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天地万物啊,都是阴阳五行生出来的,这天地间的一切,都离不开五行这套神奇的玩意儿。人呢,也是靠着阴阳五行之气才有了形体,有了形体就有了神志,有了神志五种性情就活动起来了,五种性情活动起来就产生各种事情,各种事情发生之后,吉凶祸福也就跟着来了。和睦之气带来吉祥,乖戾之气带来灾异,这些都跟五行有关。《中庸》里说了:“至诚的道理,可以预先知道吉凶。国家将要兴盛,一定会有祥瑞出现;国家将要灭亡,一定会有妖孽出现。这些可以从蓍草和龟甲上看到,也可以从人的四肢举动上看出。祸福将要到来,好的事情一定能预先知道,不好的事情也一定能预先知道。”一个人,他的言行举止,都能看出吉凶祸福,更何况是君王,他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祥瑞妖孽的出现,怎么可能没有根源呢?所以从汉朝开始,写史书的都记载五行,这是为了给君王敲响警钟,意义深远啊。
从宋朝儒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问世以后,儒家谈论五行,都是从道理出发,最终落脚于诚意。虽然他们不直接采用《洪范》里关于五行五事的学说,但班固、范晔在记载五行时已经追溯到了它的源头,欧阳修在《新唐书》里也采用了这种说法。不过,他们记载的都是灾害和眚(shěng,灾害),而好的祥瑞却很少记载,这难道没有原因吗?以前的史书,从太祖皇帝开始,就不断记载着嘉禾、瑞麦、甘露、醴泉、芝草等等祥瑞,意思是说各种祥瑞都齐聚一堂,这在太平盛世是很正常的。可是到了祥符、宣和年间,皇帝们却用这些祥瑞来粉饰太平,而丁谓、蔡京这些奸臣,则互相勾结,编造谎言,这些祥瑞的真实性到底在哪里呢?
高宗皇帝南渡之后,心里明白这些祥瑞都是假的,所以《宋史》从建炎年间以后,就再也没有记载郡县上报的祥瑞了,而水旱灾害、瘟疫等等一切灾祸,这些以前史书上很少记载的内容,现在却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一点也不隐瞒。就这样,南宋六位皇帝一百五十年间,战战兢兢地保全江山社稷,才得以延续下去。
《易经·震卦》里说:“震卦象征着震动,震动起来就让人害怕,这种害怕反而能带来好运。” 领导者要获得福祉,还有什么比害怕错误、认真反省更重要的呢?
以前大禹在会稽召集群臣,黄龙托着船,万国来朝,献上玉帛,这可是大吉大利的景象啊! 可是夏朝的孔甲迷信鬼神,结果天上降下两条龙,各诸侯就纷纷背叛夏朝了。 还有,商朝的祖乙时期,桑树和谷子同时在朝堂上生长,野鸡飞到鼎的耳朵上叫唤,祖乙和武丁这才重新恢复了成汤时期的治理,国家才又兴盛起来。 周穆王得到白狼白鹿,结果周朝的文治武功却衰败了。 徐偃王得到红色的弓箭,宋湣王的时候有雀鹰生在雀巢里,这两个国家虽然因此一时称霸,最终却也因此而灭亡了。
总的来说,各种祥瑞和灾异的征兆,就像卦象的吉凶一样,懂得占卜的人,如果自身有德行就能化凶为吉,如果没有德行,即使是吉兆也会变成灾祸。所以说,如果自身德行足够强大,就能战胜妖邪,不必担心;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的德行而得到祥瑞,那么反常的现象就都可能成为妖邪。妖邪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人自己招来的! 我现在根据史书上记载的各种祥瑞和灾异的征兆,汇编成册,写成了这本《五行志》。
水,它的特性就是润泽万物。如果水失去了它的特性,就会变成灾害。以前的说法认为,持续的寒冷、鼓声般的妖异之声、鱼类泛滥成灾、猪瘟、雷电、霜雪、冰雹、黑色的灾异、黑色的祥瑞,这些都跟水有关,我现在也这么认为。 醴泉涌出、河水清澈虽然是祥瑞的征兆,但如果不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也未必不是异象,所以也把它放在一起记载。其他的像甘露、嘉禾、灵芝之类的祥瑞之物,我会在后面记载,我会根据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来分析,这样吉凶就一目了然了,所以也都是按照类别来排列的。
建隆元年十月,棣州的黄河决堤,淹没了厌次、商河两县的房屋和田地。第二年,宋州的汴河泛滥,孟州的河堤决口,襄州的汉水暴涨了几丈高。四年八月,齐州的黄河决堤;九月,徐州的农田被水淹了。
公元964年四月,扬州附近几个县的潮水泛滥,淹了老百姓的田地。七月,泰州那边发大水,冲垮了好几百户人家的房子,死了好多牛羊牲畜。
唉,灾害一个接一个。965年二月,全州下暴雨。七月,蕲州也下暴雨,冲垮了不少民房。开封府的黄河决堤了,水漫到了阳武县。河中府和孟州也遭遇了洪水,孟州的中潬军营和几百户人家的房子都被冲垮了。黄河冲垮了堤岸的石头,又漫到了郓州,淹了老百姓的田地。泰州的潮水也损坏了盐城县老百姓的田地。淄州和济州的黄河也泛滥了,淹了邹平县和高苑县的田地。
966年,东阿县黄河决堤,淹了老百姓的田地。观城县黄河决堤,冲垮了居民的房屋,水一直流到了大名府。灵河县的堤坝也垮了,水往东流,淹了卫南县和南华县城的一部分。七月,荥泽县黄河南北两岸的堤坝都垮了。八月,宿州的汴河水泛滥,冲垮了堤坝。淄州的清河水泛滥,冲垮了高苑县城,好几百户人家被淹,邹平县的田地也受了灾。泗州的淮河也泛滥了。衡州下了个把月的大雨。
967年,卫州黄河泛滥,冲垮了州城,被淹死的人特别多。 这几年真是灾难不断啊,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六月,二十几个州府下了特大暴雨,江河都涨水泛滥了,好多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子都被冲坏了。七月,泰州那边涨潮,庄稼都泡了。八月,集州也是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冲坏了老百姓的房子,甚至连城墙和官府的衙门都没能幸免。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七月,下邑县的河堤决堤了。这一年,青州、蔡州、宿州、淄州、宋州等地都发了大水,真定府、澶州、滑州、博州、洺州、齐州、颍州、蔡州、陈州、亳州、宿州、许州等地也遭遇了水灾,秋天的庄稼全被淹了。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郑州、澶州、郓州、淄州、济州、虢州、蔡州、解州、徐州、岳州等地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的田地受灾严重。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六月,汴河在宋州谷熟县济阳镇决堤。同时,郓州的黄河、汶河、清河都涨水泛滥,淹没了东阿县和陈空镇,仓库和民房都被冲毁了。郑州市的黄河也决堤,淹没了原武县。蔡州的淮河以及白露河、舒河、汝河、庐河、颍河五条河同时涨水,冲毁了大量的房屋和农田。七月,青州、齐州也发了水灾,田地受损严重。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黄河在澶州濮阳决堤,绛州、和州、庐州、寿州等地也遭遇了特大洪水。六月,黄河又在开封府阳武县的小刘村决堤。宋州、郑州的汴河也决堤了。忠州的江水水位上涨了二百尺!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郓州黄河在杨刘口决堤;怀州黄河在获嘉县决堤;颍州的淮河、渒水泛滥,淹没了大量的房屋和田地。七月,历亭县的御河决堤。单州、濮州也下了特大暴雨,州府衙门、仓库、军营和民房都被冲毁了。这一年的秋天,大名府、宋州、亳州、淄州、青州、汝州、澶州、滑州等地都发了水灾,庄稼受损严重。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四月,卫州、亳州发了水灾。泗州的淮河水暴涨,水都漫进了城里,五百多户人家的房子都被冲坏了。安阳县的河水暴涨,一百多个居民区都被淹了。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五月,京城下了特大暴雨。濮州黄河在郭龙村决堤。六月,澶州黄河在顿丘县决堤。沂州下了大暴雨,雨水都漫进了城里,冲毁了很多房屋和庄稼。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京城又下了特大暴雨。淄州也发了水灾,田地受损。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黄河在孟州决堤,冲垮了温县七十多步长的河堤;郑州荥泽县宁王村的河堤也垮了三十多步;黄河水又涨到了澶州,冲垮了英公村三十步长的河堤。开封府的汴河水也漫溢,冲垮了大宁堤,淹没了百姓的田地。忠州的江水上涨了二十五丈。兴州的江水上涨,冲毁了四百多间栈道。管城县焦肇水暴涨,水位超过了京水。濮州发了大水,淹没了五千七百四十三顷百姓的田地。颍州的颍水上涨,冲垮了城门、军营和民房。
七月,复州的蜀江、汉江水位上涨,冲垮了城墙和百姓的田地、房屋。集州的江水上涨,淹没了嘉川县。三年五月,黄河在怀州决堤,洪水从获嘉县北边流过。汴河又在宋州宁陵县境内决堤。六月,泗州的淮河水上涨,灌进了南城;汴河水又上涨了一丈,堵塞了塞州的北门。十月,滑州的灵河水位下降后又再次决堤。四年三月,河南府的洛水上涨了七尺,冲垮了许多民房。泰州的雨水损害了庄稼。宋州的黄河在宋城县决堤。卫州的黄河在汲县决堤,冲垮了新场堤。八月,梓州的江水上涨,冲垮了阁道和营房。九月,澶州的黄河水上涨。郓州的清河、汶水上涨,冲垮了东阿县百姓的田地。复州沔阳县的湖皛水上涨,冲垮了民房和庄稼。
五年五月,颍州的颍水漫溢,冲垮了河堤和民房。徐州的白沟河水漫溢,灌进了州城。七月,复州的江水上涨,冲毁了民房,堤塘都被冲垮了。六年,河中府的黄河水上涨,冲垮了连堤,水漫入城,冲垮了七所军营和一百多区民房。鄜州、延州、宁州三地都发生了河水上涨,洪水漫入州城:鄜州冲垮了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和六十三名老幼被淹死;延州冲垮了仓库和一千六百区军民房屋;宁州冲垮了五百多步长的城墙,以及五百二十区军营和军民房屋。
七年三月,京兆府的渭水上涨,冲垮了浮桥,淹死了五十四人。四月,耀州、密州、博州、卫州、常州、润州等地雨水损害了庄稼。六月,均州的涢水、均水、汉江同时上涨,冲垮了民房,淹死的人畜很多。黄河又在临邑县决堤,汉阳军的江水上涨了五丈。七月,大名府的御河上涨,冲垮了范济口。南剑州的江水上涨,冲垮了一百四十多区居民房屋。京兆府咸阳的渭水上涨,冲垮了浮桥,淹死了五十四名工人。九月,梧州的江水上涨了三丈,灌入城内,冲垮了仓库和民房。十月,黄河在怀州武陟县决堤,损害了百姓的田地。
八年五月,黄河在滑州房村决堤,洪水径直流经澶州、濮州、曹州、济州等地,淹没了百姓的田地,冲垮了居民房屋,然后向东南流入淮河。六月,陕州的黄河水上涨,冲垮了浮桥;永定涧水也上涨,冲垮了一千多区民房和军营。河南府下了大雨,洛水上涨了五丈多,冲垮了巩县的官署、军营和几乎所有的民房。谷水、洛水、伊水、瀍水四条河流暴涨,冲垮了京城万余区的官署、军营、寺观、祠庙和民房,淹死的人数以万计。还冲垮了河清县丰饶务的仓库、军营和一百多区民房。雄州的易水上涨,冲垮了民房。鄜州的黄河水上涨,漫入城内,冲垮了四百多区官寺和民房。荆门军长林县的山洪暴发,冲垮了五十一区民房,淹死了五十六人。八月,徐州的清河上涨了十七尺,水漫溢出来,塞州三面城门都用来抵御洪水。九月,宿州的睢水上涨,淹没了六十里的民房。那年夏天和秋天,开封、浚仪、酸枣、阳武、封丘、长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县都遭受了河水泛滥的灾害。
九年七月,嘉州的江水暴涨,冲垮了官署和民房,淹死了一千多人。八月,延州的南北两条河水上涨,漫入东西两城,冲垮了官寺和民房。淄州下了大雨,孝妇河水上涨漫溢,冲垮了官寺和民田。孟州的黄河水上涨,冲垮了浮桥,损坏了民田。雅州的江水上涨了九丈,冲垮了民房。新州的江水上涨,灌入了南砦,冲垮了军营。
公元985年7月,朗江发大水,庄稼都被淹了。8月份,瀛州和莫州也发了大水,老百姓的田地受损严重。到了986年6月,寿州又遭遇了洪水。
公元988年2月,博州水灾,淹没了百姓的田地。5月份,英州的江水暴涨了五丈高,冲毁了百姓几百家的田地和房屋。7月份,磁州的漳河和滏河水位上涨,水灾连连,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公元990年6月,吉州下了很大的雨,江水暴涨,冲毁了很多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黄梅县堀口湖水位上涨,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都被冲毁了,江水涨了28尺。洪州城墙被冲垮了30段,2000多户人家的房屋被冲毁,2000多户人家被冲走。孟州的河水也上涨了。
第二年四月,京兆府和陕州的河水暴涨,冲毁了大堤和五龙祠。“二年四月,京兆府河涨,陕州河涨,坏大堤及五龙祠。”六月乙酉日,汴水在浚仪县决堤,冲毁了连堤,淹没了老百姓的田地。皇上亲自去视察,督促卫士堵塞决口。辛卯日,汴水又在宋城县决堤。博州下了很大的雨,河水暴涨,冲毁了870户人家的房屋。亳州河水泛滥,向东流,淹没了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七月,齐州明水暴涨,冲毁了黎济砦城一百多段城墙。许州沙河也泛滥了。雄州塘水泛滥,几乎所有老百姓的田地都被淹了。嘉州江水暴涨,涌入州城,毁坏了许多民房。复州的蜀江和汉江水位上涨,冲毁了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泗州招信县下了很大的雨,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淹没了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死了21个人。
八月,藤州江水上涨了十多丈,涌入州城,冲毁了官署和老百姓的田地。九月,邛州蒲江等县山洪暴发,河水暴涨,冲毁了70户人家的房屋,死了79个人。那年秋天,荆湖北路的江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大量的田地。
公元993年七月,河南府洛水暴涨,冲毁了七里桥和镇国桥;山洪暴发,河水暴涨,冲毁了丰饶务的官署和老百姓的房屋,死了240个人。十月,上津县下了很大的雨,河水泛滥,冲毁了老百姓的房屋,淹死了37个人。
公元994年六月,陇城县下了很大的雨,牛头河水上涨了20丈,淹死了许多居民和冲毁了房屋。九月,澶州河水暴涨,冲垮了北城,冲毁了几乎所有居民的房屋、官署和仓库,淹死的人很多。梓州玄武县涪河水位上涨了25尺,堵塞了下游,水倒灌进州城,冲毁了上万户官民房屋,淹死的人很多。十月,澶州河水决堤,水向西北流入御河,淹没了大名府城,知府赵昌言堵塞城门御水。
公元995年四月,也就是至道元年四月甲辰这天,京城下起了大暴雨,雷声隆隆,闪电交加,路上的积水都深达几尺。到了五月,虔州的江水暴涨,水位上涨了29尺,冲垮了城墙,城墙被冲毁的地方深达8尺,城门也被冲坏了。到了第二年六月,河南的瀍河、涧河、洛河三条河同时涨水,把镇国桥都冲垮了。七月,建州的溪水暴涨,漫入州城,冲毁了一万多间仓库和民房。郓州的河水暴涨,冲垮了四处连堤。宋州的汴河决堤,淹没了谷熟县。闰七月,陕州的河水也暴涨。这个月,广南地区的各个州都下了大暴雨。
公元998年七月,在宫里当差的侍禁、阁门祗候王寿永从彭州回来,走到凤翔府境内,遭遇山洪暴发,水势暴涨,他的家人八口全被洪水冲走了,溺水而亡。齐州的清河、黄河泛滥成灾,冲毁了很多田地和房屋。到了第二年十月,漳州山洪暴发,冲毁了一千多间民房,黄拏等十户人家的人都被洪水冲走了。公元1000年三月,梓州的江水暴涨,冲毁了很多田地。五月,黄河在郓州王陵埽决堤。七月,洋州的汉水泛滥,也有人溺水身亡。公元1001年七月,同州洿谷水淹没了夏阳县,几十人溺水身亡。公元1002年二月,雄州、霸州、瀛州、莫州、深州、沧州等州和乾宁军都遭遇洪水,冲毁了很多田地。六月,京城又下起了大暴雨,冲毁了很多房屋,有人被压死了。积水浸泡了道路,从朱雀门东到宣化门尤其严重,水都流进了惠民河,结果惠民河也涨水泛滥,淹没了军营。
公元1004年九月,宋州的汴河决堤,淹没了田地,冲毁了很多房屋。黄河在澶州横陇埽决堤。第二年六月,宁州山洪暴发,冲毁了很多民房和军营,很多人溺水身亡。公元1006年七月,应天府的汴河决堤,洪水南流到亳州,和浪宕渠汇合后,向东流入淮河。八月,青州的山洪冲毁了石桥。公元1007年六月,郑州的索水暴涨,水位高达四丈多,冲走了荥阳县四十二户人家,也有人溺水身亡。邓州的江水暴涨。南剑州山洪暴发,冲走了很多居民。七月,黄河在澶州决堤,冲毁了王八埽。八月,横州的江水暴涨,冲毁了营房。
公元1008年6月,开封府尉氏县的惠民河决堤了,洪水泛滥。
两年后的1010年7月,徐州、济州、青州、淄州等地遭遇大水。8月,凤州也发了大水,冲毁了不少民房,百姓流离失所。10月,开封附近的惠民河再次决堤,农田被淹。1011年6月,吉州和临江军沿江地区洪水泛滥,农田受灾严重。9月,黄河在河中府白浮梁村决堤。
1012年7月,洪州、江州、筠州、袁州等地江水暴涨,农田被淹,州城受损。8月,黄河在通利军决堤,大名府的御河水位上涨,两条河水汇合,冲毁了府城,农田被淹,不少人被洪水冲走,溺水而亡。9月,黄河在孟州温县决堤,苏州吴江地区也洪水泛滥,房屋倒塌。11月,楚州、泰州沿海地区遭遇潮水侵袭,农田被淹,许多人溺亡。
1013年1月,黄河在棣州聂家口决堤。7月,庆州淮安镇遭遇暴雨山洪,居民被冲走,房屋被冲毁。1014年6月,保安军地区连续降雨,河水暴涨,城墙被淹,房屋倒塌,判官赵震不幸溺亡,还有其他军民共计650多人溺水身亡。1015年6月,泗州地区水灾,农田被淹;河南府洛水水位上涨;秦州定西砦也有溺亡者。8月,黄河在澶州决堤。10月,滨州安定镇遭遇黄河水位上涨。1016年7月,坊州大雨导致河水暴涨,有人溺亡。1017年6月,秦州独孤谷水灾冲毁了长道县盐官镇的城桥、官署和民房295处,67人溺亡。7月,延州的定平、安远、塞门、栲栳四个砦遭遇山洪暴发,堤坝和城墙受损。9月,雄州、霸州交界处的河水泛滥,利州漂走了12800间栈阁。
公元1008年到1017年,这十年间,黄河多次决堤,各地水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损失惨重。
1020年6月,黄河在滑州城西南决堤,冲毁了大量的公私房屋,死亡人数众多,洪水一路流经澶州、濮州、郓州、济州、单州,最终到达徐州,与清河汇合,淹没了徐州城墙,只有四块城墙没有被淹没。第二年才修好。6月,黄河又在滑州城西北角决堤。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正月,秀州发了大水,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日子可难过了。到了十月己酉夜(公元1022年11月27日),沧州的盐山县和无棣县遭遇了海潮暴涨,好多人家房子都被冲垮了,淹死的人特别多。那一年,京东路和淮南路也遭遇了水灾,真是灾难连连啊!
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公元1032年)刚开始的时候,徐州年年都发大水。天圣三年十一月辛卯(公元1025年12月27日),襄州的汉水泛滥,冲毁了不少老百姓的田地。天圣四年六月丁亥(公元1026年7月22日),剑州和邵武军发了大水,冲垮了七千九百多间官民房屋,淹死了一百五十多人。同一个月,河南府和郑州也发了大水。十月乙酉(公元1026年11月12日),京山县山洪暴发,水流湍急,被冲走淹死的人很多,就连县令唐用之也淹死了。那一年,汴水泛滥,冲垮了陈留的堤坝,又冲垮了京城西边的贾陂,水流涌入护龙河,才勉强控制住了洪势。天圣五年三月(公元1027年),襄州、颍州、许州、汝州等地都发了大水。七月辛丑(公元1027年8月12日),泰州的盐官镇发了大水,好多老百姓都被淹死了。天圣六年七月壬子(公元1028年8月21日),江宁府以及扬州、真州、润州三州的江水暴涨,冲垮了很多官民房屋。同一个月,雄州和霸州也发了大水。八月甲戌(公元1028年9月11日),临潼县山洪暴发,淹死的人特别多。同一个月,黄河决堤,冲垮了楚王埽。天圣七年六月(公元1029年),河北地区发了大水,冲垮了澶州的浮桥。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四月壬子(公元1032年5月22日),大名府的冠氏等八个县水淹了老百姓的田地。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闰六月甲子(公元1034年8月1日),泗州的淮河和汴河水位暴涨。七月(公元1034年),澶州黄河决堤,冲垮了横陇埽。八月庚午(公元1034年9月12日),洪州分宁县山洪暴发,有两百多户人家被冲走,三百七十多人丧生。景祐三年六月(公元1036年),虔州、吉州等地连日大雨,江水暴涨,冲垮了城墙和房屋,淹死的人很多。景祐四年六月乙亥(公元1037年7月21日),杭州刮起了大风,下了大雨,江潮上涨,水位比岸高出六尺,冲垮了一千多丈长的堤坝。八月甲戌(公元1037年9月11日),越州发了大水,好多居民被冲走淹死。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州从正月就开始下雨,一直下到四月才停,溪水暴涨,涌入州城,冲垮了很多民房,淹死的人特别多。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九月甲寅(公元1040年10月20日),滑州黄河泛滥,冲垮了很多民房。
公元1041年三月,汴河堵塞了,水流不通。到了公元1046年六月乙亥日,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堤了。那一个月,一直下着大雨。七月癸丑日,卫州下了特大暴雨,军队都四处逃散,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那一年,河北地区也发了大水。
公元1049年二月甲戌日,河北的黄河和御河决堤了,水都灌进了乾宁军。黄河沿岸好几年都遭受水灾。第二年,镇定府又发了大水,边境地区受灾尤其严重。公元1051年七月辛酉日,黄河在馆陶县郭固口决堤。八月,汴河断流了。公元1052年八月,鄜州发了大水,冲毁了大量的军民房屋。
公元1059年六月,开封府地区以及京东西路、河北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损坏了百姓的农田。从五月开始,大雨就没停过,水都漫到了安上门,城门都被冲坏了,冲毁了数万间官民房屋,城里只能用绳索搭桥让百姓过河。七月,京东西路、荆湖北路也发生了水灾。淮河从夏天到秋天一直暴涨,把泗州城都围住了。那一年,各地江河都泛滥决堤,河北地区尤其严重,很多人流离失所。公元1060年七月,京、索、广济河水位上涨,淹没了百姓的农田。公元1062年七月,苏、湖二州发生了水灾。公元1063年七月乙酉日,泗州淮河水位上涨。公元1064年六月,代州下了暴雨,山洪暴发,冲进了城里。七月,窦州山洪冲毁了城墙。黄河在北京第五埽决堤了。
公元1064年,庆州、许州、蔡州、颍州、唐州、泗州、濠州、楚州、庐州、寿州、杭州、宣州、鄂州、洪州、施州、渝州、光化军都发了水灾。九月,陈州也发生了水灾。公元1065年八月庚寅日,京城下了特大暴雨,地上涌出水来,冲毁了无数官民房屋,冲走了无数的人和牲畜。那天,上朝崇政殿,除了宰相,朝中大臣也就来了十几个。皇上下令打开西华门泄洪,结果水流湍急,殿前侍卫的房屋都被冲垮了,很多人和牲畜被淹死,朝廷还专门为一千五百八十个无主尸体办理了葬礼。
1068年秋天,霸州那边的水涨得厉害,保定府发了大水,庄稼全毁了,好多官府和老百姓的房子、城墙都被冲坏了,好多人都被淹死了。黄河在恩州、冀州决堤,也淹死了不少人。
第二年,也就是1069年八月,黄河在沧州饶安决堤,淹死了很多人,县政府不得不搬到张为村去了。泉州那边下了很大的雨,还起了很大的风,海水和河水一起涨,到处都是水,田地里的庄稼全泡了,官府和老百姓的房子也被冲坏了。
1071年八月,金州发了大水,城墙都垮了,官府和老百姓的房子都被冲坏了。1074年六月,熙州下了特大暴雨,洮河的水都漫出来了。1075年四月,潭州、衡州、邵州、道州等地江水暴涨,冲毁了大量的官府和民间的房屋。
1076年七月,太原府汾河因为夏天和秋天的雨水太多,水位暴涨。十月,海阳县和潮阳县的海水涨潮淹没了好多房子,也淹死了不少人。1077年七月,黄河在曹村下游决堤,澶渊河断流了,河南地区的人不得不搬家,水又往东流,汇入梁山和张泽泺,一共冲毁了45个郡县,几万个官府和老百姓的房子,还有三十万顷的田地都被毁了。洺州的漳河决堤,水都灌进城里去了。那场大雨,二丈河和阳河的水涨得又急又猛,南仓都被冲坏了,好多人都被淹死了。沧州和卫州那边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河水暴涨,冲坏了许多房子,庄稼也都被毁了。
北宋元丰元年,章丘那边的河水发了大洪水,冲垮了不少老百姓和官府的房子,城墙也受损,好多人被淹死了。舒州那边也是,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淹了官府和百姓的房子,庄稼也毁了,不少人遇难。
四年四月,澶州临河县的小吴河决堤,往北猛冲,淹死了不少人。五月,淮河水位暴涨。五年秋天,阳武和原武两县的河堤决口,田地和房屋都被冲毁了。七年六月,青田县发了大水,庄稼损失惨重。七月,河北东西路都发大水,北京馆陶也发大水,河水漫进府城,冲垮了官府和百姓的房子。八月,赵州、邢州、洺州、磁州、相州等地河水泛滥,城墙和军营都被冲坏了。那一年,相州的漳河决堤,临漳县好多人被淹死。怀州的黄河和沁河水位暴涨,下大雨,庄稼受损,房屋和城墙都被冲坏了。磁州各县镇,夏秋两季漳河和滏河水位暴涨。临漳县斛律口决堤,冲垮了官府和百姓的房子,庄稼受损,不少居民受灾。
元祐四年,夏天和秋天一直下雨,河流水位上涨。八年,从四月一直下到八月,白天黑夜不停地下,京畿地区、京东路、淮南路、河北路等地都发了大水。皇帝下令开放京师的宫观五天,各地州县的官员都要祈祷,宰相吕大防还因此担责。
绍圣元年七月,京畿地区久雨不停,曹州、濮州、陈州、蔡州等地都发了大水,庄稼受灾。
元符元年,河北、京东等路发了大水。二年六月,久雨不停,陕西、京西、河北大水,河水泛滥,冲走了很多人,冲垮了很多房屋。那一年,两浙的苏州、湖州、秀州等地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
大观元年夏天,京畿地区发了大水。皇帝下令工部都水监疏通河道,一直疏通到八角镇。河北、京西河水泛滥,冲走了很多百姓。十月,苏、湖地区也发了水灾。二年秋天,黄河决堤,淹没了邢州钜鹿县。三年七月,阶州久雨不停,江水暴涨。四年夏天,邓州发了大水,淹没了顺阳县。
政和五年六月,江宁府、太平州、宣州发了水灾。八月,苏、湖、常、秀等州也发了水灾。七年,瀛州、沧州河堤决口,沧州城没被淹没的只有三处,死了百万人以上。
重和元年夏天,长江、淮河、荆州、浙江一带都发大水,好多老百姓流离失所,淹死的也很多,朝廷就派人去救济灾民。结果运送物资的官员任谅因为没及时上报泗州官府房屋倒塌的情况,还私自占用民房,被停职了。
宣和元年五月,下大雨,水位一下子涨了十多丈高,都冲进城里来了!从西北的牟驼冈一直到万胜门外马监,沿途的居民都被淹没了。几天前,城里的井水都浑浊了,连宣和殿后面的井水都溢出来了,这都是水灾的预兆啊! 等到水灾真的来了,皇帝下令让都水使者在西城破开索河的堤坝,想把水排出去,结果城南居民的坟墓都被淹了,连皇帝亲耕的田地也都被毁了。水势太猛了,直接冲到安上门、南薰门,城里被围困了半个月!后来水冲进了汴河,汴河都快溢出来了,没办法,只能赶紧招募人手,在城北破开河道,把水引到五丈河,再流到梁山泺,这才平息了水灾。十一月,东南各州县又发生了水灾。四年十二月戊戌这天,皇帝下诏说:“听说德州收留了不少从山东和西边逃难来的百姓,德州的救济措施做得不错,让德州上报,朝廷要嘉奖他们。其他地方要是遇到流民,不及时救济的,就按律处罚!”
六年秋天,京城一直下大雨。河北、山东东部、两浙地区都发了水灾,好多老百姓都逃荒去了。
建炎二年春天,东南各郡国又发大水。
绍兴二年闰月的时候,徽州和严州发了大水,庄稼都遭了殃。三年七月丙子日,泉州下了三天大雨,水灾冲毁了城墙房屋。五年秋天,西川的郡国也发了大水。六年冬天,饶州的大雨冲垮了四百多丈的城墙。
十四年五月丙寅日,婺州发了大水。乙丑日,兰溪县被洪水淹没了县城和集市,丙寅日半夜,洪水突然暴涨,死了上万的人。十六年,潼川府东面和南面的江水泛滥,水涌进了城里,淹没了百姓的房屋。十八年八月,绍兴府、明州、婺州都发了大水。二十二年,淮甸地区发了大水。二十三年,金堂县发了大水,潼川府的江水泛滥,淹没了城内外百姓的房屋。宣州发了大水,洪水一直蔓延到太平州。七月,光泽县下了一场暴雨,溪流突然暴涨,平地水位高出十多丈,来不及躲避的人都淹死了,这场大水半个时辰就退下去了。
二十七年,镇江、建康、绍兴府、真州、太平州、池州、江州、洪州、鄂州、汉阳军都发了大水。二十八年六月丙申日,兴州、利州和安州下了暴雨,洪水冲毁了百姓的房屋和桥梁栈道,死的人非常多。九月,江东、淮南好几个郡都发了大水。浙东、浙西沿江沿海的郡县遭遇了大风大雨,平江府、绍兴府、湖州、常州、秀州、润州受灾最为严重。
二十九年七月戊戌日,福州城被洪水淹没,闽县、侯官县、怀安县的田地房屋被冲毁,但是当地官员却没上报,结果管辖那里的官员樊光远被降职处罚了。三十年五月辛卯夜,于潜县、临安县、安吉县三县的山洪暴发,冲毁了百姓的房屋和庄稼,淹死的人很多。三十一年八月,建始县发了大水,冲毁了百姓的房屋,死的人也很多。三十二年四月,淮河泛滥了几百里,冲走了百姓的田地房屋,死的人更多。六月,浙西的郡县山洪暴发,冲走了百姓的房屋,冲毁了田地,翻覆了船只。
1165年8月,浙江东部和西部的很多县城遭遇了大风大雨,绍兴、平江府、湖州和崇德县受灾尤其严重。 这简直是灾难啊,风刮得厉害,雨下得也凶,好多地方都遭殃了。
过了几个月,到了1166年7月,平江府、镇江、建康府、宁国府、湖州、常州、秀州、池州、太平州、庐州、光州、江阴、广德、寿春、无为军和淮东郡,这些地方都发大水了!城里都被淹了,房子、田地、军营都被冲坏了。 想想看,那场面得多惨!到处都是水,房子都倒了,田地全泡了,连军队驻扎的地方都被淹了。 人们只能划着船在城里走,好多天都这样,淹死的人太多了,真是太惨了!
过了一个月,阴雨天气一直持续,雨下个不停,水灾越来越严重,淮东地区都出现了流民。 唉,雨一直下,水灾更严重了,淮东那边都有人没家可回了,成了流民。
乾道元年六月,常州和湖州发大水,田地都被淹了。哎,这水灾来得真猛!
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刮起了特大风,海水倒灌,把老百姓的房子、盐场、龙朔寺都冲毁了,好多船都翻了,死了两万多人,江边还漂着七千多具尸体,想想都后怕!
乾道三年六月,庐州、舒州、蕲州也发大水,庄稼全被淹了,人畜都被冲走了。七月己酉,临安府天目山突然暴发山洪,冲垮了临安县五个乡镇,二百八十多户人家没了房子,好多人都被淹死了,太惨了!八月,湖州、秀州、上虞县也发大水,田地房屋都被冲毁了。一直到九月水才退,那时候庄稼都烂掉了。整个江东地区水灾严重,江西各郡也发大水,隆兴府四个县受灾最严重。
乾道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发大水,城墙被冲垮了三百多丈,老百姓的房子、牲畜都被冲走了,庄稼也全毁了。诸暨县也发大水,庄稼颗粒无收。江宁、建康府也发大水。这一年,饶州、信州也遭遇了水灾,真是灾难连连啊!
乾道五年七月丁巳,建宁府瑞应场的大漈山、山枣山等山暴发山洪,冲毁了民房,淹死的人特别多。这一年夏秋两季,温州、台州连续三次遭遇特大风暴雨,海水倒灌,冲毁民房,庄稼被淹,牲畜被淹死的情况非常严重,黄岩县受灾最重,郡守王之望和陈岩肖竟然没上报,都被罢免了,真是失职!
乾道六年五月,平江府、建康府、宁国府、温州、湖州、秀州、太平州、广德军以及江西各郡都发大水,江东一些城市水深都有一丈多,房屋被冲走,田地被淹,堤坝被冲垮,好多人都逃荒去了,这场景想想都可怕!
乾道八年五月,赣州、南安军暴发山洪,隆兴府、吉州、筠州、临江军也都下了很大的雨,房屋被冲毁,城墙被冲垮,田地被淹,庄稼被毁。六月壬寅,四川各郡县也下了很大的雨,嘉州、眉州、邛州、蜀州、永康军以及金堂县受灾最为严重,房屋被冲毁,田地被淹。
乾道九年五月戊午,建康府、隆兴府、严州、吉州、饶州、信州、池州、太平州、广德军都发大水,房屋被冲毁,堤坝被冲垮,田地被淹,分水县被沙土掩埋了四百多亩地,好多采石工人都渡江逃难去了。六月,湖北各郡县也发大水,这水灾真是没完没了!
淳熙元年(1174年)七月,钱塘江来了场大风大浪,把临安府的江堤冲垮了一千六百六十多丈,六百多户人家被冲得无家可归,仁和县靠近江边的两个乡镇的田地也被毁了。想想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啊!
三年(1176年)八月,台州遭遇了特大风雨,一直到第二天,海浪和溪流汇聚成洪水,冲垮了江岸,房屋倒塌,淹死的人特别多。癸未年(1176年),行都(临安)下起了大暴雨,德胜桥、江涨桥、北新桥三座桥都被冲坏了,钱塘、余杭、仁和县的田地被淹,洪水还流进了湖州和秀州,庄稼颗粒无收。浙江东西两路,江东的很多郡县都遭了水灾,其中婺州、会稽的嵊县、广德军的建平县受灾尤其严重。
四年(1177年)五月,建宁府、福州、南剑州下了大暴雨,一直持续到壬寅日(1177年5月10日),好几千户人家的房子都被冲垮了。己亥夜(1177年5月8日),钱塘江的潮水暴涨,冲垮了临安府八十多丈的堤坝;第二天,又冲垮了一百多丈。明州沿海地区刮起了大风,海浪冲垮了定海县两千五百多丈的堤坝,鄞县的堤坝更是垮了五千一百多丈,田地都被淹没了。九月,又是大风雨加海浪,钱塘县的堤坝被冲垮了三百多丈;余姚县四十多人被淹死,堤坝垮了两千五百六十多丈;上虞县的堤坝、梁湖堰和运河的河岸都被冲毁了;定海县和鄞县的堤坝也再次遭到破坏,损失惨重。
五年(1178年)六月,古田县发大水,冲垮了很多民房,连县城里的市桥都被冲坏了。闰月,阶州发了洪水,城墙都被冲垮了。乙巳日(1178年8月2日),兴化军、福清县和海口镇遭遇洪水,民房、官署、仓库都被冲毁,淹死的人也很多。六年(1179年)夏天,衢州发了水灾;秋天,宁国府、温州、台州、湖州、秀州、太平州都发了水灾,田地被淹,乐清县一百多人被淹死。
七年(1180年)五月,分宜县发大水,田地被淹,庄稼受损。八年(1181年)五月,严州发大水,一万九千五百四十多户人家被淹,六百八十多个住宅区被冲毁。绍兴府也发大水,五个县有八万三千多户人家被淹,田地里的庄稼全烂了;渔浦的堤坝垮了五百多丈,新林的堤坝和运河也被冲毁了。这一年,徽州和江州也发了水灾。十年(1183年)五月,信州发大水,水都漫进了城里,房屋和街市都被淹了。襄阳府也发大水,房屋被冲垮,到处都是空荡荡的。江东、浙东好几个郡县也都发了水灾。八月,雷州刮起了大风,激起了巨大的海浪,沿海的房屋都被淹没了,死了很多人。九月,福州、漳州下了大暴雨,洪水突然暴涨,长溪县、宁德县沿海的村庄、房屋、船只都被冲进了海里,漳州城一半都被淹了,八百九十多户人家受灾。丁卯日(1183年9月28日),吉州龙泉县发大水,房屋被冲垮,田地被淹,淹死的人很多。
十一年(1184年)四月,和州发大水,房屋被淹,田地被毁。五月,阶州白江水暴涨,冲垮了堤坝和城墙,很多房屋、住宅区、祠堂、寺庙都被淹了。建康府、太平州也发了水灾。六月,处州龙泉县下了大暴雨,房屋被淹,梁柱被冲垮,田地被淹,庄稼受损。七月,明州下了大暴雨,山洪暴发,淹没了集市,房屋倒塌,船只倾覆,死了很多人。十二年(1185年)六月,婺州和富阳县都发了水灾,房屋被淹,田地受损。八月,安吉县枣园村突发大水,房屋、寺庙被冲垮,田地几乎全部被毁,一千多人被淹死,郡守刘藻却没上报,结果被罢免了。这一年,鄂州从夏天到冬天,房屋一直被水淹着。九月,台州也发了水灾。十四年(1187年)三月,汀州发大水,一百多户人家、六十多个军营被冲毁。
十五年(1188年)五月,淮甸下了大暴雨,淮水暴涨,庐州、濠州、楚州、无为、安丰、高邮、盱眙等地房屋和庄稼都被冲毁,庐州城墙也倒塌了。荆江水位上涨,鄂州发大水,三千多座军民住宅被冲毁。江陵、常德、德安府、复州、岳州、澧州、汉阳军都发了水灾。戊午日(1188年5月29日),祁门县群山暴雨汇聚成洪水,田地、房屋、坟墓、桑树、人畜都被冲毁,漂浮的尸体很多,浮梁县也受灾。六月,建宁府、隆兴府、袁州、抚州、临江军都发了水灾,房屋被冲毁。七月,黄岩县水灾毁坏田地。番昜湖水位上涨,淹没了番昜县的房屋和庄稼,很多人流离失所。十六年(1189年)四月,绍兴府新昌县山洪暴发,庄稼被淹,田地被毁,房屋被冲垮。五月,沅州、靖州山洪暴发,洪水一直流到辰州,常德府城被淹了一丈五尺,房屋被冲毁。汀州发大水,一千五百多户人家被淹,三千人被淹死。分宜县也发了水灾。丁巳日(1189年5月28日),阶州白江水暴涨,淹没了城里的房屋。六月,镇江府下了五天大暴雨,三千多座军民住宅被淹。辛卯日(1189年6月10日),潼川府东南两条江水暴涨,冲垮了堤坝,毁坏了桥梁,淹没了房屋,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县的田地和房屋都被淹了。
绍熙二年三月,宁化县发了大水,好多房子和田地都被冲走了,死了二十多个人。五月戊申日,建宁州也发大水;己酉日,福州也发大水,城里好多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淹了,怀安县和候官县有一千三百多户人家被冲得无家可归,古田县和闽清县的田地和房子也都被冲坏了。庚午日,利州东江水涨,冲毁了堤坝、田地和房屋。辛未日,潼川府东江和南江水都涨了;六月戊寅日,又涨了一次,好多堤坝和桥都被冲坏了,水都冲进城里了,淹了七百四十多户人家的房子,郪县、涪县、射洪县、通泉县好几千亩田地都被淹成了江。七月癸亥日,嘉陵江暴涨,兴州的城门、监狱和官府十七处地方都被冲垮了,三千四百九十多户老百姓的房子被冲走了,潼川府、崇庆府、绵州、果州、合州、金州、龙州、汉州、怀安军、石泉军、大安军鱼关这些地方都发大水了。那时候上游西蕃界古松州江水也暴涨,龙州五百多个桥阁都被冲坏了,江油县淹死的人特别多。
三年五月壬辰日,常德府下大雨,淹了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子。乙未日,潼川府东江和南江水又涨了,过了六天又涨了一次,城外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淹了,人都逃到山上去了。己亥日,池州连着几天下大雨,青阳县山洪暴发,冲走了田地和房子,淹死的人很多,几乎找不到一个活口;贵池县也发大水了。庚子日,泾县下大雨,堤坝被冲坏了,县衙和好多房子都被冲垮了。六月辛丑日,建平县发大水,堤坝被冲坏,水冲进了城里,淹了很多老百姓的房子。甲戌日,祁门县也发大水。七月壬申日,天台县和仙居县连着几天下大雨,五百六十多户人家的房子被冲走了,田地也被毁了,庄稼也受损了。襄阳府和江陵府下大雨,汉江水涨,堤坝被冲坏了,好多老百姓的房子被冲垮了,田地和庄稼都被淹了十多天,复州和荆门军也发了大水。镇江府三个县也发大水,庄稼受损严重。
四年四月,上高县发大水,淹了两百多户人家。五月壬申日和癸酉日,奉新县下大雷雨,发大水,八百二十多户人家被淹了。五月辛未日和丙子日,镇江府下大雨,淹了六千多个营垒。戊寅日,安丰军发了大水,水深三丈多,冲走了田地和房子,丝和麦子全都被淹没了。这个月,诸暨、萧山、宣城、宁国县都发了大水,田地和庄稼都被毁了。广德军所属的县也因为水灾庄稼受损。筠州发大水,淹了老百姓的房子。戊寅日,进贤县发大水,一百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子被冲垮了。六月丙申日,兴国军发大水,池口镇和大冶县好多老百姓的房子被冲走了,还有人被淹死了。戊戌日,靖安县发大水,三百二十多户人家被冲走了。这年夏天,江州、赣州、江陵府也发了大水。七月乙酉日,丰城县发大水;壬午日,临江军发大水,都冲垮了很多老百姓的房子。丁亥日,新淦县有两千三百多户人家被淹了。八月辛丑日,隆兴府发大水,一千二百七十多户人家被冲垮了。吉州发大水,好多老百姓的房子和泰和县的官府都被冲走了。从夏天到秋天,江西九个州三十七个县都发了大水。这年,兴化军刮大风,激起了海浪,冲走了很多田地和房子。
五年五月辛未日,石埭县、贵池县、泾县都发了大水,冲垮了很多房子,淹死的人很多。这个月,泰州也发了大水。七月壬申日,慈溪县发大水,冲走了老百姓的房子,冲垮了田地,庄稼受损,好多人都被淹死了。乙亥日,会稽县、山阴县、萧山县、余姚县、上虞县刮大风,激起了海浪,冲坏了堤坝,田地和庄稼受损。八月辛丑日,钱塘县、临安县、新城县、富阳县、于潜县下大雨,余杭县尤其严重,冲走了很多田地和房子,淹死的人数不清。安吉县发大水,水深一丈多。平江府、镇江府、宁国府、明州、台州、温州、严州、常州、江阴军都发了大水。这年秋天,武陵县江水暴涨,冲垮了很多田地和房子。
庆元元年六月壬申那一天,台州和它下面的县城,遭遇了特大暴风雨,山洪和海啸一起爆发,冲垮淹没了无数的田地和房屋,死的人多得塞满了河道,尸体漂浮了十多天才逐渐散去。到了七月甲寅,黄岩县的情况更严重。当时负责赈灾的常平使者莫漳,因为救灾不力,被免职了。七月,临安府也发了大水。第二年秋天,浙江东部各郡县又遭遇了大水灾。庆元三年九月,绍兴府和它下面的县城,还有二婺州下面的县城,都遭受了水灾,农作物被毁。庆元五年秋天,台州、温州、衢州、婺州都发了大水,冲垮了老百姓的房屋,很多人被淹死。衢州知州张经因为隐瞒灾情,吝啬救济,被罢免了官职。庆元六年五月,建宁府、严州、衢州、婺州、饶州、信州、徽州、南剑州,以及江西的很多郡县都发了大水,从庚午日一直到甲戌日,持续好几天,冲垮了无数的民房,农作物也严重受损。
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县发了大水,冲垮了田地房屋,毁坏了庄稼,许多百姓被淹死。建安县有一百二十多间军民房屋被冲毁,山体滑坡,压垮了七十七户人家的房屋,被淹死或压死的人有六十多。丁未日,长溪县有两百八十多户人家的房屋被冲毁。古田县冲毁的官府和民房很多,淹死的人有二百七十个。剑浦县被冲垮的房屋有两百五十多间,死的人也很多。嘉泰三年四月,江南地区的许多郡县也遭受了水灾,庄稼被毁。
开禧元年九月丙戌,汉水和淮水泛滥成灾,荆州、襄阳以及淮东地区的郡县都发了大水,楚州、盱眙的情况尤其严重,冲毁了民房,毁坏了庄稼。开禧二年五月庚寅,东阳县发了特大洪水,一千七百三十多处山体在同一天崩塌,引发洪水,冲毁了五百四十多个村庄,淹没了二万多亩田地,淹死的人非常多。开禧三年,江浙淮河流域的郡县都遭受了水灾,鄂州、汉阳的情况尤其严重。
嘉定二年五月,连州发大水,冲垮了城墙一百多丈,官府、学校、民房都被淹了,田地和村庄受损严重。六月,西和州也发大水,县衙和仓库都被淹了。同一天,昭化县发大水,县衙被淹,民房被冲走。成州发大水,水淹城内,城墙房屋倒塌。同谷县、遂宁府、阆州也都发大水。七月,台州狂风暴雨,海浪滔天,有两千二百八十多户人家被冲毁,淹死的人更多。
三年四月,新城县发大水。五月,严州、衢州、婺州、徽州、富阳、余杭、盐官、新城、诸暨、淳安等地暴雨成灾,淹死很多人,田地房屋、城镇都被冲毁,庄稼全烂了。行都(临安)也发大水,五千三百多户人家房屋被淹,城外军营一半被淹,西湖水位暴涨。四年七月,慈溪县发大水,田地房屋被冲毁,很多人被淹死。八月,山阴县海堤决堤,冲毁了数十里的田地,损失土地十万亩。五年五月,严州发大水。六月,台州、建德、诸暨、会稽县发大水,田地房屋被冲毁。
六年六月,淳安县山洪暴发,清泉寺被冲毁,一百八十里范围内的田地房屋被冲走,淹死的人数不清,大树都被冲走了。同一天,于潜县发大水。第二天,诸暨县狂风暴雨,山洪暴发,十个乡的田地房屋被冲毁,淹死的人很多。钱塘县、临安、余杭、于潜、安吉县也都发大水。九年五月,行都(临安)以及绍兴府、严州、衢州、婺州、台州、处州、信州、饶州、福州、漳州、泉州、兴化军等地发大水,田地房屋被冲毁,庄稼受损严重。十年冬天,浙江沿海发生大潮,房屋倒塌,船只倾覆,淹死很多人。蜀州、汉州两地江水淹没城郭。
十一年六月,武康、吉安县发大水,官府、民房被冲毁,庄稼受损,人和牲畜死亡很多。十二年,盐官县海堤溃决,海水倒灌,冲毁了三十多里的平原,甚至冲到了县衙。庐州的港口和码头以及上下管、黄湾冈等地都被冲毁。蜀山被淹没入海,村庄田地损失了一半,四个郡的田地受损。过了六年才恢复平静。十四年,建康府发大水。十五年七月,萧山县发大水。当时连日大雨,衢州、婺州、徽州、严州的洪水与江水汇合,冲毁田地房屋,庄稼受损严重。
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荆蜀等地的郡县都发大水,平江府、湖州、常州、秀州、池州、鄂州、楚州、太平州、广德军受灾最为严重,房屋被冲毁,庄稼受损,城墙堤防被冲垮,淹死很多人。鄂州江河水位暴涨,城市被淹没,水位持续几个月才退去。那年秋天,江水泛滥,冲毁民房。余杭、钱塘、仁和县发大水。福州、漳州、泉州、兴化军庄稼损失十五六成。十七年五月,福建发大水,水口镇的房屋全部被冲毁,候官县甘蔗砦数百户人家被冲走,很多人被淹死;建宁府平政桥被冲毁,洪水冲进城内;南剑州的郡衙、城楼、监狱、官府被冲毁,城墙倒塌,躲在楼上避水的百姓全部遇难。同一年,建昌军发大水,只有三块城墙没有被淹没,房屋被冲毁,官府、城墙、桥梁被冲毁,庄稼受损严重。
绍定二年,天台、仙居两地发了大水。四年后,长江沿岸也遭了水灾。哎,这几年老天爷不太给力啊!
端平三年三月辛酉那天,蕲州下暴雨,把老百姓的房子都冲坏了。那一年,英德府、昭州,还有襄阳、汉江流域,都发了大水,真是灾难连连啊!
嘉熙元年,饶州、信州发了水灾;二年后,浙江也泛滥成灾。唉,这水灾一波接一波的,让人受不了!
淳祐二年,绍兴府、处州、婺州都遭了水灾。七年,福建发大水;十年,严州发大水;十一年八月甲辰,汀州山洪暴发,冲毁了民房,淹死了很多人。九月,江陵也发大水。那一年,江浙地区多地受灾,饶州也遭了殃。十二年六月,建宁府、严州、衢州、婺州、信州、台州、处州、南剑州、邵武军等地都发了大水,水漫城墙,冲毁房屋,死的人数以万计,真是惨不忍睹!
宝祐元年七月,温州、台州、处州、信州、饶州又发了大水,这水灾真是没完没了!
开庆元年五月己未,婺州发大水,冲毁了民房。那一年,滁州、严州也发了水灾。
景定二年,浙东地区发了水灾。
咸淳六年五月,下了场大暴雨。七年五月甲申,诸暨县发了大水,冲毁了房屋。同一个月,重庆府长江水三次泛滥,冲毁了城墙和楼橹。十年三月,庐州发大水;四月,绍兴府下了场大暴雨;八月,临安府发大水,安吉、武康两县也受灾。这水灾,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滑州黎阳县的河水清澈见底了。
端拱元年二月,澶州、濮州两地河水清澈了,长达二百多里。
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丁酉,陕西的河水清澈了。十二月乙巳,河水再次清澈,在汾水汇合处,水清得如同汾水一般。
元丰四年十月,环州的河水变得甘甜了。
大观元年八月,乾宁军的河水清澈了。二年十二月,陕州河水清澈,从同州韩城县、郃阳县一直清澈到一百多里外,一直到春天都没变。从那时起直到政和、宣和年间,各地多次奏报河水清澈,朝廷就派郎官去祭祀,宰相等官员率领百官上表祝贺,年年如此。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蔡州汝阳凤原乡出现了甘泉,有病的人喝了都痊愈了。八年十一月,通州军报告说汶山脚下出现了甘泉,有病的人喝了都痊愈了。
熙宁元年五月,京师开化坊出现了甘泉。
政和五年正月,河阳台观出现了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