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绍斌是山西汾州人。他一开始在河东节度使刘钧手下当佐圣军使,驻守辽州。周世宗显德四年,他带着五十个骑兵投奔了后周朝廷,结果刘钧把田绍斌的父母家人全都杀掉了。后来周世宗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骁武副指挥使。
宋朝建立后,田绍斌跟着崔彦进征讨李筠,在大会砦打了一仗,把李筠的军队打败了,因为立功升迁为龙捷指挥使。后来又在泽州茶碾村打败了李筠,李筠退守泽州城,田绍斌就挖壕沟围困泽州,结果左眼被流矢射中了。前军部署韩令坤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宋太祖在潞州召见田绍斌的时候,田绍斌杀死了很多晋军士兵,还抢到了他们的盔甲。他还参加了讨伐李重进的战役,在扬州城南扎营,围攻了三天,城破了,斩杀了上千个敌人的脑袋。宋太祖赏赐了他衣服、钱财,然后又提升他为马军副都军头、龙卫指挥使。南征荆湖,平定岭南,他都跟着去了。
在讨伐蜀地的战役中,田绍斌归大将刘延让指挥。当时全师雄在神泉作乱,田绍斌率领他的部队打败了全师雄的几千名部下,因为汉中和剑南地区道路阻塞,多亏了田绍斌的这一战,才得以安定下来。宋太祖派使者孙晏给他送来了圣旨和赏赐,比以前更多了。他在蜀地待了三年,把那里的盗贼都消灭干净了。回朝后,被任命为龙捷都虞侯。
有一次,田绍斌偷了官府的马匹,把马卖了钱,然后把钱都用来行贿,想升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关进了监狱,官府要把他带到讲武殿问罪。田绍斌承认自己该死。宋太祖知道他骁勇善战,想饶了他,把他关在殿外,派内侍私下对他说:“你这次死罪难逃了。”田绍斌说:“如果皇上能饶恕我的死罪,我一定会尽忠报国!” 过了一会儿,宋太祖又把他叫了进去,放了他,还暗中赏赐给他很多白银。
后来宋太祖征讨江南,挑选各路军队精兵强将五百人组成步兵队伍,让田绍斌统领。他还率领两千名骑兵,到达升州城下,攻城时俘获了很多敌人。宋太祖亲征河东时,命令田绍斌跟随何继筠在北百井阻击契丹军队,夺取了敌人的战鼓和旗帜后凯旋而归。
太平兴国初期,他被提升为龙卫军指挥使,兼任江州刺史。两年后,梅山洞蛮叛乱,朝廷命令他和翟守素一起前去讨伐。到了邵州,他们听说蛮酋苞汉阳已经死了,于是他们迅速赶到苞汉阳住处十里外的地方,打得蛮兵大败,抓了二万蛮兵,然后下令军队用二百把利剑把他们砍了,剩下的五千人则被遣送回去,告诫其他各洞的蛮族。从此以后,那些蛮族都老实了。宋太宗皇帝还赏赐给他金银财宝、铜钱、金腰带、战马和马鞍。后来,他又历任天武军、日骑军指挥使,改任马步都军头,被派去镇守镇州、定州和高阳关。
曹彬攻打幽州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先锋指挥使,多次与契丹军队作战,夺取了大量的牛羊和武器装备。战争结束后,他被召见到了便殿,被加封为溪州团练使,并且再次被派往北方驻守。端拱元年,他被任命为冀州防御使,不久又改任解州防御使。
淳化年间,他担任河中、同州、丹州、坊州、鄜州、延州、横岭蕃界都巡检使。当时郑文宝正计划在席鸡城修筑城砦,建立清远军,绍斌就和郑文宝一起负责这项工程。城建好后,应郑文宝的请求,他被任命为清远军的知军事。至道元年,他被任命为会州观察使,仍然兼任解州防御使,不久又担任灵州马步军部署。他率领军队进入蕃地讨伐叛贼,斩杀两千多名叛贼,缴获了两万多只羊、马和骆驼,并将缴获的马匹补充给军队不足的部分。捷报传来,宋太宗皇帝还亲自写了诏书嘉奖他。朝廷还多次派人送去大量的金银财宝到灵武和清远,边境上的少数民族都害怕服从,不敢再骚扰了。
没过多久,皇甫继明、白守荣等人押运军粮到灵州,绍斌率领军队前去接应,到达咸井。三千多名叛贼向他们营地猛攻,双方边走边打,一直打到耀德,杀死了大约一千名叛贼。叛贼又追了上来,绍斌立即组织军队组成方形阵列,让受伤的士兵待在阵列中央,他自己则率领三百名骑兵和三百名步兵,在浦洛河与敌军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
一开始,守荣和绍斌约定好了行动计划,结果继明死了,所以第二天,他们就被敌人包围了。守荣他们想直接冲上去打,绍斌说:“这些蛮夷轻敌冒进,咱们别丢下辎重就打,应该慢慢地、有秩序地前进。”守荣他们生气地说:“你要是只带兵来接应,就别管我们的事了!”于是绍斌就带着他的部队把辎重放在了四五里外。继迁一开始看到绍斌的旗帜,不敢进攻。守荣他们自己想立功,就主动出击跟敌人打了。敌人事先埋伏好了兵,用一些弱小的骑兵来试探,然后伏兵就冲了出来,守荣他们打败了,士兵们惊慌失措地逃跑,互相踩踏,死了很多人。绍斌带着他的部队慢慢地撤了回来,一点东西都没丢。到了清远,他和张延州一起吃饭。这时候,他们看到濠沟里有人光着身子喊:“我是白守荣!”他们用绳子把他拉上来,给他衣服穿,然后派内侍骑马快马加鞭地把这事报告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更加欣赏绍斌,下诏书嘉奖他。
后来,朝廷命令李继隆和范廷召去讨伐继迁,同时任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巡检使。李继隆因为在浦洛战役中失败,向朝廷汇报说绍斌握有兵权却袖手旁观,还自己说“灵武只有我能守住”,想图谋一方,有异心。太宗皇帝大怒说:“这个人以前背叛太原投降我们,现在又摇摆不定,真是个叛徒!”马上派人把他抓起来关进诏狱审问,然后把他贬为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发配到虢州安置。
真宗皇帝即位后,召回了绍斌,授予他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的官职,不久又改任莱州防御使,下诏让他回到原来的住处,还赏赐了他十匹好马。之后又调他担任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个叫野鸡族的部落,经常抢劫,路上的人很害怕他们。曾经有二十多个骁勇的士兵去邠州,被他们抢劫了,就赶紧去报告绍斌。绍斌把野鸡族的三个首领抓来,砍掉他们的胳膊,割掉他们的耳朵鼻子,然后放他们回去。这些强盗害怕了,就老实了,归顺了朝廷。绍斌一向勇猛强悍,和他的同僚关系不太好。转运使宋太初每次到灵州、清远巡视,都做一些私下交易,绍斌揭发了宋太初的私事,宋太初心里记恨他,等回到朝廷后,就向朝廷说了绍斌的坏话,绍斌后来被朝廷召见,解释清楚了这件事。
公元999年,北方边境告急,我被任命为镇州、定州、高阳关路的先锋官,归傅潜将军指挥。傅将军派我和石普一起驻守保州,石普暗中和保州知州杨嗣商量,主动出兵攻击敌人。结果到了晚上,石普和杨嗣还没回来,我怀疑他们战败了,赶紧带兵去支援。果然,石普和杨嗣被敌人包围了,他们好不容易渡过了严凉河,损失了不少兵马。我赶到后,立刻和他们一起猛攻,抓了140多名敌人,因为这次战功,我被升迁为邢州观察使。
傅潜将军驻扎在中山,我三次给他写信,说:“敌人的兵力太多了,咱们应该在唐河以南列阵,依托城池作战,千万不要穷追猛打。”傅将军为人胆小懦弱,听了我的信后更加不敢出兵,结果敌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烧杀抢掠,攻占城池据点。皇上驻扎在大名府,把傅潜的手下官员都叫来问话,结果把我给牵扯进去了,皇上派人把我逮捕,押送到御史台审问,最后免去了我的官职,降为左卫率府副率,还把我发配到上都,限制我的行动自由。五年后,我被授予右千牛卫将军的职位,然后就退休了。
景德年间初期,我又被起用,担任左龙武军将军、永城兵马都监。三年后,我升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皇上觉得我长期以来没有尽到职责,不适合担任重要职位,就把我调到考城做都监。大中祥符年间初期,我担任长州刺史。有一次随皇上到东封山祭祀,朝觐仪式上,我按照顺序站好,结果军队的仪仗旗帜倒了,压在我身上,把我扑倒在地,我赶紧爬起来,竟然一点事也没有。那时我已经年纪大了,可身体依然这么强壮!后来我又升任左领军卫大将军、领康州团练使、巩县都监。 公元1019年,我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
我一生都在军营里度过,熟悉各种作战方法,后来多次凭借格斗作战立下战功,但是我的脾气暴躁,所以多次被贬官。我的儿子叫守信,在宫里担任内殿崇班、阁门祗候。
王荣是定州人。他爹王洪嗣,在后晋当官,是本州十县的游奕使。王荣从小就力气很大,在瀛州给马仁瑀当过小厮。后来,太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就看中了他,让他在身边当差。
太宗当皇帝以后,就提拔王荣当了殿前指挥使,后来又升官,当上了本班都知、员僚直都虞侯。有一次,棣州出了盗贼,当地官兵抓不住,王荣就去追捕,把盗贼给抓住了。因为他立了功,皇上就给他加官,让他当了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还让他兼任懿州刺史。
后来,因为王荣接受了秦王廷美宴请和慰劳,皇上就把他外放到濮州当马军教练使。还没等他出发呢,马仁瑀的儿子就告状说王荣和秦王的亲信关系很好,还说王荣狂妄自大,到处嚷嚷“我不久就要当节度使了”。因为这事儿,王荣被革职,发配到海岛去了。
话说宋太宗雍熙年间,王荣被召回朝,当了个副军头。到了端拱年间,他又升职了,当上了左右直都虞侯兼都军头,还兼任懿州刺史。后来一路升迁,做到龙卫都指挥使,还兼领罗州团练使。他带兵驻守遂城的时候,边境骑兵来犯,王荣打败了他们,俘虏了一千多人。之后,他又被召回朝,做了侍卫马军都虞侯和峰州观察使,然后外放,担任定州行营都部署。
可是这王荣啊,为人粗鲁,做事不靠谱。他侵占官地种菜,对公款特别吝啬,也不关心将士,更过分的是,他母亲年纪大了,他不但不尽孝,好好赡养,连生活供给都非常少。宋太宗听说后大发雷霆,说:“忠臣都是出自孝顺的家庭,王荣连亲妈都这样对待,被贬官后还依旧作恶,怎么能让他继续留在身边呢?难道我要学晋惠帝那样重用张彦泽吗?”于是,皇帝下令罢免了王荣的职务,对他进行了斥责,然后只给了他一个右骁卫大将军的虚职。
当时,有个叫张明的,是班供奉官,负责管理定州的军队。他看到王荣违法乱纪,就多次规劝他。可王荣护短,每次都对张明很生气,处处刁难他。当时,有个叫王斌的,是庄宅使,也在定州监军,他和王荣关系很好。王斌心里对张明有怨气,就抓住机会,把张明的“罪状”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皇帝,想借此报复张明。枢密院调查后发现,这些指控都不属实。
皇上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对身边的人说:“张明出身卑微,靠着踢球得到了我的赏识,他为人清廉谨慎,在同僚中表现突出。处罚一个人,必须要有确凿的罪证。现在王斌因为王荣的事,故意歪曲事实,诬告张明,想把他送进监狱。如果我们错怪了张明,只会让王荣更加得意,而那些诬告陷害的行为也会更加猖獗。再说,王荣不仅欺压同僚,对君主和父母都不尽心尽力。国家赏罚的权力,我不能私用;将帅的职位,也不是小兵可以随意评论的。我怎么会偏袒张明而放弃王荣呢?我一定要查明真相,秉公处理!”于是,皇上赏赐张明很多钱财和丝绸,而王荣则被提升为右羽林军大将军。
宋真宗当上皇帝后,先是被任命为奖州刺史,后来又升迁为滨州防御使,再之后又当上了泾原仪渭驻泊部署。咸平二年,皇帝北上征讨,把他召来当贝州、冀州行营的副都部署。战争结束后,他又回到泾原。第二年,他负责运送灵武的军粮,结果因为策略欠佳,侦察工作也不严密,到了积石的时候,晚上被敌军袭击,全军大乱,几乎全军覆没。按律当斩,但皇帝念及旧情,饶了他一命,只是革职,发配到均州。六年后,他又被起用,当上了左卫将军。
景德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代理左金吾街仗司事。皇上在澶渊观兵,契丹的骑兵渡过冰封的黄河,逼近濮州境内,皇上就让他担任黄河南岸的都巡检使,和郑怀德一起率领龙卫兵追击。当时朝廷已经下令沧州部署荆嗣先率领部队驻扎在淄州、青州,并命令他和其他人合兵夹击敌人。景德二年,他升任左神武军大将军,兼任恩州刺史。郊祀的时候,他又改任左龙武军大将军,兼任达州团练使。大中祥符年间,他升任左卫大将军,兼任昌州防御使。大中祥符六年,皇上在太清宫朝会的时候,任命他为河南府驻泊都监。大中祥符九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岁。朝廷给他一个儿子授予官职。他箭法精湛,曾经拉满强弓射中屋栋,箭矢没入木头好几寸,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王硬弓”。
杨琼,是汾州西河人。年轻的时候侍奉冯继业,以勇敢闻名。太宗皇帝召他到身边做事。太宗皇帝即位后,杨琼被编入御龙直,三次升迁,最后当上了神勇指挥使。跟随皇帝征讨太原,因为战功被补任为御龙直指挥使。雍熙年间初期,他改任弩直都虞侯,兼任御前忠佐马步都军头,领显州刺史。
淳化年间,李顺在蜀地叛乱,杨琼前往夔州、峡州一带捉拿叛贼,招抚安抚。他率领军队从峡谷往上走,与叛贼遭遇,多次战斗,一直打到渝州、合州,他和尹元、裴庄分兵进剿,攻克了资州、普州和云安军,斩杀数千人。朝廷下诏书嘉奖他,并派使者到军中直接任命他为单州刺史。
一开始,朝廷召他回京任职。第二年,他又被调到霸州做知州,还兼任钤辖。没过多久,他又升职了,当上了防御使,灵庆路副都部署,河外都巡检使。当时,贼寇多次侵犯边境,他坚守岗位,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还指挥疏导黄河河道,灌溉了数千顷的农田,造福百姓。在合河镇北,他打败了敌人,抓获了不少人畜。有一次,五百名敌骑兵来城下抢掠,也被他打败了,还追击了三十里。朝廷还专门下诏书嘉奖了他。
朝廷对他很看重,所以很快就让他回到了京城工作。没过一年,他又被派去霸州当知州,还额外负责军事方面的管理。没过多久,他的官职又升了,成了防御使,还兼任灵庆路副都部署和河外都巡检使,责任重大。当时边境不太平,经常有盗贼骚扰,但他一直坚守岗位,并且屡立战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带领大家疏通了黄河,使得几千顷的农田得到了灌溉,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一次,他在合河镇北与敌人交战,大获全胜,俘虏了不少敌人的人和牲畜。还有一次,五百多敌人的骑兵来城下抢劫,也被他带领的军队击溃,还追击了三十里才停下来。皇帝还专门下旨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功劳。
公元999年,我被任命为泾原、仪渭、邠宁、环庆、清远军、灵州路的副都部署,负责那一片地区的军事。没多久,我又被调到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担任押运粮草的先锋官,驻扎在定州的北边。
第二年,我协助王超将军担任镇州都部署,之后又调到环庆,然后又调到定州。到了公元1001年,朝廷把我召回,任命我为鄜州观察使,同时兼任灵州、环州十州的副都部署和安抚副使。我当时还下令,如果敌人攻打清远以及青冈、白马砦,就要立刻联合军队迎战。
那年秋天,敌人果然包围了清远,在积石河边扎下营寨。清远城多次派人来向我求救,我打算把所有的兵力都派出去支援。可是我的手下,内园使冯守规和崇仪使张继能却说:“敌人就在眼前,我们的主力部队已经出动了,后面没有后续部队跟进,不能把所有兵力都派出去。”所以,我只派了副部署潘璘和都监刘文质率领六千兵马前去支援,并告诉他们:“等着我的后续部队到达。”
我却磨磨蹭蹭地没有立刻出兵,只是在庆州附近驻扎。敌人一边攻打南门,一边派他儿子阿移攻打北门,他们填平护城河,破坏桥梁,猛烈进攻。我派李让率领六百精兵去支援,结果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清远城已经失守了。
敌人又包围了青冈城。我还在和冯守规、张继能犹豫着要不要出兵,听到清远失守的消息后,更是害怕得不敢前进。顺州刺史王瑰普劝我说:“青冈地处偏远,水源也不方便,不适合长期驻扎,我们应该放弃它。”于是,我和他们商量后,决定烧毁粮草和武器,带着老百姓撤离。
我撤兵回洪德砦,敌人的气势越来越嚣张,而我们却连一次像样的战斗都没有打过。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帝下令逮捕我和其他相关人员,关进御史台的监狱,按律当处死。兵部尚书张齐贤等人请求按照法律处置,但皇帝最终赦免了我的死罪,只是削去我的官职,把我流放到崖州,冯守规、张继能等人也受到了牵连,家产都被抄没。
第二年,我又被调到道州。
景德年间,他一开始担任右领军卫将军,后来被派到西京工作。之后升迁了好几次,做到左领军卫大将军、贺州团练使、兖州知州。 当时兖州有个士兵吹嘘自己有神通,能飞天,好多老百姓都信了。他把这个人抓起来,打断他的腿,然后上奏朝廷处死了他。五年后,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封他的儿子舜臣为奉职。他的大儿子舜宾,在内殿当崇班,在宫门当祗候。
钱守俊是濮州雷泽人,年轻时就勇猛好斗,曾经在雷泽一带当过盗贼,人称“转陂鹘”。周显德年间,他应征入伍,当上了铁骑兵。他很早就追随太祖皇帝,参加过淮南的战争,在紫金山作战,攻克寿春,缴获战船一千多艘。接着又参加了攻打关南的战役。
宋朝建立后,他被安排在禁卫军里,属于散员直。乾德年间,升迁为殿前班都知。后来被征调去太原作战,战斗中左脚中箭,他拔出箭继续战斗,一直拼杀不止。战争结束后,他被调任东西班指挥使,后来又升迁为马步军副都军头。太平兴国四年,朝廷命令他和张绍勍、李神祐、刘承珪一起率领军队驻扎在定州,以防备北方敌人。不久后,他被加官为演州刺史,又调到赵州驻扎。他又参加了攻打范阳的战争,军队回师途中遭遇敌人,在徐河展开激战,斩首一千多级,缴获战马一百多匹。雍熙三年,朝廷下令北伐,田重进从飞狐道进军,钱守俊率领偏师作为支援,敌军骑兵云集,钱守俊沉着指挥,从容应战,大获全胜。 他长期在赵州、定州驻扎军队。从边境回来后,他担任掌军头引见司。
淳化三年,他被外派担任单州团练使。第二年,他又被调任齐州。当时河西的蕃部发生内乱,朝廷任命他为副都部署,前往镇压。后来他又被调到石州驻扎,官职多次变动。当时有人说钱守俊年老体弱,统领重兵不胜任。朝廷把他召回,授予他左领军卫大将军、潘州防御使、权金吾街仗等职务。大中祥符三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钱守俊多次跟随军队征战,前后负伤三十六处。景德年间,朝廷追封他的儿子允庆为奉职。他的弟弟守信,官至崇仪副使;弟弟守荣,担任内园使。
徐兴,是青州人。因为他武艺高强,被招募进了军队。周显德年间,他跟着太祖皇帝征讨淮南地区。宋朝建立后,他被编入御龙直。后来参与平定泽州和潞州的战役,因战功显著,被提升为控鹤军使。在征讨晋阳的战役中,他指挥士兵堵塞汾水,灌溉并州城,劳苦功高。战役结束后,他升迁为本军副指挥使。
太平兴国初期,他跟随潘美将军进攻团柏谷,英勇作战,无人能敌。他生擒了敌军兵马都监李美,自己也身负重伤,但毫不退缩。因此被加封为指挥使。太宗皇帝征讨太原、幽州和蓟州时,徐兴也参加了战斗,多次被流矢射中,战功赫赫。后来他被任命为天武都虞侯,之后不断升迁,最终出任洺州部署。朝廷曾经计划推行方田制,命令徐兴负责此事,但后来又取消了。端拱年间,他负责修缮镇州和定州的城墙,在一个多月内就完成了工程。之后他又被改任莫州防御使、知静戎军,并先后担任祁州和博州的官员。
咸平年间,他担任泾州、原州、环州和庆州十州的部署。朝廷下令他督运灵武的军粮,途中经过积石,遭遇了敌军袭击。由于徐兴率领的是步兵,行动不便,作战不利,加上王荣的援军没有及时赶到,最终战败逃走。因此他被削去官职,流放到郢州。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被赦免,重新任命为右卫将军,之后又升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景德二年,他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王杲,是齐州人。周显德年间,他应募参军。跟随世宗皇帝收复三关,担任先锋部队。宋朝建立后,他参加了征讨泽州、潞州和平定扬州的战役,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散指挥使,之后又不断升迁,最终担任马军副都军头,驻扎在并州。雍熙年间,他被任命为龙卫右第二军都虞侯。当时朝廷派遣赵保忠前往夏州,命令王杲率兵护送。赵保忠回程时,赠送王杲许多贵重物品,但王杲坚决拒绝收受。太宗皇帝得知此事后,下诏赏赐他白金一百两。之后,他被调任右第一军,驻扎在镇州。
契丹来打仗了,有个大将叫郭守文死守城池,郭杲守着北关。敌人退了之后,上面派他去督促运送军粮草,支援威虏军。回到徐河的时候,正好尹继伦跟敌人打仗,打了个小败仗。郭杲碰巧在河边遇到了敌人,立刻带兵抵抗,打死了敌人,还抢了敌人的马。郭守文把这事儿报上去了,上面召见了他问清楚情况,就提升他当都军头,还让他当勤州刺史,让他负责监察河北地区。他表现不错,后来又让他去定州检查训练军队骑射,然后进了掌军头引见司。
李顺造反了,郭杲跟尹元一起被任命为西川招安使,他们打败了叛军,斩杀了上万颗人头,因为功劳被正式任命为唐州刺史。虽然叛乱平息了,但是路上还不安全,一些余党躲在山里作恶。郭杲和石普等人去彭州追捕他们,这才彻底平定叛乱。到了至道年间,他才回到京城。后来又升迁为灵州副部署,路过环州的时候,被调到并州,之后又调到夏州做知州。碰巧赵保吉归顺了朝廷,郭杲被召回,走到伏落津的时候,又被调到石州做知州,后来又当了石州、隰州的副部署。没过多久,因为运送军粮到河西地区延误了时间,他被降职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咸平五年,他又被外放到亳州永城县当都监。他被朝廷召见,正准备进宫,结果病重了,没去成,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李重诲是应州金城人。他爷爷李高,是后唐的庄宅使、奖州刺史。他爸爸李彦荣,在契丹当官,做过环州刺史。李重诲曾经做过应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太平兴国五年,潘美带兵去打仗,李重诲跟着潘美的部下萧咄李在代州北岭打仗,结果大败。潘美杀了萧咄李,抓住了李重诲献给了朝廷。宋太宗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邓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赵普出镇,奏请让他监察州军。
雍熙三年,李重诲被召回朝廷,做了武州刺史,后来又做了忻州都巡检、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朝廷还赏赐了他衣服、腰带、马鞍和马匹。北方的军队侵犯边境,李重诲带兵迎战,打败了敌人,缴获了大量的羊、马、铠甲,朝廷还下诏书嘉奖了他。后来岭南蛮族叛乱,他又被任命为广、桂、融、宜、柳州招安捉贼使,让他可以自行决定事情。
一开始,重诲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泾原、仪渭、镇戎军钤辖。咸平三年,他又调到邠宁、环庆路。后来因为在灵武运送军粮时,没有严格安排斥候,结果在积石被敌军袭击,军营大乱,他被革职,流放到光州。五年后,他又被起用,担任内殿崇班、鄜延驻泊都监,不久又升任崇仪使。景德年间,赵德明归降后,有人说他与麟州、府州有其他图谋。皇上考虑到泾原地区地处要害,兵力众多,怕有万一,就调重诲回去担任钤辖。后来他又调到益州,改任皇城使。大中祥符六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重诲为人忠厚老实,没什么过错。真宗皇帝很惋惜他在外地去世,就命令他的儿子乘驿车护送灵柩回京,允许他们在驿站的空房里休息。他的儿子禹谟被录用为将作监主簿。他的弟弟重睿官至澄州团练使。他的儿子禹偁是阁门祗候。
白守素,开封人。他爷爷延遇,在后周时期做过镇国军节度使。他父亲廷训,宋朝初年做过龙捷都指挥使、领博州刺史。白守素凭借家世荫补做了东班承旨。太平兴国五年,他升任右班殿直,因为擅长射箭,被授予供奉官、带御器械,三次升迁后做到供备库使。
咸平三年春天,契丹入侵边境,朝廷命令他和王能驻守邢州,不久又让他和麦守恩、石赞一起率领先锋部队抵御敌人。敌人撤退后,他又和荆嗣一起负责河北、京东地区的捉捕盗贼。四年,他被任命为镇州行营钤辖,率领骑兵负责大阵西侧,多次冲锋陷阵。后来又改任定州钤辖,再次调回镇州。王继忠战败后,宋军渡河撤退,敌人乘机追击,白守素坚守桥头,射出数百支箭,箭箭命中,敌人不敢靠近,只好退去。
真宗皇帝和辅臣商议三路御敌的策略,大家都说:“契丹军队扼守北道要害,尤其厉害,建议调拨六千骑兵驻扎在那里,并任命魏能为部署。”皇上说:“魏能这个人有点刚愎自用,很难相处,听说白守素久经边疆战事,张锐为人比较温和,让他们一起参与军事事务,或许能互相配合。”于是任命白守素、张锐为钤辖,驻守顺安,协助魏能。
公元963年,契丹人入侵长城口,守素和能带兵打败了他们,一路追击到阳山,斩杀了好多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皇上还赏赐了他锦袍和金腰带。没多久,他就调到冀州驻扎,转运使刘综看重他的才能和勇猛,认为他适合做将帅,于是升他为康州刺史。后来他又带兵到静戎军戍守,还兼管营田事务,没过多久就升任镇州、定州的钤辖。那年冬天,契丹人又入侵,守素打败了他们的先锋部队,缴获了很多车辆,还深入敌境,俘虏了不少敌兵。等契丹求和之后,他就卸下了边防的职务,和曹璨一起留任镇州、定州。皇上追念他的功劳,又升他为合州团练使。
公元1010年,皇上派副使李迪出使契丹。守素在边疆待了很久,名声传到了北方,契丹人都很害怕他。皇上担心他不愿意去出使,就偷偷派宦官去问问他的意思,守素叩头谢恩,感动得哭了,然后就推荐了崔可道去出使。后来他又升任南作坊使。公元1012年,守素去世了。皇上非常惋惜,额外赏赐了他五十万钱,让他风光地把灵柩送回京城,还给他的一个儿子安排了官职。
张思钧是邢州沙河人。他爷爷是中正,曾做过汉朝泽州刺史。张思钧从小就擅长击剑、射箭,还很会下棋。他一开始是应募当兵的,后梁开运年间,升任广锐军使。周朝广顺年间,他跟随聂知遇攻打河东,打败了三千多敌人。后来又跟随向训东征,担任捉生将,在江猪岭活捉了小校张万。他还跟随符彦卿与并州人一起在代州作战,后来留下来担任南北两关的巡检。
话说宋朝刚建立那会儿,这位思钧先生当上了龙卫指挥使,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侍卫长。后来,他跟着李继勋将军去辽州打仗,在带甲祠那场战斗里,斩杀了上万敌军,一路追击到长城脚下,还活捉了敌将莫山和鲍淑,缴获了二百多匹战马。没过多久,他又在潞州驻扎,参加了三十多场大小战斗。乾德年间,因为战功卓著,他升官了,当上了都虞侯。
开宝三年,郭进和田钦祚两位将军在三交地区戍守,思钧也跟着他们去石岭关打仗,又斩杀了上万五千多敌军!当时,阁门祗候齐延琛和苗昶被困在了敌军阵营里,思钧立刻鼓舞士气,率领骑兵冲进敌阵,把他们救了出来。后来,何继筠将军带兵进入晋地,思钧跟着他,攻克了南桥,顺利渡过河。每次大将出征,都得让思钧打头阵当先锋,可见他的勇猛。
太平兴国年间,思钧在定州驻扎,带兵去支援磁窑,结果遭遇了敌人的伏击,战败了,自己身上也中了五十多处伤。但他依然奋勇杀敌,一直追击敌人到军营附近,抢夺了大量的战马和铠甲。没过多久,边境上的敌人又来进攻,思钧在城下跟他们硬碰硬,又斩杀了上万敌军。皇上非常高兴,赏赐了他衣服和腰带,还让他当了河州刺史。
雍熙三年,边境敌人侵犯河间,刘廷让将军在那里跟敌人作战,思钧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参战。那年冬天特别冷,弓箭都拉不开,援军也没来,结果他们打了败仗,思钧被困在了敌军营地里好几年,一直没法回来。端拱年间,他终于从契丹人那里逃了回来,朝廷任命他为澄州刺史,兼管齐州。思钧这个人呢,只会打仗,不懂得治理地方,才当了一个多月,就被调到濮州、郓州、滨州、棣州当巡检去了。
到了至道年间,他又被调到鄜延当巡检使。他带兵修缮了右堡砦,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没过多久,敌人又来进攻保安军,思钧和曹璨将军一起去救援,追击敌人五十多里,追到木场的时候,敌人才逃跑了。
宋真宗当上皇帝后,把石思钧调到益州,让他当钤辖,还兼任绵州、汉州等九个州的都巡检使。咸平年间,因为王均造反,石思钧带兵去保卫绵州。叛军攻陷了汉州,石思钧就带兵去攻打,打赢了,还杀了伪刺史苗进,之后又和石普一起在弥牟砦打败了叛军。巴西县尉傅翱有一匹好马,石思钧想要,傅翱不肯给他。后来石思钧平定了叛乱,因为战功自恃甚高,就把傅翱叫来,借口他转运军粮延误,把他杀了。皇上听说这件事后,下令把石思钧交给御史台审理,按罪当斩,但皇上最后网开一面,饶了他一命,只是削了他的官职,把他流放到封州。
六年后,石思钧被重新启用,当上了左司御率府率和考城监军。皇帝到澶渊巡视,召见石思钧到行宫,让他和李继隆、石保吉一起商议军务,还赏赐了他更好的衣服和待遇。景德二年,他被任命为西京水北都巡检使,不久后被调到西京办事。后来他又被召到行宫,皇上看他年纪大了,很同情他,就授予他唐州防御副使的职位,后来又调到郑州。大中祥符二年,他又升迁为左千牛卫将军。四年七月,石思钧去世,享年八十九岁。他的儿子石承恩,后来当上了三班奉职。
石思钧是从底层士兵做起的,在征战中逐渐立功。他身材矮小精悍,太宗皇帝曾经称赞他像“楼罗”(一种善于作战的鸟),从此人们都叫他“小楼罗”。
李琪是河南伊阙人。从小就在军营长大,曾侍奉过宣祖皇帝和太祖皇帝,因为勇猛强壮而受到赏识,后来升任镇守地方的官员。太宗皇帝在京府时,又让他继续效力。就这样,他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效忠都虞侯、开封府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还兼领富州刺史。他曾经向皇帝自述,自己曾经侍奉过太祖皇帝,但京城没有房子住,太宗皇帝就赏赐给他一所官邸。
李琪为人一向粗俗,侍奉了三朝皇帝,但行为举止却没有任何改进。每次派兵去守护关隘桥梁,他都要索要贿赂,看谁送的礼多就优先安排谁。太宗皇帝知道他的为人,就把他改任为屯卫大将军,官职和以前一样,然后说:“我想把他安排在一个不会犯错的地方。”后来又加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景德年间,他年老多病,上表请求五日来一次朝见,结果被台谏官员弹劾,被要求每天都要参加朝会。真宗皇帝念及他的旧功,特地赏赐他月俸让他养老。大中祥符元年,李琪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王延范,是江陵人。长得高大威猛,喜欢行侠仗义,家里非常有钱。他爸爸王保义,是荆南高氏的军队副指挥,还兼任武泰军的留守。高从诲上奏朝廷,让王延范当太子舍人。后来跟着高从诲的孙子高继冲进京朝见皇帝,被推荐做了大理寺丞,然后又做了泰州知州,一路升迁到司门员外郎。
太平兴国九年,他当上了广南地区的转运使。王延范性格豪爽,很有气魄,特别喜欢算命占卜那些玄乎的东西。他曾经在梓州当过通判,有个叫杜先生的用一些旁门左道迷惑百姓,对王延范说:“你心里想做的事情,我一直暗中帮你。”王延范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后来他做了江南转运使,有个叫刘昴的人在吉州给人算命,算得很准,他对王延范说:“你会独霸一方的!” 还有一个叫徐肇的人,用九宫算法给王延范算命,算出来是八个少一个,徐肇很惊讶地站起来说:“您将来的官位高不可测,就像江南的李国主一样!” 以前在戎州当簿书的田辨,自称擅长看相,他对王延范说:“您是坐天王的相貌,有频伽鸟的眼睛,仙人的鼻子,雌龙的耳朵,老虎一样的眼神,您有大威德,注定要富贵显赫。今天您就要乘坐四门大轿出行啦!”
这时候,有一只豹子闯进了他的官衙,咬伤了好几个官吏,手下的人都吓得不敢上前,只有王延范一个人拿着戟冲上去,把豹子杀了,他更加因此而自傲。有一次,他和广州掌务殿直赵延贵、将作监丞雷说一起喝酒住宿,他们观测天象,赵延贵指着西方一颗很大的星星说:“这就是‘火星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啊!” 雷说翻阅《星经》来证明,其实那是太白星经过南斗,赵延贵错把它当成火星了。
话说范延日日夜夜跟掌管市舶司的陆坦商量着要发兵,结果陆坦调回去了。范延就偷偷给左拾遗韦务升写信,用暗语让他打探朝廷里的消息。范延对待下属特别严厉,动不动就用重刑,所以很多人对他怨声载道。
这时候,有个勇敢的小将叫张霸,被调到转运司当差。范延因为点事就狠狠地打了张霸一顿。张霸知道范延和广州知州徐休复关系不好,就跑去跟徐休复告状,说范延要谋反,还干了一堆坏事。徐休复一听,赶紧上奏朝廷。宋太宗就派了高级官员阎承翰坐快马赶去,和转运副使李琯一起,跟徐休复一块儿查办范延。结果查实了,范延和他的同伙昴、辨、坦,都被砍头,在广州市集上示众,家产也被抄没。韦务升被革职,发配到商州,范延的那些亲戚朋友也都受到了惩罚。朝廷还赏了张霸十万钱。
书里评论说:绍斌跟着打仗,打了上百仗,从来没觉得害怕;几次被罢官,也没觉得委屈。太祖皇帝原谅了他偷马的罪过,还召见他,赏赐他东西,这说明太祖皇帝为了用他的才能,不惜违反法律。荣这个人,对父母不好,皇上还下旨批评他。琼在琼州平定了叛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王杲拒绝了夏朝的贿赂。思钧主动投降,本来该杀头,却放了他。琪因为见识浅薄而被批评。守俊、兴这些人因为勇敢而当上了给使。守素长期在边境练兵,大家都挺怕他的。重诲虽然军事才能一般,但也有一些优点。
总的来说,那些粗鲁的武将和悍勇的士兵,难免会犯错误,但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只要忽略他们的缺点,发挥他们的长处,都能办成大事。至于打胜仗还是打败仗,这在军事上很正常,关键要看他们的整体表现如何。像荣这个人,对父母不好,这是他最大的缺点,屡次因为犯错被罢官,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