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说说秦国大长公主的事儿。她是太祖皇帝同母的妹妹。一开始嫁给了米福德,后来米福德去世了。太祖皇帝登基后,建隆元年,封她为燕国长公主,又让她嫁给了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还赏赐她在兴宁坊的宅子。开宝六年十月,她去世了,太祖皇帝亲自哭丧,还停朝五天,追封她为恭懿公主。后来真宗皇帝又追封她为大长公主,元符三年改封为秦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又改封为恭懿大长帝姬。

她还有一个姐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到及笄之年。建隆三年,追封她为陈国长公主,元符年间改封为荆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封为恭献大长帝姬。

再说说太祖皇帝的另外六个女儿。申国公主、成国公主、永国公主,这三个都早早去世了。

魏国大长公主,开宝三年被封为昭庆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王承衍,还得到了景龙门外的一处宅子。太宗皇帝即位后,晋封她为郑国公主,淳化元年改封为秦国公主,真宗皇帝至道三年又晋封她为大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去世,追封为贤肃公主。元符年间改封为魏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封为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开宝五年被封为延庆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石保吉。太宗皇帝即位后,晋封她为许国公主,淳化元年改封为晋国公主。真宗皇帝即位初期,晋封她为大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又晋封为大长公主。去世后,追封为贤靖公主。元符年间改封为鲁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封为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开宝五年被封为永庆公主,嫁给了右卫将军魏咸信。太宗皇帝即位后,晋封她为虢国公主,淳化元年改封为齐国公主。真宗皇帝即位初期,晋封她为许国长公主。咸平二年去世,谥号贞惠,后来改为了恭惠。景祐三年,追封为大长公主,元符年间改封为陈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封为贤惠大长帝姬。

最后,太宗皇帝有七个女儿,大女儿滕国公主,也早早去世了。

先说徐国大长公主,她在太平兴国九年被封为蔡国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吴元扆。后来,淳化元年的时候,她的封号又改成了魏国公主。去世后,被追谥为英惠公主。到了至道三年,她又被追封为燕国长公主;景祐三年,又晋升为大长公主;元符年间,封号又改回徐国;政和年间,最后改称英惠大长帝姬。

接下来是邠国大长公主,她在太平兴国七年出家做了尼姑,法号员明大师。第二年就去世了。至道三年,她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景祐三年,晋升为大长公主;元符年间,封号改回邠国。

然后是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被封为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她晋封为鲁国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柴宗庆,皇上还赐给他们普宁坊的宅子。这个柴宗庆是柴禹锡的孙子,皇帝还特别下令让公主按照媳妇的礼节去柴禹锡家拜见。她后来又陆续被封为韩、魏、徐、福四国的公主。仁宗皇帝即位后,她被晋封为邓国大长公主。明道二年她去世了,死后被追封为晋国公主,谥号力靖;元符年间,封号改回扬国;政和年间,最终改称和靖大长帝姬。这位公主据说很嫉妒,柴宗庆没有儿子,她竟然让侄子继承了香火。

再来说雍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被封为贤懿长公主。咸平六年,她嫁给了右卫将军王贻永,并且晋封为郑国公主,皇上还赐给他们宅子。景德元年她去世了,谥号懿顺。景祐三年,被追封为大长公主;皇祐三年,封号改为韩国公主;徽宗时期,改封雍国公主;政和年间,最终改称懿顺大长帝姬。

最后是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被封为寿昌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她被晋封为陈国公主,后来又改封为吴国公主,还被尊为报慈正觉大师。之后又改封为楚国公主,再改封为邠国公主。天禧二年,又改封为建国公主。乾兴元年,被封为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去世,被赐谥号慈明。徽宗时期,改封卫国公主;政和年间,最终改称慈明大长帝姬。

荆国大长公主从小就不好热闹,几乎没出过闺房一步。她小时候,太宗皇帝曾经打开宝库,让公主们自己挑选宝物,想看看她们的志向。结果,只有这位公主什么都没选。真宗皇帝登基后,封她为万寿长公主,改封为随国公主,把她嫁给了驸马都尉郴遵勖。

按照旧的规矩,公主结婚,她父亲的官位要降一级,跟公主的兄弟平起平坐。当时,郴遵勖的父亲郴继昌已经去世了,这位公主就在郴继昌的生日那天,按照祭奠舅舅的礼节去祭奠了他。皇帝听说后,偷偷地送去衣服、宝带和礼物,帮助她为公公祝寿。郴遵勖的朋友都是一些贤士,每次聚会,公主都要亲自过问饭菜的准备。有一次,有人偷进了公主府,皇帝下令有关部门抓捕盗贼。公主请求把抓到的嫌疑人放出来,她还用自己的钱财悬赏举报人,最终抓到了真凶。真凶按律当处死,公主又请求皇帝赦免了他。她先后被封为越国公主、宿国公主、鄂国公主、冀国公主,明道元年,又晋封为魏国公主。

一开始,郴遵勖被派去许州做官,突然得了重病。公主非常着急,想立刻赶去看他,身边的人说:必须等皇帝批准才能走。公主不等批准就出发了,只带了五六个人。皇帝听说后,立刻派内侍督促各县的巡逻兵保护公主的车驾。后来,公主守寡期间,一直穿着粗麻丧服,直到服丧期满,她也不再穿戴华丽的衣服。有一次,她在宫里参加宴会,皇帝亲自给她插花,她推辞说:“我发誓再也不这样打扮了。”还有一次,她在洗澡的时候摔倒了,伤了右胳膊。皇帝派内侍责备伺候的人,公主却说:“我年纪大了,身体虚弱,走起路来都费劲,不是侍女的错。”因此,侍女们都免受了责罚。

这位公主啊,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爱读史书,还会作诗填词,尤其擅长女红。她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们:“要忠厚老实,守住本分,别指望我帮你们逃避惩罚。”对待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的子女,她一视同仁。后来她眼睛病了,皇帝亲自请来医生诊治,从皇后以下的妃嫔都到她府上探望。皇帝甚至亲自舔她的眼睛,在场的人都感动得哭了起来,皇帝也悲痛地说:“先帝的兄弟姐妹共有十四个人,现在只剩下大公主您了,您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呢!” 皇帝还问公主有什么愿望,公主说:“我生病了,怎么能以此要赏赐呢?”皇帝赏赐了她三千两白银,她也没接受。皇帝就对身边的臣子说:“要是大公主的病能转移到朕身上,朕也愿意啊!” 公主虽然失明了,但平时生活很平静,淡泊名利,从容自若。她还告诫孩子们:“你们父亲的遗嘱是:棺材里不准放金银珠宝,只放几件平时穿的衣服。我死后也要这样做。”

皇祐三年,公主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皇帝亲自去祭奠,还停朝五天。追封她为齐国大长公主,谥号献穆。徽宗皇帝后来又改封她为荆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称献穆大长帝姬。

真宗皇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惠国公主,早夭了。另一个女儿,升国大长公主,早年出家当了道士。明道二年,封为卫国长公主,号称清虚灵照大师。庆历七年,追封为鲁国长公主,谥号昭怀。徽宗皇帝后来又改封她为升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又改称昭大长帝姬。

仁宗皇帝有十三个女儿,徐国公主、邓国公主、镇国公主、楚国公主、商国公主、鲁国公主、唐国公主、陈国公主、豫国公主,她们都早早去世了。

周国大长公主和陈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长女。宝元二年,封为福康公主。嘉祐二年,晋封为兖国公主。这位公主从小聪明伶俐,而且非常孝顺。有一次皇帝生病了,公主在皇帝身边侍奉,光着脚丫向天祈祷,请求以自己的性命代替皇帝。皇帝对她非常疼爱。

皇帝觉得章懿太后没享受到多少天下的荣华富贵就去世了,所以就选了太后的哥哥的儿子李玮来娶公主。李玮这个人比较老实木讷,跟公主相处一直不太融洽。公主半夜敲皇宫大门进去告状,李玮吓得赶紧自己检讨。谏官王陶就说宫门半夜大开这事儿,请求严惩看守宫门的卫兵,御史们又一起弹劾公主府里的内侍们很多不尽职,皇帝因此就把都监梁怀他们十多个官儿都给撤职了。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俩还是合不来,皇帝就把李玮调到外面去了,公主也降了爵位,住在宫里,不怎么露面。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把李玮叫回来,让他继续当驸马都尉,跟以前一样。英宗皇帝即位后,公主被晋封为越国长公主;神宗皇帝治平四年,又晋封为楚国大长公主。

熙宁三年,公主去世了,享年三十三岁。因为李玮对公主不好,被贬到陈州去了。大臣们商议给公主上谥号,皇帝觉得公主对仁宗皇帝和孝宗皇帝都很孝顺,就赐谥号为“庄孝”,追封为秦国公主。徽宗皇帝又给她加封了周国公主和陈国公主的称号。政和年间,又改封为“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是仁宗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她母亲是周贵妃。嘉祐五年,她被封为庆寿公主,后来晋封为惠国公主。治平四年,又晋封为许国大长公主。她嫁给了吴越忠懿王的曾孙、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后来又改封为韩国公主、周国公主、燕国公主。徽宗朝,她又被晋封为秦国公主和魏国公主。政和三年,再次改封为“令德景行大长帝姬”。

靖康二年,很多公主都被金人掳掠北迁,这位公主因为是前朝的公主,金人不知道她的身份,所以把她留在了汴京。建炎年间,她又恢复了公主的称号,改封为秦鲁国公主。后来南迁避难,路上被贼人张遇抢劫了家,她的一个儿子还被杀害了。公主到了扬州后去朝见皇帝,之后又继续南下避难到了福建。

绍兴三年,这位公主从福建来到会稽,请求觐见皇帝,皇帝就让她留在那里住了。后来,她又搬到了台州。皇帝非常尊敬这位公主,因为她年纪大了,地位又高,每次公主进宫,皇帝都会先向她行礼。靖康年间,皇亲国戚都习惯性地请求恢复官职,到了这个时候,公主为她的儿子忱请求恢复之前的官职,皇帝考虑到忱是沪川节度使,于是下令皇亲国戚不得再效仿。过了一段时间,公主又为儿子忱请求更好的赏赐和恩典,皇帝再次拒绝了她的请求,只是把忱的官职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这位公主有三个儿子,愐和恺不是她亲生的,所以她特别偏爱忱。皇帝告诫她说:“长公主您能活到今天这么长寿,这是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施政恩泽的结果,所以上天特别眷顾您。您对待几个儿子,应该像仁宗皇帝那样公平对待。”公主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完全服气了。

这位公主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六岁。皇帝为此停朝五日,亲自前往公主府邸吊唁,并下令公主的子孙都升官一级。公主的谥号是“贤穆”,后来在二十九年又加谥为“明懿”。

兖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第十一女儿。嘉祐六年,她被封为永寿公主,后来晋封为荣国长公主,治平四年又晋封为邠国大长公主,熙宁九年改封为鲁国大长公主。她嫁给了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这位公主为人节俭,对修建池塘、台榭、苑囿等事情,一点也不操心。十年夏天,闹旱灾,曹家想在公主生日的时候大摆宴席祝寿,公主说:“皇上都减膳省乐了,我哪有心情安安稳稳地过生日呢?”于是,她把所有的庆祝活动都取消了。

元丰六年,这位公主去世了,年仅二十四岁。死后追封为荆国公主,谥号为贤懿。她的两个儿子晔和旼都被提升为团练使。徽宗皇帝又追封她为兖国公主,并将她的谥号改为“贤懿恭穆大长帝姬”。

燕、舒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第十二个女儿。嘉祐六年,她被封为宝寿公主;八年后,晋封为顺国长公主;治平四年,又晋封为冀国大长公主;元丰五年,改封为魏国大长公主,嫁给了开州团练使郭献卿。后来,她又晋封为楚国大长公主;徽宗皇帝又改封她为吴国大长公主,之后又晋封为吴、越国大长公主,最后又改封为秦、兖国大长公主。政和二年,她去世了,死后追封为燕、舒国大长公主,谥号为懿穆,后来又改为懿物大长帝姬。

英宗皇帝的第四个女儿,舒国公主,早早去世了。

魏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第一个女儿。嘉祐八年,她被封为德宁公主。治平三年,晋封为徐国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王师约。四年后,又晋封为陈国长公主。元丰八年她去世了,追封为燕国大长公主,谥号惠和。元祐四年,又追封为秦国大长公主。徽宗皇帝后来又追封她为魏国大长公主,并加封为韩魏国大长公主,最后改称惠和长帝姬。

魏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母亲是宣仁圣烈皇后。嘉祐八年,她被封为宝安公主。神宗皇帝即位后,她被晋封为舒国长公主,后又改封为蜀国长公主,嫁给了左卫将军王诜。王诜的母亲卢氏寡居,公主把她接到自己家附近住,每天都送去饭菜。卢氏生病了,公主还亲自熬汤药给她喝。皇帝对自己的姐妹们都很疼爱,所以公主府里的池塘、房屋、服饰和玩物都非常华丽精美。公主因为不能每天侍奉宣仁皇后在宝慈宫,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有一次遇到旱灾,皇帝减衣少食祈祷上天,公主也这样做,说:“我享用的东西都是皇上赐的,当然应该和他一起承担忧愁。”皇帝为慈圣光献皇后守丧,非常悲痛,公主说:“我和皇上是一体的,看着皇上这样我也很难受!”她还让人散去歌舞班的三十多个乐人。

元丰三年,公主病重。公主性格不嫉妒,王诜因此很放肆,曾经被贬官。这时,皇帝下令让王诜复职,以安慰公主。太后来看望公主,公主已经神志不清了,太后哭得很伤心。过了一会儿,公主稍微能说话了,她说自己肯定活不成了,母女俩抱头痛哭。皇帝随后赶到,亲自为公主诊脉,还亲自喂她吃粥,公主强撑着把粥吃完。皇帝赏赐了公主六千金帛,并问她还有什么需要,公主只说希望王诜能复职。第二天,公主去世了,年仅三十岁。皇帝还没吃早饭就赶到公主府,在府门前痛哭,还停朝五天。追封公主为越国大长公主,谥号贤惠。后来又多次晋封,最终被追封为秦国、荆国、魏国大长公主。

公主喜欢读古文,擅长书法,并且经常救济族人和亲戚,内外都称赞她贤惠。王诜不注重细微的行为,甚至在公主身边与妾侍私通,妾侍多次顶撞公主。公主死后,乳母向皇帝告状,皇帝下令严查此事,杖责王诜八十下,并把他发配到边疆当兵。公主下葬后,皇帝又把王诜贬到均州。公主的儿子彦弼,三岁时就去世了。

韩魏国大长公主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和魏国公主同一天出生。她一开始被封为寿康公主,后来又改封为祁国公主、卫国公主,最后嫁给了张敦礼。之后,她被晋封为冀国大长公主,封号又陆续改成了秦国公主、越国公主、楚国公主,最后加上了现在的封号。政和三年,她的封号再次更改为贤德懿行大长帝姬。宣和五年,她去世了。

皇帝的十个女儿中,楚国公主、郓国公主、潞国公主、邢国公主、邠国公主、兖国公主这六位公主都早早去世了。

周国长公主是皇帝的长女,她的母亲是钦圣宪肃皇后。她一开始被封为延禧公主。她从小就聪明伶俐,从孩童时期起就表现得像个大人一样。十二岁的时候她就去世了,皇帝和皇后都穿丧服为她送葬。死后追封为燕国公主,元符年间又改封为周国公主。

唐国长公主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一开始被封为淑寿公主。当初,皇帝考虑到韩琦的功劳,想把公主嫁给他家,所以哲宗皇帝遵从先帝的意愿,把公主嫁给了韩琦的儿子韩嘉彦。她先后被封为温国公主、曹国公主、冀国公主、雍国公主、越国公主、燕国公主六个封号。政和元年去世,死后追封为唐国长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是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她的母亲是宋贵妃。她一开始被封为康国公主。绍圣四年,她嫁给了王遇。她先后被封为韩国公主、鲁国公主、陈国公主、郓国公主四个封号。大观二年去世,死后追赠了谥号。

徐国长公主是皇帝最小的女儿,她的母亲是钦成皇后。她一开始被封为庆国公主,后来又晋封为益国公主、冀国公主、蜀国公主、徐国公主。她到及笄之年,还住在皇宫的圣瑞宫里。她侍奉母亲生病期间,昼夜不离,母亲的药都是她亲手喂的。等到母亲病危的时候,她哭喊得死去活来,宫女太监们都看不下去。

崇宁三年,她嫁给了郑王潘美的曾孙潘某。她侍奉婆婆很孝顺,为人也很贤惠。潘家是名门望族,夫家亲戚有几千人,她都能周到地招待,没有一点闲话。她为人淡泊名利,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平时也很少外出游玩,十年间只去过西池一次。她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孩子夭折了,后来她的妾室生了一个女儿,她把这个女儿当成亲生女儿一样抚养。政和三年,她的封号改为柔惠帝姬。五年后去世,享年三十一岁,死后追封为贤静长帝姬。

哲宗皇帝的四个女儿中,邓国公主和扬国公主都早早去世了。

陈国公主,一开始封号是德康公主,后来又晋封为瀛国公主、荣国公主。大观四年,她嫁给了石端礼,然后搬到了陈国,改名为淑和帝姬。政和七年,她去世了。

秦国康懿长公主,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一开始封号是康懿公主,后来晋封为嘉国公主、庆国公主。政和二年,她改封为韩国公主,嫁给了潘正夫。之后又改名为淑慎帝姬。靖康末年,她和贤德懿行大长公主一起,作为前朝的公主被留在汴京。建炎初年,她恢复了公主的封号,改封为吴国公主。她去越地朝见皇帝,献上了玉管笔、小玉山和奇画,皇帝用很温和的语气婉拒了。后来,她们母子避难到了婺州。

绍兴四年,她入朝觐见,她的儿子尧卿等五个人,官职都升了一级。公主上奏说:“从祖宗以来,驸马都尉石保吉、魏咸信、柴宗庆都当过宰相。现在潘正夫侍奉了四朝皇帝,在汴京的时候曾建议迎接陛下,到了杭州又说禁卫军还没集结,应该预先防范变故,请求让他担任开府仪同三司。”皇上没答应。八年后,她再次入朝觐见,在宫里住了三天。当时正值盛夏,皇上每次都穿戴整齐地接待她,和她一起吃饭,还多次为潘正夫求情。皇上说:“官职爵位怎么能随便给人呢?何况现在事情很多,没时间考虑这个。”当时赵鼎当政,正在讨论群臣的过失,所以比较压制潘正夫。赵鼎下台后,潘正夫才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给事中刘一正说这违反了旧例,恐怕会有人效仿,于是皇上就下诏说:“哲宗时期,只有潘正夫是近亲,其他人不得效仿。”显仁太后回朝时,公主和秦国、鲁国大长公主一起在路上迎接她。绍兴十九年,她又入朝觐见。她的儿子长卿、粹卿、端卿都从团练使升为观察使,都是她请求的结果。孝宗皇帝即位后,晋封她为秦国大长公主。隆兴二年,她去世了,谥号为康懿。

公主在世的时候,潘正夫官职做到少傅,封为和国公;温卿是宁国军承宣使,长卿是宁江军承宣使,端卿是昭信军承宣使,清卿是容州观察使,墨卿、才卿都是团练使,他们的家族如此兴盛。潘正夫在绍兴二十二年去世,追赠太傅。

徽宗的第三十四个女儿,政和三年,她的公主封号改为了帝姬,国号也改成了一个美好的二字名号。

嘉德帝姬,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被封为德庆公主,后来改封为嘉福公主,接着又改称帝姬,最后再次被封为嘉德帝姬,嫁给了左卫将军曾夤。 这公主的封号改来改去的,还挺复杂!

荣德帝姬,一开始封的是永庆公主,后来改封为荣福公主,再改称帝姬,最后封为荣德帝姬,嫁给了左卫将军曹晟。 跟嘉德帝姬一样,也是改了好几个封号。

顺淑帝姬,最初封的是顺庆公主,去世后,追封为益国公主。等后来改用帝姬的称号后,又追封为顺淑帝姬。 哎,可惜她早早去世了。

安德帝姬,先封淑庆公主,后改封安福公主,再改称帝姬,最后封为安德帝姬,嫁给了左卫将军宋光。 这改封号的频率,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茂德帝姬,先被封为延庆公主,然后改封为康福公主,接着改称帝姬,最后封为茂德帝姬,嫁给了宣和殿待制蔡鞗。 看来这改封号是当时的一种惯例。

寿淑帝姬,最初封为寿庆公主,去世后追封为豫国公主。等改用帝姬的称号后,又追封为寿淑帝姬。 跟顺淑帝姬一样,也是追封的。

惠淑帝姬,最初是惠庆公主,去世后追封为邓国公主,改用帝姬称号后,追封为惠涉帝姬。 这名字听着就感觉很尊贵。

安淑帝姬,一开始封为安庆公主,后改封隆福公主,去世后追封为蜀国公主,改用帝姬称号后,追封为安淑帝姬。 一个个都是公主,封号还这么多变化。

崇德帝姬,先封为和庆公主,后改封崇福公主,之后改称帝姬,嫁给了左卫将军曹湜,最后再封为崇德帝姬,宣和二年去世。 她也是经历了多次封号的变更。

康淑帝姬,最初封为康庆公主,后来改封为承福公主,去世后追封为商国公主,改用帝姬称号后,追封为康淑帝姬。 看来追封也是很常见的。

荣淑帝姬,最初封为崇庆公主,后改封为懿福公主,去世后追封为蔡国公主,改用帝姬称号后,追封为荣淑帝姬。 这些公主的命运真是各有不同。

保淑帝姬,初封保庆公主,去世后追封为鲁国公主,改用帝姬称号后,追封为保淑帝姬。 这封号的变动,也是挺让人费解的。

成德帝姬,先封为昌福公主,后改称帝姬,再封为成德帝姬,嫁给了向子房。 这位公主的经历相对简单一些。

洵德帝姬,最初封为衍福公主,后改称帝姬,最后改封为洵德帝姬,嫁给了田丕。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文化底蕴。

悼穆帝姬,最初封为徽福公主,后改称帝姬,去世后追封为悼穆帝姬。 这名字带着一丝悲凉之意。

先说显德帝姬,她一开始封的是显福公主,后来改成了帝姬,之后又改封为显德帝姬,最后嫁给了刘文彦。

熙淑帝姬和敦淑帝姬的情况差不多,她们都先被封为公主,分别是熙福公主和寿福公主。去世后,追封为华国公主和泾国公主,之后才改称帝姬,追封的称号也相应改为熙淑帝姬和敦淑帝姬。

顺德帝姬呢,一开始是顺福公主,后来改成了帝姬,最后又改封为顺德帝姬,嫁给了向子扆。柔福帝姬,一开始是柔福公主,后来也改成了帝姬。申福帝姬,只知道她被封过,去世后追封为冲慧。宁福帝姬是在政和四年被封的。保福帝姬、贤福帝姬、仁福帝姬去世后,分别追封为庄懿、冲懿、顺穆。剩下的和福帝姬、永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华福帝姬、庆福帝姬、仪福帝姬、纯福帝姬,以及恭福帝姬,这些帝姬的生平记载就比较少了。

一共三十四个帝姬,其中十四个很早就去世了,剩下的都跟着北迁了。比较特殊的是恭福帝姬,她活到一岁多就去世了,金国那边好像都不知道这事儿,所以安德帝姬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嗣秀王伯圭,被封为秦国夫人。

荣德帝姬到了燕京后,她的驸马曹晟死了,她就改嫁给了习古国王。绍兴年间,有个商人的老婆叫易氏,她在刘超的军队里听到宫里的人说了一些宫廷秘事,就冒充荣德帝姬。镇抚使解潜把她押送到了行在,让宫里的夫人验明正身,结果发现是假的。最后,她被送进了大理寺,判决下来后,被杖毙了。

听说有个叫李静善的女子,宫里的人说她长得像柔福公主,她就自己冒充柔福公主了。蕲州的兵马钤辖韩世清把她送到了行在(皇帝驻跸之地),内侍冯益等人验看后,就封她为福国长公主,她当时正嫁给了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后来,从显仁太后那里回来的宫女说她冒充公主是假的,于是把她送去寺里治罪了。内侍李癸从北方回来后,又说柔福公主在五国城,刚好这时她回京就死了。李静善最后被处死了。柔福公主死在绍兴十一年,她的遗体后来运回京城,下葬,并追封为和国长公主。

孝宗皇帝有两个女儿:长女嘉国公主,绍兴二十四年被封为硕人,后来晋升为永嘉郡主,在绍兴三十二年去世。朝廷下诏,说因为嘉国公主从小多病,所以免除了当时负责她医疗的李师克等医官的责任,孝宗当时还在东宫呢,他奏请说:“臣女幼时多病,不应该怪罪医官。”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乾道二年,追封她为嘉国公主。次女出生五个月就夭折了,没来得及封号。

文安郡主是光宗皇帝的长女;次女封为和政郡主;小女儿封为齐安郡主。她们都早早去世了。绍熙元年,她们都被追封为公主。

安康郡主是魏惠献王(宋宁宗的弟弟)的女儿。最初封为永宁郡主,后来改封为通义郡主。因为她父亲留下的遗表,最后升为安康郡主。她嫁给了殿前司前军统领罗忠信的儿子罗良臣。朝廷下诏,让王府主管邓从义传达旨意:“皇女安康郡主应该遵守妇道,努力培养端庄娴静的品德,千万不能违背。”还赏赐给她宅邸居住。罗良臣因为这门亲事,官职也升了,做了秉义郎,又担任了阁门祗候官。开禧元年,安康郡主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祁国公主是宁宗皇帝的女儿。出生六个月就去世了,追封为祁国公主。

周国公主和汉国公主是理宗皇帝的女儿。她们的母亲贾贵妃早逝。理宗没有儿子,所以对这两个女儿非常疼爱。周国公主和汉国公主最初封为瑞国公主,后来晋升为国公主。开庆初年,公主到了及笄之年,朝廷商议要为她选夫婿。宰相建议效仿唐太宗的做法,想让进士第一名娶公主,于是选中了周震炎。在公主谢恩的那天,公主恰好从屏风后面偷偷看了一眼,脸色不太高兴,皇帝也略微察觉到了。

1261年四月,皇帝因为杨太后拥立他的功劳,就选了太后的侄孙镇做驸马。 皇帝直接提拔镇当上了右领军卫将军和驸马都统,还把公主的封号升为周国公主。皇帝平时就挺喜欢公主的,所以特意为公主在嘉会门附近修建府邸,盖了好多飞檐翘角的楼阁,还跟皇宫紧挨着。皇帝经常坐小车带着宫女去公主府玩儿。 为了修建公主府,皇帝还特别下令给负责工程的官员减免三年考核,给工匠们也发了丰厚的奖赏。 第二年,公主的封号又升了,成了周、汉国公主,镇还被任命为庆远军承宣使。公主的亲戚们也跟着沾光,都得到了升官加爵,皇帝对他们真是宠爱有加啊。

七月,公主生病了。 奇怪的是,那天晚上,有九个脑袋的大鸟,个头跟簸箕一样大,飞到公主家捣衣的石头上停着。 当天晚上,公主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二岁。公主没有留下孩子,皇帝为此非常伤心,哭得很厉害,还追封她为端孝公主。镇后来官至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