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汉的刘继元,是太原人。他爷爷刘崇,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早年做过太原尹和北京留守。 后来石敬瑭当上皇帝(隐帝),他爷爷刘崇被任命为枢密使。刘崇跟当时的枢密使郭威关系不好,心里很担忧,就对他的判官郑珙哭诉说:“我和郭威向来不对付,现在朝廷皇帝年纪还小,要是郭威得势了,我可就完了!” 郑珙赶紧劝他赶紧整顿军队,招募一些亡命之徒,好自保。

后来听说隐帝被杀,刘崇想率兵南下。这时,后汉的太后下令派冯道去徐州迎接刘崇的儿子刘赟当皇帝。刘崇信以为真,对身边的官员说:“我儿子要当皇帝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可是,少尹李骧却说:“这情况变化太快,机会稍纵即逝啊!郭威这个人,肯定不会把天下拱手让人,不如您现在就率领精兵快速渡过太行山,控制孟津,观察一下形势再说。等徐州那边的事情尘埃落定,再回晋阳,就算郭威也不敢轻举妄动。” 刘崇一听这话,勃然大怒,骂道:“你这腐儒,敢离间我和我儿子!” 立刻下令把李骧拖出去杀了。李骧临死前说:“我自认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今天却因为给您献策而被杀,死也甘心,只是家中还有个生病的妻子,希望能够让我妻子和我一起死。” 刘崇不仅杀了李骧,还把这件事上报给太后,表示自己没有别的想法。

没过多久,郭威就被拥立为帝,刘赟也被降封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给郭威写信,请求把刘赟接回封地。使者回来后,告诉刘崇刘赟已经死了,刘崇悲痛欲绝,为李骧修建了祠堂。

后来,刘崇自己当了皇帝,国号还是汉,沿用乾祐年号,改名为刘旻。他立儿子刘钧为太原尹,任命赵华、郑珙为宰相,陈光裕为宣徽使。刘崇还送了很多礼物给契丹,说自己和后周有仇,想效仿晋祖石敬瑭,请求契丹做他的父亲。契丹皇帝答应了,派燕王耶律述轧和上枢使高勋来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从此,北汉多次侵扰后周的晋州和绛州。后来在高平之战中战败,刘崇只身逃回,从此士气低落,再也不敢出兵了。显德元年,刘崇去世,刘钧继位。

承钧,后来改名叫钧,就叫他钧吧。到了天会年间,卫融当了宰相,段常当了枢密使,蔚进掌管禁军,他儿子子继恩当了太原尹。他开始在汉高祖旧址上修建七座庙宇,叫做显圣宫。他还暗地里和江南、西川联系,想拉他们当外援。六年冬天,钧和契丹勾结起来,一起入侵后周。

第二年正月,后周恭帝命令太祖北上征讨,到了陈桥驿,大家拥戴太祖当了皇帝。钧和契丹的军队都逃跑了。这年夏天,李筠在以上党地区造反,派他的判官把押送军队的周光逊等人送去给钧,表示臣服并请求支援。钧亲自到太平驿和李筠会面,还派他的宣徽使卢赞带着几千骑兵跟着李筠去攻打后周,又派河阳节度使范守图去支援他。结果太祖亲自带兵讨伐,前军将领石守信、高怀德在泽州打败了李筠的军队,抓住了范守图,还杀了钧的几千兵。钧在沙谷砦的军队又被折德扆打败,斩首五百。九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带兵攻打钧在平遥的军队,俘虏了很多士兵。

建隆二年冬天,李继勋再次打败钧的军队,斩首一百多级,还抓住了钧的辽州刺史傅廷彦的弟弟傅勋,献给了朝廷。

公元979年二月,那个叫耶律钧的家伙入侵了晋州和潞州,结果被守城的将领打跑了。三月,咱们皇帝赵匡胤下令,把河东投降的那些人,都迁到邢州和洺州去,还按人口发放粮食呢。四月,太原有四百七十个人投降了。七月,耶律钧抓到了一个叫路贵的指挥使,还有十个人一起投降,皇上还把他们安排到内殿当侍卫呢。

公元980年八月,邢州的王全赟带兵攻打乐平,耶律钧手下的指挥使王超、元威、侯霸荣,带着一千八百人马投降了王全赟。没过多久,耶律钧的侍卫都指挥使蔚进、马军都指挥使郝贵超,带着契丹兵来救乐平,结果被打了三次,都输了。乐平城也就丢了,皇上还下令把这儿改名叫平晋军,把投降的那些士兵编成效顺军,还赏赐了他们钱财,静阳十八砦听说后,也跟着投降了。

九月,耶律钧又带着契丹兵来攻打平晋军,咱们皇上赶紧派了洺州防御使郭进、濮州防御使张彦进、客省使曹彬、赵州刺史陈万通,带着上万的步兵骑兵去救援。耶律钧还没等他们到,就逃跑了。

公元964年二月,李继勋带着康延沼、尹训他们一起带兵攻打辽州。辽州那边派郝贵超来救援,结果在城下打了个大败仗。辽州刺史杜延韬眼看情况危急,就带着冀进、侯美籍他们三千兵马投降了李继勋。李继勋赏赐了杜延韬他们衣服、银腰带、钱财、马鞍和马匹,那些投降的士兵也都因为归顺朝廷、感恩戴德而受到优待。同一个月,府州那边抓到了叛军卫州刺史杨璘,也送来投降了。还有耀州团练使周审玉等四人也投降了,皇上赏赐了周审玉衣服、金腰带、一千匹绢、五百两银子、马鞍和马匹,还给他改名叫周承瑨,封他为左千牛卫大将军,兼任汾州团练使。到了四月,太祖皇帝派刘光带兵去潞州驻守,以防备辽国的入侵。

公元966年三月,辽国招降了镇州的指挥使阎章,阎章带着石盆砦投降了。四月,又招降了指挥使樊晖,樊晖杀了监军成昭,带着鸿唐砦投降了镇州。公元967年正月,偏成砦的指挥使任恩等一百五十人投降了晋州。三月,镇州守军攻破了辽国的马鞍山砦。七月,辽国的乌玉砦主胡遇等一百三十九人投降了镇州。

一开始,自从李筠战败后,辽主耶律璟灰溜溜地逃了回去,整天提心吊胆地害怕宋朝军队打过来。他任命赵文度为宰相,还召来郭无为和继颙这两个和尚当顾问,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杀了段常,契丹皇帝派使者来责问耶律璟说:“你犯了三条大罪:擅自改年号,这是第一;帮助李筠图谋不轨,这是第二;杀了段常,这是第三。”耶律璟吓得赶紧说:“我替儿子隐瞒过错,希望您能赦免我的罪行。”但契丹皇帝根本不理会他。从那以后,去契丹的使者都被扣留,再也没放回来。最后因为势力衰弱,耶律璟忧虑成疾,这个月就死了,享年四十三岁。他的儿子耶律继恩继位。

一开始,太祖皇帝曾经通过边境探子跟刘钧说:“你家和周家是世仇,所以你抵抗得这么坚决,也情有可原。但现在我和你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恨,你干嘛要困守一方呢?如果你有志于为国效力,就应该率兵南下太行山,咱们决一胜负!” 刘钧派探子回复说:“河东的土地和兵力不足以对抗中原,但是我家世代都不是叛逆之人,我之所以死守这里,是因为担心汉朝不给我家留后路啊!” 太祖皇帝听了这话,很同情他,笑着对探子说:“替我告诉刘钧,我会给他一条活路。”所以,太祖皇帝终其一生都没派兵攻打刘钧。

接下来说刘继恩的事儿。他本姓薛,他爹叫薛钊,娶了晋王李克用的女儿。晋朝初期,薛钊当了个护圣营的士兵。后来汉高祖刘知远当禁军统领,因为薛钊是晋王的女婿,就给他免了兵役,让他在府里当差。后来汉高祖当了节度使,官位越来越高,薛钊就很少能见到他老婆了,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薛钊喝醉了酒,非要见他老婆,结果拔出佩刀要刺杀她,他老婆奋力挣脱跑了,薛钊就自杀了。刘继恩那时候还小,汉高祖就让刘钧收养了他,于是刘继恩就改姓刘了。

八月,太祖皇帝下令讨伐刘继恩。他派内客省使卢怀忠等22人率领禁军前往潞州,任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担任副手,宣徽南院使曹彬担任都监;任命棣州防御使何继筠为前锋部署,怀州防御使康延沼为都监;任命建雄军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绛州防御使司超担任副手,隰州刺史李谦溥担任都监。九月,李继勋在洞涡河打败了刘继恩的军队,刘继恩的左胜军使李琼投降了,太祖皇帝赏赐了他衣服、金腰带和马匹。

一开始,石敬瑭就对郭无为说:“石重恩这个人能力不行,懦弱无能,怎么能把后事交给他呢?”郭无为也觉得石敬瑭说得对。

等到石重恩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守孝的时候,他身边亲信都还在太原,一个也帮不上忙。有人劝他把亲信召回来,石重恩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个叫侯霸荣的人,他是邢州龙冈人,力气很大,箭术精湛,跑得比马还快,以前还当过并州、汾州一带的盗贼。石敬瑭曾经把他当作散指挥使,派去乐平戍守。建隆年间,侯霸荣带着他的部队投降了石敬瑭,被任命为内殿直。没过多久,他又跑到太原去了,石敬瑭就给他安排了个供奉官的职位。

这次,侯霸荣就策划着要抓住石重恩,然后把他的脑袋献给石敬瑭。于是,侯霸荣趁石重恩毫无防备的时候,大白天拿着刀闯了进去,反锁了门。石重恩绕着屏风跑来跑去,侯霸荣用刀刺中了石重恩的胸膛,把他杀死了。石重恩死的时候,三十四岁,做了六十天的皇帝。郭无为随后派兵架梯子进去,杀了侯霸荣,然后拥立石重恩的弟弟石重元当了皇帝。

何继元本来姓何啊。一开始,薛钊死了,他爹崇就把女儿嫁给了何氏,生下了何继元。何氏后来也去世了,钧(指石敬瑭)又把何继元当亲儿子养着。何继元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改元为广运,还和契丹结盟,寻求他们的帮助。

开宝二年春天,太祖皇帝下令李继勋、赵赞、郭进、司超等将军带兵先去太原,他自己随后亲征。他还把太谷县令梁文陟提拔为太子洗马,把祁县县令张续提拔为右赞善大夫。太祖皇帝的军队快到的时候,李继勋在城下打败了何继元的军队。何继元的宪州推官史昭文带着全州投降了,然后被升为本州刺史。之后,宋军堵塞汾水,灌进城里,又派海州刺史孙方进包围汾州。何继元当时还指望着契丹来救,城上守军到处喊,说契丹军队明天就要到了。

四月,何继筠在阳曲北面打败了契丹军。太祖皇帝下令把缴获的敌军首级和铠甲展示在城下,城里的人顿时士气低落,岚州刺史赵文度也投降了。闰五月,汾水冲垮了南城墙,水涌进了城里,太祖皇帝亲自到长堤去看。在望楼上的人看到何继元杀了自己的宰相郭无为,城里一片混乱。没过多久,城里的士兵从西长连城冲出来,想烧掉攻城器械,结果反而被宋军打败,斩首上万。半夜,有人报告说城外何继元要投降,太祖皇帝命令卫兵穿戴盔甲,准备打开城门。这时,八作使赵璲说:“接受投降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怎么能半夜轻率地出城呢?”太祖皇帝让人去探查,果然是敌人的奸细。

李光赞这老兄给皇上上奏章说:“皇上您英明神武,顺应天意,治理国家有方,打仗百战百胜,策略也个个精妙,那些依仗地势险要、冒充皇帝的家伙们,以前还跟咱们中国做邻居,现在都乖乖地给您当臣子了。小小的晋阳,根本没必要亲自出马攻打,费那么大力气,把军队长时间滞留在那里干嘛?再说,拿下太原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丢了它也不算什么丢脸的事儿。现在正值酷暑,马上就要下大雨了,万一黄河水泛滥,道路不通,后勤补给都耽误了,那可就麻烦了,皇上您也操心啊!” 皇上看了奏章,高兴坏了,就让宰相赵普去劝说各位将军,准备撤兵。

结果禁军里的赵翰他们这帮人,咚咚咚地跪下,请求皇上允许他们冲上去,攻打晋阳城,誓死效忠。皇上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出来的精兵强将,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好汉子,是朕的左膀右臂,休戚与共的兄弟啊!我宁可不要太原,也不忍心让你们冒着枪林弹雨,去送死!” 这话说得大家感动得都哭了,最后就撤兵了。

过了九年,到了八月,皇上又派了党进、潘美、杨光美、牛思进、米文义这几位将军去讨伐那个什么继元。这时,继元的探子赵训被晋州抓住了,押到京城。皇上竟然把赵训给放了,还给他衣服让他回去。皇上还派郭进带兵去忻州和代州一带,郝崇信和王政忠去汾州,阎彦进和齐超去沁州,孙晏宣和安守忠去辽州,齐延琛和穆彦璋去石州。 九月,党进打败了继元的几千兵马,缴获了上千匹战马。郭进那边收降了山北的三万七千多老百姓。十月,辽州的监押官马继恩跑到并州地界,烧了四十多个寨子,抢到了几千头牛羊。郭进又攻破了寿阳,收降了九千老百姓。穆彦璋也在并州收降了两千老百姓。党进又在城下打败了继元的千余兵马。 这个月,皇上太宗继位了,把各位将军都召回去了。

公元977年,也就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有个叫史温的指挥使带着他管辖的人民归顺了宋朝。宋太宗对齐王赵廷美说:“太原,我一定要拿下!” 过了两年,到了太平兴国四年,宋朝才开始正式商讨攻打太原的事。大将曹彬觉得可以打,太宗皇帝也下定了决心,这件事记载在《曹彬传》里。

宰相薛居正这时候站出来反对,他说:“以前周世宗打太原,太原依靠契丹的支援,死守城池不出战,结果周世宗的军队疲惫不堪而撤军。后来太祖皇帝在雁门关南面打败了契丹,把契丹人都迁徙到了黄河、洛阳一带。虽然太原的城池还在,但已经非常虚弱了,拿下它对咱们来说意义不大,放着它也不构成什么威胁,陛下您还是仔细考虑一下吧。”

宋太宗说:“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弱我们强。当年先帝打败契丹,把他们的人迁走,把他们的地空出来,就是为了今天啊!我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劝了!” 于是,宋太宗派潘美等人率领大军,分兵包围了汾州、沁州、岚州等地,他自己也亲征,还派了猛将郭进守住石岭关,切断契丹的援军之路。果然,契丹的援军来了,被郭进打败了。

一开始,太原守将继元把儿子送到契丹当人质,结果因为郭进打败了契丹援军,这个计划泡汤了。继元又派人秘密地跑到契丹求救,结果也被郭进截获了,郭进还把求救信在城下示众。太原城外无援,粮道也被断了,潘美等将领率领几十万大军团团包围,从春天打到夏天,箭矢像雨点一样,日夜不停地攻击,城里的人吓得要死。

这时候,宋太宗突然来到太原城下,亲自督战,士兵们士气大振,城墙都被打得千疮百孔了。宋太宗担心攻城会造成大量伤亡,就写了手谕劝降继元,可是手谕送到城下,守城的士兵根本不接受,继元也不知道。宋太宗亲自披挂上阵,晚上来到长连城督促将士们攻城,几万名弓箭手在城下列阵,弯弓搭箭,箭矢像刺猬的毛一样射向城墙,每轮射击都要消耗几百万支箭,一会儿工夫就射光了。

后来抓到城里的人说,继元用十个铜钱买一支箭,一共攒了上百万支,宋太宗哈哈大笑说:“这些箭,都是我给他准备的啊!”

五月某一天,范超这小子投降了咱们,结果攻城的将士把他抓了,还给杀了。 继元这厮气急败坏,把范超的老婆孩子也给杀了,还把范超的头颅扔到城外示众,够狠的!

接着,又有个叫郭万超的将军也投降了,继元手下的亲信一个个都跑了,城里都快守不住了。皇上亲自写诏书劝降,说:“你看越王、吴王都投降了,有的被封为大藩王,有的当了大将军,他们的臣子、家人也都得到了封赏。你要是赶紧投降,保证你荣华富贵,一辈子享福,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是生是死,你自己选!” 诏书到了之后,咱们的将士们攻城攻得更猛了,皇上也亲自到前线督战,怕城破了伤了百姓,才让将士们稍微撤了一下。

当天晚上,继元派了个叫李勋的家伙来投降,皇上赏了他好多东西,衣服、金腰带、银器、锦缎、还有马匹,还派人给他送去答复。 还没到半夜呢,皇上就跑到城北去,摆上酒席,跟大臣们一起庆祝。 这继元,终于投降了!

第二天早上,继元穿着丧服,戴着纱帽,在台阶下请罪。皇上就把他给放了,还赏了他好多东西,衣服、玉带、金银马鞍马匹,还有好多金银财宝,绸缎,文武官员也都得了赏赐。皇上把继元叫到跟前,继元说:“我听说皇上亲征,就想赶紧投降,那些亡命之徒怕死,逼着我不得不投降啊!”皇上把那些投降到继元那边的几百号人,挑出几个有钱有势的按军法处置,其他的都赏了衣服和钱财,分给了各路将领。皇上封继元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他为彭城郡公,还给他安排了住处,待遇好得很。 继元的那些手下也都被封了官,皇上还派人看着他们。继元献上了他宫里的一百多个歌姬,皇上都赏给了那些立功的将领。皇上还派人护送继元的家人去京城,路上好吃好喝地供着,到了京城,还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住处,每年都额外赏赐。六年后,皇上又给他加官进爵。雍熙三年,皇上在房州设立了保康军,让继元当节度使。

公元991年,刘继元得了重病,宋太宗派宦官带着御医去给他看病。刘继元去世后,留下遗奏,把自己的儿子刘三猪托付给朝廷。太宗皇帝很同情他,追赠刘继元为中书令,追封他为彭城郡王,并且增加了丧葬的规格和费用,所有丧葬事宜都由官府负责操办。当时刘三猪才六岁,太宗皇帝赐名他为刘守节,还授予他西京作坊副使的官职,并且让他在家享有俸禄。

一开始,太宗皇帝征讨刘继元的时候,行军到澶渊(今河南濮阳),有个叫宋捷的太仆寺丞负责军队的粮草供应和财务。太宗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很高兴,觉得这名字预示着一定会有捷报传来。快要到达太原的时候,太宗皇帝告诉攻城的将领们说:“我打算在端午节那天在太原城里摆酒设宴,大肆庆祝一番。” 等到癸未日(农历五月初五),刘继元投降了,这天正是端午节。刘崇从公元947年(后周广顺元年)称帝,到刘继元投降,前后经历了四位皇帝,一共二十九年才灭亡。

刘继元这个人特别残暴,在太原的时候,凡是大臣稍有不合他心意的地方,他都要灭人家满门。从太祖皇帝亲自带兵征讨到后来派将领去攻打,被他杀害的人数不胜数。等到他被逼到走投无路才投降,太宗皇帝却最终保全了他。太宗皇帝曾经对身边的近臣说:“晋朝的司马昭拿刘禅‘思蜀’的话来戏弄他,说‘这怎么像是说反话呢’,这实在是太不仁义了!亡国的君主都是因为昏庸懦弱造成的,如果他们有远见卓识,怎么会落到灭亡的下场呢?这实在令人惋惜,怎么反而去戏弄侮辱他们呢?刘继元是我俘虏的,我却待他像宾客一样,还担心不能让他满意呢!”

刘守节后来当上了崇仪使,又改任右屯卫将军。到了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他又被破格提升为右武卫将军,后来又改任右骁卫将军。

卫融,字明远,是青州博兴人。后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南乐县主簿,后来历任齐州、澶州从事,以及忠武军掌书记。后汉初年,他担任太原观察支使,刘崇称帝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话说老朱打天下的时候,李筠这小子占据了上党,派人去投降刘钧。刘钧亲自带兵到太平驿跟李筠会合,还派了宣徽使卢赞去潞州监督李筠的军队。结果卢赞跟李筠处不来,刘钧又派融去调解。 可惜李筠最后还是打败了,融也被抓了。朱元璋大怒,质问融:“你为啥劝刘钧出兵帮李筠造反?” 融说:“狗叫不是为了它的主人,我一家老小四十口人,都吃着刘家的饭,穿刘家的衣裳,实在是不忍心辜负他。就算您不杀我,我也不能为您效力,我迟早要偷偷溜回河东去!”

朱元璋一听更火了,下令左右用铁棍打他的脑袋,拖出去准备杀了他。融大喊一声:“大丈夫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今天死得其所!” 朱元璋一听这话,愣住了,心想:“这是个忠臣啊!” 立刻下令放了他,把他叫到身边,用好药给他治伤,还赏赐了他衣服、金腰带和一匹好马。 后来,朱元璋想放融回去,但让他先写封信给刘钧,说等周光逊他们回朝后,就放他走。刘钧收到信后很久没回复,干脆就封融做了太府卿,还在京城赐给他房子。乾德年间,郊祀的时候,融还献上了《郊禋大体赋》,后来又改任司农卿,还出任了陈州、舒州、黄州三州刺史。开宝六年,融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他的儿子融偁、融俦,孙子融齐,都考中了进士。

再说赵文度,他是蓟州渔阳人。他父亲赵玉曾经在沧州做客,投靠了节度判官吕兖。后来刘守光攻破沧州,把吕兖的亲属都杀光了。吕兖的儿子吕琦当时才十四岁,赵玉背着吕琦逃了出来,到了太原,改了名字,靠乞讨度日,供养吕琦。吕琦后来在后唐同光年间做了藩镇的从事。当时燕赵地区的人,都敬佩赵玉能保全吕家孤儿,纷纷称赞他。到了明宗时期,吕琦官至职方员外郎知杂,清泰年间,吕琦又做了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这时赵玉已经去世了。

文度这个人啊,考中了进士,然后被司马裔孙推荐,一下子就考上了最好的那一等。后来他在徐州、兖州、陈州、许州这四个地方当官。汉朝初期,他在河东当掌书记。文度这个人呢,反应快,办事利索,还爱开玩笑,刘崇很喜欢他,刘崇当皇帝以后,文度官越做越大,做到翰林承旨、兵部尚书。天会四年,他又当了中书侍郎、平章事,后来又当了门下侍郎兼枢密使,还加了个司徒的官衔。过了一段时间,他和郭无为处不好,就被调到汾州当官,后来又调到岚州。

太祖开宝二年,皇帝亲自带兵去打晋阳,派了一支军队去围岚州。文度当时情况危急,就投降了,然后在行宫里等候处罚。结果皇帝下令放了他,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衣服、玉带、金鞍、好马,还有很多金银财宝,他手下的人也都有赏赐。文度原来的名字叫弘,因为和宣祖皇帝的名字重复了,所以皇帝给他改了名字。战争结束后,他又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安国军节度使,一年多后又调到华州,他告假的方式和正式的告假手续不一样。后来他又被调到耀州,总共在三个地方当过节度使。开宝七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文度擅长写诗,很多人都会背诵他的诗,他有一部诗集叫《观光集》。文度投降这件事,他母亲当时在太原,后世的人都觉得他应该为国捐躯,没有尽到孝子应该尽的责任。他的儿子叫昌图,后来当上了内殿崇班、阁门祗候。

李恽,字孟深,是开封阳武人。汉朝乾祐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到岚州去游玩。碰上刘崇自立为王,就让他当了州从事,后来又升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官做到司空、平章事。他母亲当时住在老家,李恽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心里总是很不安,就整天沉迷于下棋喝酒,政事都耽搁了。刘继元多次劝告他,但他根本不在乎。有一次,他正和和尚下棋,刘继元就派人直接走到他面前,把棋盘给抢走烧了。李恽一点也不生气,平静地去向刘继元道歉。刘继元趁机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第二天,李恽又弄了个新的棋盘,继续下棋。后来太宗攻下太原,李恽当了殿中监,这才知道他母亲已经去世了,他就上表请求回家奔丧,但是皇帝没批准。后来他被外放到广州当官,又升任司农卿,还先后在许州、孟州当官。因为腿脚不好,他就请求退休,被任命为忠武军行军司马。端拱元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恽性这个人性格开朗,很擅长谈论一些大道理。年轻的时候挺爱开玩笑的,后来当了宰相,就变得比较稳重了。他跟王溥、李昉同年考中进士,后来太原城被攻下后,他们几个老同学见面叙旧,感情更加深厚了,当时的人都觉得他们很不错。

他儿子恽存诚是驾部员外郎,另一个儿子恽存信是左侍禁、阁门祗候。

马峰是并州太原人,在刘继元手下做到枢密使、左仆射才退休的。太原城被攻下后,宋太宗让他当将作监,后来又升迁为太府卿,然后被派到西京去工作。马峰这个人很擅长养生,身体一直很好,没生过什么大病,不过他性格有点小气,还特别喜欢跟人抬杠。雍熙元年,他去世了,活了八十多岁。

郭无为是青州千乘人,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口才也很好,后来做了道士,隐居在武当山。汉朝乾祐年间,周世宗征讨河中,郭无为拄着拐杖去军营拜见周世宗,周世宗一看就觉得他很厉害,想把他留在身边当幕僚。但是周世宗的左右大臣说:“郭无为是那种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的家伙,现在您手里握着重兵,不适合和他走得太近。”郭无为一听,就拂袖而去,跑到太原的抱腹山隐居了。

后来刘钧带兵去支援李筠,准备从太原出发,他的大臣赵华劝他说:“李筠这个人做事轻率,现在起兵去支援他,未必能成功。”刘钧生气,根本不听,还是去了。结果李筠战败了,刘钧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从那以后,他就开始重视那些有文化有学问的人才了。而且他每天都担心宋朝的军队打过来,就到处寻找有智谋的人帮他出主意。段常向刘钧推荐了郭无为,刘钧就以谏议大夫的官职召见了他。见了面之后,刘钧对他非常满意,很快就把郭无为升迁为吏部侍郎、参议中书事。郭无为和赵文度一起执掌朝政,但是两个人关系不好,刘钧就把赵文度外放到了汾州做刺史。没过多久,刘钧杀了段常,然后把郭无为提拔为左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所有的军国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刘钧曾经生病,跟郭无为谈论身后之事,说自己的儿子刘继恩不成器,郭无为也表示同意。刘继恩继位后,知道了这件事,想杀郭无为,但是又胆小怕事,下不了决心。一个月后,侯霸荣杀了刘继恩,郭无为派人杀了侯霸荣。很多人怀疑郭无为一开始是授意侯霸荣杀刘继恩的,后来又杀了侯霸荣灭口。

李继元造反了,太祖皇帝派李继勋他们去讨伐他。同时,皇帝还下诏书,封李继元为青州节度使,又封无为为邢州节度使。无为收到诏书,高兴得脸色都变了。

有一天,李继元设宴款待众臣,契丹使臣也在场。无为突然在庭院里放声大哭,喊着:“今天咱们拿一座空城去对抗大军,这要怎么办啊?”说着,他还拔出佩刀想要自杀。李继元赶紧下台阶,抓住他的手,把他拉到座位上坐下。其实,无为这是想用这种方式来鼓动士气。

后来,太祖皇帝亲自带兵来征讨,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无为请求亲自带兵趁夜突围,想杀出一条血路投降。结果那天阴天,没行动。有个叫卫德贵的太监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

正巧,太祖皇帝又下令堵塞汾水,用来淹城。城里的人都很害怕。李继元为了稳定军心,就把无为给杀了,并且把他的尸体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