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是澶州观城人,年轻时做过小官,后来一步步升迁到本州马步军都虞侯。周世宗在澶渊镇守时,每十天要审理一次囚犯,王赞凭借对律令的精通,总是能清晰地分析案情,判断是非。世宗问起他的情况,得知他曾经认真学习过,就让他担任了右职。等到世宗即位后,又任命他为东头供奉官,之后一路升迁,做到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当时张美担任使者,世宗问他:“京城卫兵一年的粮饷是多少?”张美答不上来,王赞替他详细地回答了,张美因此记恨上了他。后来征讨关南时,王赞向世宗建议,让他担任客省使,兼领河北各州的计度使。五代时期,朝廷一直姑息藩镇,各级官员都不敢用法律约束他们。王赞到任后,却揭露奸邪,无所畏惧,整顿吏治,被人称赞为称职,因此边境上的官员都对他恨得牙痒痒的。战争结束后,他又被任命为三司副使。

建隆初年,平定李重进叛乱后,太祖皇帝早就听说过王赞的才能,认为可以委以重任,于是让他担任扬州知州。他刚上任就出发了,结果船在阊桥下翻了,溺水身亡,他的亲属也有三人随他一起遇难。皇帝非常惋惜,对左右的人说:“我失去了一个枢密使啊!”可见皇帝原本打算重用他。朝廷赏赐他家绢三百匹,米、麦各二百斛。

张保续,字嗣光,是京兆万年人。他父亲张洪,曾担任唐朝左武卫上将军,张保续凭借父亲的功劳被任命为太庙斋郎。梁朝贞明年间,他被调任临济尉,后来被选为四方馆通事舍人。后唐天成初年,他担任瓜州官告国信副使。郊祀大典后,他被改任右赞善大夫。晋朝天福年间,他历任太府少卿、光禄少卿,官职相同,还兼任通事舍人。开运二年,契丹入侵,杜重威、李守贞、符彦卿等人率兵抵抗。朝廷命令张保续骑马往来于军中传达军情。后来在阳城大败契丹军,张保续奉命回朝,以原官职兼任西上阁门副使。第二年,他又出使荆南,回朝后被提升为东上阁门副使。后来契丹攻打京城,他被驱赶到北方,留在范阳,一年多后逃回。

话说唐朝乾祐年间初期,保续出任陇州防御使。后来周朝建立,他被召回朝廷,担任东上阁门副使,参与平定了慕容彦超的叛乱。之后一路升迁,当上了引进副使、知阁门事。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保续被任命为西上阁门使。第二年,他又升任东上阁门使。后来跟随皇上征讨淮南,在寿州谈判期间,朝廷派保续先行前往安抚,等到刘仁赡率领军队投降后,保续因功被提升为判四方馆事,紧接着又升任客省使。他还参与了平定瓦桥关的战役,并出使吴越国。

宋朝建立初期,保续升任卫尉卿,同时兼任四方馆、客省、阁门事。保续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阁门前后任职四十年,善于宣讲朝廷旨意,让听者都敬佩不已。他多次出使藩国,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没出过差错。他历经六朝,从未有过过失。在征讨李筠的战役中,因为腿脚有病,留在河内,后来才回到京城。建隆三年,保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赵玭是澶州人,家里很有钱。后晋天福年间,他捐献粮食支援边防,被授予集贤小史,然后调任濮州司户参军。濮州刺史白重进见他年纪轻轻,想考考他,便故意给他一个棘手的案子。赵玭却能迅速公正地解决,处理得井井有条。白重进调任虢州、成州刺史后,又连续两次聘请赵玭担任从事。

后来契丹进犯,秦州节度使何重建向蜀国献地求和,孟知祥任命高彦俦为秦州节度使,秦州成为蜀国的属地,于是赵玭被任命为秦州、成州、阶州等地的观察判官。周显德初年,朝廷派王景率兵讨伐秦凤地区。高彦俦出兵救援,但还没到,就听说军队战败了,于是溃逃回秦州。赵玭关闭城门,不让他进来,召集官员属下训诫道:“现在朝廷的军队天下无敌,自打出兵西征以来,战无不胜。蜀国派来的都是精兵强将,士兵个个骁勇善战,然而战败后,逃亡的和被杀的几乎没有留下一个。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呢?趋吉避凶,应该抓住今天这个机会!”大家全都俯首听命。于是赵玭打开城门,归顺朝廷。宋太祖想封他为藩镇,但宰相范质认为不妥,于是就授予他郢州刺史的职位,后来又历任汝州、密州、泽州刺史。

话说在宋太祖建隆年间,卢多逊当上了宗正卿,官儿不小。到了乾德初年,他又被外放到泰州当刺史。两年后,他又升职了,做了左监门卫大将军,还兼管着三司的事务。这卢多逊啊,脾气暴躁,说话做事又很冲动,经常顶撞皇帝,但宋太祖还挺宽容他的。有一次,他查出来宰相赵普私底下买卖秦州、陇州的大木材,这事儿挺严重的,他就偷偷地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可是他又怕赵普知道是他告的密,就装作脚疼,请求辞官。乾德五年春天,他被免职了,只能呆在原来的官位上。从那以后,他不断地写密奏给皇帝,但这些奏章都被压下来了,他一直怀疑是赵普在背后使坏。

乾德六年,卢多逊跑到皇宫门口,把皇帝给他的任命书交了上去,请求退休回家。他还想回老家郓州养老,但皇帝没答应。卢多逊心里憋着一肚子火,过了一年多,他瞅准机会,在赵普进宫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就公开说赵普的坏话。这事儿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就把卢多逊和赵普叫到便殿,当面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卢多逊大声指责赵普倒卖木材,从中牟利。皇帝一听,火了,马上让卢多逊召集百官,一起弹劾赵普,还把事情的经过跟大家说了。结果,王溥他们上奏说卢多逊诬陷大臣,赵普这事儿也就过去了。皇帝狠狠地责备了卢多逊,下令武士打他,还让御史在皇宫里审问他。赵普还帮着卢多逊求情,这才让他免受重罚,只是被贬到汝州当个小小的牙校。太平兴国三年,卢多逊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

再说另一个人物,卢怀忠,他是瀛州河间人。从小就力大无比,骑射技术也很高超。后汉乾祐初年,他住在河中府,正赶上李守贞造反,周世宗围困河中城。卢怀忠趁夜偷偷地翻墙出去,向周世宗献计献策,说了攻打河中城的妙计。河中城被攻破后,他被授予供奉官的职位。后来,他又跟随军队去兖州征讨慕容彦超。显德初年,他担任沂州军的监军,率领部下攻破了海州,立下了大功。后来,周世宗准备北伐,就先派卢怀忠去查看北伐的路线。三关被攻克后,卢怀忠被提升为如京副使。

宋朝初期,他被提升为内酒坊的副使。碰巧朗州发生兵变,太祖皇帝打算亲率军队去讨伐,就派他去荆南打探情况,并对他说:“江陵百姓的态度,以及那里的地理形势,我都想知道个清楚。” 他从荆南回来后,向皇帝汇报说:“继冲的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能上战场的士兵不过三万人;虽然今年粮食丰收了,但老百姓却因为苛捐杂税而苦不堪言。江陵南边靠近长沙,东边靠近金陵,西边挨着巴蜀,北边是朝廷。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可以说是每天都捉襟见肘啊!”

太祖皇帝召见宰相范质等人,说:“江陵是四分五裂的国家,现在出兵湖南,借道荆州,顺势拿下它,这是万全之策啊!” 于是,他被任命为前军步军都监。荆湖平定后,因为立功被提升为内酒坊使。

乾德二年,他改任四方馆判官,主管江陵府事务。四年后,朝廷大军讨伐蜀地。江陵地处三峡和长江的交汇处,承担着巨大的军需供应任务,因为劳苦功高,他又被提升为客省使。第二年,他奉命出使江南,回程途中染病,坐着轿子回到京城。太祖皇帝还派御医送来药丸和艾灸材料给他治病,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大中祥符四年,朝廷追赠他的儿子熙为校书郎。

王继勋,是陕州平陆人。在河中府当牙校。李守贞叛乱的时候,朝廷命令王继勋驻守潼关,结果被郭从义打败,逃回了河中。没过多久,白文珂、刘词率领军队来到城下,李守贞又派王继勋和他的爱将聂知遇夜袭河西砦,再次被汉军打败,身负重伤逃跑了。王继勋估计李守贞肯定要失败,于是翻墙出城投降了,周太祖皇帝任命他为供奉官。广顺年间初期,他担任汾州刺史,兼任晋州、磁州、隰州等州的边境巡检,后来又历任宪州、麟州、石州、磁州四州刺史。

宋朝刚建立的时候,王继勋被任命为磁州团练使,结果因为作战失误,让荆州、汉中地区受敌,被降职为右监门卫率。后来平定了荆襄地区,他被委任为昭州知州,没多久又升任昭州刺史。昭州和广南接壤,南汉的刘鋹经常带兵入侵,王继勋就上书朝廷,说岭南可以被攻打。后来朝廷大军南下,他被任命为贺州道行营马步军都监。王继勋作战勇猛,上战场总是用铁鞭、铁槊、铁檛,军中都叫他“王三铁”。

丁德裕是洺州临洺人。他父亲丁审琦是彰武军节度使。后周广顺年间,丁德裕靠父亲的荫庇做了供奉官。宋朝建立后,他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西上阁门副使。建隆三年,升任东上阁门使。他跟随慕容延钊平定荆湖地区,因为立功被授予引进使的官职。他又和潘美、尹崇珂一起攻克了郴州,升任客省使。乾德五年,他又升任内客省使。当时成都刚平定,各地盗贼四起,朝廷就派他担任西川都巡检使,他和阁门副使张延通一起率兵讨伐,抓住了贼帅康祚,把他处死在闹市。一年多后,彻底平定了康祚的余党。丁德裕和张延通关系不好,回朝后,他就告发张延通的阴私,张延通因此被处死。他还上奏弹劾转运使、礼部郎中李铉曾经酒后失言,言语中多有指责。宋太祖大怒,立刻派人把李铉叫来,交给御史台审理。李铉说丁德裕在蜀地的时候,多次向他请求事情,都被他拒绝了,并且都有记录在案。御史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宋太祖。宋太祖这才明白,只是责罚了李铉酒后失言,把他降职为左赞善大夫。

没过多久,丁德裕也被外放,担任潞州知州。恰逢朝廷征讨江南,丁德裕被任命为常州行营兵马都监,统领吴越的军队,协助主帅讨伐。常州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常州知州。后来又改任升州东南路行营都监,在城下打败了润州的五千多军队。攻克润州后,他被任命为常州、润州等地的经略巡检使。丁德裕为人骄横跋扈,仗势欺人,不体恤士兵,贪得无厌,当地百姓受尽了他的苦楚。吴越王钱俶向朝廷奏报了他的恶行,丁德裕被贬为房州刺史,不久后就死了。

张延通是潞州潞城人,他爹张彦成,可是周朝的右金吾卫上将军,妥妥的官二代。张延通从小就聪明伶俐,能力也很强,靠着祖上的荫庇,混了个供奉官当当。宋朝刚建立那会儿,他一路升迁,先做了通事舍人,后来又当上了东上阁门副使。开宝年间,他被派去西川当兵马都监。

宋太祖觉得蜀地还没完全平定,就派了内客省使丁德裕、引进副使王班、还有内臣张屿一起带兵驻守蜀地。这丁德裕有点儿跋扈,张延通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丁德裕心里记恨上了。张延通和张屿关系也不太好,但他还从中调解,结果丁德裕怀疑他和张屿是一伙的,更不高兴了。

正赶上宋太祖要征讨太原,有个使者刚从前线回来,详细地汇报了太祖在盛暑酷暑下亲临战场,冒着箭雨,劳累至极的情况。张延通感慨地说:“皇上这么辛苦,我们却每天安享太平”,这话里透着不安的情绪。丁德裕没搭理他。后来张屿先回京城了,宋太祖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张延通和丁德裕随后也回京,结果宋太祖召见张延通询问情况,对丁德裕却冷淡了许多。

丁德裕心里又慌又怕,就向宋太祖告状,说张延通曾经当着大家的面指责他,还干了不少违法的事,还说他和张屿是一伙的。宋太祖一听就火了,立刻把张延通、张屿和王班抓起来,交给御史台审问。张延通他们招供了。宋太祖本来想放过他们,但审问过程中,张延通态度强硬,顶撞了他,结果就被砍头了。张屿被流放到沙门岛,王班被发配到许州,内臣王仁吉被发配到西窑务服役。这事发生在开宝二年。

梁迥是博州聊城人,年轻时在吏部当个小史。周世宗还是藩王的时候,他就跟着世宗做事,当个给事左右。世宗当了皇帝后,梁迥升了殿直,又改任供奉官,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左藏库使。

宋太祖要打西蜀,派梁迥去秦州监督驻军。西蜀平定后,他又调任霸州监军,后来又当了宫苑使。从太原征战回来,正好蜀州刺史聂章被任命为沁州兵马部署,梁迥又去监军。没过多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梁迥和阎彦进一起带兵打败了敌人,因为立功,他被提拔为东上阁门使。开宝五年,他被任命为广南道兵马都监,还兼任各州的巡检。

话说这八年啊,他奉命去江南办事。一开始,他装得特别正经,一副清廉刚正、不容侵犯的样子,连人家送的吃的都不收,江南百姓都挺怕他的。可后来,有人给他送了好多钱,差不多好几万贯呢,他立马就乐开了花,上船就喝酒,天天大吃大喝,乐不思蜀。最后要回去了,还磨磨唧唧不肯走,好多人都笑话他。

后来,朝廷要打金陵,就让他跟潘美、刘遇一起带步兵先去荆南。他还负责护送行营步兵和左厢战棹,跟吴军在采石矶打了一仗,杀敌无数。江南平定后,因为立了功,他就当上了顺州团练使。

太宗皇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四方馆事,还带兵驻守泽州。太平兴国三年,钱俶来朝贡,朝廷派他去淮河、泗水迎接。那年夏天,汴河决堤了,皇帝下令让他带三千民夫去汴河口堵塞决口。太平兴国四年,朝廷攻打太原,他被任命为行营前军马步军都监,带兵攻城,结果中了四箭。战争结束后,朝廷让他和孟玄哲、崔翰一起带兵驻守定州,因为有功,他升了官,当上了引进使。太平兴国五年,他奉命和潘美一起在三交之地修筑并州城,还修建了边境堡垒。太平兴国七年,李继迁又来犯边境,朝廷让他带兵保护银州、夏州。太平兴国八年,朝廷召他回京,任命他为唐州防御使,让他去赴任。

雍熙二年,李继迁又耍阴招,把都巡检使曹光实给害了,然后就多次侵犯边境。朝廷又把他召回,让他当银州、夏州都巡检使,去边境抵御敌人。雍熙三年夏天,他在银州的官舍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他这个人啊,性格粗鲁,特别不喜欢文人。以前有个规矩,节度使出镇或者来朝见皇帝,皇帝会在便殿设宴款待,翰林学士都要参加。开宝年间,他当阁门使的时候,就对太祖皇帝说:“陛下宴请将领,干嘛要让这些文人一起参加?”从那以后,翰林学士就不参加这种宴会了。直到淳化年间,翰林学士苏易简跟太宗皇帝说了这事,才又恢复了这个规矩。大中祥符八年,朝廷追封他的儿子廷翰为奉职。

史珪,河南洛阳人,他爹史晖是晋朝的严卫指挥使。史珪年轻的时候就因为武艺高强被招进了军队,周显德年间升了小校。后来太祖当了禁卫军统领,史珪就在他身边当差。太祖登基后,任命史珪当御马直队长,之后又升了好几级,最后当上了马步军副都军头,还兼任控鹤、弓弩、大剑都指挥使。开宝六年,他又升了都军头,还被封为毅州刺史。

太祖刚当皇帝,想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就让史珪多方打探消息。史珪查到几件事上报给皇上,结果都查证属实,皇上因此很信任他,后来史珪就越来越大胆了。当时老百姓在市场上买官府的东西,要是价格不合理,史珪就告他们欺骗政府,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那些商贩个个都吓得不敢乱来。皇上听说后,就下了一道圣旨说:“古人把官府的市场当成一个缓冲地带,是因为知道老百姓都只顾赚钱,不能都用法律去约束他们。何况之前的法令也没明确说明,要是动不动就让人坐牢,那也太不讲道理了。要禁止他们抬高物价,应该发布明确的法令。从现在开始,在市场上买卖官府的东西,如果故意抬高价格欺骗官府钱财的,查实后,一起按枉法论处。犯法在诏令之前的,一律不追究。” 从此以后,史珪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那时候,德州刺史郭贵调到邢州当刺史,国子监丞梁梦升接替他当德州刺史。郭贵在德州的亲戚朋友和手下,有不少人贪污受贿,梁梦升就依法惩治他们。郭贵跟史珪关系很好,就派人把这事告诉史珪,想让史珪把梁梦升弄掉。史珪把这事都记在了纸上,准备找个机会跟皇上说。有一天,皇上说:“最近朝廷内外任命的官员,都是合适的人选。”史珪就赶紧说:“现在文官里,也不一定个个都好。”然后就从怀里掏出那张纸递给皇上说:“比如德州刺史梁梦升就欺骗郭贵,差点把郭贵弄死。”皇上说:“这肯定是郭贵自己不守法。梁梦升是个很正直的官员。”皇上把那张纸给了中书省,说:“就封梁梦升为赞善大夫吧。”又说:“让他当左赞善大夫。” 史珪的诬告没成功,心里很窝火。开宝九年,因为泄露宫廷秘密,被贬到光州当刺史。正赶上那年闹饥荒,淮河、蔡州的老百姓都逃荒到光州,史珪不等上级命令,就打开粮仓,降低粮价卖粮,救活了很多百姓。当地官员和百姓好几百人一起上京请求皇上立碑颂扬他的功德。

太平兴国初期,他被任命为扬州、楚州等九个州的都巡检使,相当于管辖好几个州的治安官。四年后,朝廷出兵攻打太原,命令他跟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一起从北面进攻。后来又跟着去攻打幽州,因为手下部队纪律松懈,办事拖拉,被降职为定武行军司马,算是被批评了。过了几个月,他又被召回朝廷,升任右卫将军,兼领平州刺史。他负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一直到京城,全长九十里,只用了短短几周就完工了,老百姓都觉得方便多了。

那时候,江淮地区有一些叫麹谋首之类的流氓地痞,好几百人聚众抢劫,朝廷就派他率领五百龙猛骑兵去抓捕,结果把他们一网打尽。六年后,他又升任隰州刺史,兼管保州和静戎军。他向朝廷上奏了十五条边疆治理的建议,皇帝都采纳了。

雍熙年间,他跟随曹彬将军去攻打幽州,担任押阵的指挥官,他率领的部队还攻下了涿州。战争结束后,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他这个人很聪明,也很会说话,喜欢用一些甜言蜜语和微不足道的恩惠来讨好别人,所以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大家都不舍得他离开。

田钦祚是颍州汝阴人。他父亲田令方曾经是汉朝虢州的团练使。他父亲手下有个乐师叫靖边庭,靖边庭的妻子长得漂亮,田令方私通了他的妻子,靖边庭非常生气。正赶上陕西地区发生三起叛乱,关中地区人心惶惶。靖边庭就带着几个人,半夜偷偷潜入州衙,杀了田令方,然后抢劫了一些百姓,投奔赵思绾去了。到了潼关,他们跟守关的士兵打了一仗,结果被打败了,四散逃跑了。朝廷后来任命田钦祚为殿前侍卫,又改任供奉官。周世宗征讨淮南的时候,田钦祚担任前军都监。从关南打仗回来,正赶上澶渊决堤,朝廷命令他率领禁军去抢修,还让他负责治理澶州城。后来淮南人又来袭击高密,高密刺史王万威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朝廷就派田钦祚率领州兵前去救援,等他到了,敌人的包围圈已经解除了。

宋朝初期,他被提升为阁门通事舍人,相当于皇宫门口的文职官员。乾德二年冬天,朝廷讨伐蜀地,他被任命为北路先锋都监,负责来回传递军情,跑腿送信的那种。孟昶投降后,他火速送回捷报,因此升职为西上阁门副使,官职又往上爬了一级。

蜀地当时还不太平,经常有土匪作乱,朝廷又派他率兵平叛,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都给解决了。乾德四年春天,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乐平,他跟着罗彦瑰将军一起抵抗,凭着自己手下的三千人就打败了敌人,还抓了个敌军副将,俘虏了一大堆人,因为这次立功,他又升了官,当上了西上阁门使。

开宝二年,他和何继筠一起在石岭关打败了叛军,被授予贺州刺史和四方馆使的职务。开宝三年,契丹人入侵中山,朝廷任命他为定州路兵马都部署,带兵去打仗。在遂城跟契丹人打了一仗,从早上打到晚上,杀死了好多敌人。战斗中,他的马中箭倒下了,幸好他的骑士王超赶紧把自己的马让给他,这才让他继续指挥战斗,最终敌人撤兵了。

朝廷准备攻打江南,派他去侦察地形,回来后汇报的情况跟朝廷的想法一致。江南缴获的财宝价值高达三千万,朝廷全部赏赐给了他。攻打江南的战事正式打响后,他被任命为先锋,和曹彬、李汉琼一起率领骑兵部队先去江陵。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升州西南路行营马军兼左厢战棹都监,官职越来越高了。他在溧水打败了吴军一万多人,还斩杀了敌军主帅李雄等五个人,抓了两个副将。接着,他参与了金陵的围攻战,担任南面攻城的指挥官。金陵攻克后,因为战功卓著,他又被授予汾州防御使的职务。

太平兴国初年,他升任引进使,担任晋州都钤辖,相当于地方军事长官。太原有个很厉害的将领叫杨业,率兵来攻打洪洞县,他率军打败了杨业,斩首一千多级,还缴获了数百匹战马。宋太宗皇帝赏赐给他五千两白金,让他去买房子。太平兴国四年,他又参加了太原之战,负责保护前锋骑兵,驻扎在石岭关抵御契丹的进攻。

钦祚这小子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得罪了不少人,跟上司郭进更是合不来。郭进打了那么多胜仗,立下赫赫战功,可钦祚老是给他小鞋穿,郭进心里憋屈得很,最后想不开自杀了。一开始,敌兵突然杀到,郭进冲锋陷阵,钦祚却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敌人撤了,他还不出兵追击。他贪污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被手下告发,结果被贬到睦州当团练使。后来皇上北巡,他又被派去幽州西路当行营壕砦都监。六年秋天,又调到房州当团练使,没过一年,又被调到柳州。柳州那地方瘴气重,他染病了,一连上奏好几次请求回京。皇上可怜他,就把他调到郢州当团练使。在郢州干了两年,他回京朝见皇上,哭得稀里哗啦的。皇上念及旧情,任命他为银州、夏州、绥州、宥州都巡检使,没多久又把他召回京城。正赶上要征讨幽州,皇上任命钦祚和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当排阵使。那时候钦祚已经病了,接到圣旨后高兴得不得了,结果一夜之间就死了。

钦祚为人阴险狡诈,特别讨厌读书人,喜欢欺压同僚,大家都很讨厌他。他儿子承诲做到供奉官、阁门祗候;承说做到崇仪副使。

侯赟是并州太原人,他爹侯义是汉朝辽州刺史。侯赟靠着祖上的功劳做了殿前承旨。周显德年间,他升迁到供奉官,后来出使江南,回来后又当了三门、集津的发运使。

宋朝建立后,他当上了诸卫将军。以前,朝廷每年都得从关中地区调运粮食,侯赟负责这件事,干了三十年,国库从来没缺过粮。他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右武卫将军。开宝年间,他先后担任建安军、扬州、徐州刺史,政绩都很不错。太宗皇帝即位后,把他调到福州做刺史,又升任右卫将军。太平兴国二年,钱俶归顺朝廷,皇上派侯赟到两浙各地巡视军需粮草,他又升迁为右卫大将军。七年,他被任命为灵州刺史,负责管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他经常设宴款待他们,赢得了边境将士的心,灵州境内一片太平,他又升迁为左卫将军。他在朔方待了十多年,皇上觉得他年纪大了,想找个合适的人接替他,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淳化二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他本卫上将军的称号。

王文宝,是开封阳武人,一开始是靠着任子制度当上了殿直(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侍卫)。太平兴国初期,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军器库使(掌管军械的官员)。他还曾经出使契丹。正赶上陈洪进献出漳州和泉州的地盘,朝廷就派王文宝去泉州监管军队。当时泉州盗贼四起,王文宝就和转运使杨克让、泉州知州乔惟岳一起把这些盗贼给平定了。因为立了功,他被任命为妫州刺史,还加封了内弓箭库使的职位。

两年后,京西转运使程能提议开凿一条新河,从襄阳、汉中一直修到京城,利用白河的水注入新河,以便疏通湘潭的漕运。朝廷下令征调唐州、邓州、汝州、颍州、许州、蔡州、陈州、郑州等地的丁壮民夫几万人参与这项工程,又调集各州的军队一万人协助。朝廷还命令王文宝和六宅使李继隆、作坊副使李仁祐、刘承珪一起前往监督工程的进行。结果呢,因为地势高,水位低,这条河最终没能修通,最后被废弃了。雍熙四年,王文宝被调任东上阁门使,后来又先后担任了泾州和延州的知州。碰巧辽国人入侵通远军,朝廷就派王文宝率领军队去讨伐,回来后,他又被任命为判四方馆事(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

王文宝在朝廷内担任要职三十年,他特别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非常信任他,朝内外的人都害怕他的厉害嘴皮子。后来,他被外放担任高阳关兵马钤辖(相当于军事长官),淳化二年,他在任上去世了。

翟守素,是济州任城人。他父亲翟溥,是后晋左司御率府的率(相当于高级将领)。翟守素凭借父亲的关系当上了殿直,然后在后汉、后周时期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供奉官,并领承天军使。乾德年间,他担任引进副使,跟随王全斌伐蜀,主要负责传递军事信息。蜀地平定后,他被提升为判四方馆事。因为蜀地还有部分余寇未被消灭,担心会引起骚乱,朝廷再次派翟守素入蜀,负责经略各郡,并分兵防范。

开宝年间,麟州、府州附近的少数民族因为土地问题发生争执,导致局势混乱,朝廷就派翟守素前去安抚调解。翟守素明辨是非曲直,那些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后来,他又参与了征讨太原的战役,朝廷命令海州刺史孙方进包围汾州,翟守素负责监视他的军队,之后升迁为引进使。

开宝三年,皇上任命他当剑南十州都巡检使,让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当他的副手。皇上还赏赐给他五百万钱。去谢恩那天,皇上又派他去给岐州节度使符彦卿送个信儿。他推辞说赏赐已经很多了,不敢再领受出使的任务,皇上没同意。九年的时候,吴越国王钱俶来朝见皇上,皇上让守素负责接待使团的食宿,并在郊外迎接他们。 还没等双方正式打仗呢,皇上就命令他和洺州防御使郭进带兵深入吴越境内,践踏他们的庄稼,守素抓获了不少俘虏。

宋太宗即位后,守素升职当了客省使,兼任宪州刺史。太平兴国三年夏天,黄河在荥阳决堤,皇上命令守素从郑州调集一千五百民夫和一千士兵去护卫黄河河堤。那年秋天,梅山洞蛮族依仗险要地势造反,皇上派守素率领各州驻军去讨伐他们。赶上连下了十多天雨,弓弩都潮湿了,根本没法用。第二天就要打仗了,守素一夜之间让人削木头做成简易的弩。第二天早上,敌人突然杀到,双方开始射箭,敌人被打败了。守素乘胜追击,彻底平定了他们的巢穴。之前,好几个郡的大官和富人都跟叛军首领包汉阳暗中勾结,后来守素搜到了几百封他们的信件,全都烧掉了,这才平息了叛乱。没多久,钱俶献出了浙西地区,皇上任命守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负责安抚各郡,百姓都很高兴,他就直接当上了杭州知府。

一年任期满了,他被调到西京当巡检使。秦王赵廷美因为一些事被皇上勒令回家,皇上就让守素暂时代理河南府知府兼留守司的事务。当时洛阳闹旱灾,缺粮少食,盗贼很多,皇上很担心。守素到了洛阳后,情况逐渐好转,安定下来了。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商州团练使。雍熙二年,他调任延州知州。自从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后,河朔地区的城池和防御工事大多破损了。四年后,皇上命令守素、田仁朗、王继恩、郭延濬分头去视察,调集各州的军队加固城防,并负责工程的防护工作。皇上还赏赐给他三十两白银。后来,他被任命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大名府知府,之后又调任潞州知州。正赶上朝廷推行方田制,他又被任命为代北方田都部署、并州兵马钤辖,驻扎在夏州,最后调任凤翔府知府。

淳化年间,夏州的节度使赵保忠上奏朝廷说,他弟弟赵继迁勾结少数民族作乱,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朝廷就命令守素带兵再次驻扎夏州,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石州。后来,守素因为年老体弱,上书请求回到家乡,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三年后,守素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守素一生侍奉过四位皇帝,在朝廷内任职五十年多。他为人谨慎,待人宽厚仁慈,能够容纳不同意见,到哪里都能取得政绩。处理死刑案件时,即使罪证确凿,他也要反复询问相关官员,大家意见一致后才下判决;如果下属犯了错,他不当面斥责,而是会在公务宴会上,用类似的往事来委婉地提醒他,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很多刚入仕的新人都很快升迁为节度使,而守素却长期位居低职,但他一点也不气馁,当时的人都非常敬佩他这一点。

王侁,字秘权,是开封浚仪人。他父亲王朴是周朝的枢密使,王侁凭借父亲的关系做了太仆寺丞。王朴死后,世宗皇帝亲自到他家慰问,召见他的几个儿子,并任命王侁为东头供奉官。开宝年间,朝廷出兵征讨江南,命令王侁率领军队驻守桐城。宋军渡过长江后,王侁和樊若水一起担任池州知州,率兵在宣州打败了江南军四千多人。金陵平定后,王侁被提升为阁门祗候。

太平兴国初年,王侁参与了讨伐梅山洞蛮的战役。契丹使者来进贡,朝廷命令王侁将其送出国境。回来后,他又被派往灵州、通远军。回来后,他向朝廷汇报说,主帅留下的军队和当地百姓关系密切,比较难管,时间长了会有隐患,建议全部换掉。太宗皇帝于是派王侁调换内地的军队去替换他们。那些驻守边疆的士兵听说要换防,很多人不愿意回去。王侁查出其中有几个抗拒调遣的,就杀了他们以儆效尤,其他人这才老实下来,乖乖地回去了。他在一年内多次往返西部边境,多次奏报军情和建议,皇帝大多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他被提升为通事舍人。

四年后,王侁跟随军队征讨太原,负责保护阳曲、塌地、石岭关等地的军营,朝廷赏赐给他战马和盔甲。五月,在太原城下,他被提升为东上阁门副使。太原城破后,他被留下担任岚州、宪州的巡检。九年后,他回到京城,被提升为西上阁门使,朝廷赏赐给他一百万钱。河西三族首领折遇乜叛乱投靠了李继迁,王侁率领军队讨伐,将其擒获,因功被任命为蔚州刺史。宋军北伐时,他被任命为并州驻泊都监,又担任云州、应州等地的兵马都监。

这个人啊,性格刚愎自用,还跟杨业对着干,结果杨业因为跟他硬碰硬,被困在了战场上。他呢,被革职了,发配到金州去。这事儿,《杨业传》里都写着呢。后来大赦天下,他又被调到均州当团练副使。淳化五年皇上把他召回京城,结果在路上病了,到京城就去世了。

他弟弟呢,叫什么僎,在宫里当个供奉官、阁门祗候,后来因为征讨交趾的战争失败被杀头了;还有两个弟弟,备和偃,都考中了进士,偃后来官做到太常博士。他另一个弟弟格,宋朝刚建立的时候,当过右补阙、直史馆,做到都官员外郎、广南转运使。他弟弟格子侗,太平兴国年间考中进士,后来也做到都官员外郎。

再说说刘审琼,他是涿州范阳人,家里原本很穷。汉朝乾祐年间,湘阴公在彭门驻扎,刘审琼就在他手下做事。后来周朝的祖宗称帝,刘审琼就逃走了,投奔了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刘词很器重他。刘词死后,他就跟着太祖打仗,当了皇帝的左右近侍。等到太祖当了皇帝,就封他当殿直。他跟着皇上平定了泽州和潞州,后来升了供奉官。

开宝年间,他一路升迁,做到军器库使。这期间,枢密使李崇矩的门人郑伸去打登闻鼓告状,诬告李崇矩收了太原人席羲叟的黄金,私下里跟翰林学士扈蒙勾结,在甲科考试中徇私舞弊,让席羲叟得利,还拉上刘审琼作证。皇上大怒,把刘审琼叫来质问,刘审琼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证明郑伸是诬告,皇上这才相信了他,把他放了,然后派他去镇州当刺史。七年后,太宗皇帝征讨河东,在镇州住了个把月,刘审琼做事很周到,没出过任何差错,于是升他当领檀州刺史、知潭州。潭州以前经常发生火灾,每天都要动员老百姓积水防火,老百姓苦不堪言。刘审琼到了之后,就把这个做法取消了,觉得这样对老百姓更好。后来他又调到河阳去当官。淳化三年,他请求退休回家,说自己年纪大了,请求皇上正式给他发放退休的文书。皇上念及他以前为朝廷效力,就让他当了坊州刺史。至道三年,他在任上去世了。

刘审琼以前经常侍奉各地的诸侯,很擅长喝酒行令、打马球,八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胡子头发乌黑发亮。他的孙子叫爽,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了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

话说啊,王赞,一开始只是个小兵,但特别讲奉公守法,在好几个郡县里都抓过坏人,一点都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后来他独自一人出使,也顺利完成了任务,没给国家丢脸。他很早就看出荆州要出事了,也预料到番禺可以拿下。侯赟长期镇守边疆,文宝多次率领军队驻守,这些人都是当时出色的将领。

德裕、梁迥、钦祚、王侁这几位,也都练过兵,立过不少功劳,但是他们脾气都比较暴躁,缺乏温和宽容的态度,做事太急躁,容易犯错。这可是聪明人要引以为戒的啊!你看,玭因为刚愎自用,结果吃了大亏;珪因为蛮横霸道,滥用权力,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只有守素这个人,不争强好胜,生活得平平安安,活到一百岁。 《易经》上说:“观察他的行为,推测他的吉凶,他最终会得到好结果。” 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