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啊,皇帝们得到天下,都会封很多同姓宗亲当诸侯,让他们当屏障,巩固皇权。那些不能当诸侯的,也会给他们分封土地田产,让他们带领自己的家族,团结宗族成员。所以那些分支宗族,几百年都不搬迁,这可不是光靠皇帝的赏赐和扶持就能做到的。这根本原因在于,孝敬长辈、亲近亲人的仁爱之心,是治国的根本大法,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周官》里说,宗伯掌管三族之间的区别,来辨别亲疏关系,从而制定了昭穆的制度,规范了宗族成员的礼仪行为。所以说,宗族世系这东西,马虎不得。
后来,封建制度废除了,宗法也坏了,皇帝的后代,有的甚至混迹于平民百姓之中,沦为最低贱的官吏,真是令人惋惜啊!宋太祖、太宗和魏王的后代,那可是非常兴旺发达的,他们的分支子孙,都用一个字来区别他们的辈分和顺序,而宗正府管理的宗族档案,那可是相当齐全的,有户籍、有记录、有图谱、还有家谱,用来记载他们的世系,区分他们和皇室的远近关系,记录他们的婚姻情况以及官爵升迁,甚至还记载了他们的功过、生死年月。虽然封国的制度不能恢复了,但是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宋朝宗法制度的严谨,以及皇室对宗亲的厚恩。可是靖康之变后,很多宗室成员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死于兵灾,南宋时期存留下来的,十个里头不到两三个,国家的枝叶也因此日渐衰败了。
现在我根据以前的史料,考证了宋朝宗室的源流,编纂了这本《宗室世系表》。太祖有四个儿子:老大是滕王赵德秀,老二是燕王赵德昭,老三是舒王赵德林,老四是秦王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没有留下后代。
(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