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直,字圣益,是博州高平人。他爸爸王佐,以勇猛闻名。王友直十二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四处走动,对兵法很熟悉。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撕毁了和议,王友直就联合了一批英雄好汉,立志要收复失地。他对大家说:“用权术来成事,最终权术也要回归正道,这有什么违背道理的呢?”于是他就自作主张,给自己弄了个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的头衔,其他的官职也自己封了,然后到处通知州县响应朝廷号召。没过多久,他就聚集了几万兵马,编成了十三支军队,每支军队都设置了都统制、提举、提点、提辖、训练统等官职。九月戊子日,他攻打大名府,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安抚了百姓,告诉他们现在是绍兴年号。然后他和王任、冯谷、张升、牛汝霖一起上奏朝廷,想带着军队南下。当时金兵还在扬州,朝廷好久都没回复。
王友直打算从寿春渡过淮河,路上收到了朝廷的诏书,鼓励他率领军队直捣敌人的心脏,配合其他部队行动。朝廷任命王友直为检校少保、天雄军节度使,王任为天平军节度使,冯谷为左通议大夫、徽猷阁直学士,张升为右朝奉大夫、直秘阁,牛汝霖为通直郎、直秘阁,官职都按照之前的级别,并允许他们临机处置。这是绍兴三十二年正月初一的事。
不久之后,王友直就和敌人遭遇了,双方在淮河以北对峙。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王友直就率领部队渡过了淮河。后来他得知金主完颜亮已经死了,遇到的只是金兵的败军,于是后悔没有乘胜追击。高宗皇帝在江边视察军队,在金陵见到了王友直,赏赐了他金带、朝服,还赏赐了他的两个儿子。王友直因为之前的功劳没有完全达成而感到羞愧,自己主动请辞,改任复州防御使,以忠义军统制的身份隶属于镇江都统司。
过了四个月,朝廷下诏让他和统制张子盖一起救援海州。正在交战的时候,王友直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偷偷地从一条小路绕到敌人的后面,袭击敌人的辎重,堵住了敌人的归路,两侧都是水。张子盖知道王友直已经到了敌人的后方,就率领军队进攻,敌人溃败逃跑,很多人都淹死了,包围圈也解除了。后来,王友直升任宜州观察使。
宋孝宗当皇帝后,友直跟着宋宁一起,打仗可厉害了,总是出奇制胜。张浚当了江淮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一看友直这小子不错,立马把他调到建康当前军统制。隆兴二年九月,金兵又来打仗了,朝廷派王之望去传达命令,让友直率领前军去昭关守卫。友直二话不说,立刻就出发了。其他一起守卫昭关的军队,金兵一来就跑回和州躲起来了,就友直一个人孤军奋战,死守阵地。金兵驻扎在黄山,敲锣打鼓的,声音震天响,友直却一点也不慌,依然从容不迫地做好准备。
乾道元年,友直升职了,当上了江宁御前诸军的统制,没多久又升任步司左军统制,还兼任左骁卫上将军。早些年淮北打仗的时候,友直和他的家人走散了。这次升职后,他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和家人,把妻子李氏和两个女儿从淮北接了回来,朝廷还重重地赏赐了他。第二年,他又升任御前诸军统制,后来请求退休,皇上还特地写了诏书安慰他。乾道四年,他从京口回京朝见皇帝,又升任神卫、龙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步司公事,后来又升任侍卫亲步军都指挥使。朝廷正打算把马军和步军调到重要的地方驻扎,丞相虞允文想先调动步军,友直却建议先调动马军。等马军统帅李显忠把军队驻扎到金陵后,友直又上奏说马军在行军途中损失惨重,皇上就下令免除了调动步军的计划。乾道八年,友直升任承宣使,不久又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
淳熙元年,友直被任命为奉国军节度使。淳熙四年,他负责在茅滩主持殿前马步军的大阅兵,士兵的盔甲武器都擦得锃亮,军纪严明,号令整齐。第二年,他又升任殿前指挥使,朝廷还赏赐他在中都的府邸和在平江的田地,各种宴会、射箭比赛他都参加。不过他晚年有点安逸享乐了,军务上有点松懈,就被调任宜州观察使。没多久,他又被免去宫观职务,搬到信州居住。后来因为郊祀大典的恩典,他又被调回朝廷,三次请求退休,最后又担任武宁军承宣使。他去世的时候六十一岁,朝廷追赠他节度使的职位,又追赠他检校少保的爵位。
李宝是河北人,以前被金国俘虏了,后来自己想办法从海路逃回来投奔南宋。金国皇帝撕毁盟约,淮浙地区的一些奸民,比如倪询、梁简之流,居然还教金国造船,还给他们带路。金国派苏保衡在潞河造船。第二年,金国就让苏保衡当统兵大将,准备从海路偷袭浙江。
消息传到南宋高宗皇帝那儿,高宗对大臣们说:“李宝前些日子来面见朕的时候,朕问了他一些北方的情况,他回答得清清楚楚,一点儿都没漏。而且他一个人从金国逃回来,在朕面前一点儿也不胆怯,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高宗就封李宝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让他驻扎在平江(今苏州),让他和当地的守将一起,督促造船,做好防御准备。高宗问李宝:“有多少船?”李宝说:“能经受风浪的结实船,有一百二十艘。”高宗又问:“有多少兵?”李宝说:“只有三千人,都是福建浙江的弓箭手,不是正规军。旗帜兵器也很简陋。情况紧急,我希望马上出发。”高宗赏赐李宝衣带、马匹、尚方宝剑、兵器和大量的银两绸缎。
八月,李宝的军队到了江阴,他先派自己的儿子李公佐去侦察敌情,对儿子说:“你去秘密观察敌人的动向和虚实,千万别弄错!”李公佐领命后,就和将官边士宁一起去了。李宝正准备出发,士兵们都说西北风还很大,迎着风走不利。李宝下令说:“谁敢破坏大计,就杀头!”于是,李宝就从苏州出发了,在茫茫大海航行了三天,风浪非常大,船队散了,根本收不回来。李宝悲愤地环顾左右,说:“难道上天是在考验我李宝吗?我的心像铁石一样,不会改变!”他举起酒杯向天发誓,风立刻就停了。第二天,散开的船只又聚集到一起了。
士宁从密州回来以后,把敌人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大家,还说公佐已经带着魏胜拿下了海州。宝高兴地说:“我的儿子没辜负我啊!”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大家赶紧抓住机会进攻。正好又刮起了大风,海浪像山一样高,宝却一点也不慌张;风小了一些,才让船靠岸,到达了东海。敌人已经聚集起来,包围了海州,旌旗连绵几十里。宝率领军队上岸,用剑在地上划了一道线,命令道:“这里已经不是我们的地盘了,能不能打赢就看你们了!”然后他拿着兵器走在前面,遇到敌人就奋勇攻击,将士们个个英勇无比,都能以一敌十。敌人没想到我们会来,赶紧撤退了。魏胜出城迎接,宝表扬了他的忠义,鼓励他一起建立功勋,魏胜感动得哭了。于是,宝就在船上犒劳士兵,派人四处招降纳叛,他的名声传遍了山东。像王世修这样的英雄好汉,都纷纷挂上自己的旗号,聚集义勇,争先恐后地来支援,人数多达几万人。宝把这些人的名字都报给了朝廷,下令部队在密州和胶西会合,命令公佐把郡里的事情交给魏胜,和他一起出发。
到了胶西的石臼岛,敌人的船只已经驶出了海口,停泊在唐岛,两地只隔着一座山。当时北风很大,宝就在石臼神面前祈祷。突然,从船舱里传来一阵风声,像钟鼓的声音一样,大家都振奋起来,拿起兵器准备战斗。敌人的船夫都是中原的流民,远远地看见宝的船队,宝就偷偷地让士兵上了敌人的船,让敌人不知道王师突然杀到。风很大,船也很快,我们越过山头,向敌人猛攻,战鼓声震耳欲聋,海浪翻滚。敌人大吃一惊,赶紧拉起缆绳,升起船帆,船帆都是油布做的,连绵几里,风浪把他们卷到了一起,乱成一团,根本没办法行动了。
李宝接到命令,立刻下令用火箭进行环形射击。火箭射中目标后,立刻腾起冲天的火焰,烧毁了数百艘敌船。那些没被烧到的敌船还想顽强抵抗,李宝就大喊一声,让勇士们跳上敌船,用短兵器进行搏斗,把敌人全部杀死了。剩下的那些签军,都是中原的老百姓,他们都跑到岛边,脱掉盔甲投降了,所以李宝没有杀他们。但是,因为情况紧急,很多船来不及靠岸,所以溺死的人也很多。这次战斗,李宝俘虏了三千多名金军,斩杀了他们的主帅完颜郑家奴等六个人,还抓获了倪询等人,送往朝廷。缴获的金军的军旗、文书、兵器、粮食等物资,数量多到数不清,李宝把剩下的都烧掉了,大火足足烧了四天四夜才熄灭。
李宝想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但是他的部下劝谏他,说金主完颜亮正在渡过淮河,听说通州、泰州已经失守,他可能会放弃远处的目标,先解决近处的威胁,到时李宝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李宝就停止了追击,把军队驻扎在东海,准备根据战况的变化,随时支援其他地方。然后,他派曹洋乘坐轻便的小船,赶紧去报捷。皇上听说后非常高兴,说:“我独独重用李宝,他果然立下了大功,为天下人树立了榜样啊!”皇上立刻下令嘉奖李宝,还在他的旗帜上题写了“忠勇李宝”四个大字。同时,还任命他为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并赏赐给他金器和玉带。
完颜亮听说胶西战败的消息,非常生气,召集各路首领,约定三天后渡过长江。结果,完颜亮在内乱中被杀死了。如果没有唐岛之战的胜利,完颜亮是否会被杀还很难说,钱塘的危机也难以避免,所以李宝的功劳真的很大。
李宝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宰相陈康伯还特意取走了李宝的长枪和克敌弓弩,让有关部门仿制,作为标准样式。李宝死后,朝廷追赠他为检校少保。
成闵,字居仁,是邢州人。靖康初年,刘韐担任真定府帅的时候,招募勇士抵抗金兵,成闵就在他的麾下。高宗皇帝即位后,成闵带领数百骑兵到达扬州。南宋朝廷南渡之后,韩世忠追击苗傅,又攻打兀术,讨伐范汝为,成闵都参加了这些战斗,并且屡立战功,最后官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
岳飞见到皇帝后,指着闵琪说:“我在南京的时候,自认为天下第一,如果当时见到这个人,我也得躲着他啊!”皇帝听了,对他俩都赞赏有加,并嘉奖了他们的功劳。很快,因为闵琪攻下海州的功劳,他被提升为磁州团练使。皇帝召见他,赏赐了袍子、带子、锦缎,还加赠玉束带。当时朝廷正和金国议和,岳飞班师回朝,被任命为枢密使,皇帝又下诏提升闵琪为棣州防御使、殿前游奕军统制,之后又一路升迁到保宁军承宣使。
绍兴二十四年,闵琪被任命为庆远军节度使。没多久,他母亲去世了,朝廷下诏让他复职,并追封他母亲为郑国夫人。金主完颜亮想撕毁盟约,朝廷命令闵琪率领三万禁军前往武昌镇守,并命令湖北的守将和漕运部门建造三万间营房以备不时之需,还拨付了总计一百四十多万贯的钱财布匹茶叶等物资,以及六十三万石的义仓粮食供军队使用,同时还赏赐给他金器、兵器和铠甲,并亲自送他上路。闵琪到达湖北后,没过多久就进驻应城县。
八月,闵琪被任命为湖北、京西制置使,统领两路军队。九月,他又兼任京西、河北招讨使。十一月,朝廷下令他回军支援淮西。闵琪高兴能回建康,冒着雨日夜兼程赶路,结果很多士兵在路上累死了。朝廷发的犒劳军队物资,他却都自己收下了,没分给士兵们。士兵们对此有怨言,闵琪就杀了那些抱怨的士兵。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淮东制置使,驻扎在镇江。后来有人说,各路军队都集中在镇江,万一敌人出其不意攻打上游,那就危险了,于是朝廷下令让闵琪把驻扎在鄂州的张成、华旺两支军队调回鄂州。
完颜亮死了,闵琪率军渡江,向扬州进发。金兵从盱眙渡过淮河向北撤退,闵琪的军队列阵在南岸,士兵们的声音此起彼伏。金兵笑着说:“请告诉成太尉(指岳飞),辛苦他护送我们了。”这时金兵的锐气已经全无,他们害怕宋军追击,丢弃了兵器盔甲,粮食堆积如山,很多宋军都靠这些缴获的物资来维持生活。但是闵琪的军队大多是浙江人,平时不吃粟米,因此饿死的人很多。
闵(mǐn)到了泗州,上报说已经收复了淮东地区。没多久就进京朝见皇上,凡是侍从、卿监、阁门、内侍,都给他送礼行贿。左正言刘度弹劾了他,但他还是被破格提拔为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后来又遭到御史的弹劾,被罢免了太尉的职务,去婺州居住,还被夺去了庆远节度使的称号。乾道年间初期,皇上允许他自由行动,他就回到了湖州;不久之后又奉诏恢复了节度使的职位,统领镇江地区的军队。乾道九年,他请求告老还乡,退休了,在平江修建了园林宅邸。
淳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他有十一个儿子。
赵密,字微叔,是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他参加了在崇政殿举行的武举考试,被授予河北队的将领职位,驻守燕地。高宗皇帝以大元帅的身份开府,下令他统领先锋部队支援京城。
建炎元年,他跟随张俊讨伐任城地区的寇匪李昱,张俊轻骑先行,遭遇了埋伏,赵密凭借神勇的箭术射死了好几个人,才得以脱险。之后被提拔为阁门祗候。张俊设立了靖胜军,由赵密统领。他平定了董青、赵万、徐明等贼寇,屡立战功,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攻陷扬州后,百姓都跟着皇帝渡江,人数多达几万人,赵密站在江边,指挥船只帮助百姓渡江。苗傅叛乱时,他在临平打败了赤心军。金兵入侵明州,张俊派赵密和杨沂中率军殊死抵抗,打败了金兵,赵密被提升为武功大夫,又升任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扰乱江淮地区,张俊再次派遣赵密前去,大败敌军,李成、驰进都逃回了北方。赵密被赐予金带,官职也升迁为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的马步军。他又平定了张莽荡的叛乱,之后奉诏入朝卫戍。绍兴十年,金兵入侵亳州、宿州,他跟随张俊驻扎在合肥,负责西路军。当时暴雨成灾,水位暴涨,他们花了六天六夜才到达宿州,与敌军遭遇,并打败了他们。
第二年,敌军分兵进攻滁州、濠州,赵密率军前去迎战,同时命令张守忠率领五百骑兵在全椒县的竹林中埋伏,敌人起了疑心,夜间就逃跑了。赵密于是率军来到六丈河,切断了敌军的归路,再次打败了他们。他被提升为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不久之后又升任宣州观察使,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盗朱明那个家伙太嚣张跋扈了,张守忠秘密地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海战和陆战不一样,死缠烂打,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没完没了,这不是好办法,关键在于安抚他,让他乖乖投降。”张守忠就用这个计策,朱明果然投降了。 后来,他升官了,当上了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因为多年劳苦功高,又升任太尉,还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第二年,他当上了殿前都指挥使,还献上了十六处酒坊的配方,以及十万贯钱和五万两银子支援军队,皇上还特别嘉奖了他。后来他上书请求退休,被任命为万寿观使,继续在朝廷供职。
隆兴二年,他又升任少保,然后退休。结果没多久,金兵又来犯淮河了,皇上秘密地再次任命他为殿前都指挥使。一开始,敌人扬言要航海入侵,朝中大臣们都忙着选派官员去查看海军,还调动禁军加强防守,张守忠却不动声色,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后来和议成功了,他就卸任了,被任命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他正式退休了。去世的时候,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他少傅的官职。
刘子羽,字彦修,是建州崇安人,是资政殿学士刘韐的长子。宣和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刘韐担任浙江东路的安抚使,刘子羽就在他父亲手下当主管机要文书的官员。 他们父子一起打败了睦州的叛贼,刘子羽后来升任太府寺丞、太仆寺丞,最后当上了卫尉丞。后来刘韐去真定府做官,刘子羽也跟着去了。碰上金兵入侵,父子俩发誓要死守城池,金兵攻打不下,只好撤兵了,刘子羽因此出了名。 他被任命为直秘阁。后来京城失守,他父亲战死了,等他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又被任命为秘阁修撰、池州知州。
他写信给宰相,分析天下的兵力形势,认为应该以秦州、陇州为根本。 后来他被任命为集英殿修撰、秦州知州。 还没等他上任,就被召到行在,担任枢密院检详文字的官职。
1129年,范琼将军带着强大的军队驻扎在江西,朝廷召他回京,他不来;后来勉强来了,却又不肯交出兵权。枢密院事张浚和他的儿子张子羽密谋除掉范琼。有一天,张浚命令张俊带领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渡江,对外宣称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然后,张浚把张俊、范琼和刘光世都召集到都堂议事,还摆了酒席款待他们。酒足饭饱后,大家互相看看,谁也没先开口。张子羽坐在走廊下,担心范琼察觉,就拿了一张黄纸,快步走到范琼面前,挥舞着黄纸说:“下去!有圣旨,将军请去大理寺接受审问!”范琼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张子羽示意左右的士兵把范琼押上囚车,用张俊的军队护送他去监狱。刘光世出来安抚范琼的士兵,数落范琼在围城时勾结金人,逼迫两位皇帝南逃的事实。他还说:“我们只是诛杀范琼一人,你们都是天子亲率的军队!”士兵们都扔下兵器,表示服从。然后,朝廷下令将范琼的军队分配到御营五军,很快就平息了事态。范琼最终被处死了。张浚因此很欣赏张子羽的才能。
张浚被任命为川陕宣抚使,并邀请张子羽担任参议军事。到了秦州,张浚设立了幕府,统领五路诸将,计划五年后才出兵北伐。第二年,张子羽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金人正窥伺着江淮地区,形势危急。张浚考虑到禁卫军力量薄弱,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分散金军的兵力,于是决定集中五路兵力主动出击。张子羽认为这不是正确的策略,极力反对。张浚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策略有风险吗?但是现在东南地区的情况非常紧急,不得不这么做。”于是大军北上,到达富平,与金军遭遇,结果战败。金军乘胜追击,宣抚司退守兴州,人心惶惶,士气大跌。
有个官员建议把治所迁到夔州,子羽一听就怒了,指着他说:“你小子简直该杀头!四川现在正值鼎盛时期,敌人早就想入侵了,只是因为川口有铁山、栈道这些险要的地形,所以才不敢轻易进攻。现在我们不坚守在这里,就算敌人深入四川腹地,我们躲在夔州和峡谷里,和关中就联系不上了,到时候进退两难,后悔都来不及了。现在敌人虽然在四处抢掠,但还没逼近我们郡城。你只要留在兴州,对外牵制住关中的敌人,对内稳定蜀地的民心;赶紧派人出关,召集各路将领,收拢溃散的士兵,把他们安排在险要的地方,坚守城池,伺机而动。这样或许还能弥补之前的过错,避免以后的灾难,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子羽说得非常严厉,那些参议的官员都不敢说话了。
子羽主动请缨,北上出征,只带了一匹马就到了秦州,召集那些逃散的将领。那些逃散的将领听到他的命令都很高兴,都带着自己的军队来归顺他。子羽命令吴玠驻守和尚原,守卫大散关,然后把军队分别部署在各个险要的地方,严阵以待。金兵见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撤兵了。
第二年,金兵又聚集军队来攻打,再次被吴玠打败。后来,朝廷把治所迁到了阆州,子羽请求独自留守河池,统率各路将领,以便内外互相支援,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又一年,吴玠担任秦凤经略使驻守河池,王彦担任金、均、房镇抚使驻守金州。这两个地方都闹饥荒,兴元帅臣却囤积粮食不卖,导致这两个地方的军队很苦恼。吴玠和王彦都希望子羽能守卫汉中,朝廷就下令任命子羽为利州路经略使,兼任兴元府知府。子羽到了汉中后,开通了商路,运送粮食,这两个地方的军队就安定下来了。他还被授予宝文阁直学士的称号。
那年冬天,金兵进攻金州。第三年正月,王彦守不住金州,退守石泉。子羽赶紧调兵去守饶风岭,并派人迅速报告吴玠。吴玠大吃一惊,立刻越境向东,日夜兼程三百里赶到饶风岭,安营扎寨抵抗。金兵全力进攻,死伤无数,于是又招募死士,从间道祖溪关进入,绕到吴玠的背后。吴玠急忙派人去请子羽,子羽不同意,让吴玠和他一起守卫定军山,吴玠觉得很难,就向西撤退了。
刘子羽在兴元城失守后,退守到了三泉县。他手下的兵只有不到三百人,他和士兵们一起啃草根、穿木头做的盔甲,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他还给刘光祖写信诀别。当时刘光祖正在仙人关,他手下的爱将杨政在军营里大声喊:“节度使不能丢下刘待制不管啊!不然,我们这些人都要跟着节度使一起走了!”刘光祖这才绕道去和刘子羽会合,刘子羽留他一起守三泉。刘光祖说:“仙人关是蜀地的门户,不能轻易放弃。”于是又回去守仙人关了。刘子羽看中了潭毒山的地形,那里地势险要,山顶宽阔平坦,还有水源,于是就在那里修筑工事,十六天就完成了。金兵已经到了,距离营地只有十几里。刘子羽坐在胡床上,坐在营垒的入口处。众将领哭着劝他说:“这不是待制应该坐的地方啊!”刘子羽说:“我刘子羽今天就要死在这里了!”敌人不久后也撤兵了。
金兵入侵梁州、洋州后,整个四川都再次大震动。张浚想把四川的治所迁到潼川府,刘子羽给他写信,说自己在这里坚守,金兵肯定不会南下,张浚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撒离喝率领金兵从斜谷北上,刘子羽计划在武休伏击他们,但没赶上。金兵回到凤翔后,派了十个人拿着书信和旗帜招降刘子羽,刘子羽把他们全部杀掉,只留下一个放他回去,说:“告诉那些贼寇,想来就来,我刘子羽就是死在这里,又怎么会投降呢!”在此之前,刘子羽已经预先把梁州、洋州官民的粮食财物转移了。等到金兵深入,后勤补给跟不上,又腹背受刘子羽和刘光祖的攻击,死伤了十五六万人,瘟疫也开始流行,金兵只好仓皇逃窜。刘子羽率军追击,打得金兵尸横遍野,坠入溪涧淹死的更是数不清,剩下的金兵无力自拔,全部投降。
一开始,金兵攻打四川的时候,选兵的比例是千中取百,百中取十;他们穿着沉重的铠甲,攀山越岭,攻打险要的地方。每次一个人冲锋陷阵,后面总有两个人推着他往前冲,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穿上他的铠甲继续冲锋,再死,就再换一个人,他们就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这么打的。张浚虽然在战争中吃了败仗,但最终保全了整个四川,这其中刘子羽的功劳最大。刘子羽回到兴元。四年后,因为富平之战的失利,他和张浚一起被罢免了官职。后来又被御史弹劾,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安置在白州。
吴玠刚开始只是个小军官,没啥名气。但是有个叫张浚的人,一眼就看中了他,跟皇帝说了吴玠的好话。皇帝一听,也挺高兴,就让吴玠管着其他将领。后来,张浚给皇帝写信,夸奖吴玠的功劳,还求皇帝饶了吴玠的罪。皇帝就同意了,让吴玠自己决定怎么办。第二年,吴玠官复原职,被任命为江州太平观的提举。
张浚回朝后,计划要组织大军出征,于是他又找来了吴玠,派他去给西线的将领传达命令,还让他担任鄂州知州。没多久,吴玠又升官了,当上了都督府参议军事,和熊彦诗一起负责川陕地区的安抚工作。当时吴玠老是说军队缺粮,所以张浚就让吴玠和吴玠见面,商量一下,还让他和赵开一起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顺便调查一下边防的情况。那会儿是五年冬天。第二年秋天,吴玠和熊彦诗一起回朝。吴玠说:“现在还不能跟金人打,应该多招兵买马,屯田积粮,等待时机。”当时张浚觉得淮西安抚使刘光世太懒散,不听话,就偷偷地奏请皇帝罢免了他,想把刘光世的兵权交给吴玠。吴玠推辞了,于是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兼泉州知州。
第七年,淮西的郦琼造反了,张浚也下台了。第八年,御史常同弹劾吴玠十条罪状,皇帝下令把他发配到白州。赵鼎说:“弹劾奏章里提到了吴玠和吴玠的关系,现在朝廷正依靠吴玠,恐怕吴玠心里不安。”于是常同又上奏了一次,最后吴玠被安置到漳州,只是个闲散官员。十一年,枢密使张浚推荐吴玠恢复官职,让他担任镇江府知府兼沿江安抚使。金兵入侵,吴玠建议实行“清野”政策,淮东地区的人民都搬到了镇江,吴玠对他们很好,所以虽然军民混杂,却没有人敢互相侵犯。后来金兵没来,张浚问吴玠原因,吴玠说:“金兵来打仗,就像风雨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次他们拖了这么久,肯定另有打算。”原来金兵在柘皋战败后,想赶紧求和。没过多久,金兵果然派使者来议和了。吴玠又恢复了徽猷阁待制的职位。后来秦桧让谏官弹劾吴玠,吴玠再次被任命为太平观的提举。
十六年,吴玠去世了。他的儿子吴珙,也有自己的传记。吏部郎中朱松把儿子朱熹托付给吴玠,吴玠和他的学生郑翚认真教导朱熹,后来朱熹成了大儒。
吕祉,字安老,是福建建阳人。宣和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通过考试当上了官。建炎二年,他当上了右正言,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权者,被贬到明州做通判。
绍兴元年,湖南、北方盗贼四起,他被任命为荆湖地区的提刑官。吕祉到任后,采取了有效的抓捕措施,一年多时间就平定了盗贼。之后他升任直秘阁,不久就被召到皇帝身边。淮南宣抚使韩世忠将要出兵,请吕祉参与军事谋划,并让他担任直徽猷阁参议官,吕祉推辞没有接受。
绍兴三年,吕祉升任直龙图阁、知建康府。到任后,他和通判吴若、安抚司准备差遣陈充一起商议,写了一篇名为《东南防守利便》的三卷奏章上交给朝廷。大意是说:“立国在东南地区,应该联合淮南、荆州、蜀地的力量,现在临安偏居海隅,应该把皇宫迁到长江边上,这样才能稳定南北离散的民心。”
绍兴四年冬天,金兵攻打淮河地区,江左地区戒严,只有韩世忠统领精兵驻扎在高邮。金兵攻陷涟水,又攻破山阳、盱眙,接着又攻打承州。吕祉上奏章说:“应该派兵支援韩世忠。”可是援兵迟迟未到,韩世忠只好退守镇江。吕祉再次上奏说:“把江北地区放弃不管,这不是宣抚使统领两淮的本意,而且恐怕会失去中原地区的人心。应该赶紧派各路将领前去支援,并且请求皇上御驾亲征,这样才能上下同心,或许可以不战而胜。”于是朝廷下诏令皇上亲征。皇帝的车驾到达平江府,金兵就撤退了。
绍兴五年,吕祉被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文字,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户部侍郎、给事中。绍兴六年,他升任刑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不久又升任吏部侍郎。刘豫分兵入侵,当时皇帝驻扎在平江府,有人建议回临安,并且建议守住长江和海防。吕祉却坚决反对说:“现在士气正要振奋,敌人的锐气可以挫败,不能轻易后退而示弱。”刘麟率领十万大军已经到达濠州、寿州。刘光世在合肥,想要转移到太平州,军队已经出发了,朝廷就派吕祉赶到军前,督促他返回。绍兴七年,吕祉升任兵部尚书,又升任督府参谋军事,前往淮西抚慰军队。
刘光世主张不打仗,朝廷把他撤了职。然后朝廷任命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这俩人本来就关系不好,杜充回朝后,郦琼和王德就在都督府和御史台互相告状。结果朝廷把王德调回建康,把他的军队交给都督府管。到了八月,朝廷又派杜充去庐州,让他统领那边的军队。杜充到了庐州,郦琼他们又开始告王德的状。杜充就劝他们说:“要我说,你们这是在骗朝廷。不过张丞相这个人就喜欢那些敢冲锋陷阵的人,只要能打胜仗,就算犯了大错也能被原谅,何况只是这点小矛盾呢?我会帮你们解释清楚的,不用担心。”郦琼他们听了,感动得哭了起来。
事情暂时平息了,杜充就偷偷上奏朝廷,请求撤掉郦琼和统制官靳赛的兵权。结果他的书吏把这事儿泄露给了郦琼。郦琼派人截住了杜充派出的邮差,把杜充奏章的内容都看光了,气得要命。正巧这时候,朝廷任命张俊为淮西宣抚使,驻扎在盱眙;杨存中为淮西制置使,刘锜为副,驻扎在庐州;还把郦琼召回行在。郦琼害怕了,于是就叛变了。第二天早上,将领们都去拜见杜充,大家刚坐下,郦琼就从袖子里拿出奏章,指着中军统制官张璟说:“我们这些军官犯了什么罪,张统制居然把这些事都报告给了朝廷?”杜充大吃一惊,想跑,来不及了,被郦琼抓住了。张璟、乔仲福、刘永、衡友这几个将领都被杀了。郦琼带着四万大军渡过淮河投降了刘豫,把杜充押到三塔,离淮河三十里。杜充下马说:“刘豫是叛贼,我怎么可能见他?”大家逼着杜充上马,杜充骂道:“要死就死在这里!”他又对大家说:“刘豫是叛贼,你们军队里难道没有英雄好汉吗?为什么要跟着郦琼走?”很多人被他感动了,有一千多人站在那里不动。郦琼怕动摇军心,赶紧策马渡河,杜充就这样被害死了。
后来有人把杜充的头发收集起来带回了吴中,他的妻子吴氏拿着头发自缢殉葬,听到的人都为之悲痛。庆元年间,朝廷下诏为杜充建立庙宇,赐予庙额,表彰他的忠义。
胡世将,字承公,是常州晋陵人,是宿白的曾孙。崇宁五年,他考中了进士。后来范汝为在福建作乱,朝廷任命胡世将担任监察御史兼福建路抚谕使。但他到福建时,韩世忠已经平定了叛乱。
之后,他升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又升任起居郎,再升任中书舍人,还被赐予三品官服,并参与修撰政事。后来因为言官的弹劾,他被免职,回家养老。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镇江府知府,之后入朝担任礼部侍郎,后又调任刑部,然后出任洪州知府,兼任江西安抚使、制置使。当时建昌发生了兵变,叛军杀死了守军,据城叛乱,胡世将凭借自己的权势迅速派兵平定了叛乱。
接着,他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再次出任镇江知府。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给事中兼侍讲,直学士院,再次升任兵部侍郎。不久,他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任成都知府。当时,宣抚使吴玠因为军队缺粮,上奏朝廷请求支援,奏章接连不断。胡世将奉命前往四川,与吴玠商议对策。四川的军粮要从嘉陵江逆流而上运输一千多里,需要半年才能运到。于是,胡世将奏请采用转运船只的方法,军队的粮草供应才有所改善,对公私都有利。
绍兴九年,吴玠去世,胡世将被任命为宝文阁学士、川陕宣抚使。当时关陕地区刚刚收复,朝廷将军队分批调往熙州、秦州、鄜延等地驻守。第二年夏天,金兵攻陷同州,进而攻占长安,各路军队都非常震惊。由于蜀地军队已经分散,支援力量几乎断绝,朝廷便派遣大将吴璘、田晟从凤翔出兵,郭浩从奉天出兵,杨政从赤谷返回河池。没过几天,吴璘就在石壁和扶风取得了胜利,金兵不敢越过陇山,分散驻守的军队得以安全返回。朝廷下诏任命胡世将为端明殿学士。
绍兴十一年秋天,朝廷再次用兵。这时,胡世将的母亲去世了,朝廷下令让他起复。他起复后,收复了陇州,击溃了岐下地区的多个金兵屯驻地,又夺回了华州、虢州,朝廷的军威有所恢复。不久,胡世将得了头痛病。他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致仕,享受的待遇相当于签书枢密院事。胡世将去世时,享年五十八岁,朝廷下令有关部门为他办理丧葬事宜。
郑刚中,字亨仲,是浙江金华人。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后来官做到监察御史,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秦桧推荐他上朝,秦桧一心想和金国议和,郑刚中不敢吭声。后来他调任宗正少卿,想辞职,朝廷不让,就改任他为秘书少监。
金国入侵边境,秦桧派郑刚中去当宣谕司参谋官;回来后,他被提升为礼部侍郎。秦桧又派他去川陕当宣谕使,劝说那些将领停战,接着又让他负责陕西划界。金国使臣乌陵赞谟来到边境,想把阶州、成州、岷州、凤州、秦州、商州六个州全部拿走,郑刚中坚决反对;金国使臣又想先拿商州和秦州,在大散关设立边界,郑刚中还是坚决不同意。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川陕宣抚副使。
完颜兀术派人强烈要求得到和尚原,郑刚中害怕破坏和议,就说和尚原从绍兴四年后就不属于吴地了,于是割让了秦州、商州的一半土地,放弃了和尚原给金国。朝廷命令郑刚中把“陕”字去掉,改任他为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治理蜀地,很有办法。宣抚司以前设在绵州、阆州之间,后来胡世将接替吴玠,驻扎在河池,后勤补给跟不上。郑刚中上奏说:利州在潭毒关内,和兴州、洋州等关口互相呼应,请求把宣抚司迁到利州。这样一来,每年就节省了上百万的费用。郑刚中刚到四川,就想调动一支军队,大将杨政不同意,郑刚中严厉地对杨政说:“我虽然是书生,也不怕死!”杨政这才听从命令。
那些军队统帅每次来拜见他,都必须先在庭院里行礼,然后才能坐下。吴璘升任检校少师来谢恩,他对守门的官吏说,请求按照迎接敌国使臣的礼仪来接待他。郑刚中说:“少师虽然官位很高,但他还是都统制,如果改变常规礼仪,那就是败坏军队的纪律。”于是吴璘行礼如常。
首先,朝廷批准了免除四川杂税的奏请,还同意减少成都府路的对籴(政府收购粮食)和宣抚司的奖赏钱。当时,刚中在阶州、成州开垦田地,一直延伸到秦州边界,总共三千多顷,每年收成十八万斛粮食。之前,四川边境驻扎着十万大军,分属三大将:吴璘驻扎兴州,杨政驻扎兴元府,郭浩驻扎金州,都拥有节度使的权力;而负责统制的成州知州王彦、阶州知州姚仲、西和州知州程俊、凤州知州杨从仪也负责边境的安抚工作。
刚中建议将利州地区分为东西两路,以兴元府、利州、阆州、洋州、巴州、剑州、大安军七个郡为东路,治所设在兴元府,任命杨政为安抚使;以兴州、阶州、成州、西和州、文州、陇州、凤州七州为西路,治所设在兴州,任命吴璘为安抚使;而郭浩则负责金州、房州、开州、达州的安抚工作;其他一些拥有安抚权力的副将都被撤职了。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奏请取消夔州路的酒禁,并将利州钱监恢复为绍兴监。当时军队已经撤军,转移到内地驻扎,刚中又建议各地漕运机构可以撤销,只保留都漕(中央漕运机构),朝廷也同意了。
秦桧对刚中在四川专断专行非常生气,就指使侍御史汪勃上奏,设立四川财赋总领官,任命赵不弃担任此职,并且不隶属于宣抚司。赵不弃上任后,直接向宣抚司发公文,刚中非常愤怒,两人因此结怨。赵不弃还暗中向秦桧告发刚中的劣迹,秦桧假装召赵不弃回朝,然后又召见刚中。刚中对别人说:“我处境危险,只有靠皇上了解我的才能才能免灾。”秦桧听到这话后更加愤怒,于是罢免了刚中,让他去桂阳军居住;随后又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然后又把他安置在复州;最后又把他迁徙到封州,最终在那里去世了。
论曰:自绍兴和议达成以来,那些有才能、有武功、善于谋划的人才,都没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能。像王友直那样矫诏起兵,李宝那样在胶西立下战功,成闵、赵密都能斩将夺旗,刘子羽屡战屡胜,吕祉不肯投降刘豫,胡世将、郑刚中在巴蜀威震一方,这些人都中途夭折了,所以说宋朝最终无法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