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授,字授之,是潞州人。他爸爸苗京,在庆历年间,因为死守麟州抵抗西夏元昊而闻名。苗授年轻时跟随胡翼学习,后来考中了国子监的学生,凭借家世荫庇做到供备库副使。

王韶攻打镇洮的时候,苗授担任先锋,先后攻破了香子城和河府。虽然羌族被打败了,但他们的气势还很盛,又包围了香子城,准备伏击王韶的回军。王韶派田琼去救援,结果田琼战死了。于是王韶挑选了五百骑兵交给苗授,苗授奋勇杀敌,打败了羌族。休息了两天,羌族又在架麻平设伏,箭如雨下,士兵们都很害怕。苗授命令大家说:“继续前进,不要害怕!几百个毡牌马上就到了!”前面的人一边喊着,一边往后传话,羌族被这阵势吓坏了,乱作一团。经过几十次的激战,斩杀了四千多敌人的首级。他又在牛精谷打败了羌族,攻下了珂诺城,完全控制了河湟地区。

后来,苗授担任德顺军的知军,升迁三次,最后做到西上阁门使。鬼章在河州作乱,朝廷命令苗授前去平叛,他只打了一仗就攻克了撒宗,因为战功第一,被任命为河州知州。之后又升任四方馆使、荣州刺史。在燕达攻打银川时,苗授俘获了木征,把他献给了朝廷,因此又升任引进使、果州团练使、泾原都钤辖。

朝廷派他出使契丹,神宗皇帝劳累他,说:“以前在香子城的战斗,如果不是你以少胜多,我的军队差点就失败了。”之后,苗授被任命为秦凤副总管,调任熙河地区,再次担任河州知州。他协助李宪在露骨山讨伐生羌,斩杀了一万多敌人,俘获了他们的首领泠鸡朴,十万七千户羌族人归顺朝廷,苗授的威名震慑了整个洮西地区。他被朝廷拜为昌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又先后担任雄州、熙州知州。

元丰年间西夏再次进犯,苗授从古渭出发,攻取了定西,征服了禹臧、花麻等部族,降服了五万户人家。攻打兰州的时候,在女遮谷遭遇了数万敌军,他带领士兵爬上山,与敌人展开激战,打败了敌人,敌人退入伏兵营地,半夜逃跑了。苗授翻越天都山,烧毁了南牟,驻扎在没烟,军队行军一百天,转战千里,才进入关内。

这个人做事情很谨慎,从不盲目附和。刚开始在德顺任职的时候,有人建议在城南筑城,他说:“那地方被大河阻隔,运送粮草很不方便,不是万全之策。”于是,这项工程就停了。后来老师去征讨灵武,朝廷下令支援高遵裕,他就详细地向朝廷上奏了进兵和退兵的利弊,分析得非常透彻。他后来升迁为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元祐三年,他又升任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一年多后,他被任命为保康节度使、潞州知州,兼任上清太平宫提举,之后又回到殿前司任职,最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庄敏。他的儿子叫履。

他的儿子履从小就从军。有一次朝廷派他护送降木到京城,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被任命为阁门祗候。后来,他又历任熙、延、渭、秦四路钤辖,知镇戎军。在他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官至四方馆使、吉州防御使了,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房州,之后又起复为西上阁门副使、熙河都监。他还担任过右清道率府率,监峡州酒税。元符年间初期,朝廷恢复了他所有的官职,让他担任熙河兰会都钤辖兼兰州知州。

朝廷下令他和王赡一起攻打青唐,他和姚雄合兵讨伐峗羌首领罗结。王赡的将领李忠战败,罗结聚集了大量的兵力,扬言要包围青唐。履和姚雄赶到的时候,羌族军队已经列阵以待,声势浩大。履命令士兵把弓收进箭筒,拔出刀就冲了上去。羌族依仗着险要的地形殊死搏斗,他们的将领陈迪、王亨等人纷纷溃逃,只有履一个人稳坐马背,一动不动。这时,一个穿着青袍骑着白马的羌族酋长冲了上来,挥剑砍向履,履的部下王拱用弓箭挡了一下,才勉强躲过一劫。那个酋长又绕到履的身后,想把履的军队一分为二,另一个将领高永年率领部队奋力抵抗几十回合,羌军才撤退。羌军乘胜追击,包围了兰宗堡,但没能攻下。傍晚,羌军收兵回营,当夜就溃逃了。第二天,履率军四处追击,烧毁了羌族的帐篷才返回。

后来,阿章叛乱,朝廷命令履和种朴渡河讨伐,履以兵力不足为由推辞,结果种朴战败被俘。朝廷考虑到履之前的功劳,提升他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州团练使,让他担任庆州知州,后又调任渭州知州,并晋升为捧日、天武都指挥使。此后,史书上就找不到他的记载了。他的儿子叫傅,记载在《叛臣传》里。

王君万是秦州宁远人,一开始在秦凤当指挥使。当时王韶在那边开疆拓土,青唐的大酋长俞龙珂已经归顺了,就只有别羌和新罗这两个部落不服管。经略使韩缜给各位将军下达命令,要在一个月内拿下他们。王君万就假装打猎,追着猎物跑到那两个部落的地盘,慢慢地跟他们混熟了,还跟他们一起打猎,趁机把他们首领给干掉了,砍了脑袋回来邀功请赏。不到一个月,他就升官了,当上了阁门祗候。

后来王军攻打武胜,有个叫药厮逋的首领截了于阗进贡的物资,王军就去讨伐他。王君万翻山越岭,一路侦察地形。羌人埋伏在山谷里,突然一个骑兵冲出来,长矛就要刺到王君万了,王君万赶紧躲开,回身就砍死了那个骑兵,把他的脑袋挂起来示众。羌兵们吓得大喊大叫,都乖乖投降了,被杀的那个就是药厮逋。他又先后攻破了北关和南市,战功赫赫,升任熙河路钤辖,后来又升任英州刺史、达州团练使,还赏赐了他五百匹绢。

洮西的羌人叛乱,包围了河州,王君万向王韶建议说,南撒宗城虽然小,但是地势险要,叛军主力都在那里,如果集中兵力攻破那里,包围河州的叛军自然就会撤兵。王韶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包围河州的叛军果然撤兵了。王君万官越做越大,做到客省使,还当了副总管。后来因为借贷军粮钱几万贯的事,被转运使孙迥告发,降了一级。后来他又在讨伐西山和铁城的战役中立功,恢复了原来的官职。王君万心里一直恨孙迥,就让一个番官木丹去告发孙迥,这事在秦州和陇州审理,结果王君万又被贬为凤翔钤辖,家产也被抄没用来偿还欠款,最后气死了。他有个儿子叫王赡。

王赡一开始是靠着李宪的关系才当上官的。后来也立了不少战功,官做到皇城使,还当了开州团练使。元符年间,他做了河州知州。熙河的帅府钟傅因为虚报在白草滩的战功被关进监狱,朝廷让转运使张询去通知各路将领自首。王赡承认自己虚报斩杀敌人的数量,然后跟张询说:“青唐人有反叛的迹象,可以趁机攻打他们。”张询相信了,就上奏朝廷说已经让王赡去跟青唐人谈判,准备起兵攻打他们。朝廷大臣们认为王赡太狂妄自大了,擅自行动,就罢免了张询,让孙迥去调查这件事。调查结果出来后,王赡被降了十一级,但是还能继续当州官。

话说,种谔想靠立功来弥补之前的过失,于是暗中策划攻打青唐的计划,派人去跟章惇汇报。章惇把这事儿交给孙路,孙路觉得这个计划可行。种谔就带兵直奔邈川去了。孙路知道种谔这个人狡猾难缠,不好控制,就派了总管王愍统领大军,让种谔当副将。种谔作为先锋渡过黄河,先拿下陇朱黑城。他担心王愍分了他的功劳,就骗王愍说:“吃完早饭再出发。”王愍信以为真。半夜,种谔突然下令出发。天亮的时候,就占领了邈川,控制了府库,直接上报捷报,根本没跟军营汇报。王愍过了中午才到,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孙路,孙路也生气了,把兵权全交给王愍,留下种谔驻守邈川。

宗哥酋长钦脚请求归顺,种谔派裨将王咏率领五千骑兵过去。结果刚进去,羌族人就反叛了,王咏赶紧派人送信求救,王厚派高永年去救援,这才化险为夷。种谔和王愍因为这事儿互相指责,又说孙路制定的计划互相矛盾。章惇偏袒种谔,不认同孙路的说法,说:“最初提出计划的是种谔,孙路是想抢他的功劳,所以才打压他。”于是把孙路调到河南,罢免了王愍的统制职务,任命胡宗回为帅。

这时候瞎征已经投降了,青唐的守将就只剩下心牟钦毡父子和一百多人。种谔没马上攻打,结果两个羌族部落就迎接溪巴温的儿子陇拶去守城。一开始,孙路请求先稳住邈川和河南北的各个城池,然后再出兵。种谔怨恨孙路,就说青唐根本不需要大兵就能拿下,而孙路却磨磨蹭蹭错过了机会。等到胡宗回到了,种谔又说夏人正计划攻打邈川,应该先做好防御准备,青唐暂时不能攻打。胡宗回责备种谔反复无常,日夜催促他出兵,还派人警告他,要按军法处置,并且扬言要让王愍代替他当将领。种谔害怕了,赶紧进攻陇拶和心牟等人,他们都投降了。种谔占领了他们的城池。朝廷下诏书,把那里设立为鄯州,提升种谔为四方馆使、荣州防御使、知州事。黄履觉得赏赐太少了,于是又让他担任维州团练使,归孙路管辖。

好家伙,这老将种谔,带兵打仗那叫一个猛!他手下那些羌族兵,一个个都开始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想反叛,还跟心牟他们几个勾结起来,计划着要夺回青唐。山南那些羌人先动手了。种谔立刻派李宾将军带着两千骑兵去偷袭心牟他们,自己则守着西城,跟羌人打仗。李宾翻过南山,跑到敦谷去追杀那些羌人,羌人打败了,往北逃窜,山里一下子就空了。种谔把心牟他们九个人都杀了,城里的羌人都被抓起来杀了,尸体堆得像山一样高。

一开始,种谔还让那些羌族首领登记一下有多少兵,然后在胳膊上弄个记号,结果一个都没答应。有个叫篯罗结的家伙,请求回自己的地方当个小头头,种谔就同意了,结果这小子一走,就拉拢那些叛乱的羌人,带着几千人马包围了邈川,夏州那边还派了十万大军来帮忙,邈川城都快守不住了。还好苗履、姚雄带兵来支援,才解了围。可后来王吉、魏钊、种朴接连战败,将士们都泄气了。消息传到朝廷,皇帝都吓坏了。然后,朝廷派来的李譓、秦希甫就弹劾种谔,说他偷了两个城的钱财,才导致了这次叛乱;还说他杀了心牟钦毡灭口。曾布也说种谔是故意制造事端,让边境不安宁,死一百次都不够抵罪。皇上就把他贬到右千牛将军,发配到房州去安置。但是,很多人还是不停地批评他,熙河那边也上奏说青唐的各族都恨透了种谔,天天想着报复,枢密院就请求杀了种谔来平息众怒。皇上就把他发配到昌化军,结果在穰县的时候,他就上吊自杀了。

崇宁年间,蔡京当了宰相,钱遹就为种谔申诉他的功劳;等到王厚平定了鄯州和廓州,朝廷就追封种谔为保平军节度观察留后,还让他的儿子种珏当了通事舍人。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靠着祖上的功劳,他当了原州截原砦的主官,招降了水令逋等十七个部落,一共一万一千多帐篷。他后来做了广南走马承受公事,当时侬智高作乱,他两年内四次进京,向朝廷陈述南方的情况,朝廷都采纳了他的建议。欧阳修夸他很有智谋,懂边境的事,就提拔他做了融州知州。有个峒将吴侬仗着地势险要,成了边境的祸害,张守约就把捉拿并杀了他。朝廷又推荐张守约可以当将领,让他做了定州路驻泊都监,后来又调到秦凤路。他在那里做了六年,把一千顷隐蔽的羌人土地收归国有,用来招募射手,还修建了硖石堡、甘谷城,立下了很多功劳。

话说西夏人带了一万多骑兵来打仗,守约正好在边境巡逻,碰上了他们。守约连马鞍都没卸,就挑了五百精兵跟他们干了一仗。虽然咱们人少,但守约指挥得当,没吃亏。西夏人见势不妙,就张开两翼想包抄咱们,守约挺身而出,站在最前面,亲自指挥,用强弩射死了西夏酋长,敌人这才灰溜溜地跑了。

后来宋神宗要开拓熙河地区,就问大臣:“王韶这个人办事怎么样?”大臣回答说:“只要皇上您威严地指挥,王韶肯定能办好,不过董毡这个人对朝廷还算忠心,咱们最好别逼得太紧。”然后大臣建议把古渭河附近设立一个军事基地,这样才能稳固陇右地区。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在那儿建了个通远军,还给王韶升了官,让他统领秦凤地区的羌族兵,驻扎在通远军。

河州的羌族人聚集了三万人马,屯兵在敦波,想夺回原来的地盘。守约带兵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够军队吃的了。那些羌族的老弱妇孺和牲畜都逃到了南山上,守约手下的将领都想追上去,说能抓到成千上万的人。但守约说:“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想逃命,谁敢擅自追击,就砍了他的头!” 鬼章包围了岷州,守约带着敢死队,在高山上擂鼓升旗,把敌人吓跑了,顺利拿下了岷州,还降服了一千七百多个敌人头目。 之后,守约又升了官,还被调到环州任职。

慕家族的颉佷这个家伙很难对付,他到处煽动族人造反。守约带兵去抓他,把颉佷抓住了,其他人逃到了西夏。守约把军队驻扎在边境,发文书要求西夏交出逃犯,等了好几天,西夏才把人送来,守约把颉佷斩首示众。

有一次,守约跟着军队去征讨灵武,到了清远军,他对高遵裕说:“从这儿到灵州只有三百里,咱们应该派先锋部队直接打进灵州城。现在西夏把力量都集中到这一块儿,要对付五路大军,横山地区空虚,灵州城里只有几百个僧人和道士。如果带十天的粮食,三天就能打到灵州,咱们就能轻松取胜。”他还劝高遵裕让士兵保护好粮草,别让西夏人抢了去,但高遵裕没听他的,结果军队打败了回来。守约以前在海南咸平也立过大功,但也没得到什么表彰。

王守约先是被任命为环庆路都钤辖、邠州知州,后来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当时西夏十万大军驻扎在南牟,一听说是王守约来了,吓得赶紧撤兵了。

王守约后来担任泾州知州,泾河经常泛滥成灾,每年春天都要花费巨资加固堤坝。碰上那年闹饥荒,他就停止了这项工程。有人问他:“要是河水泛滥怎么办?”王守约说:“歉收年景让老百姓受苦,比河水泛滥更严重,我打算慢慢想办法解决。”泾河河神庙原来在南岸,王守约祈祷后把它迁到了北岸,以此来平息河神的怒火。一夜之间狂风暴雨,第二天,河水竟然改道向南流了,原来的河道变成了沙滩。后来,他被召回朝廷,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在路上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王守约治理过七个州,都有政绩可以记载,深受百姓爱戴。

宋神宗曾经问大臣哪些武官可以重用,大臣们回答说有燕达、刘昌祚、姚麟、王崇极、刘舜卿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将,可见神宗皇帝的眼光独到。

王文郁,字周卿,是麟州新秦人。他最初担任供奉官,后来被任命为府州巡检。韩琦推荐了他的才能,他被提升为阁门祗候、麟府驻泊都监。

熙宁年间,宋朝讨伐西夏,王文郁在吐浑河打败了西夏军。西夏将领香崖夜里派人送来宝剑作为投降的信物,王文郁答应了。第二天香崖率领军队前来,但士兵们突然变卦,吵着要离开。王文郁立刻下令攻击,追击了二十里。双方在险要地势展开激战,箭如雨下。王文郁慢慢地引导军队渡过河,对将士们说:“前面是强大的敌人,后面是险峻的天险,韩信都能用市场上的百姓打败赵军,何况你们都是百战精兵呢?”将士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西夏军队大败,有两千人投降。王文郁因此被提升为通事舍人。后来西夏人渡过屈野河,在边境抢掠,王文郁追击到长城坂,夺回了所有被抢掠的东西。

宋神宗召见王文郁,问他:“当初招降香崖的事,朝中议论纷纷,你跟朕说说。”王文郁回答说:“这是对付敌人的上策,可惜没能完全成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边疆的羌族善于骑马作战,熟悉地形,如果能安抚他们,就可以利用外族攻打外族。”神宗皇帝听了之后,决定招降羌族,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神宗知道王文郁擅长骑射,就召集他的子弟在宫殿里进行射箭表演,王文郁九箭射中八箭,神宗皇帝高兴地把他的两个儿子都授予了官职。

话说这位镇戎军、德顺军知军,早早就在洮州、河州那边安排好了部署,后来升迁为左骐骥副使,麟州知州。结果呢,夏天那些西夏人出来抢粮食,打了个措手不及,把他给打败了。上面那些官员就弹劾他,说他故意制造事端,结果把他官印给夺了。

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熙河地区的将领。当时李宪将军去讨伐灵武,这位文郁将军就抓获了一万多西夏户口,因此升迁为路钤辖。后来西夏人围攻兰州,眼看着就要攻破两道关门了,文郁将军就紧急招募敢死队,夜里偷偷摸摸地从城墙上爬下去,拿着短兵器直接冲进敌营,一下子就把敌人的营地给端了。 因为这一战的功劳,他被提升为东上阁门使,兰州知州。 后来探子打听到西夏人要大举入侵,文郁将军就下令把田地里的东西都收光,等着他们来。果然,西夏人倾巢而出,直奔皋兰。文郁将军就守在城上抵抗,杀伤的西夏士兵堆积如山,打了九天九夜,终于把西夏人给打退了,还把西夏人的尸体堆成京观示众。 之后,他又被加封为荣州团练使,还让他当了捧日、天武都指挥使的副都总管,后来又让他当了殿前都虞侯,河州知州。 他还修建了安西城和金城关,最后升迁为秦州防御使、冀州观察使。 这位将军最后去世的时候,六十六岁。

周永清,字肃之。他们家祖上是灵州人,灵州城破了之后,他爷爷就回到了京城。周永清凭借祖上的功劳进入仕途,宰相很欣赏他的忠勇,就把他提拔为阁门祗候。后来他押送朝廷赏赐的物品去西夏国,到了宥州,西夏人领赏的时候居然不跪,周永清就质问他们,他们害怕了才跪下。之后,他升迁为通事舍人、渭州钤辖。渭州的军队很强,但是军纪涣散,周永清就用李靖将军的练兵方法来训练他们。 当时的统帅蔡挺很欣赏他整顿军队的成果,就把他推荐给朝廷,朝廷下令推广他的经验到各个州府。

他后来做了德顺军知军,西夏人来入侵,他亲自带兵把西夏首领吕效忠给抓住了。他还招募勇士,夜里奔袭一百里,捣毁了敌人的老巢,斩首三百,俘虏数千,缴获了大量的骆驼、盔甲和战马,城里的人都不知道他做了这些事。 德顺军周围三百里的边境地区,有很多盗贼偷偷耕种,很难管制。周永清就开垦了几千顷土地,还招募了两千名射手,威名远扬,震慑了敌人。 那些投降的西夏人,他都带到自己的营帐里,对他们毫不怀疑,因此得到了他们的死心塌地效忠。

韩缜,曾经担任秦凤路钤辖、河北沿边安抚副使、代州知州。契丹人无理取闹,要咱们的地盘,朝廷让韩缜去划界,永清县也牵扯其中。韩缜上朝后说:“咱们的国土,不能轻易送给别人,我职责所在,守护边疆,不愿意这么做!”皇上坚持要他去,他又上奏章陈述利害关系,最后以母亲生病为由推辞了。后来,他历任高阳关、定州、泾原路钤辖,泾州知州、保州知州,还做过定州路副总管,最后做到东上阁门使这个位置。

刘绍能,字及之,是保安军人。他家世代担任诸族巡检,他父亲刘怀忠,官至内殿崇班、阁门祗候。当年元昊叛乱,元昊用很多金银财宝和王爵来招揽他父亲,刘怀忠却砸碎了印信,杀了来招降的使者。后来元昊入侵,刘怀忠奋勇作战,战死了。朝廷追录刘绍能为右班殿直,赐给他名字,让他担任军北巡检。他曾经在顺宁大败夏军右枢密院党,缴获粮草无数。夏军围困大顺城,刘绍能冲锋陷阵,毁掉了夏军的营寨,追击到奈王川,在长城岭与夏军激战。熙宁年间,他又在破啰川打败夏军,战功赫赫。他后来升迁为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马都监。以前,内属的官员不和汉官平起平坐,到了刘绍能这里,朝廷就破例了,还允许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官职。

元丰年间西夏进犯,朝廷召刘绍能进京。神宗皇帝问他作战策略,刘绍能回答说:“军队远征,后勤补给跟不上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等到西夏粮食收割完毕后,再深入敌境,依靠缴获的粮食推进,才能取得胜利。”皇帝觉得很有道理,就让他统领两路大军出征。刘绍能世代都是边疆将领,被敌人忌恨,西夏经常设下疑兵来离间他。皇帝却很清楚,他亲自写诏书说:“刘绍能战功最多,忠勇第一,这肯定是西夏人害怕他,故意用离间计害他。”刘绍能捧着诏书,感动得哭了起来。他曾经因为被小人陷害而被捕,经过调查,结果证明他清白无辜。他守护边疆四十七年,大小打了五十场仗,最后以皇城使、简州团练使的职位退休。

王光祖,字君俞,是开封人。他父亲王珪,是泾原军中的勇将,人称“王铁鞭”,在好水川战死。朝廷追录王光祖为供奉官、阁门祗候。

宋神宗熙宁年间,他先是被任命为河北提点刑狱,后来调任沿边安抚都监,官职升到了副使。当时,界河巡检赵用在北方边境惹恼了契丹人,契丹出兵数万,压境而来,甚至造了浮桥,看起来像是要渡河进攻。他当时在船上,把船舱的门窗都打开,让契丹人看得一清二楚。有人劝他说:“契丹大军压境,你却孤身一人在小船上,这也太冒险了吧?” 他却说:“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赵用,来这里只是为了抓他。如果我们躲避,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嚣张,我死不足惜,为了国家大义,这点牺牲不算什么。”

果然,契丹人想和宋朝方面谈判,他就让自己的儿子赵襄去跟他们谈。当时双方剑拔弩张,刀光剑影,但赵襄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契丹将领萧禧最终撤兵,还邀请赵襄一起吃饭,并把自己的青罗泥金笠送给他作为信物,赵襄把笠子交给了父亲。这时,朝廷已经下旨免去他的职务了。吴充说:“如果不是光祖以身犯险,又让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去跟契丹人谈判,结果还很难说。应该既要表彰他的功劳,又要给他一个处罚,这样才能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真定钤辖。

后来,他被调到梓州和夔州。当地少数民族渝獠叛乱,朝廷任命他为熊本安抚使,并让他和内藏库使杨万、成都钤辖贾昌言、梓夔都监王宣一起讨伐叛军,他们各自都听命于本地的节度使。王宣怀疑光祖的能力,把军队分成三路进攻,让光祖殿后,从黄沙坎出发。他们出发的时候,天色已晚,士兵们互相搀扶着,艰难地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进,半夜才到达山顶。天亮后,渝獠人看到宋军,大吃一惊,一鼓作气就溃败了。杨万等人被困在松溪,光祖又赶紧去救援。他从石门杀出,利用地形的险要,命令黔兵先登,袭击叛军,叛军最终放弃抵抗逃跑了。光祖在松岭上过夜,第二天早上才遇到杨万等人,一起返回。王宣对光祖表示了歉意和感谢,并上报朝廷,说光祖的功劳最大。

吐蕃军队包围了茂州,光祖率领三千兵马前往救援,正好赶上王中正攻破了鸡宗关。吐蕃军队占据了石鼓村,扼住了通往茂州的要道。王中正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只有光祖请求自己带兵前往。到达石鼓村后,他挑选精锐部队,从吐蕃军队的背后发起攻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吐蕃军队大惊失色,纷纷逃窜。最终,他和王中正一起解救了茂州。

泸州土司泸夷请求杀掉王宣,朝廷就派韩存宝去讨伐他,军队驻扎在梅岭。泸夷带着几万大军驻扎在落个栈,想用拖延战术耗尽我们的军队。可是雨一直下个不停,光祖劝韩存宝赶紧打仗,但韩存宝没听。后来林广也来了,一起征讨,彻底摧毁了泸夷的巢穴。韩存宝因为战功累累,最后当上了四方馆使、泸州知州。朝廷还设立了泸南安抚使的职位,让他兼任,边境的事情都由他全权负责。之后他又升迁为客省使、嘉州刺史,一路做到泾原、河东、定州路副总管,最后去世了。

李浩,字直夫,家原来在绥州,后来搬到了西河。李浩很努力学习,精通兵法,凭借父亲的军功荫庇,从军打仗,参与了平定侬智高的战役。后来韩绛攻打啰兀,李浩带兵在赏堡岭川作战,杀死了大首领讹革多移,斩首一千三百多级。他官职做到供备库副使、广西都监。

他把在西北边疆的经历写成《安边策》,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把他的策略告诉了神宗皇帝,神宗召见了他,让他担任管干麟府兵马。还没等他上任,他又跟着章惇去了南江,带兵从三路进军,驻扎在江州,攻打舒光贵,攻破了盈口栅,拿下成都府,在洽州会师,攻入懿州。蛮族首领田元猛、元哲和狤狑联合起来抵抗官军,李浩分兵攻击,杀了狤狑,田元猛、元哲投降,于是占领了懿州。接着他又去讨伐黔江的蛮族,收复了黔江。章惇上报了他的战功,说他的功劳不应和其他将领相比,于是李浩被提升为引进副使、熙河钤辖。

李宪去讨伐山后的羌族,李浩率领右军在合龙岭与羌族会战,他派降服的羌族骑兵去偷袭敌人的营帐,俘虏了羌族首领冷鸡朴、李密撒,斩杀三千人。李浩升迁为东上阁门使,又担任副总管、河州知州、洮西安抚使。后来朝廷五路大军出征,李浩率领前军,收复了兰州。他又升迁为引进使、陇州防御使、兰州知州兼熙河、泾原安抚副使。后来因为西关失守以及战报不实,被降职。但很快,因为他再次在吃啰、瓦井连战连捷,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

哲宗皇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忠州防御使、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都虞侯,后来又升迁为黔州观察使,接着历任鄜延、太原、永兴、环庆路副都总管,最后担任兰州知州。去世后,追赠安化军留后。

和斌,字胜之,是濮州鄄城人。他最初被选入宫廷担任散直,后来成为德顺军指挥使,干了五年,多次抵御敌人入侵,身上受了十多次重伤。当时,他的上司刘兼济因为哥哥战败身亡,被押解到京城,家人也被抓了起来。和斌安慰、照顾刘兼济,暗中把钱财送给他,并私下劝告刘兼济不要为家人担忧。后来刘兼济的冤屈得以昭雪,免除了罪责,家人也因此得以保全。在定川之战中,将领曹偀的坐骑战死了,和斌把自己的马让给了他,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最终两人都安全脱险。

狄青南征时,让他的部下骑兵做先锋。狄青在宾州停留了十天,以此来麻痹敌人,之后才快速前进。和斌认为士兵在险峻的地形上已经疲惫不堪,应该速战速决,于是当天就渡过关隘。在归仁驿与敌人激战,敌将孙节战死,和斌率领骑兵浴血奋战,绕到敌军后方,最终打败了敌人。战争结束后,他把击溃敌军的场景在朝廷上详细陈述,仁宗皇帝对他进行了慰劳,并提拔他为文思副使、兼任广西钤辖。后来调任秦凤路,但广西因为蛮族作乱请求他留下,秦州也请求他留下,朝廷最终批准他继续留在广西。

过了好几年,他又被调到泾原路。一次在朝廷上觐见皇帝,有人建议攻打交州,和斌极力反对,说这样做弊大于利,并劝诫边境将领不要轻举妄动。神宗皇帝感叹道:“你为人如此正直,难怪两地都争着要你,这可不是虚言啊!”于是提升他为带御器械。渭州发生饥荒,当地主帅王广渊命令官员赈济灾民,和斌却说:“没有好的办法救济他们,只会害死他们。”王广渊就把这事交给了和斌,和斌选择合适的地区安置灾民,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救活了数万人。

安南打过来了,他又被调到广西。后来升了好几级官,当上了皇城使、昭州刺史。有个叫罗世念的水蛮头子造反,打到宜州,守城的官兵都战死了。他就带着三千步兵骑兵去讨伐,正赶上夏天,又热,他日夜兼程赶路,到了怀远寨,说:“这是个关键的地方,拿下了就能活。”有人说:“可是这地方背靠龙江啊?”他笑着说:“正因为背靠龙江才能活!”然后故意示弱,装作很骄傲的样子,果然,蛮兵大举进攻。他就挑选精兵迎敌,命令他们一碰上敌人就跑,把敌人诱到平坦的地方,摆好八阵等着他们。还在左右山头上设伏兵,蛮兵爬上山一看,吓了一大跳。他分兵包围蛮兵两翼,自己穿着盔甲带头冲锋陷阵,和士兵们一起浴血奋战。蛮兵大败,罗世念带着四千八百个手下投降了。于是他被任命为荣州团练使,兼任宜州知州,后来又升任西上阁门使、邕州知州,年纪大了想退休,就做了高阳关副总管,后来又到永兴军路任职。朝廷召他回京,做了龙神卫四厢都指挥,最后做到步军都虞侯,八十岁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宁州防御使。

他一辈子都在当将军,靠着恩威并施,赢得了边民的信任,岭南的珍宝奇货,他一样都没收。有些边境官员想邀功请赏,故意制造事端,都害怕他不敢动手;就算有人耍小聪明,打探情报,挑起事端,他也一定能识破他们的阴谋诡计。所以他到哪儿,哪儿就太平无事,文武百官都很称赞他。

他儿子诜,靠着父亲的荫庇做了河北副将,后来官做到右武大夫、威州刺史、雄州知州。他设计了一种叫“强远弓”的弓,射程能超过三百步,射穿坚固的物体,边境的人都叫它“凤凰弓”。后来又升任相州观察使。他在雄州待了十年,很擅长侦察敌情。童贯攻打燕京的时候,召他去商量作战计划,童贯很欣赏他,给他分派军队,让他当副统制,跟着种师道去白沟作战,十多天就撤兵了。追兵赶来的时候,刮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雨冰雹,士兵们什么都看不清。契丹人因为大宋违背盟约而指责大宋,傍晚才得以撤回。于是童贯说契丹实力还很强,现在还不能攻打,就弹劾诜侦察情况不实,把他贬到濠州当团练副使,发配到筠州。

他儿子一开始赞成攻打燕京的计划,后来看到形势变化,又觉得不应该攻打,所以燕京平定后大赦天下,唯独他没被赦免,不能回京。后来又恢复了官职,最后去世了。

刘仲武,字子文,是秦州成纪人。宋神宗熙宁年间,他在皇宫里参加射箭考试,成绩优异,得到了官职。他多次带兵打仗,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礼宾使,还担任过泾原地区的将领。

有一次,西夏人计划进攻天圣砦,渭州的最高军事长官就给各路军队发命令,说:“如果过了某一天敌人还没来,咱们就撤兵。”刘仲武探听到西夏人的确切进攻日期,就请求推迟军队分兵驻扎的时间。这位最高军事长官不太高兴,只留下了一支军队和刘仲武的部队,结果到了约定日期,西夏人果然来进攻,刘仲武他们奋力抵抗,把敌人打退了。之后,刘仲武升任皇城使、熙河都监。他又收复了湟州,官职又升为东上阁门使,并担任河州知州。

吐蕃的赵怀德和狼阿章带着几万叛军造反,刘仲武和他们对峙了好几天,暗中派了两员将领带着一千骑兵去袭击叛军的营地,并嘱咐他们:“如果敌人出来了,不要和他们打,赶紧回来,咱们会在路上设伏。”那两员将领回来后,羌族叛军果然追了出来,结果中了埋伏,被大败,斩首三千。西宁州也被收复了。没过多久,赵怀德和狼阿章就投降了。刘仲武官职再次升迁,当上了客省使、荣州防御使。

后来,副将高永年西征,刘仲武主张稳扎稳打,坚守阵地,而高永年却轻敌冒进,结果打了败仗。刘仲武因为这件事引咎自责,请求朝廷处罚自己,被贬到岭南。处罚还没下来,他又在和西夏人的战斗中负了伤,脚受了伤。朝廷体恤他的功劳和伤情,免除了他的处罚,任命他为西宁都护。

童贯招降了羌族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然后请刘仲武商量事情。刘仲武说:“朝廷军队来了,羌人一定会投降;如果他们躲起来,咱们也可以乘机进攻。但是修建河桥工程量很大,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缓急的事情都要提前准备好。如果等朝廷的命令下来再行动,恐怕会错过战机。”童贯同意让他自行决定。果然,仆哥答应投降,但要求用一个儿子做人质。刘仲武立刻派儿子刘锡去,河桥也修好了。刘仲武率领军队渡过黄河,把仆哥带了回来。童贯却把功劳据为己有,刘仲武也没为自己邀功。宋徽宗派使者带着赏赐的钱到边境,赏赐那些立功的人。后来找到了刘仲武,召他进宫面见,皇帝慰劳他说:“高永年因为没有采纳你的建议而打败仗,仆哥的投降,以及河南的安定,都是你的功劳啊!”皇帝又问他有多少个儿子,他说:“九个。”皇帝就都给他们安排了官职,刘锡被任命为阁门祗候。

仲武先是在西宁州做官,后来调到渭州,接着被朝廷召回,担任龙神卫都指挥使。之后他又被派往熙州和秦州任职,升迁为步军副都指挥使。熙州的州帅刘法去世后,他又被临时委任为熙州和渭州的都统制。此后,他历任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年老后,他被朝廷安排到明道宫担任提举,后来又再次被起用,前往熙州任职。最终,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他检校少保的官职,并谥号为“威肃”。他的儿子曲锜,另有传记记载。

曲珍,字君玉,是陇干人,世代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在宝元、康定年间,西夏人多次入侵,曲珍的叔伯兄弟们团结族人进行抵抗,敌人不敢轻易进犯。因此,曲氏家族因为勇武而闻名边关。曲珍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有一次,他和叔父出塞打猎,突然遭遇西夏军队,被围困其中。他奋勇冲杀,大声呼喊,敌军溃散,他成功突围。但他回头一看,叔父没有跟上来,于是又返回去,手持短兵器与敌人搏斗,最终带着叔父一起逃脱。

秦凤路都钤辖刘温润很欣赏他的才能。有一天,刘温润拿出宝剑,说:“谁能在一百步外射中一枚铜钱,我就把宝剑送给他。”很多年轻人都试了,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曲珍最后出场,一箭就射中了铜钱。后来,他跟随刘温润在古渭城与羌族作战,他第一个冲上敌阵,打乱了敌人的阵型。之后,他担任绥德城的监押,率领孤军抵抗敌人入侵,斩杀了敌人的首领,被朝廷提升为阁门祗候。他在洮西地区立下战功,被提升为内殿崇班。

郭逵和赵卨南征时,曲珍担任先锋大将。他从右江进军,平定了广源三州十二县,降服了伪守将以下一百六十人,以及三万六千名老百姓。在那次战役中,他的功劳最大,被朝廷提升为西染院使。后来他生病了,被抬回京城。神宗皇帝派使者前去探望,过了一会儿,又召见他入宫。曲珍考虑到两位主帅郭逵和赵卨关系不和,皇帝一定会问及此事,而他如果实话实说,难免会得罪一方,所以就以自己病情未愈为由推脱了。皇帝再次下令褒奖他,赐给他弓箭、马鞍和马勒,并下令免除他家乡的徭役,提升他为鄜延钤辖,进而升为副总管。

种谔攻打金汤、永平川,斩杀了两千多敌人。他一路升迁,做到客省使,后来又当上了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后来,徐禧在永乐城防守,珍将军带着军队协助他。城墙正在加紧修建,这时候有几十个羌族骑兵渡过无定河来侦察情况。珍将军想追杀他们,徐禧不让。探子来报说西夏军队集结得非常迅速,珍将军建议徐禧回到米脂,自己留下来防守。第二天西夏军队果然来了,徐禧又回来了。珍将军说:“敌兵太多了,您应该退到内城,然后下令让各将领加快作战。”徐禧笑着说:“曲侯老将军,您怎么这么胆小啊?”西夏军队正要渡河,珍将军想趁他们还没完全集结起来就攻击,徐禧还是不同意。等到敌人猛攻城池的时候,珍将军又劝徐禧说:“城里的井水很深,水也很少,士兵们非常口渴,恐怕坚持不住了。应该趁着敌军气势还没衰弱,冲破包围突围出去,让大家各自想办法活命。”徐禧说:“这座城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再说,将军要是逃跑,军心就会动摇了。”珍将军说:“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如果都指挥使和谋臣都死在这里,我会担心丢了国家的脸。”几天后,城池失守了,珍将军用绳子从城墙上滑下来逃脱了,他的子弟有六个战死了。他也因此被贬为皇城使。皇帝了解他的冤屈,让他安心休养,等待以后再委以重任。

元祐年间初期,他担任环庆副总管。西夏人入侵泾原,号称四十万人马,珍将军深入敌后三百里,在曲律山打败了他们,俘虏斩杀了1800多人,解除了泾原之围。后来他升任东上阁门使、忠州防御使。他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珍将军善于安抚士兵,士兵们都为他卖命。虽然他不识字,但是忠厚老实,讲义气,这是他天生的品质。

刘阒,字静叔,是山东青州北海人。他因为力气大,当上了军校。一次跟着延州的军队出塞打仗,遇到敌人,箭射穿了他的左耳,但他依然奋勇作战,一点也不退缩,大家都佩服他的勇敢。后来,跟着文彦博去攻打贝州,到了城下,他攀着城墙想爬上去,敌人用弯曲的戟钩住他的铠甲,把他拉了下来。大家商量着要挖地道进去,刘阒说:“挖地道堆土,敌人肯定知道。城边靠着河,如果白天偷偷挖土,晚上再把土扔进河里,敌人就发现不了了。”文彦博觉得他的主意不错。地道挖好了,刘阒拿着短兵器第一个冲进去,其他人跟着他,顺利地爬上城墙,拉起绳子,天亮的时候,大军全部进城。贝州攻下来了,刘阒的功劳最大,被提升为虎翼指挥使。后来又升了好几级,做到宣武神卫都指挥使、昭州刺史、辰州团练使。

韩绛去陕西平叛,朝廷命令刘阒从河东方向配合他行动,形成夹击之势。到了铁冶沟,西夏军队大举集结,大家都害怕了,刘阒殿后,带领精锐部队英勇作战,箭矢像雨点一样射在他身上,他却丝毫不退缩,敌人最终撤兵了。

后来他担任冀州驻泊总管。黄河水涨,堤坝快要决堤了,刘阒请求郡守打开青杨道口泄洪,但是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刘阒亲自去疏通水道,水退了,冀州百姓都感谢他。最后,他以左金吾大将军的职位退休,享年八十五岁。

郭成,字信之,是德顺府中安堡人。他从军后,当上了供奉官。朝廷军队攻打灵武,郭成带领泾原的军队在漫口隘口打败了西夏军队。到了灵武城下,有个羌族人骑着白马在阵前冲杀,大将刘昌祚说:“谁能抓住他?”郭成立刻骑马冲上去,砍下他的头献给刘昌祚,因此升了四级。

朝廷在平夏修建了城池,派兵驻守,还在城外修建了五个砦堡。渭州的最高长官章楶问众将领平夏城能不能守住,大家都说:“除了郭成,没人能守得住。”于是就派郭成去守平夏城。西夏人因为丢了地盘很生气,倾全国之力来争夺,他们商议说:“平夏城是所有据点中最大的,郭成又是最懂兵法的。”于是西夏人从烟峡开始,连营百里,用飞石投射,放火攻击,昼夜不停。郭成和折可适商量着乘胜追击,深入敌境,率领一万骑兵从不同的路线同时进攻,结果俘获了阿埋、都逋两个西夏大酋长。捷报传来,郭成被提升为雄州防御使、泾原钤辖。宋徽宗下令各路军队一起修筑绥戎、怀戎两个堡垒,郭成独自负责合流工程的指挥,他在风雪中劳累过度,染病去世了。皇帝非常惋惜,赏赐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还给他的女婿授予官职。

郭成为人轻财好施,名声在西部边疆地区非常响亮。他死后,廉访使王孝谒向朝廷上奏,皇帝亲笔写信回复说:“郭成尽忠报国,对百姓有功,应该把他载入史册。”并在他的庙宇上题写了“仁勇”二字。他的儿子郭浩,在绍兴年间成为西边的大将,官至节度使。

贾岩,字民瞻,是开封人。年轻的时候,他擅长骑射,曾经感慨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一定要有所作为,扬名显亲才是正道。”于是他就投身军旅。神宗皇帝选拔军事人才时,任命他为内殿承制、庆州荔原堡都监。林广征讨泸州的夷族时,贾岩被任命为先锋将领。后来他又担任河东的将领,在明堂川击败了西夏军队。他多次立功,官职升迁到庄宅副使,后来又升任路监。绍圣年间,几万西夏军队包围了麟州神堂砦,情况十分危急,贾岩率领几百骑兵前去救援,他对士兵们说:“国家太平的时候,不惜重金养你们,就是为了等待今天这样的时刻。现在虽然敌众我寡,但我誓死报国!”士兵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沿着屈野河前进,走了五里路,占据了北拦坡岭,一箭射死了西夏酋长,西夏军队惊恐溃散。哲宗皇帝对此非常赞赏,赏赐给他袍带。后来他担任皇城使、威州刺史,最后升任路钤辖。

张岩在军队里待了二十年,他很有智谋,善于安抚和指挥士兵,每次作战都取得胜利。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朝廷召见,升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之后又升任步军都虞侯、濠州团练使。他五十二岁去世,朝廷追赠他雄州防御使的官职。

张整,字成伯,是亳州赞阳人。他最初在皇城司御龙籍任职,后来补任供奉官,又担任利州、文州都巡检使。当时边境少数民族每年按例进贡,但是当地官吏却习惯性地克扣贡品,甚至还倒扣贡品,很久才放人回去。张整看不惯他们的贪婪暴虐,暗中招募死士,等到少数民族来进贡时,突然袭击,几乎全歼来犯之敌。上级官员弹劾他主动生事,但神宗皇帝却很欣赏他的行为,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后来,他被调到荆湖地区任将领,开拓溪蛮地区,修建了九座城池,并率兵镇守。他还曾在田地里打败了蛮族,一年之内升了三次官。有一次,几万蛮族士兵乘船屯聚在托口,企图攻打黔江城,而当时守军只有五百人,人心惶惶。张整把一半兵力埋伏在托口旁边,命令他们说:“等到我明天渡过金斗崖,举起旗帜,你们就呐喊着冲上去。”第二天,他率领一半兵力,用绳索捆绑住敌人的战船,擂鼓升旗,逆流而上,快速前进。敌人看见了,哈哈大笑。这时,张整举起旗帜,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前后夹击,双方展开殊死搏斗,蛮兵纷纷跳入江中逃命,被杀死的和被俘虏的数不胜数。后来,他担任广西钤辖,因为杀了投降的徭役而受到处罚,被贬为江州酒税监。之后,他又先后担任泾原、真定、京东、环庆钤辖。

张整在军队里纪律严明,哲宗皇帝曾经向辅臣询问他的情况,召见他面谈,并提升他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管干马军司。最后,他官至威州刺史。

张蕴,字积之,是开封的军人子弟。他从军时只是一个低级军官,隶属于刘昌祚将军。在灵州作战时,他被敌人的箭射中,拔出箭矢后继续战斗,因为战功而被赏赐金带。后来跟随军队征讨安南,到达富良江时,其他将领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张蕴却卷起裤腿,第一个涉水过江,其他人纷纷跟上。蛮族士兵逃跑,并请巫师披头散发地爬上山崖做法事,企图迷惑军队,张蕴一箭射死了巫师,全军欢呼雀跃。

话说这位王蕴啊,他当过京西和泾原的将领,还做过绥德、怀宁、顺宁等六个州的知州,厉害吧?他把粮食储备得可多了,足足有三十万斛呢!后来带兵攻打宥州,在什么大吴神流堆的地方打败了西夏人。有一次,宥州的监军带着几千铁骑去松林堡,王蕴探子打探到了消息,就带着兵在长城岭埋伏起来,还跟手下说:“敌人长途跋涉,气势汹汹,但肯定坚持不了多久,等他们疲惫了再打,一定能赢!”结果还真就赢了。还有一回,西夏人来攻打顺宁,王蕴在狭窄的地方设下埋伏,约定听到喊声就一起冲出去,结果抓了杀了好几百西夏人,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和武器。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当上了皇城使、荣州刺史、成州团练使、通州防御使,最后还当上了开德、河阳马步军副总管。

王蕴的继母郑氏,是显肃皇后的母亲。徽宗皇帝好几次想提拔王蕴,但他都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恩宠。大家都觉得他为人正直,是个好官。最后,王蕴七十三岁去世了,朝廷追赠他感德军节度使的官职,谥号为“荣毅”。

再说说王恩,字泽之,是开封人。他箭术高超,所以进了羽林军。神宗皇帝一次检阅卫士,王恩箭法精准,而且长得又高大威猛,就被提拔做了供备库副使。后来他当了河州巡检,西夏羌人攻打兰州,王恩在城下英勇作战,中了俩箭,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气势更猛了。之后他升迁为泾原将。有一次,他带兵经过万惠岭,士兵们又饿又累,想吃东西,王恩就加紧赶路,士兵们怨声载道。没想到,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几万敌军,王恩却先带兵进了营地,营地里井灶齐全,准备充分,这下将士们都服气了。羌人敲打营墙想见王恩,王恩就独自骑马出去,远远地和他们对话,一夜之后,羌人就撤兵了。

哲宗皇帝召见王恩的时候,还跟身边的人说:“先帝时候的宿卫军人,个个都像他这样杰出啊!”然后就留王恩在宫里当龙神卫都指挥使,后来又升迁为马军都虞侯。有一次契丹使者来访,皇上让王恩陪射,使者问他:“听说泾原有个叫王恩的将军,是你吗?”王恩说:“是的。”他射了三箭,箭箭都中了靶心,契丹使者和随从们都叹为观止。

我被任命为泾原副都总管,同时负责秦州、渭州、延州、熙州四路兵马,驻守西安,并在临羌、天都等地修筑了十多座军事要塞。当时羌族包围了平夏,很多将领都想要出战,但我认为:“敌人是倾尽全国之力远道而来入侵,我们很难在正面战场上与他们硬碰硬,应该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利用他们的疲惫来战胜他们。他们肯定会在野外抢掠一番,然后带着战利品撤退,我们只要提前埋伏好,等他们撤退的时候再发动攻击,一定能取得大胜。” 于是,我先派出一万人马设伏,羌族军队撤退后,果然被我们大获全胜。

宋徽宗即位后,我被调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后又改任渭州知州。我开垦出两万三千顷的荒地,把弓箭手们组织起来耕种屯田,分成了三十一个屯田单位,以此来减少军队的粮草供应压力。当时边关将领献上了一种新的车战战术,徽宗皇帝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古代确实有过类似的战车,比如偏箱车和鹿角车,但是现在已经很久不用了,士兵们也不熟悉这种作战方式,关键时刻恐怕难以发挥作用。拿着不熟悉的武器去和敌人作战,还没开始打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皇帝很认同我的看法。后来我又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

有一次,我裁撤了几十名冗余的禁军士兵,枢密院请求都承旨来复核我的决定。我对他们说:“朝廷任命了三位统帅,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们,现在裁撤几十个冗员都让人不信任,那其他事情还有什么可做的呢?”皇帝当即就批准了我的请求。皇帝对我很器重,赏赐给我府邸,又赐给我城西的一块地让我建造园林。我生病后,被授予检校司徒的荣誉官职后退休。去世时,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杨应询,字仲谋,是章惠皇后的族孙。他历任信安军、保定军、霸州知州。塘泺之间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成涝,当地百姓只能用木板渡水。杨应询增筑堤防,修建了长长的道路,并疏通了附近的河道来泄洪,百姓们因此受益匪浅。后来他担任河北沿边安抚使。宋徽宗认为归信县和容城县的弓箭手让契丹人害怕,想要把他们增加到一千人,但有人担心会引起事端。杨应询说:“我的目的是防备其他的盗贼,他们怎么可能阻止我呢?”最终还是增加了弓箭手的数量。

话说雄州那边,朝廷从西夏抢了不少地盘,契丹人就借着亲戚关系的事儿,派使者来要地,要不成,就带兵在边境叫嚣,搞得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应询说:“这纯粹是虚张声势吓唬咱们呢!咱们只要做好军事准备,多屯点粮食,摆出有备的样子,他们一看就知道咱们不好惹,自然就会收兵了。” 第二年,契丹果然撤兵了。 他们又派了萧保先、牛温舒两个大臣来赔礼道歉,朝廷就让应询在边境迎接他们。 使臣到了之后,皇帝问应询他们来干嘛,应询说:“就按咱们之前的决定办。” 没多久,应询又兼任了高阳关路钤辖。

后来,边境上的老百姓抓了个北方的盗贼吕忏儿,契丹人说这是抓了无辜百姓,朝廷下令放了他。应询说:“我抓的是盗贼,要是因为他们求情就放了,那岂不是显得咱们软弱?” 所以就没放。 契丹人就扣押咱们老百姓,硬要咱们放人。应询因为违抗圣旨被降职,后来又升迁到洋州观察使,之后调任万寿观提举。 他接待契丹使臣的时候,本来该赏赐柑橘,但是贡品还没到,有关部门就用别的水果代替,使臣不肯接受,应询就三言两语说服了他,使臣这才拜谢。 后来,他又当上了定州、真定、大名副都总管。 应询去世的时候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昭化军节度使的官职,谥号为康理。

赵隆,字子渐,是秦州成纪人。因为勇敢善战应募从军,跟着王韶去攻打熙河。 有一次,大将姚麟出战受了重伤,说:“我渴得要死了,要是有水喝还能活。” 当时天色已晚,附近贼营有个泉眼,赵隆独自一人潜入敌营,衣服都湿透了。 敌人发现了,赵隆边打边跑,最后安全回来了,他把湿透的衣服拧出的水给姚麟喝,姚麟这才活了过来。 他还跟着李宪打败了西市。 有一次讨伐鬼章,外河的羌族都派兵来帮忙。赵隆率领部队抢先到达,砍断了桥梁,鬼章失去了援军,最终被俘。

赵隆在泾原当将领的时候,在平夏川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崇宁年间,他担任熙河兵马钤辖,率领前军出兵邈川,参与了收复鄯州、廓州的战役。 夏人入侵泾原,朝廷命令熙河军队深入敌境,分散他们的兵力,不要让他们集中兵力进攻东方。 军队到达铁山,赵隆第一个冲上去,将士们都奋勇作战,夏人才被迫撤退。 赵隆被召到京城,徽宗皇帝慰劳他说:“铁山之战,全靠你的功劳啊!”

童贯跟隆裕讨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隆裕说这事办不成。童贯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你。”隆裕回答说:“我隆裕不过是个武夫,哪敢为了奖赏而破坏祖宗两百年的友好关系?万一将来因此引发战争,死一万次也赔不起这个罪过!”童贯知道无法说服他,就把他调到西宁州做陇右都护。

羌族首领都很信服他,十二个部落,三万六千户人家,都愿意搬到内地居住。后来,刘法西出兵讨伐羌族,隆裕用奇兵偷袭,羌族大败,震动武威城。隆裕因此升迁为温州防御使、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还兼任本道的马步副都总管。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镇潼军节度使,还让大臣们为他写碑文,皇帝亲笔题写碑额“旌忠”。

国家不能忘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所以高祖皇帝虽然是靠武力夺取天下的,却仍然感叹“安得猛士守四方”。但是,评价一个将领,不能只看他的武勇,必须忠于国家为前提,以智慧为根本,以勇猛为手段。只要能取得成功,无论功劳大小,都能尊主庇民。苗授正确判断了南策篯不可攻城,履不肯讨伐阿章,永清不把土地送给敌人,文郁安抚了香崖,绍能忠勇,珍忠厚老实又讲义气,光祖、应询善于估计敌情,守约在整军御敌方面非常严格,斌、浩善于作战,岩、恩善于射箭,阒出战时总是冲锋在前,撤退时总是殿后。他们的才能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能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

成在保卫边疆,勤恳尽职,直到战死沙场,朝廷明令褒奖,并在当地为他建庙祭祀,这是应该的。君万却因为诬告和怨恨,行为狡诈奸猾,贪图功劳,国家有相应的惩罚,父子都被处死了,也是应该的。诜最初主张攻取燕地,后来又改变说法,被罢官后又复职,这是违反了法律的。至于仲武,战败就主动承担责任,胜利了也不夸耀功劳;隆裕不敢轻易挑起战争以求得奖赏,甘于平淡,辞去荣华富贵,这都有士君子风范,更是武士中难得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