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字玄圭,是河北清河人。年轻的时候就擅长写字和算账,一开始在左藏当个小官,因为能力强干而出了名。后来被三司推荐,直接升任本库的专管官员,之后又外派到澶州当粮料使。周世宗在澶渊镇守的时候,每次有物资需求,张美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周世宗的父亲周祖听说后很生气,想惩罚他,但又怕影响周世宗的心情,就把他调到濮州当马步军都虞侯去了。

周世宗当上皇帝后,召他回朝当枢密承旨。当时宰相景范主管三司,生病了,周世宗就让张美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同时代理三司的事务。周世宗征讨淮南的时候,留下张美负责大内事务。有一天,张美正打盹儿,突然感觉心里不安,赶紧起床查看宫城。没过多久,内酝署就起火了,幸好早有准备,很快就被扑灭了。之后,张美正式被任命为三司使。

四年后,周世宗再次到淮河一带巡视,张美都负责大内事务的全面检查。后来北征时,张美又负责大内后勤保障工作。战争结束后,他被任命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兼任宣徽北院使,同时主管三司。张美能力强,有心计,对各种情况都了解得很透彻,他提出的改革建议,皇帝大多采纳,大家都夸他办事干练、反应敏捷。周世宗连年征战,粮草供应从未短缺,这都得益于张美。但是,因为在澶渊的时候曾经向周世宗要过东西,周世宗对他多少有点看法,张美自己也为此感到惭愧。周恭帝继位后,张美被加封为检校太傅。

宋朝建立后,张美又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当初,李筠镇守上党,招募亡命之徒,这些人多行不法之事,李筠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张美预料到李筠一定会叛乱,就暗中在怀州和孟州囤积粮食。后来李筠果然叛乱,太祖皇帝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出太行讨伐,期间军费供应充足,张美在这方面出了大力。因此,他被封为定国军节度使。当时,各地的县官在关中买卖木材,同州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贯钱借给百姓,而长官们从中克扣十分之一,叫做“率分钱”,每年高达数百万贯,只有张美一个人没有这样做。不久后,其他州县有人上奏朝廷,告发当地长官克扣“率分钱”,朝廷都下令让他们偿还。

公元965年,郭守文调任沧州。太平兴国年间,他回朝任职,官拜左骁卫上将军。他很会享受生活,在都城西河曲湾拥有果园两处,菜园六处,亭台楼阁六十多座。八年后,他请求退休,以原官职告老还乡。公元982年,他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淳化年间,追赠谥号为“恭惠”。他的儿子郭守瑛,官至供备库使;孙子郭士宗,官至内殿承制;郭士宗去世后,他的兄弟郭士禹做了崇班,郭士安做了阁门祗候,郭士宣做了礼宾副使。

郭守文是山西太原人。他父亲郭晖,在后汉做护圣军使,跟随周世宗征讨河中,战死沙场。郭守文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守孝期间非常悲伤,周世宗很同情他,就把他招到身边做事。广顺年间,郭守文被任命为左班殿直,后来又升迁为东第二班副都知。

宋朝建立初期,他升任西头供奉官。蜀地平定后,他被任命为简州知州。当时剑南地区有很多盗寇,郭守文把他们全部招安,让他们归顺朝廷。后来,他跟随潘美征讨岭南,参与了擒获南汉后主刘鋹的战役,并被派去京城报捷,之后升迁为翰林副使。他还跟随曹彬等人平定金陵,护送南唐后主李煜回京。当时李煜因为之前抗命,心里很愧疚,不想活着见到宋太祖。郭守文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国家只是致力于恢复疆土,带来太平盛世,哪还会追究以前的过错呢?”李煜听了之后,心里也就平静了。之后,郭守文又改任西京作坊使,兼领翰林司事。不久,他又跟随党进在团柏谷击败了北方的叛寇。

太平兴国年间,秦州归顺朝廷,西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又开始骚动不安。朝廷命令郭守文乘坐驿车前往安抚,西夏地区的人民这才安分下来。三年后,他升任西上阁门使。那年夏天,汴河在宁陵决堤,朝廷调集宋州、亳州四千五百名青壮年去堵塞决口,郭守文负责指挥这项工程。那年冬天,他又和阁门副使王侁、西上阁门副使石全振一起,去灵河县护卫河堤,防止决堤。

话说,去太原打仗的时候,曹彬和四方馆事梁迥一起负责护卫行营的骑兵和步兵。碰上刘继元投降了,他弟弟刘继文占据代州,依靠辽国的支援抵抗朝廷的命令,朝廷就派曹彬去平定。没多久,曹彬就奉诏去定州驻军,在蒲城大败辽军。因为立了功,他升迁为东上阁门使,兼领澶州刺史。朝廷把他召回,又提拔他做了内客省使。

八年后,滑州房村河决堤了,朝廷派兵去堵,让曹彬负责这项工程。辽军骚扰雄州,朝廷又命令曹彬率领几万禁军前去支援,曹彬到了以后,辽军已经逃跑了。

雍熙二年,朝廷下令曹彬率兵驻扎在三交,不久又让他兼领武州团练使。正赶上西夏人来骚扰,朝廷就让曹彬带兵去讨伐,他打败了夏州盐城镇的岌罗腻等十四个部落,斩首数千,俘获牲畜上万。他还打败了咩嵬族,彻底消灭了他们。各部落都害怕了,纷纷来投降,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个部落,一万六千多户人家归顺了银州、麟州和夏州,西边的边境终于安定了。五年春天,朝廷大举北伐,曹彬担任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结果和辽军遭遇了,曹彬被流矢射中,但他脸色都没变,继续督促士兵作战,全军上下都很佩服他的胆量。后来因为大军战败,曹彬因为违抗命令,迟迟不撤退,被降职为右屯卫大将军,这些事都记载在《曹彬传》里。

第二年,他又恢复了原来的职务,才三个月,就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他又和田钦祚一起担任北面排阵使,驻扎在镇州。端拱初年,他改任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后来又担任北面行营都部署,兼任镇定、高阳关两路排阵使。那年冬天,辽军南下入侵,在唐河被曹彬大败。端拱三年十月,曹彬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太宗皇帝很惋惜,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忠武,追封谯王,还派使者护送他的灵柩回京安葬。

曹彬为人沉稳厚重,很有谋略,而且还懂一些书,每天早朝回来,都要练习写一百行字。他说话温和儒雅,从不顶撞别人。以前,那些带兵戍边的将领,为了邀功请赏,常常主动招惹敌人作战,河朔各州几乎没有一年太平日子。自从岐沟关战败后,朝廷就让曹彬以内职身份统领常山地区的军队,负责那里的军事部署。

守文去世一个多月后,朝廷派来的使者从北方回来报告说:“守文死了,士兵们都哭了。”皇帝问:“这是怎么回事?”使者回答说:“守文把领到的俸禄和赏赐都用来犒劳士兵了,死的时候家里一点钱都没剩下。”皇帝听了很久,感叹不已,赏赐他家五百万钱,并且把他的女儿纳为妃子,这就是后来的章穆皇后。

子崇德做到太子中舍。崇信做到西京左藏库使、同知皇城司,死后追赠福州观察使。崇俨做到崇仪使、全州刺史,死后追赠润州观察使。朝廷官员一般没有在去世后追赠官职的惯例,崇信和崇俨都是因为他们哥哥的缘故,才破例得到优待。崇德的儿子承寿,做到虞部员外郎。天禧五年,皇帝又录用承寿的儿子若水为太常寺奉礼郎,崇仁为解州团练使。

尹崇珂,是秦州天水人,后来搬到今河北大名府。他父亲延勋,曾经做过磁州、同州、滁州三个州的刺史。崇珂开始在周世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就在他手下做事,因为为人谨慎可靠而受到称赞。周世宗即位后,任命他为东西班都知。他参加过高平之战,立下战功,升迁为本班副点检。后来又参加征讨淮南的战争,升迁为都虞侯,然后又升为都指挥使,最后改任前殿都指挥使。

宋朝建立初期,他被外派担任淄州刺史。他治理地方有方,百姓们都到京城请求朝廷刻碑歌颂他的功德,太祖皇帝就命令殿中侍御史李穆写碑文,并下令刻碑。后来他又参与讨伐湖南的战争,担任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平定荆湘后,被授予朗州团练使。他还和潘美、丁德裕一起攻克了郴州。

乾德年间,宋朝征讨岭南,任命崇珂为行营马步军副部署。攻克广州,俘虏了南汉后主刘鋹,当天就下诏书任命他和潘美一起担任广州知州兼市舶转运使等职务,并因功升任保信军节度使。没过多久,南汉旧将乐范、容州都指挥使邓存忠、韶州贼帅周思琼、春恩道都指挥使麦汉琼等人占据了五个州的地方叛乱。崇珂奉命前去讨伐,太祖皇帝还派宦官李神祐督战,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叛乱,崇珂也回到了他的驻地。

他活了四十二岁,第六年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侍中的官职,还派使者护送他的灵柩回洛阳安葬。他的儿子昭吉和弟弟崇珪都被任命为西京作坊使,昭吉还兼任会州刺史,崇珪兼任歙州刺史。

他老丈人,也就是太宗皇帝,当年在周朝的时候娶了崇珂的妹妹为妻,后来追封她为淑德皇后。昭吉后来当上了洛苑使。他另一个儿子昭辑,官至供奉官、阁门祗候。

刘廷让,字光乂,祖籍河北涿州范阳。他曾祖父刘仁恭,是唐朝卢龙军节度使。他祖父刘守文,继承了沧州卢彦威的职位,控制了沧州城,唐昭宗还给了他节度使的兵权。后来他叔叔刘守光囚禁了他父亲刘仁恭,刘守文起兵讨伐,结果兵败被刘守光杀害了。刘廷让和他的父亲刘延进就逃难到南方去了。刘廷让从小就力气很大,周世宗镇守邺城的时候,他就跟着周世宗当兵。广顺年间,他被任命为内殿直押班,后来一步步升迁到龙捷都校。他跟着世宗皇帝征讨淮南,立下战功,被任命为雷州刺史。之后又升迁为涪州团练使,兼任铁骑右厢。

宋朝建立后,他又升任江州防御使,兼任龙捷右厢。他跟随朝廷征讨李筠,担任先锋使。建隆二年,他被任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乾德二年春天,朝廷命令他带兵前往潞州,防备北方契丹的入侵。冬天,宋朝兴兵伐蜀,他担任四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领一万名禁军步骑和一万名各州的士兵,从归州出发进攻蜀军。进入蜀地后,他接连攻破了松木、三会、巫山等地的据点,俘获了蜀将南光海等五千多人,抓获了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人,缴获战舰二百多艘。他还俘获了蜀军水军三千人,渡过南岸后,斩杀敌军三千多人。

一开始啊,夔州那地方,在江上建了个浮桥,还弄了三层防御工事,江边还摆满了大炮。当时,廷让他们将要出征,太祖皇帝就指着地图给他看,指着那锁江浮桥说:“咱们军队到了这里,顺着水流往上走,千万别跟他们的水军硬碰硬,得先派步兵和骑兵上岸,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等他们败退了,再用战船夹击,那肯定能拿下!”

等到军队到了,离锁江还有三十里地,他们就下了船,靠步兵前进,先把桥给抢占了,然后才把船拉上去,攻破了州城。守将高彦俦自杀了,结果跟太祖皇帝预料的一样。接着,他们又攻下了万州、施州、开州、忠州这四个州,长江三峡里的所有州县都投降了。

第二年正月,军队到了遂州,遂州的守将陈俞带着百姓官员投降了。他们把府库里的金银财宝都拿出来犒赏将士们。当初出兵的时候,太祖皇帝就下令说:“攻下来的州县,要把国库里的钱都拿出来,赏给将士们,国家要的只是土地而已!”所以大家都听话办事,到哪都打胜仗。蜀地平定后,王全斌他们这些人,都因为纵容部下抢掠妇女儿童、金银财宝,还收受贿赂而被降职,只有廷让一个人干干净净,一点儿也没捞。后来,全师雄他们造反了,好多州县都响应了,到处都是土匪强盗。廷让又和曹彬一起把他们给平定了,因为立了功,被提升为镇安军节度使,还跟着去太原打仗。开宝六年,他又被调到镇宁军当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调回京城,当上了右骁卫上将军。

公元986年,曹彬将军在岐沟关打败仗了,很多将领都犯了错误,不少都被降职免职。后来契丹又来骚扰边境,朝廷要派大将出征,但谁也入不了皇帝的眼。当时,石廷让、宋偓、张永德这三位将军都被免了节度使的职务,闲赋在家。皇帝想让他们去打契丹,好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让他们分别去守边关。石廷让被任命为雄州知州,后来又调任瀛州兵马都部署。

那年冬天,几万契丹骑兵入侵,石廷让在君子馆跟他们打了一仗。天气特别冷,士兵们连弓弩都拉不开,契丹军队把石廷让围了个水泄不通。石廷让事先把精兵交给李继隆,让他在后面殿后,随时支援。结果,李继隆后来撤兵保卫乐寿,石廷让的部队全军覆没,死了好几万人,只有少数骑兵逃了出来。先锋将领贺令图和杨重进都被契丹俘虏了。

从那以后,河北地区的戍边士兵都没了斗志,朝廷还征召老百姓当兵守城,这些人根本没经过战斗训练。契丹军队就一路长驱直入,攻陷了深州、祁州、德州等好几个州,杀害官员,俘虏百姓,到处抢掠金银财宝。博州、魏州以北的百姓,更是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宋太宗听说后,下达了哀痛的诏书。

一开始,刘廷让去皇宫门口请罪,宋太宗知道他是被李继隆给误导了,所以没怪他。过了四年,皇上又任命他代替张永德担任雄州知州,兼任兵马部署。那年秋天,刘廷让说自己生病了,皇上就派御医去给他检查。他趁机上奏章请求回京,不等皇上回复就离开了驻地。皇上大怒,下令御史调查审问,案情查清后,就下了道圣旨: “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朕念及他以往的功劳,曾经让他掌管军政,从环州刺史提拔到统领大军,让他镇守边关,抵御敌人入侵。但他却以生病为由,不等朕的命令就擅自离开,丢下重要的军事责任,收拾行李就上路了。更何况,军队驻扎在那里,军队的指挥权掌握在他手里,烽火台互相瞭望,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外敌入侵。一旦错失战机,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按照法律,他应该处以死刑,但考虑到他以往的功劳,朕特地从轻发落,削去他所有的官爵,把他发配到商州。” 皇上还把他的儿子,担任京使的刘永德降职为濠州团练副使,担任崇仪副使的刘永和降职为唐州刺史。

刘廷让被贬官后,心里很不服气,闷闷不乐,不吃东西,走到华州的时候就死了,享年五十九岁。皇上念及他以前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师。他的儿子们,永德后来升到内殿崇班,永恭去了西京作坊当副使,永和升到内殿承制,永锡也升到崇班,永保、永昌、永规都当上了阁门祗候,永崇也升到崇班,永宁和孙子允忠都当上了阁门祗候。

袁继忠,他祖上是振武人,后来搬到并州去了。他爹袁进,在周朝当官,做到阶州防御使。袁继忠就靠着他爹的关系,混了个右班殿直的小官。太祖平定泽州、潞州,讨伐并州、汾州那些仗,他都跟着打了。乾德年间打蜀地那仗,他跟着大将刘廷让。蜀地打下来后,他当了云安军的知军,后来又当了嘉州、蜀州的监军。开宝年间打广南,他是先锋,负责修建壕沟和营垒。广南平定后,因为立功升了供奉官,然后去隰州的白壁关驻守军队。那时候河东地区不服管,袁继忠好几次带兵进河东,一口气端掉了三个据点,抓了两个将校,缴获的俘虏、牲畜、武器装备什么的,超过一万。驻守那边的主将怕自己没功劳受处罚,就老老实实地把情况告诉了袁继忠,袁继忠很大方,把缴获的东西分给了他一部分。后来,他和都巡检郭进一起,把忻州、代州的地盘给收复了,袁继忠也升了天平军巡检。

太宗皇帝登基后,任命袁继忠当阁门祗候,派他去打梅山洞里的土匪,他把土匪给剿灭了。之后,他又在唐龙镇一带巡逻防守边境。太宗皇帝去打太原的时候,袁继忠也跟着去了,他带兵攻破了鹰扬军,第一个冲进敌阵。契丹人入侵代州,袁继忠率兵把他们打跑了。因为立功,他升了通事舍人,然后去高阳关驻守军队。他和崔彦进一起在契丹的长城口打了一仗,杀敌无数,俘获了几万人,皇上还专门下诏书表彰了他。当时有人劝袁继忠自己上奏朝廷邀功,但他没理。后来赵保忠来朝贡土地,绥州刺史李克宪却很傲慢,不听朝廷的命令,皇上就派袁继忠去传旨,结果袁继忠把李克宪也带回朝了。袁继忠升了西上阁门副使。皇上又派他和田仁朗带兵平定河西各州,他们在葭芦州大败西夏军队,袁继忠又升了引进副使,然后去定州驻守军队。

公元985年,他升任西上阁门使。第二年,大将田重进带兵去打契丹,他被任命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带兵攻下飞狐、灵丘,平定蔚州,还活捉了契丹将领大鹏翼献给朝廷,这事儿田重进的传记里都写着呢。军队回师的时候,他殿后,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到了定州,田重进想杀掉那些迟到的降兵,他劝田重进说杀降兵不吉利,结果都给救下来了。后来,他又升任判四方馆事、领播州刺史,继续负责驻守军队。

大将李继隆觉得易州静塞的骑兵特别厉害,就把他们调到自己手下,还把他们的家属都安置在城里。他对李继隆说:“这可是精锐部队啊,只适合守城,万一敌人打过来,城里还有谁敢冲锋陷阵?”李继隆没听他的。结果,契丹人打来了,城破了,士兵的家属都被俘虏了。李继隆怀疑这些士兵心里怨恨自己,想把他们分到别的部队去。他又说:“不行,就上报朝廷增加他们的编制,多发放一些粮饷,让他们尽忠职守就行了。”李继隆听从了他的建议,士兵们都很感激他。然后,他就主动要求加入李继隆的部队。

契丹骑兵大举入侵,驻扎在唐河北。其他将领都想坚守不出,他却说:“现在强敌就在眼前,城里即使屯兵再多也消灭不了他们,反而让他们长驱直入,侵略其他州郡,就算想办法自保,那也是懦弱的表现,哪能算得上保家卫国呢?我愿身先士卒,战死沙场!”他慷慨激昂,大家都受到鼓舞。静塞军冲锋陷阵,打得契丹军队大败。宋太宗听说后,下诏书嘉奖他,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公元990年左右,他升任引进使,负责镇守定州、高阳关两路驻军。三年后,他生病了,被召回京城,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

他为人忠厚老实,谨慎小心,很多士大夫都和他交往。朝廷前后赏赐给他很多钱财,但他都用来犒赏士兵。他死的时候,家里一点钱都没留下,朝中官员都很敬佩他。他的儿子名叫用成,在公元985年左右考中了进士,后来官至太常博士。

崔彦进,是个人物,大名府人,为人纯朴正直,又胆识过人,骑射技术一流。后汉乾祐年间,他就跟着周世宗混了。广顺年间,当上了卫士。周世宗去澶渊镇守的时候,还让他带着禁军一起去了。显德年间,升任控鹤指挥使。后来跟着军队去征讨淮南,立了功,升了散员都虞侯。平定瓦桥关后,又升任东西班指挥使,还兼任昭州刺史。

宋朝建立后,他又被任命为控鹤右厢指挥使,兼任果州团练使。讨伐李筠的时候,他担任先锋,打胜仗后升任常州防御使。平定李重进的叛乱后,又改任虎捷右厢指挥使。建隆二年,他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还兼任武信军节度使。宋太祖大举伐蜀,他担任凤州路行营前军副都部署。蜀地平定后,因为纵容部下抢掠财物、妇女儿童,以及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被降职为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后来宋太祖去西洛郊祀,崔彦进进京朝见,被授予彰信军节度使的职位。

太平兴国二年,他被调到河阳镇守。四年正月,宋太祖派兵征讨太原,分兵围攻。崔彦进和郢州防御使尹勋负责攻打东面,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冀州刺史牛思进攻南面,桂州观察使曹翰、翰林使杜彦圭攻打西面,彰信军节度使刘遇、光州刺史史珪攻打北面。崔彦进督战非常严格,宋太祖对他很欣赏。太原城破后,他又跟着军队去征讨幽州,和内供奉官江守钧一起率兵攻打幽州西北方向。战事结束后,朝廷命令崔彦进、西上阁门副使薛继兴、阁门祗候李守斌率兵驻守关南,因为战功,崔彦进被加封为检校太尉。那年秋天,契丹入侵遂城,崔彦进和刘廷翰、崔翰等人一起打败了他们,斩首上万。五年,宋太祖北巡,任命崔彦进为关南都部署,在唐兴口打败了契丹军队。

966年正月,朝廷下令北伐,兵分三路。皇上任命王彦进为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让他跟曹彬、米信一起从雄州出发。结果大军打败仗了,王彦进因为没听曹彬指挥,擅自撤兵,也被敌人打败了,最后被朝廷召回,降职为右武卫上将军,具体情况曹彬的传记里有记载。967年春天,他又被任命为保静军节度使。970年,他生病了,朝廷把他召回京城,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追赠侍中。

王彦进虽然经常打胜仗,立下不少功劳,但他特别喜欢聚敛钱财,走到哪儿都没什么好政绩。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家产大打出手,官府不得不介入处理。太宗皇帝亲自过问此事,对身边的人说:“这种小事,我不应该亲自处理,只是因为王彦进曾经担任过节度使,我不希望他的儿子们丢他的脸。”

他的儿子王怀遵做到内殿崇班,王怀清做到崇仪副使。王怀遵的儿子王上贤娶了镇王之女崇安县主。王怀清的儿子王从湜娶了岐王之女永寿县主,当过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来因为犯事被革职。

张廷翰,山西陵川人。一开始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兵。汉高祖攻入汴州后,张廷翰被补任为内殿直,后来升迁为东西班军使。周朝初年,他改任护圣指挥使。他跟随世宗平定淮甸,因功升迁为铁骑右第二军都虞侯。显德年间末期,他又改任殿前散都头都虞侯。宋朝建立初期,他被临时任命为铁骑左第二军都校,兼领开州刺史。参与平定扬州后,又因功升迁为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兼领果州团练使。没过多久,他又升任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兼领春州团练使。乾德年间,宋朝出兵攻打蜀国,张廷翰被任命为归州路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跟随刘廷让从归州路进攻。军队到达夔州,刘廷让在白帝庙西边驻扎军队。这时,夔州监军武守谦率领部队前来阻击,张廷翰率兵迎战,在猪头铺打败了武守谦,乘胜攻占了夔州城。蜀国平定后,他被任命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兼领彰国军节度使。979年,他生病了,太祖皇帝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后他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死后追赠侍中。

皇甫继明是河北蓚县人,他爹皇甫济是汾川县令。皇甫继明个子高,七尺多,擅长骑马射箭,力气大得很,在当地出了名。刺史张廷翰看中了他,把他带在身边,还向太祖皇帝推荐了他。后来,皇甫继明被任命为殿前指挥使,之后又升迁,做了好几个官。

太宗皇帝即位后,皇甫继明一路升迁,做到捧日军都指挥使,还兼任檀州刺史。太平兴国七年,因为秦王廷美的事情,他被贬到汝州当马步军都指挥使。雍熙三年,他又被召回朝廷,当了马步军副都军头。四年后,他又升任捧日右厢第三军都指挥使,兼任澶州刺史。后来田重进将军北征,皇甫继明担任先锋,因为立了功,被提升为马步军都军头。端拱二年,他又升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兼任罗州防御使,当天还被任命副手高琼为并代部署。淳化二年,他又担任范廷召将军的副手,负责平虏桥砦的兵马,后来又改任高阳关部署。

至道元年,皇甫继明被任命为洋州观察使,兼任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他为人谨慎认真,对下属要求严格,士兵们都很怕他。至道二年,他奉命护送军需物资到灵州。之前他已经和灵州部署田绍斌约定好,让田绍斌带兵来接应。结果,皇甫继明自己病倒了。他的副将白守荣说:“将军您病得这么厉害,不能走了,恐怕赶不上约定时间,让我带兵先去吧!”皇甫继明是老将了,担心白守荣他们年轻气盛,和敌人交战吃亏,就说:“我的病一会儿就好。”然后,他立刻穿好盔甲,骑上马,硬撑着赶到了清远军,最后在清远军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彰武军节度使的称号,并让他的儿子皇甫怀信做了供奉官。

张琼是今河北馆陶人,他家世代都是军人。张琼从小就勇敢有力气,擅长射箭,在太祖皇帝帐下当差。周显德年间,太祖皇帝跟随世宗皇帝南征,在十八里滩砦遭遇敌军战舰包围。这时,有个士兵穿着盔甲,拿着盾牌,敲着战鼓冲了上去,其他人都不敢上前。太祖皇帝命令张琼射杀他,张琼一箭射中,那人应声倒地,淮军士兵这才退却。

话说攻打寿春的时候,太祖皇帝坐着小皮船进了城壕。城头上,敌人的大车弩嗖地一下射出箭来,箭杆粗得像屋梁那么大!琼当时立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太祖皇帝,箭就射中了琼的大腿。 他竟然死了又活过来!箭镞扎在腿骨上,结结实实地拔不出来。琼就让人拿来一杯酒,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然后硬生生把箭镞从骨头里掰了出来,血流了好几升,但他脸色一点都没变。太祖皇帝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后来太祖皇帝当了皇帝,就提拔琼掌管禁军,一路升迁,做到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没过几天,太宗皇帝也从殿前都虞侯升任开封府尹。太祖皇帝说:“殿前卫士个个都像狼虎一样厉害,少说也有上万人,只有琼才能管得住他们!” 于是马上让琼接替太宗皇帝当都虞侯,后来又升任嘉州防御使。

琼这个人脾气暴躁,没啥心眼,经常欺负人。当时史珪和石汉卿正得势,琼看不起他们,还骂他们是老巫婆。史珪和石汉卿心里恨得牙痒痒,就抓住机会告发琼:说他私自骑官马,收纳李筠的仆人,养了一百多名部下,作威作福,禁军里的人都怕他;还诬陷太宗皇帝在他当殿前都虞侯的时候办事不利。建隆四年秋天,朝廷要举行郊祭,正准备好好清理一下京城,就把琼叫来审问。琼死不认罪,太祖皇帝大怒,下令打他。石汉卿立刻拿着铁棍一顿乱打,把琼打得半死不活的,然后拖出去,交给御史台审理。琼知道自己死定了,走到明德门的时候,把身上的腰带解下来送给了母亲。 审问完毕,在城西井亭赐死了他。太祖皇帝后来听说琼家里没啥钱,只有三个仆人,非常后悔。于是责问石汉卿:“你说琼有上百个仆人,现在人呢?” 石汉卿说:“琼养的那些人,一个顶一百个啊!” 太祖皇帝于是就好好地抚恤了琼的家属。因为琼的儿子还小,就提拔他的哥哥做了龙捷副指挥使。

话说啊,崔彦进和王全斌当年打蜀地,那可是抢钱杀俘,搞得蜀地乱七八糟的。只有刘廷让的军队,从头到尾没干过一件坏事,纪律严明,跟他们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你看尹崇珂,那可是个谨慎细致的人,在临淄的攻守战和岭南的平叛战争中,都立下了大功,最后累死在了岗位上。皇甫继明,生病了还坚持带兵打仗,忠诚勇敢,都值得我们学习。张廷翰西征嘛,没啥特别突出的战绩。张美虽然号称能力强,办事利索,但一开始其实挺自卑的。郭守文这个人,喜欢读书,又乐于助人,花钱大方,认真地保卫边疆,士兵们都很拥戴他,最后因为功劳大,还跟皇亲国戚结了亲家。

总而言之,宋朝初期的这些将领们,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缺点,评价起来,真是各有千秋啊!