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是开封浚仪人。他一开始在周世宗手下做事,后来被安排到他身边当差。广顺年间,他一路升迁,做到亲卫都虞侯。跟着周世宗去打晋国,在高平遇到敌人,他奋勇作战,升职为亲卫左第一军都校。战争结束后,他又升任铁骑左右都校。
后来又跟着去打淮南,他当先锋,攻下了六合、涡口,最后拿下扬州。因为战功,他被任命为嘉州防御使,还兼任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之后又参加了关南的战役,担任陆路副都部署,因为战功升任殿前都虞侯,接着又升任都指挥使,并兼任洪州防御使。等到恭帝登基,石守信又加领义成军节度使。
宋太祖登基后,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之后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李筠叛乱,石守信和高怀德率领前军去讨伐,在长平打败了李筠的军队,斩首三千。又在泽州打败了李筠的三万大军,俘获了伪河阳节度使范守图,还有投降的太原援军几千人,全部都被杀了。泽州、潞州平定后,因为他的功劳,被加封为同平章事。
李重进在扬州叛乱,朝廷任命石守信为行营都部署,还让他兼任扬州行府事。宋太祖亲自带兵到扬州大仪驻扎,石守信赶紧派人报告说:“扬州城马上就要破了,皇上您赶紧来,咱们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太祖皇帝立刻赶到,果然攻克了扬州城。建隆二年,石守信调任郓州,还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朝廷还赏赐给他郓州一套宅子。
乾德年间,皇上有一天晚上上朝后,和石守信他们一起喝酒。酒喝多了,皇上说:“我可不是你们这些臣子能比的,但是我当了皇帝,却不如当节度使自在,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石守信他们赶紧低头说:“现在您的皇位是老天爷安排的,谁还敢有二心啊?皇上您怎么这么说呢?”皇上说:“谁不想富贵呢?一旦有人给你穿上黄袍让你当皇帝,就算你不想当,又能怎么样呢?”石守信他们谢恩说:“我们愚笨,想不出这些,全靠皇上您开恩。”皇上说:“人生就像马儿跑过缝隙一样快,不如多攒点钱,多买些田地房产留给子孙,找些歌女舞女享享清福。君臣之间没有猜忌,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他们谢恩说:“皇上您能想到这些,真是恩同再造啊!”第二天,石守信他们都称病,请求解除兵权,皇上答应了,都给他们安排了散官,让他们回家养老,赏赐也很丰厚。
后来,太祖想让符彦卿管军队,赵普多次劝谏,说符彦卿的名声地位已经很高了,不能再给他兵权,太祖不同意。圣旨已经发出去了,赵普又心里担忧,太祖主动问他:“是不是符彦卿的事?”赵普说:“不是。”然后奏报了其他事情。事情办完后,赵普把符彦卿的圣旨又拿了出来,太祖问:“怎么回事?这圣旨怎么还在你那里?”赵普说:“我借口要处理一些细节,就把圣旨留下了。希望陛下您仔细考虑利弊,别后悔。”太祖说:“你为什么老是怀疑符彦卿?我对符彦卿很好,他怎么会背叛我呢?”赵普说:“陛下您怎么就能保证不会像周世宗那样呢?”太祖沉默了,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开宝六年秋天,石守信被加封为兼侍中。太平兴国初年,又被加封为兼中书令。太平兴国二年,拜中书令,担任河南尹,兼任西京留守。太平兴国三年,加封检校太师。太平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征讨范阳,因为督促前军时违反了纪律,被降职为崇信军节度使,仍然兼任中书令,不久后被晋封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七年,调任陈州节度使,仍然担任中书令。太平兴国九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追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
宁信这个人啊,当过好几个节度使,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聚敛钱财,攒下了巨额财富。他还特别信佛,在西京建了一座崇德寺,强迫老百姓搬运瓦木,压榨得很厉害,工钱还不给,老百姓苦不堪言。他有两个儿子,叫保兴和保吉。
保兴,字光裔,本来叫保正,太祖皇帝觉得“兴守”更有意义,就给他改了名字。建隆初年,他才十四岁,就凭借父亲的功劳当上了供奉官。第二年,又升迁为尚食副使。太祖皇帝曾经召集功臣的子弟询问时事,保兴年纪最小,回答却条理清晰,太祖皇帝很欣赏他,就让他当了如京使。开宝年间,他做了顺州刺史。太宗皇帝征讨河东时,保兴担任了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他又出任高阳关监军。他父亲去世后,他又被起复,做了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年,契丹人骚扰边境,他和戴兴、杨守一一起在澶州前线驻守。
李继迁造反,保兴被调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有一次,他巡查罨子砦和黑水河附近,走到山谷里,夏军知道了他的行踪,就带了几千骑兵占据险要地势,渡河来挑战。保兴手下不到两千人,他就把轻装步兵埋伏在河边,等夏军渡河过半,突然发起攻击,斩杀了一百多敌人,还追击了几十里。皇上为此下诏表彰了他。
端拱年间,他担任平戎军节度使,后来调到莫州,不久又做了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他被正式任命为蕲州团练使,又担任永兴军钤辖,之后又改任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他调任延州都巡检使,兼管州里的事务,后来又升任本路副都部署,和范重召等人一起五路大军讨伐叛贼。有一支叫岌伽罗腻的部落率众来抵抗,保兴挑选了几百名敢死之士,夜袭敌营,全歼了敌人。从此,吴移、越移等部落都投降了。 回军途中,在乌、白池,叛军又摆开阵势阻拦。保兴率领军队冲进敌阵,结果战马中箭,他毫不犹豫地跳下马,拉满弓箭,换了匹马继续冲锋陷阵,边打边走,打了三天四十二仗,敌人终于退走了。
公元999年,保兴担任威虏军的领导。碰上西夏人来打劫,保兴想从军营的钱库里拿出几万贯钱分给士兵们,负责钱库的人死活不同意。保兴说:“城池现在这么危险,哪有时间慢慢算账?事情结束后,就算我私自动用钱款,我也愿意拿我的全部家产来赔偿。” 西夏人撤兵后,这件事就上报朝廷了,宋真宗皇帝知道后,既没追究责任,也没说什么。
三年后,保兴升职,当上了棣州的防御使。后来又调到邢州,再调到澶州。他在地方上当官,刑罚比较严厉,每次打人,都让人慢慢地打,要好一会儿才能打完。五年后,他因为生病请求回京,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他留下一个儿子,叫元孙。
保兴家里原本非常有钱,积攒了巨额财富,结果都被他的弟弟保从的儿子给败光了。
保吉,字祐之,一开始是靠关系进了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这个职位。公元971年,他被皇帝召见,皇上赏赐了他衣服、玉带、金鞍和马匹。后来,他娶了宋太祖的二女儿延庆公主,被封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不久又担任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期,他升任本州防御使。五年后,因为派自己的手下私自在秦州、陇州一带买竹木,违反了朝廷的规定,被王仁赡揭发出来,被罚了一季的俸禄。七年后,他调任朔州观察使。后来因为守城失职被免职,之后又重新启用,担任威塞军节度使。公元996年,他出任河阳知府。997年,他被召回朝廷,再次被任命为大名府知府兼兵马都部署,之后又接连调任横海、安国两个镇的节度使。
宋真宗当了皇帝后,提升保吉的官职,让他当上了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使。后来皇帝北巡,任命保吉为河北各路行营都部署,驻扎在定州。景德年间,保吉又升任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冬天,皇帝到澶渊,让保吉和李继隆分别担任驾前东西两面的军队部署,驻扎在城北门外。当时,几万辽军突然杀到城下,保吉连马都没骑就冲上去迎战,把辽军打退了。没多久,辽军就来求和,双方在行宫后苑举行宴会射箭。皇帝对李继隆等人说:“自古以来,北方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如今他们害怕我们的威势,愿意讲和,从而能够停止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保吉接着说:“我奉命抵御外敌,完全按照您的计划行事。至于排兵布阵,制定策略,这些都是李继隆的功劳。”李继隆说:“保吉将军奋勇杀敌,亲自率领将士作战,我比不上他。”皇帝说:“你们俩能互相配合,共同带来太平盛世,军队的事,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保吉许多东西,包括华丽的衣服、金腰带、精美的马鞍和战马。
过了两年,保吉被调到镇安军任节度使。没过多久,他向朝廷请求辞去镇守地方的官职,回朝做个闲职,皇帝同意了。四年后,他管辖的百姓上书请求他回去继续镇守,皇帝下诏表彰了他,又同意了他的请求。大中祥符年间,保吉跟随皇帝去泰山封禅,代理司徒的职务,在祭祀坛上负责祭祀的礼仪,之后又升任检校太师,然后回到镇守的地方。冬天,公主生病了,皇帝下令保吉回去照顾,公主后来去世了。第二年,保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中书令,谥号庄武。
保吉长得高大威猛,很有武将的气质。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将相,家底殷实,各地都有宅邸和别墅,就连平时吃的饭菜也讲究得很,用各种颜色的丝绸装饰。他喜欢经商赚钱,性格又傲慢霸道,走到哪里都横行霸道,喜欢杀戮,对下属官员也不尊重。他在大名府做官的时候,叶齐、查道都是有名的文人,都被他用刑具拷打,强迫他们运送粮食。当初,程能担任京西转运使,保吉托他帮忙处理自己的欠款,程能没答应。后来,程能的儿子在当地做小官,保吉想羞辱他,正巧程能被朝廷召回京城,这才作罢。保吉还放高利贷,借款的人利息还不完,他就把人家女儿抵押起来,人家父亲告状,真宗皇帝马上命令把人放回去。保吉的一个仆人偷了他的私房钱,他没及时处理,却请求皇帝把仆人判刑,皇帝说:“这有法律规定,不能这么做。”保吉还是不停地请求,皇帝只好劝诫了他。
他特别擅长打猎,养了好多猛禽猛兽,还让官府的壮丁给他抓鸟雀喂养它们。有人劝他别这么干,他还生气呢。他在陈州当官的时候,把官署装饰得特别漂亮,准备迎接贵客。他还重修城墙,在上面开了很多像箭窗一样的小窗户,用来观察街上的情况。这些事他都没上报朝廷,手下官员劝谏也没用,当时引起了不少议论。说来也巧,他老爹守信在陈州当官,活了五十七岁就死了;他接替他老爹的职位,也只活了五十七岁,当时好多人都觉得很奇怪。
他儿子保吉,当上了崇仪使,还兼管御器械,后来因为犯错被免职了。他孙子孝孙,当上了西京左藏库使。
他曾孙,字善良,本来叫庆孙,因为要避开章献太后的祖宗的讳,所以改了名字。靠着他爷爷守信的功劳,他当上了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如京副使。
仁宗皇帝登基后,他又升任文思副使、勾当法酒库。后来酒库的官吏偷酒,因为他没查出来,被降了两级官职,后来又恢复了如京副使的职位。他后来当了澶州巡检,又调到莫州做知州,政绩不错,因为表现好又再次被任命为礼宾使。他又被调到保州,做了廉州刺史,还兼任广信、安肃军缘边都巡检。当时朝廷在开垦屯田,挖塘引水,有人告他曾孙擅自侵占民田,朝廷派人调查,告状的人承认是自己诬告,朝廷就赏了他五百两白金,还下诏表扬了他。他又升任西上阁门使、并代州兵马钤辖,后来又当了侍卫亲军步军殿前都虞侯、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最后升任邕州观察使。
话说康定年间,西夏人入侵延州,元孙将军在三川口跟他们打仗,结果打输了,被俘虏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朝廷还追封他为忠正军节度使兼太傅,并且把他的七个子孙都安排了官职。后来,西夏首领元昊投降了,元孙也被放回来了。
这时候,一些谏官御史就跳出来说:元孙打仗输了,还活着回来,这太丢人了!应该把他砍了! 只有贾昌朝一个人站出来说:“想当年春秋时期,晋国俘虏了楚国的将军谷臣,楚国也俘虏了晋国的将军知罃,最后不都把他们放回去了吗?哪有杀他们的道理?” 然后,贾昌朝就进宫面见皇帝,从袖子里掏出《魏志于禁传》来,跟皇帝说:“以前那些打了败仗被俘虏回来的将领,大多都没被处罚。” 皇帝听了贾昌朝的话,就赦免了元孙,把他安置在全州。 后来,因为大赦天下,朝廷又打算把元孙迁徙到襄州。 结果,侍御史刘湜又跳出来说:“元孙丢了军队,违抗了命令,朝廷不杀他就算了,要是还让他随便迁徙,那以后谁还敢卖力打仗啊?” 所以,元孙最后就没被迁徙。 后来,他被迁到许州,最后在京城去世了。
王审琦,字仲宝,祖上是辽西人,后来搬到洛阳住了。汉朝乾祐年间,他加入了周祖的军队,为人非常忠诚谨慎,深受周祖的信任。 他跟着周祖平定了李守贞的叛乱,立下了功劳,被任命为厅直左番副将。 广顺年间,他升迁了好几个职位,先后担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 后来,他跟着世宗皇帝去征讨刘崇,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立下了大功,被提升为东西班都虞侯,后来又改任铁骑都虞侯,最后升任本军右第二军都校。
有一次,世宗皇帝召集禁军将领到射苑里宴饮射箭,王审琦箭法精湛,连中靶心,世宗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东西。没过多久,他就升任了勤州刺史。
皇上亲征淮南,舒州城池坚固,久攻不下。皇上就下令让郭令图担任舒州刺史,同时命令审琦率领精锐骑兵去攻打舒州城。他们只用了一晚上就攻破了城池,抓住了舒州的史官,缴获了数十万计的铠甲、武器和军需物资。郭令图进入城池后,审琦他们就去救援黄州。过了几天,郭令图却被舒州百姓赶跑了。审琦挑选了轻骑兵,让他们咬紧牙关,夜间出发,一夜之间就赶到了城下,大败舒州叛军,郭令图这才得以回到治所。皇上很高兴,就授予审琦散员都指挥使的职位。
后来,审琦又在紫金山击败南唐军队,他冲锋陷阵,身中流矢,之后升任控鹤右厢都校、虔州团练使。皇上围攻濠州的时候,审琦率领几千名敢死队员攻破了濠州的水寨和月城,濠州最终投降。攻打楚州的时候,审琦担任南面巡检。眼看城池就要攻破了,审琦料定淮人一定会逃跑,于是设下埋伏等待他们。过了一会儿,城里的士兵果然凿开了南门溃逃,埋伏的士兵立刻冲出来攻击,斩杀了数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把他们献给了皇上。皇上赏赐给他战马、玉带和数百匹锦缎。淮南平定后,审琦被改任铁骑右厢都校。他还参与了平定瓦桥关的战役。恭帝即位后,审琦被提升为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
宋朝建立初期,审琦被提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他跟随皇上征讨李筠,担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结果被飞石击伤,皇上还亲自前去探望。泽州和潞州平定后,审琦被改任武成军节度使。李重进叛乱,审琦作为副将,协助石守信担任前军部署讨伐李重进。
建隆二年,审琦被外放担任忠正军节度使。他在那里做了八年,施政宽简。他手下某个州县的县令因为某种罪过罢免了一个办事员,幕僚向他报告说县令没有事先向府里请示,请求按照规定处罚他。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势力强大,地方长官根本管不了县里的事情。现在天下太平,我只不过是暂时代理藩镇的职务,而我的属下县令能够罢免那些刁钻的办事员,这真是件好事,为什么要处罚他呢?”听到这话的人都对他敬佩不已。
开宝二年,审琦跟随皇上征讨太原,担任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后,他被调任许州节度使,皇上还赏赐给他府邸,让他留在京城。皇上曾经召见审琦在射苑中宴饮射箭,审琦箭无虚发,皇上赏赐给他御马和金鞍。开宝六年,审琦与高怀德同时被加封为同平章事。开宝七年,审琦去世,享年五十岁。
一开始,审琦得了重病,说不出话来,皇帝亲自去看望他。审琦去世后,皇帝又到他家里去,痛哭了一场。皇帝赐予他中书令的职位,追封他为琅琊郡王,并且丧葬规格也提高了。下葬那天,皇帝还下令停朝一天。
审琦为人厚重,很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他在寿春任职期间,每年都能按数额征收赋税,做到量入为出,从不随意搜刮民财。他平时不喝酒,有一次陪皇帝喝酒,太祖皇帝酒喝多了,仰头祝酒说:“酒,是上天赐予的美好赏赐;审琦,是我平民时期就认识的朋友。现在朕兴盛了,要和朋友一起享受荣华富贵,为什么还要吝啬不让他喝酒呢?”祝酒完毕,太祖皇帝看着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试喝吧,不要害怕。”审琦领旨,喝了十杯都没觉得难受。从那以后,每次陪皇帝喝酒,他都总是把酒杯斟满。但是回到家里,他就不能喝酒了,如果勉强喝,就会生病。
他的儿子有:承衍、承衎、承德、承祐、承俊、承偓、承僎、承仅、承休。承西做到过阁门使、会州刺史;承祐做到过京使;承俊、承僎做到过内殿崇班;承偓做到过阁门祗候;承仅做到左神武将军后退休;承休做到过内殿承制。
承衍,字希甫,从小就为人端正谨慎。审琦在衮州、滑州、寿春任职时,都让他担任牙门官职。开宝年间初期,承衍被任命为内殿供奉官都知。三年后,他娶了太祖皇帝的女儿昭庆公主,被授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的职位,仍然担任都知。一年多后,他被任命为恩州刺史,加封本州防御使。太平兴国初年,他升任应州观察使。太平兴国二年春天,太宗皇帝到他家做客,设宴款待,承衍用金器和名马祝寿,太宗皇帝下诏赐给他一万两银子和五千匹锦缎。三年后,承衍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后来因为他贩卖秦州、陇州的竹木,伪造诏书免除税款,被罚了一季的俸禄。七年后,他被任命为前国军节度使。
话说在雍熙年间,(名字)被任命为天雄军府知府兼都部署。当时契丹人骚扰镇阳,他们的侦察骑兵都跑到冀州了,离魏州还有二百多里地呢。附近地区都戒严了,城里的人个个都吓得要死。正赶上元宵节,(名字)下令城里和寺庙里都张灯结彩,放音乐,还跟属下一起宴饮玩乐到天亮,老百姓这才安心下来。
第二年,他被朝廷召回,又担任了贝州、冀州的都部署。端拱年间,他调任永清军节度使,后来又再次担任天雄军知府。当时有一千多名官吏百姓跑到监军那里,请求朝廷让他继续担任本地的最高军事长官,皇上还为此下诏表扬了他。
真宗皇帝即位后,(名字)被任命为河中府尹、护国军节度使,还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咸平六年,他因为生病请求辞去节度使和都部署的职务,三次上奏章请求,皇上都不准。皇帝还亲自去探望他,甚至到他卧室里去安慰鼓励他,好长时间呢,赏赐的东西也特别多,还特意挑选了好几个御医轮流在他家里值班。最后,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皇上亲自为他举行丧礼,追赠他为中书令,并按照一品大员的规格给他办理葬礼,谥号为恭肃。后来,公主还请求朝廷允许在(名字)墓地附近安排五户人家守墓,朝廷也答应了。
(名字)擅长骑射,精通法律,还读了不少书,喜欢吟诗作赋。因为他父亲是功臣,他又娶了公主为妻,所以地位显赫,非常富有,生活也很奢华。
他的儿子有四个:世安、世隆、世雄、世融。世安做到崇仪副使、通事舍人;世隆,字本支,因为是公主的儿子,当上了如京副使,后来又历任洛苑使、六宅使、平州刺史。这世隆为人骄横跋扈,总是坐在他几个叔叔的上面,大家都笑话他。景德年间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泰州防御使。皇上还召见了世隆的三个儿子,给他们赐名克基、克绪、克忠,并当场授予他们供奉官的职位。世雄做到内殿崇班;世融做到内殿承制;世安的儿子克正做到殿中丞;克基、克忠都做到西染院副使兼阁门通事舍人;克绪做到内殿承制;世隆最小的儿子克明做到西上阁门副使。
承衎,字希悦,十二岁的时候,在开宝年间就被授予闲厩使的职位,皇上还亲自赐给他紫袍金带,真是少年得志啊!太平兴国年间,他又先后出任徐州军监军、西京水南巡检使,后来又改任如京使。他主动上表请求治理地方,表现自己的才能,于是被任命为潭州知州,之后又升迁为六宅使、领昭州刺史,没多久又调任澶州知州,还加封了庄宅使的官职。咸平年间,他两次奉命前往川峡地区传达圣旨,安抚当地官员和少数民族,在经略蛮洞地区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之后他还先后担任延州、代州、并州知州,这三个州他都兼任兵马钤辖,后来又改任尚食使。凤翔府的张雍生病了,朝廷就派承衎去代替他,之后又调任泾州,授予下阁门使的职位,后来又改任永州刺史。景德年间,真宗皇帝认为天水靠近边境,居住着汉族和少数民族,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去安抚治理,于是提拔承衎担任秦州知州,后来又调任天雄军知军。大中祥符年间,他升迁为东上阁门使。
承衎后来脚病复发,在大名府无法骑马,政务也因此耽搁了不少。等到他被调离大名府后,朝廷准许他回家休养,他还上表请求辞官,但朝廷没有批准。因为长期没有回朝述职,他又请求调任一个靠近京城的州府,于是被改任左武卫大将军,知寿州。两年后,承衎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还派了他的弟弟承僎快马加鞭赶去护送灵柩。承衎这个人还蛮有文化的,喜欢写诗,走到哪里都留下了一本诗集。他还懂音律,经常和士大夫们一起游玩,性格也很开朗。他出生在寿春的郡衙,死的时候也在寿春,这真是让人觉得很神奇啊!
他的儿子世京做了阁门祗候,世文做了内殿崇班。
克臣,字子难。他的祖上承衍娶了秦国贤穆公主。克臣在景祐年间考中了进士,仁宗皇帝看到他的文章后,对身边的侍臣说:“贤穆公主的孙子考中了进士,真是可喜可贺啊!”他后来官至寿州通判。有一次,一群鼓角兵夜闯州衙,袭击了郡将,很快就被擒获了。但是,那些兵士都穿着盔甲,拿着兵器,站在庭院里,吓得官员们目瞪口呆。克臣不慌不忙地说:“他们不过是一些强盗而已。”立刻下令让那些士兵离开,并且告诫士兵们不要随便带其他人进来,众人这才安静下来。那天正好是天贶节,克臣照常带领属下官员去朝见,一切有条不紊,百姓们也因此得以安宁。尽管如此,他还是被贬官,去监察潭州的税收。
宋神宗熙宁年间,他先是在开封府和度支司当判官,后来升迁为盐铁副使。当时有个叫郑侠的人上书批评朝廷,结果被贬到岭南偏远地区。他曾经推荐过郑侠,还送给他不少钱,结果因此也被牵连,丢了官职。后来他又当上了户部副使,然后调任到郓州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山东东部地区盗贼很多,他请求采取灵活的办法来处理,于是下令各郡县抓捕那些罪大恶极的盗贼,当场斩首示众,杀鸡儆猴。后来黄河在曹村决堤,他立刻组织人力加紧修筑堤坝。有人说:“黄河在澶渊决堤,离郓州很远,而且郓州地势高,八十年都没听说过水患,干嘛要修堤坝呢?”但他没听,继续加紧修筑,堤坝终于完工了。等到洪水来的时候,水位只淹没了一尺多高,没造成大的损失。他还修建了道路,连接到东平王陵的埽坝,方便人们躲避洪水。事情结束后,人们都为他画了像供奉起来。
他后来升任天章阁侍制,又调到瀛州做知州。有人告发有人从境外潜入,朝廷密令他彻查此事,牵连的人很多。但他暗中拖延时间,后来在别的地方抓到了那些奸细。之后他又调任太原知府。当时王中正带兵西征,没取得什么战功,反而诬陷他说他姑息养奸,导致士兵士气低落,结果他被贬到单州。
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后来神宗皇帝视察尚书省,来到工部时还特意下车,称赞他的政绩,说即使年轻官员也比不上他。皇帝还特意让他的儿子,也就是驸马都尉师约进宫朝见。元祐四年,他以龙图阁直学士、太中大夫的身份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他的儿子师约,字君授,年轻时学习进士科考试。英宗皇帝想找个有文化的人做女婿,就让宰相传达旨意,让师约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皇宫。第二天,师约献上了一大堆文章,并在当场赋诗一首《大人继明诗》,皇帝很满意,就让他做了驸马都尉,娶了徐国公主。他被授予左卫将军的职位,皇帝还亲自赐给他玉带。皇帝还赏赐他《九经》和笔墨纸砚,鼓励他好好学习。
神宗皇帝即位后,师约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后来升迁为成州团练使。按照朝廷的惯例,驸马一般不担任官职,但神宗皇帝破例让他参与管理三班院,考察他的能力。第二年,公主怀孕,他就辞去了官职,调任汝州防御使。他还制定了驸马都尉七年考绩的法规,后来又升迁为晋州观察使。
哲宗皇帝登基后,他被调任到镇安军节度观察留后这个职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期间,他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元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认为他的官职级别不够,没资格上书,于是就把他撤职了。徽宗皇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他的官职,任命他为保平军留后,接着又升任枢密都承旨,没过多久又被罢免了。崇宁元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他箭术精湛,曾经陪同辽国使臣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射中靶心,箭箭都射穿靶子,多次因为射箭技艺高超而得到皇帝赏赐的金带、马鞍和战马。
他的儿子高殊,是嫡子,后来官至阆州观察使。
高怀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人,他的父亲是后周的周天平节度使齐王行周。高怀德为人忠厚正直,性格豪爽,而且武艺高强。他父亲行周先后担任过延州、潞州的节度使,以及洛阳留守,还节制过宋州、亳州的军队,这些地方的军队都由他父亲直接指挥。晋朝开运年间初期,辽国军队入侵边境,周行周被任命为北面前军都部署。高怀德刚成年的时候,就主动向他父亲请缨,希望能随军北征。他父亲很欣赏他的勇气,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们到了戚城,遭遇了辽军的埋伏,被重重包围,援军迟迟不到,情况十分危急。高怀德在左右开弓,纵马冲杀,敌军都被他杀得溃不成军,最终他护送父亲杀出了重围。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授予罗州刺史的官职,并且被赏赐了珍贵的裘皮、宝带和名马,以示恩宠。后来,他父亲调任郓州,他就改任信州刺史,仍然担任牙校。之后他又升任信州刺史,跟随他父亲再次镇守宋州。
晋朝末年,契丹人南下入侵,周行周被任命为邢赵路都部署,负责抵御契丹的入侵,而高怀德则被留守在睢阳。恰逢杜重威投降契丹,京东各州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盗匪起义,高怀德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敌人无法入侵。后来周行周率军回镇,敌人就解除了围困。汉朝初年,周行周调任魏博节度使,再次担任天平节度使,高怀德则被任命为忠州刺史,官职没有变化。周世宗征讨慕容彦超的时候,回师经过汶上,对周行周赏赐非常丰厚,同时也赏赐了高怀德衣带、彩绸和马鞍战马。
周行周去世后,高怀德被召回朝廷,担任东西班都指挥使,并兼任吉州刺史,后来又改任铁骑都指挥使。太原的刘崇发动叛乱,周世宗亲自率军讨伐,任命高怀德为先锋虞侯。高平战役取得了胜利,因为战功,他被升任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并兼任果州团练使。
我被派去淮南打仗,后来当了庐州行府的办事人员,还当过招安使。在庐州城下打仗,砍了七百多颗敌人的脑袋。没多久,我就升了龙捷左厢都指挥使,还兼任了领兵州防御使,皇上还赏赐了我七匹好马。
那时候,南唐的将领刘仁赡占据寿春,舒元占据紫金山,还修筑了连珠砦作为防御工事,对抗周朝军队。皇上命令我带几十个亲信骑兵去侦察敌人的营垒。我夜里渡过淮河,天快亮的时候,敌人才发现我们,然后就来打仗。我以少胜多,抓了个敌人的裨将回来,把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强弱都摸清楚了,然后向皇上汇报。皇上听了非常高兴,赏赐了我衣服、金腰带、各种器物和钱币,还有一匹银鞍勒马。有一次,皇上亲自骑马观察敌情,看到有个将领追击敌人,夺回敌人的长矛,皇上就让身边的人去问问是谁,结果发现是我。皇上把我叫到身边慰劳我,还答应给我节钺(古代高级将领的权杖)。
皇上北征的时候,命令我和韩通率领军队先到达沧州。刚拿下关南,皇上又任命我协助陈思让担任雄州兵马都部署,我们攻克了瓦桥关,姚内斌投降了。恭帝继位后,我被提升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后来又担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太祖皇帝即位后,我被任命为殿前副都点检,调到滑州任职,兼任关南副都部署,我还娶了宣祖皇帝的女儿燕国长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李筠在 上党叛乱,皇上要亲自去征讨,先让我率领部队和石守信一起进攻,我们在泽州南打败了李筠的军队。事情结束后,因为我的功劳,我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还被授予检校太尉的官职。我还参加了平定扬州的战役。建隆二年,我被调任归德军节度使。开宝六年秋天,我被加封为同平章事;冬天,长公主去世了,我就辞去了驸马都尉的官职。
太宗皇帝即位后,我被加封为兼侍中,后来又被加封为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天,我生病了,皇上派太医王元佑和道士马志来我家给我治病。太平兴国四年,我参加了平定太原的战役,后来被调到曹州任职,被封为冀国公。太平兴国七年,我又被调任武胜军节度使。同年七月,我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皇上追赠我中书令的官职,追封我为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怀德这小子,从小就喜欢练武,不喜欢读书,性格比较大大咧咧的,也不太在意那些小细节。不过他挺有音乐天赋,自己创作新曲子,作曲水平很高超。他还特别喜欢打猎,经常三五天住在野外,打到的狐狸兔子能有好几百只。有时候,他甚至会不跟客人行礼就站起来,直接从侧门带几十个骑兵出去郊外打猎。
他儿子处恭,官做到庄宅使,最后做到右监门卫大将军才退休。另一个儿子处俊,做到西京作坊使。
韩重赟,是磁州武安人。年轻时因为武艺高强,就跟着周太祖打仗。广顺年间,他被任命为左班殿直副都知。后来跟着世宗皇帝打高平,立了功,升迁为铁骑指挥使。再后来,参加淮南的战役,他冲锋陷阵,中了流矢,升任都虞侯。没多久,又升任控鹤军都指挥使,兼任虔州刺史。
宋朝建立后,因为他在辅助宋太祖建立王朝方面有功劳,被提名担任龙捷左厢都校,兼任永州防御使。后来从征泽州、潞州回来,被任命接替张光翰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在讨伐李重进的战役中,他担任行营马步军都虞侯。建隆二年,他升任殿前都指挥使,兼任义成军节度使。三年后,他被命令带几千京畿壮丁在皇城东北角修筑城墙,还让有关部门画洛阳宫殿的图纸,按照图纸修建宫殿,这事儿就交给他负责了。乾德三年秋天,黄河在澶州决堤,他又被命令带领几十万壮丁去堵决口。
乾德四年,宋太祖要举行郊祀大典,就让他负责仪仗的部署。当时有人诬陷韩重赟私下收买亲兵,当作自己的心腹,宋太祖很生气,想杀了他。赵普劝谏说:“亲兵嘛,陛下您肯定不会亲自带,总得选个人来管吧。如果因为谗言杀了韩重赟,那大家都会害怕担责任,以后谁还敢给陛下管亲兵呢?”宋太祖听了他的话,就没杀韩重赟。后来韩重赟听说赵普曾经救过自己,就想去感谢他,但赵普拒绝见他。
公元970年二月,石重赟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使。到了公元969年,太祖皇帝要攻打太原,路过彰德,石重赟在王桥迎接他,还一起喝酒吃饭。皇帝说:“契丹人肯定知道我要去打太原,一定会带兵来救援。他们肯定认为镇州、定州没啥防备,一定会从这条路来。你替我带兵抄近路快速前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定能打败他们!”于是就任命石重赟为北面都部署。石重赟命令士兵咬紧牙关,夜里悄悄出发,果然在定州碰上了契丹军队。契丹人一看是石重赟的旗帜,吓坏了,想跑,结果被石重赟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获全胜,缴获了好几百匹战马。太祖皇帝非常高兴,下诏书大力表彰他。公元974年,石重赟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侍中。
石重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安阳住了六七年,还让人砍伐树木建寺庙,弄得当地老百姓很苦恼。他有两个儿子,叫石崇训和石崇业。
石重赟和张光翰、赵彦徽一起担任各路军队的节度使,这是因为他们立下了拥戴皇帝的功劳。张光翰是后唐山南节度使虔钊的侄子,他死后也被追赠为侍中。赵彦徽是真定安喜人,跟太祖皇帝和世宗皇帝同时代,太祖皇帝待他如同兄长,他死后也被追赠为侍中。
石崇训的儿子叫石知礼,在乾德年间,因为父亲的功劳被任命为供奉官,后来升迁为西京作坊副使,之后又外放担任澶州河南北都巡检使。他跟着太宗皇帝去征讨河东,回来后被任命为贝州、冀州等地的都巡检使,并代理麟州知州。
雍熙年间,李继迁攻打夏州,石崇训带兵前去救援,大败李继迁的军队。之后,他被调任监夏州军。后来又先后担任越州、泉州、登州、莫州四州知州,之后调任威虏军知军,又改任如京使。咸平初年,他又外放担任石州知州。李继迁再次入侵,石崇训追击他,追到贺兰山才返回。两年后,他又再次担任麟州知州,并在城下再次打败了李继迁。
崇训先是从河西调到福建和浙江,后来又调到北方边境,前后一共二十五年,因为他工作出色,被提升为西上阁门使、邠宁环庆清远军都巡检使。后来又调任镇州、定州、高阳关行营钤辖,驻扎在镇州,还兼任河北都转运使。当时契丹军队打到方顺河,想要袭击威虏军,崇训就在唐河布兵,堵住了他们的要道。敌人派出一支骑兵偷袭赤堠驿,崇训又分兵把他们抓获并杀掉。接着,下起了大雨,敌军又饿又乏,不敢前进,只好逃跑了。之后,崇训调任并州、代州钤辖,代理并州知州。他还跟着部署张进一起带兵,从士门与大将王超会合,在定州打败了契丹军队。六年后,他被任命为四方馆使、枢密都承旨。之后,他又被任命为镇州、定州、高阳马步军都钤辖,驻扎在定州。
景德年间初期,契丹又来入侵,打到了唐河,崇训就在河南布兵抵抗。第二天,他又和王超一起追击敌人到了镇州。但是,都部署桑赞却迟迟不前进,崇训就独自带兵去了。当时皇帝到澶州,召见崇训,崇训这才返回。景德三年春天,他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大中祥符二年,他被任命为右龙武军大将军,领韶州防御使,然后以本官身份在西京分司,去世时五十六岁。崇训为人忠厚老实,谦虚谨慎,从不与人冲突。
他的儿子允恭,担任礼宾副使,很有谋略,又好学,人们都说他能继承父业。
另一个儿子崇业,字继源,靠荫补做了供奉官,娶了秦王女儿云阳公主,被授予左临门卫将军、驸马都尉的官职。后来崇业犯了错,被降职为右千牛卫率府率,分司西京,不久又削去官职,取消了驸马的称号,被贬到房陵。崇业死后,又被追赠为静难军行军司马。雍熙三年,被任命为宁州刺史。云阳公主死后,就葬在宁州境内。真宗即位初期,崇业才得以回朝。咸平四年,他被改任左屯卫大将军、领高州团练使,追封公主为虢国长公主。咸平五年十月,崇业去世,年四十一岁。
他的儿子允升后来做了内殿承制、阁门祗候。
张令铎,是棣州厌次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力气大,胆子壮,就当了兵。后唐清泰年间,他当上了宁卫的小校。到了后晋,他又调到奉国军。汉朝乾祐年间,他跟着周太祖打河中,立了功,升官做了奉国军指挥使。广顺年间,他又升任控鹤指挥使。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本军左厢都指挥使,还兼任虔州团练使。跟着周世宗打淮南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虎捷左厢指挥使,还加封常州防御使。再次征讨寿春时,他和龙捷右厢的柴贵一起,被任命为京城左右厢的巡检。周世宗要北征的时候,命令他和韩通、高怀德先带兵去沧州,后来又让他协助韩令坤担任霸州的部署,率领军队驻守在那里。等到恭帝即位,他又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兼任武信军节度使。张令铎原来的名字就叫“铎”,因为和河中的一个叫张铎的人重名了,所以皇帝赐给他现在的名字。
宋朝建立初期,他升任马步军都虞侯,兼任陈州节度使。宋太祖征讨李筠的时候,任命张令铎为东京旧城内都巡检。建隆二年,他又出任镇宁军节度使。宋太祖还把自己的皇弟,兴元尹光美,许配给了张令铎的第三个女儿。开宝二年,张令铎来京城朝见皇帝,结果生病了。皇帝亲自去看望他,赏赐给他五千匹布,五千两银子,还对他的家人也赏赐了很多东西。第二年春天,张令铎在京城去世,享年六十岁。皇帝非常悲伤,追赠他为侍中。张令铎为人仁慈宽厚,曾经对别人说过:“我当兵三十年,大小打了四十多次仗,很多时候都是冲锋陷阵,攻破敌人的防线,但是我从来没有滥杀无辜。”他死后,很多人都很惋惜他。
他的儿子张守正,后来当上了内园使。另一个儿子张守恩,在淳化年间,官职做到崇仪副使,后来又升任崇仪使,兼任绵州刺史。景德年间,他又担任原州知州,还加封西上阁门使,后来又担任泰州知州,最后去世了。朝廷追赠他的儿子,奉礼郎张永安为大理评事,后来又升任殿中丞。
罗彦瑰,是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罗全德,曾经担任后晋泌州刺史,罗彦瑰因此被补任为内殿直。
话说少帝在澶州的时候,想派人去大名府安抚一下民心,可那时候河北到处都是契丹骑兵,乱糟糟的。于是,少帝就从军队里挑了十个特别勇猛的士兵护送使者,王彦瑰也在其中。他们夜里出发,嘴巴都捂得严严实实的,来回都按时完成任务,因为这事儿,王彦瑰升官了,当上了兴顺指挥使。
到了开运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契丹皇帝跑到汴京来了,又派王彦瑰送一千匹马到幽州和蓟州去。王彦瑰走到元氏的时候,听说后周太祖在太原称帝了,觉得这是回到汉朝的希望啊,周太祖也挺赏识他。到了汴京后,王彦瑰被提升为护圣指挥使。后来周朝建立了,他又升了官,当了散员都虞侯,不过后来因为跟枢密使王浚走的太近,被贬到邓州当教练使去了。
等到世宗皇帝继位,又把他召回来,当了伴饮指挥使,后来又改任马步军都军头。跟着向训平定秦州、凤州,立了功,再次升官,当了散指挥都虞侯。到了显德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咱们的赵匡胤同志从陈桥驿发动兵变,回到皇宫,见了宰相范质等人,话还没说呢,王彦瑰就拔出剑来,大声喊:“咱们现在都没主子了,今天必须拥立天子!”范质他们一听这话,赶紧下台阶听候差遣。 于是,王彦瑰被提拔为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后来又改任内外马军都军头、领眉州防御使。
参与平定泽州、潞州的战役后凯旋,他被任命接替赵彦徽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并兼领武信军节度使。建隆二年,他被外放到彰德军当节度使。乾德二年,他又调任安国军节度使,和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一起大败契丹军。四年春天,他又和阁门使田钦祚在静阳打败了太原军一千多人,俘虏了敌将鹿英等人,缴获战马三百匹。第二年,他又被调到华州镇守。开宝二年,王彦瑰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王彦升,字光烈,是个性情残暴、力大无穷的人,特别擅长击剑,人称“王剑儿”。他本来是蜀地人,后唐同光年间,蜀地被平定后,他就搬家到洛阳去了。
一开始,他给骠骑大将军孟汉琼当差。孟汉琼觉得他身手敏捷,勇猛过人,就向明宗皇帝推荐了他,让他当上了东班承旨。到了晋朝天福年间,他又升迁为内殿直。开运年间,契丹人围困大名府,少帝逃到澶州,朝廷招募勇敢的士兵,要他们带着诏书冲进城里。他和罗彦瑰一起响应号召,一夜之间就突围进入城内,因为立了功,被提升为护圣指挥使。
周朝广顺年间,他跟随向拱打败了太原的军队在虒亭南面,在战场上斩杀了敌军主帅王璋,因此升迁为龙捷右第九军都虞侯。后来又接连升迁,当上了铁骑右第二军都校,还兼任合州刺史。世宗皇帝征讨淮南时,他跟随刘崇进、宗偓一起攻破了金牛水砦,活捉了伪军校阎承旺和范横。他还跟随李重进在盛唐抵御吴兵,斩杀了敌人两千多人。之后又跟着张永德攻打瀛州,攻下了束城,被改任为散员都指挥使。
后来太祖皇帝北征,到了陈桥驿,被大家拥立为皇帝。他率领自己的部队最先进入京城,半路上遇到了韩通,就把韩通追到家里杀死了。当初太祖皇帝发誓进京后不许有任何抢掠行为,听说韩通被杀了,心里很不高兴。因为是建国初期,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只封他为恩州团练使,兼任铁骑左厢都指挥使。
后来他当了京城巡检,有一天半夜里去了王溥家里。王溥吓了一跳,赶紧出来迎接。等坐下后,他说:“今晚巡逻太累了,就来您这儿喝一杯吧。”他其实是想要贿赂王溥,王溥假装没明白,陪他喝了几杯酒就打发他走了。第二天,王溥就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于是他就外放当了唐州刺史。
乾德年间,他升迁为申州团练使。开宝二年,改任防州防御使,这一年的冬天,他又调到原州。西边少数民族有人违反汉朝法律,他并没有用刑罚处置,而是把同僚叫来喝酒,然后抓住犯法的人,亲手把他的耳朵拧断,一边大嚼一边喝酒。那人浑身是血,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动弹。他前后这样吃了好几个人。西边少数民族的人都害怕他,不敢侵犯边境。七年后,他因病请求回乡,在路过乾州的时候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太祖皇帝因为当初他杀了韩通的事,终身没有给他授予兵权。
话说啊,石守信以下这些人,都是后周显德皇帝的老臣子,咱们太祖皇帝对他们特别信任,也确实得到了他们的忠心和力量。有一天,太祖皇帝用“黄袍加身”的故事来暗示他们,让他们主动交出兵权,这样才能保住富贵,也才能把这份富贵留给子孙后代。你看汉光武帝对待功臣,也没比这更好吧?但是,石守信家财万贯,怀德却生活放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想掩盖自己的野心吗?
说到审琦,他在下蔡治理地方做得很好;重赟在广陵也立下了大功,这两人都非常值得称赞。令铎参加过四十多次战斗,却从不滥杀无辜,这真是个勇敢又仁慈的人啊!王彦环在革命之初,就拔剑劝说范质,虽然在宋朝他的功劳可能不算最大,但在周朝,他的功劳绝对不比别人少。王彦升杀了韩通,虽然太祖皇帝没惩罚他,但他一辈子也没得到兵权,这可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教训啊!保吉和承衍都是因为娶了公主才当上藩镇节度使的,要说他们的功劳和被驱使的程度,保吉要好一些,尤其他把功劳推给李继隆,这更是谦让的表现,可他却抓捕那些有名望的读书人,放纵自己胡作非为,坏事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