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金啊,它的本性就是变化多端,要是失去了本性,就会出现各种怪异的事情。古书上说,像僭越、日久天长、诗歌妖言、百姓谣言、毛虫之类的灾害,还有吉利的征兆,都跟金有关,咱们就按这个说法来解释吧。
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里,竟然有块铁随着水流冲了出来,足足有两丈三尺宽,重达七千斤!这可真是不得了的事情。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夹江县有个老百姓叫王谊,捡到了两块黑色的石头,上面都刻着红色的字。一块上写着“君王万岁”,另一块上写着“赵二十一帝”。他把这两块石头小心翼翼地包好,献给了朝廷。
至道二年二月,桂阳监的银子自己就涌了出来,堆成了山峰的样子,这景象也是相当奇特。
咸平四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的钟竟然自己响了起来,这可是件稀罕事。
乾兴元年四月甲戌日,负责修缮皇陵的人汇报说:在皇陵的隧道里挖出了一个铜锅,还有两个耳朵呢!在寝宫的三道门下,还挖出了一个铜盆、一个铁瓮和三片铁甲叶。
天圣元年三月庚辰日,涪陵县相轧寺,晚上从阿育王塔的旧址上发出光芒,人们挖开一看,竟然挖出了三百二十七尊金铜像!五年七月壬寅日,辽山县旧河凌的地基塌了,塔倒了,挖出了十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三文古钱币。
明道元年五月壬午日,汉州江岸上发现了一座古钟。
庆历四年五月乙亥日,金溪县发现了一座新生的金山,重达三百二十四两。
皇祐四年,乾宁军有个渔民在河边捡到了两个小钟。五年二月己亥日,乾宁军又献上了一座古钟。
至和二年四月甲午日,浏阳县发现了一座古钟。
熙宁元年到元丰元年这段时间里,横州一共挖出了十七面古铜鼓。
元丰三年八月,岳州永庆寺发现了一座铜钟和两个铜磬。六年,南溪县挖地的时候发现了五万四千多枚铜钱。七年三月,筠州发现了一座古铜钟。同年十一月,宾州发现了一面铜鼓。八年,昌元县在开凿盐井的时候,挖出了九个铜锅、一个铜盆和一个铜盘。
崇宁五年十月,荆南地区发现了一尊古铜鼎。
话说公元1112年,也就是宋徽宗政和二年,突然出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这石头产自晋州,绿油油的,大概有三尺多长,上面刻着“尧天正”三个大字。这字啊,就跟手掌那么大,写得又端正又漂亮,看着像是人工刻的。 “尧”字在右边,“天正”两个字在左边排成一行。 大家仔细一看,这石头磨了磨,字反而更清晰了!更神奇的是,在“尧”字下面,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个“瑞”字,位置刚刚好,凑成“天正尧瑞”四个字。有人说,晋阳是尧帝的都城,这块石头出现,预示着祥瑞之兆。
到了政和四年,开封府附近,还有汝州、蔡州一带的山上,好多石头都变成了玛瑙!皇宫的工匠们赶紧收集起来,做成精美的腰带和饰品,可真是收获满满啊! 政和五年正月,湖南负责粮仓的官员刘钦上报说,芦苇丛里竟然长出了金子,足足九斤八两重,形状像灵芝和祥云一样! 他还淘到了四百七十二两碎金。 同年十一月,越州也有人捡到金子;湟州丁羊谷的金矿,虽然只有千余个矿眼,但总共也挖出了134两多金子,分了好几种等级呢。
到了公元1118年,也就是重和元年十二月,孝感县楚令尹子文庙里,竟然挖出了六个周朝的青铜鼎! 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过了几年,到了宣和四年以后,皇宫里收藏的那些宝贝,不少都变成了石头,颜色还像白骨一样,这跟以前那块“周宝圭”的预兆有点像。宣和五年,荥阳县贾谷山麒麟谷采石修建明堂的时候,又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个“明”字,百官都纷纷祝贺。 同年四月,皇宫又得到了三个古代的蒸饭器和青铜鼎。
崇宁四年三月,朝廷铸造了九个大鼎,用了好多金子,鼎里面还放了全国九个地方的水土。 把九鼎安放在九成宫后,皇帝亲自去祭拜,走到代表北方的那个大鼎旁边时,突然发现它漏水了! 有个叫刘炳的官员就瞎说:“正北在燕山,现在这个大鼎只用了雄州的水土,所以肯定不行!” 结果后来北方真的发生了战乱。
公元1127年,南京留守朱胜非晚上巡城,看到南门外火光冲天,让人挖开一看,挖出来一个铜印,上面刻着“朱胜私印”几个字。火能熔化金属,金属怕火,这真是奇事。后来朱胜非当上了宰相,却因为卷入明受之变而被罢官,最终死于狱中。三年后,吉州修城,工人们挖到一个骷髅头,扔进水里,一会儿,一个钟浮了上来,钟上刻着56个字,大概意思是:“唐朝兴元年间,我的儿子死了,埋葬在庐陵西边的营垒里。等到火德五九之年,天下衰败,浙、梁相继发生战乱,章贡、康昌地区兴盛的时候,我也会在这个地方重新出现,东平县会有人来修建我的钟,让我的儿子和河伯一起听命于水神。” 县太爷让人把钟上的字都抄录下来,抄完之后,钟就自己碎了。
绍兴十一年三月庚申日,长安的兵器都自己发出火光。二十六年,郫县的地里挖出来一匹铜马,高三尺,做工精良,刮风下雨的晚上还会发出嘶鸣声。绍兴年间,有人在秦桧的庄园里耕地,挖到一个重达二十四钧的金瓮。
公元1166年三月丙午夜,福清县石竹山上一块大石头自己移动了,声音像雷一样。石头大概有九丈方,移动时压出一条路,路宽只有四尺,而山上的树木石头却一点都没动。
公元1196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有成千上万的铜钱自己飞了起来。
公元961年,京城夏天干旱,冬天也干旱。962年,京城春夏两季都干旱。河北大旱,霸州的庄稼都枯死了。河南、河中府、孟州、泽州、濮州、郓州、齐州、济州、滑州、延州、隰州、宿州等地也春夏两季没下雨。963年,京城夏秋两季干旱。怀州也干旱。
公元964年冬天,京城干旱。965年正月,京城干旱。夏天,也不下雨。这一年,河南府、陕西、虢州、麟州、博州、灵州干旱,河中府干旱尤其严重。967年春天,京城不下雨。江陵府、华州、涟水军也干旱。968年正月,京城干旱;秋天,又干旱。
开宝二年夏天,也就是夏至后的七月,京城没下雨。到了三年春夏,京城又旱灾了,邠州也旱灾。五年春天,京城旱;冬天,还旱。六年冬天,京城旱。七年,京城春夏旱;冬天又旱。河南府、晋州、解州夏天旱。滑州秋天旱。八年春天,京城旱。那一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旱情非常严重。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京城旱。三年春夏,京城旱。四年冬天,京城旱。五年夏天,京城旱;秋天又旱。六年春夏,京城旱。七年春天,京城旱。孟州、虢州、绛州、密州、瀛州、卫州、曹州、淄州都旱灾。九年夏天,京城旱。秋天,江南大旱。
雍熙二年冬天,京城旱。三年冬天,京城旱。四年冬天,京城旱。
端拱二年五月,京城旱,秋天七月到十一月,一直旱,皇上忧心忡忡,都写在脸上,吃素菜祈祷求雨。那一年,河南、莱州、登州、深州、冀州旱灾严重,老百姓饿死了好多,皇上下令打开粮仓借粮救济。
淳化元年正月到四月,没下雨,皇帝吃素菜祈雨。河南、凤翔、大名、京兆府、许州、沧州、单州、汝州、乾州、郑州、同州等地都旱灾。二年春天,京城大旱。三年春天,京城大旱;冬天,又大旱。那一年,河南府、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以及亳州、建州、淮阳等三十六个州县旱灾。四年夏天,京城没下雨,河南府、许州、汝州、亳州、滑州、商州旱灾。五年六月,京城旱。
至道元年,京城春天旱。二年春夏,京城旱。
咸平元年春夏,京畿地区旱灾。还有江浙、淮南、荆湖四十六个州县旱灾。二年春天,京城旱灾严重。还有广南西路、江浙、荆湖以及曹州、单州、岚州、淮阳军旱灾。三年春天,京城旱。江南连续多年旱灾。四年,京畿地区正月到四月没下雨。
景德元年,京城夏天旱,很多人热死渴死了。三年夏天,京城旱。
公元1009年到1085年之间,老天爷好像跟咱们老百姓开了个大玩笑,那几年老是干旱!先说大中祥符年间,也就是1009年春天到夏天,北京城就闹旱灾了,河南府还有陕西、潭州、邢州这些地方也跟着遭殃。到了1011年夏天,北京城又旱了,江南一带、宿州、润州也跟着受灾。1015年和1016年秋天,北京城还分别经历了一次旱灾,1016年大名府、澶州、相州也旱得厉害。
接着是天禧年间,也就是1017年,北京春天旱,秋天又旱;夏天,陕西旱灾严重。1019年春天,利州路旱;夏天,北京城再次旱灾。1021年冬天,北京城又旱了,这旱灾真是没完没了!天圣年间,也就是1024年春天,滴雨未下;1027年夏秋两季,大旱!1028年四月,还是没雨。
明道年间,1032年五月,北京附近地区久旱,庄稼都旱坏了。1033年,南方大旱。1036年六月,河北地区久旱,朝廷还派人去北岳庙里求雨呢。庆历年间,也就是从1041年到1048年,求雨成了家常便饭!1041年九月初一,派官员去求雨;1043年六月,又去求雨;1044年,派人去名山大川的庙宇求雨;1045年三月,派内侍去两浙、淮南、江南的庙宇求雨;1046年二月,皇帝下令,因为天久不下雨,让各州县打开监狱放水,还亲自跑到大相国寺、会灵观、天清寺、祥源观去求雨;1047年四月,又派人去求雨;1048年正月,北京城没下雨,二月,派官员去名山大川求雨,三月,又去西太乙宫求雨。
皇祐年间,也就是1049年到1053年,1049年五月,又派人去求雨;1051年,恩州、冀州等地旱灾严重;三月,朝廷派大臣们分别前往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的庙宇祈雨。至和年间,1055年四月,又派人去求雨。嘉祐年间,1060年,梓州路夏秋两季没下雨;1062年三月,因为久旱,朝廷取消了春燕(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三月,西太乙宫又开始祈雨。治平年间,1064年春天,北京城很久没下雨了,郑、滑、蔡、汝、颍、曹、濮、洺、磁、晋、耀、登等州,河中府、庆成军都旱灾严重;1065年春天,还是没下雨。
1069年(熙宁二年)三月,旱得厉害。到了1070年(熙宁三年),全国各地都旱灾。六月,京城附近也旱了。八月,卫州也旱灾不断。1072年(熙宁五年)五月,北京从春天到夏天都没下雨。1074年(熙宁七年),从春天到夏天,河北、河东、陕西、京东、淮南等地长期干旱。九月,全国各地再次遭遇旱灾。当时,新修的洮河也干旱,很多羌族百姓饿死了。1075年(熙宁八年)四月,真定府大旱。八月,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等地也旱灾严重。1076年(熙宁九年)八月,河北、京东、京西、河东、陕西地区旱灾。1077年(熙宁十年)春天,全国各地都旱。
1079年(元丰二年)春天,河北、陕西、京东等地干旱。1080年(元丰三年)春天,西北地区干旱。1082年(元丰五年),旱灾非常严重。1083年(元丰六年)夏天,京城附近旱灾。
1086年(元祐元年)春天,全国各地都旱。正月,皇帝和太皇太后每天轮流去寺庙祈雨。这年冬天,又旱了。1087年(元祐二年)春天,旱灾。1088年(元祐三年)秋天,全国各地旱灾,京西、陕西尤其严重。1089年(元祐四年)春天,京城和东北地区旱灾,取消了春季的燕会。1091年(元祐八年)秋天,旱灾。
1101年(绍圣元年)春天,旱灾,朝廷下令释放京城附近四个县的囚犯。1104年(绍圣三年),江东地区大旱,溪河都干涸了。1105年(绍圣四年)夏天,两浙地区旱灾。
1107年(元符元年),东南地区旱灾。1108年(元符二年)春天,京城附近旱灾。
1100年(建中靖国元年),衢州、信州等地旱灾。
1108年(大观二年),淮南、江东西等地大旱,从六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十月。
1111年(政和元年),淮南旱灾。1113年(政和三年),江东旱灾。1114年(政和四年)旱灾,朝廷下令救济德州流民。
1117年(宣和元年)二月,朝廷下令安置汝州、颍州、陈州、蔡州的饥民,常平仓停止放粮。秋天,淮南旱灾。1120年(宣和四年),东平府旱灾。1121年(宣和五年)夏天,秦凤路旱灾。这一年,燕山府路也旱灾。
1128年(建炎二年)夏天,旱灾。
绍兴二年,常州闹大旱。皇上问旱灾的原因,中书舍人胡交修上奏说,是因为地方官员周祀太狠毒造成的,后来查出来周祀还贪污受贿,滥杀无辜,被发配到岭南去了。
三年四月,又旱,一直旱到七月,皇上吃素菜,在户外祈祷,这才下雨。五年五月,浙江东西两路旱了五十多天。六月,江东和湖南也旱灾。秋天,四川各州郡旱情特别严重。六年,夔州、潼关、成都等州县和湖南衡州都旱灾。七年春天,旱了七十多天,当时皇上正准备去建业,沿途各地都派大臣去名山大川祭祀祈祷。六月,又旱,江南地区尤其严重。八年冬天,滴雨未下。九年六月,旱了六十多天,皇上又去山川祭祀祈祷。十一年七月,旱灾。戊申日,皇上祭祀岳渎。乙卯日,皇上在圜丘、方泽、宗庙祈祷求雨。十二年三月,旱了六十多天。秋天,京西和淮东旱灾。十二月,陕西旱灾。十八年,浙江东西两路旱灾,绍兴府旱灾特别严重。十九年,常州、镇江府旱灾。二十四年,浙江东西两路旱灾。二十九年二月,旱了七十多天。秋天,江浙各州郡旱灾。三十年春天,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旱灾。秋天,江浙各州郡旱灾,浙江东路尤其严重。
隆兴元年,江浙各州郡旱灾,京西大旱。二年,台州春天旱灾。兴化军、漳州、福州大旱,庄稼根本没长出来,从春天旱到八月。
公元1167年春天,四川好多地方闹旱灾,一直到秋天七月,绵州、剑州、汉州、石泉军的情况尤其严重。
到了公元1168年夏天六月,还是旱灾,皇上都亲自跑到太乙宫去祈祷求雨了,这才下起了雨。那时候襄阳、隆兴、建宁也闹旱灾。八月,朝廷下令在各郡县推广皇祐年间祭祀龙神的办法,希望能缓解旱情。
公元1169年夏秋,淮东地区旱灾严重,盱眙、淮阴更是惨不忍睹。公元1170年夏天,浙江东部和福建地区旱灾严重,温州、台州、福州、漳州、建州受灾最重。
公元1171年春天,江西东部、湖南南北、淮南、浙江、婺州、秀州都旱灾不断;夏天秋天,江州、洪州、筠州、潭州、饶州、南康、兴国、临江军旱情尤其严重,庄稼根本就长不出来。冬天,还是没下雨。到了公元1173年,婺州、处州、温州、台州、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和江陵府都长期干旱,麦苗都没长出来。
淳熙元年,浙江东部、湖南好多地方干旱,台州、处州、郴州、桂州尤其严重,四川关外的四个州也旱灾严重。
两年后,也就是淳熙二年秋天,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浙江地区都干旱,绍兴、镇江、宁国、建康府、常州、和州、滁州、真州、扬州、盱眙、广德军等地旱情最厉害。
淳熙三年夏天,常州、昭州、复州、随州、郢州、金州、洋州、江陵、德安府、兴元府、荆门、汉阳军等地都干旱。
淳熙四年春天,襄阳府干旱,刚播种的庄稼都旱死了。
淳熙五年,常州、绵州、镇江府以及淮南、江南东部很多地方干旱,朝廷还专门为此祭拜了山川神灵。
淳熙六年,衡州、永州、楚州、高邮军干旱。
淳熙七年,湖南春天就干旱了,全国各地从四月开始就没怎么下雨,首都临安从七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九月。绍兴、隆兴、建康、江陵府、台州、婺州、常州、润州、江州、筠州、抚州、吉州、饶州、信州、徽州、池州、舒州、蕲州、黄州、和州、浔州、衡州、永州、兴国军、临江军、南康军、无为军等地都大旱,其中江州、筠州、徽州、婺州、广德军、无锡县旱情最严重,朝廷到处求雨,祭拜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神灵。
淳熙八年正月甲戌日,持续的旱情终于下雨了。但是七月又没下雨,一直到十一月都没雨,临安、镇江、建康、江陵、德安府、越州、婺州、衢州、严州、湖州、常州、饶州、信州、徽州、楚州、鄂州、复州、昌州、江阴、南康军、广德军、兴国军、汉阳军、信阳军、荆门、长宁军以及京西地区、淮河流域都干旱。
淳熙九年五月,没下雨,一直到秋天七月,江陵、德安、襄阳府、润州、婺州、温州、处州、洪州、吉州、抚州、筠州、袁州、潭州、鄂州、复州、恭州、合州、昌州、普州、资州、渠州、利州、阆州、忠州、涪州、万州、临江军、建昌军、汉阳军、荆门军、信阳军、南平军、广安军、梁山军、江山县、定海县、象山县、上虞县、嵊县等地都干旱。
淳熙十年六月干旱,一直持续到七月,江淮地区、建康府、和州、兴国军、恭州、涪州、泸州、合州、金州、南平军等地干旱。
淳熙十一年四月,没下雨,一直到八月,兴元府、吉州、赣州、福州、泉州、汀州、漳州、潮州、梅州、循州、邕州、宾州、象州、金州、洋州、西和州、建昌军等地都干旱,兴元府、吉州旱情尤其严重。冬天也没下雨,一直到第二年二月。
淳熙十四年五月,干旱。六月戊寅日,朝廷祭拜了山川神灵。甲申日,皇帝亲自到太乙宫祈雨。七月己酉日,在圜丘举行大规模的祈雨仪式,在北郊望祭,并祭拜了岳渎、海神以及其他的山川神灵。当时临安、镇江、绍兴、隆兴府、严州、常州、湖州、秀州、衢州、婺州、处州、明州、台州、饶州、信州、江州、吉州、抚州、筠州、袁州、临江军、兴国军、建昌军等地都干旱,越州、婺州、台州、处州、江州、兴国军旱情尤其严重,一直到九月才下雨。
淳熙十五年,舒州干旱。
绍熙元年,重庆府、蕲州、池州遭遇了旱灾。第二年五月,真州、扬州、通州、泰州、楚州、滁州、和州、普州、隆州、涪州、渝州、遂州、高邮军、盱眙军、富顺监都旱灾不断,简州、资州、荣州更是大旱。到了第三年夏天,郢州、扬州、和州严重干旱;秋天,简州、资州、普州、荣州、叙州、隆州、富顺监也遭受了旱灾。第四年,绵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简州、资州、普州、渠州、合州、广安军也受灾严重。长江流域和浙江地区从六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八月,镇江、江陵府、婺州、台州、信州、江西、淮东地区都旱情严重。第五年春天,浙江东西两路从去年冬天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夏秋,镇江府、常州、秀州、江阴军大旱,庐州、和州、濠州、楚州旱情最为严重,江西七郡也遭受了旱灾。
庆元二年五月,滴雨未下。第三年,潼关路、利州路、夔州路十五个郡县遭遇旱灾,从四月持续到九月,金州、蓬州、普州大旱;四月壬子日,朝廷在天地、宗庙、社稷前祈祷。第六年四月,持续干旱;五月辛未日,朝廷在郊丘、宗社前祈祷。镇江府、常州大旱,河水干涸,淮郡从春天开始就没下雨,春耕都无法进行,京兆府、襄阳府也都遭遇了旱灾。
嘉泰元年五月,干旱严重。丙辰日,朝廷在郊丘、宗社前祈祷。戊辰日,在圜丘举行大规模的祈雨仪式。浙西郡县和四川十五个郡县都遭受了严重旱灾。第二年春天,旱灾持续到夏秋。七月庚午日,在圜丘举行大规模的祈雨仪式,并在宗社祈求降雨。浙西、湖南、江东地区旱情严重,镇江、建康府、常州、秀州、潭州、永州旱情最为严重。第四年五月,没有降雨,一直持续到七月。浙江东西两路、江西各郡县都遭受了旱灾。
开禧元年夏天,浙江东西两路一百多天没下雨,衢州、婺州、严州、越州、鼎州、沣州、忠州、涪州大旱。第二年,南康军、江西、湖南北部郡县遭遇旱灾。第三年二月,仍然没有下雨;五月己丑日,朝廷在郊丘、宗社前祈祷。
嘉定元年夏天,闹旱灾,闰月辛卯那天,皇帝去郊外祭祀天地,祈求降雨。第二年夏天四月,还是旱灾,刚播种的种子都长不出来,庚申那天,皇帝又去郊外祭祀天地,祈求降雨。六月乙酉那天,又去祭祀,一直到七月才下雨。浙江西部旱灾严重,常州、润州尤其厉害。淮河东西两岸、江东地区、湖北地区也都旱灾不断。嘉定四年,资州、普州、昌州、合州遭遇旱灾。六年五月,没下雨,一直到七月,江陵、德安、汉阳军都旱灾严重。八年春天,旱灾,刚播种的种子都长不出来。四月乙未,皇帝去太乙宫祈雨。庚子那天,皇帝命令辅臣们分别去郊外和宗庙祈雨。五月庚申,皇帝在圜丘举行大规模的祈雨仪式,还祭祀了山川、河流和大海,一直到八月才下雨。长江流域、浙江、淮河地区、福建都旱灾严重,建康、宁国府、衢州、婺州、温州、台州、明州、徽州、池州、真州、太平州、广德府、兴国军、南康军、盱眙军、安丰军尤其严重,行都的百泉都干涸了,淮河沿岸也是一样。嘉定十年七月,没下雨,皇帝中午站在太阳底下,在宫里祈雨。十一年秋天,没下雨,一直到冬天,淮州以及镇江、建宁府、常州、江阴、广德军都旱灾严重。十四年,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旱灾严重,明州、台州、衢州、婺州、温州、福州、赣州、吉州、建昌军尤其严重。十五年五月,没下雨,岳州旱灾严重。
嘉熙元年夏天,建康府旱灾严重。三年,旱灾。四年,长江流域、浙江、福建旱灾严重。
淳祐七年,旱灾。十一年,福建、广东以及饶州旱灾严重。
咸淳六年,江南地区大旱。十年,庐州旱灾严重,长乐、福清两县旱灾尤其严重。
话说宋朝建隆年间,京城里,从文人雅士到普通百姓,再到乐师和孩子们,都流行唱一首叫《五来子》的歌。这歌为啥流行呢?因为从建隆到开宝年间,平定荆南、湖南、四川、广南、江南这五个地方,都来朝贡了,所以才叫“五来子”。 当时四川的孟昶这个皇帝,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那些奸商们更是变本加厉地敛财。老百姓没钱,只能典当东西过日子。所以,你经常能看到人家门口贴着告示:“今召主收赎。” 还有,每年除夕,孟昶都让翰林学士写对联贴在桃木门神上,大年初一贴在寝宫门口。后来,学士幸寅逊写了一副对联,孟昶觉得不好,就自己提笔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有意思的是,孟昶写这副对联的这一年正月,宋朝军队就打过来了。他赶紧任命吕余庆当成都府尹,而“长春”又是宋太祖的诞辰, “召”和“赵”,“赎”和“蜀”还谐音呢,这真是应验了!
再说说开宝年间,广南的刘鋹,他命令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备一个大水桶,说是用来防火的,叫“防火大桶”。 到了刘鋹快要完蛋的时候,民间还流传着童谣:“羊头二四,白天雨至。” 结果呢,宋朝军队就在辛未年二月初四这天抓住了刘鋹。 懂行的人分析说,宋朝是火德王朝,房宿是宋朝的分属星宿;“羊”是未年的生肖;“雨”呢,指的是宋朝军队像及时雨一样解救百姓。“防”和“房”、“桶”和“宋”也谐音,这童谣也真准!
话说周广顺年间,江南伏龟山山体崩塌,人们发现了一个石函。这石函长两尺,宽八寸,里面有一块铁铭牌。铭文上写着:“天监十四年秋八月,葬宝公于是。” 铭文前面还有一段引文,解释说宝公生前曾作偈语,刻在木板上,用帛布盖着。想看的人必须付几文钱才能打开看,看完后又要盖上。当时,陆倕、王筠、姚察等名士都看不懂这偈语的意思。有人问宝公,宝公说答案在五百年后。宝公死后,就把这块铭文和他一起埋葬了。铭文上写着:“莫问江南事,江南自有冯。乘鸡登宝位,跨犬出金陵。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灯。东邻家道阙,随虎遇明兴。” 这铭文是用小篆写的,字迹完整,连徐铉、徐锴、韩熙载这些书法大家也解不开它的意思。后来,等到南唐后主李煜归朝后,一些好事者才解释说:李煜丁酉年即位,是“乘鸡”;开宝八年甲戌年,南唐灭亡,是“跨犬”;当时宋军围困南唐都城,曹彬在南面设营,是“子建司南位”;潘美在北面设营,是“安仁秉夜灯”;后来太平兴国三年,淮南王钱俶归顺宋朝,是“东邻”;“家道阙”指南唐国力衰弱,没钱;“随虎遇明兴”指戊寅年。
皇祐五年正月戊午日,狄青在归仁铺打败了侬智高。之前,民间流传着“农家种,籴家收”的谣言。到了这一天,侬智高果然被狄青打败了,应验了这句谣言。
建炎三年四月,鼎州桃源洞发生大水,巨石随着洪水冲下来,石头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无为大道,天知人情;无为窈冥,神见人形。心言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盈,地收人魂。” 这和之前的铁铭一样,都是金石之类的东西,而这类东西出现异常,往往预示着将要发生怪事。
绍兴二年,李纲担任长沙太守,路过建宁的时候,有个和尚宗本在县衙的墙上题了一首七言对联:“东烧西烧,日月七七。” 几天后,江西盗贼李敦仁入侵建宁,烧毁了县城,那天正是七月初七。
淳熙年间,淮西地区流行一首汪秀才写的歌,歌词是:“骑驴渡江,过江不得。” 人们还为此编了舞蹈来配合歌曲表演。后来,舒城有个狂妄的读书人汪格,图谋不轨,州府的士兵冲进他家,把他抓了起来。他的儿子反抗,杀死了士兵,还纠集了几千个亡命之徒闹事,声称要渡江。事情平息后,汪格也被处死了。 七年正月,余杭城门外墙上出现了一首诗,内容很奇怪,后来查明了作者,对其进行了杖责发配。负责城北厢的刘大人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这首奇怪的诗,被降了官职,诗的内容我没记下来。十四年的时候,都城的大街小巷都在唱一首民谣:“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 到了绍熙二三年,这首歌谣的含义才在两宫(指皇宫)的事情上应验了。
嘉定三年,都城的大街小巷流行着一类歌词,每首歌的最后一句都是“东君去后花无主”,朝廷觉得这很不吉利,就下令禁止演唱。没过多久,太子就死了。
庆元四年三月甲辰,有人通过邮递的方式把一首诗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下令让宰相调查这首诗,但最终没有记录下来。
嘉泰四年,越地的人们流行演唱一首叫做《铁弹子白塔湖曲》的歌。不久后,就出现了一个盗窃了十一两黄金的贼,自称“铁弹子”,谣传他死在了白塔湖里,后来在诸暨县被抓住了。
汉朝乾祐年间,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在山亭下挖池塘,挖到一个石匣子,长约一尺多,锁得很严实。高从诲觉得很神奇,屏退左右,焚香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字:“此去遇龙即歇。” 到了后周建隆年间,高从诲的孙子高继冲入朝为官,后来被调到徐州任职。“龙”和“隆”的读音很相近。
太平兴国年间,京城的孩子们玩一种木头做的玩具,像个盒子,里面有机关,藏在腋下会发出声音,叫做“腋底闹”。后来,卢多逊被流放,人们认为这是预兆,因为卢多逊位高权重,掌管着国家大事,就像藏在腋下一样。
天禧二年五月,西京流传着谣言,说有一种东西像乌帽,晚上飞进人家,还会变成狗或狼的样子。老百姓都很害怕,每天晚上都紧闭门窗,甚至拿着武器驱赶。六月乙巳,这个谣言传到了京城,说这种东西还会吃人。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大声喧哗到天亮,军营里更是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这种东西,人们怀疑是妖人搞的鬼。朝廷下令严厉抓捕,抓到了一些人,审问后发现都不是。
公元1117年,皇上下令修建神保观,老百姓都管它叫“二郎神庙”。当时北京城的人都很怕二郎神,从春天到夏天,城里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地往庙里送土,大街上贴满了告示,上面写着谁谁谁送了多少土。还有人打扮成鬼差的样子,挨家挨户地催着大家送土。有些人觉得这很不吉利,就禁止了这种行为。后来金兵围攻北京,金国人管二郎神叫“二郎君”。
公元1131年十二月,越州发生大火,老百姓互相惊吓,谣传月圆的时候还会再发生火灾。枢密院用军法禁止这种谣言,这才平息了恐慌。
公元1206年六月,前循王张俊家失火。过了十几天,市井里又开始谣传,说有个穿绛紫色衣服的女人因为火灾坠楼而死。城里的人都搬家躲避,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政府禁止这种谣言,后来也没再发生火灾。
公元1200年十月,琼州流传着妖星坠落到郭七家,声音像雷一样大的谣言。琼州通判曾丰和琼山县令因为发布文告传播恐慌而受到处罚。签书枢密院事林存被一个叫似道的人排挤,似道后来死在了漳州。漳州有个富人储存着上好的油浸木头,林存的子孙想买,但价格太高买不起,于是抚摸着那些木头说:“收着,收着,留着给贾丞相用。”到了公元1275年,似道被贬谪而死,漳州知府按照他的遗愿,最终用这些木头为他制作了棺材。
宋朝初期,陈抟曾经说过纸币不能流通的说法,当时全国只用铜钱,没人理解他的意思。后来开始使用交子、会子,但会子的价格越来越低,所以有“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的民谣。似道讨厌“十九界”这个地名,于是改名叫“关子”,但最终还是叫“十九界”,而且关子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这正应验了纸币不能流通的说法。
宋朝是在公元954年(周显德七年庚申年)取得天下的。“过唐不及汉,一汴、二杭、三闽、四广”的图谶预言和“寒在五更头”的民谣流传甚广,所以宫里的漏刻有六更。汉朝延续了四百二十多年,唐朝延续了两百八十九年。公元1225年(开庆元年),宋朝的国祚超过了唐朝十一年,正好是五个庚申年;到公元1276年正月宋朝灭亡,共延续了三百一十七年,经历了六个庚申年,这就像宫里的六更漏一样。
公元963年,有一头大象跑到黄陂县,躲在树林里,糟蹋老百姓种的庄稼,后来又跑到安州、复州、襄州、唐州,继续破坏农田。政府派人去抓它。第二年腊月,终于在南阳县抓住了,还献上了它的牙齿和皮。公元964年五月,又有大象跑到澧阳、安乡等县,甚至还有大象游过江,进了华容县城,直接穿过集市;还有一头大象跑到澧州澧阳县城北边去了。
公元966年八月,普州闹兔灾,兔子糟蹋庄稼。五年后,居然有一头大象自己跑到京城来了!
公元977年,一头犀牛从黔南跑到了万州,当地老百姓把它抓了杀了,拿来了它的皮和角。
公元979年四月,平陆县有猛兽伤人,政府派人去抓,活捉了十头。十月,江陵府大白天老虎闯进集市,咬伤了两个人。
公元980年,果州、阆州、蓬州、集州的老虎到处伤人,政府派殿直张延钧去抓,他抓了一百多头老虎。没过多久,七盘县又发生老虎伤人的事情,张延钧又杀了七只老虎献上去。公元984年,老虎闯进萧山县老百姓赵驯家里,害死了八口人。
公元988年十月,桂州老虎伤人,朝廷下令派人去抓。
公元995年六月,梁泉县老虎伤人。公元996年九月,苏州的老虎晚上跑到福山砦,吃了四个士兵。
公元998年十二月,黄州长析村两只老虎晚上打架,一只死了,另一只把死老虎吃掉了一大半,人们说:“这是地方官要倒霉的预兆。”第二年,黄州知州王禹偁就死了。公元999年十月初七,一只狐狸从皇城东北角楼跑出来,穿过军器库,一直跑到夹道,最后被抓住了。
公元1006年三月,杭州浙江边上,大白天老虎闯进了税务场,巡检俞仁祐挥舞兵器把它杀了。
公元1014年五月,宿州抓到一只白兔。六月,庐州也抓到一只白兔。
公元1022年六月,唐州抓到一只白兔。
公元1026年十二月,泰州抓到一只白兔。
公元1030年六月初四,交趾国进贡了两只奇兽。本来他们说是进贡麒麟,长得像牛,身上披着肉甲,鼻子尖上长角,吃生的草和果子,必须先用棍子敲打它的角,它才会吃。可是到了之后,枢密使田况说这不是麒麟,皇上就下令改称奇兽了。
宋神宗熙宁元年九月,抚州抓到一只白兔子。十二月,岚州又抓到一只白鹿。四年九月,庐州也抓到一只白兔子。这些事儿,听着挺稀奇的。
到了宋徽宗政和五年十二月,安化军抓到一只白兔子;六月,泰州军也抓到一只白兔子;七年十月,达州又抓到一只白兔子。这兔子,怎么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宣和元年十月,淄州抓到一只黑兔子。宣和七年秋天,更离谱了,一只狐狸居然从艮岳直接跑到皇宫里,还跑到皇帝的床上坐着!皇帝一听,火冒三丈,下令把狐王庙给拆了!
绍兴十一年,海州被金国占领了,把当地百姓都迁走了。过了二十年,城里突然跑进两只老虎,有人射杀它们,老虎也反过来攻击人。第二年,魏胜把州城献给了南宋,也把百姓都迁走了。汉朝的龚遂说过:“野兽进宫,宫室就要空了。”老虎和猪,都是不祥之兆啊。绍兴十三年,南康县下雷雨,好多野猫被雷劈死在洞里,石头都被震碎了。绍兴二十二年,刘彭老家的猫生了好几只小猫,每只都只有三条腿。
乾道七年,潮州来了好几百头野象,糟蹋庄稼。农民在田里设下陷阱,野象吃不到东西,就成群结队地跑到路上,拦住车马,抢粮食吃,然后才离开。
淳熙二年,江州马当山上的狐狸成群结队地袭击人。十年,滁州有熊和虎一起跑到樵夫的家里,晚上,它们互相打斗,最后都死了。
绍熙元年三月,临安府有人家养的猫生了一只小猫,居然有八条腿两条尾巴!四年,鄂州武昌县的老虎成了祸害。五年八月,扬州献上了一只白兔子。侍御史章颖弹劾守臣钱之望,说把不祥之兆当作吉兆,占卜说:“国家有灾难。”白色,是丧葬的象征啊。那一年,光宗皇帝驾崩了。
庆元三年,德兴县的狐狸成群结队地跑到人家里去。
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扬州城里出现了一只毛色有点发黑的老虎,都拨发官曹安国带了几十个壮丁去射杀它。制置使李庭芝占卜说:“一千天之内,会死一个大将。”于是把老虎的肉在城外祭祀,以求厌凶。
绍兴六年四月,中京下大雪,还打雷,几十条狗争着往土河里跑,都死了,只有两三条狗被救活了。
淳熙元年六月,饶州城里,雷声大作,把好多狗劈死了。
公元1196年,抚州闹了个笑话,一只狗居然跑到郡守的座位上坐着!没多久,郡守林廷彦就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这只狗有关。
公元1275年五月壬申日,扬州城里下令不许老百姓养狗,结果城里杀了几万条狗,狗皮还要上交官府,想想都觉得惨。
公元965年7月己卯夜,西方天空出现了一道长达五十尺的苍白色气体,这气体穿过天船、五车星宿,一直延伸到井宿。占卜的人说:“这预示着战争要爆发啊!” 六年后的十月己未日清晨,西北方向又出现了三道长二十尺的苍白色气体,朝东边飘散。占卜的人说:“这是游兵的征兆。”
公元978年四月己未夜,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白色的气体,压在了北斗星上。
公元997年正月癸酉日,白色的气体从角宿、亢宿一直延伸到太微垣,穿过轩辕大星,最后在月亮旁边散开了。
公元998年二月丙子夜,西方出现了几道长短不一的苍白色气体,像扫帚一样横扫天空,穿过银河,交错在一起,像互相缠绕的蛇一样。占卜的人说:“出现气体的地方,将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公元999年三月丙申日,两道白色的气体横贯天空。第二年正月,出现了一道像彩虹一样的白色气体贯穿太阳,过了一会儿才散去。七月戊戌日,白色的气体像军队一样贯穿东井星。第四年四月己巳日,白色的气体东西横贯天空。丁丑日,白色的气体又贯穿了太阳。五月辛亥日,白色的气体从昴宿出现,一直到壁宿才消失。六月丙子日,白色的气体出现在河鼓星左右,分成几道消失了。七月癸卯日,白色的气体像彗星一样,从西南方出现,占卜的人说:“会有兵败的消息传来。”
公元1004年五月,白色的气体贯穿轩辕星,十几道苍白色的气体像布一样横亘天空。第二年二月丁亥日,五道白色的气体贯穿北斗星,占卜的人说这预示着大风和权臣将会有灾祸。十月丙子日,白色的气体出现在阁道星的西边,闪闪发光,占卜的人说:“宫中会有忧患。”第三年三月,白色的气体贯穿月亮。第四年三月己未日,白色的气体东西横贯天空。庚申日,南边出现了一道大约两丈长的白色气体,很久都没有散去。四月庚午日,白色的气体贯穿北斗星,长达十丈,占卜的人说这预示着大风。庚寅日,白色的气体像布一样覆盖着月亮,大约长三丈。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丑那天,出现了两道白色的气体,横贯天空东西两端。五年二月壬寅,白气长达五丈,从东井星出现,穿过北斗魁星和轩辕星,占卜结果显示:会有战争和雷雨。
明道元年十二月壬戌,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苍白色的气体,横贯天空。
康定二年八月庚辰夜,东方出现了一道大约十尺长的白气,位于星宿度中,持续了十天,长度增加到一丈多,冲向天相星,九十多天才消失。
庆历八月甲申,白气穿过北斗星。三年正月戊戌,中天出现一道二十尺长的白气,向西南方向移动,穿过太阳,占卜结果说:“边境会有战事令人担忧”。四月癸卯,西北角出现了两道白气,升到中天,首尾都显得浑浊,向东南方向移动,过了一会儿才散去,占卜结果说:“下面会有兵寇作乱”。八月壬子夜,白气穿过北斗魁星。九月辛巳夜,中天出现一道大约两丈长的白气,穿过卷舌星和南河星,向东北方向移动,很快便散去了,占卜结果说:“会有风雨”。
皇祐四年十一月辛酉夜,北方靠近地平线的地方出现白气,长约五丈,穿过北斗星,过了一会儿才散去,占卜结果说:“会有大风”。
嘉祐元年三月,彭城县白鹤乡的地里长出了白霜,占卜结果说:“地里长白霜,百姓将要挨饿”。五月,钟离县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
治平二年四月丙午夜,西北方出现白气,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首尾都显得浑浊,穿过角宿星,又移向西北,过很久才散去。占卜结果说:“会有战争、疾病和瘟疫”。
熙宁九年四月庚寅夜,一道一丈长的白气,从东北方向的天市垣星出现。
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方向出现一道横贯天空的白气,预示着战争,应该提防西北方边境。
元符二年九月戊辰夜,出现了十道白气,每道长五尺,预示着战争以及大臣被罢免。
崇宁二年五月戊子夜,一道苍白色的气体从东南方升起,长三丈,穿过尾宿、箕宿和斗宿,预示着蛮夷进贡,旧臣归来。
宣和三年九月壬午夜,一道三丈长的苍白色气体穿过月亮,预示着下面会有叛乱。
靖康元年十二月丙辰这天,天空中出现了白色的气体,从太微垣升起。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到了靖康二年二月壬午夜,更吓人了,出现了一道像彩虹一样白的长气,从南边一直延伸到北边,一会儿工夫又跑到西南,再跑到东北,一直到天亮才消失。三月戊子,这白气居然穿过了北斗七星!老百姓都人心惶惶的。
建炎二年,杜充当北京留守的时候,军营里竟然下起了纸钱雨,厚厚的,足足有一寸厚!第二天和金兵打仗,结果惨败。哎,这纸,不就是象征着不好的预兆嘛!三年三月,白气又穿过了太阳!四年五月壬子夜,北方又出现了十多道像丝带一样的白气,这简直就是灾难的预兆啊! 二十六年七月辛酉夜,竟然下起了水银雨!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绍兴元年,潭州莲花池里挖出了块白玉,有人献给了皇帝,结果皇帝没要。 老百姓都说这玉出现得蹊跷,是凶兆,后来献玉的那个人孔彦舟还成了个大盗。二月己巳夜,东南方向又出现了白气。 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占领了长安,那里的油和酒都变白了!三十年十一月甲午夜,西南方向的白气从危宿升起,进入昴宿。十二月戊申,白气又从尾宿升起,进入轸宿,穿过了天市垣。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白气像条带子一样,横贯东西天空,从斗宿出来,经过牛宿。
隆兴元年十二月壬午夜,西南方出现白气,从危宿升起,进入昴宿。二年正月甲寅夜,西南方又有白气出现,像条带子一样横贯天空。
乾道元年正月庚午,西北方出现白气,从奎宿升起,进入参宿。三月戊辰,白气像条带子一样,从参宿延伸到角宿,横贯东西天空。四月丁酉夜,西北方出现白气,进入天市垣。辛丑夜,白气进入北斗。乙巳夜,白气进入紫微垣。十月己丑夜,南方出现了苍白色的气体,进入翼宿。十一月丙寅,白气像条带子一样,从女宿出来,进入昴宿,横贯东西天空。十二月庚午夜,白气像条带子一样,横贯东西天空,从女宿出来,进入昴宿。
淳熙十年正月戊子夜,西南方出现白气,明亮得像银河一样,南北宽六丈,东西横贯天空,从壁宿延伸到毕宿。
绍熙五年六月壬寅夜,白气横贯天空,从紫微垣延伸到亢宿、角宿。己酉日日落之后,白气又横贯天空,一会儿就消失了。
庆元四年八月庚辰那天,天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白气,一直延伸到天边。五年二月癸酉夜里,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条像带子一样的白气,从角宿延伸到参宿。到了八月癸亥,东北方向又出现了一条像带子一样的白气,同样延伸到天边。
嘉泰四年十一月辛未,白天出现好几道白气,全都延伸到天边。嘉熙四年二月丙辰,天上出现了一道白气,一直延伸到天边。淳祐二年二月甲寅,天上也出现了一道白气,一直延伸到天边。景定三年七月甲申,出现的白气像匹布一样,延伸到天边。
咸淳三年,襄阳城里出现白气,从西边升起。
绍兴二年,宣州出现了一尊铁佛像,高一丈多,自己前后晃动,好像弯腰要靠近人似的,持续了好几天,之后郡里就发生了火灾。火势很大,金属都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变得奇奇怪怪的。七月,天上还下起了铜钱雨,有的从石板缝里流出来,能看出铜钱的轮廓,但肉眼看不清具体形状,拿起来穿个孔,一捏就碎成沙土了。二月,温州戒福寺的铜佛像头顶的珠子自己动了起来,光芒四射,持续了好几天,没停过,之后寺庙就着火了,烧毁了。
淳熙九年春天,德兴县有人家里的镜子自己飞舞起来,还跟阳光互相照射。
庆元二年正月,泰宁县有个农民挖地时得到一面镜子,厚三寸,直径有两寸,能照见水底,跟太阳一样闪耀。生病发热的人对着它,心里和骨头都会感到发冷。后来这面镜子被雷劈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