南。马希崇把一个叫杨氏的妓女献给了令坤,令坤对她非常宠爱。后来抓住了陆孟俊,准备押送他到皇帝行在的地方。杨氏在帘子后面看到了陆孟俊,立刻捂着胸口痛哭起来。令坤很奇怪,就问她怎么回事。杨氏说:“孟俊以前攻打潭州的时候,杀了我家两百口人,只有我被马希崇藏起来才幸免于难,现在我愿意为他报仇。”令坤就问陆孟俊,陆孟俊全部招供了,令坤于是把他杀了。
慕容延钊是太原人。他父亲慕容章是襄州马步军都校,兼任开州刺史。慕容延钊年轻的时候就以勇敢果敢闻名。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的时候,周世宗柴荣是他的重要助手,慕容延钊就在柴荣帐下效力。周广顺初年,慕容延钊被任命为西头供奉官,后来历任尚食副使、铁骑都虞侯。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慕容延钊被任命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兼任溪州刺史。高平之战中,他担任左先锋,因为战功被授予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后来又升任殿前都虞侯,兼任睦州防御使。跟随周世宗征讨淮南后,他被改任龙捷左厢都校,兼任沿江马军陪署。回朝后,他又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之后出任镇淮军都部署。显德五年,周世宗在迎銮江口,听说吴国几艘船停泊在东布洲,就命令慕容延钊和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去讨伐。慕容延钊率领精锐骑兵从陆路进攻,宋延渥率领水军沿江推进,最终大获全胜。淮南平定后,慕容延钊被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淮南节度使。周恭帝即位后,慕容延钊被改任镇宁军节度使,兼任殿前副都点检,之后又担任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侯。
赵匡胤当了皇帝,石守信当时正带兵驻扎在真定,皇上派人给他送去旨意,让他自行其事,全权处理。石守信和韩令坤带领部队整顿边境,以稳定著称。赵匡胤很赏识他,提升他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这是因为避了他的父亲的名字。李筠叛乱,一开始皇上命令他和王全斌从东路会合军队讨伐,后来又任命他为行营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平定叛乱后,又加封他为兼侍中,然后诏令他回澶州。
建隆二年,春节石守信来朝拜,皇上赏赐给他一套宅子。他上表请求辞去军职,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那年冬天特别冷,皇上派使者送给他貂皮大衣和百子毡帐。四年春天,皇上命令出兵南征,任命石守信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当时石守信生病了,皇上命令用轿子抬着他去参加军事行动。叛军将领汪端带着几千人骚扰朗州,石守信把他抓住了,然后在闹市里把他处死了。荆州、湘州平定后,石守信被加封为检校太尉。那年冬天,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
一开始,石守信和赵匡胤关系很好,显德年间,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石守信是他的副手,赵匡胤总是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经常派人去慰问他,还像以前一样称呼他为兄长。石守信病重的时候,赵匡胤还亲自派人送药给他,听说他去世了,赵匡胤痛哭了好久。皇上追赠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河南郡王,并且把他的子弟四人授予了官职。
他的儿子有石德业、石德丰、石德钧。石德业做到卫州刺史,石德钧做到尚食副使。石守信的弟弟石延忠,历任内殿直、供奉西头官都知,做到磁州刺史;石延卿做到虎捷军都指挥使。石延卿的儿子叫石德琛。
石德丰字日新,从小就聪明过人,石守信非常疼爱他,曾经说过:“兴旺我们家门的一定是这个孩子。”他八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衙内指挥使。石守信去世后,石德丰被授予如京使的官职。
开宝年间,他跟随军队征讨太原,担任御砦南面巡检。后来又担任扬州都监。征讨南唐时,担任洞子都监。城池攻破后,被任命为升州都监。升州的市场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富庶,很多使者都搜刮钱财,只有石德丰以清廉著称。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蔚州刺史。
太平兴国二年,也就是公元977年,他担任庆州知州,同时兼任邠州、宁州的都巡检。有一次,他打败了小遇族,缴获了好几十匹名马,皇上还专门下诏书表扬了他。他在庆州任职九年,以清廉简朴的风格治理地方,边境地区因此安定下来。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他被派去登州、莱州检查兵力情况。回来后,被任命为西上阁门使。那年冬天,他又被外派到定远军担任钤辖,负责指挥后阵的中队,率领一万骑兵抵御边境敌害。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他升职为东上阁门使,担任邢州知州。三年后,改任四方馆事,之后又外放担任延州知州。当时灵武知州侯延广,有人说他和西夏关系密切,性格强硬难于驾驭,朝廷就派德丰去代替他,还赏赐了他三千两白银。 后来,四方馆事的职称改为了四方馆使。没过多久,因为德丰管辖的地区治理得不好,他又被调到庆州做知州,不久又被调到灵州,还兼任部署。当时粮食价格飞涨,德丰拿出自己的粮食救济饥民,救活了很多百姓。之后,他又升任引进使。后来,有贼寇入侵边境,德丰率兵将其击退,缴获了大量的羊和马。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他升任客省使,担任镇州知州。皇上召见他时,让他坐在旁边,还对他进行了亲切的慰问。那年冬天,辽国军队南下入侵,德丰加强军队防御,后勤保障也做得很好,皇上为此还专门下诏表彰了他。三年后,他又调任沧州知州。德丰为人清廉,乐善好施,对将士们也很好。他在西部边疆任职时,母亲住在京城,妻子儿女住在长安,家里非常贫困,真宗皇帝知道后,特别下诏赐给他团练使的官职和相应的俸禄。一年多后,他又升任颍州团练使,并兼任贝州、瀛州知州。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家里没有留下任何余财,人们都称赞他。
他的儿子惟素,后来官至殿内承制。
德琛一开始当了个供奉官,后来升官,做到内殿崇班、夔州知州。李顺造反了,带着十多万人,上千条船来打夔州。德琛在龙山跟李顺打了一仗,砍了敌人一千多颗脑袋;后来又和白继赟一起打仗,砍了两万多颗脑袋,还把敌人的船都烧了。李顺的军队又去抢开州,围困云安,德琛去救援,又砍了敌人一百多颗脑袋。朝廷多次下诏表扬他。之后,他又当了西京作坊副使、左藏副使。咸平二年,升任崇仪副使、荆湖北路钤辖。南方蛮族骚扰澧州、鼎州,德琛在北义打了一仗,缴获了耕牛、铠甲,还砍了不少敌人的脑袋回来。后来调任峡路钤辖,还没到任,又回夔州当知州了。景德年间,他当了梧州刺史,又再次担任峡路钤辖,然后升任庄宅使,又当了并州、代州钤辖,最后当了宪州知州。天禧年间,他又当上了右监门卫大将军。
符彦卿,字冠侯,是陈州宛丘人。他父亲符存审,是后唐宣武军节度使、蕃汉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厉害着呢!符彦卿十三岁就能骑马射箭。他很早就跟着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太原,因为做事认真,深得庄宗信任,可以随意出入内宫。长大后,被任命为亲从指挥使。进军汴州后,又升任散员指挥使。后来郭从谦造反,庄宗身边的将领都跑了,只有符彦卿奋勇作战,射杀了十多人,后来乱箭射向皇帝的仪仗,符彦卿这才哭着离开了。天成三年,他被任命为龙武都虞侯、吉州刺史,去定州讨伐王都,在嘉山大败契丹军。第二年攻克了契丹的城池,被授予耀州团练使,后来又改任庆州刺史。奉命在方渠北乌仑山口筑堡,招抚党项羌族。清泰初年,调任易州,兼领北面骑军,朝廷还赏赐他军服、盔甲和战马。他曾经在遂城盐台淀打猎,一天之内射杀了獐子、野猪、狼、狐狸、兔子四十二只,看得旁人都惊呆了。晋朝天福初年,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他哥哥符彦饶也在滑台镇守。没多久,符彦饶造反了,符彦卿主动请罪,请求回乡务农,晋祖皇帝最终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后来,他被任命为左羽林统军,不久又兼领右羽林,最后镇守鄜延。
小皇帝小时候跟高行周关系特别好,当上皇帝后,就把高行周召回朝廷,派他去河阳三城当镇守使。后来辽国人南下入侵,皇帝下令让高行周带兵去澶州抵抗。当时几万契丹骑兵把高行周围在了铁丘,其他将领都没敢上前,只有高行周带着几百骑兵冲了上去,把辽军打跑了,高行周才得以脱险。之后他又跟着李守贞一起平定了青州杨光远的叛乱,后来被调到许州任职,还被封为祁国公。
开运二年,他和杜重威、李守贞一起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契丹皇帝带十几万大军包围了晋王在阳城的军队,晋军缺水,挖的井都塌了,大家只能抢着挖泥巴喝,人马都渴死了好多。当时晋军处于下风,眼看就要开战了,弓箭都拉不开。高行周就对张彦泽、皇甫遇说:“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拼死一战,说不定还能活下来呢!”张彦泽他们也同意了。于是他们偷偷地绕到契丹军后面,趁着风势发起攻击,契丹军大败,契丹皇帝都骑着骆驼逃跑了,晋军缴获了敌人的武器装备和旗帜几万件。小皇帝很高兴,就提升高行周为武宁军节度使,还让他担任同平章事。
后来他被身边的人陷害,朝廷再次出兵河朔地区的时候,高行周没被派上用场,反而被调换了部队,给他配了几千老弱残兵,让他去荆州口戍守。等到杜重威带着大军在滹水投降辽国后,朝廷紧急召高行周和高行周率领禁军驻扎在澶渊。这时张彦泽又带辽兵攻入汴梁,高行周和高行周就一起投降了辽国。辽国皇帝因为阳城之战的失败责问高行周,高行周回答说:“我效忠晋王,不怕死,今天的事,生死有命。”辽国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就放过了他。
话说徐州、宋州一带,盗贼蜂起,闹得不可开交。辽国皇帝赶紧派彦卿回去镇守。彦卿走到甬桥附近,就碰上了贼首李仁恕,这家伙带着几万兵马正攻打徐州呢。彦卿只带了几十个骑兵,风风火火地就跑到城下。李仁恕派人把彦卿的马给牵住了,想请他进城。
没过多久,彦卿的儿子昭序从城里派了个军校,叫陈守习,偷偷地从城墙上溜下来,对着贼兵大声喊:“我父亲是为国家平叛的,您怎么反而把他引进虎口,帮着你们攻城呢?虽然我们是父子,现在我们是敌人,必须死战到底,这城门绝对不能让你们进去!”贼兵们一听这话,又羞又愧,都跪在彦卿面前,求他饶命。彦卿给他们立下誓言,这才放他们走了。
后来汉祖皇帝攻入汴梁,彦卿从徐州赶来朝见皇帝,被调到兖州任职,还加封了侍中。乾祐年间,他又加封中书令,被封为魏国公,拜为守太保,之后又调到青州任职。等到杨邠等人被杀后,皇帝又紧急召他进京。
周世宗登基后,封彦卿为淮阳王。刘铢被杀后,他的府邸就被赐给了彦卿。等到朝廷征讨兖州时,彦卿赶到行在朝见皇帝,还献上了战马、锦缎和一万石军粮,皇帝赏赐了他不少东西。没多久,他又被调到郓州任职。这时,朝廷要召魏府王殷进京,想让彦卿代替他镇守。但恰逢辽国人起兵,朝廷就留下了王殷来抵御辽军,所以彦卿没有进京。后来王殷犯了错,彦卿就被任命为大名尹、天雄军节度使,还被晋封为卫王。
世宗初期,北方契丹人骚扰潞州,潞州军队战败,皇帝就命令彦卿带兵从磁州出发,从侧翼攻击敌人。等到皇帝亲自带兵出征时,又任命彦卿为行营一行都部署、太原行府知府,统领两万步骑兵出征讨伐。
一开始,石敬瑭出征的时候,皇帝世宗觉得虽然敌人已经战败,但朝廷的粮草供应跟不上,还没计划好下一步进攻,就先让他在城下观望,慢慢地再图谋进取。等到周军进入敌境,汾州、晋州的百姓都争先恐后地投降,他们都说长期受尽了暴政的苦楚,愿意贡献粮食和物资来支援军队。世宗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结果接连攻下了好几个州,但是石敬瑭他们却因为粮草还没准备好,想撤兵回去。世宗皇帝没理会他们,就调集山东附近的州县运送军粮支援前线。
等到世宗皇帝到达城下,就命令石敬瑭、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率领一万骑兵驻扎在忻口,以阻挡北方的援军,又攻下了盂县。辽军驻扎在忻州的北面,他们的骑兵甚至都跑到郊区来骚扰。史彦超带着两千骑兵迎战敌军先锋,左右冲杀,结果史彦超战死了;虽然打败了两千多辽军,辽军骑兵还是逃跑了。但之前因为被辽军偷袭,我军也有几百人受了重伤,众将领意见不一,军队士气低落。所以世宗皇帝就下令撤军,还赏赐了石敬瑭很多丝绸、马鞍和战马,让他回原驻地。回京后,皇帝封石敬瑭为太傅,并改封他为魏王。恭帝继位后,又加封他为守太尉。
太祖皇帝即位后,又加封他为守太师。建隆四年春天,石敬瑭来朝见皇帝,皇帝赏赐了他御制衣服和玉带。在金凤园举行宴射,太祖皇帝七箭全中,石敬瑭就进献了一匹好马祝贺。
开宝二年六月,石敬瑭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因为生病,只能坐着轿子前往赴任。到了西京(洛阳)后,他上奏说病情危急,请求去洛阳治病,皇帝批准了。休假一百天后,他还想继续请假,结果被御史弹劾,被下放到留司御史台。太祖皇帝念及他俩是姻亲关系,就特免了他受审问的处罚,只是撤销了他的节度使职务。八年六月,石敬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丧事由朝廷负责操办。
符彦卿,那可是个厉害人物,又勇猛又聪明,还特别擅长打仗。他是符存审的第四个儿子,军营里都叫他“符第四”。皇上赏赐他的金银财宝多得数不清,他都分给了手下的士兵,所以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辽军自从在阳城打败仗后,就特别怕符彦卿,有的辽兵马都病了不吃草,还要吐口水骂道:“这里面不会有符王吧?”后来晋朝的小皇帝被契丹人抓走了,辽太祖的母亲问身边的人:“符彦卿在哪儿?”有人回答说:“听说他已经回徐州去了。”辽太祖的母亲说:“留下这个人在这中原,真是太失策了!”可见符彦卿的名声有多大。
他在大名府镇守了十多年,手下有个牙校叫刘思遇。这刘思遇贪婪狡猾,仗着权势搜刮钱财,府里的好处大多都进了他的口袋,符彦卿却一点都没察觉。当时各地的藩镇都派自己的人去收取百姓的租税,普遍都多收,自己再从中克扣,魏郡尤其严重。太祖皇帝听说后,派常参官去查办此事,这才让度量衡恢复正常。皇上还把多收的粮食赏赐给了符彦卿,算是让他引以为戒。
符彦卿特别喜欢养鹰和狗,要是手下人犯了错,只要献上好鹰好狗,即使他再生气也会饶恕他们。他这个人不喝酒,为人谦虚恭敬,对待宾客整天谈笑风生,从不谈及政事,也不炫耀自己的战功。他在洛阳住了七八年,每年春天,就骑着小马,带着一两个家童,去寺庙和名园游玩,过得很悠闲自在。
周世宗的宣懿皇后和太宗的懿德皇后,都是符彦卿的女儿。从后晋恭帝到宋太祖两朝,皇上给他的诏书上都不写他的名字,可见他的地位之高。他的儿子有三个,分别是昭信、昭愿、昭寿。昭信,官至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周显德年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检校太保、阆州防御使。
昭愿,字致恭,为人谨慎厚道,谦虚节俭,还喜欢读书学习。周广顺年间,凭借父亲的荫庇得到天雄军牙门的官职,不久后又担任兴州刺史。
开宝年间,他调任恩州刺史。那时候他正在洛阳养病,后来补任供奉官。四年后,又调任罗州刺史。七年后,升迁为西京作坊副使。没多久就授任尚食使,之后又出任护卫陈州、许州、蔡州、颍州等地的巡检使。他跟随军队征讨太原,担任御营四面巡检使。攻打幽州时,奉命和定国军节度使一起率领一万多兵马,在城南设立营寨。战争结束后,他被正式任命为蔡州刺史,兼管并州和澶州。不到一个月,他又被调任并州,同时担任副部署。他父亲去世后,服丧期间,之后复职,担任本州团练使,还先后兼任永兴军、梓州和滑州刺史。
咸平年间初期,他又担任天雄军和邢州的钤辖。三年后,他因病请求回京,皇上特地派宦官和御医乘坐驿车前去诊治。回到京城后,皇帝赐给他名贵药方和御医开的药,并任命他为本州防御使。四年后,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皇上亲自前往哭祭,追赠他为镇东军节度使。他的儿子承煦,后来做了左千牛卫将军。
昭寿,一开始也是补任供奉官。开宝七年,改任西京作坊副使。后来历任六宅副使、兰州刺史。雍熙二年冬天,奉命和刘知信一起护卫镇州的军队。朝廷下令北征,他又和刘知信一起担任押队都监,之后升迁为尚食使,正式任命为光州刺史。端拱二年,他担任洪州刺史。淳化四年,调任定州刺史。咸平年间初期,升迁为凤州团练使、益州钤辖。
昭寿是出身名门望族,平时却沉迷于游玩宴乐,为人傲慢随意,放荡不羁。他经常戴着纱帽穿着素白的长袍,躺在后花园里休息,根本不管军务。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就让家人去传达命令。他还经常召集织锦工人在官署里织造精美的丝绸,需要什么东西,就从市场上购买,等到半年之后才付钱。他还让部下私下里去索取财物。他大量收购黍米稻谷,即使还没成熟的也收割,全部储存在寺庙道观里,时间久了就损坏了,他就强迫僧道赔偿。他放纵下属欺凌军官。
剑南地区自从李顺平之后,老百姓心里都憋着一股火,知州牛冕治理松懈,毫无作为,昭寿又不会带兵打仗,大家怨声载道,都非常不满。 神卫军士兵赵延顺他们八个人,策划着要杀掉昭寿,但是一直没敢动手。
三年正月初一,朝廷派来的使者从峨眉山返回京城,昭寿命令管马的官员准备好马匹送他。赵延顺他们趁机偷偷解开马厩里的缰绳,让马匹在庭院里乱跑,故意制造混乱,大喊大叫着冲进大厅,抓住昭寿把他杀了,还杀了昭寿的两个仆人,然后占领了军械库,抢了武器。
都监王泽听到消息后,赶紧召集本军的都虞侯王均带兵去抓捕他们。赵延顺左手拿着昭寿的头,右手拿着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正好看见王均带兵赶到,于是赵延顺他们就拥立王均当首领,联合骁猛军和威武军造反。知州牛冕和转运使张适赶紧逃到了汉州。到了秋天,官兵才平定了这场叛乱。 这些记载在《雷有终传》里。
昭寿的儿子承谅娶了齐王女儿嘉兴县主,在宫廷里担任要职,享受着皇帝的恩宠。
书里评论说:五代十国时期那么乱,内部是权臣专权,外部是藩镇割据,拥有强大的兵力。宋朝建立后,内部和外部都得到了治理,就像老天爷治好了它的病一样。有的将领归顺朝廷,担任宿卫的职务,有的请求退休,在家养老。虽然太祖皇帝善于用兵,大臣们也都识大体,但这也算是乱世之后,天下太平的景象啊!
彦卿家族出了两位皇后,几代人受皇恩,他们有谋略,善于作战,名声远播,能够根据时势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算得上是杰出的将领了。 令坤和延钊本来就和太祖皇帝关系很好,平定荆州、湘州后,南方就安定了,镇守常山后,北方也安定了,他们从没因为过去的功劳和皇帝的关系而滋生嫌隙。 创业时期那些有才能的君臣,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