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正,字常清,是开封人。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三传》,后来当上了鄜州的代理官员。
宋太宗雍熙年间,他被朝廷召来当了殿前承旨,多次被派去审理案件,后来升迁为供奉官、阁门祗候、天雄军监军。到了淳化年间,他又升任作坊副使、剑门都监。
李顺造反的时候,李顺的党羽往剑门方向跑,当时上官正只有几百个疲惫的士兵,但他振奋士气,抵挡住了敌人。这时,成都监军宿翰带兵赶到剑门,和上官正的部队汇合,一起迎击敌人,大败数千名叛军,几乎全歼。
这事儿上报朝廷后,太宗皇帝很高兴,下诏书褒奖他,还赏赐了他御赐的衣服、金腰带,并且破格提拔他为六宅使、剑州刺史,兼任剑门部署。宿翰也因为这件事从供奉官升为崇仪使,兼任昭州刺史。
过了几个月,上官正生病了,请求回京看病,到了京城后病就好了。他进宫面圣,皇上关心地问候了他很久,然后又派他回到剑门任职,还赏赐了他金丹、良药、衣服、腰带、一千两黄金和三匹马,并给了他一些作战策略,让他招抚剩余的叛军,安抚他们。
一开始,四川的叛军非常嚣张,朝廷很担心栈道被堵塞。上官正凭借着孤军奋战,打败了叛军的先锋部队,从此栈道畅通无阻,朝廷军队可以长驱直入。那次战斗,三百多叛军败逃回成都,李顺因为他们扰乱军心,把他们全部杀了,但从那以后,叛军的士气就低落了。
后来李顺被平定后,还有一些残余的叛军躲在深山老林里,依仗险要的地形聚集起来,到处抢劫,危害一方。王继恩想尽办法招降他们,都没成功,上官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朝廷的恩信,结果那些残余叛军都纷纷投降了。
没过多久,上官正被加封为峰州团练使,和雷有终一起担任西川招安使,接替了王继恩的职务。
这正木强啊,脾气挺暴,老觉得自己平乱立了大功,皇上也赏识他,所以啥都不怕。他成天到处揭露川蜀官员的缺点,还到处宣扬,把人家得罪个遍,很多人就联名上书告他的状。宋太宗跟身边的大臣说:“那些能用的臣子,朕一直想好好保护他们。这正木强啊,虽然正直,但太不圆滑了,每次收到弹劾他的奏章,朕都费尽心思为他辩解,可民怨沸腾,怕他自身难保啊。”于是,太宗就亲笔写信给他,告诫他说:“说话办事,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这关键一旦用错,就会影响你的荣辱,你可得小心谨慎啊!凡事都冲动行事,后悔都来不及了。你要是总觉得自己完美无瑕,还老爱当面揭人短处,那还算得上是喜怒不形于色吗?你应该以团结百姓为念,这样才是最好的。”正木强就上表谢恩了。
宋真宗当皇帝后,就把他调到庄宅使的职位。那年秋天,广武叛军首领刘旴带着几千人造反,打败了都巡检使韩景祐,攻占了汉中、蜀地邛州、怀安、永康军。正木强就和钤辖马知节一起带兵去新津,到了方井,把叛军打败了,杀了刘旴,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升任南作坊使,还赏赐了锦袍和金带。咸平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朝廷把他召回,提拔他做了东上阁门使、勾当军头引见司,没多久又让他代理户部使。过了两年,他又被外放到沧州做知州,后来又调到高阳关做副都部署,最后正式任命他为洺州团练使。皇上北巡的时候,还让他当先锋。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青州知州,还没去上任,就碰上王均在蜀地造反,朝廷就让他去峡路当都钤辖,又调他去梓州做知州。他还先后在沧州、瀛州、镇州、贝州四个州做知州,以及高阳关的部署。因为腿脚不好,他就请求调到磁州做知州,皇上还特地写信安慰鼓励他。结果邢州发生地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就让他去邢州处理善后。后来他又被调到潞州。景德年间,因为河北地区刚刚经历战乱,朝廷要慎重选择地方官员,就让他去贝州做知州,后来又升任洺州防御使,再次担任沧州知州,之后又调到同州。他两次上表请求退休,朝廷就授予他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的官职,让他在西京养老。不久,他就以本官身份退休了,朝廷还给了他全额俸禄,并且额外赏赐了他一些钱。四年后,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他的儿子正璨后来官至内殿崇班。
卢斌,开封人,一开始在晋王(后来的宋太宗)手下当文书。宋太宗当上皇帝后,他被提升为殿前侍卫。雍熙年间,他带兵驻扎在霸州。后来,朝廷大规模北伐,他被派去跟着曹彬将军,率领五千骑兵前往祁沟。当时契丹占据黄河沿岸,宋军缺水,卢斌建议用一千架弩箭攻击契丹的营寨,契丹人吓跑了,宋军这才得以移兵到黄河边上。
攻下涿州后,卢斌被命令率领一万人驻守。可是,没过多久,军粮吃完了,大军就要撤回去了。卢斌赶紧进言说:“涿州地处北方边境,外面没有援军,里面没有补给,百姓也损失惨重,守着它没什么好处。现在如果撤军,必须列阵而行,这样打一场胜仗再走,比死守要强得多。”他还担心辽军会趁机偷袭,建议做好防范措施。曹彬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让卢斌带着城里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从狼山南边撤到易州。曹彬撤军后,部队没有留下任何兵力,结果果然被契丹人乘虚而入。很多将领因为失职被处罚,卢斌也被叫到枢密院问话。但宋太宗听说他之前建议放弃涿州,就把他放了。后来,他被任命为霸州破虏军的边境巡检。
端拱年间,他又先后担任永兴军和华州的巡检。当时,大盗侯和尚和刘渥在兴平、栎阳作乱,还杀害了两名官兵。卢斌率兵追击,一路追赶,一路战斗,追到南山,渡过渭水,到达凤翔,又追到耀州,最终把他们全部抓获斩杀。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提升为供奉官。朝廷召他回京,皇帝亲自嘉奖慰问他,授予他阁门祗候的职位,还赏赐给他白银、铜钱和腰带。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梓州、遂州十二个州的都巡检使。宋太宗还特意嘱咐他:“川陕地区的人民容易动摇,如果发生盗贼作乱,即使在其他州县也要追击,可以灵活处理,不必事事请示朝廷。”
淳化二年,盗贼任诱等人寇扰昌州、合州。卢斌率兵驻扎在昌州南面的牛斗山。他侦察到贼人藏在龙水镇,正赶上大雨,卢斌却骑马跑了四十里,带着几十个骑兵,结果斩杀了任诱等一百多人,彻底平定了叛乱。
三年,富顺监的蛮人来抢掠荣州,斌将军连夜加倍赶路,得到荣州一千兵马,还调拨随军的粮草壮大队伍声势。蛮人就逃跑了,斌将军追到地头镇东南八十里,在那里设下栅栏,招降了蛮酋甫羌一阿奴纲,向他宣示朝廷旨意,双方歃血为盟,刻石立誓,然后放他走了。没过多久,荣州、戎州、资州、富顺监的贼寇十五队又出来抢掠乡镇,斌将军抓了三百人,押送到京城,其他的都在战场上斩杀了。
四年,贼寇王尽又重新占据了荣州和资州,斌将军出兵消灭了他们,把俘虏全部绑起来献给了朝廷。之后,斌将军被提升为内殿崇班。这一年的冬天,李顺造反,斌将军立刻率领六百兵马赶到成都,连续作战几个月,杀死了几万人。
第二年,成都城守不住了,斌将军回到梓州,集合十州兵力前来支援,梓州知州张雍把护城任务交给了他。正好赶上江水泛滥,毁坏了梓州的子城。斌将军劝慰百姓,第二天,大家就都拿着工具来了,从城西大濠里挖出一丈深的壕沟,引来西河水灌注其中,环绕城池作为防御。
二月,贼寇首领相里贵率领二十一万大军来到城下,城里只有三千兵马。斌将军说:“军法规定兵力悬殊不许作战,但是这些贼寇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凭借我们天子威灵,一定能把他们消灭!”他立刻激励士气,带领士兵搬土堵塞南北城门,做好坚守的准备。他还多次率兵出城与贼寇作战,交战三十多次,贼寇渐渐后退。
贼寇又再次架设起各种攻城器械,包括抛石机、连弩、冲车、云梯,四面呐喊,攻打城池,箭矢和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斌将军和州将们随机应变,指挥作战。
长达八十天的围城战后,王继恩派石知颙率兵前来支援,斌将军打开东门迎接援军,贼寇不战而逃。斌将军乘胜追击,斩杀和俘虏了两万多人。五月,几万贼寇包围了阆州,斌将军率领一千兵马赶去支援,斩杀五千人,解除了包围。他又赶到蓬州老鸦山,三千贼寇在那里列阵阻挡,斌将军击败了他们,到达城下后,贼寇又聚集起来,斌将军又斩杀了三千人。蓬州平定后,斌将军奉诏安抚蓬州、阆州、渠州、达州四州,被提升为西京作坊使,兼任成州刺史。
话说,杨斌在川峡待了六年,就他一个人带兵抵抗敌人,立下了不少战功,就上表请求进京汇报。宋太宗派使者去告诉他:“等把叛军都消灭了,再召你回来。” 结果呢,叛军又聚集在梓州、绵州、汉州一带,杨斌就去平叛了。没过多久,他就凯旋而归,太宗皇帝亲自慰劳他,任命他做东上阁门使、检校左仆射,还加给他三百户的食邑,赏赐白银一千两、官服、笏板和金腰带。杨斌还跟皇上建议说:“从葭萌路出兵讨伐叛贼,可以直捣利州。如果敌人烧毁栈道,剑门关的险要就守不住了,请求在路上设置堡垒。”皇上就同意了。
后来,皇上任命他为银州、夏州兵马钤辖,让他跟李继隆等人一起五路出兵讨伐李继迁。杨斌请求跟皇上当面谈谈,他恳切地说:“羌族和夷族的人,骑术精良,士兵勇猛,行踪不定,打败了就逃到别的地区,快速地奔袭沙漠,这不是咱们正规军擅长的。不如先坚守灵州,在内地多储备粮草,用军队接应他们。等他们来了,咱们前后夹击,这样才能不浪费兵力,又能保证边境安全。” 当时军队已经出征了,没采纳他的建议。后来,杨斌改任灵环路钤辖,率领两万兵马做先锋,命令他在乌白池跟其他军队会合。杨斌对李继隆说:“从灵州到乌白池,要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从环州的橐驼路走,十来天就到了。” 于是,杨斌不等圣旨就出发了,结果跟其他将领错过了会合时间,没见到敌人就回来了。没多久,他又被调到宁州驻扎,因为生病被召回京城,担任军头引见司的官职。咸平初年,杨斌去世,享年五十岁。他的儿子杨文质做了殿中丞。
周审玉是开封人。他父亲周勋,因为是唐明宗的亲信,立下了很多战功,到太平兴国年间,官至隰州团练使。周显德初年,周审玉因为父亲的功劳被任命为殿前直,跟随世宗皇帝平定瓦桥关之战,深得世宗皇帝的信任。宋太祖即位后,周审玉做了供奉官,不久升任阁门祗候。他多次升迁,做到崇仪副使、洛苑副使、西京作坊使。雍熙年间,契丹人入侵边境,潘美在定州屯兵,周审玉担任监军。有一次跟敌人作战,先锋刘绪被敌人包围了,周审玉立刻策马冲过去救援,把刘绪救了回来,因为他英勇善战而闻名。
宋朝淳化年间,审玉担任贝州知州。当时有37个骁勇善战的士兵驻守贝州,他们合谋杀害了州里的一个官员审玉,抢劫军械库里的武器后叛乱,推举虞侯赵咸雍当他们的首领。审玉察觉到了他们的阴谋,立刻和转运使王嗣宗一起带兵把叛乱的士兵全部抓获,杀了15个,把赵咸雍在集市上处以车裂之刑。早些时候,赵咸雍的父亲赵鏻,在后晋天福年间,曾经引诱契丹人屠杀贝州城里的百姓。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他的儿子却在城里被处死了,老百姓还记得这件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审玉因为平叛有功,被授予顺州刺史的官职。
到了宋真宗至道年间,审玉被调任并州钤辖。咸平年间,他又担任凤翔府知府。当时有个和尚,骑着驿站的马向西走,说是去买木材,他的嚣张气焰震慑了府县。审玉说:“他肯定有什么靠山。”于是审玉就调查他,查清了他的罪行,把他杖责后,押解到京城。后来因为眼睛有病,审玉就请求回乡,被授予朝请郎的官职,不久后又遭遇丧母之痛。
后来审玉对亲朋好友说:“我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却一直没有辞官归隐,只是为了安慰母亲的心,现在可以实现我的愿望了。”于是他就上奏章请求退休,被授予千牛卫大将军的职位后退休。三年后,审玉去世,享年74岁。审玉晚年喜欢读《神农本草》,对医学很有研究。他年轻的时候就在军营里长大,熟悉攻守的策略。宋真宗曾经召见他到身边,给他看攻战用的武器。审玉正在奏对的时候,病情发作了,真宗皇帝就派使者到他家里,赐给他白金表示慰问。他的儿子允迪后来当上了虞部员外郎。
裴济,字仲溥,是绛州闻喜人,唐朝宰相裴耀卿的八世孙,后来迁居河中。裴济年轻的时候在晋王宫里做事,同辈人中有一些蛮横霸道的人,裴济多次纠正他们的错误,结果遭到他们的诬陷,被贬到太康镇当将领。不久,诬陷裴济的人受到了惩罚。宋太宗知道裴济可以委以重任,等他即位后,就提升裴济为殿直,让他担任天威军兵马监押。等到平定太原,征讨幽州和蓟州的时候,裴济跟随皇帝迎接和护卫,被派去监军易州,契丹人攻打易州,没能攻下。因为有功劳,裴济被提升为西头供奉官。
太平兴国年间快结束的时候,边境地区盗贼四起,他被任命为巡检,后来升迁为崇仪副使。朝廷召他回京,又升他为崇仪使。他曾经在威虏军监视戍兵,路过镇州的时候,晚上有盗贼骑兵敲打城门,大声喊叫:“官军来了!”镇州的将领信以为真,催促守城的官员打开城门。他赶紧阻止说:“这肯定是假的!”等到天亮,果然发现敌兵逃跑了。宋太宗很欣赏他,就把他升为西上阁门使、定州都监,又加封他为行营钤辖,不久后让他担任定州知州。契丹三万骑兵来攻打,他率兵在徐河迎战,斩杀敌军数千人,缴获了大量的牛马、盔甲和武器。
淳化年间刚开始,他和周莹一起担任四方馆判官,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镇州行营钤辖。后来他又和李继隆一起在唐河打击盗贼,他率领士兵冲锋陷阵,盗贼大败而逃,朝廷下诏书嘉奖了他。一开始,李继隆因为他的性格刚强,不太喜欢他;可是经过这次战役,李继隆很后悔认识他太晚了。他被改任为四方馆使,又再次担任定州知州,然后调任天雄军钤辖。之后升迁为客省使,再次担任定州知州。至道二年,他被改任为内客省使、镇州知州。立春日,他按照仪式用土牛祭祀,祭祀仪式刚结束,有个士兵竟然扛着土牛跑了。他观察那个士兵的举动,知道他要搞事情,立刻下令抓住他,结果果然查出有几十个盗贼,已经偷偷潜入城里了,全部都被搜捕出来斩首示众,军民都感到非常安心。他在镇州、定州一共待了十五年,战功赫赫。朝廷召他回京,让他担任天雄军知军。
咸平年间刚开始,李继迁叛乱,朝廷任命他为顺州团练使、灵州知州兼都部署。他在灵州两年,计划整顿八镇,发展屯田,百姓都非常依赖他。那一年,清远军失守,西夏军队大举进攻,切断了粮道,灵州孤军无援,他用手指蘸着血写奏章,请求救援,非常紧急。可是援兵没有到达,城池失守,他战死了。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惋惜,特地追赠他为镇江军节度使,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得到了提升。他在诸位使臣中很有声望,死后,西夏人都很惋惜他。景德年间,他的妻子永泰郡君景氏去世,朝廷特地下诏追封她为平阳郡夫人,并抚恤他的儿子们,让他们料理母亲的后事。
子德呢,他家祖上厉害着呢!他爷爷是虞部郎中,爸爸是京兆府尹,他老爸的官儿做到殿中丞。他哥哥叫丽泽,弟弟叫丽正,俩人都是进士出身,妥妥的高材生!哥哥做到右补阙,弟弟做到金部员外郎,那也是相当有出息了。厉害的是,丽正的儿子,也就是子德的侄子,德舆,也当上了殿中丞,这可真是个高官世家啊!
李继宣,是开封浚仪人。在乾德年间,他十七岁就当上了右班殿直,还被安排和御带官一起值班,这小子起点真高!更牛的是,他还被派去陕州抓老虎,一口气杀了二十多只,还活捉了两只老虎和一只豹子献给皇上,这胆量和本事,没谁了!太平兴国初年,他先管着南作坊,后来当了供奉官,之后又外放,当了邠州、宁州、庆州三个州的巡检和都监,这升迁速度,也是杠杠的!对了,他本来叫李继隆,跟明德皇后的哥哥重名了,后来太宗皇帝特地给他改了名字。
五年后,他被召回京城,负责处理定州送来的奏章。皇上还派他去修缮长城,驻守平塞威虏静戎军和保州,还带兵深入敌境,抓了上千老百姓和牲畜。他还率兵在乾宁泥姑海口抵御契丹的入侵。有一次,契丹人袭击静戎军,他和崔彦进将军在拒马河打了一仗,从中午打到下午,把契丹人打得大败而归!后来,他还当了贝州的监军,这履历,真是辉煌啊!
公元986年,曹彬将军北上征战,李继隆将军作为先锋,我跟着他到了方城。在那里,我们激战了三天,大军随后赶到,成功攻下了固州。
接着,我们驻扎在涿州东边,又和敌人打了一仗。趁胜追击,攻下了北门。我每天都带着轻骑兵到涿河去侦察敌情,还率领五千骑兵支援米信将军。后来,我带领精锐骑兵追击敌人到新城北面,大获全胜,斩杀了敌酋贺恩相公。可惜,我也中了一箭。
大军回到雄州去运送草料,结果碰上了契丹人的新城,我们从早打到晚,我身上中了十箭,连头盔都被砍中了。第二天继续作战,李继隆将军被敌人包围了,我带领部队把他救了出来。我们边打边走,夺回了涿河,几天后就到了涿州。
敌人放弃涿州,退守歧沟关,我们又和他们在马上激战,追击他们到孤山,契丹军队这才撤走了。我被留在满城驻守,不久后又回到了贝州。
后来朝廷召见我,因为立下的功劳,破格提升我为崇仪使,接替代王继恩担任易州驻泊都监,还赏赐了我五十万钱和五百两白金。之后,我又率领五千骑兵驻守北平,负责大军的东侧防务,受田重进节度使的指挥,驻扎在长城口。
敌人打到了大沟,我进驻满城。敌人又打到了定州,抢占了唐河桥。田重进将军把我和田绍斌将军叫去支援,结果绍斌将军战败了,我一个人带领部队顽强抵抗,杀进了定州城。敌人向北逃窜,田重进将军派了五千骑兵追击,追到了拒马河。
敌人占据了杨疃,我直接率军袭击他们,烧毁了他们的营房,敌人这才逃跑了。
974年,他担任高阳关行营都监。端拱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契丹骑兵打到了瀛州和镇州,他率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敌境,打到了胜务,烧了他们的村庄,俘虏了一些人,契丹这才撤兵。当时易州的侦察骑兵没回来,他从易州、平塞军、长城口、威虏静戎顺安军一直到高阳,设置了七个瞭望台,用烽火来传递紧急军情。两年后,他担任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负责西侧的大军部署。他和李继隆一起把军粮送到威虏,回来的时候渡过徐河,结果被敌人追击。他率军抵抗,杀伤俘获了很多敌人。他还率领两千骑兵在保州西射城打败了契丹,追击到西山脚下,皇上还下诏表彰了他。
996年,他调任保州知州,后来又升任庄宅使。他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修缮营房一千五百间;建造船只二百艘,从鸡距泉运送粮食,大家都觉得很方便。几个月后,他又调任定州行营都监,驻守深州,然后又改任高阳关行营都监。他训练军队使用强弩,为作战做准备。999年,他担任高州刺史。恰逢契丹人渡海袭击千乘县,他请求在海口设置防御工事来抵御他们。
1007年,他升任北作坊使,不久就被召回朝廷,加封南作坊使,然后出任镇州行营钤辖。契丹人侵犯定州,皇上命令他负责无地分马的防御。敌人打到怀德桥,他率领三千兵马进行袭击。等他赶到的时候,契丹人已经把桥破坏了,他命令士兵架起木头渡河,追击敌人五十多里。契丹人烧毁了镇州中渡和常山两座桥梁,他率领军队赶去,契丹人依托丰隆山砦固守,他伐木修缮常山桥,契丹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放弃据点逃跑了。
他善于追击敌人,傅潜是他的上司,他请求傅潜允许他追击,但傅潜有所顾忌。后来朝廷召见傅潜的下属,下诏令他和高琼一起负责军事,他们追击敌人,渡过了拒马河,他又担任镇州钤辖。他奉命巡视边境城砦,代理威虏军知军职务,敌人的骑兵打到城下,他多次出兵设伏,斩获很多敌人。不久后,他又回到了镇州。
咸平四年,我被任命为西上阁门使,兼领康州刺史,还担任前线指挥,跟秦翰、杨延昭、杨嗣一起驻守静戎、威虏。敌人打来了,我们在威虏会师。延昭、杨嗣轻骑兵先行,奔赴羊山。我和秦翰则分兵左右,整顿部队,秦翰也率领全军去了羊山,而我则留守赤虏,只派了两名骑兵跟随前进。到了羊山一看,延昭、杨嗣正被敌人攻击。我立刻召集赤虏的军队,和秦翰的部队一起,展开了一场大战,把敌人打得逃上了羊山。我紧追不舍,沿着山脚一直追到山阴。我的马中了好几箭,死了,我连换了三匹马,一直追到牟山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延昭、杨嗣、秦翰的部队,一开始驻扎在赤虏,后来退守威虏,只有我率领的部队独自跟敌人对抗,直到傍晚才回到威虏。皇上为此下诏嘉奖我,还特意提升我的官职和增加食邑。
第二年,我调任定州钤辖,负责抵御契丹的入侵,保卫唐河。正巧边境巡检使杨延昭、杨嗣在抵御敌人的战斗中战败了,皇上就命令我和内殿崇班王汀代替他们。在望都战役中,敌人骑兵四处劫掠郡县,我驻守在徐河。契丹几十队人马袭击威虏,威虏的魏能跟他们作战,把他们打跑了。过了很久我才赶到。敌人又攻打静戎,王汀建议分兵由他亲自率领去袭击契丹,我拒绝了他。虽然我每天都派骑兵出去侦察敌情,多次转移营地,但始终没有出战。结果被魏能和王汀弹劾,被朝廷召回,接受枢密院的调查,官职被降为如京副使。
景德初年,我又被提升为如京使,兼任镇州钤辖。契丹趁着秋天来进攻,当时桑赞腿脚有病,郑诚去了定州,我独自负责镇州的全部军队,在邢州、赵州等地轮流驻扎。后来跟契丹讲和了,我被任命为高阳关钤辖。那年冬天,我又被任命为西上阁门使,兼领康州刺史。三年后,我又兼任瀛州知州。我这个人不识几个字,皇上考虑到河间郡事务繁忙,担心会有冤假错案,就命令高继勋代替我处理河间郡的事务,我继续担任钤辖。
大中祥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调到镇州和定州当兵马钤辖,官职也升到了东上阁门使。后来被朝廷召回,改任郓州的部署,还加封了四方馆使的官职。因为生病,他又被任命为西京水南都巡检使,但他晚上很少去巡逻,结果被上司告发。皇上就特别下令增加一名巡检,专门负责夜间巡逻。六年后,他的病情加重了,请求回京城看病,最后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他的儿子张守忠,担任左侍禁、阁门祗候。
张旦是赵州人,为人勇敢,箭术高超,而且通过科举考试,凭借经学知识考取功名,最后当上了国子博士。淳化年间,他被任命为陵州知州。当时李顺造反,接连攻占了很多城池。几万叛军攻打陵州,而陵州的守军只有不到三百人,而且以前也没有修建城墙和壕沟。张旦赶紧修缮战备物资,设置鹿角砦,还动员老百姓一起作战,结果大败叛军,杀死了五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皇上为此下诏表彰他,特别提拔他为水部员外郎,还赐给他绯红色的鱼袋,从此张旦名声大噪。几个月后,西川招安使上官正上奏说:“雅州靠近蛮族地区,需要一个能镇抚地方的官员,我认为水部员外郎张旦非常合适。他以前在陵州以寡不敌众,保全了城池,现在剑南地区都敬畏他的名声。希望皇上能把他调任为诸司使,让他担任雅州知州。”皇上觉得张旦在水部员外郎这个重要的职位上很好,不想调动他,就把他任命为刑部员外郎,并赐给他金紫官服。他一到任,当地的盗寇就都不敢造次了。
真宗皇帝即位后,张旦升任兵部员外郎,后来又改任尚食使、知德清军。景德年间,契丹入侵,攻破了军营。张旦和他的儿子张利涉率领将士奋勇抵抗,最后战死沙场。皇上听说后非常震惊和悲痛,特地追赠张旦为左卫大将军、深州团练使,追赠张利涉为崇仪副使,并且把他的四个儿子都安排了官职。当时有人上书皇上,说朝廷应该更加优厚地赏赐张旦,以此来激励忠臣。皇上就下诏书,把张旦的事迹昭告天下。
话说,虎翼都虞侯胡福这员猛将,在军营里死守城池,带兵英勇作战,身上全是刀伤,但他仍然挥舞着宝剑奋力拼杀,箭无虚发,手下士兵都战死了,就他自己还拿着刀杀了几十个人。副指挥使尚祚,那可是个使大棒的好手,被他打死或砍伤的人,也有上百个呢。最后,寡不敌众,他和指挥使张睿、刘福、都头辅能四人一起战死了。宋真宗皇帝非常赞赏他们的忠勇,还派人去寻找他们的遗体,只找到了胡福的尸体,就下令厚葬了他,还追赠胡福为洺州团练使,尚祚为滨州刺史,张睿为演州刺史,刘福为临州刺史,辅能等人也都追赠为诸卫率府副率。此外,邯郸县令李晦,因为赶赴任职途中遇到敌情,和德清县令一起抵抗敌人,最后战死了;侍禁夏承皓率领的军队在大名府边界遇到敌人,也全部战死了。皇帝追赠李晦为工部员外郎,夏承皓为崇仪使。当时,那些在河朔地区为国捐躯的人,也都被追赠了官职,比如殿直刘超被追赠为供备库使,入内高班内品李知顺被追赠为六宅副使,奉职胡度等三人被追赠为内殿崇班,皇帝还分别录用他们的儿子,并赏赐他们的家人金帛。
张煦,字辅旸,是开封人。开宝年间末期,他被任命为府中牙职的小官。雍熙二年,他自告奋勇向太宗皇帝讲述自己曾经在京城辅佐皇帝左右的事情,太宗皇帝就任命他为殿前承旨,后来又升迁为殿直、歙州监军。有个叫黄行达的凶徒,他的弟弟犯法被处死,黄行达就诬陷州将故意陷害他的弟弟。朝廷就派宣州通判姚铉和张煦一起审理此案,当天就判决了黄行达,把他发配走了。张煦回来后,被提升为供奉官、阁门祗候。到了谢恩的日子,他又被改任为内殿崇班、镇定、邢、赵、山西、土门路都巡检使。后来契丹骑兵来侵犯边境,张煦率领手下士兵斩杀了数十个契丹骑兵,把他们打跑了。葛霸、周莹、李继宣都上奏章称赞张煦的功劳,皇帝下诏书嘉奖了他。张煦从边境回来后,被任命为供备库副使,代理环州知州。几个月后,他又被调任岢岚军使,后来又担任保安军知军。
话说咸平年间,王均造反,闹得蜀地不得安宁。朝廷就派王继煦去当绵州、汉州、剑门关一带的巡检使,负责那边的安全。后来,他和雷有终一起攻打成都,王继煦负责东边的营寨,一把火烧了成都的城墙和城楼,王均这才狼狈逃窜。叛乱平定后,因为王继煦立了大功,朝廷就升了他的官,让他做了益州的都监,还让他和知州宋太初一起负责益州一带的军事。当时有个战舰将领想搞事,王继煦当天就把他给砍了,杀鸡儆猴!
接着,西夏人来犯边境,朝廷又调王继煦去当泾原、仪渭地区的都钤辖。后来,他又兼任了邠宁、环庆路的钤辖兼巡检、安抚都监。他多次深入敌营追击敌人,杀了不少西夏兵,皇上还专门下诏表彰了他。有一次,朝廷派王超、张凝、秦翰去支援灵武,让王继煦当西路行营都监。王继煦到了镇戎,听说灵武已经失守了,就又回去了。后来,他和张凝一起进入西夏境内,从白豹镇一直打到柔远川,遭遇了七百多西夏兵的伏击。王继煦和庆州监军张纶一起,杀死了很多西夏士兵。清远故城有个酋长,说要带着三万兵马投降。王继煦和张凝说:“这是诈降!”赶紧严阵以待,果然不出所料,是敌人的诡计。张凝按计划回环州,半路上被敌人给堵住了。王继煦听说后,立刻带着精兵强将从庆州赶过去,一天之内就和张凝会合了,还射死了敌人的大将,然后和张凝一起安全返回。
景德元年,王继煦又加了个贺州刺史的官职,继续担任泾原、仪渭、镇戎军的钤辖,再次出任环州知州。景德四年,宜州的戍卒陈进造反了,朝廷任命曹利用为广东西路安抚使。叛军拥立宜州判官卢均当头头,自称南平王,还包围了象州。王继煦带兵去支援曹利用,一起把陈进给杀了。一开始,他和曹利用一起发放赏赐给立功的将士的纸币,一人发一百张,以备不时之需。结果打仗的时候,曹利用的前军没拿到什么赏赐,而王继煦的后军却领到了超过一半的赏赐,宋真宗觉得他有点过了。叛乱平定后,王继煦被调到京城当差,做了怀州知州。
东封(dōng fēng)当上河阳(hé yáng)的钤辖(qián xiá),后来升迁为文思使(wén sī shǐ),知曹州(zhī cáo zhōu)。正赶上长江、淮河地区闹灾荒,朝廷就派大藩(dà fān)的长官去安抚灾民,东封被任命为江南西路安抚都监(ān fǔ dū jiān)。没多久就回到济阴(jǐ yīn),升任北作坊使(běi zuò fāng shǐ),又调到沧州(cāng zhōu),接着又升任宫苑使(gōng yuàn shǐ),兼任康州刺史(kāng zhōu cì shǐ)。大中祥符九年(dà zhōng xiáng fú),又加领昭州团练使(zhāo zhōu tuán liàn shǐ),知鄜州(fū zhōu)。没过多久,又调回沧州。天禧三年(tiān xǐ),升任西上阁门使(xī shàng gé mén shǐ),调任并代钤辖(bìng dài qián xiá)。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调到近一点的州府,就调到磁州(cí zhōu)。天禧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东封精通术数,擅长看风水,当时的人都说他很厉害。
张佶(zhāng jí),字仲雅(zhòng yǎ),本来是燕国人,后来搬到华州渭南(huá zhōu wèi nán)。他最初的名字叫志言(zhì yán),后来改成了张佶。他父亲张昉(zhāng fǎng),是殿中少监(diàn zhōng shào jiān)。张佶从小就有志气有节操,开始是靠荫补(yīn bǔ)当上殿前承旨(diàn qián chéng zhǐ),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儒家经典,然后上书请求考试,改任国子监丞(guó zǐ jiān chéng)。后来升迁为著作佐郎(zuò zhù zuǒ láng),监三白渠(jiān sān bái qú),知泾阳县(zhī jīng yáng xiàn)。端拱初年(duān gǒng),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tài zǐ yòu zàn shàn dà fū)。当时曹州有个老百姓被冤枉杀人了,朝廷派他去调查,他查明了真相,抓到了凶手,冤案得以昭雪。接着他又去忻州(xīn zhōu)做通判(tōng pàn),升任殿中丞(diàn zhōng chéng),兼任御河督运(yù hé dū yùn)。
至道年间(zhì dào),他担任陕州通判(shǎn zhōu tōng pàn),两次押送军粮到灵武(líng wǔ),然后改任国子博士(guó zǐ bó shì)。咸平初年(xián píng),升任陕西转运副使(shǎn xī zhuǎn yùn fù shǐ),朝廷赐给他绯鱼(fēi yú)。到了延安(yán ān),遇到夏人入侵,他亲自督促军队,打败了敌人。咸平三年,调任西川转运副使(xī chuān zhuǎn yùn fù shǐ)。当时朝廷讨伐王均(wáng jūn),因为张佶在运输军粮方面有功,升任虞部员外郎(yú bù yuán wài láng)。王均被平定后,朝廷把川峡地区分成四路,任命张佶为利州路转运使(lì zhōu lù zhuǎn yùn shǐ)。有人推荐他武功出众,朝廷就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如京使(rú jīng shǐ)、泾原钤辖(jīng yuán qián xiá),兼任镇戎军知军(zhèn róng jūn zhī jūn)。后来又调任麟府路钤辖(lín fǔ lù qián xiá),夏人又来入侵,张佶率领军队与他们作战,亲自射杀了敌人的首领,俘虏了很多敌人,其余的逃跑了。朝廷下诏书褒奖他,赐给他锦袍和金带。景德年间(jǐng dé),调任益州钤辖(yì zhōu qián xiá),加封宜州刺史(yí zhōu cì shǐ),升任文思使(wén sī shǐ)。张佶在军队里和百姓中都很有威望,深受爱戴,四川百姓很久以后还怀念他。
公元1011年,宋真宗去汾阴祭祀,任命范仲淹为西京旧城巡检和钤辖。祭祀结束后,皇上又提升他为北作坊使,让他去赵德明那里办事。之后,他又被任命为鄜延钤辖。正赶上秦州刺史李浚突然去世,宋真宗跟身边的官员说:“天水是边境要地,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马知节推荐范仲淹,皇上同意了,于是就改任范仲淹为左骐骥使,让他去担任秦州知州。
范仲淹到秦州后,设立了四个门砦,开拓疆土,可是边境百姓却颇有怨言。他又在临渭设立木材场,结果羌人都不来争抢木材,直接搬走了帐篷。范仲淹不太注重安抚百姓,也没上奏请求朝廷赏赐,边境百姓后悔不已,就聚集起来抢劫。范仲淹深入敌营进行反击,把他们打败了。朝中有人建议对宗哥、立遵等族施以恩惠,以控制西夏,范仲淹请求拒绝,这件事记载在《吐蕃传》里。朝廷一开始致力于安定边境,因为范仲淹轻信容易办事,就把他调到邠宁路做钤辖。
天禧年间初期,皇上召他回朝,任命他为出使契丹的副使。之后他又回到邠宁路,兼任邠州知州,后来升迁为宫苑使。不到一个月,他又被提升为西上阁门使,再次担任泾原钤辖。四年后,范仲淹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范仲淹博览群书,喜欢吟诗作赋,勇敢善于射箭,有谋略,他戍守边疆,凭借威名而立足。他的儿子范宗象,官至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度支判官。
史书评论说:自古以来,即使在盛世,边境也难免有战乱,关键在于找到果敢的将领来抵御外敌。古人说过“谁能去兵”,汉高祖也说过“安得猛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李顺叛乱攻打蜀地,攻陷了很多城池,正危急剑门关的时候,王斌守卫梓潼,战功最为显著。契丹入侵时,杨审玉、王继宣在重围中击退敌军,他们都非常勇敢。范仲淹、王煦宣在西南边境勤劳地工作,建立了威望,也都是值得称赞的。张齐、王旦凭借孤城抵御强敌,援军断绝后战死,是那一代为国捐躯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功绩不能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