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继承隋朝,隋朝又继承周朝和齐朝,一直往上追溯到北魏,所以西北边疆有些地方,汉朝和晋朝的政令都管不到。不过,这些地方也只是偶尔派使者来互相联络,进行贡奉和朝聘而已。唐朝国力衰弱后,边远地区就不再朝贡了,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互相争斗,远方国家想效忠朝廷,也不知道该去投靠谁。

宋朝开国皇帝登基后,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天下太平。于是,东边的高丽和渤海,虽然隔着辽阔的海洋,但还是派使者远渡重洋前来朝贡,毫不畏惧路途遥远。西边的天竺、于阗、回鹘、大食、高昌、龟兹、拂林等国家,虽然隔着辽阔的沙漠和草原,也纷纷送来贡品,多次派使者来朝廷。党项、吐蕃的唃厮啰和董毡等部落经常互相征战,夏国军队也经常参与争夺,宋朝的威名也传到了那里,有时还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交趾、占城、真腊、蒲耳、大理等沿海的藩属国,自从刘鋹、陈洪进归顺宋朝后,就接连不断地来朝贡。

宋朝对这些藩属国的待遇也很好,对他们的贡品数量不加限制,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称号,也不强求繁琐的礼仪;他们来了就热情接待,走了也不追究;边境地区偶尔发生摩擦,宋朝就派兵讨伐,对方臣服后就罢兵,不滥用武力。“柔远之制”,先王的恩德,大概也莫过于此了!南宋时期,北方边境与金国不通,但东南沿海和西部边疆,还是有一些国家来朝贡的。交趾还被宋朝封官加爵,直到宋朝灭亡后才断绝了这种关系。

女真族在宋朝初期多次进贡良马,后来他们实力强大起来,与辽国结怨,向辽国索要叛逃的臣子阿疏,要求辽国归还掠夺的宋朝诏书,可见他们当时还重视与宋朝的关系;后来他们撕毁了海上的盟约,又挑起战争,宋朝最终被他们打败,蒙受耻辱,这难道不是宋朝自己造成的过错吗?前朝宋史中有《女直传》,现在已经有了《金史》,所以应该把《女直传》删掉。夏国虽然经常反复无常,但与金国之间还有联系,所以仍然保留在旧史中。

李彝兴是夏州人,祖上姓拓跋。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拓跋赤辞的投奔了唐朝,唐太宗赐他李姓,并在静边等州给他安排了住处。后来,一部分拓跋氏后裔在夏州定居,被称为平夏部。唐朝末年,拓跋思恭镇守夏州,管辖着银州、夏州、绥州、宥州、静州五个州,他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又获赐李姓。思恭死后,他弟弟思谏接任定难军节度使。思谏死后,思恭的孙子彝昌继位。梁朝开平年间,彝昌被害,将士们拥立了他的族侄,平夏部指挥使仁福。仁福死后,他的儿子彝超继位。这些事迹都记载在《五代史》里。

李彝兴是彝超的弟弟,原名李彝殷,为了避宋宣祖赵弘殷的名讳,改名为李彝兴。他一开始是行军司马,清泰二年,彝超去世,他就升任定难军节度使。晋朝初期,他被加封为同平章事。开运初年,被任命为契丹西南招讨使。汉朝初期,又兼任侍中。周朝初期,升任中书令。显德初年,被封为西平王。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他又被加封为太保。宋恭帝赵显即位后,又加封为太傅。

宋朝初期,他又被加封为太尉。北汉的刘钧联合代北各部族来攻打麟州,李彝兴派部将李彝玉与其他各镇军队一起抵抗,刘钧的军队最终撤兵了。建隆初年,李彝兴献上三百匹马,宋太祖非常高兴,亲自查看攻玉带,还召见李彝兴的使者问到:“你们节度使的肚子有多大?”使者回答说:“李彝兴将军腰围很大。”宋太祖说:“你们的节度使真是有福气的人啊!”于是派人送给他一条玉带。

乾德五年,李彝兴去世,宋太祖为他辍朝三日,追赠太师,追封夏王。他的儿子李克睿继承了他的爵位。

李克睿原名李光睿,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名为李克睿。李彝兴死后,李克睿暂时代理州事,被授予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的职务。

开宝九年,李克睿率兵攻破北汉的吴堡砦,斩首七百级,缴获牛羊数千,俘虏了砦主侯遇献给朝廷,因此屡次升官,最终加封为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三年,李克睿去世,宋太宗为他辍朝二日,追赠侍中。他的儿子李继筠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李继筠啊,一开始是衙内都指挥使,后来还当上了检校工部尚书,官儿不小。他哥哥李克睿死了以后,他就暂时代理知州,之后又升了检校司徒,还当了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后来太宗皇帝去打北汉,李继筠就派银州刺史李光远和绥州刺史李光宪带着蕃汉联军,在黄河边上摆开阵势,声势浩大,震慑了太原地区。

太平兴国五年,李继筠去世了,他弟弟李继捧接替了他的位置。到了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带着他的族人一起进京朝见皇帝。要知道,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没进过京,这回李继捧来了,太宗皇帝特别高兴,赏赐了他好多东西:一千两白银,一千匹丝绸,一百万钱!他祖母独孤氏还献上了一个玉盘和三个金盘,皇帝也赏赐了她很多东西。李继捧跟皇帝说,他家兄弟之间矛盾挺多,互相看不顺眼,想留在京城。于是皇帝就派人去夏州护送他家那些亲戚来京城,还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且把他的几个兄弟比如克信等等十二个人都安排了官职,还大赦了银州和夏州管辖范围内的罪犯。

有一次,太宗皇帝在宫里宴请大臣,问李继捧:“你在夏州用什么办法管那些各个部落的?”李继捧回答说:“羌人很凶悍,只能用安抚他们的办法,没办法真正控制他们。” 后来,李继捧的弟弟李克文也来朝见皇帝,还把唐僖宗当年赐给他祖先李思恭的铁券和御赐的朱书文书都献了上来,结果李克文被升为博州防御使。 话说当初李继捧进京的时候,他另一个弟弟李继迁逃跑了,后来几次制造边境冲突。有人说李继迁知道朝廷的很多秘密,都是李继捧泄露的。于是皇帝就把李继迁贬到崇信军当节度使,李克宪贬到道州当防御使,李克文则被送回博州,还派了个常参官当通判,专门负责管理博州政务。

端拱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赵保忠被任命为感德军节度使。他多次带兵讨伐李继迁,都没能成功。后来采纳宰相赵普的计策,想用李继迁来解决边境问题,于是想办法离间他们。 所以皇上召他进京,赐他姓赵,改名保忠,太宗皇帝还亲自写了五彩金花的信笺赏赐给他,任命他为夏州刺史,兼任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皇上赏赐给他金器一千两,银器一万两,还有五个州的钱帛、粮食、土地。保忠辞行的时候,皇上在长春殿设宴款待他,又赏赐给他御赐的衣服、玉带、银鞍马匹、锦缎三千匹、银器三千两,还额外赏赐锦袍五百件、银带五百条、马匹一百匹。

到了夏州几个月后,保忠上奏说李继迁已经悔过自新,请求皇上赦免他。于是皇上就给李继迁授予了官职,其实李继迁根本没打算投降。两年后,皇上又提升保忠为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淳化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保忠和李继迁在安庆泽交战,李继迁被流矢射中,逃跑了。保忠请求朝廷派兵支援,皇上就派商州团练使翟守素带兵增援。皇上还赏赐保忠茶叶一百斤、好酒十石。后来保忠进献了一只白隼,名叫海东青,因为皇上很久没打猎了,就下诏安慰他,让他回去。

五年后,李继迁攻打灵州,皇上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去讨伐他。保忠先把母亲和妻子转移到野外安全的地方,然后上奏说要和李继迁化解恩怨,献上五十匹马,请求皇上停止战争。皇上看到奏章后,立刻派使者督促李继隆进军。等到军队压境的时候,保忠却被李继迁算计了,李继迁想吞并他的军队,绑架了牙校赵光祚,袭击了他的营帐。保忠正在睡觉,听到警报后,就独自骑马逃回城里,被大校赵光嗣关在一个偏房里。第二天早上,赵光嗣打开门迎接李继隆,就把保忠押解到京城,在崇政殿庭院里等候皇上发落。皇上责问了他好几次,最后还是放了他,赏赐给他冠带、器物和钱币,还赏赐给他母亲金银器物安慰她。不久,皇上又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他为宥罪侯,并在京城赐给他府邸。保忠长得相貌雄伟,性格刚毅,虽然位居高官,但总是闷闷不乐,很不开心。

话说在宋太宗咸平年间,我的父亲丁忧回家守孝,之后又官复原职,后来升迁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先后担任岳州和复州的地方长官。景德元年,父亲病得很重,上书朝廷说儿子永哥不成器,请求把他发配到春州去。皇上念及父亲的病情,就只任命永哥为永州别驾,还下令派军队监督他。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威塞军节度使。我的叔叔克文也去世了,追赠为岳州防御使。

天禧四年,朝廷还录用了我的孙子从吉,让他做了三班奉职。

我的父亲继迁,是家族里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继捧,我的曾祖父是高祖思忠,曾跟随堂兄思恭一起抵抗黄巢起义军,在渭桥英勇抗敌,“表有铁鹤,射之没羽”,敌人被吓坏了,他冲锋陷阵,最终战死沙场,唐僖宗追赠他为宥州刺史,并在渭阳为他建立祠堂。我的高曾祖父仁颜在唐朝做官,官至银州防御使;曾祖父彝景在后晋继承了家业;祖父光俨在后周继承了家业。建隆四年,父亲继迁出生在银州无定河畔,生下来就长了牙齿。开宝七年,他被任命为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继捧投靠宋朝的时候,才二十岁,他留在银州,等到使者到来,召他去京城的时候,他谎称乳母去世,在郊外办丧事,然后就带着几十个同伙逃进了地斤泽,地斤泽在夏州东北三百里。

太平兴国八年,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侦察到他们的行踪,夜间袭击,打败了他们,斩首五百多级,烧毁了四百多顶帐篷。父亲继迁和弟弟逃跑了,他们的母亲和妻子被抓住了。父亲继迁后来又娶了当地豪族女子,不断升迁,势力越来越大。西边的人因为李氏家族世代行善积德,都纷纷归附他。父亲继迁就对那些豪强们说:“李氏家族世代拥有这片土地,如今却突然断绝了,你们难道忘记了李氏的恩德吗?能跟我一起恢复李氏的基业吗?”大家纷纷答应。于是,父亲继迁就和弟弟继冲、破丑以及重遇贵、张浦、李大信等人一起在夏州起兵,他们先假装投降,然后在葭芦川诱杀曹光实,接着攻占银州,占据了那里,那是雍熙二年二月的事。三月,他们又攻破了会州,烧毁了城池就离开了。

三年后,辽国把义成公主嫁给了李继迁,册封他为夏国王。四年的时候,夏州知州安守忠带着三万大军在王亭镇跟李继迁打了一仗,结果输了,李继迁还追到城门口才撤兵。

端拱元年,李继迁的弟弟李继捧向朝廷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就给了他洛苑使、银州刺史的官职。

淳化初年,李继迁又跟李继捧在安庆泽打了一仗,还是没占到便宜。之后李继迁攻打夏州,李继捧求援,翟守素也来了,李继捧再次上表请求归顺,朝廷就封他为银州观察使,还赐名保吉,他的儿子李德明被任命为管内蕃落使、行军司马。

淳化四年,转运副使郑文宝提议禁止盐池的盐业,想以此来困住李继迁。结果没过几个月,边境地区四十二个部落,上万骑兵就来袭击环州,还屠杀了小康堡。宋太宗没办法,只好派钱若水取消了禁盐的命令,并且安抚那些边民。

五年正月,李继迁把绥州的百姓迁到平夏,结果他的部将高文岯等人因为百姓不满而叛乱,李继迁打败了他们。之后李继迁又包围堡垒,抢掠百姓,烧毁他们的粮食和财物,接着攻打灵州,朝廷就派李继隆等人去讨伐他。李继迁夜袭保忠军,把他们打跑了,还抢到了他们的军需物资。七月,李继迁送来马匹表示谢意。他还派弟弟李廷信送来马匹和骆驼,宋太宗赏赐了很多东西,还派内侍张崇贵去传达圣旨,送去了茶叶、药物、器物、钱币和衣服。

一开始,皇上派左都押衙张浦带着骆驼和好马去进贡。皇上让卫士在后花园里表演射箭,包括翘关、超乘、引强、夺槊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让张浦他们看看咱们的军队有多厉害,还让士兵们都拉开两石弓。皇上笑着问张浦:“羌人敢跟咱们打吗?”张浦说:“羌人的弓箭又弱又短,只要看到咱们这些威风凛凛的大兵,他们早就吓跑了,还敢跟咱们打吗?”

后来,继迁请求皇上禁止边境盗掠,皇上就下令要严格守卫边疆,并且把抢来的东西都还回去。皇上派阁门副使冯讷和中使贾继隆拿着圣旨去拜继迁为鄜州节度使,但他没接受。于是,皇上就让张浦担任郑州团练使,留在京城。继迁上奏说郑文宝诱骗了羌族首领嵬啰和嵬悉,结果皇上就把郑文宝贬到蓝山当县令了。继迁带着一千骑兵去攻打清远军,守将张延把他们打退了。

公元978年春天,皇帝下令让洛苑使白守荣带着四十万石的军粮去灵州,还特别交代,要把这些粮车分成三队,让民夫都拿着弓箭自卫,士兵们要排成方阵保护粮车,如果遇到敌人就必须战斗,保证粮草安全送到。 同时还命令会州观察使田绍斌带兵支援。结果白守荣把三队粮车合并成一队,在浦洛河被党项首领李继迁袭击,田绍斌没来救援,结果全军溃败,所有军粮都落入了李继迁手里。皇上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

四月,皇上又任命李继隆为环州、庆州等地的军事主帅。这时,四方馆使曹璨从河西回来,报告说李继迁带着上万兵马包围了灵武,灵武城已经告急,并且已经被李继迁攻占,李继迁的军队就驻扎在那里,没有离开。当时朝臣们议论纷纷,有人建议派轻骑兵从三条路进攻夏州,把李继迁的军队消灭掉;也有人说夏天天气炎热,路途干旱缺水,运送粮草非常困难,不如先稳住,等时机再行动。皇上没听他们的。

九月,皇上亲自部署,让李继隆从环州出发,丁罕从庆州出发,范廷召从延州出发,王超从夏州出发,张守恩从鄜州出发,五路大军一起进攻夏州,目标直指平夏。李继隆因为环州的路比较远,就从青冈峡绕过灵武,直接向平夏进军。走了几天后,他和丁罕会合,又走了十多天,却没发现敌军踪影,只好撤兵。张守恩遇到李继迁的军队后,没打就跑了。王超和范廷召在乌白池与李继迁的军队打了大小几十仗,结果很不顺利,各路军队都没能按时到达,士兵们又累又饿。李继迁又派军主史不癿在橐驼口设防,阻挡宋军撤退,李继隆派田敏等人去攻击他们。

公元998年春天,李继迁再次上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宋真宗就封他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增加邑户一千户,实封二百户,还提升了他的功臣称号,并释放了被俘的张浦。 皇上又派押衙刘仁谦去表示朝廷的恩典,但刘仁谦上表谢绝了这份恩典,皇上没同意,赏赐了刘仁谦锦袍和银带。 不久,李继迁的弟弟李继瑗来朝廷谢恩,宋真宗封李继瑗为亳州防御使,封李继迁的母亲卫慕氏为卫国太夫人,封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没过多久,李继迁又开始骚扰边境。

四年的时候,麟府副部署曹璨带着那些老百姓组成的军队,在柳拨川截击继迁的运输队,杀了不少人,缴获也很多。九月,继迁又打下来了定州、怀远县还有静州、永州,清远军的监军段义还叛变了,所以城池很快就失守了。五年三月,继迁把各个部落的兵马都集合起来,攻陷了灵州,还把灵州改名叫西平府。

六年春天,继迁干脆把首都迁到了灵州,朝廷就派张崇贵、王涉去跟他谈判,把河西的银州、夏州等五个州割让给他。六月,继迁又带着两万骑兵包围了麟州,朝廷就派金明巡检李继周去打他。麟州被围困,城里的人请求朝廷派兵救援,真宗皇帝看了地图,说:“麟州地势险要,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守住,只是城里缺水是个问题啊。”于是就派兵去支援。继迁果然占据了水寨,紧逼麟州城已经五天了。麟州知州卫居宝用了个奇兵战术,突然袭击,还派勇士从城下攀援而上,城上的人也拼命呐喊,箭矢和石头像雨点一样往下落,杀死了上万敌人,继迁这才撤兵。

然后继迁又率领军队去攻打西蕃,占领了西凉府,西凉府的首领潘罗支假装投降,继迁也没怀疑。结果潘罗支偷偷地把六谷等部落和者龙族的人马集合起来,一起攻击继迁,继迁大败,还中了一箭。八月,继迁又在浦洛河集结兵力,声称要攻打环州,朝廷就派张凝等人分兵驻守,以防万一。

景德元年正月初二,继迁死了,那年他才四十二岁,他的儿子德明继位。祥符五年,德明追封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的谥号是“神武”,庙号是“太祖”,墓号是“裕陵”。

德明,小名叫阿移,他母亲是顺成懿孝皇后野利氏。他母亲去世后,德明就继承了王位,当时他才二十三岁。边境的官员们听说德明刚继位,就请求朝廷派人安抚他,于是朝廷就下诏书,让他自己考虑是接受朝廷的统治还是继续独立。朝廷还下令,对万山、万遇、庞罗逝安、万子都虞侯、军主吴守正马尾等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只要他们能率领部下归顺朝廷的,就授予他们团练使的官职,并且赏赐白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五万缗、茶五千斤;如果有人逃跑叛乱,朝廷就赦免他们的罪行,并重新录用他们。

后来,康奴等很多人率领他们的部下前来投降。德明派牙将王旻向朝廷进献表文,表示归顺。朝廷赏赐王旻锦袍和银带,又派侍禁夏居厚拿着诏书回复德明,同时诏令河西地区的羌族各部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疆界。德明连续几年都向朝廷表示归顺。

三年后,德明再次派牙将刘仁勖拿着誓言和表文请求在朝廷设立“藏盟府”(用来管理和安抚归顺的少数民族),并且说他父亲有遗嘱。皇帝很高兴,就授予刘仁勖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等一系列高官,还让他担任定难军节度使,负责夏、银、绥、宥、静等州的军政事务,以及管理和安抚当地少数民族,并封他为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朝廷还赏赐他“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的称号,并派遣内侍左右班都知张崇贵、太常博士赵湘等人作为使者,带去朝廷的赏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白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待遇和内地官员一样。朝廷还要求德明送子弟到朝廷做人质,但是德明说这不是他祖先的规矩,所以没有答应。于是,德明就献上御马二十五匹、散马七百匹、骆驼三百头来谢恩。

四年后,他又送来了五百匹马和三百头骆驼,感谢朝廷的供给,皇上赏赐了他新的朝服、金腰带和各种贵重的物品。他还请求朝廷允许他派人去京城采购所需物资,皇上也答应了。五月,他母亲罔氏去世了,皇上不仅让他恢复镇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的职位,还额外给他同正员的待遇,其他的待遇保持不变。皇上派殿中丞赵稹去吊唁并宣告恢复他的官职。德明高兴地迎接赵稹到灵柩前,第二天脱去丧服,哭着向使者表达谢意。母亲下葬后,他请求朝廷拨款修缮五台山上的十座寺庙,于是皇上派阁门祗候袁瑀作为祭祀使,护送供奉的物品前往五台山。他还又献上了五百匹马,用于修缮章穆皇后的陵墓。

大中祥符元年,皇上说收到天书,于是加封他为守正功臣,又增加了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不久,境内发生旱灾,皇上命令榷场不要禁止西域人购买粮食,以缓解他们的困境。德明去东封祭祀,又派使者来进贡,礼成之后,皇上又加封他为中书令,并增加了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当时辽国也派使者册封德明为大夏国王。第二年,他出兵攻打回鹘,结果白天也能看到星星,德明害怕了,就撤兵回去了。

三年后,境内发生饥荒,他上表请求朝廷拨付一百万石粮食,朝中大臣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粮食。当时王旦担任宰相,他请求皇上命令有关部门在京城准备好一百万石粮食,让德明来取。德明得到圣旨后说:“朝廷还是有人啊!”于是就停止了请求。他开始在钅敖子山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适逢旱灾,他又向西进攻河州、甘州的宗哥族以及秦州边境的熟户。于是他出兵大里河,在苍耳平筑起栅栏。

四年后,他去汾阴祭祀,被晋升为中书令。五年后,圣祖降旨,加封他为守太保。七年二月,他去太清宫朝拜,并派使者进献土特产,皇上又加封他为宣德功臣。八年,他在石州浊轮谷修筑堡垒,准备在那里设立榷场,皇上命令边境安抚司阻止了他。

九年前,因为边境官员违反约定,私下收留逃亡人员,他上奏说:“从景德年间开始,朝廷就下达了诏书,允许两地逃亡的百姓以及边境地区的杂户不必强行遣返,都让他们自行安置。从那时起,我一直严格遵守朝廷的命令,处理边境事务井井有条。自从张敏中回朝,张崇贵去世后,后来的边境官员很少遵守旧制,都只想着邀功请赏,不顾及可能引发的冲突,以至于绥州、延州等地,以及泾州、原州以来的地区,都擅自兴兵,入侵我方领土;那些叛逃的部落,抢劫财物,逃走的十不存一。我的下属官员也为了掩盖事实,没有及时上报,渐渐违背了盟约。”皇上回复说已经下令鄜延、泾原、环庆、麟府等路约束边境地区,不准互相攻打抢劫,如果有隐瞒逃亡人员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并送交朝廷。我们国家也要告诫属下,不准私下藏匿逃亡人员,都要遵守法纪,保卫边疆。

五年后,追尊德明为太祖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七年后,甘露降落到我国境内。“甘露降国中”这句诗词,真是祥瑞之兆啊!

天禧元年正月,德明被加封为太傅,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三年春天,德明的继母去世,他按照惯例被免职丁忧,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朝廷还派屯田员外郎上官佖为吊唁兼复职的使者,阁门祗候常希古为致祭的使者。冬天,德明进行了郊祀大典,并被加封为崇仁功臣。

四年,辽国皇帝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谎称狩猎,来攻打凉州边境,德明率领军队抵抗,打败了辽军。五年,辽国又派金吾卫上将军萧孝诚送来玉册金印,册封德明为尚书令、大夏国王。

乾兴元年,德明被加封为纯诚功臣。自从德明归顺以来,每年元旦、圣节、冬至都会派使者来进贡,从未间断。而且每次朝廷加恩赐予官职和赏赐时,都会额外赐予五套华美的衣服,金荔枝带、金花银匣等珍宝,以及价值千两的银沙锣、银盆、银盒,上千匹锦缎,一匹金涂银鞍的骏马,还有马鞍上的缨络和马镫。皇帝还会派内臣亲自前往赐予冬衣和《仪天具注历》。

明年,要攻打庆州的柔远砦。结果巡检杨承吉打仗输了,皇帝就派曹玮去当环州、庆州、秦州边境的巡检安抚使,负责那边的军事防御。 德明在兴州的怀远镇修建了德明城住下。

仁宗皇帝登基后,提升德明为尚书令。德明娶了三个老婆,卫慕氏给他生了儿子元昊,咩迷氏给他生了儿子成遇,讹藏屈怀氏给他生了儿子成嵬。

天圣六年,德明派儿子元昊去攻打甘州,结果把甘州给拿下了。八年的时候,瓜州的国王带着一千骑兵投降了西夏。那年天上还出现了火星进入南斗星宿的奇观。九年十月,德明死了,那年五十一岁,宋朝追封他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宋朝还追赠他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的官职,并派尚书度支员外郎朱昌符当祭奠使,六宅副使、内侍省内侍押班冯仁俊协助他,还送去七百匹绢、三百匹布,以及其他的酒、羊、米、面等祭品。 德明下葬的时候,宋朝赐予的物品和规格都跟之前说的一样,皇太后赐的也一样。皇帝和皇太后都在苑中穿孝服为德明送葬。 之后,他的儿子曩霄继位。

元昊,原名叫嵬理,他老家那边说“嵬”是珍贵的意思,“理”是富贵的意思。他妈是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这小子性格强悍,很有战略眼光,还会画画,还能发明创造。长得圆脸高鼻梁,个头也就五尺多点。小时候就喜欢穿长袖红衣服,戴黑帽子,带着弓箭,跟着卫队的士兵张青盖身后走。出门骑马,前面有两面旗引路,后面跟着一百多骑兵。他从小就学习佛教,还会说蕃语和汉语,书桌上总是放着法律书籍,还经常带着《野战歌》和《太乙金鉴诀》。

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独自带兵偷袭打败了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了甘州,然后被立为皇太子。他多次劝他爹别臣服于宋朝,他爹总是警告他说:“我打仗打了好久,太累了。咱们家族三十年穿锦绣绸缎,这是宋朝的恩惠,不能忘恩负义啊!”元昊却说:“穿皮毛衣服,放牧牲畜,这才是我们游牧民族的本性。英雄豪杰生来就该称王称霸,要锦绣绸缎干什么?”他爹德明死后,元昊被授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等一系列官职,还派工部郎中杨告当他的旌节官,礼宾副使朱允中协助杨告。

他继承了爵位之后,就发布命令,用兵法来管理各个部门。一开始他穿白色的窄袖衫,戴着毡帽,帽里是红色的,帽顶后面垂着红色的结绶,自称“嵬名吾祖”。每逢六日和九日,他都会接见官员。他的官职设置分文武两班,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和汉学。从宰相、枢密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的官员,都由蕃汉人分别担任。文官的服饰是幞头、靴、笏、紫衣、绯衣;武官的服饰是金饰云纹镂空冠、银饰间金缕冠、黑漆冠,穿紫色的旋襽袍,系金涂银束带,带子垂着蹀躞,佩带解结锥、短刀、弓矢,骑马时用鲵皮鞍,鞍上垂着红缨,马镫上装饰着跨钹拂。便服是紫皂色绣着盘球花纹的旋襽袍,系着束带。老百姓穿青绿色的衣服,以此来区别贵贱。

每次出兵打仗,他都要带领部落首领一起去打猎。打到猎物后,就下马围坐在一起喝酒,割着新鲜的肉吃,互相询问各自的见闻,然后从中选择好的方法来采用。开始的时候,宋朝改元为明道,元昊为了避他父亲的讳,在国内称年号为显道。

景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他带兵攻打环庆路,杀害抢掠百姓,朝廷还专门下诏书约束他呢。 这一年改元为开运,可没过多久,有人说这年号跟石晋灭亡那年用的年号一样,于是又改成了广运。 这一年,他母亲卫慕氏去世了,他派人来报丧,朝廷就给他升官了,让他当上了镇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还加了个员外置同正员的官职。 朝廷还派内殿崇班、阁门祗候王中庸去祭奠,派起居舍人郭劝去吊唁并负责宣布升官的消息。 庆州柔远砦的蕃部巡检嵬通攻破了后桥几个堡垒,于是元昊就带兵去报仇了。

边境都巡检杨遵和柔远砦监押卢训带着七百兵马在龙马岭跟元昊交战,结果打败了。环庆路都监齐宗矩、走马承受赵德宣、宁州都监王文援前去支援,在节义峰遭遇伏击,齐宗矩被俘,过了很久才放回来。

公元1035年,也就是广运二年,他又升官了,加了个中书令的职务。 他派他的手下苏奴儿带两万五千兵马去攻打唃厮啰,结果大败亏输,几乎全军覆没,苏奴儿还被抓了。 元昊亲自带兵攻打猫牛城,攻了一个月都没拿下。后来他装作要议和,城门一开,就大肆杀戮。 他又攻打青唐、安二、宗哥、带星岭等城池,唃厮啰的将领安子罗带兵堵住了元昊的退路,元昊就和安子罗昼夜激战了两百多天,最后安子罗战败,元昊就占领了瓜州、沙州、肃州三州。 元昊打完仗回来,想往南边入侵,但又怕唃厮啰从背后偷袭他,于是又带兵攻打兰州的羌族,一直打到马衔山,还在那里修建城池。

元昊知道自己控制着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这些州,而洪、定、威、龙这些地方也都设置了堡镇,改称州,他自己还住在兴州,依托黄河和贺兰山作为防御屏障。

他开始大规模设立官职,任命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这些人负责谋划和决策,让那些有文化底蕴的官员负责文书档案,又让成逋、克成赏、都卧、<者多>如定、多多马窦、惟吉这些人掌管军队,野利仁荣负责蕃学教育。 他还设立了十二个监军司,让那些有权势的人分别统领军队。从河北到午腊蒻山,有七万人马,用来防备契丹;河南的洪州、白豹、安盐州、罗落、天都、惟精山等地,有五万人马,用来防备环州、庆州、镇戎军、原州;左厢宥州路有五万人马,用来防备鄜州、延州、麟州、府州;右厢甘州路有三万人马,用来防备西蕃和回纥;贺兰山驻扎五万人,灵州五万人,兴州兴庆府七万人负责镇守,总共五十多万人马。但是,他们苦战于横山羌人地区,因为横山羌人地势险要,西夏军队难以攻克。

元昊还挑选了五千个豪族子弟,精通骑射,轮流值班,称为“六班直”,每月发放两石米粮。他还拥有三千铁骑,分成十个部队。他用银牌召集各部落首领,让他们亲自接受他的命令。在兴州设立了十六个部门,负责管理各种事务。元昊自己创造了西夏文字,让野利仁荣整理编纂,最终完成了十二卷,字形方正,类似于八分书,但是笔画比较重复。他命令全国人民用西夏文字记录事情,并且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翻译成西夏语。他还改元为大庆。

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派使者到五台山进贡佛宝,实际上是想探查河东地区的道路。他和各部落首领歃血为盟,约定先攻打鄜州和延州,计划从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条路线同时进攻。随后,他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当时他三十岁。他又派潘七布、昌里马乞率兵集结在蓬子山,自己则前往西凉府祭祀神灵。

第二年,元昊派使者上表,说:

我祖上是皇族后裔,在东晋王朝快要灭亡、北魏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扎根了。我远祖思恭,在唐朝末年带兵平乱,受封并赐予了新的姓氏。我祖父继迁,精通兵法,掌握着军权,他高举义旗,很多部落都归顺了他。临河五郡,很快就收复了;沿边七州,也都被他攻克下来了。我父亲德明继承了家业,认真地执行朝廷的命令。真王的称号,早就得到了朝廷的册封;封地,也明确地划分给了我们。我呢,有点狂妄自大,创造了新的文字,还改变了汉人的衣冠服饰。衣冠服饰改变了,文字也通行使用了,礼乐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器物也准备齐全了,吐蕃、塔塔尔、张掖、交河等地,没有一个不服从的。称王我并不高兴,向朝廷称臣才是我的愿望,大家纷纷来朝见我,山呼海啸般地拥戴我,我希望能够拥有这片土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我再三推辞,但大家一再要求,实在没办法,我才接受了。于是,在十月十一日,在郊坛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尊奉世祖为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我希望皇上您英明睿智,仁慈宽厚,能够把西郊的土地赐给我,册封我为南面的君主。我一定会尽心竭力,永远保持和您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像鱼雁往来一样,传递着两国之间的友好信息;让边境长治久安,永远不再受战争的威胁。我真诚地恳求您,等待您的批准。我特派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崖妳奉表进献。

皇上诏令取消我的官爵和互市贸易,并在边境张贴告示,招募能够捉拿或斩杀元昊的人,如果能做到,就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皇上还派贺永年送来侮辱性的信函,以及被收回的旌节和敕告,这些东西都放在神明匣里,然后让他回到娘家去了。

公元1102年,高继隆和张崇俊这两位官员,一个管环庆路的军事,一个管庆州的行政,他们一起攻打后桥。结果,柔远砦的守将武英从北门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后桥给拿下了。

没过多久,西夏军队又攻打金明砦,把都监李士彬和他儿子都抓走了。接着,他们又攻破了安远砦、塞门砦、永平砦,然后包围了延州,还在三川口设下埋伏,抓住了刘平、石元孙、傅偃、刘发、石逊等一批官员。

西夏人还攻打镇戎军,打败了刘继宗和李纬带领的五千军队。环庆路的最高军事长官任福,跑到白豹城去,一把火烧了他们的粮草辎重,还打垮了西夏的四十一支部队。

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军队攻打渭州,逼近怀远城。韩琦巡视边防到了高平,把镇戎军所有士兵和招募来的勇士都调集起来,一共一万人,命令行营总管任福等人一起进攻,都监桑怿担任先锋,钤辖朱观、都监武英随后跟进。任福下令要谨慎小心,当天晚上宿营在三川,结果西夏人已经过了怀远城的东南。第二天,宋军追击西夏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在张家堡与西夏军对峙,桑怿率领骑兵支援他们。任福把军队分成两部分,晚上他和桑怿带一路,驻扎在好水川。好水川和能家川隔着陇山,朱观、武英带一路,驻扎在笼洛川,两军相距五里。他们约定第二天会合,不放任一个西夏骑兵逃脱,结果却已经掉进了西夏军的埋伏里了。

元昊亲自率领十万精兵,在川口设营。探子回报说西夏军在前面设有几个小型的堡垒,数量不多,于是宋军继续前进。第二天早上,任福和桑怿沿着好水川向西行进,还没到羊牧隆城五里,就遭遇了西夏大军。桑怿作为先锋,看到路边放着几个用银泥密封的盒子,封得很严实,里面还有动弹的声音,大家都不敢打开。任福来了之后打开一看,里面是百余只信鸽,从盒子里飞出来,盘旋在宋军上空。于是西夏军队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桑怿首先冲锋陷阵,中军随后跟上,从早上辰时打到中午,激战正酣。战斗中突然出现一面鲍老旗,长达两丈多,桑怿等人摸不着头脑。后来才发现,鲍老旗一挥向右,右翼伏兵就出现,一挥向左,左翼伏兵就出现,两翼夹击,宋军大败。桑怿、刘肃和任福的儿子任怀亮都在战斗中战死。一个小校刘进劝任福撤退,任福不肯听,奋勇作战,最终战死。

一开始,渭州都监赵津率领瓦亭塞的三千多骑兵作为各路将领的后备军。当天,朱观、武英的军队在能家川与西夏军遭遇,两军交战,王珪从羊牧隆城派来四千五百兵力支援朱观,稳住阵脚,阵地坚不可摧,武英受了重伤,无法出战。从中午到下午申时,西夏军增兵,东面的步兵大溃,全军溃败。王珪、武英、赵津以及参军耿傅、队将李简、都监李禹享、刘均都在战斗中战死。朱观率领一千多人守住民垣,向外射箭,直到傍晚,西夏军才撤退。将校士卒死亡一万三千多人,关中地区震动。

战争所需物资日益增多,三司报告说物资不足,仁宗皇帝为此日夜操劳,宋庠建议修缮潼关以防备西夏的进攻。秋天,西夏人转向攻打河东,以及麟州、府州,但攻不下,于是又转而攻打丰州。丰州城孤城寡守,最终被西夏攻陷;西夏又攻破宁远砦,占据要害之地,切断了麟州、府州的粮道。杨偕开始建议放弃河外地区,坚守合河津,皇帝没有同意。这时张亢负责麟州、府州的军马事务,在柏子击败西夏军,又在兔毛川击败西夏军,张亢修筑了十多道栅栏,河外地区才得以巩固。元昊虽然屡战屡胜,但是死伤和受伤的人几乎占了一半,士兵疲惫不堪,财力也供应不上,国内出现了“十不如”的谣言来怨恨他。

元昊于是把塞门砦主高延德送回宋朝,请求议和,延州知州范仲淹写信给他,阐明利害关系。元昊派他的亲信野利旺荣回信,言语仍然傲慢无礼。延州知州庞籍说,西夏境内老鼠啃食庄稼,而且干旱,元昊想求和,于是命令保安军知军刘拯告诉野利旺荣说:“你正率领灵州、夏州的军队,如果归附宋朝,将以西平的土地册封你。”青涧城知城种世衡又派王嵩用枣和画着乌龟的信件放在蜡丸里送给野利旺荣,表示希望他早日归附的意思,想让元昊看到,以此来试探野利旺荣。野利旺荣看到后笑着说:“种使君年纪也这么大了,怎么还玩这种小孩子把戏呢!”把王嵩关在窖里一年多。渭州知州王沿、总管葛怀敏派僧人法淳送信过去,野利旺荣这才放了王嵩,并派他与教练使李文贵一起去青涧城,自称用兵以来,军费匮乏,百姓也希望和平。庞籍怀疑他是在诈降,把他留了几个月。

第二年,西夏又大举入侵,在定川打了一仗,宋朝军队惨败,葛怀敏战死了。西夏军队一直打到渭州,烧杀抢掠一番后才撤兵。朝廷下令招抚西夏,派文贵回去谈判。过了一个多月,元昊派文贵和王嵩带着他的大臣旺荣、弟弟旺令、嵬名瑰、卧誉诤三个人来跟朝廷谈和,但是他态度强硬,不肯放弃僭称皇帝的称号,还说:“我就像太阳正当中天,只能顺应天意向西发展,怎么能逆天而行向东退呢?”朝廷觉得他的话不服软,就让他自己写信来请求和谈,然后朝廷又回信答应了他。

第二年,朝廷派六宅使兼伊州刺史贺从勖和文贵一起前往西夏谈判,西夏那边还自称是“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改名“曩霄”,就是不肯称臣。“兀卒”就是我的祖先,相当于可汗的称号。有人认为西夏把他们的祖先改称“兀卒”,这是在故意羞辱朝廷,不能答应他们的请求。朝廷又派邵良佐、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再次前往谈判,并且答应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也派如定、聿舍、张延寿、杨守素等人前来继续谈判。

话说四年前,李元昊上表给宋朝皇帝,这表里头说了啥呢?大意就是说:咱两家之前闹掰了,折腾了七年,现在我发誓,以后咱俩好好相处,这盟约就放在朝廷里头存档吧!以前抢走的将校和百姓,我就不还了哈。以后要是再有边民逃到你们那儿,你们也别追究了。我最近把咱们西夏的城池都献给朝廷了,包括栲栳、镰刀、南安、承平这些地方,还有边境上汉人和蕃人住的地方,都请您在图上划个界限,界限以内,我允许你们修建城堡。每年赏赐我的银子、丝绸、茶叶,一共二十五万五千,照旧给我吧,别的我啥也不要了。您就下个诏书,盖个章,让后世子孙都遵守这个盟约,永远保持友好关系。要是哪天您不仁义了,或者我反悔了,导致我们两家都不得好,那可就怨不得谁了!

皇帝的回信也很干脆:朕治理天下,疆土万里,西夏的地盘,历来都是我的领土。现在你肯认错悔改,发誓立约,天地日月都能作证,鬼神也能作证,你子孙后代也别反悔啊!你的请求很诚恳,朕很高兴。你说的那些条件,朕都答应了!

十二月,皇帝派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奭当册封使,东头供奉官张士元跟着当副使,还赏赐了李元昊一套朝服、金腰带、银鞍马具,还有两万两银子、两万匹绢、三万斤茶叶。册书用漆写在竹简上,封皮用天下最好的锦缎包裹,金涂银印,印章边长二寸一分,上刻“夏国主印”,印章用锦缎带系着,还配了个金银涂漆的牌子。册书和赏赐的物品,都用银子包裹,金子装饰,外面再罩一层紫色的绣锦。协议里写明了西夏要臣服于大宋,要奉大宋的正朔,宋朝给西夏的敕书,改成诏书,也不用再写李元昊的名字了,还允许西夏自己设置官职。西夏使臣到了京城,就住在驿馆,可以自由买卖东西,还被邀请到朵殿参加宴会。宋朝使臣到了西夏,也享受宾客的待遇。宋朝在保安军和高平砦设立了榷场,就是贸易市场,不过青盐是不准卖的。不过,宋朝每次派使臣去西夏,都住在宥州,从来没去过兴州和灵州,而李元昊在西夏国内,依然我行我素。

话说那一年,辽国夹山部落的呆儿族八百户投奔了西夏的元昊,辽兴宗皇帝就派人要他们回来,元昊根本不理。于是兴宗皇帝亲自率领十万骑兵从金肃城出发,他弟弟天齐王率领七千骑兵从南路进军,韩国王率领六万兵马从北路进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直捣黄龙。

辽军深入夏境四百里,却没遇到西夏军队,兴宗皇帝就在得胜寺南面的城墙下扎营等待。八月初五,韩国王在贺兰山北面与元昊的军队遭遇,打了几个胜仗。可是辽军源源不断地赶来,西夏就请求议和,后退了十里,韩国王不同意。就这样,西夏军队一共后退了三次,总共一百多里,每次后退都把地上的草烧成灰,辽军的马匹找不到草料吃,这才答应议和。

西夏故意拖延时间,想消耗辽军的军力,而辽军的马匹也越来越瘦弱,辽军急于求成,结果被西夏打败了。西夏军队又攻打得胜寺南面的城墙,兴宗皇帝大败,逃到南枢王萧孝友的营寨里,结果萧孝友的驸马也被俘虏了。兴宗皇帝只带着几个骑兵逃走,元昊却放他们走了。

元昊是五月初五出生的,西夏人都把这一天当作节日来庆祝,此外,他们还把每年的正月初一、四月初一、七月初一、十月初一也当作节日。元昊一共娶了五个老婆,第一个是大辽兴平公主,第二个是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她生下了元昊的儿子谅祚;第三个是宪成皇后野力氏;第四个是妃没<口移>氏;第五个是索氏。元昊在庆历八年正月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在位十七年,先后改元开运、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死后,被追谥为武烈皇帝,庙号景宗,陵墓号泰陵。宋朝派开封府判官、尚书祠部员外郎曹颖叔去祭奠,派六宅使、达州刺史邓保信去慰问,还赏赐了绢一千匹、布五百端、羊一百只、面米各一百石、酒一百瓶。元昊下葬的时候,宋朝又赏赐了绢一千五百匹,其他的赏赐和之前一样。后来,他的儿子谅祚继承了王位。

谅祚是景宗的儿子,小名叫宁令哥,他们那边说“欢嘉”就叫“宁令”。两岔河,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母亲是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当年跟着元昊去打猎,就在两岔河生下了谅祚,所以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他出生在庆历七年二月初六,第二年正月,才一岁就当上了皇帝。四月,朝廷派尚书刑部员外郎任颛充当册封使,还派供备库副使宋守约当副使,正式册封谅祚为夏国皇帝。

嘉祐元年,谅祚的母亲没藏氏去世了,西夏派祖儒嵬多、聿则庆唐和徐舜卿来报丧。朝廷就派集贤校理冯浩,让他暂时担任尚书刑部郎中兼直史馆,让他去吊唁,还派文思副使张惟清当副使一起过去,西夏那边还送来了马和骆驼表示感谢。

谅祚小时候是在他外家讹庞家养大的,所以讹庞家族就掌握了西夏的政权。话说,麟州西边城墙上有个叫红楼的地方,从那里往下看就能看到屈野河,离西夏边境还有七十里,可是那里的土地肥沃,收成好,大部分都落到了讹庞家族手里。他们年年侵占麟州的土地,到了收割的时候,就派兵驻扎在河西,麟州的经略使庞籍总是警告边境将领不要越过屈野河,但他们离屈野河还是有二十里远。管勾军马司的贾逵巡查的时候,发现讹庞侵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就稍微责备了一下边境官员。麟州守将王亮害怕了,这才把这事儿上报朝廷。朝廷就派殿直张安世和贾恩一起去调查处理这件事。可是讹庞家族根本不理睬,你要是强硬,他们就跟你打,你要是软弱,他们就回去种地。经略司派人去要回被侵占的土地,讹庞家族就胡说八道,根本没打算把地还回来。

公元1057年,军队驻扎在边境上。到了三月,军队人数增加到几万人,守将却收兵不出战。麟州知州武戡在河西修筑堡垒,作为防御工事。工程开工后,武戡带领将领去视察,在沙鼠浪遭遇了西夏军队。武戡和管勾郭恩等人想先停下来,但跑马送信的黄道元用言语威胁他们,于是他们当夜就前进到卧牛峰。看到烽火和鼓声,黄道元还不相信,等到天亮,到达忽里堆时,离西夏军队只有几十步远了,于是双方开战。从早上打到饭点,西夏军队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我军大败,武戡逃跑了,郭恩、黄道元和兵马监押刘庆等人被俘。

安抚司派李思道、孙兆去和西夏谈判边境事务,但西夏的讹庞骜拒绝谈判。过了很久,太原府、代州兵马钤辖苏安静成功地与西夏的吕宁、拽浪撩黎取得联系,商议重新划定边界,于是修建了九座烽火台,加强了边防,并约定如果违反协议就停止贸易往来,边境从此才算安定下来。西夏皇帝谅祚忌惮讹庞骜的权势,有人告发讹庞骜将要叛乱,谅祚便讨伐并杀了他,还灭了他的家族。之后,西夏请求废除蕃属的礼仪,采用汉族的礼仪。

公元1061年,西夏皇帝上书,自称仰慕中原的衣冠礼仪,明年将以此迎接宋朝使者。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朝廷又将西夏的西寿监军司改名为保泰军,石州监军司改名为静塞军,韦州监军司改名为祥祐军,左厢监军司改名为神勇军。西夏皇帝派人进献方物,自称宣徽南院使,朝廷认为这称号不适合西夏陪臣使用,告诫他不要僭越,要遵守之前的誓约。西夏皇帝还请求得到宋太宗御制诗章的隶书石刻本,并进献了五十匹马,请求得到《九经》、《唐史》、《册府元龟》以及宋朝的朝贺仪注。朝廷赐予了他《九经》,并将进献的马匹退还。

治平年间,西夏想恢复榷场贸易,但宋朝没答应。后来,西夏派吴宗等人来祝贺宋英宗即位,宋朝下令让他们进宫朝见,可使者不愿意。到了顺天门,他们还想带着鱼符和礼仪用品一起进去,高宜拦着不让,坚决不行。最后只能把他们留在马厩里住了一夜,而且不给他们提供吃喝。吴宗说话还很无礼,高宜把他驳斥了一顿,让他按照规矩来。僵持了很久,才让他们进宫。到了宫门赐膳的时候,吴宗又向押伴张觐告状,结果宋朝又下令让他回延州和高宜解释清楚。吴宗知道理亏,就没再辩解。最后,宋朝就下令惩罚西夏的谅祚。秋天,西夏军队进犯秦州、凤州和泾原地区,抢劫百姓,骚扰边境,杀害抢掠了上万的人畜。程戡、王素、孙长卿等人劝说各部族首领,防止他们被诱骗胁迫,散兵叛乱。宋朝还派文思副使王无忌带着诏书去询问谅祚,谅祚却拖延时间,不接受诏书。后来,借着贺正使荔茂先进献表章的机会,把责任推到宋朝边境官员身上。

三年后,宋朝大举进攻西夏的大顺城,同时分兵包围柔远砦,烧毁屈乞村,设防于段木岭。州兵、熟户、蕃官赵明联合起来,把西夏军队击退了。宋朝又派西京左藏库副使何次公去责问谅祚。三月,西夏才献上物品谢罪,宋朝赐给他们五百匹绢和五百两银子。

神宗即位后,宋朝派内殿崇班魏璪送去治平三年冬季的衣服和银绢。供备库副使高遵裕向西夏表示哀悼,并把英宗留下的东西送给了他们。秋天,夏国派使者来慰问并帮忙料理山陵。冬天,种谔攻下绥州,乘胜追击,夜袭嵬名山帐,迫使他们投降。谅祚就假装要谈判,诱杀了知保安军杨定和都巡检侍其臻等人。边境官员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朝廷就让韩琦担任永兴军知府,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部署。谅祚则囚禁并杀害了杀害杨定的人,六宅使李崇贵、右侍禁韩道善,还把杨定的儿子仲通抓走了。

十二月,谅祚死了,他才二十一岁。他当了二十年的皇帝,先后改元延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承道、奲都、拱化。死后,被谥号为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他的儿子秉常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