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那些皇帝们,辛辛苦苦跑到边远地区打仗,其实也就是为了安定国内,抵御外敌,可不是为了逞强好胜。西南那些蛮夷部落,地处深山老林,散落在荆州、楚州、巴州、黔州、巫州一带,四面八方都是大唐的土地。可是,非要费尽力气征收肥沃土地上的赋税,去攻打那些不毛之地,让精锐士兵疲惫不堪,只为得到那些难以教化的蛮民,这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当地的酋长,让他们自己管理百姓,这样蛮夷们才能安居乐业。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没有长久之策来控制他们,这些蛮族就像老鼠一样,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作乱。他们可能因为私人恩怨火并,也可能因为饥荒而造反,一声长啸,就揭竿而起,攻打州县,或者躲进深山老林据守。这就要出兵讨伐,虽然能把他们剿灭,但老百姓却遭了殃,苦不堪言。宋朝只重视文教,轻视武备,这哪里是治理边疆的正确方法呢!
西南溪峒的蛮族,都是盘瓠的后代,早在唐虞时代就归顺了中原王朝。到了周朝,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周宣王还派方叔去征讨过他们。楚庄王称霸之后,他们就归顺了楚国。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楚国,顺便也征服了这些蛮夷,设立了黔中郡,汉朝改名为武陵郡。东汉建武年间,这些蛮族大肆寇掠,朝廷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到临沅打败了他们,蛮族首领因为饥饿和困顿而请求投降。经历了晋、宋、齐、梁、陈各个朝代,他们时而叛乱,时而归顺。隋朝设立了辰州,唐朝设立了锦州、溪州、巫州、叙州,这些地方都在蛮族地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蛮族酋长各自占据地盘,自称刺史。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天福年间,马希范继承了他父亲的势力,占据了湖南地区。当时,蛮族百姓聚集在一起,依山傍水,人数将近十万。到了后周行逢时期,蛮族多次越过边境,骚扰辰州和永州,杀害百姓,抢掠牲畜,几乎年年如此,百姓不得安宁。
朱元璋打下荆州和湖州后,想着得找个懂少数民族情况、经历过艰险、又勇敢有智慧的人去那边镇守。这会儿,有个辰州的徭人,叫秦再雄,个子高大,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赶上好时候,多次打仗立功,那些蛮族都怕他。朱元璋把他叫到京城,一看这人才可用,就提拔他当了辰州刺史,还把他的儿子封为殿前侍卫,赏赐非常丰厚,还让他自己挑选属下官员,把辰州一年的赋税都给他用。秦再雄特别感激,发誓要死心塌地报答朝廷。到辰州后,他每天训练士兵,训练出了三千人,个个都能穿着盔甲过河,翻山越岭,身手敏捷,像猴子一样灵活。他又挑选了二十个亲信分别派到各个蛮族部落,传达朝廷的友好意愿,那些蛮族都纷纷归顺,都上表表示臣服。朱元璋非常高兴,又把他叫到京城,当面鼓励他,升他为辰州团练使,还把他的门客王允成任命为辰州推官。秦再雄兢兢业业地戍守边疆,管辖的五个州,绵延几千里,没增加一个士兵,也没花朝廷一分钱,整个朱元璋当皇帝的时期,边境都太平无事。 另外,溪州刺史彭士愁等人,把溪州、锦州、奖州都归顺了马氏,还立了铜柱作为边界。
建隆四年,溪州知州彭允林、前任溪州刺史田洪赟等人一起上表归顺朝廷,朝廷任命彭允林为溪州刺史,田洪赟为万州刺史。彭允林去世后,他的儿子彭师皎接替他当了溪州刺史。四月,水斗都虞侯林抱义献上了辰州和叙州的地图。
公元964年四月,溪州、叙州、奖州的老百姓之间打起来了,互相抢劫。朝廷派殿直牛允带着圣旨去劝说他们,这才平息了这场冲突。 过了两年,公元966年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归顺了朝廷。
五溪的团练使、洽州刺史田处崇上奏说:“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在叙州潭阳县设立了一个懿州,还任命我的叔父万盈当刺史。马希范死了以后,他弟弟马希萼继承了他的位置,把懿州改成了洽州,我想请求恢复原来的州名。”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同年十二月,朝廷下令溪州可以兼任五溪的团练使,还特地刻了印信赏赐给他。
公元967年,南州献上了铜鼓表示归顺,溪州刺史田思迁也献上了铜鼓、虎皮和麝香来进贡。公元968年冬天,朝廷把溪州团练使彭允足任命为濮州牢城都指挥使,溪州义军都指挥使彭允贤任命为卫州牢城都指挥使,珍州录事参军田思晓任命为博州牢城都指挥使。这彭允足他们这些溪峒的首领,占据着山险地势,摇摆不定,所以朝廷趁他们来朝贡的机会,把他们安排到了内地。
公元968年,珍州刺史田景迁说,他管辖的州连续几年遭受了灾害,请求改名为高州,朝廷同意了。到了公元975年,田景迁去世了,他的儿子,衙内都指挥使田彦伊来请求继任父亲的职位,朝廷就让他当了珍州刺史。公元976年,奖州刺史田处达进贡了丹砂和石英。
太平兴国二年,懿州刺史,兼任五溪都团练使的田汉琼,带着他的儿子、弟弟、女婿、大将,还有五溪统军都指挥使田汉度等一共十二个人来朝贡。皇上高兴地给他们都加了检校官的官职,以示奖励。
三年后,夷州的蛮族首领任朗政等人也来朝贡了。七年,朝廷下令辰州不能移动部内马氏铸造的铜柱。溪州刺史彭允殊上奏说:“刺史的任期以前是三年一换,希望朝廷禁止这种做法。”皇上就赐给他诏书,安抚他。八年,锦州、溪州、叙州、富州这四个州的蛮族一起到辰州,说愿意像内地一样缴纳租税。皇上就命令当地长官调查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真实意图,并绘制山川地形图上报朝廷,最后还是没同意他们的请求。 懿州刺史田汉琼和锦州刺史田汉希上奏说,他们想交换一下任职的地方,皇上就同意了。又任命舒德郛担任叙州刺史。
雍熙元年,黔南地区溪峒的夷族和獠族闹了疾病,他们敲打铜鼓、沙锣祭祀神鬼,朝廷就解除了对他们使用铜器的禁令。
淳化二年,晃州知州田汉权上奏说,他管辖的砂井步的夷人粟忠献上了一枚古代晃州的印章。于是皇上就下令任命田汉权为晃州刺史。又因为五溪各州统军、鹤州刺史向通汉请求担任富州刺史,皇上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同年,荆湖转运使报告说,富州的向万通杀害了皮师胜父子七人,还把他们的五脏和头颅拿去祭祀魔鬼。朝廷考虑到他们那里风俗习惯不同,就命令不要追究此事。三年,晁州刺史田汉权和锦州刺史田保全派使者来朝贡。五年,任命舒德言为元州刺史。奖州、晃州、叙州、懿州、元州、锦州、费州、福州等州都来朝贡,皇上亲自查看贡品,并赏赐他们。
公元995年,高州和溪州都向朝廷进贡。第二年,宋真宗亲自祭祀南郊,富州刺史向通汉向皇帝上奏说:“皇上祭祀天地,恩泽遍及天下,更何况五溪诸州连接着十个洞,控制着西南夷戎之地。唯独我富州自古以来,就如同辰州的城墙,守护着辰州的五个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我虽然身处偏远荒凉之地,却一心为朝廷效力,恳请陛下察看臣子的忠诚,借着这次祭祀的机会,特别赐予我官职。” 皇上于是任命向通汉为检校司徒,并封他为河内郡侯。
公元996年,向通汉又上奏请求确定赋税,真宗认为边远地区不征税,就没有同意。同年,古州刺史向通展进献了芙蓉、朱砂两件器物,十匹马和一千两水银,皇上就下令有关部门铸造印章赐给他。第二年,皇上让溪州刺史彭允殊致仕,授予他右千牛卫将军的官职,并任命他的侄子彭文勇为溪州刺史。第三年,高州刺史田彦伊派儿子进贡物品和缴纳兵器。第四年,溪州酋长向君猛又派弟弟向君泰来朝见皇上。上溪州刺史彭文庆进贡了水银和黄蜡。
公元999年正月,天赐州的蛮族向永丰等二十九人来朝贡。夔州路转运使丁谓上奏说:“溪蛮人进贡粮食是因为边境上的堡垒和栅栏,解决了施州、万州等州的军粮供应问题。我观察自古以来安抚边疆的办法,还没有过境外地区主动给驻守的士兵提供粮食的。” 之前,蛮族多次骚扰边境,皇上召见巡检使侯廷赏询问情况,侯廷赏说:“蛮族没有别的要求,只是想要盐。”皇上说:“这是人们普遍的需求,为什么不给他们呢?”于是皇上就下令通知丁谓,丁谓立即将消息传达给各个部落,蛮族们都很感动,于是互相约定不再劫掠,违反约定的人,会被大家杀死。他们还说:“天子用食盐帮助我们,我们愿意提供军粮。” 从此,边境地区有了三年的粮食储备。七月,高州刺史田彦伊的儿子田承宝等一百二十二人来朝贡,皇上赐给他们衣物和财物,并任命田承宝为山河使、九溪十峒抚谕都监。
六月,丁谓他们汇报说,高州的义军头头田承进等人抓住了六百六十多个生番,还救回了被抢走的四百多个汉人。一开始,益州那边军队造反了,大家担心他们会顺着江往下游跑,于是就召集了施州、黔州、高州和溪州的蛮族首领的子弟来防守。这些蛮子熟悉汉人的道路,所以就趁机抢掠了一通然后回去了。丁谓他们到了之后,马上就和这些蛮子们结盟,让他们把抢来的汉人送回来。结果呢,有些生番不守信用,丁谓就派田承进带兵,又调动州里的军队把他们抓了起来,还烧了他们的房子,把他们都吓唬得服服帖帖的。然后丁谓在施州的边界设立了尖木砦,用来控制他们,从此以后,蛮子的抢劫才慢慢消停了,边境地区的百姓也能安心种地了。
七月,南高州义军的指挥使田彦强和防虞指挥使田承海来进贡了,施州叛乱的蛮子谭仲通等三十多人也投降了。
公元963年,高州的田文鄯,也就是五姓义军的指挥使,来进贡了。富州刺史向通汉呢,派人去潭州搞佛事活动,算是感谢朝廷的恩典和照顾。
到了964年,夔州那边归顺的蛮族首领们,都自己写了名字和官职上报朝廷,想让朝廷给他们正式任命。但是皇帝没同意,只让他们依次补任牙校的职位。这一年,辰州的蛮族攻打溪州,结果被溪州刺史彭儒狠狠地打了一顿,跑了个精光,还抓了他们的首领献给朝廷。皇帝高兴坏了,赏了彭儒锦袍和银腰带。彭儒说他母亲年纪大了,想把这份恩典用来孝敬母亲,皇帝就特别地加封了他。十二月,荆湖北路那边报告说,溪峒团练使彭文绾把之前攻陷汉口的那五十个人送回来了,朝廷就授予彭文绾检校太子宾客的官职,让他做中彭州知州。同一年,懿州刺史田汉希去世了,朝廷就让他的儿子田汉能接替他当刺史。
965年,高州新归顺的蛮族酋长,足足有八十九个,来进贡了。五溪都防御使向通汉上表请求追赠他的父母官职,朝廷也批准了。溪州刺史彭文庆带着溪峒地区的蛮族一起上朝进贡。高州还有好几百个名门望族的人也来进贡了。
966年五月,朝廷任命高州刺史田彦伊的儿子田承宝为宁武郎将,高州土军都指挥使田思钦为安化郎将。这一年,宜州发生兵变,朝廷担心宜州、融州和溪峒地区会因此发生冲突,就下诏书约束那边的首领们,这些首领都听从了诏书,各自安分守己,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公元1008年,夔州那边报告说,五团蛮族聚集起来,计划抢劫高州,还想让暗利砦去支援他们。皇上觉得蛮族自己内斗,就没同意派兵。
三月,元州知州舒君强和古州知州向光普都被升官了,都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 八月,黔州那边报告,磨嵯、洛浦蛮的首领龚行满带着两千三百多人来投降了。十月,溪峒地区的蛮族们给泰山进贡了东西。
公元1010年,澧州那边报告,慈利县的蛮族因为互相仇恨而发生抢劫,知州刘仁霸请求带兵去平定。皇上担心深入蛮族地区会让他们产生怀疑和恐惧,就只让刘仁霸宣读圣旨,结果蛮族们都表示服从了。
公元1011年,安州、远州、顺州、南州、永宁州、浊水州的蛮族首领田承晓等三百七十三人来进贡了。公元1012年,皇上下了道圣旨:“以前允许那些先抢劫了汉口和杀害了五十人的溪峒蛮族归顺,特地给他们授予官职,仍然允许他们来进贡。但是如果听说他们是为了获取利益,就掠夺边民来凑数,各地都要仔细查明。” 这一年,夔州蛮族一千五百人请求来朝贡,皇上考虑到花费太大,就没同意。又下了一道圣旨:施州溪峒的蛮族,每月朔望都要赏赐酒菜。闰十月,五溪蛮向贵升以及磨嵯、洛浦蛮族都来进贡了。
公元1013年,夔州蛮族彭延暹、龚才晃等人来进贡。辰州溪峒都指挥使魏进武带着几百个山区劳役人员去抢劫城砦,朝廷不想出兵追讨,就下诏书招抚他。公元1014年,魏进武去官府自首认罪,朝廷给他安排了个三班借职的官职,让他去监视房州的税收,还赏赐给他一些钱财。公元1015年,皇上命令每年给彭州太守彭文绾赏赐一件锦袍。
公元1017年,溪州的蛮族造反,闹得很厉害,朝廷就派兵去讨伐。
第二年,也就是1018年,辰州都巡检使李守元带着军队冲进白雾团,抓了十五个蛮族首领,砍了上百个蛮兵的头,还有两百多个蛮族投降了。辰州知州钱绛他们也深入溪州,攻破了蛮族的寨子和栅栏,杀了六十多个蛮兵,收降了上千老百姓。 刺史彭儒猛逃进了深山老林,他的儿子彭仕汉却被抓了,送到了京城。朝廷下令,抓到彭儒猛的人,重重有赏!
同年,彭儒猛听说顺州蛮族田彦晏向朝廷告状,就趁机自己也写信给朝廷,请求赦免他的罪过。转运使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皇帝觉得他挺可怜的,就特地赦免了他的罪。彭儒猛于是把抢来的老百姓和武器装备都交给了朝廷。朝廷派辰州通判刘中象到明滩跟彭儒猛一起歃血为盟,然后放他回去了。朝廷还封彭仕汉为殿前侍卫,彭儒霸、彭儒聪也得到了官职,还赏赐了他们衣服、钱财。
富州刺史向通汉带着他的部下进京朝贡,送来了好马、丹砂、银质的剑和矛、头盔、彩旗等等。皇帝赏赐给他御赐的衣服、金腰带、马鞍和马具,他的儿子向光泽以下也分别得到了赏赐。皇帝还特别允许向通汉五天来朝见一次。 一个月后,向通汉献上了《五溪地理图》,还请求留在京城。皇帝很高兴,就封他为检校太傅、本州防御使,还把他的地盘还给了他,并且把他的儿子向光泽等人的官职也安排好了。向通汉又再次上奏请求留在京城,皇帝没答应,但他为儿子们求了内地监临的职位,还请求朝廷每年都赏赐衣服,并且希望朝廷派使者到他任上,皇帝都答应了。向通汉辞行的时候,皇帝又赏赐了他御赐的衣服和金腰带。
三年后,向通汉死了,他的儿子向光宪接替了他的位置,做了知州。后来,向光泽因为不被族人待见,上表请求归顺朝廷,但皇帝看出了他的心思,没有同意。 公元1021年,古州知州向光普派人到鼎州去为皇帝祝寿,还请僧人做法事。
一开始啊,北江蛮族里最大的首领是彭氏家族,他们世世代代占据着溪州。溪州呢,又分上溪、中溪、下溪三个州,此外还有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六个州,以及懿、安、远、新、给、富、来、宁、南、顺、高十一个州,加起来一共二十个州,每个州都设有刺史。其中,下溪州的刺史还兼任都誓主,其他十九个州都听从他的指挥,这叫“誓下”。州长世袭的时候,都誓主会召集各部落首领一起商议,如果继承人是兄弟、侄子或者其他亲属,就要拿着州名到辰州去担保,然后向钤辖司报告,朝廷才会下达诏书和印信。受命者要隔着江北面朝朝廷拜谢。每个州里都有押案副使和一些小官吏,这些官吏都是自己选拔任命的。
彭氏家族从允殊、文勇,到儒猛,祖孙三代都担任过下溪州刺史。儒猛后来到朝廷当了殿直,留在西京,但后来又偷偷跑回去了。天圣年间,他给辰州写信,说自己父亲和哥哥都死了,所以才偷偷回老家,希望朝廷能放过他的家人。朝廷就下令把他的家人迁到京城,还给他们安排了官邸住。没过多久,儒猛就上报说自己当年逃回蛮地,还诱使蛮族作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仕端等人把儒猛给杀了。朝廷很高兴他这么忠心,就下诏表彰他。当时儒猛是检校尚书右仆射,朝廷又把他升为左仆射。同时,还把仕端升为检校国子祭酒,让他担任溶州知州,并且赏赐他三百斤盐和三十匹布。彭氏家族里有个叫文绾的,担任中彭州(也就是忠顺州)知州。三年后,儒猛攻杀了文绾,文绾的儿子儒索带着九十二个手下投降了朝廷,朝廷任命儒索为复州都知兵马使,其他投降的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五年后,儒猛死了,仕端献上了一匹好马给朝廷,朝廷把马还给了他,并任命他为下溪州知州,还赏赐了他袍带。七年后,仕端的弟弟仕羲进贡了土特产。明道年间,仕端死了,朝廷又任命仕羲为下溪州刺史,后来仕羲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从允殊到仕羲,这已经是五代人了。
话说有个叫师宝的,他爹是仕羲。景祐年间,师宝当上了忠顺州知州。到了庆历四年,因为犯了事儿,朝廷就断了他的进贡。其实从咸平年间开始,朝廷才允许二十个州向朝廷进贡,每年都有赏赐,这些蛮人觉得挺划算的,要是犯了错,朝廷就断他们的贡品。
后来,师宝几次三番地向朝廷上诉,请求调任上溪州知州。到了皇祐二年,朝廷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进贡也恢复了。可没多久,师宝的老婆被仕羲给抢走了,师宝气得不行。
到了至和二年,师宝和他的儿子师党带着全家人跑到辰州告状,说他爹仕羲坏事做尽。他们说仕羲曾经杀害了十三州的将领,抢了他们的印信和地盘,把进贡和赏赐都据为己有,还自称“如意大王”,任命自己的官员,准备造反。
辰州知州宋守信,还有通判贾师熊、转运使李肃之他们商量了一下,带了几千兵马深入蛮地讨伐仕羲,还让师宝当向导。军队到了之后,仕羲逃到别的山里去了,没抓到他,只抓到了一些他的家眷和铜柱,官兵却死了好几成,宋守信他们都被贬官了。
从此以后,蛮人经常来抢劫,边境的官兵也拿他们没办法。朝廷想着先别闹事了,就派人去劝说仕羲,答应他只要改过自新,就减少五七个州的进贡和赏赐。一开始仕羲不听,后来朝廷又派了三司副使李参、文思副使窦舜卿、侍御史朱处约、转运使王绰带兵过去,一边用兵,一边发文招降。
仕羲这才解释说自己并没有造反的意思,他那些僭越的称号和任命的官员,都是因为蛮人不懂中原礼仪才那样做的。宋守信他们轻信了师宝的诬告,擅自出兵攻打无辜的人,现在愿意恢复二十个州以前的进贡,重新归顺朝廷。朝廷又派殿中丞雷简夫去查看情况。
到了嘉祐二年,仕羲终于把抢来的五十一个兵丁、一千八百九十件兵器铠甲都送了回来,带着七百个蛮人投降,辰州也把师宝的家眷和铜柱还了回去。这时候师宝已经死了,朝廷让师党回去当龙赐州知州,还特意嘱咐不要杀了他。
话说,仕羲这老兄,当年在朝廷当差,每年都得进贡。可他性格倔强,又爱惹事,经常抢劫边境,尤其是在辰州的白马崖下喏溪,拉起了一帮人据守着,朝廷几次三番劝他归还侵占的土地,他就是不听。到了熙宁三年,他被自己的儿子师彩给杀了。这师彩更是个暴君,结果被他的哥哥师晏给干掉了,师晏顺手还把师彩的党羽都给收拾了,然后向朝廷递交了誓表,把仕羲生前用过的马鞍、衣服啥的都送了上去,还把喏溪的地盘也交还了。朝廷就让师晏接管了州里的事情。
五年后,师晏又献上了马皮和白峒的地盘。朝廷高兴坏了,把他升为下溪州刺史,还给他的母亲和妻子封了邑。后来,章惇负责治理南江北江,湖北提点刑狱的李平招降了师晏。师晏带着下州峒的蛮族头领张景谓、彭德儒、向永胜、覃文猛、覃彦霸等人,一起把他们的地盘都归还给了朝廷。于是,朝廷下令修建下溪州城,并在茶滩南岸修建了堡垒,还给新城取名会溪,新堡垒取名黔安,派兵驻守,归辰州管辖,这些蛮族人也要像汉人一样纳税。朝廷还让师晏去京城,授予他礼宾副使、京东州都监的官职,连带着他手下六十多人都得到了官职。
元丰八年,湖北转运司报告说,辰州江外的蛮族覃仕稳等人想归顺朝廷,结果朝廷没同意。后来,又冒出来一个叫彭仕诚的家伙,成了新的首领。元祐三年,罗家蛮族又来打劫,朝廷就召集了彭仕诚和都头覃文懿等人到辰州,好好地警告了一番。到了第四年,下保静州知州彭儒武、永顺州知州彭儒同、谓州知州彭思聪、龙赐州知州彭允宗、蓝州知州彭土明、吉州知州彭儒崇,都带着他们州里的副使,一起进贡了兴龙节的贡品,还有冬至和元旦的贡布,数量还不一样。
话说,北宋熙宁年间,皇帝正带兵打仗,想震慑四方少数民族。湖北的最高法院长官赵鼎上报说,峡州的土司头目太狠了,把老百姓压榨得不成样子,很多蛮族都愿意归顺朝廷。 当时有个辰州老百姓叫张翘,也上书朝廷,说了说南江、北江的利害关系。于是,朝廷就派章惇去湖北考察,处理蛮族事务。 结果,南江的舒氏、北江的彭氏、梅山苏氏、诚州杨氏这些蛮族头领,一个接一个地向朝廷投降,朝廷也给他们建城筑寨,让他们像中原百姓一样,成为朝廷的子民。北江彭氏的情况前面已经说过了。
南江的蛮族从辰州一直到长沙、邵阳,各个山区都有他们的部落。比如叙、峡、中胜、元这些地方是舒氏的势力范围;奖、锦、懿、晃这些地方是田氏的;富、鹤、保顺、天赐、古这些地方是向氏的。舒氏家族里,德郛、德言、君疆、光银这几个比较有名;田氏家族里,处达、汉琼、汉希、汉能、汉权、保金比较有名;向氏家族里,通汉、光普、行猛、永丰、永晤比较有名,这些人都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到了自治平年间,舒光银还进贡过东西。按照以前的规矩,南江的蛮族都归辰州管辖,进贡的时候朝廷会发给他们驿站通行证。舒光银就以此为由请求朝廷,朝廷就下令给他九道通行证。
后来,峡州有个叫舒光秀的,因为他压榨百姓太厉害,所以他的族人就不愿意跟着他了。
张翘说:“南江地区的蛮族虽然占据着十六州的土地,但是只有富州、峡州、叙州勉强能凑够一千户人家,其他的州县户数连一百户都不到。地广人稀,兵力薄弱,再加上连年饥荒。最近,富州的向永晤跟绣州、鹤州、叙州的蛮族互相残杀,老百姓都受苦,都想着归顺朝廷。建议先招降富州和峡州,让他们纳土归降,那么其他的州县自然也会跟着归顺,包括彭师晏那边的弱势势力,都可以变成咱们的郡县。” 皇上就下令让辰州知州刘策去商量这事儿。
刘策也觉得张翘的主意不错,就建议按照张翘说的办。到了熙宁五年,朝廷就派章惇去实地考察。没过多久,刘策就死了,朝廷就派东作坊使石鉴担任湖北钤辖,同时兼任辰州知州,协助章惇去治理那块地方。第二年,富州的向永晤就献上了朝廷以前赏赐的剑和印章,表示归顺。接着,光银、光秀这些人也投降了。 只有田氏家族里有个很厉害的家伙,特别狂傲,不好对付,以前经常侵占舒州和向州的地盘。
章惇就派左侍禁李资带少量兵马去招降他。这个李资,是辰州流放来的犯人,以前跟张翘一起上奏献策的。他这个人很狭隘,没啥主意,对蛮族人态度轻慢,结果被懿州、洽州的蛮族给杀了。章惇就带兵攻打懿州,南江地区的各个州县的山寨都被平定了,于是朝廷就在那里设立了沅州,把懿州新建的城池作为州府所在地,后来又设立了诚州。
宋哲宗元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傅尧俞和王岩叟上奏说:“沅州和诚州自从建立以来,设立官吏,驻扎军队,到处修建堡垒和县城,招募民夫,调动戍兵,花费巨大,老百姓和官府都苦不堪言,荆湖两路为此都快要被掏空了。而且,从广西融州开辟道路通往诚州,又增设了浔江等地的堡垒,那些地方根本没什么,湖广两地还要调拨赋税来供应那边,老百姓没法安心生活,我们建议考虑一下废除这些地方。”
朝廷觉得沅州建制到那时已经十五年了,当地蛮族也已经习惯了,于是就只废除了诚州,改名为渠阳军,而沅州则继续保留为郡。结果元祐年间刚开始,那些蛮族又造反了。朝廷正想休养生息,严惩那些邀功请赏、没事找事的人。广西的张整和融州的温嵩因为擅自杀害蛮人,都被治罪了。朝廷下诏告诫湖南、湖北和广西三路说:“国家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安抚远方少数民族。最近湖广地区的蛮族靠近汉人居住区,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他们请求设立官吏,朝廷就根据他们的请求,设立了一些城邑来安抚他们。可是边境官员为了邀功,就建议开辟从融州到诚州的道路,侵犯蛮族的居住地,导致他们产生怀疑和恐惧。朝廷知道这些措施没用,很快就废除了;边境官员没有做好安抚和控制的工作,反而煽动他们造反。那些叛乱的首领杨晟台等等,一律免除追捕,各路开辟的道路、新建的堡垒和城寨也都全部废除。” 从此以后,五溪地区的郡县就都被放弃不管了。
从崇宁年间开始,朝廷里关于开疆拓土的讨论又热火朝天了。安化州上三州、思广洞的蒙光明,乐安峒的程大法,都丹团的黄光明,靖州西道的杨再立,辰州覃都管骂等等,都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纳贡交税。朝廷还下令在广西招抚了左、右江地区四百五十多个峒寨。
到了宣和年间,有人站出来反对说:“招安这些蛮夷,让他们不断地请求官职,用大量的金银财宝、丝绸布匹去满足他们的欲望,用高官厚禄去讨好他们。我们费尽心力开垦荒地,修建城池,摆出一副强大的样子,侥幸得到他们的感恩戴德。归顺朝廷的只是虚有其表,充盈国库的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那些荒凉贫瘠的土地根本无法耕种,而这些蛮夷狼子野心,顽固不化,根本无法改变。等我们建好城池之后,西南的夷族和獠人就会一起作乱,那些溪峒里的蛮子也会兴风作浪。士兵死在战场上,官员死在公务中,尸横遍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招安蛮夷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祸患。不如让各地的帅臣和监司官员详细汇报一下从修建城池以来财政收支的账目,仔细衡量利弊,能省的省,能合并的就合并,减少驻军和漕运,这样就能安抚蛮夷,边境地区也就不会再有祸患了!”于是皇帝下令废除所有新设立的郡县。
其他的蛮族,从乾兴年间以来,有的叛乱,有的归顺,情况各不相同,只能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了。乾兴初年,顺州蛮田彦晏带领他的同伙田承恩袭击施州暗利砦,放火后逃走,夔州派兵前去讨伐,俘获了不少人。这田彦晏在真宗朝的时候,官拜归德将军、检校太子宾客、顺州知州;而田承恩是保顺州知州田彦晓的儿子。第二年,田彦晏派人到边境表示愿意归顺,并立下誓约,愿意归还抢掠的金银财物和器械,并且愿意缴纳两千石粮食来赎罪。朝廷拒绝了他的粮食,放弃了他欠下的金银财物,只让他把抢掠来的百姓送回来。朝廷还提升田彦晏为宁远将军、检校工部尚书,田承恩则被提升为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他们依旧担任知州的职务。后来,又有一个叫田忠显的人,带着一百九十个同伙前来朝贡。
公元1024年,古州知州向光普说他曾经创建了一座佛寺,想取名叫“报国寺”,每年拨给寺里一个僧人,朝廷就答应了。
两年后,也就是1026年,顺州等地的蛮族首领田思钦他们带着土特产来进贡,来了三百多人。可是夔州路转运司竟然没提前上报朝廷,结果被皇帝下令调查问责了。 接着,朝廷又下令,安州、远州、天赐州、保顺州、南州、顺州这些地方的蛮族进贡到京城,路途遥远,而且要经受严寒酷暑的折磨。所以朝廷就决定,允许这些蛮族把贡品留在施州,朝廷直接在那里发放赏赐。 愿意进贡的人,十个人里面允许三到两个人到京城来,首领们则允许三年来一次。
1029年,黔州蛮、舒延蛮、绣州蛮的首领向光绪都来进贡了。1031年,施州管辖的蛮族覃彦绾等人袭击了永宁砦。景祐年间(1034-1038),澧州管辖的蛮族五百多人来入侵。当时澧州的州将崔承祐害怕躲避,没有上报朝廷,结果被荆湖钤辖司告发,朝廷下令调查问责,把他罢免了。
公元1040年,辰州的狤獠(一种蛮族)三千多人归顺朝廷。因为州将张昭懿在招抚他们方面立了功,朝廷就给他升了一级官。
公元1043年,桂阳地区蛮族和徭民作乱,朝廷下令派兵讨伐。这些蛮族和徭民,住在衡州常宁县到桂阳、郴州、连州、韶州一带的山谷里,山区绵延一千多里,蛮族就居住在其中,不交赋税,被称为徭人。一开始,有个吉州的巫师黄某,和他兄弟几个人都懂蛮族法术,经常往来于常宁,出入山区,诱骗了几百个蛮族人走私贩卖食盐,还杀害了官兵,逃到山里躲藏起来。官府把他们抓出来杀了,还把山下的百姓迁移到别的地方。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同伙聚集了五千人,从桂阳蓝山县华阴峒出来作乱,杀害了巡检李延祚和潭州都监张克明。
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提升杨畋为提点刑狱,督促他去讨伐,但打了很久也没拿下。于是朝廷又下令让湖南转运使郭辅之等人去招抚他们,并在湖南设立了安抚司。蛮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受害的人非常多。朝廷下令让受害者也参与到捕杀蛮族的行动中来,对土兵的赋税也适当减免。一开始派兵去抓蛮族的时候,有时候会误杀良民,仁宗皇帝下令调查,每户赔偿绢五匹,并且安慰他们的家人。当时蛮族势力正盛,朝廷又派殿中侍御史王丝、三司度支副使徐的去经略。
朝廷还下诏书,委托潭州知州刘沆去招降安抚,凡是愿意投降的,就给他们安排官职。刘沆带兵到达那里,拿着诏书去招降,有两千多人投降,朝廷让他们分散居住在各地,并把他们的首领邓文志、黄文晟、黄士元都提升为三班奉职。此外,因为内殿承制亓赟和崇班胡元曾经在石硋峒抓捕蛮族有功,朝廷就提升赟为庄宅副使,胡元为礼宾副使。这些事情发生在公元1044年的冬天。
五月份的时候,唐和他们这伙余党又开始在内部作乱,搞破坏。朝廷就下令让湖南的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司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还特别拨款给官兵和民兵,数额还不一样。然后,刘沆就命令杨畋他们八路大军去讨伐,把唐和那些老巢桃油平、能家源那些地方,都给端了,抓捕斩杀了不少人。朝廷还下旨,对那些有功的九百多名官兵,都升一级官职;那些响应号召去打仗的道州十四个进士,也都授予了官职。 但是,唐和他们还没彻底平定。朝廷又下令说:“如果听说贼党想要投降,那就停止出兵,那些逃跑躲藏的,要劝他们回来,州县要好好安抚他们。”
到了冬天,蛮族又来入侵,跟胡元还有右侍禁郭正、赵鼎、殿侍王孝先在华阴峒的隘口打了一仗,胡元他们战死了,刘沆和杨畋都因为这事儿被罢官了。朝廷就派刘夔代替刘沆当安抚使,刘夔说:“唐和他们已经打败了官军,还杀了将领和官员,现在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嚣张,恐怕会成为边境的长期隐患,我想用诏书招安他们,让他们当溪峒的首领。”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
话说那时候,湖南地区战乱不断,士兵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法好好休息。六年夏天,仁宗皇帝跟大臣们说:“官兵在南方驻守很久了,眼看就要到夏天和秋天交接的时候了,瘴气很厉害,容易生病啊!你们赶紧让太医研究出有效的药方,派人把药送过去!” 皇帝说完,还接着赏赐了大量的钱财。没过多久,就有人汇报说,唐和在银江源被击败了。转运使周沆也来报喜,说指挥辛景贤成功招降了五十六户,一共二百五十九个土匪,朝廷还录用了他们的头领,并嘱咐军队要好好安抚他们。
在此之前,朝廷已经派了三司户部判官崔峄去湖南考察情况,商量是该继续讨伐还是招安。后来桂阳监的官员宋守信上奏说:“唐和带着一千多人当土匪,好几年了都没能剿灭,主要是因为朝廷不允许全力进攻。现在衡州的官员黄士元对当地的山区情况很熟悉,他自告奋勇,只要朝廷给他两千名精兵强将,再加二百个当地向导,并提供丰厚的赏赐,他保证能把唐和捉拿归案。 ”宋守信还建议朝廷命令亓赟等人一起出兵,这样一来,唐和他们走投无路,肯定会投降。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就下令大举出兵讨伐唐和。
唐和的队伍果然害怕了,逃到郴州的黄莽山,又从赵峒绕道去抢劫英州、韶州,依山傍水,顽固抵抗。那年冬天,皇帝体恤士兵们在外面风餐露宿很辛苦,又特意嘱咐大臣们,要严令主帅们好好安抚士兵。
到了第七年,唐和派他儿子带着重要的东西去朝廷投降,说愿意接受朝廷的粮食,并且愿意住在他们原本占据的山寨里。当时杨畋又担任了湖南的钤辖,皇帝下令让他带兵去连州、韶州山下,和广南东、西转运使一起劝降唐和,让他们把武器上交,并留下亲属作人质。朝廷还任命唐和、盘知谅、房承映、承泰、文运五个人为峒主,还给了他们很高的官职,比如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等等。 这盘知谅等人,其实都是唐和的同伙。到了那年冬天,唐和的全部部众都投降了。
公元1053年,邵州的蛮族首领舒光银,因为之前帮助湖南安抚司的官员抵御外敌有功,请求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一个叫“中胜州”的地方,皇帝批准了。
公元1057年,罗城峒的蛮族造反,攻打澧州,朝廷派兵把他们打跑了。 公元1058年,朝廷把施州蛮族首领向永胜管辖的地方改名为安定州。公元1060年,朝廷任命邵州蛮族首领杨光倩担任徽州知州。这个杨光倩,是杨通汉的儿子。他爹杨通汉,在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曾经来朝廷进贡过,死后,杨光倩继承了他父亲的地位。以前有个规矩,溪峒地区的知州死了,他的继承人可以先暂时管理州里的事情,负责安抚当地的蛮族人民。等到五年之后,再由安抚司上奏朝廷,请求皇帝正式任命。 这次,杨光倩已经代理徽州知州七年了,期间没有犯什么错误,所以朝廷才正式任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