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宦官管控很严格。太祖刚打天下的时候,宫里伺候人的宦官才五十多个,而且年纪大的宦官才能收养个儿子养老。还下令大臣家里不准私下养阉人,民间要是有人买卖阉割的男孩,要处死。毕竟唐朝的教训就在眼前,所以宋朝才这么小心。
后来,太宗皇帝拒绝了宰相的请求,没让王继恩当宣徽使;真宗皇帝想让刘承规当节度使,宰相们坚决反对,这事儿才作罢。宋朝历史上,小皇帝当政,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出现了三次,这要是放在以前,岂不是宦官专权的好时机?可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很严,宰相的权力也很大,那些宦官要是想搞鬼,立刻就会被收拾掉。皇帝和大臣们都时刻警惕着,防患于未然。
可是,宣政年间童贯、梁师成造成的祸乱,又岂是小的呢!南宋时期苗傅、刘正彦的叛乱,也是宦官在背后煽风点火。古书《坊记》上说:“君子的行为准则,就是设立界限!即使设置了很大的界限,老百姓还是会越界。”我们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所以,我写了这篇《宦者传》。
窦神宝,他爹叫窦思俨,五代时期是宫里的内侍,宋朝初期当过皇城使。他哥哥窦神兴,官做到左领军卫大将军后退休了。窦神宝一开始是黄门侍郎,太平兴国年间,他跟着军队去太原打仗,穿着盔甲爬上城墙,还被流矢射中。后来慢慢升官,做到内廷高官,还管着并州的驻军。他多次带兵袭击贼寇,前后攻破了三十六个贼寨,斩杀了一千多敌人,缴获了大量的铠甲、牛马和骆驼,还因此修建了三个营寨。皇上还特意下诏表彰了他。太平兴国九年,皇帝命令他和尹宪一起驻守夏州。当时,岌伽罗腻等十四个部落长期叛乱,窦神宝率领军队大破了他们,烧毁了他们的营帐,斩杀了一千多人,俘获的人也很多。
话说雍熙年间,朝廷派使者去绥州、宥州、麟州、府州招募愿意攻击契丹的边境将士,许诺赏赐金帛。神宝上奏说:“契丹狼子野心,这样做可能会引发边境冲突。”于是朝廷就停止了这个计划。没多久,神宝就被提升为殿头高品。
淳化年间,神宝奉命前往河东,巡视堡垒和军队。慕容德丰从邢台迁往延州,还没到任,朝廷就让神宝乘驿车前往延州代理州事。环州靠近边境,内部经常发生骚乱,神宝与陈德玄一起讨伐,打败了牛家族二十八部,并且规划了从通远进入灵武的道路,还下令环州和庆州的军队驻扎在那里。牛家族又聚集人马叛乱,神宝再次击败他们,在极泉镇歼灭了残余势力,抓获了九名首领。西戎侵犯鄜州,神宝因救援有功,被提升为供奉官。后来,他又和田绍斌一起护送灵州的粮草,并被命令驻扎在那里。
李继迁入侵,神宝和慕容德丰一起袭击并摧毁了他的堡垒和营帐,俘获了数万人和牲畜。朝廷多次下诏嘉奖他,并提升他为内殿崇班。至道初年,李继迁再次入侵灵武,神宝派人飞报朝廷。灵武被贼军围困了一年多,期间还发生了二百多天地震,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神宝偷偷派人到河外买粮,夜里运进城里。他还趁机出兵攻击敌人,敌人被迫撤退。因为这次战功,神宝被任命为西京作坊副使。朝廷又命令浦洛河、清远军运送粮草,并让神宝与杨允恭商议制造三千辆小车,将粮食运到环州。三年后,神宝升任西京左藏库副使。他出使灵武后回朝,奏对合乎圣意,皇上当场授予他供备库使的职位。
咸平年间,神宝出任高阳关钤辖,后又调任贝州、冀州巡检。这时,原州野狸族三千多人迁移到顺成谷,与熟魏族发生冲突,朝廷命令神宝前去调解。神宝到达后,确定了他们的边界,并遣送野狸族回到原来的地方。之后,神宝回朝任内侍右班副都知。真宗皇帝登基后,神宝留守宫中,与刘承珪一起负责宫内事务。“大中祥符”初年,神宝担任三班院勾当,又掌管诸王宫室事务。后来,他升任西京左藏库使,兼领密州刺史,并负责处理往来国书。
神宝这个人工作认真负责,但为人非常吝啬,积攒了巨额财富。宋太宗天禧年间初年,他因为担任皇城使而辞去了宫内职务。三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封他的儿子神守志为入内供奉官。
王仁睿,不知道是哪里人。十多岁的时候就在晋王赵匡胤(后来的宋太宗)的府邸里当差,在赵匡胤身边服侍,非常谨慎勤勉。赵匡胤即位后,王仁睿在宣传和指挥方面做得都很出色,深得皇帝赏识。他先后升任入内小底都知、洛苑副使,负责宫廷的财务出入,非常受皇帝信任。他还曾和柴禹锡等人一起揭露了秦王赵廷美(宋太宗的弟弟)府邸的一些阴私。雍熙四年,王仁睿生病了,皇帝还派太医去给他诊治。后来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一岁,朝廷追赠他为内侍省内侍。
从宋朝建立以来,内侍都知和押班这两个职位是不兼任其他职务的。到了淳化、至道年间,这两个职位都由内殿崇班以上的官员兼任,很多人还兼任了其他部门的使职,甚至有的还担任了观察使。而且,这些内侍去世后,朝廷都会追赠官职,并给予官府的葬礼规格。
以前的规定是,内侍只允许养育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开宝四年,因为内侍们为了争夺财产而闹上公堂,朝廷下令:以后年满三十岁还没被别人收养的内侍,才可以收养儿子,而且必须把收养儿子的情况报给宣徽院备案,违反者将按照之前的法令处死。咸平年间,有个叫徐志通的内侍,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巡检,因为收养了李欢的四个儿子作为义子,还纵容手下士兵抢夺老百姓家的小孩,导致一个母亲抱着孩子投海自尽。结果,徐志通被判处杖刑,发配到扫洒班,朝廷还再次发布之前的法令,以儆效尤。
王继恩,是陕西陕州人。周显德年间,他担任内班高品官。他最初是被张家收养的,名字叫张德钧。开宝年间,他请求恢复本来的姓氏,太祖皇帝召见了他,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他现在的名字“王继恩”。后来,他官至内侍行首。
在宋朝讨伐南唐的战争中,王继恩和窦神兴等人率领禁军和战船前往采石。开宝九年春天,他被提升为里面内班小底都知,并被赐予金紫服饰。十月,他又升任武德使。宋太祖去世后,王继恩协助杜彦圭办理陵墓事宜,后来又担任永昌陵使。太平兴国三年,他升任宫苑使。不久后,他又兼任河州刺史,负责管理军器弓枪库。
雍熙年间,朝廷军队攻克了云州和朔州,皇上任命王继恩率领军队驻扎在易州,又让他担任天雄军驻泊都监。自从岐沟关和君子馆战败后,河朔地区的各路军队都受到了契丹的骚扰,许多城池的防御工事都损坏了。四年后,皇上诏令王继恩、翟守素、田仁朗、郭延濬分头巡视,加固城防。等到朝廷派兵北伐的时候,王继恩又担任排阵都监,驻扎在中山,后来还被任命为皇城使。
端拱年间伊始,他被任命为本州团练使,又兼任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排阵钤辖。淳化年间,他被赐予一等甲胄。五年后,他被加封为昭宣使,负责皇城司的勾当事务。李顺在成都作乱的时候,皇上任命他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领军队讨伐李顺。 这次军事行动完全由他负责,不用向朝廷层层汇报。管辖区域内的各州县关押的囚犯,只要不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或者贪污受贿,都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处理释放。
二月,皇上命令马步军都军头王杲从剑门出发,崇仪使尹元由峡谷小路分别率军讨伐李顺,都听从王继恩的节制。朝廷下令,前线军队所到之处,凡是李顺的党羽敢于反抗朝廷军队的,一律格杀勿论;如果那些人并非李顺的同伙,而是被胁迫参与的,现在愿意归顺的,一概赦免他们的罪行。四月,王继恩从小剑门进入研石砦,大破贼军,斩首五百级,追击溃敌越过青强岭,平定了剑州,又在柳池驿大败贼军五千人,斩首一千六百级,贼兵闻风丧胆,四处逃窜,被杀死的、溺死的数不胜数。他又攻克了阆州和绵州。
五月,王继恩到达成都,大破李顺十万余众,斩首三万级,俘获了李顺本人,以及大量的铠甲、僭越的服饰等等。朝廷商议论功行赏,中书省想授予他宣徽使的官职。太宗皇帝说:“我读过前代的史书,不想让宦官参与政事。宣徽使是执掌政权的开始,这个官职不能授予他。”宰相极力主张王继恩有大功,只有这个官职才能配得上他的功劳。皇上大怒,严厉责备了宰相,命令学士张洎、钱若水商议另立宣政使的官职,位次在昭宣使之上,授予王继恩。最后,王继恩被提升为顺州防御使。
话说这继恩将军,手握重兵,在成都待了很久,可是他却不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军饷也不发放,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他每次出门,前面后面都跟着乐队演奏,排场大的很!还让骑兵跟着他,抬着棋盘和博弈的工具,搞得威风凛凛,各郡县的人都被他吓住了。他手下的仆人和使者们更是嚣张跋扈,任意欺压百姓,抢夺钱财和妇女,军队里也没了斗志。那些贼寇就躲在山谷里,伺机而动,不少州县又重新落入贼人手中了。
宋太宗皇帝知道了这事儿,非常生气,就派内侍卫绍钦和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一起,去处理这件事,督促继恩抓贼。同时,还计划减少军队人数,把他们撤出蜀地,这样运送粮草就方便多了。这继恩手下有个叫王文寿的高级将领,继恩派他带着两千虎翼军去遂州追剿贼寇。王文寿管得特别严,士兵们都很怨恨他。有一天晚上,王文寿睡在帐篷里,指挥使张嶙派兵闯进帐篷,把王文寿的头砍下来拿走了。当时天黑得很,张嶙还犹豫是不是他,拿火把照了照,说:“没错,就是他!” 这时候,嘉州的贼帅张余手底下有一万多兵马,张嶙就带着他的部队投奔了张余,贼军的势力一下子壮大了不少。
一开始这事儿奏报上来的时候,太宗皇帝想把这些士兵的家属都杀掉,但是朝中大臣有人劝说,别杀他们,把营帐里的文书都收上来,派人去招安他们,告诉他们只要投降,他们的亲属都能保住性命。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主动投降,我们就能打败贼寇了。皇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派巡检程道符去传达圣旨。结果那些逃兵杀了张嶙,把他的脑袋送给了继恩,然后纷纷归降。继恩就让他们当向导,一起打贼,最后把贼寇都平定了。
到了至道二年春天,有个平民韩拱辰跑到皇帝面前,说:“继恩将军立了平定叛乱的大功,应该给他更高的职位,现在只给他个防御使的官职,赏赐太少了,这可怎么对得起天下人的期望啊!”皇帝一听,大怒,说韩拱辰这是在迷惑人心,就把他杖责,脸上还刻了字,然后发配到崖州去了。没多久,皇帝就把继恩召回了京城。后来太宗皇帝驾崩了,皇帝就让继恩和李神福一起负责山陵的修建事宜,还让他当了桂州观察使。
一开始,王继恩特别受太祖皇帝的恩宠,很得皇帝器重。太祖皇帝驾崩的那天晚上,太宗皇帝在南府,王继恩半夜就骑马赶到南府,请求太宗皇帝进宫。太宗皇帝很信任他,从那以后,王继恩就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宠信。
他喜欢拉帮结派,想出名,经常趁机向皇帝推荐朝中大臣。那些轻浮、爱慕虚荣的官员们就纷纷巴结他,经常在多宝院的僧舍里和他约会。有个叫潘阆的人,很会写诗,在京城卖药,王继恩就推荐了他,结果潘阆被召见,还被赐予进士的头衔。后来发现潘阆狂妄自大,皇帝就把进士的诏书收回了。
到了真宗皇帝当政初期,王继恩更加嚣张跋扈,经常欺骗蒙蔽皇帝,还泄露机密。他和参知政事李昌龄暗中书信往来,经常托人办事,甚至还牵涉到宫禁。王继恩和胡旦关系很好,当时皇帝要对胡旦进行封赏,王继恩就偷偷地帮他写赞扬的辞令。当时,还有很多文人写诗歌颂他,简直是门庭若市。皇帝讨厌他结党营私的行为,把他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发配到均州,抄了他的家产,查抄出来的东西里,有很多是从蜀地弄来的僭越之物。李昌龄被贬为忠武军节度行军司马,胡旦则被除名,流放到寻州。皇帝下令,所有曾经和王继恩交往过,或者和他书信往来过的大臣,一概不追究。
咸平二年,王继恩死在了被贬的地方。皇帝派人把他的家属送回京城,还给他们安排了官舍居住。四年后,允许他们回老家安葬。大中祥符三年,皇帝下诏追复了他的官爵,并且赏赐他家白银一千两。他的儿子王怀珪,后来还升入了内廷的高级侍卫班次。
李神福是开封人。他爸爸李继美,在后唐当差,是宫里的太监,显德年间当上了御膳房的总管。那时候宫里的太监,就看谁穿的衣服颜色好,地位才高。但是太祖皇帝破例赏赐他紫色衣服,后来还升官到右领军卫将军。李神福年轻的时候在晋王(后来的太宗)王府里当差,他做事认真仔细,很会揣摩晋王的心思,从没懈怠过。
太宗皇帝登基后,就提拔李神福做了宫里高级官员。后来跟着太宗皇帝去打太原,攻城的时候,李神福在云梯之间来回跑,传达皇帝的命令,因为表现出色,马上就被提升为行宫的殿头(管理宫殿的官员)。太平兴国六年,他又升职做了宫里高级官员的领班,后来又升任副都知、翰林司的负责人,接着又升任宫内高级官员的总管,还兼管宫廷侍卫的内品班。淳化四年,他又升任崇仪副使、皇城司的负责人。当时刚改了黄门(宫中官名)的称呼,他又升任宫内黄门总管,不久又加官宫苑使。太宗皇帝爱好书法,李神福每次侍奉在侧,都能得到太宗皇帝赏赐的珍贵字帖。等到太宗皇帝生病的时候,李神福日夜守候在身边,亲自照料饮食起居。
真宗皇帝即位后,李神福升任皇城使、内侍省的总管,还兼领恩州团练使,负责永熙陵行宫的事务。那时候要画太宗皇帝的画像,就让李神福站在旁边做模特。没过多久,李神福就请求辞去总管的职务,皇帝就给他加官昭宣使,让他继续负责皇城司的事务,还赏赐他在宫城旁边的一所宅子,并派人装修。咸平二年秋天,在东郊阅兵,李神福被任命为大内军事部署的负责人。那年冬天,皇帝去大名府,李神福和王继英一起担任行宫使。四年后,他又负责管理宫廷的三班侍卫,并负责含光殿的修缮工作,皇帝赏赐给他很多东西。景德年间初期,他又兼任诸位亲王的宫殿事务的负责人。景德三年,改任宣政使。后来跟随皇帝去祭奠皇陵,又担任行宫使。皇帝去西京,要举行宴会,就让李神福负责安排。
大中祥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天上掉下天书,皇上特别赏赐了神福,还有刘承珪、邓永迁、李神祐、石知颙、张景宗、蓝继宗这几位,给他们赏赐了器物、钱币和很多很多钱。京城当时正举办盛大的宴会,皇上又让神福跟白文肇、阎承翰一起负责宴会的事宜。那一年皇上要封禅泰山,还让神福和曹利用一起负责勘察泰山行宫的道路。等到皇上出发去泰山的时候,神福又当上了行宫的使者。泰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皇上任命神福为宣庆使,兼任昭州防御使,让他负责整顿禁卫军。以前,各部门的使者官职最高只能做到宣政使,皇上破格提升神福的官职,可见对他的重视。三年后,神福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润州观察使的官职。
神福为人恭谨,性格温和,容易相处。即使卫绍钦经常骂他,他也是躲避开去,从不与他计较。他在宫廷里待了五十年,大家都称他为长者。但是,他长期掌管禁卫军的三个班次,却没有制定什么规章制度,导致上下级关系混乱,人情关系复杂,有人求他办事,他难以拒绝,所以也有人批评他办事不公正。他的儿子叫怀斌、怀赟,弟弟叫李神祐。
神福的弟弟李神祐,一开始是凭借他哥哥的功劳被任命为殿头高品官。太祖皇帝要迎娶孝章皇后的时候,就派李神祐带着聘礼去华州。乾德五年,皇上征讨太原,李神祐带着御宝随军出征。开宝二年,他又跟随皇上征讨太原,当时朝廷下令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补充军需物资。皇上的队伍在潞州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会扰乱百姓,就命令李神祐快马加鞭赶去阻止。当时圣旨已经下达五天了,李神祐竟然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赶到了晋阳。还有一次,军队已经列阵准备战斗,敌人却偷偷地放火烧毁云梯,试图冲破防线。皇上立刻命令李神祐率领禁卫军增援,结果斩杀了许多敌人,其余的敌人全部溃逃。后来,朝廷军队攻打广州,李神祐也随军出征,并获得了赏赐。南汉的刘鋹被平定后,李神祐负责将缴获的财物先运送到京城。后来,土寇周琼等人叛乱,李神祐又协助尹崇珂平定了叛乱。开宝六年,李神祐跟随曹彬南征,攻克了关城,活捉了伪将朱令赟,皇上命令李神祐快马加鞭送捷报回京,并赏赐了他锦袍和金带。
宋太宗当皇帝后,把神祐升职了,让他当南作坊的副使。后来,吴越王钱俶回朝,皇上就派神祐去查点一下府库里存了多少东西。 再后来,皇上要攻打太原,就带着上千个工匠跟着他去,好修整武器装备。刘继元表示要投降,太宗皇帝在城北的台子上摆好了仪仗准备接受他的投降,可刘继元过了好一会儿还没来,神祐就一个人骑着马冲进城里,不一会儿就把刘继元给带出来了。 等到北伐燕京和蓟州的时候,皇上又让神祐和刘廷翰一起统领精锐骑兵,作为大军的后援。 等皇上打完仗回朝了,又让他带兵驻扎在定州,以防契丹人入侵。
太平兴国六年,滑州治理黄河的防洪工程,缺木材和芦苇,皇上就让神祐快马加鞭赶到垣曲去,砍伐蒸煮了四百万根木头芦苇,支援那边的工程。 七年,契丹人又来犯边境,皇上就让他带兵驻扎在瀛州,没过多久又升他当崇仪使,负责管理皇宫左右的仓库,后来又升任洛苑使。 到了至道年间,西部边境不太平,皇上任命他为灵州、环州的排阵都监,带兵到了乌白池就回来了。 没过多久,又让他驻守永兴军,护送粮草到朔方去。
宋真宗继位后,神祐升任内园使、邠州都监。 皇上北巡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天雄军都监、子城内巡检。 当时北方军队到处都是,路上堵得水泄不通,皇上就让神祐一个人骑马,把密旨送到各个将领那里。 这时突然来了几百个敌人的骑兵,神祐就挥舞着旗帜大喊大叫,装作在召集伏兵的样子,敌人吓坏了,赶紧逃跑了,神祐这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邢州排阵都监,负责西八作司的事务。 景德年间,皇上到澶州巡幸,神祐又负责随驾的壕沟和堡垒的修建工作。
话说神祐这个人,三年后升职了,当上了内都知。后来又从东封回来,调到南作坊当使。那时候内侍们要升官,有些跟着皇帝上山祭祀的,有的上山有的不上山,还有的干脆不参加祭祀。皇上就让神祐他们根据这些人的工作表现来评定等级,皇上自己亲自过目后决定升迁。
当时有几个叫范守逊、皇甫文、史崇贵、张延训的人,之前都因为一些过错受过处罚,他们就互相串通,说神祐他们评定的等级不公正,哭着跑到皇上面前告状,来来回回好几次。皇上本来就生气范守逊他们之前犯过错,直接把他们几个的官职都给停了。神祐连同石知颙、副都知张景宗、蓝继宗都被撸了职务。后来神祐又掌管御厨七年,六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了。大中祥符六年,皇上追封他的孙子永和为三班奉职。神祐为人谨慎,懂音律,还喜欢写诗作词。
他儿子叫怀岊,宋太宗时期曾经想当道士,后来又回到宫里当内侍。他经常被派到边境地区驻守,经常拿着大铁鞭跟贼人搏斗,身上中了好几箭,最后升到了供奉官的职位。他另一个儿子怀俨,当上了内殿崇班。
再说刘承规这个人,字大方,是楚州山阳人。他爹叫刘延韬,是内班都知。刘承规在建隆年间补了高班的职位,宋太宗即位后,直接被提拔为北作坊副使。当时泉州的节度使陈洪进回朝,皇上派刘承规赶紧去封存陈洪进府里的库房。正巧碰上当地老百姓聚众造反,刘承规就和知州乔维岳一起带兵平定了叛乱。太平兴国四年,皇上又派他跟内衣库使张绍勍等六个人一起带兵驻守定州,以防备契丹人的入侵,他还负责保护滑州的河防。雍熙年间,他担任内藏库和皇城司的勾当,后来外放担任鄜延路排阵都监,又升任崇仪使,再升任洛苑使。到了至道年间,他和周莹一起担任枢密院、宣徽院等部门的签书公事,还加封了六宅使的职位。刘承规极力推辞,皇上虽然没答应,但也赞赏了他的谦让。
宋真宗当政的时候,承规当上了宣徽使,还兼任胜州刺史和宣徽院的签书公事。没多久他就辞去了宣徽使的职务,升任庄宅使。咸平三年,他又升任北作坊使。当时边境不太平,朝廷要修建天雄军城墙,皇上就派承规去现场查看规划,还让他负责内东门、崇政殿等宫门的修缮工作,之后又升他当了宫苑使。皇上问承规关于西部战事的情况,承规建议增加环州木波镇的驻军,作为各路军队支援,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他又兼任了勾当群牧司的职务。
景德二年,他和李允则一起出使河间,去慰劳那些曾经参加过战斗的将士们。同年,朝廷设立了提举京师诸司库务的官职,承规被任命担任这个职务。他创立的机构和规章制度,很多都很有条理。后来他又改任皇城使,还和林特、李溥一起商议改革茶叶的税法。景德四年,三司上奏说新的税收增加了收入,承规因为劳苦功高被加封为昭州团练使。
大中祥符年间,朝廷要举行封禅泰山的大典,承规因为负责运输物资,被提升为昭宣使、长州防御使。当时要修建玉清昭应宫,承规被任命为副使。在汾阴祭祀之后,他又被委任负责运输物资。有人认为从京城到河中,走陆路山路险峻,走水路河道湍急,承规却果断决定走水路运输,结果所有物资都安全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从朝陵、东封大典到这次封禅,他都一直负责宫内事务。大典结束后,按理说应该升官,但他上表请求退休,皇上还特地写了诏书劝他留下,并赐给他一首七言诗。最后,他被任命为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后,他因为身体不好,请求退休。主管宫殿修建的丁谓跟皇帝说,应该让承规继续负责宫殿事务,利用他的能力监督工程,别答应他的退休请求,就给他一个优厚的休假诏书,再给他一个景福殿使的虚职,表示皇恩浩荡,官职还在客省使之上。然后又把他调任新州观察使,皇上还为此作歌赐给他。承规是个清廉的官员,他把每月俸禄都上交给官府,皇帝为此下诏书褒奖他,并且又把景福殿使的俸禄拨给他。他本名叫承珪,因为长期生病身体虚弱,皇上为了给他改个寓意延年益寿的名字,就把“珪”改成了“规”。
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请求辞去官职回到私宅,皇上准许了。还允许他每天去皇城参与一些日常事务,内藏库有新的东西制造出来,就让他去商议。他又再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以检校太傅、左骑卫上将军、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官职致仕退休。七月,他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朝廷为他停朝一日,追赠他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使的官职,谥号为忠肃。
承规侍奉了三朝皇帝,以勤勉闻名,他喜欢整理账目,一丝不苟,从不懈怠。他掌管内藏库三十年,检查非常细致,凡事都有条理。他还制定了权衡法,记载在《律历志》里。他为人沉稳果敢,公正无私,深受皇帝信任,尤其擅长察访,很多人对他敬畏三分。皇上要修建祠堂、祭祀、装饰宫殿的时候,承规都参与其中。修建玉清昭应宫,尤其精美华丽。宫殿的屋舍如果有一点不合规格,即使金碧辉煌已经建成,他也要拆掉重建,主管官员不敢计算花费多少。二圣殿塑像配飨功臣,皇上特地诏令把他的塑像放在太宗皇帝的旁边。
承规为人有时也比较宽厚,铸钱工匠经常告发以前的监官盗窃铜钱埋在地下数千斤,承规表面上装作没听见,暗地里派人把铜钱挖出来交还官府,却不追究工匠的责任。咸平年间,朱昂、杜镐整理馆阁书籍,钱若水修撰祖宗实录,后来修撰《册府元龟》、国史以及其他书籍的编著校对工作,承规都负责统领。他很喜欢儒学,喜欢收集书籍,经常与文人学者交流探讨历史典故,那些在朝中有名望的人都受到他的礼遇,他还经常暗中推荐他们。
我生病了,心里还一直想着公家的事儿,还上书请求免除朝廷的赏赐和丧葬的优待。皇上非常惋惜我,派了内臣和鸿胪寺的官员来操办我的丧事,还亲自写了祭文。玉清昭应宫建成后,皇上又追赠我侍中的官职,还派内侍邓守恩到我的墓前祭奠。我的儿子从愿,后来当上了西染院使。
阎承翰,是真定人。周显德年间当过内侍。宋朝建立后,他侍奉太祖皇帝,因为办事谨慎、忠心耿耿而受到赏识。太宗皇帝当政的时候,提拔他做了殿头高品级的官员,后来又升迁为内侍供奉官、内殿崇班。之前,皇家的八作司(负责宫殿建筑的机构)在木材方面有一些暗藏的弊端,阎承翰建议在都城西边设立一个专门的木材场,统一管理木材供应。雍熙年间,广州知州徐休复奏报转运使王延范有反叛行为,朝廷就派阎承翰快马加鞭赶去,和当地官员一起逮捕了王延范,关进监狱审问。审问过程非常严厉,王延范最终被处死了。后来李顺在蜀地造反,朝廷任命阎承翰为川峡招安都监,负责招抚叛军。叛乱平定后,他被授予西京作坊副使的官职。正赶上朝廷要招募金吾卫的士兵,阎承翰和刘承蕴被分别任命为左右金吾都监,同时兼管街仗司的事务。没多久,他们就被免职了。
宋真宗当皇帝后,王承翰升职了,当上了西京作坊使和内侍左班副都知。咸平三年,黄河在郓州王陵埽决堤,朝廷派他去护卫河堤。当时有人建议把郓州城搬走,以躲避水患。皇上就让王承翰和工部郎中陈若拙一起,去实地考察,规划把郓州城搬到旧城东南的地方。
咸平五年,内都知韩守英被任命为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排阵都钤辖,但是皇上觉得他没啥带兵打仗的经验,想换个人。皇上跟宰相说:“王承翰虽然没啥武功,但工作认真负责啊!”于是就派王承翰代替韩守英。当时中山驻扎的军队很多,后勤补给很困难,王承翰就建议开凿一条渠道,计划把唐河的水从嘉山引到定州,三十二里路,再引到蒲阴东面,六十二里路,然后跟沙河汇合,流经边吴泊,最后注入界河,这样就能解决运输问题,还能顺便开垦一些田地。皇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批准了。渠道修好后,大家都觉得方便多了,皇上还特别高兴地下了道圣旨嘉奖他。
景德年间初期,契丹人打算袭击顺安军,王承翰奉命带雄州、霸州的精兵强将,跟荆嗣、张延一起筑垒防御。没多久,他又被派去德清军,规划修缮城防工事。后来皇上御驾亲征北上,王承翰提前到达澶州北城,上奏说契丹军队就在附近,建议皇上不要渡河。但皇上没听他的,坚持要渡过浮桥。景德二年,王承翰升任廉州刺史,兼管群牧司,他还提出了很多改进马政的建议,后来干脆兼任了群牧副使。当时契丹跟朝廷关系不错,朝廷新设立了国信司负责跟契丹的往来,就让王承翰负责,他做了很多规划和安排。
大中祥符年间初期,王承翰又升任西京左藏库使,还被派去夏州给赵德明送去朝廷的恩赐。回来后,他建议在浦洛河边设立一个驿馆,用来接待夏州进贡的使者,但是皇上觉得这样太费事,劳民伤财,就没同意。大中祥符四年,王承翰升任内园使、左班都知,还兼任奖州团练使。
话说有个叫赵守伦的,以前是西京左藏库的副使,长期负责管理马匹,后来又管起了估价马匹的事儿。他跟一个姓承的官员,叫承翰,是同事,俩人还是亲家呢,可关系却不太好,老是互相告状,最后这事儿都惊动了御史台。承翰被查出私自挪用群牧司的钱,按规定得罚赎金三十斤;赵守伦因为违反规定调动估马司的马匹,要被免职;负责这事儿的典吏,则要挨板子。皇上最后网开一面,减轻了处罚:承翰罚赎金十斤,赵守伦罚赎金二十斤,典吏的板子也减轻了。当时一起被查的群牧都监张继能、判官陈越田瑴、勾当骐骥院杨保用、估马杨继凝,都给放了;负责这事儿的制置使陈尧叟,也免于追究责任。
过了六年,皇上写了篇《内侍箴》赏赐给承翰,承翰还特意上表请求把这篇文章刻在宫里的大石头上。第二年,朝廷在应天府建了南京,又修建了鸿庆宫,里面供奉着太祖和太宗的画像,皇上派承翰从京城把这些东西送过去。之后,承翰被任命为南作坊使、入内都知。没过多久,承翰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死后被追赠为怀州防御使。承翰这个人啊,性格比较强硬,走到哪儿都特别严格地检查,所以口碑不太好,没啥好名声。他儿子叫文应,后来当上了西京左藏库使。
再来说说另一个人,叫秦翰,字仲文,是真定获鹿人。他十三岁就当了黄门,开宝年间升到高品级官员。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带兵几万人去打契丹,秦翰是都监,因为作战勇敢而出了名。太宗皇帝特别赏识他,觉得是个能委以重任的人。雍熙年间,他被派到瀛州驻守,还兼管先锋的事务,后来又升任入内殿头高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淳化四年,他又被任命为入内押班。
赵保忠造反了,皇上就命令李继隆带兵去讨伐,而寇准负责监督军队。军队走到延州的时候,寇准担心赵保忠会逃跑,就先骑快马赶了过去,假传圣旨安抚他,想用缓兵之计来对付他。等朝廷大军到了,寇准又暗示赵保忠用迎接地主一样的礼节来迎接皇上,然后趁机一起把赵保忠抓了起来,赵保忠就这样被擒获了。因为这次立功,寇准被提升为崇仪副使。到了至道年间,他担任灵州、环州、庆州、清远军四路都监。真宗皇帝即位后,又提升他为洛苑使、入内副都知。
咸平年间,北方边境打仗,他被任命为镇州、定州、高阳关排阵都监,在莫州东面打败了契丹军队,追杀了几万人,夺回了他们抢掠的老百姓。皇上为此下诏表彰他,并且把他调到定州行营担任钤辖。
王均造反的时候,寇准被任命为川峡招安巡检使。当时他的上司上官正和石普关系不好,寇准怕他们俩闹出事来,就从中调解,让他们和好。他亲自带领士兵去打贼寇,战场上中了流矢也不退缩,打了五仗,五仗全胜,最终攻克了益州,皇上还亲自写信慰问他。第二天,他又攻打到广都,斩杀了一千多敌人,缴获了数千匹战马。回朝后,他被提升为内园使,兼任恩州刺史。
他又被任命为镇州、定州、高阳关前阵钤辖,后来又调到后阵。在威虏军西面打败了两万契丹军队,俘虏了他们的铁林大将等十五个人。之后,他又担任邠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率领部队到边境地区巡视,召集各部落首领,用恩义来感化他们,有三万多帐篷的部落都归顺了朝廷。没过多久,康奴族不服从命令,寇准就和陈兴、许均一起深入敌境去攻击他们,斩杀了数千人,烧毁了他们的营帐,缴获了大量的牛马。他还和陈兴、曹玮一起袭击并杀死了童埋军主,地点在武延咸泊川。皇上为此下诏嘉奖他,赏赐给他锦袍、金带、白金五百两、绢五百匹。
景德年间,皇上要北巡,先派他去澶州、魏州一带查看军事部署,并授权他可以自行决断。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邢州、洺州路的钤辖,和大军在德清军会合,形成夹击之势。后来,他又被召到皇上跟前,担任驾前西面排阵钤辖,负责指挥大阵。他立刻督促大家在城外挖掘壕沟,以抵御契丹军队。工程完工后,契丹军队果然大举入侵,他竟然七十多天没脱下盔甲。最终,契丹求和,大军凯旋,并在澶州停留了一段时间。一个月后,皇上命令他率领部队返回京城,并晋升他为宫苑使、入内都知。之后,他又被外派担任泾州、原州、仪州、渭州的钤辖。之前,西部边境没有防御工事,他仔细勘察了重要的地段,开凿了巨大的壕沟,工程耗资巨大,动用了三十万人,历时数年才完工,而且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之后,他又升任皇城使、入内都知。因为他在边疆长期效力,功劳显著,皇上特地给他这个职位以示恩宠。他上表请求辞官,皇上没同意。
大中祥符年间,他请求跟随皇上东封泰山,皇上特地下诏书,称赞他在西边边境所承担的重大责任。他被改任昭宣使,又担任群牧副使,并负责祭祀汾阴庙。那一年夏天,夏州的属户扰乱边境,皇上立即派他前往实地查看,并巡视边境各地。他一到,事情就平息了,然后他又回到皇上身边侍奉。皇上把行在诸司的各种琐碎事务都交给他处理,不需要再层层上报。祭祀活动结束后,他被加封为平州团练使,并奉命祭祀亳州,职责和祭祀汾阴庙一样。八年后,皇宫需要修缮,皇上诏令他参与此事。闰六月,他突然死在内廷的官署里,享年六十四岁。皇上非常悲痛,为此还流下了眼泪。皇上追赠他贝州观察使的官职,并增加了丧葬的规格。皇宫修缮完毕后,皇上又派人送去丧服和金带给他的家人。
他为人豪爽,武艺高强,以军事谋略自负。前后参加战斗,身上负了四十九处伤。李继迁还没被消灭的时候,他经常作为使者出入李继迁的营帐,毫不畏惧。他曾经对太宗皇帝说:“臣身为一个内官,死不足惜,我愿意亲手刺杀这个贼人,死而无憾!”太宗皇帝非常赞赏他的忠心。
韩翰为人温和善良,谦虚谨慎,待人真诚守信。那些脾气暴躁,互相看不顺眼的将领们,他都能搞定,让大家相处融洽。他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深得军心,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力。他去世的时候,禁军里很多人哭泣送别。
九年后,朝廷追赠他彰国军节度使的官职,还诏令杨亿为他撰写碑文。杨亿在碑文中提到韩翰生前从不积攒钱财,文中所列举的祭奠物品,都是他生前所受的馈赠,虽然朝廷最终没有批准这部分内容,但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这种做法。他的儿子韩怀志,后来也做了内殿崇班。
周怀政是并州人。他父亲周绍忠,曾是太宗皇帝的黄门官,跟随太宗征讨河东时,在乱军之中找到了年幼的周怀政,把他抚养长大。周怀政后来在宫中做官,官职一步步升迁,最终做到入内高品。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东封泰山,周怀政被任命负责修建行宫,安排沿途的食宿。后来,他奉命护送泰山天书火速赶回京城,升任殿头。每次天书出宫,他都和皇甫继明一起侍奉左右。东封大典结束后,他和内殿崇班康宗元一起留在泰山,负责修建圜台,之后又升任入内西头供奉官。之后,他又奉命去汾阴祭祀,升任东头供奉官。六年,刘承规去世后,周怀政升任内殿崇班、入内押班、皇城司勾当。在朝拜太清宫时,他和阎承翰等人一起负责管理宫中事务。七年,他奉命将天书摹刻在乾元殿,担任刻玉都监,又先后担任修建兖州景灵宫、太极观的都监,不久后升任内殿承制。那年冬天,朝廷任命起居舍人、知制诰盛度为会真宫醮告使,周怀政担任都监。醮告结束后,他又被任命为玉清昭应宫都监,兼任景灵宫、会灵观使。刻玉工程完成后,他升任如京副使。九年,朝廷修建资善堂,周怀政担任都监。寿丘宫观建成后,皇帝赏赐给他袭衣和金带,并升他为崇仪使。天禧年间的大典上,他又担任修奉宝册都监,加领长州刺史,那年冬天,升任洛苑使。第二年春天,升任左藏库使。仁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命他担任入内副都知,负责管理左右春坊,之后又升任左骐骥使。三年后,他被授予英州团练使,并加封昭宣使。
怀政那会儿在宫里当差,权力特别大,所以巴结他的人特别多。 那些人只要跟怀政说句话,事儿就能办成。 要是宫里其他官员地位比他高,怀政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打压他们。 国库和内库的钱,他都能随便拿,所以家里越来越有钱。 其实吧,怀政这个人挺没见识的,特别迷信那些妖魔鬼怪的东西。
有个叫朱能的人,原本是单州团练使田敏家的家奴,这人特别坏,特别狡猾。他贿赂了怀政身边的心腹,见到了怀政。然后他和怀政的侍卫姚斌一起,胡说八道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来骗怀政。怀政还真信了,竟然把朱能提拔成御药使,还让他当了阶州刺史。 没多久,怀政就在终南山修建道观,跟刘益这些人一起搞那些符咒和预言,假借神灵的名义,来预测国家吉凶,评价大臣的好坏。 当时寇准在永兴镇守,朱能被派去当巡检,他仗着寇准以前的名气,想让寇准帮他把这些事做实。 寇准这个人好胜心强,喜欢别人附和自己,所以对朱能的事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多少少帮了他一把。
朝中的大臣多次上奏,说怀政那些做法荒唐可笑,真宗皇帝虽然忍着没批评他,但慢慢地也开始疏远他了。怀政心里很害怕,担心要倒霉,就经常派一个小黄门出宫,假装是皇帝召见他,然后从宫里的东门进去,找个偏僻的屋子坐着,过一会儿再回来,以此来骗那些跟他一样的人。 后来寇准当了宰相,一年后被罢免了,怀政就更害怕了,担心自己要被处罚,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
公元1008年七月,怀政他和他弟弟怀信(当时是副使)密谋着要搞个大事情。他们计划拉拢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阁门祗候杨怀玉,一起在皇城司碰头,定在二十五日动手,干掉丁谓他们,然后扶持寇准上位,让真宗皇帝当太上皇,把皇位传给太子。
结果,计划还没开始呢,前一天晚上,杨崇勋和杨怀吉就偷偷跑去告诉了丁谓。丁谓一听,立马带着他们俩去找曹利用商量对策。第二天,曹利用就跑去向真宗皇帝告状了。真宗皇帝一听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抓捕怀政。然后,他让宣徽北院使曹玮和杨崇勋在御药院审问怀政,怀政啥都招了。真宗皇帝在承明殿亲自审问,怀政就只知道哭着求饶。最后,真宗皇帝下令把怀政砍头,在城西普安寺执行。怀政他爹,内殿承制绍忠,还有他弟弟怀信,都被杖责发配到岳州,怀政的儿子侄子们都被停职,家产全部充公。怀政他爹的同事,左武卫将军致仕谔和怀政他妈周氏,被罚了百斤铜,怀政的儿子守昱、守吉也被发配到邵州、蔡州、道州。怀政的仆人和亲信们,都被杖责发配到海岛和偏远州郡,怀政手下的官员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职处分。
怀政没倒霉之前,他爹绍忠还骂过他:“你这杀千刀的玩意儿,迟早得害死我!”他弟弟怀信也劝过他:“哥,你干的事儿肯定要完蛋,你赶紧去自首,说不定还能轻判。”等到怀政真的要造反的时候,怀信又哭着求他别干了,但怀政不听,所以他们兄弟俩最后都保住了性命。
参与了这次谋反的右街僧录澄远,因为事先知道这个阴谋诡计,也被杖责发配到郴州。内供奉官谭元吉、高品王德信、高班胡允则、黄门杨允文,因为和怀政一起参与了这次谋反,都被杖责发配到偏远州郡。入内押班郑志诚和怀政有书信往来,被降了两级,发配到房州。内供奉官石承庆曾经被怀政叫去,半夜两更天还守在皇城门口等着,结果被黄门黄守忠看到,黄守忠赶紧告诉守门的士兵别让他进去。这事儿后来被查出来,石承庆被降了两级,发配到宿州。杨怀玉第二天才去枢密院自首,被降职为侍禁,调任杭州都监。而杨崇勋被提升为内客省使、桂州观察使,杨怀吉被提升为京使,还被赏赐了金带和金银。
怀政被杀了之后,皇帝立刻派内供奉官卢守明和邓文庆快马加鞭赶到永兴府,去抓朱能。刘益、李贵、康玉、唐信,还有道士王先、张用和,这些人全部免除了死罪,但是都被发配到边远州郡。
朱能探听到朝廷使者来了,赶紧穿上盔甲冲出去,杀了卢守明表示造反。皇帝下令,派内殿承制江德明和内供奉官于德润带兵去抓他。朱能逃到桑树林里自杀了。永兴府和乾耀军的巡检供奉官李兴,还有本军十将张顺,把朱能和他儿子的脑袋砍下来献给了朝廷,李兴被提拔为阁门祗候,张顺升任牢城都头。因为刘益等十一个人参与了朱能谋害朝廷使者的事件,所以都被车裂示众。王先、李贵、唐信、张用和这八个人都被处斩。朱能的母亲、妻子、儿女都被判了杖刑,然后发配为奴隶。阁门祗候穆介、永兴军府知府朱巽、转运使梅询、刘楚、凤翔府知府臧奎等等,因为和怀政、朱能关系密切,互相引荐,都被治罪。寇准被降职为太常卿,后来又再次被贬到道州。凡是朝廷官员以及永兴、凤翔的官员中和寇准关系好的,都被降职免官。
张崇贵,真定人。太祖皇帝当政的时候,他就在宫里做个比较高的职位,后来慢慢升迁到殿头。太平兴国年间,因为他箭术精湛,被提升为御带官。钱俶归顺朝廷后,皇帝命令他快马加鞭赶去查看城防和军需储备的情况。皇帝亲征太原的时候,他还和崔彦进、李汉琼一起提前去查看水草情况。端拱年间,他被任命为内供奉官。
公元991年,皇上命令我乘坐驿车前往延州,去招降那些愿意归顺的羌族和戎族人。朝廷拨款犒劳他们,还用金银财宝赏赐给各部落首领。我正准备出发,就被提升为内班右班押班,同时还被任命为负责鄜州和延州屯兵的官员。当时李继隆正在讨伐李继迁,皇上又命令我率领延安的军队从侧翼夹击。
我们成功擒获了赵保忠,之后我与石霸留守绥州,并把平夏州的百姓迁徙到绥州来增加人口。李继迁占据了橐驼路,胁迫归顺的戎族人跟他一起对抗朝廷。我和田敏率领熟知的当地兵力在双塠与李继迁的军队遭遇,大获全胜,杀敌两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骆驼、盔甲等物资。皇上为此下诏多次褒奖我。李继迁逃到漠北,派他的将领赵光祚、张浦来求和。我们在石堡砦会面,我宰牛设宴款待他们,还赏赐他们锦袍和腰带。
这段时间,我的官职也发生了变化,内班改名为黄门,我被任命为黄门右班押班,并加封内殿崇班,后来黄门又改名为内侍,我的官职也跟着变动。后来李继迁送来骆驼和好马表示悔罪,皇上派我去赏赐他器物、钱币、茶叶、药品和衣物。
公元995年,我被提升为崇仪副使、内侍右班副都知。这时李继迁又反叛了,他抢劫了运往洛阳和河中地区的军粮草料。公元996年,皇上命令李继隆率领大军讨伐李继迁。李继迁围困灵州城非常紧迫,太宗皇帝一度想要放弃灵州,朝臣们意见不统一。皇上命令我和冯纳乘坐驿车火速赶去商议此事,最后决定增兵坚守灵州。之后,我被任命为灵州、环州、庆州、清远军路的监军,还担任排阵都监。
真宗皇帝即位后,我被任命为洛苑使、右班都知,负责管辖并州的军马。从至道年间开始,朝廷五路大军讨伐李继迁,战事不断,但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来,保吉又向朝廷进贡表示臣服,皇上决定授予他定难节度使的职位,并命令我拿着皇上的诏书、衣带、器物和钱币去册封他。我出使回来后,又加封六宅使。
公元998年,崇贵被任命为鄜延屯兵的管勾,驻扎在延安,后来又升任泊都监,接着又当上了钤辖,官职一路往上爬。后来,他和当地一个熟户李继福闹翻了,这矛盾越闹越大,最后演变成内部冲突。崇贵和张守恩一起出兵平乱,烧毁了李继福的房屋,缴获了大量的钱财、牲畜、武器装备和俘虏。之后,他又和王荣一起对抗敌人,缴获了几十匹全副武装的战马,为此还两次受到朝廷的嘉奖。998年,朝廷召他回朝。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奖州刺史,再次前往鄜延,负责沿边青盐白盐的管理。
他和卫超率领军队深入敌境,烧毁了敌人的房屋和营帐,缴获了大量的粮食、牛羊,又一次受到朝廷的表彰。崇贵多次侦察契丹的情况并及时上报,还主动请缨,愿意带头冲锋陷阵,但朝廷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公元1004年,保吉去世了,他的儿子德明还很小。崇贵写信给朝廷,表示朝廷的恩情和信义,德明则请求等到服丧期满后再向朝廷禀报。朝廷下诏书安抚他们,并任命向敏中为缘边安抚使。从那时起,边防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崇贵一手负责。他在保安北面十里左右的地方修筑了堡垒,召集各部族首领开会,并与他们订立盟约。
公元1005年春天,崇贵被召回京城,当面汇报他的战略方针。朝廷同意让德明担任定难节度使、西平王,并赏赐给他金银、布帛、铜钱各四万,茶叶两万斤,享受内地节度使的待遇,允许他派使者来往朝廷,开放青盐的禁令,一共五件事。同时,朝廷还要求德明把灵州的土地割让出来,只在平夏居住,派子弟到京城当人质,遣送一些官员离开,解散所有蕃汉军队和人质,边境如有侵扰,必须向朝廷禀报,一共七件事。德明基本上都按照约定执行了,只是派子弟当人质和割让灵州这两件事比较难办,所以青盐禁令依然没有解除,也不允许派使者来往朝廷。
公元996年(三年九月),崇贵因为德明上表述说自己有功劳,便请求德明入朝,皇帝准许了。德明因为功劳被任命为皇城使、内侍左右班都知,并兼领诚州团练使。皇帝还派他拿着旌节和诰命去授予德明官职,太常博士赵湘担任他的副手。到了第二年(四年),德明出使回来,正赶上皇帝去陵墓祭祖,队伍停在琼林苑,崇贵就在苑中,皇帝立刻任命他为行宫使。那年秋天,他又回到了延安。当时供奉官曹信负责监视边防军队,曹信擅长弹琴,崇贵和石普在军中设宴,让曹信演奏,曹信以很久没练为理由推辞了。崇贵和石普就抓住这件事和其他一些过错向皇帝告状,真宗皇帝知道这是诬告,就没理会。公元998年(大中祥符元年),崇贵被加封为昭宣使。
崇贵长期在边疆,很了解羌族和戎族的情况,西边的人都很害怕他,对他很服从。每当德明有什么论述或边境发生摩擦,都会先交给崇贵处理。夏州通往边境的道路有两条,从夏州发往环庆府的公文,都要先交给延州讨论后再处理。崇贵曾经建议设立缘边安抚使,就像北方边境那样。皇帝说:“西边边境没有其他需要经营的,只要德明能够守住富贵,朝廷就不会失去恩信。增加设置机构,只是徒增虚张声势,不如委任你静悄悄地处理。”公元1000年(二年),崇贵上奏说自己已经很久没回乡下了,想告假回家去安葬父母。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还给了他很多赏赐。之后,他又被任命为都钤辖,提举榷场。崇贵请求留在京城,当面听取皇帝的委任,并约定每年向皇帝汇报工作。公元1002年(四年八月),崇贵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皇帝很悲痛惋惜,追赠他为丰州观察使,并派内侍护送他的灵柩回京。他的儿子张承素,担任东染院副使。
张继能,字守拙,是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张赞,在后晋末年担任内班。张继能,在建隆年间初期在宫中担任黄门,太平兴国初期担任内品官。他曾经跟随军队征讨河东,被任命为城南洞屋的主管,因为劳苦而升迁到更高的品级。契丹入侵,他被任命为高阳、镇州、定州路先锋都监,跟随崔彦进在长城口作战,俘获了很多敌军。第二年,他又和崔彦进在唐兴口打败契丹军队,升迁为殿头高品官。
话说在宋太宗雍熙年间,夏州发生了叛乱。李继隆被任命为银州、夏州的都部署,李继能则担任监军。没多久,李继能被调到护定州驻扎军队,手下有三千精兵,驻扎在五回岭。
到了端拱年间,李继能升迁为内殿头,跟随赵保忠去讨伐李继迁。赵保忠看重李继能的才能,推荐他一起参与军事策划。从前线回来后,李继能掌管着内弓箭库。淳化三年,他和白承睿一起护送粮草去灵武。正赶上李继迁又来寇边,朝廷命令李继能、白承睿和灵州知州侯延广,率领五千精兵共同负责军事,之后李继能留在了灵州担任都监。后来,郑文宝要修建威州、清远军的城防,李继能负责护卫工程。工程结束后,朝廷又任命他与西京作坊副使张延洲共同掌管军事,还让他和田绍斌一起负责积石砦的防务。接着,李继能升迁为内供奉官、灵环庆、清远军后阵都监,与西夏军队交战,结果战败逃跑,又回到了清远。他跑到京城奏报情况,被升为内殿崇班。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供备库副使,再次被派去环州驻扎军队,之后又调任泾州、原州、仪州、渭州的都巡检使。
宋真宗即位后,李继能升任崇仪使、灵州、环州等十州的军兵马都监兼巡检安抚使。咸平三年,王均造反,朝廷任命他为川峡两路招安巡检使。成都平定后,他留任利州招安巡检,不久后被召回京城。正赶上银州、夏州的敌人又来骚扰边境,李继能再次被任命为邠宁驻泊都监。夏军攻打清远军,在积石河安营扎寨。李继能与杨琼、冯守规在庆州逗留,没能及时赶去支援,导致城堡失守,青冈砦也被焚毁。朝廷特地下诏御史府,免了他的死罪,判处流放儋州。景德二年,朝廷大赦天下,李继能被赦免,回到京城担任内侍省内常侍,之后又担任陕西捕贼巡检,抓获了一千多人,再次被升为内殿崇班。他跟随朝廷祭祀陵墓,担任行宫四面巡检。
话说四年前,宜州有个叫陈进的士兵造反了。一开始,宜州知州刘永规管人特别严厉,他逼着澄海的士兵砍树修州府的房子,要是完不成任务就打他们板子。甚至逼得士兵带着老婆孩子跑到山里去砍树,不管刮风下雨都不能停工。所以陈进就利用大家对刘永规的怨气,把刘永规和监军国钧给杀了,拥立判官卢成均当老大,占据了宜州城。
七月,这事儿上报朝廷了。皇上就派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曹利用,还有供备库使、贺州刺史张煦去当广南东、西路安抚使,让他们带着京副使张从古和继能一起,再让虞部员外郎薛颜负责运输粮草,从荆湖、蕲州、黄州调兵去讨伐陈进。皇上跟身边的大臣说:“番禺那地方又富裕又有好东西,要是这陈进招募到厉害的兵,再找个好谋士,顺着江流往下游走打到广州,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皇上还派了内侍高品周文质去广州监督驻军,同时让附近的巡检使控制住要道,把东西两边的战船都集中起来,堵住端州的峡口。
陈进带着所有兵马去攻打柳城县,殿直韩明、许贵、郝惟和带着一千多兵去抵抗,结果韩明和许贵战死了,郝惟和就差一点儿也没命了。卢成均拿着宜州的官印派人去向朝廷求饶,想让皇上赦免他们的罪行。当天晚上,陈进又攻陷了柳城,官军就退守象州。陈进又去打怀远军,怀远军的知军任吉,还有邕州、桂州的巡检使张崇宝、侍禁张守荣一起抵抗,把陈进打跑了。陈进退了又回来,聚集了好几天,任吉他们死守,跟陈进打了好多次,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陈进又去攻打天河砦,砦里的兵很少,监军钱吉组织得很好,一次战斗就打败了陈进。陈进接连几次被打败,队伍开始溃散,很多人心里都动摇了。陈进打算放弃宜州,把那些老弱妇孺,大概五百多人,都扔到江里淹死了!然后带着剩下的三千多人往柳州、象州方向跑,想进容州、管州。他们到了柳州,被江水挡住了过不去。柳州知州王昱以为陈进要逃跑,结果城就被攻破了。
朝廷发了好几份诏书,贴在重要的路口,意思是说,只要贼人归顺,就全部赦免他们的罪行。结果这帮贼人呢,带着家眷跑到思顺州住下了,还分兵去攻打象州。
利用将军就派内侍高班于德润带一千兵马,抄小路去追击敌人。利用将军他们随后也赶到了,在武仙县的李练铺碰上了贼军。贼人一开始没发现他们,就一股脑儿冲上来抵抗,直接冲到前军阵前。前军这边,郭志言指挥骑兵左右夹击。贼兵穿着能防水的铠甲,拿着盾牌冲锋,箭矢如雨点般射来,但还是挡不住。前军士兵就用长刀大斧砍破贼兵的盾牌,史崇贵爬上高处大喊:“贼兵要跑了!快杀!”贼兵一听这话,心里就慌了,队伍就溃散了。
一直追到象州城下,城上还有贼兵拿着长竿探视着城里情况呢。成均带着他的家人,拿着诏书来投降了。于是就把成均和他同伙都杀了,还活捉了六十多个贼首,缴获的兵器、铠甲和战马也很多。
利用将军又分兵去抓捕剩下的贼寇,同时派于德润快马加鞭去朝廷报告战况。朝廷任命利用为引进使,煦为京使,从古为庄宅副使,继能为供备库使,郭志言也做了供备库使。又把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郭全丰升为都军头,还让他做了勤州刺史。归远军的士兵李昊、刘宗、赵敏,因为在战斗中杀敌有功,都升为都头;张守荣被封为供奉官、阁门祗候;张崇宝、任吉都做了供奉官;钱吉做了右侍禁。
另外,因为象州知州大理寺丞何邴立了大功,朝廷破格提拔他为祠部员外郎,还赏赐了他一件红袍。不仅如此,还让何邴的三个儿子知道、知古、知常直接当官,那些和他一起抵抗贼寇的亲属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最后,还把象州升格为防御使。
一开始,贼寇攻打象州,城池建在高丘之上,本来就没有井,城池被围困的时候,大家都很担心缺水。幸好老天爷下雨,水快要用光的时候雨又下了,这样持续了两个月,大家靠着雨水才得以生存。山里没有烽火台,每次想要打败贼寇,大家都会去城西的神祠祈祷。有时候会看到大蟒蛇吞食乌龟,当天果然就能取得胜利,大家都认为这是神灵在帮助我们。后来张守荣得了瘴气病死了,朝廷派御医去给他看病,还没到他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京使的官职,并且录用他的儿子做官。到了十二月,剩下的贼寇也都平定了。
接着,朝廷封赏,留下继能担任京旧城内巡检钤辖,不久又升任东染院使。大中祥符二年,内侍都知李神祐等人因为犯事都被罢免了,继能被提拔为内侍省副都知。当时很多宗室子弟都被召来侍奉皇上,讲解书籍,皇上很欣赏继能的勤奋好学,命令每天给他单独供应膳食,并且专门让他负责这件事。不久他又和内殿承制岑保正一起,提点郡县,主管各院事务。三年后,又兼任群牧都监。去汾阴祭祀的时候,他被留下掌管大内和旧城内巡检钤辖,不久又担任会州刺史。去太清宫的时候,被任命为天书扶侍都监。七年,他因为生病请求辞官,皇上不准。皇上命令他担任泾原仪渭、镇戎军两路钤辖。没过多久,又被调任鄜延都钤辖。在此之前,内属户口被杀害,只罚没牲畜,继能却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因此西边的人都很害怕,不敢犯法。虽然德明接受了朝廷的命令,但是羌族部落仍然不断侵扰边境。继能每天都让士兵砍竹子做签子,在上面写字,并告诉他们用来记录杀敌和立功的情况,贼寇听说后非常害怕。继能回朝后,又担任群牧。仁宗还在储宫的时候,曾经亲笔写了一幅字赐给他。继能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真宗皇帝,真宗皇帝也在上面题了字,大家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九年,因为之前护送庄穆皇后陵墓的时候,陵墓被毁坏,继能被降职为西染院使,负责掌管往来国信。
天禧年间初期,刘继能再次担任西京左藏库使。当时有个叫陈诚的国信司小吏,挺精明能干,想巴结上刘继能,好谋个群牧司的差事。可陈诚以前在群牧司干过活,犯过事被停职了。这时候,群牧司的官员左宗揭发了陈诚以前犯下的旧账,向制置使曹利用告了状,所以陈诚没能如愿。刘继能很生气,觉得左宗坏了自己的事,就偷偷派人去监视左宗。
巧的是,左宗的弟弟左元刚死了老婆,左宗曾借用敦骏军校的马匹送葬,回来后,左元在酒馆跟酒保打架,被关进了府衙,而借马的事还没被发现。陈诚立刻把这事告诉了刘继能,建议刘继能让府衙一起弹劾左宗。知府乐黄目答应了,但案子还没审理完毕,就被群牧副使杨崇勋给捅了出去,刘继能因此丢了内职,被降职为西京作坊使,然后外放到了邠宁当钤辖。刘继能自己说不想外放,最后被安排掌管瑞圣园,不久又调回国信所工作。三年后,他又当上了西京左藏库使和内侍右班副都知。没过多久,他升任崇仪使,因为年老体衰请求退休,改任内园使,负责管理琼林苑。五年后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汀州团练使的官职,并录用他的儿子怀忠为大理寺丞,孙子逖为三班奉职,另一个孙子逊为借职、春坊祗候。
刘继能为人沉稳,精通军事,而且很勇敢,喜欢读书,但是也喜欢经商赚钱。晚年特别热衷于积累财富,很多人因此看不起他。
何邴后来回到朝廷,担任磁州知州,不久去世。他只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朝廷破格让他做了太庙斋郎。朝廷还把何邴的侄子,原平夷尉知古,调到滏阳当尉。按规定,省郎是没有额外奖赏的,但因为何邴在城池守卫方面有功劳,所以朝廷破格录用了他的侄子。
卫绍钦,开封人。他父亲卫汉超,是内侍高品。卫绍钦最初在中黄门给事晋邸做事,太宗皇帝即位后,他被提升为入内高品,很受皇帝信任。他跟随皇帝征讨太原,被命令督促其他将领攻城。刘继元投降后,皇帝命令卫绍钦率领精兵先进入城内,烧毁敌营,之后他被提升为殿头高品。雍熙二年,他被提拔为入内西头供奉官。淳化年间,朝廷修建皇城,工程结束后,他被授予入内押班的职位。五年后,他升任崇仪副使。
李顺造反了,朝廷派兵去讨伐。我跟王继恩一起负责招安和抓贼。我们遇到了贼军,在学射山南面跟他们打了一仗。接着又攻打清水坝,攻破了双流砦,招降了好几万人,斩杀了上千个敌人。李顺死了,他的余党还在作乱,我和杨琼又提前占据了重要的道路,准备伏击他们,结果抓获并斩杀了上万余人,缴获了上千件兵器盔甲。我还派曹习带兵去安国镇抓捕剩下的贼人,斩杀了三百多人。当时嘉州和眉州还有贼人在城里闹事,我又派内殿崇班宿翰去平乱。四川平定后,我被召回朝廷,受到了很大的褒奖。
宋真宗继位后,我被任命为宫苑使,又兼任爱州刺史,还担任了入内副都知和修奉永熙陵都监。之后我又回到永熙陵,担任陵使。景德二年,我改任皇城使。皇帝出巡河朔地区,我被任命为车驾前后行宫的四面巡检。到了澶渊,我被命令带领护驾军队守卫河桥。景德三年,我升任昭宣使。皇帝祭祀诸陵时,我又担任行宫巡检。驻扎在洛阳时,我被任命为皇城内外都巡检。我先后在三班院、皇城仪鸾翰林司任职。最后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绍钦这个人,为人刻薄暴躁,不讲情面,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太平兴国年间,有个江东和尚进京,请求朝廷修缮天台寿昌寺,还说寺庙修好后,他愿意自焚谢恩。太宗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派绍钦去督促修建。工程完工后,绍钦竟然在寺庙里堆起一堆柴火,要和尚履行诺言。和尚说想先去见皇上谢恩,绍钦说:“昨天早朝的时候,我已经亲自向皇上禀报了,不用谢恩了。”和尚吓得脸色发白,四处张望,希望能有人救他,但绍钦立刻让人把他推到柴火堆上。火烧起来了,和尚想跳下来,绍钦却派人用叉子把他按住,活活烧死了。他的儿子绍承庆后来做了内殿承制。
石知颙是真定人。他的曾祖石承渥是后梁的尚食使;祖父石守忠是后晋的内供奉官;父亲石希铎是高品级的官员。
石知颙长得非常高大威猛,建隆年间被授予内中高品。太宗皇帝即位后,他被改任为供奉官。雍熙年间,朝廷派兵征讨幽州和蓟州,石知颙跟随军队出征。回来后,他掌管仪鸾司。
宋朝淳化年间,明州刚设立市舶司,负责和外国商人做生意,朝廷就派知颙去管理。后来他又升迁为内殿崇班、亲王诸宫都监。 跟着王继恩平定了蜀地的叛乱后,他又升任西京作坊副使。
咸平年间,知颙升任正使,还兼管御器械。契丹入侵边境,皇上北巡,任命他为天雄军、澶州巡检使,不久又改任德州、博州等沿黄河州府的巡检使兼安抚使,还加封长州刺史。三年后,他戍守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负责统领大军。那年冬天,他又改任高阳关驻泊行营钤辖。 回到朝廷后,他又掌管起亲王诸宫的事务。景德年间,他从京城到泗州,带人治理河堤,朝廷让他总管这项工程。本来预计要花好几个月才能完成,结果他几天就搞定了。皇上对他大加赞赏,赏赐白金一千两,并授予他入内都知之职。
大中祥符年间,他升任内园使。不久,因为有人诬告他定内侍的官职品级不当,他被罢免了都知的职务。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并州、代州钤辖,后来又升任庄宅使,之后又调任镇州、定州、高阳关钤辖。四年后,皇上又让他和内殿崇班张继能、供奉官侍其旭一起修建太祖神御殿。知颙上书请求觐见皇上,之后又重新掌管群牧司、三班院、亲王诸宫的事务。
天禧二年,他担任并州、代州钤辖,还兼管勾麟府路军马事。三年后,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他的孙子叫全彬。
全彬,字长卿,因为知颙的推荐而进入宫中担任小黄门,后来一步步升迁到西头供奉官。仁宗皇帝派他到南海去进献香火祭品,同时秘密下令让他考察沿途州县的官吏治理和百姓民风,回来后,全彬详细地向皇帝汇报了情况,皇帝认为他忠诚谨慎。陕右地区一些盗匪杀了凤州巡检,朝廷派他去捉拿并消灭了这些盗匪。
西夏元昊叛乱,全彬监军鄜州兵马救援延州,解除了延州之围后返回。经略使明镐称赞他勇敢有谋略,善于统兵,深得边民爱戴,于是任命他为并州、代州都监,并加封内侍押班。后来又升任钤辖,调任鄜延,之后又回到朝廷担任押班。
侬智高在广南作乱,朝廷任命他为湖南、江西路安抚副使。他到达桂林后,向宣抚使狄青请求,希望能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去作战,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狄青让他率领左方军队,在邕州与侬智高军激战。南方平定后,他被授予绵州防御使的职务。
张贵妃住宁华殿,全彬是她的主管。张贵妃死了以后,她的丧事办得太奢华了,都是刘沆、王洙和全彬一起张罗的。过了几个月,全彬升职了,当上了宫苑使和利州观察使,朝廷还给他配了两个副手。没多久,他又升任入内副都知。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刘敞把任命文书退回去了,全彬搁置了三个月,又重新得到了这个职位。后来他又调任信武军留后,还管着永昭陵的修缮工作。永定城复土已经四十二年了,很多相关的档案都丢失了,全彬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事情都办妥了。之后,他又升任福延宫使,主管奉先院。
熙宁年间,全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他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的官职,谥号恭僖。
邓守恩是并州人。十岁的时候就在太宗皇帝身边当黄门侍郎。淳化年间,成都发生盗乱,他跟着王继恩去平叛。至道年间,他在西蜀驻军。咸平年间,他升任入内高班。契丹入侵,朝廷任命石保吉为镇定都部署,邓守恩担任都监。一年多后,他调到掌管皇家马匹的骐骥院工作。后来龙骑军叛乱,抢劫环庆地区,朝廷派邓守恩去平定叛乱。景德年间,他担任澶州、濮州都巡检,还巡察环庆、戎州、泸州等地的边防。
大中祥符年间,他在濮州审理案件,为十多个冤案平反昭雪。他还参与了玉清昭应宫和会灵观的修建工作。七年后,他又参与了真游殿和景灵宫的修建。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入内高品、供奉官。宫殿建成后,他升任内殿承制。八年后,他参与了皇宫的修建,还担任西京作坊副使。九年后,所有工程都完工了,他被任命为东染院使,兼任会灵观都监。
天禧二年,他主管军头引见司,又参与了祥源观的修建工程,之后升任崇仪使。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入内押班。黄河在滑州决堤,他被任命为修河钤辖。郊祀大典时,他被召为行宫使,后改任如京使,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岗位。四年春天,黄河恢复了原来的河道,他升任文思院使。回朝后,他又加领昭州刺史。那年秋天,他主管皇城司和国信司,整顿禁卫军,之后升任入内副都知。恰逢修建天章阁,他被任命负责此事。他还兼任资善堂和太子左右春坊司的职务。
守恩啊,个子挺高,足足有七尺多,长得也相当威猛,办事效率高,能力强,当时可是出了名的能干。
五年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他淄州防御使的官职,还把他的儿子也安排了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